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号

海角七號,Cape No. 7

主演:范逸臣,田中千绘,中孝介,林宗仁,马念先,民雄,安乙荞,林晓培,马如龙,梁文音,应朗丰,张心妍,李佩甄,沛小岚,丹耐夫正若,郭逸轩,李浤嘉,黄西田,张魁,赵舜,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日语,英语年份:2008

《海角七号》剧照

海角七号 剧照 NO.1海角七号 剧照 NO.2海角七号 剧照 NO.3海角七号 剧照 NO.4海角七号 剧照 NO.5海角七号 剧照 NO.6海角七号 剧照 NO.13海角七号 剧照 NO.14海角七号 剧照 NO.15海角七号 剧照 NO.16海角七号 剧照 NO.17海角七号 剧照 NO.18海角七号 剧照 NO.19海角七号 剧照 NO.20

《海角七号》剧情介绍

海角七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依傍大海的美丽小镇恒春上,音乐梦想在台北遭受打击的年轻人阿嘉(范逸臣)冷眼旁观着一切。虽在民代主席后父的帮忙下成了代班邮差,信件和邮包却被他乱堆在房间,而对一个寄自日本的无法送至的邮包,他也没按老邮差茂伯(林宗仁)的吩咐将之退回,而是私自拆阅查看:里面除一张泛黄的少女照片,是几封写于60年前的信件。其时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在台日籍教师(中孝介)随日军撤退时遗弃了相约私奔的女友,归日途中,他将爱意和悔意化为文字,但信件直到去世才被其女儿代为寄出。 在台湾留学、工作的日本女孩友子(田中千绘)有心成为模特,却被认为形象过时只能做负责日本超级“疗伤歌手”中孝介(中孝介)在恒春的演出事宜的公关。按惯例,中孝介演出之前会有乐团暖场,友子原本联络了日本某乐团,但民代坚持用本地乐团,友子无奈与包括阿嘉在内的几个年龄、工作、个性都有较大差异的当地音乐爱好者——因意外事件...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你记得我吗?三者三叶君心藏不住你和我之间的距离我们有鬼啦美丽家园天际行者我的青春遇见你不一样的夏天死水难收古驰家族漂亮朋友反收数特遣队母亲的春天飞狐外传金喜澡堂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吸血鬼传说杀人事件世界在我们脚下家庭之友人人皆舞者爱情秘方海狼行动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社交情圣鱼心河忍地狱之门:耶路撒冷黑唇家仇龙生九子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海角七号》长篇影评

 1 ) 海角七号-七封情书

  第一封: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友子,太阳已经完全没入了海面   我真的已经完全看不见台湾岛了   你还站在那里等我吗?

  友子,   请原谅我这个懦弱的男人   从来不敢承认我们两人的相爱   我甚至已经忘记   我是如何迷上那个不照规定理发   而惹得我大发雷霆的女孩了   友子   你固执不讲理、爱玩爱流行   我却如此受不住的迷恋你   只是好不容易你毕业了   我们却战败了   我是战败国的子民   贵族的骄傲瞬间堕落为犯人的枷   我只是个穷教师   为何要背负一个民族的罪   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   我只是个穷教师   我爱你,却必须放弃你   第二封:      第三天   该怎麼克制自己不去想你   你是南方艳阳下成长的学生   我是从飘雪的北方渡洋过海的老师   我们是这麼的不同   为何却会如此的相爱   我怀念艳阳…我怀念热风…   我犹有记忆你被红蚁惹毛的样子   我知道我不该嘲笑你   但你踩著红蚁的样子真美   像踩著一种奇幻的舞步   愤怒、强烈又带著轻挑的嬉笑…   友子,我就是那时爱上你的…   多希望这时有暴风   把我淹没在这台湾与日本间的海域   这样我就不必为了我的懦弱负责   第三封:      友子   才几天的航行   海风所带来的哭声已让我苍老许多   我不愿离开甲板,也不愿睡觉   我心里已经做好盘算   一旦让我著陆   我将一辈子不愿再看见大海   海风啊,为何总是带来哭声呢?

  爱人哭、嫁人哭、生孩子哭   想著你未来可能的幸福我总是会哭   只是我的泪水   总是在涌出前就被海风吹乾   涌不出泪水的哭泣,让我更苍老了   可恶的风   可恶的月光   可恶的海   第四封:   十二月的海总是带著愤怒   我承受著耻辱和悔恨的臭味   陪同不安静地晃荡   不明白我到底是归乡   还是离乡!

  傍晚,已经进入了日本海   白天我头痛欲裂   可恨的浓雾   阻挡了我一整个白天的视线   而现在的星光真美   记得你才是中学一年级小女生时   就胆敢以天狗食月的农村传说   来挑战我月蚀的天文理论吗?

  再说一件不怕你挑战的理论   你知道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星光   是自几亿光年远的星球上   所发射过来的吗?

  哇,几亿光年发射出来的光   我们现在才看到   几亿光年的台湾岛和日本岛   又是什麼样子呢?

  山还是山,海还是海   却不见了人   我想再多看几眼星空   在这什麼都善变的人世间里   我想看一下永恒   遇见了要往台湾避冬的乌鱼群   我把对你的相思寄放在其中的一只   希望你的渔人父亲可以捕获   友子,尽管他的气味辛酸   你也一定要尝一口   你会明白…   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   我在众人熟睡的甲板上反覆低喃   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   第五封:   天亮了,但又有何关系   反正日光总是带来浓雾   黎明前的一段恍惚   我见到了日后的你韶华已逝   日后的我发秃眼垂   晨雾如飘雪,覆盖了我额上的皱纹   骄阳如烈焰,焚枯了你秀发的乌黑   你我心中最后一点余热完全凋零   友子…   请原谅我这身无用的躯体   第六封:      海上气温16度   风速12节、水深97米   已经看见了几只海鸟   预计明天入夜前我们即将登陆   友子…   我把我在台湾的相簿都留给你   就寄放在你母亲那儿   但我偷了其中一张   是你在海边玩水的那张   照片里的海没风也没雨   照片里的你,笑得就像在天堂   不管你的未来将属於谁   谁都配不上你   原本以为我能将美好回忆妥善打包   到头来却发现我能携走的只有虚无   我真的很想你!

