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7/10老头:9/10其他表演:6/10综合评价:B+这大概不是第一部描写在美国的苗裔(Hmong)的电影,但绝对是第一部由Clint Eastwood这样的大导演执导的描写Hmong的主流电影。
当然,故事还是由白人视角展开 - 苗人的生活神秘、原始,虽然大部分人都很友好,但是坏种子也少不了......故事里,作为韩战老兵的老Walt,对亚裔虽然谈不上切齿地痛恨,但是绝对是全无好感。
这位和自己儿孙都完全处不来的倔老头一看到亚裔就满嘴叽叽歪歪、污言秽语,然而和邻居苗家孩子通过几次偶然事件的相处,老头的刀子嘴慢慢地被慈爱的豆腐心所吞噬,以至于行侠仗义,维护了美国白人的高大全的形象,同时顺便保障了民族团结。
老Walt的胡说八道让人见识到了七八十岁的老人家也可以满嘴f***,s***地张扬。
把对亚裔的歧视笑话放在一边,他活脱脱就是个从韩战放假回家养老的怪老头儿。
大部分苗裔演员 - 特别是那些演黑帮的 - 其实还挺好,就是这第一男配角的表演只能用“相当业余”来总结。
虽然在理发店那一场确实很搞,大部分时间里,Bee Vang如同梦游,几乎是不断地糟蹋着画面和情节。
作为导演,老头的小悬念的营造相当传统,所以基本上故事走向并没有太多的意外。
最大的意外却是影片的结尾,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说得太多就会漏风,所以我最多只能说是非常合理的结局;但是我不太喜欢。
但和很多影评因此而诟病不同,我不认为这可以作为评价这部电影好坏的标尺。
仔细想想,老头对结尾的处理自然有他自己的道理 - 道理深刻却简单。
注意结局处老头的脸部特写的打光,和上面的海报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约是对过去刀光剑影的牛仔生活的一种怀旧吧。
(后记:刚刚补看了惊艳的《Million Dollar Baby》,发现片中多处都有这种半阴半阳的打光,想必是老头的最爱,呵呵。
)老头的叙事和他的西部电影一样,简单明快,直来直去。
拖泥带水的地方有之,但是对放松放松神经 - 还有保障民族团结 - 有相当好的作用。
开心时跟着哈哈大笑,悲伤时跟着握紧拳头。
能够让观众跟着镜头自然地投入和转变感情,我是非常喜欢这种轻松如行云流水般的故事叙述。
看完这部电影,就像老Walt在阳光明媚的下午坐在他的小阳台上大口酌着蓝带啤酒那样,没有忧伤,只是感觉着些许悠闲、些许醉意、些许愉快、些许徜徉。
片尾悠扬响起的老头自己参与写作和演唱的《Gran Torino》就是这种感觉最好的诠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EXF7U5TYV8原文来自我的博客《和老豆腐一起看片子》:http://oldtofu.blogspot.com/2009/01/gran-torino.html
影片以葬礼开始,年轻的牧师抛出人类永恒的疑惑:什么是生命?
生活的艰辛让人感到的痛苦就是生命?
什么又是死亡?
上帝的救赎就是生命的终结么?
Kowalski就如那台Gran Torino与众不同,而又于现实的社会格格不入,与周围的苗族人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谈到“生”,他只能想到他有了家庭和孩子。
可是,他的那些孩子们却和他没有任何共同点,甚至在母亲的葬礼上还嘲笑Walt"过时"。
谈到“死”,Walt Kowalski却深有感触。
他虽不说,但你可以嗅到战争残酷的味道。
Kowalski对“死”的感悟远远超出对生的理解。
随着年轻牧师坚持不懈的拜访,影片对“死亡”的讨论更加深入。
是的,是“杀戮”让灵魂不得安宁。
有的人用“被动的执行命令”向别人解释,向自己麻痹,向神赎罪。
但是,真正让人夜不能寐的是那些“主动”的杀戮。
这些感受,Walt已经不认为有人可以理解了吧。
在善良的Sue的邀请下,Walt破例的到苗族人家里烧烤。
苗族的巫师毫不留情面的叙述出他的“死”着的状态:没有人尊重他这个Gran Torino,没有人了解他。
他生活在对过去的痛苦中,心灵不得安宁。
影片在这里对“死”的叙述使影片达到第一个高潮。
Walt慌张而又惊喜的发现,这些亚洲来的苗族人竟然比他的孩子们了解他。
善良的Sue,朴实的Tao,仿佛有他年轻的影子。
教Tao做个男人的过程,指导Tao的过程交女朋友的过程,让这台Gran Torino有了生机,第一次可以开了。
可黑帮的存在,让这些年轻的灵魂得不到安宁。
Walt不禁再一次自问,什么是死?
什么是生?
Walt知道,杀戮是可耻的,更可耻的是因为杀戮而得到一枚勋章。
杀死的不只是别人,自己的灵魂也死去了。
而他,怎能让年轻的Tao失去灵魂呢?
他要让Tao,让Gran Torino有灵魂的生活下去。
勋章以非杀戮的方式得到,才是勋章。
电影以葬礼开始,却没有以葬礼结束。
年轻的牧师说:“我学到了生死”。
他学到了什么呢?
