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对贝奥武夫的故事没有了解。
在看这部电影的前部分,以为这只是一个英雄制服怪物的老掉牙的片子。
但看到这部电影的结尾,却对这部影片的看法大为改变。
每一个英雄竟然都背负着这样的忏悔,平凡人眼中的英雄实际上也只是平凡人。
他们犯错,他们也试图掩盖错误。
影片的后半部分是有相当深度的。
贝奥武夫没有经受住诱惑,与恶魔生下的孩子最后长大,给王国造成了更深重的灾难。
贝奥武夫只有牺牲自己去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
而这正是之前的国王试图做的事。
一轮又一轮,故事到最后并没有结束,恶魔仍然在继续诱惑新的国王。
但也许之后就不是贝奥武夫的故事了。
这难道是宿命?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的电脑技术,竟然让人几乎分不清什么是真人什么是电脑制作,不知道这部电影是否能算是动画片呢?
有人认为这是一部很男人的片子,我不觉得。
英雄最后浩气长存了,女妖却依然鲜活地活着。
最后一吻,只是作别昨天,下一场轮回从这里启航。
因为女人,怪物一代又一代,因为女人,英雄也是一代又一代。
然后,怪物是儿子,英雄是父亲,基本上只是人类之间的自相残杀。
而那个女妖,它酝育了一切。
在这个只能怀念英雄的时代,看《贝奥武夫》对于某些崇拜、迷恋英雄的热血少年而言似乎是一种鼓舞和肯定。
但可惜,我不是热血少年。
这里的贝奥武夫也不完全是北欧神话里的那位传唱了几个世纪的英雄。
我们所看到的只是罗伯特 泽尼吉斯在电影中塑造的一个人物,一位勇者。
贝奥武夫在我看来是一个英雄,一个有血肉的英雄,这与我们一贯所崇拜的没有任何弱点的英雄似乎有些出入,但更为丰满。
当然,某些崇拜者似乎不想看到任何英雄的瑕疵,于是便有了女魔是罪恶根源的说辞。
其实,这倒是我想说话的原因,无关恶魔与英雄,只是男人和女人。
我觉得这部电影讲述了一种无奈,女人的无奈。
女魔喜欢英雄,但英雄喜欢权利、财富、荣誉、更多的美女。
而她恰好有的是法力,能给与男人欲望中的权利、财富、荣誉,除了更多美女。
这是一场交易,我给你你想要的,你给我我想要的,本来是公平合理。
但最后男人背信弃义,女人只有报复。
我倒是很欣赏女魔的耐性,她可以忍耐许多年,直到儿子长大帮她复仇。
其实,以她的法力何至于等上这许多年,怎奈寂寞箜篌唤不回君心一点。
回过头来再说贝奥武夫,当年本来他可以选择交战,纵使战死,也不失为一位英雄,但他偏偏选择了另一条路,一条让真正的英雄自责一生、悔恨一生的路。
也许有人会争论说:是女魔引诱他的。
是的,英雄也是人,一边是必死无疑,一边是穷其一生都难以得到的权利、财富、荣誉,是人都不愿意死亡,是人都想满足自己的欲望。
可是,要活着、要权利、要财富、要荣誉是必须付出代价的。
可惜,他背弃了自己的承诺,又一次不像一个英雄,虽然那只是一个只有他和女魔才了解的承诺。
这许多年过去,直到年迈他才明白所有的权利、财富、荣誉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这许多年,他只是一行尸走肉,就像他自己说:I died many many years ago when I was young.这许多年,他所最爱近在咫尺远在天涯。
故事到最后,贝奥武夫做出了与洛斯卡完全不同的选择,他选择面对自己的罪恶,重拾勇气做回一个真正勇者。
He was the bravest of us.He was the prince of all worriors.是的,他最终是一个英雄,一个值得永远传唱的英雄。
最后,想对女魔说:真爱难求,交易不得。
