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虽然前面剧情很有意思,但后半部分看的很让人,怎么说呢,闷,心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堵得慌,结尾是一种超现实的开放式结尾,有些看不懂,但又好像有些意思,于是乎我有仔细看了一遍。
结合网上一下其他观众的评论,我也就斗胆猜一下导演大大的心思。
电影前半部分是纯正的青春期的故事,有着很多可以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情节,除此之外,它又有着独特的地方特性,整个前半部分的风格轻松活泼,青春萌动,可以让人看着傻傻的笑起来的那种。
有着大部分青春电影的气息却又有着属于它自身的格调。
但电影的后半部分的风格突然就不一样了,男主似乎是在拼命的想找回什么。
据说这部电影是导演郝杰自编自导,是他自己的故事,那么我就大胆的觉得电影的后半部分也是导演在拼命的找回一下什么东西。
他想要通过拍电影来缅怀自己的青春,去寻回一种逝去的美好。
于前半部分的流畅剧情不同,后半部分显得有那么一丝跳跃,导演为了拍这部电影几经周折,最后的结局有有些耐人寻味,在现实与虚幻中跳跃,符合这部电影一开始的名字《我的春梦》。
现实中的结局和有可能就是男主与女主一起过日子了,而最后的那几个镜头,暗示着导演想回到过去,那纯真而美好的过去,但是无论如何,他都回不去了,那是他的初心。
一半喜剧,一半悲剧。
在残酷的现实目前,男主无法保护女主,女主也最终抵抗不过,被生活所摧残,结尾的镜头更像是男主或者说是导演的一个梦,他多么希望他的世界就只剩下他与女主一起,在一片白雪茫茫的纯净的世界里,坐在好像是已故的男主父亲所驾驶的滑雪车上,就这样一直走下去,前方是美好的,是满怀希望的。
啊,写了这么多,不知道写了个什么球。
文/周棠初看片名,我想又是一部垃圾电影,但是我有看电影事先查看一下电影资料的习惯,幸好,我并没有误杀一部好的电影。
这部电影原名《我的春梦》,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心里的感觉是,有点意思。
看完片头,一个浓浓黄土味儿的少年睡在北方农村才有的炕上,太阳都已经晒了屁股了,此时的一段独白恰时展现,让我有了看下去的欲望。
前二十分钟,是一段美好的渴望,是一个未成熟的小男孩对已发育成熟的美好的姑娘的一种渴望,如果说生活下去是每个人的希望的话,那对美好姑娘的向往应该就是一种欲望。
这几十分钟,把这个意向表现得酣畅淋漓。
恍恍惚惚,就着片名,还有明晃晃的阳光,你会觉得这就像是一场春天的醉酒,就想那么不省人事。
美好的姑娘是啊,姑娘那么美好。
她只要对你一笑,你都可以滚回宿舍,头埋进尿骚味儿和脚臭味儿混合的被窝里,傻笑大半天;你在人群里注视着她,想要她注意你,即使是水泵喷出来的水哗啦啦的劈头盖下,你依然可以横刀立马、钢枪挺拔;一向脾气温和的你,知道了喜欢的姑娘不会跟你继续在一所高中上学的时候,你“脾气见长”,对着陌生的室友发起了脾气;然而,转身你在水房打水行尸走肉一般地没了人气儿,姑娘突然出现在你的眼前,你别过头压低声音哭了出来,是啊,那种掺杂了喜悦、委屈、惊喜等等复杂情绪的哭泣,不被理解的少年应该都懂;她和一帮女生跳皮筋儿,完成那一串歌谣之后的兴奋让她在阳光下笑起来,甘如塞上的泉水;大院里子里看书,我偷看你一眼,你偷瞄你一眼;水房里我凑近你,夹着紧张、不安、兴奋靠近你,我并不是想耍流氓,我只是想闻闻你身上的气息,就如同我变态一般的闻了一下你晾晒在阳光下的那件白衬衣;尿撒满整整一桶,都溢了出来,在地上那滩水渍里,我都能看出“李春霞”三个大字,那是你的名字。
尿渍里的李春霞所以我一切无悔,高考完那天,大家烧书和试卷,我吼着问你,刻在桥墩子上的那句“金榜题名、你来娶我”还作不作数,你笑着喊,算。
那一笑太美,美得我都想为你死掉。
<图片3>然而,流光易负佳人,终究敌不过现实。
我的父亲莫名奇妙的死掉了,只领到了九万块钱的赔偿金,你也跟了混混陈浩南,还怀上了他的孩子,后来离了婚,你又跟了我的兄弟四猴,那个给县长开车的有权有势的四猴。
大抵小地方里的漂亮姑娘,就是这么在一个又一个男人身边辗转,负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的吧。
这本来就不是让人产生共鸣的青春片,这是一部沉重的、寂寞的、挣扎的现实片,赵闪闪高考失利,在巨大音乐的轰鸣声中,贴在镜子上亲吻自己;父亲死后,在北京的夜店里,玩真心话大冒险,别人赌他喊的一定是自己的女神李春霞,他喊出声的是爸爸我好想你,爸爸你去了哪儿啊;少年和成年时一次又一次地爬旗杆,其实不过是一种春心荡漾的宣泄,旗杆也不过是一种“色情符号”。
所有的这些,该是多寂寞的人才会去干的事儿啊,但是赵闪闪就做了,还做的合情合理,让人心里揪得慌。
经年之后,开着宝马X5回去装逼,想见一见当年的女神,在车里给她打电话,“你知道我谁不?
