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1月《紫罗兰永恒花园》完结后,我便再也没有点开过这部番。
不是因为他无聊、无趣,而是因为比起这平淡如水的叙述与故事,有更多有意思的故事等着我去发现。
今天再去点开这部外传的时候,熟悉的旋律旋绕在耳边,两年前的那个故事仿佛又浮现在眼前,那个给未来女儿每年留一封信的母亲,那各种各样包含着亲情、友情、爱情的信。
这一部外传同样是平淡如水的叙述,同样的细腻、满怀深情地讲一个故事。
故事主要讲了薇尔莉特受到王国的委托,将要给贵族伊莎贝拉担任家庭教师三个月,以此来帮助她成为一名合格的贵族的故事。
整篇看下来,没有任何一个情节让我记忆深刻,但看完后却有种发自内心的温暖。
当薇尔莉特成为了独当一面的“自动手记人偶”,用冰冷的假肢来传递炽热的信念时,我们也得以借着她的视角在外传中见证了一对命运多舛的姐妹——伊莎贝拉(艾米)和泰拉,两人亦因为薇尔莉特的出现得到了成长与救赎:伊莎贝拉告别了宛若行尸走肉的生活,打开了心灵之窗,找回自己的她也可以在难以抗拒的现实中找寻新的意义;泰勒通过短暂实习也明白了自己传递幸福的理想背后的责任,自己所需要的努力以及幸福真正的含义。
虽然我对结尾感到有些遗憾,但是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值得期待的希望。
我们有理由相信,等两人走出迷茫与黑暗,有朝一日定会再次相遇。
名字让阶级不同的姐妹分道扬镳,但也成为了她们不灭的纽带……有人在殿堂放了把火,有人在那废墟中开出了花朵,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就是那朵花。
最后祝京阿尼早日走出悲伤,动画届还需要你们。
2019年7月17日,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顺利制作完成。
2019年7月18日,这天是日本动漫史上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京都动画第一工作室被人为纵火烧毁,导致35人死亡,多人受伤。
2019年9月6日,《紫罗兰永恒花园 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在日本限期上映3周,在片尾演员表中将公开在火灾中不幸逝世的工作人员与受伤人员。
// 紫罗兰永恒花园 外传,是美的代名词。
而薇尔莉特则是温柔的代名词。
飞驰的汽车、飞舞的裙摆、少女绯红的脸颊,一切的一切我只能用美来形容。
声音,码头的汽笛、海浪、风、雨、机械、打字时。
我甚至感觉连阳光都是有韵律的,有声音的。
在姐姐牵起妹妹的手的时候,在薇尔莉特离开的时候,我感受到爱意涌动,爱意泛滥。
爱藏在每一帧画面里,藏在每一个音符里,藏在每一封信里。
//我始终相信,信是可以传递爱的东西,派送员是去派送幸福的。
她们含蓄的表达着自己的爱意,藏在每一缕抚过你身体风里,即便我已经快要忘记了和你相处的记忆了,但是我还记得,“艾米”,这是能保护我的神奇咒语对吧。
//少女无神的目光逐渐明朗,薇尔莉特一点点的成长。
所有的一切在温暖且幸福的环境下缓缓的进行着。
阳光在流动的河水间跳跃,派送员坐着动车前行,四个小时的旅途。
艾米,我想,不见面的理由你总会知道的,等我长大成为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派送员,我会将信亲自送到你的手上。
//相逢于冬又会重逢于何时呢?
“在寂寞时呼唤我的名字”,“只需喊出你的名字,两个人的羁绊遍将永远存续”“这是一句保护你的魔法咒语,只要说,艾米,就行了”
希望温暖与真情能够永世长存。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没有看过之前的番,所以说实话看睡着了,但自从看过番来补剧场版后,让人心中真的很温暖。
电影中的画面一如既往的,难以用语言形容地美,真的几乎可以做到每帧都能当作壁纸。
剧情不曲折,或许也的确像这种平平淡淡的,才更能展现平凡的温情,每一个角色都刻画得细腻与善良,他们可能并不完美,但都有着善良的一面,并始终以善良之面待人。
紫罗兰永世长存
薇尔列特赛高!