影片结尾处,Tao开着他这台拒绝改变的Gran Torino重新上路,消失在海天一色的人生旅途。
而Walt灵魂终于得以平静,得以重生。
当诗一般的片尾曲慢慢流淌的时候,我不禁自问,什么是生死?
继发现【自由大道】在IMDB的分数达到超高的8分记录后,想不到来了一部更高的8.4【Gran Torino】(经典老爷车)!
不過這一點也不讓我意外,反而倍感開心那來自全球的3萬多人的評分表示和我一樣喜愛這部電影。
不过这一点也不让我意外,反而倍感开心那来自全球的3万多人的评分表示和我一样喜爱这部电影。
我自己則是給了10分滿分。
我自己则是给了10分满分。
老實說,這部電影出乎意料的好看。
老实说,这部电影出乎意料的好看。
有兩位女性觀眾的反應和我一樣,看完電影之後,驚呼著「差點被片名誤導了!
其實很好看耶」。
有两位女性观众的反应和我一样,看完电影之后,惊呼着「差点被片名误导了!
其实很好看耶」。
是的,若僅是看片名,會以為這是一部把主題圍繞在一輛老爺車Gran Torino的故事,其實不然。
是的,若仅是看片名,会以为这是一部把主题围绕在一辆老爷车Gran Torino的故事,其实不然。
這是一部很有張力的電影,劇情除了愛情以外仍然包羅萬象。
这是一部很有张力的电影,剧情除了爱情以外仍然包罗万象。
【Gran Torino】由Clint Eastwood克林伊斯威特自導自演,79歲的他一豋場時,不難察覺他真的老了許多。
【Gran Torino】由Clint Eastwood克林伊斯威特自导自演,79岁的他一豋场时,不难察觉他真的老了许多。
從臉上的細紋(其實是很明顯的細紋)、有點徐緩的動作,都已經分不清是為了配合電影中年邁角色角色的演出,還是本身因素所致。
从脸上的细纹(其实是很明显的细纹)、有点徐缓的动作,都已经分不清是为了配合电影中年迈角色角色的演出,还是本身因素所致。
也許,這部電影男主角──頑固的老爺爺Walt Kowalski,正是他為自己量身訂做的生活寫照呢。
也许,这部电影男主角──顽固的老爷爷Walt Kowalski,正是他为自己量身订做的生活写照呢。
也或許片中提及到的一些人生問題,正是他所害怕的。
也或许片中提及到的一些人生问题,正是他所害怕的。
有沒有想過,當陪著你度過幾十個年頭的另一伴突然辭世人間,而你已經年邁八十,膝下兩個兒子打從心裡覺得你是個麻煩鬼,對你只是表面功夫的關心,甚至開始覺得照顧你是件苦差事正盤算著如何讓你把房子賣掉把你騙進老人院,更令人咋舌的是你的年輕孫兒孫女在你另一伴的告別式上穿著露肚裝、穿舌環、穿鼻環,嘻鬧彼此還打手機頻頻過問什麼時候告別式才結束?
有没有想过,当陪着你度过几十个年头的另一伴突然辞世人间,而你已经年迈八十,膝下两个儿子打从心里觉得你是个麻烦鬼,对你只是表面功夫的关心,甚至开始觉得照顾你是件苦差事正盘算着如何让你把房子卖掉把你骗进老人院,更令人咋舌的是你的年轻孙儿孙女在你另一伴的告别式上穿着露肚装、穿舌环、穿鼻环,嘻闹彼此还打手机频频过问什么时候告别式才结束?
面對這樣一群虛情假意的人,你該如何接下來自己的人生?
面对这样一群虚情假意的人,你该如何接下来自己的人生?
幸好,Walt Kowalski身邊還有一隻忠實的拉布拉多黛西(所以人說,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呀),還有一輛疼愛至極的老爺車Gran Torino。
幸好,Walt Kowalski身边还有一只忠实的拉布拉多黛西(所以人说,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呀),还有一辆疼爱至极的老爷车Gran Torino。
不過,Walt個性古怪、頑固,所以不僅對於隔壁新搬來的一群亞洲苗族心生厭惡,想當然的,他在那群亞洲人的眼中也不是個友善的傢伙。
不过,Walt个性古怪、顽固,所以不仅对于隔壁新搬来的一群亚洲苗族心生厌恶,想当然的,他在那群亚洲人的眼中也不是个友善的家伙。
但,終於因為某些事情,兩方終於還是彼此容納了。
但,终于因为某些事情,两方终于还是彼此容纳了。
這部電影包含很多元素,甚至也讓人意識到種族問題,從Walt對於亞洲人原本抱持的偏見、觸犯了不同種族之間特有的禁忌(例如苗族人是非常介意被人家摸頭的!
因為他們認為頭上有靈魂的守護呀),甚至連說話是不是要看著對方眼睛,對於不同人種而言,各有其必須尊重之處──如果你想和他們成為朋友的話。
这部电影包含很多元素,甚至也让人意识到种族问题,从Walt对于亚洲人原本抱持的偏见、触犯了不同种族之间特有的禁忌(例如苗族人是非常介意被人家摸头的!