”“知道……”“那我是谁?
”“闪闪”让我想起那个经典的段子,“你还想她吗?
“不想了啊。
”“我还没说她是谁呢。
”他和当年抢自己女神的地痞流氓见一次面,也只是一人对吹了一瓶啤酒,混混陈浩南也认出了他,说不要钱,以后常来。
看来,谁也是挡不住现实的冲击啊,即使是这样蛮横的痞子,现实啊,从来都能把你击的溃不成军。
对吹一杯酒,谁特么也干不过现实我最终见到了你,在操场上你跟我说,“要不再走一圈吧”,是啊,时间真快啊,我们走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回到原点,但是,我们俩的归宿,怕是永远回不到原点了吧。
教室的黑板上写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最终我还是上了你,激战正酣的时候你说要跟我,你跟我说:“不如我们就这么凑合着过吧”,我退出身来,距离原来已经那么遥远了。
你又问我,我想要甚,我还真不知道要甚,你跟我说,“你拍电影不就是为了我吗?
现在我嫁给你了,你还拍电影干甚?
”那么,我大声地告诉你,我想要的还是你,只不过不是现在的。
我也不想凑合着过,我只想跟青春里那个金光闪闪的你,一起过。
红罗帐里的你美如画,而我,只用偷偷的地蹑脚钻进去被窝,这场春梦,就再也不想醒了。
红罗帐里的春梦
青春、心悸、情犊初开。。。
一朵娇艳花儿的盛开、摇曳。。
人生若只如初见。。。
回眸一笑 十里春风不如你女主纯真、美好,豆蔻年华的年纪。。。
融化一整个心的笑容
梦中人 你把相思赋予了谁看完这部电影,我把最触动我的点都截图保存了下来,青春成长中永恒的记忆碎片,很有代表性。
想长大 成为保护你的男子汉我小时候也攀爬过过这校园的杆子,那一步步向上的,,,都是心里满满。。
暗恋这件小事 叫爱情男主转过头泪水直流,戳中泪点。。。
我们相恋啦 飞呀飞呀对,刚刚好。
这一刻,天空中飘飞着羽毛儿
素颜朝天的你阳光中,草地上。。。
第一次、亲密触碰初吻的味道与忐忑。。。
含羞的你不敢看我。。。
高三、高考高考的压力与高考后的何去何从。。。
全民高考多少盼望,几多欢喜几多忧。。。
我的高考也是这样答题卡铅笔涂涂涂。。。
归来仍是少年暗恋是青春里的一场内心戏,那里兵荒马乱、风起云涌成长是痛是笑是泪是。。
影片结局是一片皑皑白雪,想起挪威的森林,那一片片厚厚的白雪我们的爱情纯洁如雪、如初你我皆如少年
只有依托小镇飞到更远的地方,回头来看,你方可见小镇的狭小和粗陋。
乡下男孩赵闪闪考进了县城最好的初中,遇见了他生命里的第一个姑娘,女神般的姑娘李春霞(孙怡主演)。
电影呈现的全都是熟悉的毫无违和感的乡村初中样子:学校唯一一个一本学历的英语女老师,像今天的《今晚80脱口秀》里的史炎总要想法设法提一提他的交大一样会动不动就提一提她的一本学历。
一本正经的教条的班主任,基本都是教数理化的。
拥挤逼仄的学生宿舍,总是臭哄哄。
班上4个4大天王,其实就4个小混混。
小镇上总有小流氓半夜闯进宿舍抢钱,或者在学生放学路上抢钱。
男生们偷偷打电玩,被家长揪住挨打。
有没有亲切感?