  啊,彩虹!

  但愿这彩虹的两端   足以跨过海洋,连结我和你   第七封:      友子,我已经平安著陆   七天的航行   我终於踩上我战后残破的土地   可是我却开始思念海洋   这海洋为何总是站在   希望和灭绝的两个极端   这是我的最后一封信   待会我就会把信寄出去   这容不下爱情的海洋   至少还容得下相思吧!

  友子,我的相思你一定要收到   这样你才会原谅我一点点   我想我会把你放在我心里一辈子   就算娶妻、生子   在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上   一定会浮现…   你提著笨重的行李逃家   在遣返的人潮中,你孤单地站著   你戴著那顶…   存了好久的钱才买来的白色针织帽   是为了让我能在人群中发现你吧!

  我看见了…我看见了…   你安静不动地站著   你像七月的烈日   让我不敢再多看你一眼   你站得如此安静   我刻意冰凉的心,却又顿时燃起   我伤心,又不敢让遗憾流露   我心里嘀咕,嘴巴却一声不吭   我知道,思念这庸俗的字眼   将如阳光下的黑影   我逃他追…我追他逃…   一辈子   我会假装你忘了我   假装你将你我的过往   像候鸟一般从记忆中迁徙   假装你已走过寒冬迎接春天   我会假装…   一直到自以为一切都是真的!

  然后…   祝你一生永远幸福!

 2 ) 风光明媚的

恩,很喜欢片尾那首<风光明媚>,小孩子嬉笑的声音,还有很清澈的吉他伴奏...话说不久前收到了一封到海角七号番兜了一圈回来的信恩,我会一直保存着.茂伯很是可爱哪茂伯,不弹吉他弹月琴,你一样那么帅听台语的感觉其实还不错,因为妈妈常常听台语歌...很记得老奶奶回头看到包裹的那个瞬间,经历过那样一段感情,应该刻骨铭心哦.

 3 ) 海角 月琴 思想起

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听《月琴》这首歌,是费翔唱的,其中有一段歌词:抱一支老月琴,三两声不成调,老歌手琴音犹在,独不见恒春的传奇。

那时费翔火的的不行,录音带动辄几百万的发行量,每一首歌都耳熟能详。

但是让我一直喜欢到今天的,只有这一首《月琴》。

那时候对歌词中“独不见恒春的传奇”不大理解,心里存了一个疑问,恒春是什么,地名还是人名,恒春的传奇又是什么。

不久前看《海角七号》,终于见到了真正的月琴,还有老歌手,和,恒春。

恒春是台湾最南端的乡镇,在恒春半岛南部,其名字本身就是一段传奇。

从前这里曾遍布蝴蝶兰,因此古名叫“琅峤”,是排湾族语“兰花”的音译。

清同治年间,恒春半岛发生牡丹社事件,于是沈葆桢奏请朝廷在此地筑城墙,并在琅峤设县,是屏东最早的县治。

由于此地属热带气候,四季如春,沈葆桢将其改名为“恒春”。

电影开头,歌手阿嘉喝一声“操你妈的台北”,砸碎了吉他,回到恒春小镇。

这里海蓝天蓝,水清沙浅,他接替茂伯,当上了邮差,去找那个怎么也找不到的地址:恒春郡海角七号,去送那几封半个世纪前的情书。

那几封情书写的既无聊又肉麻,无论辅以怎么动人的画面,怎么煽情的声音,也像是过期了半个世纪的罐头,无法让我感动。

而作为主线的阿嘉和友子的感情也在俗套中不出所料地先抑后扬。

我只喜欢那些小人物。

辍学在教堂唱诗班弹琴却“被上帝赶出来”的大大,这个10岁小女生永远一副置身事外的不经意表情,仿佛火星来的精灵只是静静坐在键盘前,看着地球人的各种感情戏;她在电梯里当着代表主席旁若无人地唱歌,“噢噢噢,爱你爱到不怕死,若是你劈腿,就去死一死……”;在沙滩上听喝醉的交警劳马讲他的失去的爱人,“这是我的鲁凯公主,很漂亮喔,如果你看到她请告诉她……”,远处涛声隐隐,她在这个曾经的迅雷小组特警额头上轻轻一吻,任他把头埋在怀里像个孩子似的痛哭。

机车修理店伙计水蛙的爱情是我知道的最好的感情,他暗恋漂亮的老板娘,在酒宴上一直傻傻地看她,当有人劝“她有三个孩子有丈夫”,他只说,“你看过那个青蛙交配没有?一只母青蛙背上贴着两三只公青蛙,那两三只公青蛙有没有在那边互相吵架的?没有啊!那人干嘛去计较那一男一女两男一女的事呢?

”还有到处点头哈腰推销小米酒的马拉桑,一脸嶙峋如礁石的过气月琴师茂伯,叫嚷着“我要把恒春镇放火烧掉,然后把所有年轻人叫回来自己当老板,不要当人家的伙计”的代表主席,这些人组成了真正的恒春,属于过去的和未来的传奇。

导演魏徳圣在拍这部电影前也是小人物。

他来自台南,也曾是台北众多外来失业青年之一,每天骑着摩托车到台湾大学附近的35元咖啡店,躲在角落里写剧本,给报纸写“小导演失业日记”,我想他一定曾像阿嘉一样大声咒骂过“操他妈的台北”。

他筹不到钱,抵押上自己的房子,才拍完了《海角七号》,那个过程大概就像纽承泽《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中的经历。

那也是一部好电影,只是注定不会有《海角七号》的幸运。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不知道月琴长什么样。