因为他们认为头上有灵魂的守护呀),甚至连说话是不是要看着对方眼睛,对于不同人种而言,各有其必须尊重之处──如果你想和他们成为朋友的话。
全場觀眾對於這部電影都很有共鳴,一起哄堂大笑,一起討伐那位只會覬覦Walt遺產的孫女,一起為最後的意外結局驚呼!
全场观众对于这部电影都很有共鸣,一起哄堂大笑,一起讨伐那位只会觊觎Walt遗产的孙女,一起为最后的意外结局惊呼!
也可以發現片中很多現實面,像是追求時髦一心想玩的兒孫輩向自個父母要求著說他們不要來探望Walt,當父母的只好自個前來,誰叫Walt是他們父親呢!
也可以发现片中很多现实面,像是追求时髦一心想玩的儿孙辈向自个父母要求着说他们不要来探望Walt,当父母的只好自个前来,谁叫Walt是他们父亲呢!
沒想到他們請Walt住進養老院的提議讓他們被轟出門口,此時只能無奈的說道「兒女真聰明,不來探望爺爺!
」Walt的固執,在某些時刻我覺得正像他的寶貝愛車Gran Torino一樣。
没想到他们请Walt住进养老院的提议让他们被轰出门口,此时只能无奈的说道「儿女真聪明,不来探望爷爷!
」Walt的固执,在某些时刻我觉得正像他的宝贝爱车Gran Torino一样。
Walt不讓別人輕易碰Gran Torino,他也不想把這輛老爺車傳承給膝下,因為他預料他們會將它改造的體無完膚,失去原有的本質與特色。
Walt不让别人轻易碰Gran Torino,他也不想把这辆老爷车传承给膝下,因为他预料他们会将它改造的体无完肤,失去原有的本质与特色。
這不正是他的縮影嗎?
这不正是他的缩影吗?
具有著某種頑強與堅決,不輕易被收服。
具有着某种顽强与坚决,不轻易被收服。
直到他遇見他認為的伯樂。
直到他遇见他认为的伯乐。
其中,Walt不斷提及(後悔)自己在韓戰時做的那些錯事、發現自己的身體狀況、隨著之後他把勳章給Thao陶戴上、加上最後他獨自前往Thao的表哥家行動,幾個重點貫穿起來,就會發現Walt真的是深思熟慮過的,然而其背後也有其深奧的意義,他相信這麼做是最完美的。
其中,Walt不断提及(后悔)自己在韩战时做的那些错事、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随着之后他把勋章给Thao陶戴上、加上最后他独自前往Thao的表哥家行动,几个重点贯穿起来,就会发现Walt真的是深思熟虑过的,然而其背后也有其深奥的意义,他相信这么做是最完美的。
也讓觀眾看的很震撼。
也让观众看的很震撼。
有兩段我看了心裡有點難過。
有两段我看了心里有点难过。
一段是當Walt打電話給兒女,兒女推三阻四沒人想接,好不容易被接起卻急著被兒子掛電話,他吞回了口中想說的話。
一段是当Walt打电话给儿女,儿女推三阻四没人想接,好不容易被接起却急着被儿子挂电话,他吞回了口中想说的话。
然而,也許年老寂寞的他,只是想要找人說說話而已,望著眼前健檢的結果報告書,他心裡一定很哀傷有誰會關心呢?
然而,也许年老寂寞的他,只是想要找人说说话而已,望着眼前健检的结果报告书,他心里一定很哀伤有谁会关心呢?
另一段是Walt為了慶祝Thao找到工作特別帶他買了一堆工程用品,但其中一稛大膠帶卻在Thao被表哥毆打時滾了出去,雖然只是幾秒鐘且容易在觀眾眨眼的瞬間就被忽略的劇情,卻讓我看了心好痛…另一段是Walt为了庆祝Thao找到工作特别带他买了一堆工程用品,但其中一稛大胶带却在Thao被表哥殴打时滚了出去,虽然只是几秒钟且容易在观众眨眼的瞬间就被忽略的剧情,却让我看了心好痛… 據說此片很可能是他息影之前的最後一部電影,衝著這一點,加上Clint Eastwood精湛的演技,我個人認為這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薦的電影!
据说此片很可能是他息影之前的最后一部电影,冲着这一点,加上Clint Eastwood精湛的演技,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荐的电影!