反正我看的时候,感觉特别亲切。
那个女神级别的女生李春霞,长得真好看啊!
学习也好,特别是英语好。
她每每走过,所有的男生都要行注目礼,默默 看着。
他们一同考到本校的高中。
他们默默的早恋了,他们悄悄的牵手,鬼鬼祟祟的偷吻,在桥洞下写誓言。
最后被老师发现后,给撤散了。
清纯的初恋女生最后竟和街头小混混头头一起了。
离开小镇来到北京的赵闪闪混成了编导和非著名导演。
他要回到故乡拍自己的初恋故事。
可是当他找到李春霞的时候,女神已经怀孕了。
她被小混混抛弃了又遇到另一个人渣。
像极了很多小时候单纯可爱的女生稍有不慎就走到另一个极端。
就是那些明明手里有一张好牌最后偏偏要打成烂牌的女生。
李春霞这个名字在梦里千万次,令赵闪闪心悸啊!
如今终于可以如愿亲近昔日的女神了,他们一起啪啪了。
不合时宜的是这时候,女神说话了。
女神说:你混得成现在这个样子,没房没车没老婆没孩儿,你回来拍初恋还是为了找我?
那我们就凑合着过吧!你也好照看你老娘。
我和你结婚!
赵闪闪一下焉了——滚了下来。
凑合?
我 ---我不想凑合、、、留在小镇的人最后一一选择和命运妥协和凑合。
不仅女神级别的赵春霞最后沦为人渣的性伴侣,连昔日的4大天王就长成了和父辈一样的芸芸众生一个。
而离开小镇的人最后——则不愿意将就不愿意凑合。
只有离开过,才知道天外有外。
一切都已经回不去了!
每个人的青春一旦逝去就都永远回不来了。
电影多次出现赵闪闪爬学校旗杆的镜头,初中时爬,高中时爬,长大了还爬。
旗杆是一个暗喻。
他不断的爬高高处希望看到远方。
也可能隐喻了她对初恋的不含而喻。
这样的故事真的似曾相识。
当年我们初中就有个这样的女生,长得好看,学习也好。
可是她后来却和一个小混混混在了一起。
老师找她谈过无数次话,苦口婆心啊,都没有挽回女生的心。
最后女生居然连初中都没有读完就跟小混混跑了。
从此后再没有听到这个女生的任何消息。
每个小镇青年的青春都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质朴而又沉重。
承载了每个青春的梦想和哀伤。
而只有依托小镇飞到更远的地方后,回头来看,你方可见小镇的狭小和粗陋。
电影以一种悲情的方式讲述着小镇青年的青春期。
那里面有初恋的喜悦也有淡淡的忧伤 。
其实后半部分就是50分钟后 人生越长越无奈 只是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个片子 有感觉 剧中闪闪也是人生中一次次无奈 只是最后女主因为要活着 一个女人要活着 只是跟了两个不好的 也不能说不好 陈浩南监狱回来也是迫于生活 无法对女主好了 看他的昼夜烧烤 和几个混得好的要唾沫他就看出来无奈 带上金箍无法爱你 脱下金箍无法抱你
这部电影原名叫《我的春梦》,大概是考虑到商业市场受众的缘故或者原名根本不让过审,因此改成了《我的青春期》。
这样一来,似乎就让电影与同期市场上那些洒狗血的青春电影划等号了。
其实则不然,看过导演郝杰的片子之后都应该了解,其前两部作品《光棍儿》和《美姐》都是那种剑走偏锋的手笔,善于挖掘不加修饰的原生态,其实这部《我的青春期》与《美姐》,只不过顺势搭上了青春片的热潮,骨子里面依旧是郝杰导演的固有风格,独立精神并兼顾着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而且电影里的青春,土里土气的闷骚中弥漫着性激素的味道,《我的青春期》非比寻常,依小弟拙见,电影并不是所有人的青春期,但所展现的内容却是最真实的青春物语。