想对贝奥武夫说:选择要三思,不要付出代价才懂得。
本片改编自英国撒克逊人长篇史诗《贝奥武夫》。
主人公贝奥武夫是一个拥有强健体魄和惊人战力的武士。
强大危险的巨人格兰戴尔便是贝奥武夫所要面临的强敌。
为了拯救一个被格兰戴尔掠劫的村庄,贝奥武夫带领一群武士渡过海洋,向格兰戴尔发起正面的挑战。
一场轰轰烈烈的浴血奋战之后,格兰戴尔终于被勇士们击败。
而战斗并没有就此结束,终极Boss——格兰戴尔的母亲带着一腔复仇的怒火横空出阵。
勇士们这次必将付出更为惨痛的代价,但在无所畏惧的战狼贝奥武夫面前,任何敌人的结局都只有毁灭……。
该片导演是《阿甘正传》的罗伯特·泽米吉斯,影片运用了动作捕捉技术(Motion Capture)和眼动电图描迹(EOG)等一系列高科技含量的新型影像技术,打造出的CG画面逼真而效果细腻,由索尼电影图像工作室来为影片全程打造视觉特效。
《贝奥武夫》最终呈现的动画人物与演员的相似度达80%,相比好莱坞一贯的动画电影显得更加细腻而真实,而本片是2005所拍摄的,2007年上映的IMAX版本得到了观众的赞叹。
就本片呈现的视觉效果而言,放在今时今日也不会逊色于其他的好莱坞大片。
该片成功地把北欧大力神英雄人物贝奥武夫的英雄形象塑造出来了,尽管很多人会把本片当做是毫无剧情可言的爆米花电影来看待,其实不然,在视觉冲击力强烈的同时,也展现了别样的情怀。
电影技术的革新,使很多看似不可能用视觉呈现的经典文字作品完美地再现给世人,《指环王》系列就是典型的例子,彼得杰克逊利用数字电脑处理特效把中土世界、魔都真实地展现给全世界观众,让世界各地的电影人和观众都为之震惊,而《指环王》系列创造的全球50多亿美元的票房成绩,我想是最大的回馈吧!
因此,电影已进入数字技术的新时代了,且将不断地向前发展。
《贝奥武夫》作为老一批使用电脑数字技术制作而成的电影也为后世的电影开辟出了新道路,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电影捕捉的每一帧画面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细腻而真实,最小到毛发。
怪物格兰戴尔那狰狞的脸出现在3D荧幕上的时候,想必观众都会为之一惊;喷火的飞龙、大海里的怪物在特写镜头里显得那么逼真,不免会让大家现实生活中真有这样的生物出现;而电影中丹麦王国的城堡也做的那么的美丽。
电影本就是以假乱真的艺术形式,往往是真实的实质是是虚构的,而假的却又真实般的展现在眼前,让你无法分辨。
电影已然进入新技术革命时代,在超高清摄影机、3D摄影机和IMAX摄影机和强大的数字特效的结合下,真假已然无法明辨,我们又何必去较真呢?
电影本就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影像形式,或许所呈现的视觉效果就是我们超我的想象!
电影的本质终究到底还是在为观众讲一个故事,因此,讲好一个故事依然是电影的核心本源。
如果看完一部影片,你还没用明白这电影在讲些什么的时候,要么是你自身的问题,不然就只能是导演在扯淡了!
这也是电影一直能发展壮大的原因所在,而真正定=定义上的观影方式是电影院,黑漆漆的大厅里,超大荧幕,强大的音响设备,就是在为观众解决这个问题,接近屏息的状态观看电影是最佳的选择。
现在家庭影院正在兴起,已成为另一种看似可以取代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趋势的观影方式了,在此笔者相对大家说,只有你有顶尖的放映设备是没问题的。
但是最佳的观影方式还是影院,如果几个要好的朋友或是一家人一边聊着家长里短一边看电影,相信看完以后大家定不会明白这电影在说些什么?