的确,Clint Eastwood可以做任何事情。
当这个78岁的牛仔在这部自导自演的影片结尾处,又开始深情款款地演唱自己创作的同名主题曲时,相信没有人不会开始怀疑自己78岁时会在干什么..按照老爷子自己的话讲,这部电影是在21世纪讲述一个上世纪老头的故事。
而当这个故事刚刚被菜鸟级编剧新手Dave Johannson完成时,估计他也只会想到伊斯特伍德这么一位能够出色完成任务的主角人选:傲,冷,掘,还得有一身仍然工作的肌肉...虽然老爷子的奥斯卡提名不像潘或洛克那么稳,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的表现至少将会是他很好的退休纪念。
故事本身不想说太多,它有关老年生活,香烟酒精,异族群体,对抗与复仇,成长与生命,没有太多的粉饰遮掩,也没有过于在乎深刻揭露,以平静开始,以恢复平静结束。
中间的冲突,结尾的感动,都是全片灵动的关键,不过整体叙述仍趋于平缓,以不同的角度展现一个倔强老头和一个亚裔家庭之间的固有矛盾、悄然改变、互相理解、直至依赖,奉献,才是拖慢节奏的意图。
影片中有一处细节,Walt在一次帮助了苗族青年后,他的家庭就开始不断送礼表示答谢,并让青年帮助爷爷工作。
Walt从勉强接收,到感到莫名其妙,再到婉言拒绝礼物,他,或许也包括我们,都无法理解亚裔家庭为何会将回报看得如此之中,并如此乐于奉献。
而只有当影片到了结尾处,Walt用一个自己设计的“精妙”的计划,完成了自己的“奉献”时,他自己,还有我们,才会理解这样一种真挚的情感。
这样的设置不但使影片内涵得到扩充,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诚挚的、少有的诗意。
与撑起全片的伊斯特伍德相比,配角们的表现感觉却相对平庸许多。
第一男配,苗族青年的表演大多数时候显得明显缺乏说服力;牧师、儿子等人表演也很单薄。
倒是两个苗族姑娘跟老爷子对戏时还算自然。
表演上的缺憾使得影片平衡性有所下降,Walt本应有的一些因对方而发生的改变,显得有些个瑟、突然,而情节发展的流畅性自然也会因此受到些影响。
不过影片整体仍算是年度上乘之作,在第81届奥斯卡上也有望有所斩获。
我常常在想自己在年老的时候能否像电影《闻香识女人》中的艾尔帕西诺的那样去教一个男孩子怎样去泡妞?
去教一个男孩子怎样成为男人?
去教一个男孩子怎样去和漂亮的女生跳探戈?
去教一个男孩子如何去开宾利和侃侃而谈说自己过去辉煌的事迹?
去教一个男孩去认识他从来没有接触的生活?
去教一个男孩子什么叫正直?
在看完了据说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最后一部电影作品《老爷车》之后,深深想到这个79岁的西部牛仔和美国男人心目中的硬汉就这样在银幕上谢幕了?
就这样像影片最后那一幕一样:陶开着老爷车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消失了,还真的有些不舍。
不过没办法这么大年纪实在是不能再这么折腾了。
但是想想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个人传奇一生,的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可以做任何事情。
当这个78岁的牛仔在这部自导自演的影片结尾处,又开始深情款款地演唱自己创作的同名主题曲时,相信没有人不会开始怀疑自己78岁时的时候自己会在干什么?
在影片中他教一个男孩子怎么去开着她的老爷车去泡妞,让他如何成为男人,告诉他不能像懦夫一样的活着,告诉他这个这个世界永远是强者的世界。
最后克林特•伊斯特伍没有用以暴制暴的方式去解决那些人,而是以自己倒下去的方式来温情这个世界,来告诉这个世界上的人如何更好地去明白生与死的意义,如何更好地去对待生活,如何去珍惜眼下的一切。
影片中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还是像演西部片的牛仔一样,依然很酷、很牛逼。
不过在此基础上释放出了自己温存的一面,如同那辆老爷车一样。
在看完之后觉得如果不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来主演的话,我会觉得这是一部很平淡的电影,正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影片表演才觉得并不平淡,时不时还会想起自己上一部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电影作品是《百万美元宝贝》,重没想到过没想到被这个经常演西部片的牛仔且被视为美国男人心目中的硬汉在里面会有那样的表演,这或许就是他能够成为所有男孩心中的MAN的缘故吧………再见了,所有男孩心中最后的男人。
说不定有一天你会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和你当初一样正在教一个男孩子怎样去泡妞?
去教一个男孩子怎样成为男人?
还有深厚的友谊。
我想在你看到这一幕的时,你一定觉得:这确实一件很有趣的事。
其实最早接触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并不是在他最经典的作品,譬如《廊桥遗梦》,譬如《荒野大镖客》,没有,而是在《百万宝贝》,但这部投资仅1800万美元的小成本,却一举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电影里,不但电影本身流光溢彩夺人耳目,而且伊斯特伍德刀砍斧削般坚毅的面庞更是深深的吸引住了我,过后一查,导演竟就是这个精神的老爷子,从此,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个名字,于我而言,就跟黑泽明一样,代表了一种信仰,关于电影。