个性的故事VS共性的情感电影的故事发生在河北张家口的一个小镇,那片区域小弟真的去过,在张家口坝上那一片,大概是06年左右学校实习,在万全、康保、沽源等县城,因为与山西接壤,那里的方言有点像山西话,浓郁的塞北高原风情,跟电影里所呈现的很像。
这里也是导演郝杰的故乡,据说本片是根据导演自己的经历改编,然而这一切都是然并卵,就像王小帅的《我11》一样,是不是自己的经历别人根本不会关心,关心的是这个故事是否具有看点,是否有足够的动力令观众买票入场。
依照这个层面出发,《我的青春期》这个土里土气的青春梦根本没有代表性,恐怕河北地区的观众之外不会让其他观众产生如同很多青春片那样“从中寻找集体回忆,寻找自己的影子”的共鸣。
但是具体问题还要具体非常,故事不是大众化的故事,但情感却有着足够空间去在个特殊环境载体下去展开一个具有共鸣性质的刻画,因为在那个年龄段,我们经历的故事不尽相同,但在荷尔蒙的刺激下,那个年龄段的情感却是极为相似的。
如今的商业青春片似乎钻入了一个死胡同,所谓的“青春”无非就像女人生孩子那样,必将经历产前阵痛,所谓的失恋、堕胎外加车祸和绝症,其实大多数的人的青春并非那样轰轰烈烈,过于戏剧化的表现符合市场需要,却无法获得足够的共鸣,只是依靠那些狗血的处理来博得眼球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很投机主义。
真正的青春,恐怕是一千个读者眼中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样子,并不是北上广、长得漂亮的才有青春,青春属于任何过来人的集体回忆,没有哪位导演声称我的电影就是讲述大多数人的青春。
《我的青春期》并没有打算还原青春,而是用一个并不是大众化的故事,去还原那种共性的情感经历。
魔幻现实穿插着三段青春电影在故事设定上明显具有三段式,但每段统一格调乃是郝杰的魔幻现实主义。
春梦的乌托邦第一段就是赵闪闪小时候的样子,也是“春梦”的发源地,这段内容有点像《美姐》,尤其是开场从梦中醒来的段落与《美姐》小男孩在窑洞中醒来几乎一模一样,导演特地选用了一个少年演员与一个90后青年演员孙怡(94年的演员)来诠释一段同龄人的故事。
电影前20分钟是我最喜欢的,看上去像是一个小男孩对成年女孩的性幻想,大红棉被、不断攀爬的旗杆、还有小男孩的春梦这些非常具有性暗示的符号在电影中运用非常大胆。
同时特殊环境下,女神第一次出场是坐着驴车,那大通铺的设定等等颇具葫芦屯气质,被小混混抢钱,小四大天王上课调戏老师、原生态的表演和极富喜感的情节,尤其是那四位演员,选择太贴切了,一看就是农村中土里土气却很具有特点的孩子。
主角被欺负后小伙伴撑腰,女神与自己的第一次接触,春梦无限,这部分内容乃是典型的理想主义。
做梦与梦醒的交织随后包贝尔入替饰演高中的赵闪闪,这一段内容其实很跟多青春片类似,与女神的第一次接触,乃至最后失恋,高三备考等等元素一应俱全。
别看电影发生的场所是在小山村,但这段经历却具有共性的,且并无喧宾夺主的戏剧化处理,简单的一个眼神,几句羞涩的对话,被小混混欺负之后的表现等等,很具有代表性。
但你认为这段内容就这么简单的随波逐流吗?