茂伯弹的月琴圆箱短颈,无论单个音符还是一段旋律,皆有铮铮淙淙流水的声音。

赖西安在《月琴》第一段歌词中就点明了它的古老传承,“唱一段思想起,唱一段唐山谣,走不尽的坎坷路,恰如祖先的步履。

”月琴之名起于唐,因其形似满月,声如琴,是由阮演变而来的乐器。

北宋陈旸《乐书》记载,“月琴,形圆项长,上按四弦十三品柱,象琴之徽,转轸应律,晋阮咸造也”。

茂伯在电影中,拼着改弹贝司也要上台演出,因为这个年代再也没有人听月琴了。

而在现实的恒春,是有这么一个关于月琴的传奇人物,他叫陈达,就是赖西安苏来歌中的“老歌手”, 林清玄说他是“人群和大地的写实诗人”。

1905年出生于恒春,祖母是个"番婆"。

他的身上有四分之一的山胞血统,也遗传了山地人高亢独特的嗓音,他没有上过学,从哥哥那偷偷的学会了月琴,十六岁时,他便能哼唱出“四季春”、“思想起”。

罗大佑在自传《昨日遗书》中这样描述陈达给他的印象,“他的照片还是看得到的,脸上所有的皱纹是他历经整个世纪,在这个岛上——他完完全全的家乡所渡过的,风月的刻痕。

如此平凡的人物。

他来自没有麦克风,没有喧嚣呼声掌声的年代。

在饭后,几把长凳,几个摇着扇子的乡人的围拢之下,一把走天涯的月琴,就这么就唱了,大概还不必讲究琴的调音的。

几乎没有什么太深奥的技术可言,没有什么讨好的嗓子,干涩的声音冷冷的飙出来,划破半个世纪以后依然的月空。

”而伴随这个人一生的是咄嗟多难,39岁那年,他生了一场大病,穷困僚倒,妻离子散。

直到1967年才恢复健康,重新拾起月琴,在音乐家史惟亮许常德的发掘下,和现代民歌的大学生一起,在“稻草人”餐厅唱歌,他即兴自弹自唱,歌词在现场随口吟出,就像古代那些真正的游吟诗人。

他死于1981年,在故乡恒春被一辆游览车撞倒,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去世。

林清玄写道:“在碰撞的那一刹那,台湾民谣界的瑰宝被撞碎,陈达优美的月琴弦歌声成为绝响,陈达永永远远地逝去了,像一阵风飘去,只留下满地的凉意。

”我没有听过他的歌,只有在赖西安苏来的歌中怀念,“落山风向海洋,感伤会消逝,接续你的休止符,再唱一段唐山谣,再唱一段思想起……”

 4 ) 生逢其时的《海角七号》

  ■入评理由:影片依然在不断刷新纪录,剧情内容虽有俗套模式之嫌,但笑料不断。

配角对白音乐各方面都相当到位,风土人情应有尽有,使得《海角七号》具有不错的观赏性。

  ■片名:《海角七号》  ■导演:魏德圣  ■主演:范逸臣  ■上映日期:2008年8月22日(台湾地区)  ■读家:木卫二  ■推荐指数:★★★★☆☆  8月底开始《海角七号》的出现不仅成功引爆了台湾本岛票房,一个丧失行动能力的重症瘫痪病人突然间起死回生,多方媒体加上以年轻人为主导的网民造势,台湾电影看上去甚至容光焕发——“台湾电影终于起飞了”,太不可思议!

  说起来,从台北电影节上压倒钮承泽等人开始,就有包括侯孝贤推荐《海角七号》等各类信息出现,但我对影片一点都不关注,无名导演加上乱凑卡司,即便是认识男主角范逸臣,压根也没有一点兴趣。

恒春这个地方,当片子里说是“国境之南”时为之一震,除了在侯孝贤《恋恋风尘》里知道个恒春仔之外,并无具体的地理位置概念。

  恒春属屏东,是台湾最南端的乡镇。

再认识这块土地、这个岛屿以及生活着的人们,这是《练习曲》之后几部台湾电影里常见的一类主题,里面一定会强调原住民以及风光情调等固定内容。

《海角七号》在情绪上有所延续,更多是情节剧各种常见桥段的熟练拼接,如送信拆信读信,临时上阵的演出等等。

电影用小镇里的小人物梦想,开了一场以他们为主角的海滩演唱会。

每个人物都有故事,他们被演唱会串在了一起,乐乐闹闹俨然不分你我的一家人,故事可谓是积极向上。

  片中一个送不出去的跨国邮包,寄往地址正是现今已不存在、日本殖民时代的海角七号。

七号这个名字出现在现下时间,前有长江后有神舟,确实是种巧合。

《海角七号》能创下票房奇迹,一大半是由于七封情书里的异国爱恋,日语旁白深情无限地道出了几十年过去天南海北的相思不灭,爱情影响的电影例子可参见至死不渝的《泰坦尼克号》。

  《海角七号》的调子很欢快,闪光的各色配角、美丽的海边风景加上台湾片不可或缺的音乐元素,的确不用担心观众缘。

对白也生活化,灵活的方言运用去除了一般观众既熟悉又害怕的台湾腔。

值得一提的人物配角当属弹月琴的老头茂伯,他挂嘴边的骂人口头禅加上搞笑的戏份设计,简直抢了太多男一号的风头。

相反,范逸臣等人难当大任,倒是显得过于规矩。

  内地观众对日籍老师与台湾女学生的情意绵绵会察觉出异样,中文、日语加方言的“多声道对白发音”也会造成一些困惑。

此外,1945年12月25日与台湾光复的时局,使人很难不对轮船上男子的身影跟背后的情愫产生微妙且暧昧的联想,为什么恰好是这种道不明、说不清的日本情结。

几十年后,另一段盲打误撞的异国情缘在斧凿之下会以圆满收场,虽然多数人看来都知道这只是电影制造、满足观众的臆想假象,却义无反顾地沉浸其中。

  《海角七号》能创下惊人的票房成绩终究是可喜可贺,至于是否能够像一帮人狂想的“海角七亿”,那真的是不得而知。

群体狂热下台湾网民几乎无人不谈《海角七号》,却也不大听得进去批评声音。

在个人看来,毕竟《海角七号》不是《生死谍变》,《海角七号》的成功模式也不大可能复制。

有一部《海角七号》实属难得,有七部成量产之势的《海角七号》,那整个台湾电影才叫不简单。

从侯孝贤卖座终唱的《悲情城市》到杨德昌为自己买单的《一一》,台湾电影不是一部影片就可以改变的,它伤过太多导演的心,不要忘了面对外片,本土片占有率依然只是个位数的零头。

  如此看来,《海角七号》的生逢其时自有幸运之处。

最低限度来说,《海角七号》可以让观光客在台湾游的地图标记加上恒春一站,就如同也曾出现在电影银幕上的九份或者淡水。

【北青报】

 5 ) 小人物志

翻了一下豆瓣記錄,第一次看《海角七號》是在去年的12月中旬。

那時以為這部電影不會在大陸上映所以去網上找來片源下載看的,記得當時因為電腦屏幕有問題,還是轉換了格式DOWN到PSP里捧著看完的。

想說的話其實在那時就要寫下來,可是我這人懶勁一犯,就能找到諸多藉口把這計劃無限期往後拖延。

《海角七號》在大陸上映的時間訂在了2月14日,也許是發行商覺得以穿越一甲子時光的愛情吸引情侶們會是個不錯的噱頭吧。

機緣巧合,我在上映后不久又去了次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當時只是抱著“啊,我想去看看到底被剪輯成什麽樣了?