然后,我便开始了着迷以后的例行步骤,只要是跟他有关的电影,资讯,事无巨细,绝不放过,就这样,在两个星期内,几乎看遍了他编导的所有电影。
如果你觉得我得花两星期才看得完跟一个人有关的电影的速度是很慢的话,那么我给你一个数据,这个入行50多年,传奇性的人物,总共主演电影超过40部,执导20多部作品,迅速的悉数看完,绝对不是件易事,而且只要他参与的电影,品质都很高,什么奥斯卡,什么金球奖,什么导演的奖,什么演员的奖,伊斯特伍德都是拿奖拿到手软的级别,而且票房和口碑永远都不会只是差强人意。
从演员来奖,无论牛仔杀手囚犯,还是慈父友邻教练,伊斯特伍德都是驾轻就熟,真挚感人,而他导演的《不可饶恕》、《父辈的旗帜》、《换子疑云》,艺术性之高更是有口皆碑。
这个自年少轻狂就一直闯荡好莱坞的小伙子,风风雨雨就那么走过了50多个年头,什么演技什么导演的技巧,对他来说,似乎都是浮云,年龄不得不说是他现在最大的敌人,如果说有些天才早年夭折可惜的话,那么伊斯特伍德因为80多岁的年龄想做而做不动的话,是不是也是一种令人悲恸的事。
每年都期盼着他的电影,每年都希望他能健健康康的,后来《老爷车》问世了,讲述的是一个不服老的美国老人倔强而又温情的生活。
看着看着,潸然泪下,我也不知道到底电影现在拍的是一个故事,还是伊斯特伍德自己现状的传记了,那一霎,我真的感觉到伊斯特伍德已经老了,我知道,是真的老了,不是电影里他演的像,他真的老了,不再是以前那个意气奋发的年轻小牛仔了,有那么一刹那,真的觉得心情像一部系列电影的名字:《十分钟年华老去》,想当年喜欢周星驰,看着他一部电影一部电影的出,看着他慢慢的老去,后来知道他再也没法演出过去那么经典的喜剧了,心里似乎有了准备,反而不那么伤感,然而,伊斯特伍德的电影我却是在短期内一下子看完的,仿佛伊斯特伍德的一生(当然他还健在)在我的眼前,就是那么一晃两星期,然后就从一个小伙子变成了一个老爷子。
此后,虽然,伊斯特伍德导出了《成事在人》和《从今以后》这样优秀的电影,但是他本人却已基本退居到了幕后,不再上台担纲了。
即便这样,看到伊斯特伍德导演的作品,依然还是很开心,当然,也希望能看到他再上舞台,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客串,内心的期望,有时候就像隧道一样漫长而黑暗,最后希望他老人家延年益寿,健健康康。
要说最喜欢的美国导演,已经去世的罗伯特奥尔特曼之外,就要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也是个很老的老人了。
喜欢他,但竟然没看过他作为万人迷帅哥时期的任何作品——据说他应该是西部片时代的汤姆克鲁斯+汤姆汉克斯+布拉德皮特的超级巨星,但我没有任何意愿想去看,因为从起初喜欢他时,他就是个准老头,那是十几年前的《廊桥遗梦》,这么说我也算见证了巨星从准老头到资深老头的全过程。
《老爷车》里的沃尔特,就是个资深的倔老头。
在我的观念里,好的导演应该是个好的提问者,并且提供一个好的平台供大家思考问题,而不是贩卖答案。
《老爷车》里的倔老头沃尔特就是一个特别好的平台,带给我们一连串在匆忙生活中来不及也苦于思考的问题,比如生与死,比如新时代与旧观念,比如改变与坚守,比如爱与放弃,比如宽容与斗争,等等。
这一次,我是沉醉在他故事中呈现出的有关“老”的问题而不能自已。
一座与妻子一生一世的老房子,一部30多年前的老爷车,一条叫黛西的老狗,一枚从朝鲜战场带回来的老勋章,一堆有关种族的老偏见、一张口就喷薄而出的老脏话、一个每三周要去一次的老理发馆和一位吵了几十年的老理发师........在我生活的世界里,老与新总是被替代的关系,我的老磁带被新CD替代没多久,MP3就已经被淘汰了;我上学时研究过的报业典范在我工作后的第五年就被卖给互联网公司;从我搬到这座楼的三年里,楼下那家店经历了从最初的理发馆到水果店到饭店到性保健品店再到如今房屋中介的几次蜕变,“新”已然是一个不赶趟的形容词了,何况“老”?
可是在看电影时,就真的沉醉在“老”里了。
倔老头是活在1950年代的21世纪老人,一生也没能愈合战争留下的老伤口,可是他坚守的部分中有我们这个新时代里最需要的解药,那些我们回不去也找不到的观念恰好能对付今天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是否这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
而无论老观念与新时代有多大的差异,人性的天使与魔鬼总没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沃尔特最后的成全与耶稣当年的取义有何区别?
而那帮流氓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潜伏于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角落,或多或少、或浅或深地潜伏着。
不是我不明白,只是这时代变化快。
这句改革开放后的流行语如今只能在回顾改革的纪录片中作为史料而播出,而爱与宽容这样的普世价值观却永远值得的传播,尤其是每当变幻时。
不是我们发展快,而是我们的生命里,真的竟配不上一个老。
我想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并不是没有答案,只是不习惯说教罢了,在他的审美与价值观里,不会出现扁平化的故事与道理,他更不会塑造一个扁平化的倔老头,否则那不就成石光荣了?