因此,走进电影院,将两个小时交给大荧幕和一群不熟悉的陌生人一起观看,这是最佳的选择。
电影的另一功能便是其隐喻功能,有些想表达的个人情感和生活所折射的东西有时是不能名言的,而名言也没有隐喻来得震撼。
因此,导演总会在其电影里放入一些隐身的情感来留给观众解读,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性。
文字是一种奇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对于电影,则必须实打实地用画面和声音来呈现,因此,隐喻功能要想展现并非易事,巧妙的镜头语言,台词的揣摩是最好的表现形式。
《贝奥武夫》中的人物对话就是看懂本片故事的主要线索(没有读过原著),影片中怪物格兰戴尔和飞龙的出现并非是空虚来风的,而是其母亲利用其魔力和漂亮的外表诱惑当代国王交姌所生,其目的是报复。
而国王的个人特质决定了所生之子的样貌,弱者所生的为怪物模样,而强者对应的则是极具破坏力的生物。
人们总是会受到周遭的各种诱惑所侵蚀,英雄、王者也不例外,正所谓人无完人。
而成功诱惑我们的终归因素还是我们的心魔。
人类总会对美的事物缺乏抵抗力,而越是美丽的生物越是具有毁灭性。
就像贝奥武夫对美丽迷人的女妖,无尽的财富和至高无上的权位无法抵抗一般,这是人性的真实情感流露。
而这一切是需要付出惨重的单价来换取的,女妖诱惑贝奥武夫而没有杀之报杀害儿子的大仇是为了更残酷的报复。
在贝奥武夫年老的时候,女妖利用与其所生的子嗣(飞龙)来毁灭贝奥武夫的王国和身边的人,作为最残酷的报复。
最后的飞龙大战中,年迈的贝奥武夫将飞龙杀死,其实他杀死的是自己的子嗣,这样的代价才是最大的,最惨重的,最后贝奥武夫名垂青史,而女妖已然开始对下一任王者开始了她的最新计划。
显然,这样的故事其实就是隐喻,恶魔永远不会消失,其实真实存在的恶魔是在我们的身体内,并非于外界,正所谓人最大的敌人不是你的对手而是你自己。
我们一生都在同自己体内的另一个自己在搏斗,大卫芬奇的《搏击俱乐部》就完美地呈现了这一斗志,我们内心中的贪、念、痴、嗔无时无刻都在蠢蠢欲动,关键就看你自己怎样克制,否则一旦让其释放出来,必定覆水难收。
英雄之所以能远古流芳,世人传送,就是因为其人格魄力和敢作敢当的举动。
牺牲小我完成大我,杀生取义的伟大人格魅力是英雄人物的共同属性。
贝奥武夫之所以能成为北欧神话传颂的英雄人物,就是在于他宁可牺牲小我,也要保全自己国民和王国的大家作为和对自己所犯下错的弥天补救。
权衡局势,做出完美的应对策略,纵然一去不回的归路,已然从容就义,战胜心中的恶魔,勇往无惧,乃英雄也!
Robert Zemeckis再次表演捕捉(Performance Capture)这种电脑科技使用到极致,这完全是一场技术上的挑战,从《Final Fantasy: Spirit Within》创造的头发丝都细致可见的虚拟演员Aki,到《A Scanner Darkly》使用真人表演然后渲染(Interpolated Rotoscoping)成2D动画效果,直到《Beowulf》使用传感器连接真人表演之后渲染成逼真的三维CG动画,电脑技术的进步终将深刻的作用在电影工业上,有的只是时间的差别。
Robert Zemeckis一直就是一个技术狂人,这次的挑战更加的彻底,不难预料的是,距离见到电影《Simone》中的完全虚拟偶像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当然就技术层面说,人物动作还是有些僵硬,与其说是部电影,场景和动作上更像是一个游戏,就目前的标准,软件硬件技术的限制使得CG电影的成本仍旧很高,但是以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但是未来十几年几十年后,所有的镜头都将可以从既定的结合了动作捕捉的素材数据库里面调用,合成录制影片,那个时候,制作一部电影就像现在做一个精美的PPT一样容易,演员的工作也只是为制作素材库的专门公司进行动作捕捉,每个场景也都可以很容易的从数据库里面调用,在自己配上音乐,这样的未来世界,只要你想,一个人坐在电脑前面就可以编导、剪辑、合成,甚至随意使用自己喜欢的演员,演出自己想要的电影。
