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第一部的时候以为是个灾难动画电影,纯靠特效。
现在来看不仅仅是,它探讨了人类的进步方式与人性的存灭关系。
简单来说想要成为更厉害的一方就需要否定过去的的自己,随之必然伴随过去人性的否定。
马克思管这个过程叫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就好像我们今天出门就谈钱、谈生意,没人再说什么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这种转变在新新人类看来是在正常不过的价值观,但是放到我们的父辈、祖辈,包括我自己这个年龄稍大点的伪青年,都不是很赞同。
这就是第二部:决战之都,所讨论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是让过去的人性泯灭诞生新的规则去理解世界,还是和世界抗争坚持自己的生存理念,这是个非常悖论的东西。
比如我喜欢一个女生,我想追求她、跟她厮守一生,但是她拒绝了我,于是我开始改变形象、努力赚钱、甚至“完善”性格。
渐渐的,我发现我不仅能追求她,我还能“泡到”好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女人,于是欲望越来越膨胀、之前喜欢的女人由于发现她也有缺点、并且自己不想接受也无法在一起了。
于是问题就此出现:1 . 我的本心只是和那个喜欢的姑娘厮守一生,但是后来我的“进步”让我泡妞能力增强,于是我不满足于只跟这一个女人过一辈子,因为那样我会觉得不划算;2 . 如果我不选择“进步”那么我就泡不到这个妞,以至于一直用以前的方式弄得自己遍体鳞伤,但是我却保持了初心,就是和她厮守一生……其实这种话题在很多事情上都有体现,比如:我们的祖先发现小麦可以种植,于是开垦树木建造农田,种植小麦后人类数量急剧增长,于是不得不开垦新的区域,随着农田越来越大,能开垦的土地变的稀少,环境开始随着水土流失等发生变化,很多地方开始荒芜(比如撒哈拉沙漠曾经是一片广袤的绿色之地),渐渐的人类发现没有新的农田可以耕种了,于是开始作死:战争、屠杀、科学研究,一系列乱七八糟的东西随之而来。
随之改变还有人类本身的价值观,比如:以前我们在远古时代自诩神的儿子,现在我们自称是猴子进化来的……这地位降低的不是一星半点。
总之人类就是一部选择科学(进化论)还是选择神学(人性尊严)反复无常的历史,每一篇都充满着悖论。
你能说进步是错的么?
我们进步难道不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么?
比如我们种植小麦粮食产量确实提高了啊!
但是你又能说这真的是一种进步么?
产量提高的同时,人类数量也再增长,慢慢的又不够吃了,可是我们当初的初衷不是为了吃饱饭么?
怎么又不够了呢?!
于是我们继续“进步”,仿佛饮鸩止渴,越喝越渴。
哥斯拉的这第二部完美的呈现了这个问题,也给出了主人公的答案——选择人性。
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什么我们的文化骨子里不鼓励创新,却鼓励谦让,就是因为先哲看到了这一点(比如:老子),同时中国有着优秀的封闭地理环境,这就催生了我们几千年的以农业文明为主体的封建文化,所以中国古代都是重农抑商的,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放眼今日,世界格局已然变化,过去那套随着1840年的鸦片战争宣布了这古老文化的没落,和这部电影一样,我们这几代人都在面临这种转折,人性不断经受着考验。
在最后我也只能喊喊口号:大家选择“进步”的同时,不要忘记人性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就好像我们去赚钱、去改变是为了和那个她相守一生、而不是变成种马,若非如此,与禽兽何异!
虽然我知道把历史往回推难免自不量力,但是还是祝大家不要在有生之年看到哥斯拉这种存在,非你我之福!
哥斯拉不是外物,哥斯拉就是你我!
哥斯拉系列电影有很多部,最近放假一口气补了好几个,在最初的设计里,哥斯拉以核能为食的设定,可以说非常清晰的表明了宣扬环保的主题,每部哥斯拉电影都或多或少的提及“人类发展核武器就是催生哥斯拉的重要因素”,这种讽刺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主题初看之下相当有趣。
近年来好莱坞也得到了IP授权开始拍摄,在2014年上映日美合拍的电影里,更把哥斯拉美化成一个地球的拯救者,事了拂衣去,不留功与名,把对人类的讽刺放到了最大,但同样的主题看多了难免审美疲劳。
如今奈飞开拓日本市场,也对哥斯拉这种顶级IP下了手,哥斯拉三部曲是由奈飞投资,虚深玄编剧的3D动画电影。
最初我认为可能又是一部环保片,没法跳出原有框架,加之美国人对日本人的核情节误解,恐怕很难拍出优秀作品,但是怪兽行星、增殖都市、噬星者这哥斯拉三部曲给了我意料之外的惊喜。
第一部《哥斯拉:怪兽行星》,主要讲述地球上一群远古怪兽苏醒,其中包括怪兽之王哥斯拉,它们袭击了人类的城市,人类奋力反击杀死了大量怪兽,但对哥斯拉毫无办法。