我们会在电影一开始的时候就会忘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位老帅哥,而是会真真正正地开始厌恶起沃尔特这个顽冥不化的倔老头,但随着故事的展开,倔老头的坚持和人性的光芒便开始照进心灵,普世价值便一点一滴地启蒙,发芽。
即便在娱乐至死的王国,即便在物质至上的年头,好莱坞仍有这样的审美与坚守,这就是好莱坞的光荣与梦想。
在HBO偶然看到了《老爷车》这个片子,虽然曾经是去年大红的电影,但是之前一直没有看过。
平心而论,我一直不是特别喜欢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近几年的影片。
这部片子也远不是一部完美的片子。
但是影片最后那段另类的复仇戏着实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的那部《出租车司机》。
仔细想想,发觉这两个隔了几十年的电影,有许多共同点。
故事的主线都和车有关。
主角都是退伍军人,都是带有种族偏见的人。
而最后,两人都选择了对这个世界的疯狂进行复仇。
只是他们的复仇方式是截然相反的。
出租车司机中的复仇是以暴易暴,血肉横飞的复仇,是武侠片式的决斗。
而老爷车里的复仇,一开始像极了老头子年轻时候的那些西部片,所有人都在等待牛仔拔枪的那一瞬间,但却以一种出人意料方式结束了战斗。
最后是法理,公正对决暴力。
老人完成了牺牲和自赎,牛仔永远都没有射出生命的最后一枪。
目的无非是想带给人一些希望。
过去,美国电影一直有“韩战情节”“越战情节”。
诸多的社会问题都被归结为源于这两场被认为是错误的战争。
特别是越战促使美国主流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烙印在美国人民心中数十年。
好莱坞为我们带来了无数关于越战后遗症的经典影片,像出租车司机,第一滴血,现代启示录,猎鹿人等等。
但是历史在离我们远去。
参加过二战和韩战的那一代人已经所剩无几。
而越战一代美国人都已经步入老年。
换句话说,是时候回顾历史,清算,或者赎罪的时候了。
之前前,有另一部影片也用一种凄凉的态度涉及了这个主题,就是《老无所依》。
老人们无力应对今天世界的疯狂。
过去的荣耀荡然无存,他们的祖先在死亡中等着他们,他们正在退出历史舞台。
《老爷车》其实是这种表述的延续。
但是在彻底离开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做,就是给自己的一生一个说法。
老牛仔不甘心将战争留下的伤疤,将青年时代的暴虐带进坟墓,所以他要用对社会公正的希望来挑战青年一代的罪恶,也个自己一个最后救赎的机会。
老爷车是影片最后老人留给少年的一笔遗产,也是希望的延续,荣耀的延续。
他们想将他们的精神世世代代的流传下去。
回到30多年前。
《出租车司机》里的那个美国似乎是没有希望没有出路的,所以要给一切的一切一个狂风暴雨一般的结束。
年轻的雏技似乎永远得不到希望,除非罪恶本身从肉体上被消除。
经历过战争的一代人对社会的堕落心有不甘,他们已经丧失了战争时代的荣耀,也在丢失和平时期的信念。
于是以暴易暴成为一个出口,那个时代的解决方式。
时隔那么多年。
在《老爷车》里的社会堕落依然如此。
于是这次他们得到了修正错误的机会,尝试了另一种解决方式。
将来会如何?
不得而知,但是他们的时代和使命已经结束了。
当那个出租车司机用手指做手枪状自我行刑的时候,他一定是在对自我执行道德审判的判决。
如今,老牛仔用手指做手枪状射击年轻的罪犯们,他同样是在执行某种判决。
这是一种接力。
不存在的子弹早已射出,击向有罪之人。
无论过去了多少年,人们总是盼望某些并不完美的英雄人物,来完成某种使命,替社会执行某种道德的判决。
同样,无论时间如何流逝,一代又一代的人,总是向着同一个终点前进。
我们的父辈会举着火炬在那里等着我们。
出国之前 十分向往国外的生活 而且认定了白人是文明的人种 受高等教育的人种 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的人种现在已经在国外定居10年 通过这个电影 把国外社会剖析一下吧电影中 男主的家人 衣冠楚楚穿的人模狗样的 什么sorry啊 excuse me啊礼貌用处常挂在嘴边但是做的却不是人事说的却不是人话 儿子很久不给父亲打电话 有一次破天荒打电话 也是想要点东西 孙女正点辣妹 无所事事 问男主 你老了 可能活不长 那你的豪华跑车还不如给我呢 亚裔邻居家 穿着比较随意 甚至寒酸 但是家庭有浓浓的人情味 家里没有人念过大学 但是他们懂得家庭成员需要团结需要爱 所以小孙子被男主获救 整个亚裔大家族 不管是直系亲属还是非直系亲属 都来登门给男主送礼物 感谢他的恩情 亚裔小孙子 性格内敛 善良 被人欺负也希望息事宁人 姐姐更是护弟情深 澳洲也有一些如此的影子 白人们穿的衣冠楚楚的 做的彬彬有礼的 接受帮助时候会非常礼貌的在口头表示感谢 但是却不会在实际行动上进行回馈 可能下次和你吃饭还要和你AA制 澳洲老人几乎没有和孩子住在一起的 孩子能经常看望父母那就已经是鲜有事件了 (好处是家庭八卦少 自己活自己的 轻松)亚洲人在表面的穿着和举止 的确整体不如白人高大上 但是挺有人情味的 家庭非常关节 (但是七大姑八大姨的 八卦多 没有隐私 生活经常受到打扰)我很幸运的在生活中遇到了几个例外 让我觉得白人虽然对家里人人情味不够浓 对陌生人还是比较友善的 比如说有一次刚来墨尔本迷路了 一个白人老太太开车送我回家还有一次 很着急要拿毕业成绩单 准备申请技术移民 但是当天学校系统坏了 教务处的人解释了希望可以尽快拿到成绩单在政府马上修改移民要求时候 递交移民申请 无法出具 一个教务处白人姐姐自己手动的把我的成绩单调了出来交给了我 还祝我申请顺利