这对电影工业是怎样的一场变革,《Beowulf》这部电影的野心也就昭显出来了。
比起技术性的尝试,《贝奥武夫》的故事反倒被忽略了,毕竟这也是英国最早的叙事长诗,尽管从一部颂扬英雄无畏精神的吟游诗歌,被Neil Gaiman改编成了一部充斥了宿命循环论、反俄狄浦斯情结的甚至带着些许科幻色彩的动作大片,但是作为一部动作打斗场面流畅,充满了游戏感的电影来欣赏,再加上Ray Winstone和Jolie姐姐帅哥美女的裸身出演,电影还是颇具视觉观赏价值的。
虽说有些俗气,但是真正诱惑英雄堕落的永远不是美女,而是她所承诺的永远的财富、权力和王位。
人类的贪欲才是永远也填不满的沟壑。
在所有的故事中,神话的生命力最为强大,永远让人永久迷恋,重述,再迷恋,再重述。
因为,时间是检验艺术的唯一标准。
逆推之,神话最高。
流行最次。
《贝奥武夫》的英雄故事令人着迷,他勇敢,勇敢到逞强(至于逞强这件事,逞赢了,就是勇敢。
比如贝奥武夫一丝不挂迎战怪兽,赢了就英雄,输了就落为笑柄了。
原来英雄也还是以结果论)。
他骄傲,骄傲到虚荣。
一切可以称为英雄气概的品质在贝奥武夫身上放大到极点,若以儒度之,甚至过犹不及,仿佛已然是缺点。
然而那是一个英雄主义的时代,那时只有吟游诗人,而无党委宣传部。
贝奥武夫的英雄,在于他是一个人,这不同于我们的英雄观。
农业文明的英雄在于忍耐(比如勾践,大英雄),而海洋文明的英雄则在于冒险并甘愿承担由此而至一切后果。
在于迎难而上,迎头一击的勇气。
就在那一刹那,爆发出生命的所有能量,让自己光芒四射,即便粉身碎骨,被缚山崖也在所不惜。
《贝奥武夫》的迷人之处在于,它并不是一部纯粹的英雄传记。
结尾时会发现,它是循环的。
你可以提前透支很多东西,包括权力,荣誉,金钱,美女等等,但最后都要失去。
那个砍下怪兽手臂的贝奥武夫,最后也不得不偿还自己的右臂。
王后引诱了英雄贝奥武夫,可到最后,一个更年轻的萝莉迷住了他的丈夫。
所以国王会纵身一跃,让潮水没去他的身体。
因为,他已知道了结局。
他只是在还债。
不自杀,就等着绿帽子和篡位吧。
而在海上,迷人的海妖又一次展开了她诱人的酮体。
新继任的国王踌躇犹豫,影片到此为止。
PS:最诱惑镜头,女妖仿安吉丽娜.茱莉而制(该片系电脑仿真三维动画),全裸出镜。
她从水中升起,金黄色的溶液从一丝不挂的肌肤缓缓滑去,泛着光芒。
纯洁无暇,无一点杂志。
“你杀了我儿子,我要你还我一个儿子。
”贝奥武夫拔出宝剑,而那裸体女妖的双手则在剑刃上轻轻摩梭,将剑熔化:“来吧,好久没有男人来过了。
”(得从弗洛伊德学说的角度解读隐喻啊,贝奥武夫当即把持不住,受此引诱。
)
绝对棒的一部电影。
推荐男人或将要成为男人者去看。
女人和不是男人的男性就免了,除非你有欲望成为男人。
第一次了解是在《看电影》和《环球银幕》(两本电影类杂志)上看到的它的影评。
风评极差。
一个说它烂到骨子里,另一个则说 Robert Zemeckis 已江郎才尽才鼓捣这种CG电影。
所以我对它的第一映象并不好。
然而我忘了,《看电影》曾用整整半本杂志(分两次)大谈《无极》的优点(当然在没公映之前),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满城尽戴黄金甲》上。
这两部世纪大烂片的出现,证明了2件事:1,枪手的存在;2,杂志为了钱(或说销量)出卖了原则。
当然这两点也有其它例子证明,我只是举其中两个。
而《环球荧幕》,可能因为以外国影片为主,枪手少,但是文盲(对电影而言,也可以直接理解为看不懂电影的白痴)却多。
