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终结
Norte,罪与罚末世篇(港),历史的局限,Norte, The End of History
导演:拉夫·迪亚兹
主演:Archie Alemania,安吉莉·芭雅妮,索利曼·克鲁兹,Miles Canapi,锡德·卢塞罗,Hazel Orencio,Kristine Kintana,Mae Paner
类型:电影地区:菲律宾语言:菲律宾语年份:2013
简介:菲律宾电影大师拉夫·迪亚兹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著《罪与罚》中获得灵感,讲述一个理想幻灭的法律系学生法比安犯下谋杀罪却逍遥法外,被误当成凶手的杰奎恩含冤入狱后,其家庭也随之破碎的故事。与迪亚兹的一系列“慢电影”一样,长达4个多小时的影片由多个长镜头组成,通过冷静客观、不介入主人公情感的平视角度,探讨菲律宾当代知识分..详细 >
250分钟是多久?
霸气。菲律宾气息逼人。第三世界耸入眼前。
#siff2023·上海#虽然中间有睡去20分钟,但是也不影响理解,毕竟有些片段是漫长而又固定的。怎么说呢,个人认为剧情不免流于俗气,就是当新人物出现时,导演将要叙述的情节总是能被我预料到,比如说照顾监狱老大、姐姐被强暴……当剧情失去了不可预知性,剧情行进到何种地步,总有一种意料之中的感受,总觉得导演只是用诗意的方法去拍摄罢了。题外话,这场居然不排中场休息,特别到中段,影院里真的就是人进进出出。
最后半个小时文人杀姐姐那里才开始有趣……有几个镜头挺美挺加分,但观影体验不太舒适,哦,也可能是我格调不够高吧((
尴尬的地方或许就在于时长与长镜明显冲着宏大与史诗去的情况下,却并不能提供与之匹配的厚重与细节,看似时长可以容纳丰富,但对平铺直叙剧情和简单乏味主题的聚焦,展现了意图升华至经典,却时刻缺乏一口气的状态,人物繁杂内心与事件庞杂内容都浮于表面,难见真正的触点,也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左派青年基于自己看法所实施行动而导致想要帮助家庭的行动,却成为遭遇悲剧的原因就显的刻意和匠气了,长时长都冲淡不了这种构建,更就不遑论对“历史的终结”的表达了。固定镜头的推轨/变焦,摄影机移动的长镜头语言见佳句未构成佳章,后段运动频繁才得以有更深刻的进入感,反倒凸显的本该有“深入”功能的取景渐小刻意了起来。与文本相比,明显形式盖过了内容,而且细究单个段落的影像,无讲述主体的时刻时时发生,无意义叙述真正变为了无意义。
不欢
4个小时,没看完
一个追求自由却被自己囚禁的知识分子与一个在不断囚禁中找到自由的劳动阶级 他们的自我定位与因此而来的命运构造出了一整个国家甚至人性的病态 导演简单而直接的拍摄手法很引起我的共鸣 所有东西都在它该在的地方
剧情很好,很有寓意,就是太长了,需要点耐心。
为我被浪费的每个小时扣掉一星。
片子直面社会现实问题,故事性较强,但是结尾前半小时几个场景,硬生生地没有看懂,与之前的平铺直叙陡然一转,您到底是想表达什么呀?整个片子慢慢悠悠,搞出许多直愣愣地看上几分钟的静止长镜头,俺确实适应不了,也没觉得这种冗余的手法到底好在哪里。四个多小时时长,印象中这可能是俺看过的最长的影片了。6.8分。
主持人說,這部電影可能很艱深,但它只有四小時(以前他的電影是七個多小時的),而且是彩色的(以前他的電影是黑白的),所以,enjoy the movie。題材很宏大,涵蓋政治社會宗教人心,在越來越多人把長鏡頭用來炫技的年代,拉夫達玆簡樸至簡的長鏡頭依舊單純地為電影服務。
8.2似乎四个小时之中没有什么是东西是现实的,貌似只有历史的幽灵浸透着菲律宾光线与自然的的通透抹除掉了时间的流动,以非常模型化的静止状态和几个世纪前的光线与自然如出一辙,是时间的坐标系。摄影机如同幽灵在不自觉中移动,幽灵的在场形式把几世纪前的坐标系转移到现在,形成历史的触碰。这历史有关菲律宾的基督救赎,但我们知道即使基督现身也会有冤情、乱伦和车祸,基督的正义在富比恩的台词中异化为国家权力体系,这并非单纯的信仰流失,而是国家权力早就导致社会的动态失衡,因为道德感在片中是极其模糊的,所有人都只是紧张恐惧的状态,这种凝视也消解了人的实体性,现实不复存在幽灵摄影机是几世纪前的视点,仍以幽灵的姿态介入现在,即使运镜离我们非常之远,但历史的幽灵仍然诡异地缠绕在周围,因为历史早就被现代机械所异化
慢得要死,看不下去
3.5。补标6月。
没必要这么长
在罪与罚的表面下,更多是在控诉完全失调的菲律宾社会。赚钱的人都在国外,没有父母陪伴和关爱的儿童成长为满嘴人文哲思愤世嫉俗、实际道德沦丧心理成疾的怪物。而选择留在本土孩子身边老实劳作的人却一再遭遇不幸和折磨。缺失了正义管理者父和仁爱劝导者母的两大支柱,这确实是他们历史的终结
#25thSIFF 又名年輕知識分子的虛偽。散場後副導演和教授演員有到場,說是剛下飛機就來了,激動又拘謹的樣子,小場放映廳人也不多,他們就這樣熱情地站在散場通道跟幾個影迷交流,最後還滿心歡喜拍了合照,疑惑上影節為什麼不給這場安排映後。
这叫牛逼,贝拉·塔尔TM是神。
在迪亚兹版的《罪与罚》里,正义是默认缺席的,我们看到的是正义缺席后三个个体的挣扎。法比安仿佛尼采走火入魔,无法在观念中看到活生生的个体,而整部电影仿佛是对他这种知识分子的癌症的化疗。观念只有在进入生活之前才拥有绝对清晰的可能,道德与伦理只能靠活出来,而不能靠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