这时两个外星文明先后降临地球,分别是宗教文明和科技文明,他们与人类达成协议,帮助人类消灭哥斯拉,而人类则要给外星文明相应的资源和土地。
宗教文明给予人类精神力量,坚定抗战的信念,科技文明则给予人类更先进的武器,他们还模仿哥斯拉用纳米金属制造了终极武器机械哥斯拉,但在启动之前就被哥斯拉毁灭了。
人类与外星文明最终都被哥斯拉打败,无奈三方势力搭载由科技文明制造的宇宙飞船逃离地球,前往20光年以外的宜居星球。
在长达20年的旅程中,三个文明在飞船上逐渐融合,形成了三派共治的中央议会,出身地球的男主角担任了军队的大尉。
当飞船抵达预定的宜居星球时,发现由于计算偏差,该星球并不适宜人类居住,而飞船上能供人类生存的食物和水已经越来越少,只好决定返航回到地球。
此时的地球已经过去了2万年,整个生态系统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哥斯拉还在这里。
男主角决定带兵驱逐哥斯拉,为人类重新夺回地球,虽然遭遇意料之外的哥斯拉亚种袭击,牺牲了不少士兵,但是在精密周全的战术部署之下,成功的杀死了哥斯拉。
不料这时从地底破土而出,一只体型更为巨大的哥斯拉出现了,军队的阵型瞬间被打乱,男主也失去了意识。
原来他们杀死的只是哥斯拉的亚种,而非2万年前的将人类从地球赶出去的那一只哥斯拉。
第二部《哥斯拉:增殖都市》,主要讲述男主带领的军队被新出现的巨型哥斯拉打乱,男主失去意识后被人所救,原来在哥斯拉肆虐地球的2万年时间里,还有幸存的人类,他们的生理结构进化,适应了地球生态的改变,还懂得制作武器对抗哥斯拉的亚种,在幸存人类的指引下,军队来到了外星科技文明制作机械哥斯拉的基地,虽然当年机械哥斯拉已经被摧毁,但是纳米金属具有记忆性和延展性,在被摧毁后慢慢增殖修复,经过2万年的时间已经重建了一座研究基地,其规模比原来的还要庞大数百倍,外星文明的技术员重新控制了这座基地,快速修建武器装备,大家又看到了消灭哥斯拉的希望。
信心满满的男主再次引诱哥斯拉进入陷阱,战术再一次奏效,电磁鱼叉成功插入哥斯拉的体内引发其体内的电磁波混乱,原以为会像亚种一样倒下,却不料巨星哥斯拉控制分子结构将电磁波转化为热能,随着温度升高电磁鱼叉熔解,电磁波逐渐稳定。
危难之时外星科技文明的种族纷纷与纳米金属基地融为一体,加速基地的运算速度对即将复活的哥斯拉开始猛攻,但是极高的温度让火力无法打到哥斯拉的本体,电脑计算结果认为,只有执行诱导任务的男主小分队驾驶的机动纳米装甲,可以由高空俯冲用自杀式的攻击给予哥斯拉致命一击,但面对哥斯拉的高温防护罩,驾驶员只有与纳米装甲融为一体才能完成操作,还未等驾驶员们给出反应,纳米装甲已经开始主动吞噬他们,与男主角两情相悦的女驾驶员被吞噬发出惨叫,救人心切的男主角将炮火转向了基地的控制扣下了扳机,终于纳米装甲停止了对驾驶员的吞噬,但是此时哥斯拉已经完全重新复活,喷出电磁吐息完全消灭了纳米金属增殖建造的基地。
而女驾驶员成为纳米金属和人类的结合体,虽然还维持着生命,但已经永远失去意识。
第三部《哥斯拉:噬星者》,主要讲述外星科技文明的纳米金属在对抗哥斯拉时,又一次失败,在三派共治的中央议会已经完全失去了威信,外星宗教文明则趁机布教收拢了大量的人心,他们的首领还利用纳米金属基地的设施重新制作了所谓的神器。
原来外星宗教文明在漫长的发展中,与高维生物建立了某种联系,并且将自己的星球主动奉献给了高维生物,与之融为一体。
宗教文明在人类诞生之初就一直在观测地球,他们知道星球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人类毁灭、新的怪兽统治地球,他们要将这个新怪兽和整个星球献给高维生物。
此时人心已经归拢宗教,神器重铸,召唤高维生物的条件全部满足,于是高维生物基多拉降临地球,并且开始吞噬哥斯拉。
从高维世界来到低维空间的基多拉完全不受这个世界的规则限制,哥斯拉无法攻击它,人类的机械设备也无法观测它,而它却能给这个世界造成真实的伤害。
军队的科学家分析,高维生物要消灭的不仅仅是哥斯拉,更可能将整个地球吞噬,高维生物对低维世界的单向的干扰是不合理的,在这个世界里一定有人在帮助高维生物观测这个世界,他把这个信息告知男主角,让他控制宗教文明的首领,这样才能让地球度过危机。
男主角杀死了宗教文明的领袖,失去观测者的高维生物重新归于这个世界的规则限制,哥斯拉使用电磁吐息轻松消灭基多拉。
宗教文明首领在临死之前对男主角说道,人类是一个充满野心的种族,他们一定会再发展繁荣,当时机成熟,高维生物会再次降临收割这个星球上的一切。
果不其然,军队的科学家成功利用女驾驶员身上的活性纳米金属激活了失去动力的纳米机甲,只要利用纳米金属的延展性、记忆性增殖,人类还有机会重新恢复往日的繁荣文明,还有机会消灭哥斯拉,听到这个消息的男主角想起了宗教文明首领临死前的话,为了保持人类的火种,避免被高维生物再次收割,他带上了失去意识的女驾驶员开启纳米机甲冲向哥斯拉,欣然赴死,一声爆炸声响后,恢复文明的希望完全粉碎,但高维生物也不再有理由收割地球。
三部电影剧情紧密关联,一口气看完了还是感觉很爽的,与以往哥斯拉老片相比,的确拍出了新意,老片永远只知道在大阪、在洛杉矶用坦克、飞机去打哥斯拉,本片第一次把哥斯拉提到了宇宙的角度去看,感觉还是很新颖的。
如果仔细思考,哥斯拉三部曲探讨了许多哲学性问题,比如人类文明与外星文明的共处与融合,怎么求同存异?
