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显影
ดอกฟ้าในมือมาร,人造传说,Mysterious Object At Noon,Dokfa nai meuman
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主演:朱安贾伊·伊鲁斯里,罗宁·提姆,Saisiri Xoomsai
类型:电影地区:泰国,荷兰语言:泰语年份:2000
简介:導演和工作人員拿著 16mm 攝影機訪問泰國小市民, 請他們說說自己的過去~ 親身經歷說完, 還要再說另一個故事~ 此後, 導演拿著這個故事, 四出走訪泰國的鄉村, 邀請當地居民齊齊來玩接龍遊戲, 即興創作下一個段落~ 最後, 導演將這集體創作的故事在有限資源下拍成一部電影~ 這虛構的故事, 講述一位長期坐輪椅的..详细 >
阿彼察邦长片处女作,故事接龙的游戏只是一个线索,电影的重点还是放在了表现地方民俗上
这完全是阿彼察邦逻辑思维内的产物,借纪录片呈现一世界体系。作者痕迹浓厚,所有场景在他其他作品里都依稀可寻,唯独少了片森林。(应该是资金关系吧,采访对白构筑神化体系代替制作。)
2021泰国电影周第四部~二刷,自己给阿彼察邦的第一个四星,看了他那么多电影都无法理解的那些细枝末节,其实答案都在这部原点里 - 森林、老虎精、叔叔、瘸子、时空等等,大量精彩的画外音剪辑和粗粝黑白富士胶卷质感会让任何爱电影人都心动吧
确实是一部私人性非常强的电影,通过对随机人的拼接游戏创造出一个人造的/臆想的世界,现实/超现实暧昧的纠缠在一起,同时臆想世界又通过剧组的亮相而被现实打破界限,现实渗透入梦境,而梦也进入了现实。当然能理解阿彼察邦这部处女作在玩的叙事和尝试,只是觉得现实的采访多了之后显得有些累赘枯燥,少了些和超现实纠缠出的暧昧和氤氲。不过处女作做成这样也可以看到之后的发展了。
三星半。与《幸福的阿扎罗》对看。虚构与现实之间如何区隔?第一部长片里,通过多人接续讲述一个故事,已经凸显出阿彼察邦对东南亚神秘主义的关注。讲故事的方式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如何对待闪回/过去。
民间的,环境的,人文的。
半记录半剧情。。还实验。。是有多先锋啊
真实和虚构之间的流转非常动人,但是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将显影跟正午并置放行,最后的十分钟可能只是形式的一部分而已,最后这个故事讲成什么样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形式把泰国各个层面的人和风景窜连起来。
3/10
奇妙的是,流传怪力乱神之说、肯定神佛信仰业力轮回之地也同样完全地浸润在充满烟火气的生活里。所以声音、群像的流动中构成的叙事是一种集合体的描绘:人们在一种共同记忆里无法真正摆脱一段历史碎片,也同样在当下的细微凡俗的情感中流连忘返。从生活到记忆,无形中共同织一张网。
导演入镜话筒也入镜。不过按照纪录片来说的话,形式挺有意思的
最烦动不动就实验的了。
#泰国作者电影周 《正午的神秘物体》就像片尾处的足球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偶尔出轨被踢进河里,也可以再捞回来。集体记忆或民间传说的建构同样如此,而每个人的贡献反过来映射出自身的文化历史语境,所以孩子想的都是超级英雄故事。声音设计很好地服务于这种套娃叙事结构。最好笑的那段村戏简直像——五条人!
不同人参与编一个故事,设想还可以,但拍得太无聊,故事也无聊,就很习作。。。猫说简直比上独立电影课那些最无聊的还无聊哈哈哈哈
邦哥及毕赣告诉我们,如果你真的热爱电影,那么你就去实践吧,甚至不需要多么专业的演员、设备、技术、剧本……放下你的顾虑,大胆去拍摄。陌生人的故事接龙,夹杂私人影像的安插,多么聪明的拍摄方式啊。
5/28@正午 7 阿彼察邦第一部正片,16mm13年数码修复。故事携带者与被故事携裹的人,经由遗弃经验衍生、传递下去集体潜意识(想象)中对疏离与战乱的恐惧。细琐、耐心,从每一个人身上汲取灵感的能力,旧影像回魂式切入。55'58''的突然显影- -
多么朴素的影像,却一点都不觉得粗糙,过曝,晃动和虚焦像是入梦了
正午的过曝和惨白对应现实纪录 明显有排演布置的是故事传说 道轨行车路线=故事发展走势=人物时空更替 莫名联想在脑内:亲密&正午显影&盲打误撞
绝大多数的“概念”前置会让故事矫揉造作,半昏半醒。但要区分字与字差别的微妙带来全然的迥异,好的影像一定有明确的创作“观念”的牵引。两千年这部黑白粗砾的影像是一次高阶观念的民主化与自由主义的实践。众人拾柴火焰高,更别说故事在大锅饭里蒸煮烹饪出的柴火饭,从开篇的音乐里就飘出米粒的香气
很私人的想法拍成了一部类纪录片似的故事。可惜,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