很多只凭自己或庸俗或病态的喜好瞎说一气,靠耍嘴皮子赚稿费和名声。
大部分他们的影评,作用都是埋没一本好的电影(伟大的电影或许不多,但好电影被扼杀很多)。
我不是专门来骂杂志的,所以说回电影。
在偶然被预告片断震撼后,去下载了。
第一个是R5版,什么都差;第二个版本好些,但还是有字幕缺失,凑合听懂了。
计划继续找好版本。
这部电影雄性气息强烈的几近爆发,作为主角的贝奥武夫回忆海怪时的战斗画面,与格伦德尔的肉搏,都结合了优美与野性(优美:看那几个体操式的空中翻滚,那个叫标准啊;野性:杀海怪时的刺眼睛,刨肚子,还有最后从眼睛里用刀钻出的画面,有血性的男人想像与怪兽战斗时就是这样了)。
而最后与火龙(儿子)的打斗,则能让你体会到英雄就是英雄,即便衰老受伤,仍然是竭尽全力的出手。
这场战斗因为年龄与智慧的关系,显得稳重而残酷:他的躲避再没有年轻时的漂亮身姿,而是尽量以最小移动避开攻击;他断手以求胜利,体现了男人的决心与现实的残酷。
但是胜利却仍无法到来,最后在英雄气概的回归下掏出龙心的一幕,显得雄壮而苍凉。
格伦德尔的母亲是恶魔一族的最后一员,这代表了她所拥有的力量无比强大。
贝奥武夫与她交媾,与其说是被诱惑,不如说是被胁迫。
一个又会变形,又会瞬移,还会使用水元素,甚至无法用剑(还是把有来头的好剑)砍到的对手,你让身为凡人的他如何对付。
所以贝奥武夫在面对压倒性力量的情况下,同时被美色、无上的权力与最伟大的力量所诱惑,屈服了。
可以说,他被诱奸了(可怜的贝奥武夫啊)。
实际上当时摆在他面前的就两个选择:和妖怪交配,或者,死。
而和妖怪交配的结果,是以后越活越潦倒失意,直到因为自己儿子,一切都被夺走(看看前国王就都明白了)。
所以换种说法,就是这样两个选择:立刻死,或者苟活下去。
所以贝奥武夫才“在很多年以前就死了”,活下来的只是苟且偷生的懦夫罢了;所以贝奥武夫跟火龙的一战才会在发现断手才可以胜利时,稍做犹豫便割下自己的手,因为他这一战的目的就是弥补过去,做当时因为懦弱而没做的事:选择崇高的死亡。
(犹豫是因为割手还是很痛的,他是个男人,但不是疯子) 以这个理论,便能理解他为什么对皇后倾诉时说那时“I was weak”,还有为什么不能对他爱的皇后说出当时的真相(尽管她猜到了),因为毕竟,作为一个男人(特别又是英雄),说出自己被强奸这种事是很难很难很难的......不过从格伦德尔的母亲既能生出格伦德尔又能生出火龙来看,格伦德尔他娘确实强悍,不愧为恶魔;贝奥武夫确实是英雄,因为他的儿子是龙(又是英武的年轻人),而前国王Hrothgar的儿子是格伦德尔--一个浑身流脓令人做呕的丑怪物。
最后在贝奥武夫的葬船上,那只导致这一切的金色女妖上船亲吻他的画面,与《尼伯龙根的指环》(电影版)中布仑希尔德(冰雪之国的女王)亲吻齐格菲的一幕何其相似;不同的是,后面的一对是真心相爱却惨遭不幸的情侣,最后布仑希尔德在齐格菲身边殉情,而金色女妖对贝奥武夫的感情,就算有爱也夹带着恨(作为非人类的她的情感或许与人类的感情不同),而且船沉了便去诱惑下一个国王。
如果后者那一幕让人感受到爱情悲剧的力量的话,那么前者让人感受到的则是英雄坠落的悲剧的力量(个人倾向于那一吻表示的是对贝奥武夫的讽刺与嘲笑,甚至可能是诅咒,使其魂魄受折磨的诅咒,所以Wiglaf看到这一幕才那么悲伤,悲哀的贝奥武夫啊)。
全片讲的主题并不是单纯的勇者斗恶龙,而是英雄的沦丧,英雄时代的灭亡。
无论是屠龙者胡鲁斯加,还是贝奥武夫,都可以说是英雄(贝奥武夫更胜一筹),也都屈服于恶魔的力量。
而这恶魔所代表的,却正是人类精神的潮流。
潮流源于人口基数的强大使其对一个或两个的英雄来说,是不可抗拒,不可战胜的。
无论作为个人 英雄的力量有多强,始终无法敌过一群(接近无数)卑鄙者,最终或是被直接消灭,或是被同化,作为英雄的人格如灰烬般消失在海水中(见胡鲁斯加的死状)。
这也是为什么在电影的开头,作为英雄的贝奥武夫却无法吵架赢过小人Unferth(尽管后来为了弱化这个矛盾,Unferth被变成了一个好人)。
