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导演应该给我们赠送几张票的。
因为我们去的那天是西安的首映式,人少极了。
但我们去了。
非但去了,去时还很壮烈——我们刚在家世界买了一堆装修用的东西,甚至有几根长得像枪一样的铝管。
我们大摇大摆进了影院,看门人问,你们不把东西先寄存起来么。
一群人,飞机,跌在沙漠里了。
有一个神经质的家伙改造了已经破损的飞机。
大伙飞了起来,趴在机翼上。
实在离奇。
企业的领导者是不该去看的,否则他会推荐给员工看,再说些什么团队精神的屁话。
善于做思想工作的领导者也是不该去看的,他可能会说什么与天地人斗乐无穷的鬼话。
我倒是看出了解决问题的迅捷。
比如,抢救了的那个不该被抢救的蒙古游牧者,被那个神经质的家伙一枪,毙了。
其时,一群人正在胡言乱语的争执。
结果,一枪结果了可能与他们争水喝的敌者,也结果了这个在一班人看来棘手的难题。
有时我们没有枪,怎办?
佛说甚么来着?
(200507)
就是一部惊险片干嘛都上纲上线的好莱坞的特点是假也假的好看,情节很紧凑也合理,跌宕起伏的。
不明白难道这些大大们还想从鸡蛋里挑出副恐龙骨?
1、幸运:空难、风暴、强盗,他们皆遇到,并都一一化解灾难。
他们是神么?
不是。
幸运不是与生俱来,这需要一些机遇,一些勇气,以及合适的时间。
2、团结:起初,这群人在茫茫沙漠中坐吃山空、坐以待毙。
后来为了走出这片广阔的无人区,他们联手造出一架轻型飞机。
毛主席说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真理啊,同志们。
人越多,技能就越多,生存的希望也就越大。
他们应该相互感谢对方的存在,缺一不可。
3、希望:如果没有求生的欲望,他们都将死于一次次沙漠风暴以及盗匪的枪口下。
希望令他们无比坚强,希望化腐朽为神奇:他们认为总之要死,不如一博。
我认为“试试看”成为了这部影片中“希望”的代名词。
记得影片《肖申克的救赎》里有句台词,“希望是件好东西,或许是世上最好的东西。
”它的好处在人类身上一次次凸现,在这部电影中又一次被证实。
4、信任:玩具飞机设计师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是为了不打击众人逃离苦难的信念。
因此他得到了众人的信任,然后齐心协力造出一架“会飞的飞机模型”。
当然,这是在特殊地理位置所采用的特殊处理方式,它与希望是相辅相成的。
5、设计师开枪打死了受伤的沙漠盗匪,这种做法无疑是不人道的。
但若是依照我的性格,我也会这么做的。
第一,新造的小飞机承重有限,多一个人就是多出一个危险,何况该盗匪已经奄奄一息,尚需要人照顾,成为一个大包袱。
第二,以牙还牙不是件坏事。
盗匪们凶残地杀掉了一名空难队员,难道反之就要对他们心怀怜悯么?
我想说不能,却又忽然想起刚刚看过的俄罗斯士兵被伊斯兰恐怖分子割头的画面,心中十分难安,人类互相残杀,甚至比兽类更加野蛮。
我怀疑所处的地球,究竟是在文明进步还是在回归史前?