这不就是全能嘛啊。
战斗力超群、会写信会送信、还可以做家庭教师会礼仪。
妹妹好可爱(ɔˆ ³(ˆ⌣ˆc)头发是真的多。
是个精力旺盛的可爱小孩啊。
不识字还能那么远坐船找过来也是不容易。
美男师傅也是厉害。
之前看动漫那么多集,怎么没有发现他鞋跟比薇尔列特还高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都是弹幕转移我的注意力了。
这回才发现,邮递员小哥穿的高跟长筒靴,小腿肚上有波浪,衬衫还有露背嘿嘿会打扮,可惜就是几年都一套衣服没换过。
话说,京阿尼的风景也太棒了。
女校的林荫道里阳光穿过树叶,屋顶看星河璀璨,艾米姐姐的后花园,雨落在地砖上一点点打湿地面。
好多好多细节,都好美啊当然最美的还是薇尔列特哈哈哈只是想给娱乐时间做个记录总结,怎么这么难,尝试哈了十几排了都说没到140怎么感觉之前记录小说和电影没有这么费劲啊
说实话,我来电影院就是为了看女主和少佐的爱情。
结果给我整了出百合,这操作感情tv里12集少佐和女主的感情铺垫全部都木大了呗!
就算女主对她没有意思但看到洗澡那里是真的有种少佐被绿的感觉,真的觉的牛头人骑人脸上了。
京都是不是做百合卖福利做嗨了呀?
但也要想想紫罗兰永恒花园tv里是异性恋啊,花了整整12集告诉我们的爱恋啊。
我是看了tv才来看外传的,我想大部分人都是看过tv才来的吧!
而且这片的泪点是真的低铺垫什么的是没见有多深刻你就想让我哭?
全程放飞自我泛滥的泪点,真的我真的Get不到本片的泪点。
还有逻辑bug,她俩怎么就不能见面了?
你们私下见会死啊?!
我是真的搞不懂做为紫罗兰第一部剧场版为什么选这篇外传,真的我紫罗兰其他几篇外传比这真的好很多。
是音画确实是业界顶尖的 ,但也得有个好剧本啊,噱头是有了但空有噱头有什么用? 京阿尼被人纵火确实可怜,但我是来电影院看电影的,我不是来看你的作画有多厉害,我就想看个值得着票价的片子。
这部电影在国内没什么宣传,大概票房也排不上榜,但毋庸置疑非常优秀观影是一件很主观的事,但有些人双标也太严重了,很气。
逆全球化和单边主义受损的永远是下面的人。
政治观影很牛气嘛,还专门建新号来喷的。
画面一直是强项,配乐也很大气甚至有种恍惚在看音乐剧的感觉。
我很喜欢这种主角只是像观众一样平淡地参与剧情发展就像tv版或者古剑、仙剑一样通过一个个他人的小故事来让主角成长,而不是一切重心就围绕主角 什么都给主角服务。
看不少评论说过于平淡,我觉得是没有认真看的,实际上每一个泪点都很紧凑。
也有很多细节,比如飞鸟出现都在象征自由 向天伸手是象征抓住幸福。
我觉得问题就一个,太过优秀的音画和感人点,让反战主题被人遗忘。
如果不是那场战争多少心酸的故事不会发生,和平时期的经济 科技发展有多快。
剧透预警本来这孩子也会像我一样不幸,但我偏要让她获得自由选择的幸福,这就是我的复仇。
这是艾米对这个世道的复仇,她也做到了。
但她的生活确实也一直没有热情和希望,一直活在过去里,在学院里的朋友后面没有提及,估计也是两人联系不多了。
一直关在伯爵公馆里,淑女学院里,就像一开始说的 囚笼。
而泰勒则拥有了自由成为邮差,或许剧场版里泰勒长大真正当邮差两人会再见吧。
第一次电影买错票,送朋友也没送出去,最后放到了网上给有缘人,也不知道最后有人去看没有,希望它能像剧中的信件一样把感动和幸福传递出去吧
其实很多时候我写影评都是隔一阵子写,一是自己看的院线电影少,二是怕当下看完感情太充沛,聊的有失偏颇。
毕竟我是个泪点偏低的人,反正每次看电影必备纸巾。
还要插叙一下,不看番的我为什么会去看这个电影,因为同期真的没啥想看,正好一起住的妹子是日语专业,挺喜欢这个番,算是吃了个安利。
而且我在电影前半小时都在思考,自动手记人偶是个啥,机器人么?