提起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许多人对他一无所知,而了解他的人,也大多只是记住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个帅气的牛仔形象。
然而当今影坛,一直都有一位老爷子挺着九十岁的身躯,奋斗在片场,还能为我们拍出优秀的作品,别忘了,他就是伊斯特伍德,一位永远值得我们铭记的光辉形象。
上世纪六十年代,著名导演赛尔乔·莱昂内以独特风格导演的西部电影《荒野大镖客》广受欢迎,这部电影把一个牛仔使诈巧妙与小镇各方恶势力周旋的故事拍得有声有色,随后的《黄昏双镖客》《黄金三镖客》更是部部经典,这个系列也成为了“意大利通心粉式西部电影”的代表作。
这个系列不光捧红了导演赛尔乔·莱昂内,也让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一炮而红。
片中他扮演的牛仔身披披风,头戴毡帽,嘴里叼烟,帅气至极,堪称世界影史上最经典的牛仔形象。
当时老爷子英气逼人,算是红了一把,也参加了几部经典的老电影,成为了美国的一种流行文化。
然而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老爷子并不满足于自己在表演方面的成就,成为了一位导演,却再度奉献出好几部经典。
我接触东木大爷的电影并不多,但是我觉得我就好老爷子这口。
无论是《不可饶恕》还是这部《老爷车》,我都情有独钟。
也许东木大爷那种硬汉的独特风格十分合我的胃口吧。
东木大爷的电影涉及到很多类型:《廊桥遗梦》是爱情,《换子疑云》是悬疑,《百万美元宝贝》是运动,《完美的世界》是感人,《萨利机长》是灾难,《硫磺岛的来信》是战争……然而我想要深入解析一下《不可饶恕》与《老爷车》,老爷子在这两部电影中的形象最让我喜爱。
《不可饶恕》《不可饶恕》可以看做是东木大爷对于经典西部电影的致敬,同时也荣获那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影片把西部的氛围铺陈到了极致,最后的高潮部分也令人震撼。
然而影片最出色的还是角色的塑造,尤其是东木大爷扮演的主角——威廉·莫尼。
影片的背景就十分感人——威廉·莫尼曾经是西部一个十恶不赦的酒鬼,罪行罄竹难书,恶名远扬,妇孺皆知,几乎杀人不眨眼。
然而他在遇到自己的心上人克劳迪娅之后,却摒弃了所有的恶行,把罪念抛诸脑后,与妻子过起了恩爱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他妻子不幸罹患天花去世。
影片中处处表达出莫尼对于自己的过去之悔恨,他生怕别人问起他曾经的事,他不喝酒、不骂人,对死去的妻子更是忠贞不二。
也许一段美好的爱情真的能够改变一个人吧,莫尼就是如此。
莫尼本来就是为了钱而重操旧业,杀两个人领取赏金罢了,可是小镇检察长小比尔对他的羞辱以及对他朋友奈德的虐待让这场简单的事演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恨。
最终莫尼找上了他们,恢复了自己年轻时的神韵,屠杀了整个酒馆,不说废话,不留活口,而且不可思议地毫发无伤。
东木大爷的那段话令人印象深刻:“我曾残杀妇孺,会动的东西我都杀过,现在我来杀你了,小比尔,为了你对我朋友犯下的罪行,闲杂人等立马闪开!
”虽然仔细想想莫尼最终还是一个恶人,但是在我们看来他就好像英雄。
东木大爷所塑造的角色往往是这样:一个铁血硬汉。
可能他不被外人所理解,也不受别人的欢迎,可是他总会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他为了道义而杀人,他不愿意自己的朋友蒙冤,宁愿为此折损自己的名誉,败坏自己的名声,可是在我们看来他是亦正亦邪的牛仔,是一位孤胆英雄。
《老爷车》亦然。
东木大爷扮演的沃尔特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战士,固执、执拗,似乎还活在上个世纪,完全没有融入现代社会。
他逢人必怼,似乎成心给自己找不痛快。
他冥顽不化,就是死活要陪着自己的狗住。
与牧师的关系也十分紧张,在牧师眼中这个老家伙完全不懂得生与死。
这还是东木大爷?
这还是硬汉?
这还是孤胆英雄?