在“怨怨相报几时休”的偈语中,我愿意收回我的残忍念头。
6、神话一般的结局,看上去很美,却似乎没有科学依据,经不得推敲。
仅从飞机发动机来看,这个情节就很夸张的,那玩意儿上吨重,却轻而易举被七八个没有任何起重工具的人送到它该到的位置。
看来,“人多力量大”还可以变成“人多神仙多”。
7、凤凰号:这个名称充满隐喻。
凤凰涅磐,无与伦比的重生之美。
大家困在沙漠腹地,而那个飞机模型设计师坚持省略模型二字,还真就用残骸搞出了一架能飞的飞机。
这情节,够震的。
《凤凰劫》(The Flight of the Phoenix)这部电影是昨天我在央视电影频道看到的。
原以为这是一部新片,等到看完以后上网搜索了一下,才知道这是2004年由福克斯公司翻拍的一部电影,原著拍摄于1965年,而且由于大量使用了飞行特技拍摄,曾经导致执行拍摄任务的飞机坠毁。
影片讲述了一架执行运输任务的飞机因天气原因在蒙古沙漠上失事之后,依靠幸存人员的共同努力,利用坠毁飞机的零件,在沙漠上再造了一架飞机,并成功飞上蓝天,将幸存人员带离险境的故事。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这么一个离奇的故事,当然离不开离奇的情节。
首先,影片让这架飞机迫降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上,为幸存人员构建了一个相对封闭而又必须相依为命的生存环境;其次,影片让这架飞机的通讯系统彻底损坏,从而无法与外界进行联络;第三,影片让这架飞机保留了一定的水和食品,以确保这些幸存人员能够维持一段时间的生存;第四,影片让这架飞机的一个引擎完好无损,同时保留了一定的燃油,从而为建造和使用新的飞机创造了条件;第五,影片让这架飞机的幸存人员中既有机长,又有飞机设计师,同时又保留了足够的人数,从而使建造飞机成为可能。
在做好了上述准备之后,影片围绕幸存人员的逃生特别是新飞机的建造进行了紧张曲折的描写,一一地排除了其他自救的可能性,并让全体幸存人员的思想统一到唯一可行的途径即建造飞机上来。
而这一过程,也正是揭露和消除各种矛盾的过程。
一是走出沙漠与等待救援的矛盾。
围绕这个问题,他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而理智最终占了上峰,他们知道,在他们所处的沙漠深处,想要走出去,已经根本没有可能了。
二是等待救援与建造飞机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焦点集中体现在存水的使用上。
如果他们什么也不做,可能存水够他们维持生存30天,然而如果他们启动建造飞机的工程,则用水量会增加一倍,那也意味着存水将只够他们维持15天。
而最重要的是,机长一开始对建造飞机的计划明确持反对态度。
因为以他的经验和经历,他根本不相信依靠他们几个人会建造一架能飞的飞机。
幸好,一位同伴的出走以及随后机长对沙漠劫匪匪情的发现,让他由反对者变成了支持者。
三是机长与设计师的矛盾。
这两个角色对于建造飞机的工程可谓缺一不可。
没有设计师,就没人知道如何建造飞机;而如果没有机长,则即使飞机造起来也飞不起来。
所以,这两个角色的矛盾几乎贯穿始终。
但当大家终于意识到只有建造飞机这一条道路可走的时候,所有人都不得不向设计师屈服,并甘愿服从他的领导,包括机长。
四是建造飞机与劫匪攻击的矛盾。
遭遇劫匪,让这幸存的人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摆在他们面前的似乎只有三条路:一条是被劫匪杀死,一条是因水和食物耗尽而饿死,一条是建造飞机逃生。
显然,前两条都是死路,只有第三条路才是唯一正确的。
就这样,在这一特定的氛围中,他们渐渐地理清了思路,统一了思想,怀抱着逃生的希望,开始了似乎根本不可能的建造飞机之旅。
而最后,他们的努力当然没有白费,一架由他们自己建造的飞机居然在更多的劫匪来袭的最后一刻成功地升空,让他们摆脱了绝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有许多时候,人的潜能是需要环境的改变来激发的。
这些潜能其实就躲在我们身体里的某个角落,随时准备着创造出人间奇迹。
所以,不要轻易地放弃努力,不要轻易地放弃梦想,要相信,只要我们肯于付出,肯于探索,就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做到的。
这,或许就是这部影片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
人的一生只求一件事,只求有个人去爱;如果不能满足他,就让他去期待些什么;如果还是不可以满足他,就让他随便做些什么。
希望和梦想是支撑人的精神支柱,也是活下去最基本的精神动力,无论是否处于逆境,都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身体拥有了足够的精神支持,才能转化为能量,所以常说坚强的意志力能焕发出更大的动力,甚至超越人体极限。
反过来说,一旦你不再有希望和梦想,即便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没有精神人只会是机械般存在。
荒漠中的人们孤立无援,食物和水也支持不了多久,是等待救援还是自救。
在得救可能性非常低的情况下,想办法走出去无疑更重要,因为在戈壁沙漠中生存下去只是离死亡越来越近。
这时候就真的需要希望和梦想,假如一开始大家就知道这个设计师只是设计玩具飞机的,还会有人听他的么?