”的想法就去了,這還是第一次先看了完整版再去看剪輯版。

那種感覺非常奇怪,就像是知道了所有的高潮點,做好醞釀卻生生給人壓住無處釋放的不爽。

這實在算不上好的體會,甚至有些破壞這部影片在我心中留存的感覺,於是回到家,我又翻出存在電腦里沒刪除的版本仔細看了一遍。

十二月看的時候,我只記得影片里美麗的海,淳樸的鄉民,搞笑的對白和肆意的搖滾,當然還有中孝介的《各自遠飚》。

這一次看,我看到了鄉愁,看到了歡笑背後的無奈,留不住的青春,只能追憶的回憶,以及由無數小人物所構成的速寫畫。

中國人的文化傳統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追根,落葉歸根,尋找自己的本源。

有人說從這部電影看到了台灣人對於日據時代濃濃的懷念,我并不清楚台灣人是否真是對那段時期抱有一種追憶的心情,但是我想對於曾經生活在那個年代人來說,提起來一定有種微妙的感覺。

記得我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去大連,當時正是大連大搞全市建設的時期,還記得當時導遊說有很多大連人都不愿意搬遷,想要住在日據時代留下的房子里。

年幼的我并不明白這是種什麽感情,反而一味天真的認為,日本人的東西又有什麽好留念的?

要大大的拆掉才好!

時至今日,當我也開始緬懷一些過去時,我才明白,所謂懷念的,并達不到民族大義的高度,更多的也許只因為那代表了你曾經的一種生活,你的記憶,你的人生。

人總是怕自己活一生,什麽都沒留下,什麽都找不到,所以就格外怕痕跡被抹去。

就如同我聽聞中学的主教學樓可能要拆除的消息時一樣,那種慌張,那種難過,并非我對於那棟具體的樓有多深的感情,而是那具象的樓代表著我曾經留下的六年時光以及無數回憶。

當我走在中学體育館外,摸著重新粉刷過後的雪白墻壁,惆悵萬分,那些代表著記憶的鐫刻都被一把石灰抹去,抓不住具象,也許有一天腦中的記憶也就會漸漸模糊了。

歷史并非只屬於偉大的人和壯烈的事,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本裝訂成冊的史書。

這本史書也許更像是一首只屬於個人的史詩,并沒有機會將給更多的人聽,只能帶著它入土歸塵,可是這樣的史詩一旦有機會曝光,誰又能說它比那些人人耳熟能詳的故事遜色?

《海角七號》的好,就在於它并非立足于一個多么宏大的平臺上以俯視的角度來給我們講述一段歷史,一個故事,而是用一種平視的角度,以舒緩的綿長的語調為我們吟唱著屬於一群人小人物的記憶,私密的個人記憶交叉編織著,娓娓道來屬於一個時代一個群體的集體記憶,這聲音雖不振聾發聵,卻餘音繞梁,久久不能消散。

就像大海的浪聲,一聲聲綿延不止,讓人安睡。

 6 ) 每个中国人都应当看一遍《海角七号》

一个台湾朋友跟我说,“《海角七号》让我更爱台湾了。

”我说岂止是让你更爱台湾,连我看完之后都更爱台湾了。

说这话的时候我的心里不无羡慕和嫉妒,因为我在想,在我的成长过程里是否有一部让我看后更爱祖国的电影,仔细分析了一下,记忆里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电影,似乎都在试图让我更珍惜某党的恩赐(而且现在回过头来看,用暴力来宣扬爱,在人们脑海里留下更多的其实是暴力情绪)。

能让《海角七号》这样一部电影成为史上华语片票房冠军,这是台湾人民的骄傲.             真正的浪漫主义前提是个性的解脱和释放,所以就像拿不出像样的现实主义作品一样,中国当代文艺作品也很少有纯正的浪漫主义,当代中国人背负的压力实在太沉重了,只能靠古代武侠题材来虚构一个浪漫主义世界。

从电影上来说,大陆这边就不用提了,香港电影所谓的浪漫主义大都建立在拜金和暴力之上,台湾琼瑶式的浪漫主义建立在中国沉重的家庭伦理道德之上,两者都不能算做真正的浪漫主义。

从这一点来看,说《海角七号》是中国电影现代浪漫主义题材的第一缕曙光一点都不为过。

电影里那群朴实的恒春百姓,虽然生活中也各自面对着诸多的困扰,但他们的人性并没有因此扭曲,始终保持着善良单纯的品质。

在从前的中国电影里,你几乎找不到一个像“茂伯”那样,敢理直气壮地说“我是老人!

我有自尊我也会伤心!

”的可爱老人;你也看不到一个像“大大”那样,会用一个吻来抚慰一个男人受伤心灵的老成又不失童真的小女孩儿。

看完《海角七号》之后,我想每个观众都想生活在恒春——那么漂亮的一片海,那么朴实善良的一群人。

真正浪漫主义作品,看过会让你毫不犹豫地感觉想成为作品里的那个人,并且向往生活在作品里描述的那个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电影现代浪漫主义题材的第一缕曙光出现在台湾也是理所应当合情合理。

       截至自目前《海角七号》在台湾的票房超过了四亿台币,折合人民币超过一亿,对于2300万人口的台湾来说,这个数字的产生必定会引发一定的社会性话题,蓝绿阵营各自也为该片涂上了一层政治色彩,并且为此争论得喋喋不休。