当然不是,在这段内容中个人最喜欢的一个部分,也是最大的亮点就是后部,电影也如很多青春片那样选取了老歌烘托气氛,这里用的是郑智化的《水手》,赵闪闪与女神约定金榜题名时,在大气极富渲染力的背景音乐下,赵闪闪奋发图强,随着音乐的鼓点,然后发现自己TMD的落榜了。
这个戏剧化的处理非常赞,整体氛围与音乐的烘托之下,现实与理想的差别,然后回到家中嬉皮笑脸的一句“落榜了”,并无煽情,确实那样的具有生活化体验。
这是片中最具戏剧化的地方,却最具有说服力,现实并不是电影,根本没有所谓的阳春白雪和高头大马,这是现实主义写照,赵闪闪春梦告破。
现实与超现实融合最后一部分是主角在北京闯荡的故事,由于这部分内容基本上是导演自身的经历所致,内容非常具有个性并无大众化体验,因此所占篇幅也最短。
不过这部分内容要讲述的不是导演求学,而是“功成名就”之后回到故乡,真正一个圆梦的机会,发现当年的梦想竟然是那样可笑。
小时候的梦想在多年之后的变化,李春霞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女神,所有的理想化事物都被狠狠的摔在地上,更具讽刺味道的是,回到北京之后,发现现实的梦想(当导演被骗)也被击毁,最后还是依靠父亲的赔偿金拍了一部电影。
电影的结尾,赵闪闪在片场指挥演员拍戏,所选的演员完全是本片第一部分出现的人物,一种时空交错的超现实处理手法,也是本片一大亮点。
少男的性冲动的特殊描绘《我的青春期》究竟想要体现什么?
是你的青春还是我的青春?
其实都不是,这一个少年的春梦。
从实现到破灭,再到成年后发现当年的梦想其实是那样的可笑,从一个只会被荷尔蒙刺激到奋发图强的少年,他依靠春梦和单纯性冲动考上了高中,然而这种冲动并在现实面前实则很羸弱,他落榜了也与女神分开了。
多年以后重新圆梦,却发现在现实的面前再也找不回当初的感觉。
平心而论,电影的主旨与市面上很多狗血青春片其实一样,都是对逝去事物的缅怀,但本片所选取的角度不同,一个相貌平平的小男孩的青春,《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般对在荷尔蒙方面的 ,故事所发生的场所也足够个性化,荤段子与方言下其实是对生活的无限接近,导演郝杰一贯原生态的镜头语言,和超现实的手法,让本片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青春电影,其实这个题材这个噱头很具有商业噱头,其实骨子里面很文艺,从导演的处理手法上就能看出来。
爬旗杆小赵闪闪一直在爬旗杆是个重要情节,当然可以做过多符号化的解读,但依照导演以往的风格,爬旗杆这个动作,实际上就是“用旗杆去撸”,是一个发育未完整的孩子在春梦之中,追求的那种单纯的刺激。
这个情节非常大胆,很隐喻的色情符号。
另外不得不说一下,该片的公映版应该也被责令删了一些过火的内容,比如父亲的死,还有小家伙春梦醒来,肯定会有梦遗镜头,只不过被删去了,只是小弟猜测而已小四大天王赵闪闪去找四大天王出头,发现这几位还是小孩的样子,这段处理是超现实,意在表明这几个当年为自己出头的家伙在陈浩南面前怂了,怂到连个头都没长,还是小毛孩的样子。
雪原电影的结尾,那茫茫的雪原,也是超现实手法,很多人看不懂,其实这里是对残酷现实的一种逃避,用拍电影这个噱头,所选演员都与当年一模一样,用时空交错的设定“回到过去”,白色的雪原代表着纯洁,孩子想要回家的愿望代表着家是一个可以“做梦”的地方,但家还在远方,年少的青春已经被现实鞭打的遍体鳞伤,多么希望回到梦中、当年的春梦,很冲动也很大胆,但比起现实,当年的春梦才是最纯洁的。
不知道为啥评分那么低。
四年前高考失利,看过一遍,不冷不热。
今日重温,感觉与国内其他青春片相比,可圈可点。
从光棍儿,美姐,再到我的青春期,越来越喜欢西北地区的方言,导演的叙事表达和个别演员们。
电影有点贾樟柯电影的感觉,却又没那么shift,给观众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就目前来看,中国缺少的不正是这种电影吗?
我从电影中看到了太多真正青春的细节和对社会,对生活的讽刺,中间水手的歌声响起,简直让人拍案叫绝。
包贝尔演屌丝就是吊,从陆垚知马俐就感觉有点意思。
丢人败兴的样子,让人一看就来气,这不是正是烂泥扶不上墙的曾经的自己吗?
赵闪闪父亲正是美姐里的铁蛋儿,母亲正是美姐。
以前看不出来,现在真是太喜欢这个铁蛋儿了,不仅帅还有气质,说话也很有魅力。
赵闪闪站在酒吧高台上,大声喊,爸爸,你去哪了?
何其悲哀!
剧中爸爸的出场并不多,但每次都是恰到好处,除了对儿子的教育,也有欣慰和爱。
不知道为啥很多人喷这个电影,难道我们的青春就真的没有什么回忆的了吗?