当人类面临致命威胁的时候,愿意以人类的身份战斗吗,还是宁愿改变生命的形态继续生存?
应该选择恢复人类的繁荣文明,再与高维生物、哥斯拉一战,还是选择放弃文明火种苟活在诸多威胁之下?
这些都是以往怪兽片很少涉及的话题,有足够的深度。
我想如果给到充足的经费,把这三部曲拍成真人电视剧,大概会相当震撼。
从这个电影里,也能看出编剧虚渊玄对人类文明的一些思考,在第二部增殖都市中,男主角明确要以人类的身份战斗,当生命形态改变的时候等同种族灭绝,在这种情况之下的胜利,也不能夺回人类的尊严;在第三部噬星者中,军队科学家找到恢复人类文明的可能,男主角却立刻驾驶纳米机甲冲向哥斯拉,亲手掐灭文明火种。
这似乎都表现出,编剧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反对态度,那这是对是错,是好是坏,真的无法评判,值得我用很长很长的时间去思考。
由于哥斯拉三部曲涉及了星际穿越等科学性的问题,我觉得这些还是要准确表达的,如果不能好好说明的话,怕是会对一些年轻观众有误导,这里多说说吧。
为什么飞船只飞行了20年,地球上却过了2万年?
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当物体以光速运行的时候,物体内部的时间会变慢。
当飞船以光速从地球飞往宜居星球的时候,飞船内部的时间会变慢,人类感受到时间只过了20年,但是地球却已经过去了2万年。
为什么由地球到宜居星球需要20年,从宜居星球返回地球却只用了一瞬间?
大概是因为进行空间跳跃,必须要有精确的坐标,人类从未去过宜居星球,只有模糊坐标,如果跳跃出现偏差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当然还有一点怕是洗不掉了,在第二部增殖都市中,曾有中央议会成员提出,在月球上修建基地,然后从地球获取资源延续生存,这样就可以避免与哥斯拉战斗,也能继续发展文明,为什么这个方法要在人类尝试飞往20光年以外的宜居星球之前不尝试,这个方法显然成本更低。
当然从第三部噬星者的剧情来看,哥斯拉的电磁吐息似乎都有可能直接打到月球去了。
总体而言,这三部片子比起老的哥斯拉系列电影来说,打破了原有的框架,是全新的脑洞,第一次把时间设定在了哥斯拉已经统治地球以后,而不是人类统治地球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奈飞拓展日本市场的一次成功尝试,如果能持续输出这样既有欧美视角,又带有本土化IP的作品,相信很快就会有大批用户买账了。
由于三部曲剧情紧凑,就不独立评分了,三部曲都给4星吧,值得鼓励。
哥斯拉:决战之都 (2018)6.72018 / 日本 / 动作 科幻 动画 / 静野孔文 濑下宽之 / 宫野真守 樱井孝宏 本作由 Netflix 出品。
但不代表网飞出品就是精品。
网飞最著名的特点就是财大气粗,但是不会选剧本。
基本上是广撒网,多捞鱼。
不管你是什么作品,只要是符合我网飞开阔市场的目标,我都能投资。
尤其是在动漫领域更是如此。
因为没有什么动漫能作为台柱。
网飞很早就开始对动漫作品无差别投资。
这也就导致了网飞的原创动漫作品既有让人拍案叫绝的佳作,例如《齐木楠雄的灾难 始动篇》,也有虽然重多大咖参与,资金豪华不以,但是却让人一看就满脸黑线的《泡泡》。
所以网飞投资,不一定就是精品。
《哥斯拉 决战之都》的三部曲,看似豪华却缺乏味道。
哥斯拉系列的重要之处是动作,精美且充满张力的动作打戏是其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基本是都已“哥斯拉”为出发点,进行剧本创作。
但是要以“人”为出发点进行创作,实在是令人失望。
就这一部而言剧情设计充满了人文气息。
主角一行人一直在以“专业名词”与“对人与自然的思考”来推进剧情。
其中,剧情基本上可以称为毫无跌宕起伏。
完全能够看出剧情走向。
而这就是失败之处,过多进行哲学性探讨毫无意义。
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对于同一个问题的思考都是不一致的。
可以说:赞同这一观点的观众会认为这部电影简直就是产生了心灵上的感应。
随即全面赞扬。
而不赞同这一观点的则会全面否定,随即造成评论的两面分化。
单从这部的剧情来看。
首先战前辩论。
在即将于哥斯拉进行最终决战的时候几个人开始了辩论,关于人应当被认为是人还是其他的辩论。
这种情况下的辩论显然不适合。
马上就要决战的同时开始讲一些破坏了团结的话语。
也进一步分裂了人类与毕鲁萨鲁多人。
然而毕鲁萨鲁多人作为极致的效率至上主义者,为了效率甚至抛弃了伦理。
梅德菲斯就曾就这种情况提醒过主角晴生。