党字的繁体字写法是“尚黑”,我们可以忽略党派人士为维护自身利益所进行的诸多渲染,作为观众我们应该从一个“人”的角度去看待这部电影。

如果你了解台湾的真实历史,《海角七号》会在你的视线和脑海里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个月我看完宋光宇先生的《台湾史》后写过一片小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ffd2010100adr4.html),把台湾那段让很多大陆人迷惘的历史简略地记录了一下,在那篇文章的开头我说“日本对台湾的占领不能算是典型的殖民统治,至少和当时其它欧美帝国主义所实施的殖民统治有差别,因为日本从占领之日起就把台湾看做是其领土的延续,目的在于把台湾变成日本的一部分。

”这一点和范逸臣在影片结尾处唱的那首《国境之南》相契合——所谓的“国境之南”,并不是台湾人单纯地对台湾岛南部的称呼,而是当时日本人对台湾的称呼,他们把台湾当成日本国境的最南端。

对于片中表现的台湾人与日本人关系所引发的争论,我在此引用一个台湾朋友对一些大陆愤青的评论:“1、台湾不是被日本征服的,是被中国人送给日本的;2、认为两个民族在同一块土地生活50年会连一点藕断丝连感情都没有的,大概只有经过文革和GCD洗礼人性才会这么想——老师防学生斗,父母房子女斗,朋友亲戚邻居街坊都得小心被抓到辫子批斗,人与人之间没有感情完全只有敌意。

”        片中给友子的第二封信里有一段让我非常感触的话,“我是战败国的子民,贵族的骄傲瞬间堕落为犯人的枷。

我只是个穷教师,为何要背负一个民族的罪。

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我只是个穷教师。

”其实这段话是常识,我们不能把一个族群所犯的错误泛泛地强加每一个个体身上,反之也不能把一个个体的错误泛泛地强加到一个族群上。

我们似乎也都懂得这个道理,上学时读到古代法律中的“一人犯法全家连坐”时大家都很唾弃,但一旦这种事发生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或者社会环境中时,都就觉得这是理所当然了,不信现在回过头来看,无论是文革时的成分划分,还是如今盲目的仇日情绪,犯的难道不是这个毛病?

       从《海角七号》里我们感受到的都是爱和善良,当影片最后阿嘉和日本歌手一起唱起《红玫瑰》的时候,打动的绝对不仅仅是日本人和台湾人。

爱的力量是最强大的,这起码会让一部分犯过上述毛病的人醒悟,从而起到开拓胸襟的作用。

无论这个数字有多少,这都是件具有长远社会意义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看一遍《海角七号》。

       至于导演魏德圣,他是蓝是绿我不清楚,我觉得也不重要,但我敢肯定他是个爱台湾的导演,而且就凭能拍出这样一部电影,无论他是蓝是绿都值得尊重。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他去年拍的这部短片《塞德克-巴莱》(http://video.yahoo.com/watch/837117/3454947),你会更加肯定这一点。

首发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ffd2010100awe8.html  

 7 ) 让别人去故事吧,我只想简单若白纸

这是又一篇与电影无关的评论。

这里将要说到的是故事。

我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天晚上,我收到一条手机短息。

完全陌生的号码,屏幕上出现离奇的字:“老公你知道我昨天为什么没打你嘴吗?

因为打在你脸上疼在我心里,你明白吗?

我是永远爱你的!

你吃饭了吗!

那老娘们又打电话了吗?

”毫无疑问,这是一条走错路的短信。

我反复看着这条短信,觉得这真是有意思。

这里面有故事。

故事的背后还有更多故事。

这么一条不算长的短信,却完全可以衍变成一部小说。

这需要理解能力、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当然,更需要吃饱撑了后的闲情。

我就是典型的易吃撑型,所以我对这条短信展开了无尽的遐想。

大概人都有偷窥的天性,喜欢觊觎别人的故事。

发错的短信、寄错的信、错拍的照片、错录的视频,都可能成为偷窥的窗口。

而电影,其实就是一种最大的窗口。

电影就是一种别人的故事。

而有一些电影,比如《放大》,比如《海角7号》,就是别人故事里的别人的故事。

看别人的故事一般有两种目的。

一个是从别人的故事里找自己的影子,一个是拽着别人这根绳子从自己的故事中跳离。

这两种情况对于我都或多或少有一点儿,后者可能更多。

别人的故事能够成为一种麻药,让你忘记自己的故事,或者短暂性失明。

年轻的时候我曾经希望,自己能发生很多故事,后来年纪大了,就渐渐明白,故事还是发生在别人身上好。

我现在特别怕别人说:你是个有故事的人。

这简直就是一条凶猛的诅咒。

有一种说法是:没有故事的人是幸福的。

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正确。

我的理解是,那些能在心里积淀下来的,形成故事的记忆,总是黯然神伤。

就像眼泪的连绵总比笑容的绽放更长久,快乐是轻逸的,便容易飘走,而悲伤是沉甸甸的,是向下的。

因为沉重,所以积淀。

所以没有故事的人,往往没有什么大的动荡,没有起起落落,没有脚下的石头和头破血流。

像偏安的南晋,顶难过的时候也不至撕心裂肺,顶快乐的时候不会肆意疯狂。

平平淡淡,却塞满小乐趣和小幸福。

虽然少了谈资,却也少了泪水,少了累累的伤口和坏天气时候的复发。

所以有时候祝福一个人生活多姿多彩,倒不如祝福她淡如止水。

遗憾的是,幸福的人总是比较少。

好像每一个人都有故事。

而且,很多故事往往都无法说出,或者成为许多年后的一声叹息。

我时常想,有多少故事会悄然地发生又悄然地消逝,埋葬在《花样年华》里的树洞里,埋葬在深不可测的人心里?

人心浩渺,这大概是穷尽地球上所有的电脑都无法计算出的谜。

如果未来真有乌托邦的存在,那应该是一个消灭了一切故事的世界。

但至少,在目前这个并不乌托邦的世界,我们离不了故事,我们都需要故事。

豆瓣内外的文艺青年们都需要故事。

艺术家们更需要故事。

故事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头,尤其是那些发生在艺术家自身生命里的故事。

他们拥有这些故事,有点儿牺牲了自己成全别人的意味。

而向艺术家靠拢的文艺青年,则是处境危险的准雷锋。

所以说,文艺青年是一种前景并不乐观的职业。

那意味着生命中将可能充满故事。

所以我痛恨别人说我是文青。

我不愿做别人的手纸,沾满眼泪、鼻涕、血迹和屎。

貌似丰富多彩,却残破不堪。

我宁愿自毁容颜,做个毫无内涵的白纸,做一个低俗的粗人,做一个附庸风雅的文盲,做一个没有故事却快乐的伪文青。

永远保持在无限靠拢的行进状态,并永远都不掉进文艺的无底深渊。

 8 ) 七封情书

第一封: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友子,太阳已经完全没入了海面   我真的已经完全看不见台湾岛了   你还站在那里等我吗?