从我一个路人角度,说一说这个电影吧。
作为动画电影来说,画面没的说,美的,而且我一般也不讨论拍摄手法和取景啥的,还是一个核心思路,讲故事。
说实话,这个故事过于简单和单薄了。
叙事的线太过慢,有些温吞。
看上去就是在煮一缸水,我看不见故事中的转折点,最多就是几个小水泡。
诸如薇尔莉特牵着伊丽贝莎的手闪亮登场的时候,真就一句大橘已定。
其实女主的角色更多是一个骑士向的,而我所期待的那种超厉害的战争机器拯救世界的画面只出现一个瞬间……
这个故事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坏人。
即使是逼迫伊丽贝莎和泰勒分离的老父亲,也没有恶的成分,他接回了自己的孩子,给了她最好的教育,让她嫁给一个不错的人,对待泰勒也不算苛责。
就好像所有的对立都有不得已,一切的错过好像不是人为造成的,而是那个时代简陋的通讯。
人和人告别之后可能就是至死不见的局面,因为战火和科技,一封信的传递变得艰难,因为教育没有那么普及,识字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对于亲朋的只言片语都让人视若珍宝。
有人因为一封信振作起来,有人因为一句话义无反顾。
看完这部电影脑子不受控制的就想到木心先生的一首诗。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 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这首《从前慢》就很应景的说了整个故事。
我们很多时候都在感慨,时代发展的步子太快了,让很多人的心都浮躁起来,而对日本京都小作坊里那些埋头作画,十年如一日做着他们热爱事情的画师们来说,也许时间是放慢了脚步的。
大概这也迎合了为什么整个故事都是这么慢的原因吧。
当然故事里还有一句让人感触的台词——
泰勒戴着可爱的帽子,坐在摩托车的侧座,笑得眯起来眼睛我记不清具体台词,大概是说,邮递员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了!
那一瞬间,我是被感动的。
大抵是因为我的姨父也是一位邮递员,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现实生活认识做邮递员的人,也许很少吧,因为邮局越来越少,已经很少有人写信了。
信件实在是太慢,也太费力了。
所以连带着邮递员都见得越来越少了。
即使是我姨父如今也不再到处送信了。
但是我依旧记得在我小学的时候,那时候纸媒还很发达,他每天的任务就是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的送信和报纸,然后到了放学的时候就到学校门口接我和我姐。
我至今还记得他摩托车后座一直挂着的邮包,一分两半,左一半右一半,他家那个我们常常躲猫猫的柜子里堆着一沓一沓的报纸。
姨父是个很温柔的人,对谁都笑眯眯的,他是为数不多会和我们小孩开玩笑的长辈。
一晃好多年,如今的人渐渐不再写信,不会订报纸,他们邮局也都拓展着其他的业务。
我听着泰勒大喊的时候,我蓦然就想起他来。
邮递员真的是世界上很伟大的职业,只是再也没有孩子励志当一个邮递员了。
这是我当时落泪的原因。
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多会励志做很多很多梦,成为明星,当宇航员,成为医生律师……太多太多的职业在他们眼里带着光环,而邮递员原本也可能是,现在不再是了。
泰勒说她未来想成为一名邮递员,可以认清每一个街道的名字,知道每一户人家的位置,但是现在只需要一个导航仪就能解决所有,而问候虽然变得方便,却少了很多郑重。
而我们也越来越缺少幸福感了。
我又想起央视几年前那个采访,你幸福么?
我们很多时候思考为什么时代在前进,人民的幸福感却不见了,有时候就消失在在林立的高墙和越来越耐不下心的那份烦躁里。
我们为什么不再幸福?
