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科男孩
Disco Boy,换命战场(港)
导演:贾科莫·阿布鲁泽塞
主演:弗兰茨·罗戈夫斯基,莫尔·恩迪亚耶,拉蒂莎·基, 莱昂·鲁切夫,马提奥·奥利维提,罗伯特·温茨凯维奇,Michal Balicki,Wahab Oladiti,Salem Kisita,Mutamba Kalonji,Robert Ch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波兰语言:法语,英语,俄语,波兰语,伊博语年份:2023
简介:艾利克斯在和同伴偷渡时,同伴不幸遭遇意外事故沉水身亡,最终他只得一人到达巴黎。在经历了法国外籍兵团严酷的训练和选拔之后,他终于被选中,成为了兵团的一位士兵,也因此获得了五年的居留许可,成为了临时意义上的“法国公民”。 然而,在一次执行任务过程中,他亲眼目睹军队的暴行如何对尼日利亚地区的残忍剥削和对当地居民令人发指..详细 >
+ 有不错的片段(热成像) 光顾着乳法和玄学了 叙述手段实在是莫名其妙
# Anteo 导演映后【B】人物躯体与环境始终处于一种互引互斥的复杂关系上,赤裸的肌肤在丛林里穿行,军事训练的泥泞与周遭的目光,两次水中的危机,移民身份困境与新殖民主义的焦虑具象。浅景深与全景的搭配,电子配乐的助推都强化了这种感受,但缺少雷弗恩简洁的勇气。红外热像冰冷观测着身体温度的交互,霓虹灯管是仪式,完成最终的通灵。
导演借助全球化浪潮席卷的事实,以巨大的野心绘制了这出视听盛宴,想以两种看似毫无关联实则暗中交汇的人物来反映出让人胆战心惊的世界真相。然而他完全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在全片神棍式的情节铺展与毫无铺垫的故事发展之下,惹人注目的摄影与音乐完全变成了徒有其表的空架子,原本极具深度的主题在不加节制的意识流中逐渐蒙上了一层深不见底的灰,完全背离了电影的初衷,徒留下一阵莫名其妙的无病呻吟。
[2023.04.05 @PE] HKIFF2023·15
白人又在当世界中心了/没看完。
-
挺诚恳的,至少知道自己夜戏夜拍效果不好,还会耍点小聪明弄点热力图
可以看出导演十年磨一片用力过猛的结果。平遥的站台真冷真浪漫。整个天空都像是被电波笼罩,看着看着突然巨物恐惧症犯了。最后从电影里还走出个消防车、
有意思的是刚看完格洛莉亚紧接着看迪斯科男孩。一个是女性视角,从儿童经历离别获得成长切入,引出黑人和白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整体细腻温柔。一个是男性视角,男主(来自白俄罗斯)和黑人阵营虽在法国同为“外族异类”,影片前半段两人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男主拼命加入外籍军团想获得法国名字,而黑人却以抗争的方式试图赢得自我生存空间,结果黑人失败了,用鲜血唤醒了男主。故事很简单,拍摄也很直白形式,非本人所爱。但导演说结束在咖啡馆等待大家前去交流的时刻,在寒冷的平遥夜晚,瞬间注入了一丝温暖。电影结束,跟朋友边走边感慨,拍片子除了表达私人化情感之外,如果能同时观照到整个世界,至少不会显得太过于悬浮吧。总之,依然对电影充满了期待。
呃呃导演的自嗨罢了…..音乐还行
7thPYIFF
一边是效力外籍军团以寻求法国身份的白俄罗斯移民,一边是以武力保卫家乡生态,暴力打击石油公司的非洲生态恐怖分子,这种对峙与纠缠很有意思。但这样的白人视角与共情总是难脱正当性的陷阱,尼日利亚人会怎么看?
简直就是我最爱的风格,观于格拉斯哥电影节。
Crossing Europe Film Festival 2023 Linz, Austria. 见到演员并在观影后参与交流。
男主视角有点一厢情愿。
差点意思
喜欢!2023平遥看过为数不多中之最!有力量但不乏细腻!男主辨识度很高,人物一下立住。蹦迪是我的点。女主像黑色的豹子,美到停止我呼吸。问过导演本人,为何选择她,他说看了上千试镜的女生,只有女主可以既是普通人又成为唯一的焦点。
(第73届柏林主竞赛)7.5/10 几乎将柏林的政治属性全盘托出,但是丝毫不令人反感或厌烦。热成像的使用比较意外,又非常合理-非黑白影像可取代,不仅是削弱了士兵和原住民搏杀的血腥和残忍,而且将人的动态行径捕捉得极为清晰(如同整部电影强调的都是动作-无论是军队里的规训,还是迪斯科舞池里的律动)。前半段比较实在,后半段越来越虚,严谨来说是从头到尾都不那么牢靠,其实也不那么重要了,感性如同音乐,肆意地在浑身每个细胞游弋。(PS:弗兰茨·罗戈夫斯基,宝藏演员认证)
白人剥削移民,移民刺杀原住民,这元素融合得别把导演聪明死了,但是说白了还是担心血统和文化转化的问题吧。要素过多还好故事做了减法,没那么多花里胡哨得还算看得下去。
哪里搞这种片子我现在都觉得非常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