同类型影片中它哪里差了?
哪怕它题材很菜,但它表现的确是我心目中念念不忘,挥之不去的回忆和梦。
结尾,电影开始拍了,还是走路的场景,李春霞的眼神却已经有一种经历沧桑的悲伤。
到木屋那一节,原来高中的场景,被换成了是初中的赵闪闪,叫着外面的李春霞。
后面魔幻中在一片茫茫的雪地中钻出来。。
我的解读1是:虽然前路茫茫,对你仍然保留着初中时那种纯洁的感情(用初中角色,用白色雪地),冰封过去,要和春霞手拉手继续向着前方。
解读2:三个人一起进去却只出来了两个人,就是导演希望自己可以重新再来一次,那他一定从最开始就紧紧拉住李春霞。
刚从雪地里钻出来的闪闪,一副坚毅和沉稳的表情,已经和导演合体,与此对比的是李春霞茫然不知所措。。
最后叮嘱,拉住我。。
推荐解读三:其实李春霞代表的是家乡,宁静美好却又逐渐被世俗所污染,浪荡在外却又苦苦思念,再次拥有却又觉得平凡,逝去了又想重新再回来。
1.想的太多,剪得也太多这部片子其实可以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青春期,一部分是物是人非的感怀,另一部分是实现理想。
哪个部分都可以单独拍一部电影了。
其实不用看各种访谈也能看出来这是郝杰的自传,在拍了两部成功的作品后,也许他更想送自己一个礼物,总结总结这小半段人生,跟观众说点心里话。
问题就在于想说的太多,如果不把篇幅铺开,结构做大,该说的也就说不清了。
中间从落榜到成为导演的一大段内容,都被减掉了,原因应该不是尺度问题,而是出于节奏和结构的考虑。
零零散散拍太长了——剪!
结果剪得支离破碎。
深陷回忆,其实是有危险的,不是碎片化就是太罗嗦。
单独拍第一段多好,又傻又好玩的中学时代,增加四大金刚和红苹果的戏份,加点看黄书黄片的段落,把青春期那种懵懂和渴望拍出来,一方面理论探索,一方面结合实践,做一场正儿八经的春梦。
也可以加点大半夜翻墙打游戏机,跟班主任斗智斗勇类的内容,让小城青年们更彻底地缅怀下过去,高中毕业了,大家把书烧了狂欢,高考后怎么样谁也不知道,完了就完了。
可郝杰的野心不止于此,也毁在这儿了。
2自传没问题,要警惕自恋对于最后一段戏中戏重返开头的那段,其实挺无聊,属于“导演”私人的情怀,完全可以留给自己,把电影学院、谈投资、混娱乐圈这些内容都放在电影里,更是私人得有点自私。
一方面请来了包贝尔,又选择了光棍节上映,应该是有商业考虑的,在商业的另一面又夹带了过多的私人情感,这种杂糅令人实在难以接受。
文艺片导演一考虑商业,就很容易玩砸。
商业和文艺至少图一头,要做梦,至少做一个完整的春梦。
3李春霞的女性主义问题李春霞这个角色没什么新意,无非是过去的女神,多年过去结果只能是物是人非。
从影片的开头到结尾,她也几乎没有展示过自己的性格,无非就是被动接受,没有做出过什么选择,即使是最后想跟赵闪闪重归于好,也是出于现实的目的。
赵闪闪对她的欣赏其实也是物化的。
美啊,美就够了。
到最后跟陈浩南其实还挺真实,在小城镇,最美的班花校花,第一个男朋友大都是小混混,哈哈。
但问题就在于为什么李春霞不能有幸福生活呢,非要赵闪闪跑来解救和教育,这一点又是虚伪之处了。
为了避免引人诟病,干脆让他俩都平平凡凡就完了,同学会上相视一笑,过去就过去了。
我看到致谢里有李樯的名字,关于再次遇到初恋的情节,《孔雀》写的已经很好了,吃包子的昔日男神,形象准确得不能再准确了。
干嘛非要整衣锦还乡拍电影这出,好像有青春的人最后都成功了,只剩下灰头土脸的我们,只记得高中的屌丝形象,大学的混日子,好像我们只能叫年轻的时候,不能叫青春。
我看完这个片子已经快三年了,可是感想仍然犹深,这是一部我回想起来仍然感到又哭又笑的电影,或者可以说是哭笑不得。
我印象最深的是春霞问赵闪闪,我现在都跟你在一起了,我们还有房子,我们在一块凑合过呗,你有什么不满意的?