  友子,   请原谅我这个懦弱的男人   从来不敢承认我们两人的相爱   我甚至已经忘记   我是如何迷上那个不照规定理发   而惹得我大发雷霆的女孩了   友子   你固执不讲理、爱玩爱流行   我却如此受不住的迷恋你   只是好不容易你毕业了   我们却战败了   我是战败国的子民   贵族的骄傲瞬间堕落为犯人的枷   我只是个穷教师   为何要背负一个民族的罪   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   我只是个穷教师   我爱你,却必须放弃你   第二封:      第三天   该怎麼克制自己不去想你   你是南方艳阳下成长的学生   我是从飘雪的北方渡洋过海的老师   我们是这麼的不同   为何却会如此的相爱   我怀念艳阳…我怀念热风…   我犹有记忆你被红蚁惹毛的样子   我知道我不该嘲笑你   但你踩著红蚁的样子真美   像踩著一种奇幻的舞步   愤怒、强烈又带著轻挑的嬉笑…   友子,我就是那时爱上你的…   多希望这时有暴风   把我淹没在这台湾与日本间的海域   这样我就不必为了我的懦弱负责   第三封:      友子   才几天的航行   海风所带来的哭声已让我苍老许多   我不愿离开甲板,也不愿睡觉   我心里已经做好盘算   一旦让我著陆   我将一辈子不愿再看见大海   海风啊,为何总是带来哭声呢?

  爱人哭、嫁人哭、生孩子哭   想著你未来可能的幸福我总是会哭   只是我的泪水   总是在涌出前就被海风吹乾   涌不出泪水的哭泣,让我更苍老了   可恶的风   可恶的月光   可恶的海   第四封:   十二月的海总是带著愤怒   我承受著耻辱和悔恨的臭味   陪同不安静地晃荡   不明白我到底是归乡   还是离乡!

  傍晚,已经进入了日本海   白天我头痛欲裂   可恨的浓雾   阻挡了我一整个白天的视线   而现在的星光真美   记得你才是中学一年级小女生时   就胆敢以天狗食月的农村传说   来挑战我月蚀的天文理论吗?

  再说一件不怕你挑战的理论   你知道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星光   是自几亿光年远的星球上   所发射过来的吗?

  哇,几亿光年发射出来的光   我们现在才看到   几亿光年的台湾岛和日本岛   又是什麼样子呢?

  山还是山,海还是海   却不见了人   我想再多看几眼星空   在这什麼都善变的人世间里   我想看一下永恒   遇见了要往台湾避冬的乌鱼群   我把对你的相思寄放在其中的一只   希望你的渔人父亲可以捕获   友子,尽管他的气味辛酸   你也一定要尝一口   你会明白…   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   我在众人熟睡的甲板上反覆低喃   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   第五封:   天亮了,但又有何关系   反正日光总是带来浓雾   黎明前的一段恍惚   我见到了日后的你韶华已逝   日后的我发秃眼垂   晨雾如飘雪,覆盖了我额上的皱纹   骄阳如烈焰,焚枯了你秀发的乌黑   你我心中最后一点余热完全凋零   友子…   请原谅我这身无用的躯体   第六封:      海上气温16度   风速12节、水深97米   已经看见了几只海鸟   预计明天入夜前我们即将登陆   友子…   我把我在台湾的相簿都留给你   就寄放在你母亲那儿   但我偷了其中一张   是你在海边玩水的那张   照片里的海没风也没雨   照片里的你,笑得就像在天堂   不管你的未来将属於谁   谁都配不上你   原本以为我能将美好回忆妥善打包   到头来却发现我能携走的只有虚无   我真的很想你!

  啊,彩虹!

  但愿这彩虹的两端   足以跨过海洋,连结我和你   第七封:      友子,我已经平安著陆   七天的航行   我终於踩上我战后残破的土地   可是我却开始思念海洋   这海洋为何总是站在   希望和灭绝的两个极端   这是我的最后一封信   待会我就会把信寄出去   这容不下爱情的海洋   至少还容得下相思吧!

  友子,我的相思你一定要收到   这样你才会原谅我一点点   我想我会把你放在我心里一辈子   就算娶妻、生子   在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上   一定会浮现…   你提著笨重的行李逃家   在遣返的人潮中,你孤单地站著   你戴著那顶…   存了好久的钱才买来的白色针织帽   是为了让我能在人群中发现你吧!

  我看见了…我看见了…   你安静不动地站著   你像七月的烈日   让我不敢再多看你一眼   你站得如此安静   我刻意冰凉的心,却又顿时燃起   我伤心,又不敢让遗憾流露   我心里嘀咕,嘴巴却一声不吭   我知道,思念这庸俗的字眼   将如阳光下的黑影   我逃他追…我追他逃…   一辈子   我会假装你忘了我   假装你将你我的过往   像候鸟一般从记忆中迁徙   假装你已走过寒冬迎接春天   我会假装…   一直到自以为一切都是真的!

  然后…   祝你一生永远幸福!

 9 ) 怕老去只为怕失去

话说我这人向来不爱看当季电影的,因为总是会被影片宣传和豆瓣评论搞的无所适从,所以就总是先淡定着,一直到快淡忘了才看。

海角七号真是红了。

先是去台湾大学交流的师妹在日志里隆重推荐,然后是左派机场流人士友情推荐,再接着上海一周整版轰炸推荐,我就没忍住把它给看了。

再话说我这人向来一写评论就跑题的。

这次我已经预见到跑到何种程度了。

先是友子被迫留在岛上,接经纪人的电话时气愤地说,我已经老了。

我不知为什么就突然想起一朋友言曰,二十岁空谈理想和四十岁空谈理想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可为什么不一样?