因为我们不再给彼此写信,也不再彼此挂念,曾经视若珍宝的人和物都被时光遗忘。
我甚至不敢回头去看,我和十年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啊。
我不懂变得是我,还是时间。
很多人评价这部片子“美但空洞”。
我想说,只是你们没有静下心去感受那个时代,你们觉得一切都太容易,就不真实,却没有想过,故事不是一波三折,结局没有反转就不够刺激,我们的视觉被好莱坞大片养刁了,吃饭不多油多辣就觉得没有味道。
其实对于身处其中的来说,那些时间和山水已经够难了。
所以总得来说,这个故事它本身并不多么出彩,但绝不空洞,空洞的从来是我们的心,而不是故事本身,他带来的启发意义足以抵消一切曲折的循环。
很可惜并不是在影院中欣赏这部二次元“圣经” 反而是拖了许久才用了一下午的时间看完。
京紫外传是TV版剧情的承接,但和主线关系不大,但还是不推荐没看过TV版来看外传,这样很难体会到薇尔莉特·伊芙加登的感情,难以深入明白她和伊莎贝拉为何相似,只有了解了薇尔莉特的生世 经历,才更能明白她对心爱之人少佐的感情。
外传中也会有很多细节来照应TV版剧情和薇尔莉特的“爱”。
温柔却空洞的评价并非无的放矢,剧情有点单一,的确感动,但又有所欠缺,毕竟是京阿尼复苏的第一部作品,京阿尼还是贯彻了“爱”的主题,京阿尼也传述于我们烈火是焚不尽“爱”的。
配乐作画的顶尖水平大大弥补了剧情的欠缺,湛蓝的天空,云彩点缀在蓝色的幕布上缓缓舒展;
海面水波荡漾,飞溅的水花缓缓滚动,一道道涟漪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明亮;翱翔的海鸟斜掠,营造身临其境真实感;
细致作画光斑照射过树荫,整片树林映入眼帘,在光影的渲染下生机盎然……画面效果一再秉承了京阿尼的魅力。
薇尔莉特受到王室委托,担任王室女儿伊莎贝拉的教育员,伊莎贝拉在这个与牢笼般的贵族女校中学习,她的举止并不像薇尔莉特般端庄文雅,Violet在委托的三个月中像一个骑士般守护在伊莎贝拉旁,帮助她成为一个真正的王室千金。
起初,伊莎贝拉与他人难以相处,拒绝与别人靠得太近,当她知晓了薇妹的身世后,才一步步敞开了心扉,与Violet成为了“好朋友”。
委托结束
与薇尔莉特告别在王室没有找上她之前,伊莎贝拉曾过的“穷苦”,即使如此,她还是过的自由。
当她看到没人要的女孩时,伊莎贝拉没有抛弃她,反而决定将女孩收作妹妹。
这是复仇,我只能这样勉强活着,本来这孩子也会同样不幸,但是,我偏要让她获得幸福。
一无所有的我,要让她获得选择未来的权力。
当王室找上她时,伊莎贝拉明白,她只凭自己是给不了泰勒幸福的。
于是被迫与泰勒分离,天各一方,无法见面。
伊莎贝拉的感情
伊莎贝拉留下了艾米·巴特莱特这个名字,这也是仅属于泰勒·巴特莱特一人的名字。
薇尔莉特她的单纯、纯粹有着治愈他人的能力。
伊莎贝拉向往着自由,她向往着薇尔莉特那般想去哪就去哪如同鸟儿一样的生活,当看见翱翔于天空的鸟儿,她的一举一动总会将渴望自由却难以自由的压抑悄然流露。
“幸福”与TV版不同,外传着手点并不是完全在“爱”与自动手记人偶之上,还描述了邮递员与“幸福”。
当贝内迪克特问泰勒为什么想成为邮递员,泰勒答道:因为邮递员给大家送去的,就是幸福。
三年前,贝内迪克特将艾米和薇尔莉特的信送到了泰勒手中。
贝内迪克特因此她始终铭记着姐姐艾米,这封简单的信,给泰勒带来了幸福。
这个“魔法咒语”让这份沉重的幸福,不会消散。
所以泰勒向往成为一名邮递员,亲手将信件传达到艾米手中,为他人,为艾米,也为自己传递幸福。
贝内迪克特也曾在薇尔莉特拜托他将信送到完全不知信息的伊莎贝拉那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没有哪封信,是不需要送达的。
这也与TV版4.5话中那位老邮递员与薇尔莉特说的一样。
这也便是贝内迪克特接下这个困难任务的原因。
在信件送达后,亲眼见证了伊莎贝拉(艾米)收到信后的感动,她在这封信中的到了许久未出现的幸福。
于是贝内迪克特在返回时才以泰勒的这句话来回应她,也是再次提及邮递员所凸显的主题——“希望”
片尾茅原实里演唱的《エイミー》,制作staff的名字一个个出现,有的人已经不在了,他们将爱表达在这部作品中,传达到我们身上,这份爱永远不会消散。
而京都动画也会如同薇尔莉特一样,在经历惨痛的伤痛、失去后,仍在用动画继续传递平凡的美好。
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 这部电影太任性了,这完全就是一部粉丝向电影,京阿尼用整部影片把最真实的情感传达给你。
这部电影的前多半部分精致又唯美,但如果不是粉丝的话却很难被触动到。
后半部分用一个爱别离的故事,却不知有没有把想说的话传达给你?
