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德曼审判
Le Procès Goldman,戈德曼的审判,The Goldman Case(英)
导演:塞德里克·康
主演:阿里耶·沃索尔特,亚瑟·哈拉里,斯戴芬·古林-提列,尼古拉斯·布赖恩松,奥雷利安·肖赛德,克里斯蒂安·马祖奇尼,杰里米·勒温,耶日·拉齐维沃维奇,Chloé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3
简介:1975年11月,巴黎,犹太极左翼活动家皮埃尔·戈德曼的上诉听证会即将开始。他因四起武装抢劫被判终身监禁,其中一起导致两名妇女死亡,但他否认了谋杀指控,拒不认罪。随着这场庭审被媒体大肆报道,戈德曼被塑造成了一位左派知识分子的浪漫英雄。而与此同时,戈德曼与他年轻的律师乔治·基曼的关系却日益紧张。戈德曼难以捉摸、雄言..详细 >
8.5/10
#2025太左派,以至于看的朋友昏昏欲睡…
最后被暗杀了也是讽刺 殊途同归
给我整睡着了
【SIFF】台词句句不离东欧不离犹太裔,他既是法国活动家又是南美自由战士,那么多的政治符号宣传口号让这部电影创作原点就像是一个命题作文的产物,但如果你告诉我社会的现况已是如此了,那好吧,高度寓言化的政治隐喻已沦为现实,那些法庭上狂热的追随者与欧洲议会上的雄辩闹剧别无二致,民粹的声浪愈发高涨,情绪的魔鬼愈发张牙舞爪,理性的思潮注定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哑炮。
没什么特别联系,只是觉得男主跟“对一个不容怀疑的公民的调查”男主实在很像
迷人的可能是事件本身。
2023PYIFF//毫无疑问的超出预期,这不比奥本海默的听证会好看吗?荧幕内外形成了非常有趣的互动,影院内的观众不由自主的成为了法庭里的观众。在此,摄影机的意识成为了“高于生活”的部分,时刻提醒着观众这是电影,并非完整的真实,而是历史书写的一种角度。
但这一切还是基于他有犯罪事实啊 不懂法国人的点
一场115分钟的电影,镜头从头到尾全部限制在一个法庭的空间里,观众从头到尾都在听人说话,这不让人感到沉闷无聊吗?
没看懂
#法国电影展#6.5.拍的很复古很有质感,针对一个70年代的少数族裔英雄的审判,仅仅是截取了最后一场庭审戏,竟然足足拍了两个小时,过程中冗杂的对抗和反驳,人物群像看得有点昏昏欲睡。最后总结陈词的部分还是挺燃的。总体来说拍的不错,但是节奏有点太慢了,对于庭审戏爱好者来说应该会喜欢。
19thPYIFF
省掉《坠落的审判》那样的“前因”,直接切入占据几乎全部篇幅的庭审;也就意味着必须用强大厚实的文本,让这一切都足够成立。在整个过程中,观众时刻被挑战自己的看法以及一开始可能会相信的东西,同时也能感受到不同国别间的司法运作方式。它时而插入幽默供以调剂,时而插入深刻的发问来让这起事件的之所以不同得到更多阐释。当然在电影结束之后再去查找原型人事的一些事实,会发现电影里有些忽略了;好在到最后仍是流畅有力的。
7.7(2⃣️),仅仅依靠冷峻的紧张法庭场景,就将Goldman的人生故事借他人之口被引人入胜地讲述。情绪被冷静的摄像机所隔绝,而审判的唇枪舌战中的文本内容却劈开了法国社会体系的弊病问题,这份尖锐却引向了另一个方向的共情可能。复杂的成长背景与传奇经历在信息交代中也令这位满腔热血的激进左翼领袖充满人格魅力,而借审判所抛出的质疑与愤懑并未随着历史结束,它们似乎也在某种情感的鼓舞中渴望在当下的时代继续搏动着
非常有临场感,像是亲身经历了那场审判。
人类社会不可能达到完全公平,但希望是在向着公平前进的。
好久没看过这么纯粹且好看的的法庭戏了。有趣的是开场不确定的真相因为警察程序上的重大过失(也是本案唯一明确的而非构建的事实)使得影片后段的真相有了倾向性。被审人本身所能制造的强烈的煽动性在最后判决被淹没在狂热呐喊的声浪之中被推向了顶点。
6.14 SIFF@兰心大剧院,去年看了《坠落的审判》和《正义回廊》后补上这部,走出影院听到人讨论说“你觉得他有没有罪”——果然法庭戏就是会让人问这个问题。我们不比陪审团了解更多,却要坐在台下判决正义。落点还是多在落种族身份对戈徳曼和其他人带来的影响,犹太律师对于抗辩方式的纠结,以及戈徳曼对于所谓“事实”、所谓存在的扭曲后的追求。
纯议论文+小画幅已经变成近年戛纳潮流。议论深度不如《坠楼》和《枯草》,画幅作用不如《野兽》。本以为会通过画幅变化进行情绪递进,结果没有。导演对群演的调度一般,几处起哄和抗议都略出戏。主旨依旧是古今庭审戏翻来覆去讲的那些东西,拍摄手法和剧本也没啥亮点。镜头调度很好,整体来说无功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