著名中年双鱼男,以缺德服人作家石康有段话大意是,一想到某一天当他已经老了,满街的小姑娘还是那么水嫩而他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对她们施展当年的雄风,他就会感到十分的悲伤(我觉得他预言的这个时期已经正式到来了,他现在拼命写剧本就是因为一没什么精神头儿泡妞了,二要挣大钱升级软件以弥补雄风不再的硬件缺陷——虽然我也没机会知道他当年究竟雄风几何)。

但我非常之喜欢这段话。

虽然我也可以直接效仿说,一想到某天我已经老了,满街的小正太还是那么鲜嫩而我却只能谨守妇道远观而不能亵玩焉,我就会感到十分的悲伤——但是近期好像出了女写手们声称要与余秋雨一夜情给韩寒当情人等网络宣言事件,舆论反应给女青年的教训是,女人的性幻想,哪怕再限制级的性幻想,只要不说出来就不会被人认为龌龊——所以我只能假借石康这段话表明态度,我们怕老,仅仅是因为怕失去我们作为年轻人的优势——健康漂亮,敢爱敢恨,痴言妄语,无所事事。

我可以把琴狠狠摔掉大骂脏话,我可以就这么耗着等别人践踏我的理想,我可以拆开无处投递的邮包,我可以对一个不回来的人尽情思念,我可以暗恋老板还没死的丰腴老板娘,我还可以塞着耳机大声唱“爱你爱到不怕死”。

当我们老了,我们能做什么呢?

苦口婆心告诉年轻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要做,全然已经忘记我们年轻的时候最讨厌这些东西;我们要安于现状,晒晒太阳钓钓鱼,只在重大场合如结婚生子作为历史见证者受邀出席,而正在发生的历史已经与我们无关。

最重要的,我们会渐渐忘记曾经为之疯狂的事情以及当年我们是如何的为之疯狂。

我不要暮年的夕阳中读到你的信听你如何诉说你当年不是抛弃我而是舍不得我。

我要的只有现在。

全部的现在。

情可以书,思可以念,语言的力量如此强大。

可终不能替让他们残缺的一生变得稍稍完美一点。

但是一个拥抱过后的“留下来”或“跟你走”,就变得那么不一样。

留住Ta在你的海角七号吧。

我怕老去。

更怕失去。

 10 ) 友子小姐,请你也来我家砸窗户

海角七号的纯感性解读一、是否你也有点阿嘉人不能长久忍受孤独,野兽和疯子才行。

这个名叫阿嘉的摇滚歌手砸烂了吉他,操了他妈的台北,然后骑着摩托车回到了海边的老家¬——恒春(好名字)。

如此不爱说话,无限嚣张又相当闷骚的一个人,必定是孤独的。

但他不至于还停留在仅仅愤青的阶段,客观来讲,他已经比较成熟了。

理想受挫,还能“放下架子”,回来做一个送信的,这个阿嘉实在有相当的潜质。

他脾气不好,不耐烦,不愿说话,看什么也不顺眼,话语里眼神中常带五分不屑四分狠还有一分狡黠,有机会就干一架咯,反正心里正空荡着。

典型的返乡空虚症,间歇性丧失目标,严重需要疗伤。

然而,碰上了茂伯这老愤青,阿嘉还是颇能露出他童性的那一面。

别看他还是凶。

骑着摩托车去送信,沿途风景也不错,想一想,这差事实在浪漫。

更何况坐在屋檐下,整理要送的信件,排好送信路线,老愤青弹着月琴,小愤青在一旁跟着节奏哼哼,和谐浪漫,令人陶醉。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分明是桃花源里才有的画面。

似乎阿嘉也深知这闲差的浪漫之处,只需神在就可,不必落到实处。

于是,送不完的信统统扔到一旁。

遥想茂伯当年,估计也是这么过来的吧,送一半扔一半,无聊的时候拆一封来看看。

所以不必苛责阿嘉。

无意中拆看一封,却打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爱情,心酸的悠远的隔着海弥漫深情的情书让这个刚从喧嚣浮躁的城市里退下来的年轻人若有所思。

我们不知道他过去的经历,他一定也恋爱过,这些情书似乎触动了他,让他能独坐海边,若有所想。

孤独而又失败的阿嘉,不大表露内心世界的阿嘉,在城里做过主唱的阿嘉,应该是难以有兴趣和一群“可笑”的人共组乐队的。

但是我们说过,阿嘉已经超越了愤青这个肤浅阶段,狭隘地方主义思想极端严重的继父,特别是防爆小组下来的那个交警一句“年轻人,弹吉他是件很快乐的事”,还是触动了他。

这些愤青眼里本不屑于为伍的事,其实也那么快乐,甚至从头到脚都充满意义。

阿嘉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他成熟的一面。

他不仅仅只是拽只是看不起人。

不那么合作,但已能渐渐接受这“俗世”、“俗人”。

那几封情书,让阿嘉经常跑去晒月亮,然后坐在海边吹风,若有所想。

“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

于是他最终讲出了这样的经典。

二、反正我是爱上了友子日本女人做事实在够认真,一点也不懂中国人随意的“好处”。

只要是职责所在,即便是暖场乐队她也要处处把关。

看到这群老的老小的小的市井组合(周星星说,我靠没有一个长得像人),友子实在是哭笑不得,然而这群台湾本地人实在是不像话,他们居然能堂而皇之地以为会吹口琴一定会弹贝斯,那你还有何话好说。

还好,这里有一个科班出生的,希望全寄托在他身上了,希望他能站到自己这一边。

没想到这个人竟是无限嚣张的,正眼也不看她一下,跩跩的几句话将责任完全推脱干净。

更不能忍受的是,这家伙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不好好排练,还去海边玩水。

友子小姐不知道,阿嘉这样的野马一旦驯服之后,将会十二分地令她惊讶。

机会很快就来了,感谢茂伯家那个谁结婚,入乡随俗请帖送到了(不知友子小姐封了多少红包)。

也感谢“千年传统,全新感觉”的马拉桑米酒。

这个酒应该是容易下喉但后劲很足的那种。

友子频频举杯……看着异乡这些白痴一样的男人,又想起工作的不容易,没人理解,都不合作,很委屈。

席间阿嘉的继父“不合时宜”地介绍说,这是阿嘉的妈。

友子也该想家了,一个女生,离家那么远,工作又那么累,这群臭男人没有一个怜香惜玉,唯一一个看得上眼的,又那么嚣张不通情理,他妈妈还在身边呢,居然欺负一个离开妈妈那么远的异国女生,实在太过分了。

