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德琳的玛德琳
Madeline's Madeline
导演:约瑟芬·戴克
主演:海伦娜·霍华德,米兰达·裘丽,莫莉·帕克,奥奎·奥克波克瓦西里,苏妮特·玛尼,费利佩·博尼拉,丽莎·萨尔斯,寇蒂斯·库克,雷纳尔多·皮涅拉,迈拉·卢克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简介:《玛德琳的玛德琳》是美国女导演约瑟芬·戴克最新的一部作品。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戏剧导演,在创作她最近的作品时所产生的故事。这也是约瑟芬·戴克的第14部作品。作品中的角色和她本人颇为相似,同样作为导演的她,也是一名演员。戴克以往的作品,总是带着一定程度上的形式化的美感,也显露着女性特有的细腻。在她的作品中,镜头更像是..详细 >
我怎么那么讨厌话剧呢
人生如梦,戏梦人生
确实有些意识流,如果用常规的解读方式似乎也不大合适这部片子,像是实验戏剧的实验性影像表达?这大概讲的是控制与理解的故事?戏剧老师不断地想让她的演员们戴上面具—猪、猫或者模仿他人来发掘人的情绪和戏剧性,最后自己被迫戴上自己让他人戴的面具?太实验了,要表达的内容又相对比较弱,确实有些看不懂
一看到「剧场工坊」的设定我就来劲了,然后觉得怎么还不如婚姻故事里面的「先锋剧场」能看。创作者寻找剧中人的trope,控制欲母亲的trope,再加一点coming of age,可能还有mixed race家庭的身份挣扎(虽然导演也是女白人)??最后我的观感是混乱的……角色说出”immersive theatre”时我笑了。。。
实验性电影 导演玩的开心就好
4.5
很无聊,就是对那个绿帽子龟印象深刻
导演终于有了影人条目,不过这部拍得其实……大多数时候的观看都是“表面”景观,无论形体还是心理,本片的创作有滑向VR的“危险”潜质。
被全程手持大特写晃晕的观众(如我),如果能坚持到最后15分钟绝对将换来超值payoff(本质上还是有点拉斯冯提尔式的revenge)。又是讲戏剧表演与现实间的fine line,特别是在边界上的流派,如improv, immersive theater,一切没有固定计划的“实验workshop”,这个setting类似格局小许多的纽约提喻法,也同时向我们展示警醒了这个系统里,以intellectual面目示人的“作者”们的权力。学猫其实是一个comfort zone。Helena Howard这小姑娘超神了,简直出道即巅峰。
看的完全头昏脑胀,就一个字,野!完全大野人大野片。人声配乐和效果音混在一起给人一种从来听不太懂语言的感觉,手持超特写,摄影和表演都完全是情绪大释放,一点溜儿没有,没见过这样的。。任何人看了都会留下很深的印象吧。
这哪是艺术家的戏剧排练,这是科学怪人的诡奇实验,终极目标是靠北冥神功吸取神的孩子的灵魂。荣格那句话该说是实验派的一个slogan吗,前进的关键在于有意义与无意义而非对错;开头有个提示“你不是那只猫”,但是某种角度来说情绪的储存是不可控的,BOOM!一切都爆发在最后十几分钟的表演里。Helena Howard实在太厉害,简直是叶子上那滴将落不落的露珠,所有人的精气神儿,看完想大喊:神的孩子会跳舞!
6.5
青春期的异想
不专业万岁,即兴表演万岁!女性视角蒙太奇化的里维特式表演(所有的外媒(除了六条推文)在介绍此片时都忽略了里维特的影响,太不可思议了,如今的电影世界确实遗忘了电影史的存在),在现实与隐喻间自由地穿行,确实是展现出了猫科动物式的灵气。
Let the play plays. 与戏剧不同的是,即兴表演是“制造观看”而非“迎合观看”,因此无论多么天马行空却能够维持表演真实,而唯一一段“展示表演”其实是一场simulation. 完美的手持摄影、声音系统和梦境的处理最大限度地释放了感性层面体验。
不好看😔
一步进入知觉体验并能不断演进,兼顾了形式趣味和戏剧趣味(没有想到这样的作品剧情可以做得如此丰满而曼妙),从不在一个高度上过久停留,做到了琳恩拉姆塞想做的但永远无法做到的一切。被意识解放的肢体成倍放大常规状态的局促,生命力与情绪喷薄而出。当然immersive theatre/movie就得immersively观看,否则自然无法融入建构中//《出局》影响无疑是重大的
天啊!
新电影
不是恐怖片胜似恐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