英雄永远是谈吐高尚举止善良(但未必高雅),所以他们永远只能杀掉异类的猛兽,却无法打败同族的小人。
这就是“言语上的矮子,行动上的巨人”,也就是现代所谓的“傻把势”。
卑鄙战胜崇高,当这一事实转变成潮流的时候,自然也就是英雄时代结束的时候。
这是人类的进步吗?
现在没有答案,但是若人类因为自身而灭亡,那答案就是否定的。
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当然不会大肆与你直白的谈论世界观的变迁,甚至可能为了通过审查而故意回避,但是也意味他会将想法融在故事中,让看电影的不论文化高低都能明白。
因此他不会用饶舌的篇幅来做无聊的辩论,而是将意义通过情节,通过某一时刻人物的对白表现出来。
所以有时人物才会说出按常理不会说的话,因为这时他代表的不是电影中的人物,而是电影制作者们。
但那些自诩为有文化的东西却往往会像无脑人一样什么也不想,然后再说电影弱智。
Robert Zemeckis 没让我失望(拍出《回到未来》与《阿甘正传》的男人),该作果然是好作品。
虽然有些地方明显安排的拖沓了,本可以让更有气势的画面代替,但是考虑到3D动画电影所耗的极大的资金,这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虽然重头打斗戏只有3场(海怪,格伦德尔,龙),龙那场还被很多用来拖延时间的镜头所隔开,但是他已经做到了他所需要营造的英雄的雄壮血性,并且还找来那么多的大牌配音(安东尼·霍普金斯 ,安吉丽娜·朱莉 ,约翰·马尔科维奇,这些就够豪华的了,再加上尼尔·盖曼做编剧),作为一场视听享受,已经完成任务了。
(但是很多镜头还是很有深意的,像是最后的那个画面变得金黄的特写)
文/狐狸梦见乌鸦《贝奥武夫》改编自英国撒克逊人长篇史诗《贝奥武夫》。
故事可以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北欧,本片忠实呈现了维京人早期时代的风貌。
可以说是后来流行的中世纪剑与魔法题材的祖先,是很多奇幻文学的灵感来源,包括托尔金的《指环王》。
看完本片之后,过瘾是过瘾了,但还是有些话语不吐不快。
多此一举罗伯特·泽米基斯是一个电影技术革新大师,早在《梦城兔福星》时,此人就尝试了真人+CG动画的联合演出并大获成功。
在04年的一部《北极特快》罗伯特·泽米基斯开创了真人动作捕捉+CG特效电影的先河,打造出了逼真而细腻效果,而这些技术更在《贝奥武夫》中达到了巅峰。
本片的视觉特效可以说达到了叹为观止的境界,以假乱真的人物形象和宏大壮观的场面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部CG电影。
但各方对于影片的批评也恰恰都集中在了技术的过多不当使用上,其中人物眼神失去灵魂的光泽和一些动作表情的生硬是招致诟病的主要瑕点。
但是一点瑕疵难以掩盖整部影片的精彩,炫到极点的CG特效再加上爆棚的音响效果,使本片成为最适合在IMAX大银幕上欣赏的影片之一。
所以说,本片最终还是成为了一部以技术为重点的影片,但同时也为本片扣上了一顶永远也摘不掉的帽子。
别看《贝奥武夫》使用这样那样的先进技术,说白了,本片充其量就是一个动画片。
看这部电影时就像是在欣赏《暗黑》或《战神》的过场动画,虽说水准更加出众、技术更加高明,但终归来说只是一个外表。
本片的失败之处也就在于此,一个充满血腥裸体的PG-13级动画片没有拉拢到个大年龄段的影迷,最后处在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地位,流失了大量票房。
本片基本上属于罗伯特·泽米基斯及其技术班底的集体YY。
另外,本片有着诸多明星助阵,还有长篇史诗的原著为底板,为什么不把它拍成一部《指环王》似的真人魔幻史诗呢?