单纯又有那么一点泼辣的友子几近爆发,感谢那个谁居然还在一旁拉拉拽拽点燃导火索,酒性上来,友子毫不客气给了他一嘴巴。

我们的友子火了,愤愤地离席,余怒未消地走出去。

且看她要去做什么。

她来到阿嘉家门前,这个时候酒劲彻底上来,友子也该大爆发了。

她脱下鞋砸向阿嘉家的玻璃,所有不满和委屈一齐涌来,排山倒海。

“阿嘉,出来。

你为什么不敢滚出来,你在跩什么,你每天装那个什么脸啊。

”情到深处还是国语骂起来解恨,不得不说,日本话在这一刻是多么可爱。

踢门,还有一只鞋,近距离再砸一次。

发力太猛,后退几步站不稳,躺到在地上。

还是委屈,一肚子的火无法撒完,又没处撒娇,愤愤地哭,抬头见那月亮,弯弯的一道,似乎也在嘲笑。

“你在笑什么,可恶”,如果友子还有一只鞋一定砸向月亮了。

女人,动了真性情的时候,最最可爱。

什么晴雯撕扇子、黛玉葬花、史湘云醉卧花荫无不如此,而这个“友子砸窗户”丝毫不逊于以上。

闹完了,累了。

我们的摇滚歌星晒完月亮也该回了。

“你为什么欺负我,我一个女生,离家那么远,在这里工作,又那么辛苦,你为什么欺负我”一颗心已经柔软到极致。

阿嘉这个闷骚男,也该动心了。

背着友子上楼,情书里的句子还在他心头回荡,该改改歌词了……又翻出这个“较真”的女人送来的CD,床上的女子看着他,闷骚男居然还能按耐住,继续耍酷,“可是我真的不差”,这个算是交心了。

然后,一切水到渠成。

反正,我是爱上这个日本女子了。

友子小姐,请你也来我家砸窗户。

三、七封情书贯穿全片的七封情书,配之以那样的音乐,用日语缓缓而深情地读来,实在是“况味无穷”。

也许我们汉语听得太多了,换一种语言听听,感觉竟那么好。

《肖申克的救赎》里,摩根弗里曼的旁白曾让我如此记忆深刻过,那是一种离奇沉稳的旁白,饱经沧桑,饱含一切人世间味道的独特旁白。

而这七封情书的旁白,却已同那缠绵的音乐融为一体,将一段旷世的爱缓缓演奏出。

情书写得也实在深情……每个男人都有几封寄不出的情书。

每个男人都有几封未写成的情书。

花絮:这里还有许多真实可爱的面孔1、做个茂伯一样的老愤青身子骨够硬朗,愤青标志性的满脸不屑。

摩托车上飞下来居然那么快能完全恢复不见什么后遗症。

热爱工作,业务熟,轻易不退休。

业余时间怡情养性,一把月琴弹得好,唱起来更是销魂。

(看见月色渐渐亮,有话对你讲,妹妹你呀想一想。

)看不惯小年青的做派,要及时激烈地给出意见。

坚持要上台表演,那股执拗劲是许多年轻人都没有的。

茂伯叼一根烟弹月琴的模样,实在是风骨独特,教人过目难忘。

2、早熟的90后大大让人摸不透的90后,无所畏惧地哼着“爱你爱到不怕死,你若劈腿就去死”,却也能安慰劳马这样的汉子,给他一个可以依靠的小小肩头。

早熟的孩子,理解力让你匪夷所思的90后。

惊艳的中孝介不得不说,他在片中弹唱的那首《各自远行》实在惊艳。

其他老板娘的胸部实在诱人……阿嘉和友子一夜过后,第二天两人碰面,阿嘉穿的T恤上印着一个“V”,实在幽默,不知道友子注意到了没有。

现场演出《无乐不做》时,大大唱的和声相当好听,就是高潮部分的那一句“当梦的天行者”。

《海角七号》短评

想和你看一遍

6分钟前
  • 小马赛克。
  • 力荐

无乐不作,国境之南,这两首歌是我去唱k必点的歌曲,从高中,到现在。

7分钟前
  • 盼乖乖
  • 推荐

田中千绘

8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还行

感动了自己,恶心了别人。殖民地不忘旧主的自我悲情

11分钟前
  • 较差

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

13分钟前
  • 熊仔面
  • 力荐

那个女的真崩溃,死相

18分钟前
  • 皮皮西
  • 还行

“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台湾片还是走文艺路线比较舒服,觉得比不能说的秘密成功,虽然都是音乐+爱情。很喜欢那个弹键盘的小姑娘!遗憾也有,节奏开始太慢了。。。

2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过去能感动现在吗?我不信。

21分钟前
  • 薛易
  • 推荐

现实生活的唯美版

26分钟前
  • 的云
  • 推荐

万恶的口碑效应 全凭着推荐硬着头皮看完的 哪儿和哪儿啊 男女猪脚爱情太扯淡了··这俩人到底砸爱上的啊··- -

29分钟前
  • 瞪鞋派
  • 较差

日本妞的汉语实在。。。。。难听

30分钟前
  • dodo
  • 较差

在去垦丁的路上看海角七号,在阿佳工作的邮局,寄出的名信片~

32分钟前
  • 韧勉
  • 力荐

当梦的前行者

37分钟前
  • ☀edison™
  • 较差

想去台湾了

41分钟前
  • 青简
  • 还行

觉得很一般。///怎么原来mark的没了?豆瓣偷偷rewind backup啦?

45分钟前
  • 桃子
  • 还行

很纯美~

47分钟前
  • cocomars
  • 推荐

能不能給兩星半?沒有傳說中ㄉ那麼好一般一般而且我沒有很喜歡這部片那句台詞 真夠泛濫的

51分钟前
  • 大佑
  • 较差

挺动人的

56分钟前
  • RR
  • 推荐

实在不知道这部片子为何如此火爆。。

60分钟前
  • ♫LiNg™
  • 还行

视角。

1小时前
  • 圈圈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