但是晴生且认为这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甚至女一优子都认为自己赞同毕鲁萨鲁多人的想法。
但是事实就是:晴生的管理能力极差,不仅自我良好的认为局面得到了控制,而且未听从梅德菲斯的劝告加以注意。
最终导致了所有驾驶机兵的人都被毕鲁萨鲁多人当成自杀式攻击的武器。
而此时优子感到慌张了(早知如此那你还支持毕鲁萨鲁多人)。
想跑的时候发现舱门无法打开。
晴生在拯救地球与自己心爱的之间选择了心爱之人。
最终是地球也没有拯救,自己心爱之人也状况不明。
反观主角晴生,简直就是一个矛盾综合体。
他为了复仇准备打败哥斯拉。
但是却因为错误的指挥导致了队员的牺牲。
本要返回飞船的时候却认定人类一定能够打败哥斯拉,靠着煽动性演讲实际上逼迫了多数人留下。
但是最终因为自身所处的职业跟自身的能力不匹配导致战略上失败。
晴生没有任何觉悟,他所谓的复仇与夺回地球只是自己维持的说辞罢了。
最终在决战时也没有打败哥斯拉的觉悟,最终导致两手空空。
在之前的剧情已经讲过,地球上的生物已经开始臣服于哥斯拉了,这就代表着反抗的力量逐渐消失,而机械哥斯拉所组成的机械城市也只能一次定胜负。
最终晴生选择了女友导致了机械城市被摧毁,队员再次牺牲。
人类再无反击之力。
而地球的生物最终臣服于哥斯拉,再无反抗之力。
现在看来,一开始选择退出的三人是真的大智若愚。
晴生属于是又当又立,一方面责备着自己让队友牺牲,一当面在紧要关头选择牺牲别人,来满足自己。
实际上表面的温柔与冷静只是自己的伪装,其内心之中是比任何人都多的利己主义。
且伴随着只会嘴炮但能力不足的缺点。
按照真实情况,晴生如果回到飞船那就是军事审判。
不听军事命令,擅自决定命令,导致队友伤亡。
不判个死刑起码此生再无晋升且担任重大职业的机会。
这部电影评价的分歧很大。
从人文角度,动作片角度跟剧情角度的评价的人很多。
但是,这类 IP 类的创作,更重要的是贴合受众群体的需求。
但是有人会认为:虚渊玄的创作就是这样的,这就是特色。
如果是一个全新的 IP,那么观众会买账,因为大家都是为了虚渊玄的创作而来的。
但是在已有的 经典 IP 上进行创作,还依然不愿意对其受众群体妥协。
实际上就是在作品中加入了浓厚的个人风格且逼着受众群体接受罢了。
如果说最终以什么来评判电影的成功?
那这部电影票房的低迷能给出最终的答案。
在当今电影商业化程度新高的时代,评判商业化电影的最佳模式就是市场的反响。
而电影票房的低迷则最终向我们展示了大多数看过电影,对电影感兴趣但未曾表达自己观点的真实态度
风暴和雷鸣闪电一样可怕 风暴和雷电有善恶吗 哥斯拉有善恶吗 纳米金属有善恶吗 它们们无心为之的一个行为 本能趋势的一个动作 就能毁天灭地 主角最后恶心的来了个玉碎 看着好像是为了人类的安危牺牲 其实是对自己 对人类 以及对其他生命形式找到共存之路完全没有自信的懦弱表现 是不能正视人类在这宇宙中微不足道的现实的表现 还带着人家纳米金属妹子一起碎 你怎么就知道人家妹纸不想以另一种形式继续活着 而且也不顾及变异人妹子孤儿寡母的感受 变异人妹纸愿意接受原始人类的主角 也愿意再哥斯拉的地球生活 而主角子是一个自私顽固的傻叉 最后的玉碎还有一个功能,是老虚为了烘托悲壮的气氛设置了这么一个傻叉情节四星给制作团队 负的一星给老虚 越来越讨厌老虚 太做作了 这么好的制作团队扔掉西德尼亚来做这个看着挺炫酷其实华而不实的故事 太浪费了
看到一些人都在说男主是在选择要妹子还是要队友真是无语了。
你们觉得这种槽点是老虚会写的剧本吗。
以下替这部人厘清几点剧情,麻烦看剧不认真的人别再误导人了。
首先终战时男主最终选择反打,一来是因为黑叔表现看似和平合作,但一旦遇到需要双方定夺的问题却根本不顾人类的意志,已经开始强行融合地球人了。
二来是因为如同梅特菲斯的告诫,机械哥斯拉化身的这座都市本质也是怪物,最终会将所有人同化成自己的零件,无限增殖吞噬地球的一切。
而被纳米金属吞噬的人类则会被剥夺情感沦为没有感情的金属零件。
黑叔本质种族主义者,有着效率至上情感是无用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极端想法,影片中不断暗示着黑叔种族的极端思维与纳米金属的危险。
(可想而知这个种族与纳米金属结合在一起成为庞大的存在在日后为了利益根本不会允许弱者人类共存)。
好比现在为了听天由命赌一把就可以毫不留情直接牺牲队友与男主这样重要的人类作战指挥,更遑论其它地球人。
男主意识到不让黑叔住手最终人类保不住地球也保不住,眼前的同伴们也会马上会沦为机械G的牺牲品,所以在那种危机关头才会选择反打。
而且黑叔强制融合男主他们是为了去给真哥斯拉散热让它不再升温,而不是让男主搞了自杀袭击就能赢。
事实上当时机械哥斯拉堡垒情况已经很不妙了,本体被毁得就剩一半了武装所剩无几,唯一能动的男主他们的机甲为了散热又要拿去搞自杀袭击,散完热直接报废,更重要的是连能给真G致命一击的鱼叉都无效了,可以说根本没有胜算。