难道真的是为了节省布景费用或是寻找一条让演员丢饭碗的方法以阻止演员工会罢工就让各大明星在冷冰冰的面具下面作秀?
从各种方面来看,这么做总让人觉得得不偿失、多此一举。
虽说可观的画面依然令我们过瘾,但是真人CG明显不如真人表演来的踏实。
虚拟人物想要PK真人角色?
起码还要练个二十几年。
华丽史诗《贝奥武夫》的主题很明确,其实是在讲述着一个男人自我救赎的故事。
本片充满了宿命论的味道,一个年老的国王、一个年轻的英雄,一个丑陋的怪物。
影片的前半部分为我们展示了一出近乎完美的英雄弑怪的画卷。
然而当那个美丽的女妖出现时,我们的英雄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承诺和一个不怎么圆滑的谎言,从此本片开始像另外一个方向发展。
当老国王坠楼;楼的那一刻,我们的新国王似乎已经明白了那个老国王的诅咒将在在自己身上再次轮回。
英雄得到了想要的一切,却失掉了信仰。
在影片的后半段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心事重重、已不再是英雄的凡人,当那个象征承诺的龙杯回到他手上时,他明白这亲手造成的一切还要由他自己偿还。
最后,国王亲手杀死了来寻仇的儿子恶龙,他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凡人又做回了英雄。
由于本片是改编自长篇史诗,所以不用过多的挑剔本片的剧本。
本片的故事还算精彩,而且为了注重娱乐效果,剔除了原著中有关宗教信仰的观点以及对母系社会崇敬的情结。
所以本片只是从表面上展示了当时的维京人早期时代面貌,并没有过多的讨论历史渊源等问题。
但就是这样,把一个长篇大作压缩到一个100分钟的电影里还是相当困难。
所以本片的后半部分对贝奥武夫的描写明显与前半部分脱节,造成影片不太流畅的感觉。
整部影片对贝奥武夫人物刻画只是停留在了那些生硬的CG表情上,而人物个性的描写只能用片中一些小的细节一笔带过。
终究来说,贝奥武夫的人物只是一个普通的勇士形象,影片大量的时间都在描写他的英勇,但忽略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让影片看起来略显游戏化,还好有精彩的场面来弥补一些不足之处。
可以设想一下,本片如果有2-3个小时的时长话,可以会更加完美。
“幕后英雄”与《极地特快》汤姆·汉克斯唱独角戏不同,本片有着大量星级人物助阵。
这些“幕后英雄”的倾情演出为影片增色不少,不知道诸位能否将他们一一认出。
雷·温斯顿扮演贝奥武夫,此人名气一般,只知道以前是一个拳击手,可能因为健壮的体格和棱角分明的脸型才令他得到扮演高大的维京英雄;安吉丽娜·朱丽饰演女妖,片中的全裸是本片最大的噱头,而其儿子格兰多尔则是由《回到未来》中马蒂的父亲 克利斯丁·格拉夫扮演,此人在《霹雳娇娃》与《驱鼠怪人》中的角色都不怎么正常,本片中更演了回非人类;老国王是由“拍扁”的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差点认不出来,约翰·马尔科维奇饰演老国王的首席大臣,阿甘的妻子罗宾·赖特·潘饰演皇后;而哈利·波特中的“疯眼”穆迪在本片中成了贝奥武夫的助手维克拉夫,最后也成了国王。