或许赵闪闪爱的不是眼前这个沧桑的少妇李春霞,而是他记忆当中那个青春明媚的少女。
正是成人社会让他撞得这般头破血流,才让他越发去怀念他的青春年少。
结尾处,那白茫茫一片的大雪让我感到,这并不是单纯的一部喜剧片,看完之后反而让我心情沉重。
我心中感觉,包贝尔其实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卖笑的喜剧演员,很多时候观察的表情,总觉得他的笑容背后藏着眼泪,仿佛下一刻,他立刻就能哭出来。
其实很多有成就的喜剧演员,他们的喜剧都是笑中带泪的,无论是卓别林还是周星驰,其实到最后,他们的喜剧都是让人哭的稀里哗啦。
不知道包贝尔能不能成为下一个周星驰,两岸三地如此多的喜剧演员,成为星爷的,只有那一个。
从尹天仇到星爷真的是一段漫长而又惨烈的历程。
所有人被现实磨平了棱角,变成一个个你不曾想到的,厌恶的自己。
牛逼闪闪
如果看的是删减版,将会少掉很多很多的味道。英文名好像真有一场春梦的感觉,小演员的演技很好。郝杰最后的结尾还是很文艺的。大雪应该象征的是纯,最后包贝尔遗忘过去,拥抱新生。
中年油腻男子演少年,呕吐。
女主角不错啊
包贝尔的演技和长相真的让人如鲠在喉,两星给孙怡。
那些卫生巾挂在洞里,太科幻了。
看这评分和海报,我一直以为这真的是郝杰商业化失败的作品,所以一直没看,结果根本不是啊。虽然有商业的加持,但是依然极度自我,是那个郝杰没错了。两个版本都拉了一遍,院线版少了很多细节。我看了很多差评基本就是太自我太意淫让人恶心,拍电影不自我那就是个行活儿,那么多看不腻吗,再者国外类似的多了去了咋不见说。希望郝杰继续坚持自我,而不是被磨平菱角,虽然感觉现在可能磨了很多了,我非常喜欢,我觉得是非常棒的作品
我举报 陈浩南用的羊肉是鸭肉!
抱着烂片心理,且就靠女主撑颜值。没想到还不错。开头的方言就很有感觉,有些镜头挺美的。女主青涩自然,因为有眼圈眼袋,总有种娇嗔的可爱感。等演成年又有种风霜嗟叹感。不明就里影片就结束了,看评论说是剪了。谁说青春不是无疾而终呢
哎呀,怎么是郝杰,欠你一张电影票20231218 87分+,阉割得厉害,永远欠着吧。一贯的风格明显,雪藏的青春,魔幻现实。非单纯烂片,还是缺钱。光棍儿公司,铁蛋,前作演员的露面
前面50分钟给五星,后面给1星。不过估计是为了过审剪辑有问题
精光闪闪的旗杆,漫天春霞的遗梦
郝杰的意淫~
国产片里算有趣,大家也都看得很开心。但你很难说它有多么好。以及包贝尔再一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不会演戏。
你的剧本我看了,牛逼!你具有贾樟柯的潜质,还有姜文的野性,我觉得在当下中国,绝无仅有!
不知是被广电阉割,还是自己没想明白,亦或是文艺片导演商业化尝试的断裂感,目前呈现出来的更像是未完成作品。一些细节和设计能看出导演具备很好的电影感。男主为什么不大胆些用新人?
比起其他青春片,这部算是比较朴实的。但口音是个问题,也许还原度较高,但总让我们这些外人觉得不习惯。校园就没有老师管的吗?毫无人物刻画,包贝尔,毁了这部电影。大人们的演技,好没有小学生好呢。还糟蹋《西西里》,哎,那就得再减分了。。。前半段还行,后半段就垃圾了,就不能好好说事吗?
“You jump, I jump”已经不能满足包贝尔毁经典的步伐,当他用方言加弹珠式的Chilish说出那后半句--“To make each day count.”…好吧,you are the king of the world , I totally服了you!
白开水一般直白,没有回味的余地。
有点青春期的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