也不知道黑叔哪来自信在这种情况下觉得强制同化晴生等人去搞个自杀打醒了哥斯拉再继续打就能赢。
对人类来说机械哥斯拉跟哥斯拉都是人类天敌,都是必须被消灭的对象。
不论男主选择消灭哪方都是在消灭人类天敌。
而且做个加减法就能明白:1选择消灭机g=消灭一个怪物+保住剩下的人类不被同化成零件+跟伏斯亚人合作消灭真g的机会。
2选择自杀袭击真g=给机G散个热(几乎没有胜算),+同伴被同化为机g零件+地球被机g吞噬。
显然消灭机械哥斯拉是收益更大的选择。
并且错过这次机会,再想消灭机G估计比打真G更难。
在第一部,男主每一次都是奋勇的亲自扑在最前线,为了击败哥斯拉甚至宁愿开着机甲亲自零距离引爆用自己的命去换取其他同伴的生与胜利,对战场上的女主也没有偏袒。
在第二部如果纳米金属不具备如此大的危害性,剩下的同伴也没有危险,只用牺牲他跟女主两人,他是不可能选择反击黑叔的。
而第二部的黑叔后面真的很一言难尽,认为舍弃肉身与情感成为零件是进化,骗男主机械g只会融合自愿的人实则霸权主义想融合谁就融合谁。
对地球人下手毫不手软。
更别提他跟机G融合后已经没有作为生物的情感了,只是一个服务于机G随时可以为了机G强制牺牲全人类甚至地球的零件,他认为自己在控制机G实际是机G这个庞然大物控制了他。
另外前传小说明确提到纳米金属吞噬性极强这一特性,参考盖刚,并且也不止一次提到对这鬼东西会将人类的地球改成毕鲁萨鲁德的星球,毕鲁萨鲁德那时甚至还搞出将纳米金属打入大陆架的想法。
可以说,如果睛生选择机械g,那么结果对于整个人类与地球而言都是彻底毁灭。
男主:我要怼死哥斯拉!众人:放弃吧,我们打不过它的。
男主:不要放弃!我们是人类最后的希望,要牢记使命,抵抗到底。
众人终于快要怼死哥斯拉的时候。
男主深情的看了女友一眼,调转枪口。
男主:为了人类的大义!你们再继续伤害哥斯拉,我他么就开炮了!男主开炮,队友、女友GG,终于拯救了哥斯拉的男主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找女朋友,会被吃掉的。
嗯
《哥斯拉:决战之都》作为动画电影“哥斯拉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延续了前作《怪兽行星》的末日世界观,却以更具哲学深度的视角,探讨了人类在绝境中的挣扎与异化。
这部作品跳脱了传统怪兽片的“暴力美学”框架,转而通过一场关乎文明存续的抉择,叩问科技与人性的边界。
一、人性与科技的二元困境:深渊中的凝视影片的核心矛盾并非简单的“人类vs哥斯拉”,而是人类在对抗哥斯拉过程中陷入的自我异化。
男主角晴生面临的选择极具象征意义:要么与机械都市融合,通过纳米技术实现“机械飞升”以击败哥斯拉;要么保持人类肉体凡胎,承担可能被彻底消灭的风险。
这种两难困境呼应了尼采“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恶龙”的警示。
当毕鲁萨鲁文明将纳米金属武器化为无限增殖的机械都市时,人类发现这场战争已异化为“吞噬地球的新怪兽”的诞生——正如《三体》中“上岸的鱼不再是鱼”的隐喻,失去人性的胜利不过是另一种形态的毁灭。
二、叙事结构:理性与情感的声呐碰撞电影最惊艳的段落当属左右声道对话的蒙太奇处理。
左耳是机械派冷静的生存概率分析,右耳是人性派对生命尊严的呐喊,这种视听语言将主角内心的撕裂具象化。
当晴生最终选择摧毁即将胜利的机械都市时,纳米金属凝结的“眼泪”成为全片最具诗意的意象——冰冷的科技产物竟承载了人类情感最后的温度,而优子的死亡则让这场牺牲染上希腊悲剧式的宿命感。
三、哥斯拉的符号重构:超越怪兽的哲学实体不同于传统哥斯拉的核污染象征,本作的哥斯拉被提升为“宇宙法则”的具象化存在。
它既是物理层面的灭世巨兽,更是检验文明存续资格的“筛选机制”。
当人类文明选择机械飞升时,实则是主动放弃作为生物种族的本质,这也解释了为何土著人类退化为原始形态——或许唯有剥离科技外衣,才能保留文明的火种。
这种设定让哥斯拉超越了反派的单一维度,成为推动文明进化的“生态调节器”。
四、争议与局限:类型片的叙事悖论影片的缺陷同样明显。
机械哥斯拉始终未以完整形态登场,高潮决战被压缩为意识形态的选择而非视觉奇观的释放,这让期待机甲大战的观众感到失望。
部分情节逻辑也存在硬伤,如纳米增殖可通过摧毁指挥部中止的设定,削弱了最终抉择的必然性。
此外,过于密集的哲学思辨导致叙事节奏失衡,正如观众吐槽的“说教时间足够干掉三只哥斯拉”。
五、日式科幻的精神传承作为虚渊玄编剧的作品,《决战之都》延续了日本科幻对技术伦理的深刻反思。
从《攻壳机动队》的义体化焦虑到《EVA》的人类补完计划,本作将“机械飞升”的命题推向更极端的境地:当个体意识融入纳米洪流,人类究竟是实现了进化,还是被工具理性彻底吞噬?