时候听上去的疯话,其实只是他希望走出沙漠的梦想。
在团队中,精神鼓舞很容易受到感染,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梦想成为现实。
其实不一定要大团结的结尾,才能带给人希望,才能鼓动观众,像《完美风暴》这样的悲情结局也照样能让主题得到升华,同样也是人类期望战胜大自然,努力去求得生存,令人印象深刻。
所以本片虽然是翻拍,但自己一度希望结尾是飞机拉升不起来,没有越过山崖,并非咱冷血无情,而是从电影艺术的角度出发。
毕竟人类面对大自然实在是过于渺小,何况还有想要报复他们的走私客,活下去本就是奢望,但重要的是努力、不放弃希望和梦想的过程。
有时候选择信任比选择怀疑要好。
本片虽然是标准美国电影。
标准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却百看不厌。
就图一个乐和啊。
把丹尼斯奎德和哈里森福特给搞混了。
真是年纪大了。
结构内容完整的影片,但是不得不说有点不现实,造机的材料、燃料、罐头啥的都有 还能碰上猎民。
我全程是为了作业而看下去的,不能忘记进度条,隔一会就要看看它走了多少还会有多少。
关于领导的知识,我认为那个唐斯机长是领导者吧还是,他的身份能力使他成为了不可缺少的存在,虽然脾气不太好,或者说不会接受意见,但是万事都需要他来点头。
认为谁是领导者因人而异,不过我觉得那个女生也挺重要的,思想民主,人们也都认可她,算是一个民主型领导。
偶然今下午看电视,看到的。
很典型的好莱坞片,一般。
但打动我的是这句台词,特此从网上找出原文。
I think a man only needs one thing in life. He just needs someone to love. If you can’t give him that, then give him something to hope for. And if you can’t give him that, just give him something to do.我认为一个人一辈子只需要一样东西:他只需要有人可以爱。
若不能让他爱,就要给他希望。
若不能给他希望,就给他点事做。
人的一生,确实。。。
你能想象自己造飞机么?
你能想象在沙漠中自己造飞机么?
你能想象在沙漠中利用一架坠毁飞机的残骸造飞机么?
你能想象在沙漠中一边对付土匪的打劫,一边利用一架坠毁飞机的残骸造飞机么?
你能想象在沙漠中一边对付土匪的打劫,一边利用一架坠毁飞机的残骸好不容易造出来的飞机又给沙尘暴埋了,又莫名其妙的被挖出来了,连飞机跑道都铺好了么?
你能想象在沙漠中依靠失事飞机的两根翅膀,以一个玩具飞机为模型造出来的飞机最终在一群机枪的扫射中,在机翼两边荷载重量不同的情况下飞起来了么?
最耐人寻味的是,你能想象这是一群美国人在中国领土上造飞机、打飞机,而中国政府竟然没有“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以及“严正抗议和谴责美帝行为”么?
如果这些你都不能想象,那就去看看《凤凰劫》吧
这部电影居然看过三遍,开头十分钟还是蛮好看的
快进看的,冲着豪斯去的。
偶有亮点,可现在看来还是腻味人~~
剧情比较紧张刺激。 观影日期:060402
沙漠里玩具飞机设计师造真飞机这种剧情也是没谁了。
頗老土的災難片,如果不是看到HOUSE大叔,都很難捱到完場。
自己动手造飞机……
炮灰的Jared好好笑,整个片子平淡无奇~
用的镜头我挺喜欢
感觉七零八落的……ps:如果落到电影里那般境地,请分我到设计师组
据说有人要把给二星的拉出来掐死,哎呀,好piapia啊~
时间长了,没印象了。
为什么我觉得很好看啊,这比一般拍体育类电影节奏更有张力啊。
其实不是特别好看。。。。。。但是。。。。。有HOUSE打酱油
除了那些傻傻的土匪
烂片
戈壁,夏天,顶着50度高温改造飞机,顺便屠了蒙古牧民,可真是魔幻。
此片是教育人们,低头做事比喋喋不休要强
好早的片子了,记忆中的这种片子都是经典片。
怎么还有剧情这么生硬的?起码来点铺垫吧。把经典沙漠坠机片所有桥段都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