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拍器
Metronom,严密监视的派对(台),派对有罪(港)
导演:亚历山德鲁·贝尔克
主演:Mara Bugarin,Serban Lazarovici,弗拉德·伊凡诺夫,Mihai Calin,Andreea Bibiri,Mara Vicol,Alina Berzunteanu,Mihnea Moldoveanu,Andrei Miercure,Mariuca Bosnea,Eduard Chimac,Marius Boboc,Tiberius Zave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法国语言:罗马尼亚语年份:2022
简介:听摇滚乐是罪的年代,罗马尼亚青年只能在家里闭门派对,抓住稍纵即逝的放纵与自由。十七岁的安娜,得知男友将移民他方,情绪跌落低谷,不顾母亲反对,参加犯禁派对。偷偷收听西方广播,心仪电台节目却无法点唱,于是联手写信。没料到秘密警察上门拉人,勾结外国的罪名如何担当?亚历山德鲁·贝尔克首部剧情长片,细致重塑七十年代氛围,捕..详细 >
恋爱入脑入心入魂
20250506,青涩感。“太容易让人联想到史蒂夫·麦奎因的《红树林》,但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身体驱使的律动性都差太多。这一方面源自青春疼痛与社会禁锢矛盾交叉的故事本身,并没有太多新意,另一方面还是导演初试啼声不够狠辣。当然,作为一部处女作,无论是导演审美,还是节奏把控,完成度很高。”四星。
平平无奇
拖沓
青春就是昏睡
这很难评,女主演技更难评,故事也感觉未完待续。不过最后的作业大讨论还蛮喜欢的。
有一派电影,为了凸显大时代的恶,把主人公写得格外纯洁傻甜像仙女一样……同理感受于『城南旧事』
太容易联想到史蒂夫·麦奎因的《红树林》,但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身体驱使的律动性都差太多。这一方面源自青春疼痛与社会禁锢矛盾交叉的故事本身,并没有太多新意,另一方面还是导演初试啼声不够狠辣。当然,作为一部处女作,无论是导演审美,还是节奏把控,完成度很高。
2023.3.9 观看于多伦多TIFF Lightbox Cinema5 D8。浅显,过于轻巧,但敢于讨论和记录反映。情绪变化,青春期,恋爱之根。摇滚和自由思想。政治威胁,家庭绑架。
细思极恐+十分有共鸣
上世纪的东欧对于现代人而言有种神秘的魅力,那些被尘封的个体伤痛逐渐在银幕上复苏。这部处女作以一段很青涩的爱包裹着这政治反思。在冷战中节拍器的电台节目充当着重要思想斗争工具斗的平台,起着扭转情节走向的关键作用,没有偏激的政治倾向,只有对创伤的铭记和对自由的向往。
今日踩的第一个大雷,各位戛纳前线记者的品位真的堪忧。
可以想见,但凡稍微松绑一点儿,能像80年代那样开一点口子,聊聊那几十年的历史,欧洲三大不得被我国电影挤爆啊?
快进看完
看半天都没看明白女主的动机,就是为了打上一炮?但这个铺垫做得明显没有《色戒》那么足
芝加哥电影节打卡。到目前为止唯一一部“啊?我刚刚看了啥”的电影。同样听这些歌,同样经历过这个年纪,也能理解当时罗马尼亚的社会背景,甚至挺喜欢电影前四分之三的,但就是感觉有的地方衔接的很生硬,观众的(主要是我的)情感跟不上。可能是有什么点我没get到吧。
好青春好疼痛好普通为什么要左爱啊疯子
中间警察局的那一段刻意但又蛮有共鸣。政治与青春爱的紧密扣合,甚至有时候让位于政治,最后我不能用“恋爱脑”来描述主角,或许故事里的人,无论政治还是情感的实践,都只是想证明什么,并不能真的爱什么。
在tiff看的第一部让我害怕的电影…两段床戏和女主心理的转变有点莫名其妙
【香港电影节】开场五分钟让我彻底傻眼:女主得知男主要离开家乡,难过得不行,一直在假哭。你没看错,是假哭,一毫米的眼泪都挤不出来,但是却一直在呜呜呜。专业点好吗!演员来噶!剧情乏善可陈,节奏拖沓,一个场景下叙事效率奇慢。影厅上空铺满了我的弹幕:Up乜春。【影片结束没有一个人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