这种思考与《环太平洋》中“通感系统”对人性联结的强调形成有趣对照,展现出东方科幻独特的冷峻质感。
结语:《哥斯拉:决战之都》或许不是一部完美的爆米花电影,但其在科幻类型框架内展开的哲学思辨,重新定义了怪兽片的叙事可能。
当片尾基多拉的阴影笼罩天际,我们意识到真正的决战不在血肉与钢铁之间,而在文明存续的终极命题之中——究竟何为“人类”,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比击败哥斯拉更重要。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Lizard(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03382466/影院好读版對於銜接第一部的第二部來說,《哥吉拉:決戰激動增殖城市》所有的轉折都是那麼的理所當然,所有的衝突都早埋下伏筆,使得其可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如果第一集「不給你看怪獸」的傾向只是一種個人的臆測,到了第二集則被清楚的證實,在這系列的怪獸就是被抽離出來的概念而非那沈重的皮相,而這也註定了本片的兩極化評價。
虛淵玄將怪獸從皮相解放了出來,變成了概念,然後又重新將他們具體化,大飛蛾摩斯拉變成只在言談中存在的守護神(因為多年前被哥吉拉打成蛋沈睡)還擁有除了雙子外的一眾有昆蟲基因與地球人外表的後代,其與破壞神並沒有絕對的矛盾,反而因為系出同源(地球意志),被反哥吉拉(反地球意志)的機械哥吉拉辨識為與哥吉拉同樣的東西,而外星種族之一畢魯薩魯多擁有的機械哥吉拉在此則變成一座城市,但仍舊執行「打倒哥吉拉」的命令,在多年前被打倒後用剩下的頭部不斷的將四周變成自己的一部分,於是在這裡我們在「機械哥吉拉」身上看到的「外星人」倒像是人類「工具理性」的具現化,正如從第一集就相當神祕而且似乎對一切有所預期的,屬於另一外星種族的艾克西夫梅德菲斯所說:「有些文明發展到了最後就變成了怪獸。
」故人類方的排斥與主角榊晴生那令許多觀眾詬病的最終決定也就是可以預料的了,因為他們代表的是「價值理性」,即便「打倒哥吉拉」是人類與畢魯薩魯多的共同目標,但「要以什麼為代價」卻是不一樣的。
電影從前頭主角們遇見蛾摩拉庇佑的伏斯亞就開始鋪陳畢魯薩魯多對伏斯亞的不屑與輕視,以及說明他們的觀點,在他們看來伏斯亞既是失敗的種族(逃到地下)也是落後的種族(文明倒退)而且還捨棄了「語言」這種工具,改而借助摩斯拉的神力與眾人對話。
於是為何我們觀眾看到的伏斯亞是如迪士尼《失落的帝國》那般的世界就可以理解了(《失落的帝國》裡既像原民又有高科技的亞特蘭提斯比起《時光機器》裡只能任由地下種族宰割的原住民更像伏斯亞)然而人類的學者並不贊同這件事情,因為他看到了伏斯亞是有高度文化的種族,於是文明與文化之爭便產生了,這些在宇宙漂流已久的人類曾往畢魯薩魯多的方向前進(進而導致怪獸被逼出,哥吉拉被逼出)於是畢魯薩魯多與伏斯亞的不相容也就可以理解了,核彈過後,日本人被改造了,然而日本人之所以會犯下戰爭罪行,被核彈制裁,說到底也是西化的結果,黑船事件埋下了禍根,日本人感受到了民族存亡的壓力,於是不只從技術上學習也從思想上學習,這與中國清朝面對西方始終抱持著玩賞的態度是不一樣的(西方知識不是沒有進入中國,而是留在宮廷內,清人並沒有看到一定要變革的必要,因為中國夠大,人夠多)在第一篇裡我有說到,這系列的開端始於對歷史的罪咎,因此本集帶到伏斯亞與畢魯薩魯多的分歧也是理所當然了(當然實際上日本選擇了畢魯薩魯多之路,而電影裡的人類大多對伏斯亞並沒有敵視感,頂多就是陌生,優子之所以討厭伏斯亞則與伏斯亞的本質無甚相干,更多的是她嫉妒自己愛慕的上司也就是主角與雙子特別親密這件事情。
)亦即,如果沒有開港,或許日本會……?
這樣的思路在德國也是可以看到的,因為戰敗的關係受到各國的輿論與道德指責,於是一個民族產生了自我懷疑,而自我懷疑的結果可能是改正,可能是否定民族的歷史,民族的文化,甚至在本質上認為自己是次等的,或者是邪惡的,於是厭棄了過去的一切,並不想去找尋問題的本源,那是所謂的「空白世代」,當然也是有極少數人也可能會產生「本來就沒有錯!
」的想法,這兩種是不同程度的無知。
當然這樣的想法「如果沒有開港,或許日本會……?
」進而產生的科技古國的想像同時也是西方內部對於殖民產生反思的想像,因為西方的邏格斯中心主義、語言中心主義走到後面被自身的知識份子產生懷疑,如果只是知識份子懷疑那也就罷了,但當戰爭肆虐,人們發現純理性、純邏輯的文明造成的結果是更多的戰爭與規模更大災難,整個西方文明便動搖了,西方知識分子將目光投向他們先輩學人所不屑的「落後民族」(用他們的視野來看)並給他們做了一次倒反:「落後民族比我們有更加豐滿的『精神文明』」而他們要不是被我們所傷害,本來也會有同樣豐滿的『物質文明』(另一個例子就是去年紅透半邊天的黑豹,其預設的是「如果黑人沒有被白人奴役……?
」當然結果就是可笑的成品,因為你只會得到兩種人,一個是祖先在美國社會卡好位,過著跟美國人生活一樣的「空白世代」的黑人,另一個則是承受並接受了屈辱歷史的黑人,前者是黑豹,後者則是金豹。
)所以為何伏斯亞沒有「語言」卻能感通外來者內心的呼喊,如人類與畢魯薩魯多與哥吉拉交戰時,伏斯亞的人們所聽到的從戰場傳來,那些不斷反覆吶喊的「哥吉拉!