(在原著中维克拉夫没有受到女妖的引诱,带着家人离开了这片土地)狐狸评分:观赏性:★★★★娱乐性:★★★★回味性:★★总 评:★★★☆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d8c4a5010091he.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可能世界上最难成功的电影形态就是拍出一部成功的“动作捕捉技术(Motion Capture)加眼动电图描迹(EOG)电影”,所以罗伯特·赞米基斯简直就是一个变态的偏执狂,《极地特快》的失败还不能让他甘心,这次又花了1.5亿美元搞出这部《贝奥武夫》,结果依然是什么也捞到,票房大概也就是收了不到7000万,评论界依然认为他在“脱裤子放屁”。
超大投资加超牛制作团队加超级明星加奇幻祖宗级题材,还是什么也没捞到,我真是服了这位变态技术狂人,可怜的“第二次动画变革”啊。
我得承认,我也有点变态,因为我对这套技术很感兴趣。
不知道赞米基斯有没有勇气继续搞下去,反正只要他搞我一定看。
http://wuqing.org
这是部标准的热血电影,从头到尾就是打来打去。
剧情也很白烂。
就是杀怪物,当国王,搞妖怪他娘,再杀怪物。
这种电影就是搏个“爽”子,效果震撼就一切OK。
这个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动作捕捉+眼动电图描迹+CG再现。
安东尼·霍普金斯大叔已经老的不成样子,在这部电影里照样化身肌肉猛男,那个身材,那个相貌。
此片最大的贡献就是于此。
高科技终与解决了演员生理缺陷问题,比如身高,年龄。
按目前的技术,《第一滴血》拍到十都没问题,史泰龙在萤幕上照样英姿飒爽。
大家也可以自由搭戏,朱莉和皮特大可回归青春,演个高中爱情故事。
这项技术也可应用于传记影片。
比如拍个《姚明传》,只要找个和姚明大概相似的人,捕捉处理一番,就能再现大姚的英姿。
若是技术在成熟些,还可复活昔日名演员,让阿汤哥和赫本来段对手戏。
随着科技的发展,这套技术的花费也会越来越低。
说不定以后演员就此淡出社会,大家只看谁动作表情捕捉的自然,人物设计的帅。
我的腐女网友给我贡献了一个邪恶的想法。
她若有这套技术,便找两人演一段亲亲我我的戏,然后建模换人。
今天换王力宏+韩庚,明天换黄晓明+古天乐。
不得不说,这还是很有可能的。
当朱莉穿着高跟鞋出现时,我晕倒了...
绝对顶尖的电脑技术+平庸无聊的东欧神话寓言====还是很无聊...
泽米基斯不会让我失望!茱莉啊,你不要用身体让我们犯罪好不好。
有的地方还不赖
恶心恶心
骗子的故事
以明星原型为模特创意动画
乱七八糟
其实还行啊
贝奥武甫 太屌了 最后好像死了? 不记得结局了
还是比较重口味的,木有看完20110903
电影很烂,歌很美
当年的游戏型拟人特效史诗,贝奥武夫对于自身罪孽的自我救赎。采用CG效果凸显英雄与恶魔的特征更贴合北欧神话气质。
我一直以为猪脚叫贝奥武,尊称“夫”,虽然我看过原著。。
好看好看 来看安吉丽娜
why not? Stupid per week
CGI还真让人失望……
就知道看惯卡通风格的人接受不了这部片子,内容也不是面向动画fans的,也不想想现在几乎没有真实人设的动画片,就知道做起来不那么容易了,真是吃力不讨好啊,但是你做的确实足够好了,至少比某些高分动画要好看的多
唯一看不下去的魔幻电影,简直令人作呕!
无视一切白痴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