东木大爷向我们证明是的。
在他向黑帮们宣战的那一刻就是了。
他主动帮助自己的邻居苗族人,毕竟他只有他们这么几个朋友。
他从黑人的手中救下苏,他教会陶如何成长。
可以说他改变了这两个青年的一生,沃尔特对于他们来说是个亦师亦友的存在。
老当益壮的沃尔特在黑帮的骚扰之中,就凭借着自己的几把老枪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苗族人家被扫射,苏也惨遭强奸,陶迫不及待地想要与沃尔特一起捅人家黑帮的老巢,这时一向暴脾气的沃尔特反而冷静,因为他毕竟懂得处世之道。
他不愿意因为仇恨让自己对于陶的教导毁于一旦,他只身前去“复仇”,只带了一个打火机,因为掏出打火机被射成了筛子,从而让警察赶到。
不知是不是故意所为,全片都笼罩在压抑的气氛之中。
黑帮横行、犯罪丛生,看来老爷子对于美国年轻人的看法并不乐观。
这部电影里东木大爷不仅是孤胆英雄,更是人生导师,他教会别人怎样走进社会,他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
他看似固执教条,实际上最明白生与死的道理。
生应该给别人以希望,死应该自有其价值。
沃尔特都做到了。
东木大爷把《老爷车》完全染上了西部电影的色彩,如同城镇之中的现代牛仔。
影片悲壮而凄凉,可是结尾却又蕴含着一丝美好。
沃尔特在给了别人一段新的人生时,也救赎了自己。
结尾他躺在棺材里时表情安详,也许为陶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是他一生中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
沃尔特是最宽容的英雄,最镇静的复仇者。
也许是看得过于认真,我觉得《老爷车》无论在气氛塑造还是人物表现(主要是沃尔特)上都毫无瑕疵,这是一部直击人心的佳作,虽然这题材早已经不再新鲜了。
东木大爷的影片之中,常常表现出对于暴力的反思,这是同类影片之中不多见的。
杀人乃是世间不可饶恕的罪过,所谓的快意恩仇只不过是留存人心的一刹那,而余生的全部时间你都会为了残害生命而悔恨,承担你应得的惩罚。
这就是《老爷车》结尾东木大爷把陶锁在屋子里,只身前往的原因。
老爷子对于杀人之后痛苦的描述,简直像个内行。
东木大爷老而弥坚,虽然年至耄耋,依然致力于拍出更多的好电影,在有限的生命之内为电影事业做出更大奉献。
近两年东木大爷打造的《骡子》《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等作品依然质量一流,可以说,东木大爷就是保障。
如果老爷子能够再活几十年,他一定会为电影界注入更多的活力,可是这仅仅是希望,英雄总有迟暮的那一天,我们应该坦然面对,毕竟这个男人早已成为了影坛传奇。
我愿向这位来自上个世纪的传奇,当今影坛无可替代的活化石致敬。
好吧并不喜欢 内核的个人弧光嘛倒是看得见 但是整个故事太尴尬了
他给了陶一辆车和一段新的人生
老爷子越老越有味道了 远亲不如近邻 真没错 最后一段让人难忘
本片是一部十分自私的电影,片中出现的每个配角全是为了展现东木这个老年白人的性格或为其改变而做铺垫而存在;这些人物,纵使有着不少的银幕时间,直到片尾都没有任何实质的变化,涛到了片尾还是开头那个腼腆的怂亚洲人(别被他愤怒时的冲动给骗了),苏及其他年轻亚洲女性则从头到尾都是人畜无害加无条件吹捧白人的隐忍亚洲女性形象。东木拍了一部电影,黑了全部族裔的年轻人,不是很费拉就是搞犯罪,最后落点居然是美国传统价值还得靠白人老年男性来维持,其他族裔也还是得靠白人老年男性来拯救。他要是中国导演肯定得被喷油腻,但他是老年白人东木,所以大家就和片里的亚洲女性一样捧场了。
i love his sense of humor.
英雄迟暮依然壮烈。一生都只会用强硬的武力解决问题or逃避问题,生命的终结却选择了冷静利用警察和法律达成目的。前面活体演绎【带枪出巡】。小西天资料馆
我不知道如何形容我看后的感受,我只想说的是:我爱这部电影,我爱老东木,这个永不妥协的老家伙。
很深刻
老无所依天使版 最后一笔写的很棒啊 逝去的时代和时代的规则
好看
每一个怪老头都有一段辛酸的过去。情节、推进都温温吞吞,就和真实的生活一样,感动都来得很平淡。可当他倒下,镜头停留在那个打火机的时候,突然一下就哭了,你不可能不觉得他就是英雄。
。。。这个的分怎么这么高啊,虽说故事确实有点感人,其实是结局很感人,但是通篇难道不是口水吐血面瘫古怪老头看不惯自己家人反而和邻居相处的不错,而且好多情节台词存在刻意安排的故事么?没看出来具体好在哪。。。到底是肿么IMDB TOP250的?求解啊
快结尾的时候我尽然愚蠢的很担心。片尾曲完美。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老爷子无论是作为演员还是导演都无愧为好莱坞一代银幕传奇,但是这部电影我感觉已经能很明显地看出疲态了。剧情老套不说,对于人生感悟叙述得也比较浅,只有关于美国风情的描写和结尾还算有趣,但细想想其实结尾也挺刻意的。片尾曲确实很棒,有种看透世事沧海桑田的感觉。
牛逼表演,牛逼导演,牛逼剧本,牛逼调度,牛逼色彩,牛逼结尾
垃圾`
顶喜欢这片子的脏话,但全片被涛毁了。。
温馨小品,最后挺感人的,音乐很棒,剧情有点扯,那个“陶”很孬很菜,被关在地下室时那气恼愤怒的表情,真的很山寨诶。。。。。
鉴于两位亚洲小盆友拙劣的演出,让我扣了分。无论是表演还是价值观都太美式,真受不了俩亚洲娃既要充当东方异族的文化标签,又浑身ABC的劲儿,不过有点老年版”完美世界“的意味,我终于明白了车对于男人而言,真是more than a car…
这些个小逼崽子 哪来的那么多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