」彷彿反擊哥吉拉的人們也逐漸被哥吉拉同化一樣。
這些都是為了清楚呈現概念的分野,也就是電影在在探索「人類種族」的可能性與邊界時,同時也在探索「日本民族」的可能性與邊界。
而畢魯薩魯多的機械哥吉拉開出的這一條可能性則是,「我們變成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因此做到什麼。
」所以,如果你能接受人龍型的機械哥吉拉(即用雙足站立,同時又具有恐龍的樣貌的巨獸)變成一座城市,你就不會反感機械哥吉拉,甚至之後的人類的奈米金屬化了,這整個設定是一致且協調的,工具與人的結合意味著泯滅工具與人的界線,同時還得消除個人的存在,這當然也有些極左派思想的味道,同時又是高科技的,那麼指涉的思想很明顯是馬克思的共產主義路線了,因為馬克思正驅逐了神,並用科學取而代之,同時開設了人類的圖景(於是諷刺的是在歷史上我們知道,馬克思的思想是為了反抗異化而生的,但遵從其思想或改良其思想的共產黨人們造成的異化卻與他們所抵抗的舊世界的異化不相上下,科幻與歷史在此完美貼合,這是作品裡對日本民族的幻想式反思產生的意外收穫。
)其結果就是如同畢魯薩魯多所說的,哥吉拉不是錯誤,也不是邪惡,而只是人類有能與無能的象徵(民族優越感不是錯誤也不是邪惡,而是日本人有能與無能的象徵)他們認為哥吉拉是必須被掌控的而不是被消滅的,所以他們弄了機械哥吉拉來取代哥吉拉,並且追求與機械哥吉拉的完美同化,正如在馬克思的歷史階段論裡,資本主義從來不是要被「打倒」的對象,而是要被「超越」的對象,跨過了資本主義,才能有共產主義,所以將資本主義送進歷史墳地的目的是迎來共產主義,他們同樣有力,只是在共產主義裡所有的力量都將為一個中心所用。
另一個意思是民族優越感之所以會是錯誤與邪惡,只是因為我們的器物到思想不如西方,因為西方人同樣也對他們的民族是驕傲的(這其實是常見的錯誤想法,你看看西方後現代思潮或者抓個白左就知道,西方內部自我批評的語調與行動並未終止過,看看正燃燒的法國也行)所以當我們有了對等的器物與思想(常常是說經濟與科技,民族思想要真的變是困難的,思想不變,制度就只是裝飾,不會真正落實,就像中國常被嘲笑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這樣,因為你可以看到有許多本來不相容的東西互相齟齬,直到磨合,當然這本來也沒什麼,因為馬克思自己也說他的「資本論」研究的是一時一地的經濟狀況,比如英國,而由此提出的理論在世界各地進行具體革命行動時本來就會依據當地傳統有修改的可允許性。
)如果理解了這些隱喻,那麼我們個人對於劇中這些怪獸與怪獸的持有種族愛憎的原因也就清晰明瞭了,那表達了我們對這些思想的個人傾向。
所有的幻想都帶著真實,而所有的真實都帶著幻想於是正如第二集逐步揭開第一集的伏筆(在森林中快速移動並觀察主角一行人的生物是什麼)第三集也將逐步揭開第二集的伏筆,也就是梅德菲斯與艾克西夫所屬種族的「目的」,以及他們「神」究竟是什麼,滅絕他們的怪獸與他們信仰的神的關係是什麼?
「基多拉」這頭老字號的怪獸在這三部曲裡又代表了什麼?
而哥吉拉(民族優越感)又會迎來怎麼樣的結局?
從劇中梅德菲斯的言語與行動,我心裡大略有個底與猜測的方向,但是還是會以正片為詮釋根據。
可以說這三部曲到目前為止兩部都相當的精采且相當的值得反覆咀嚼,當然如果只是想看到「皮套」的觀眾最好是保持距離,因為作為動畫的此三部曲一開始就不重視「皮套」。
第一集看完其实已经挺多时候了,都不知道原来是三部曲。
这一部感觉不如第一部,当时觉得人类居然都被哥斯拉赶到移民外太空了,科技这么牛了也干不掉哥斯拉,然后回到两万年后的地球还是要用科技打怪兽,先人没想到的点子被主角灵光一闪的想到了,虽然很扯,但是挺有趣的。
最后体验到了绝望。
这么绝望了第二集居然还能有这么些人苟延残喘的找到了纳米金属,,原始人的意义在这集中没体现出作用,除了观赏下部落风情,其实主要剧情就是后半段的用城市打怪兽,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走,但是奈何导演要拍第三部,肯定是不能让boss死的。
所以男主悲催的强行,不讲道理的不愿当神风特工队,要抱着已经没救的女主,毁了其他队友的牺牲。
最后还反戈一击,这真是一点都没有大局观啊,,,这是反思二战么,赢也要赢的坦坦荡荡。
话说当时外星人如果知道人类驾驶员这么怂,肯定都自己上去驾驶高达撞哥斯拉了。
制作是不是觉得自己特聪明特有深度?
觉得自己刻画了人类在绝境下的自我认同,刻画了人类对理性和科技的反思??
观众是看出来你在反思了,so what?
你以为很高级吗?
这就是你在剧情上下毒,给观众喂屎的理由??
为什么我说导演是一拍脑袋,炫耀自己的小聪明和浅陋的深度。
我抛砖砸屎,简析一下他喂的屎有多少逻辑漏洞。
1、一个为了向哥斯拉复仇不择手段,为了保护老弱船员不惜炸毁整做飞船的人类主义者。
现在因为畏惧机械哥斯拉增殖整个地球,畏惧自己和自己的妹子成为机械,所以放弃了唯一战胜哥斯拉的机会。
这在导演你看来不矛盾吗?
我一个为了人类谋求一亩三分地的好战分子,死硬的战斗派,突然开始为了环保牺牲全人类的唯一战机???
傻不傻逼?
2、担心机械哥斯拉增殖并统治地球??
尼玛地球过去了两万年,机械哥斯拉增殖了多少?
一个山谷都没填满,增殖整个地球起码不得要个几千万年??
尼玛你担心个锤子?
3、就算他能增殖又如何,呆在机械城市内就能有用不完的空气和能源。
尼玛你飞船上起码三个类人种族加起来不到四千人,天天食不果腹资源短缺呼吸都很奢侈。
然后你现在担心这么个宝藏一样的东西增殖??
是不是太傻逼了?
再退一步讲,就算机械哥斯拉会毁灭地球,会反噬人类,但是此刻战胜哥斯拉暂时会给你们这帮苟延残喘的末裔多少喘息的机会,多少生存空间??
没脑子吗。
4、因为害怕机械哥斯拉,就选择留下哥斯拉?
哦哦,反正都要匍匐在怪兽的脚下,所以与其面对更强大的怪物,不如选择更弱的哥斯拉是吧?!
这是一个一直嚷嚷着要战胜哥斯拉的人的脑子?
矛不矛盾啊?
其次恕我直言这种思想在犬儒主义里都tm太可耻了。
可以说不愧是一直呆在美国人胯下的小日本鬼子的作品。
5、男主几发炮弹摧毁了中控台就阻止了机械哥斯拉?
就停止了增殖?
机械哥斯拉的恐怖呢?
它的毁灭地球,摧毁整个生态的能力呢?
这种东西在全片中不仅十分听话,而且十分脆弱。
你怕这种东西在日后摧毁人类?
恕我直言,哥斯拉现在就可以摧毁人类。
6、土著人类有什么用?
除了埋了个包袱还有什么用?
根本没有立场,也不符合作品的主题,你设计土著有什么用??
男主一行人自行集合并且找到了都市不行吗。
还有很多逻辑问题,人物性格的跳脱问题我就不一一列出了,非要一看的观众自行吃屎吧……我不是反对你讲环保,讲对科技的反思,讲反理性和人性。
如果环保不建立在人类生存之上,反思科技还要搭上人类的存亡。
我建议还是别jb搞了。
并且反理性不是非理性,不是反智。
如果反理性都不能起步于理性,建立在逻辑通顺的基础上,那跟弱智有什么区别……总结,这片又蠢又反人类,导演还自诩聪明人,建议别看。
坐等第三部吧,每次都失败也没劲。
好蠢的剧情啊
【伴随的13-2】太粉丝向了。是人是鬼都在进化,只有跑路的人类在挨打。很有趣的讽刺,恐怖的哥斯拉,其实和机械疯子和神棍那些人的怪物比起来,是最守护地球的哥斯拉当道的话人类至少发展到中世纪程度文明没啥问题,机械哥和基多拉……前者只会留个金属大球,后者……连球可能都不剩下。男主是想从哥斯拉手中夺回地球,也有报仇的原因,但是在这一部当中,男主看见了纳米科技的可怕,就算打赢了哥斯拉,那么纳米科技或者是机械哥斯拉就会吞噬整个地球,把剩余的生物全部同化,完全吞噬整颗星球,那么打赢哥斯拉还有什么意义?为了打败一个怪兽而创造出一个更可怕的怪兽?那还有什么意义?只能选个好点的路,第三季同理,为了打败哥斯拉,召唤更可怕的基多拉,把整颗星球连同哥斯拉和所有生物全部吃掉,并且基多拉还会吞噬这个宇宙。
整体比上一集好,各方面的设定终于开始展开,在科幻的维度上料更足了,而且熟悉哥斯拉经典三皇混战的影迷估计也能理解编剧的用意所在,但期待机械哥斯拉的可能就得失望了,战斗场面有所长进,但核心仍是人性的困境与抉择,屠龙者的经典命题。
啥啥啥 哥斯拉是来客串的吗
这是系列第二部。这系列分数很低啊,第一部战斗不行以为要拖到这一部,这部才知道根本没打算大战。而且后面不太理解男主的决定啊。不过情感冲突啥的,还行吧。
感觉还不如第一部震撼了,这一部除了讲了纳米金属增值外,哥斯拉基本还是蔑视状= =~ 系列又为下一步铺垫[基多拉]。
男主牺牲那么多人,到最后 别打死 哥斯拉了, 它还是个宝宝。 队友: 日你大爷!早不说
这一部表面上看貌似跑偏了 人类士兵造型仿佛质量效应跑错片场 后面竟然开着高达打哥斯拉 机械哥斯拉变成寄生型机动增殖城市 魔斯拉的使者精灵露面 自己却不见踪影 基多拉只闻其名 真正的哥斯拉被打的狼狈不堪 合着上一部打那么费劲只是仿生亚种 这一部真正boss竟然是增殖都市 以人类为主视角 怪兽们只是灾难符号 最终表现的都是人类面对环境恶化 面对巨大危机的无力感
软弱的主角就是渣渣
CG还是太硬了,前面铺垫太多。 还是要感谢CCTV6播放
垃圾片第二部
奇观壮景,比1好看。
什么鬼 最后看的莫名其妙
比第一部好
故事情节上要比上一部完整些。我哥斯拉依旧帅得法力无边。
三部曲终了,终于上了神坛,只有敬佩,前两部的铺垫,只为了第三部的绽放!这部是对科学的一次重新认知,下一步则是在逼疯传奇科学家(牛顿等)的神学上的一次探讨,看完这一部,看到神学的胜利,实则是悲观的,下一部也确实在这种压抑和悲观中到了最后,但是最后的回归本真,真的是让人豁然开朗啊,太舒爽了!
???
这部哥斯拉电影太好看了,啥时候出第三部啊?
嗯,哥斯拉反正就是死不了,不然没续集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