影片最终的staff的名单上那些熟悉的名字或许更能激起你的心底涟漪。
不是我喜欢的题材和画风,但在现实层面有深远的意义,纵火案里离开的人们啊,存在的另一种方式。
看困了
当年邀请暗恋的侄女和我看,让她度过了无聊的两个小时真的很抱歉
京都3.0
很平庸,画面好也不行。总感觉就是一个OVA的体量强行扩展成了剧场版。不过看此片的意义不仅如此,只是希望未来京都的感动更“言之有物”一点。
①看到最后才发现监督不是太了,一众女性主创确实有不一样的视角,但是演出总体感觉偏平淡了。②结尾职业表字幕给出了好多已经离去的工作人员,一路走好。(2019-01-13)
露背白衬衫高跟鞋邮递员小哥 熊玩偶 双马尾
没看懂想表达什么,感觉太日子人了。这样真的能改变任何东西吗?
冲着京阿尼来看的,以前也从来没有看过京阿尼的作品,反而是去年的那场大火让我知道了这家动画公司。大光明的千人厅,带映后互动,茅原实里也来了。现场挤满了人,气氛也非常不错,符合日影观影的一贯氛围,还来了很多穿着萝莉装的小姐姐,挺漂亮的。只是电影根据轻小说改编,虽然画面和配乐都挺美的,但是整个故事过于清汤寡水,所以食之无味啊,我的注意力反而被一个全程嗑瓜子的中年妇女吸引过去了。其实写信这个题材我还是很有兴趣的,以前也交过一些笔友,也热衷于书写,而电影所展现的内容还是太简单了一些,可能毕竟是外传吧。同时本片也反映了日本人对欧洲上流社会的一种想象,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对日本人想要脱亚入欧这种心理的投射吧。
没有血肉,画面再精美也徒劳
主要给画面。
九十分钟的长度,比番剧更能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人物圆润,架空世界的情境也自洽起来。两封信简短的语句饱含了深情,又非常克制,传达幸福,也在意寻找自己的幸福。
卧槽???本百合控加京吹一本满足
世界的主宰——京阿尼
“可以永远不离开我吗?”那一秒鸽群刷地飞过,下一秒我的眼泪哗地下来了……有些事,不是说永远就可以永远的啊……片尾字幕再次崩溃哭……除了两位到点离场的观众外,字幕滚完前全场没有一个人站起来。泰勒,你的花听到了姐姐的呼唤,你听到了吗?届きますように, 届きますように...
几乎没有故事性,但是非常美,非常治愈,非常似水流年。“维尔莉特”只念这一个名字都能让人安静下来。
这个番搞百合真的没什么必要,本来就不是这个方向吧?故事还算感人,但感觉就是用两个故事凑足一部电影的时长。总体其实只值三星,但对这个番的情怀可以无脑四星。
挺感动的
剧情真的看睡着💤ED真好听
虎头蛇尾,冲着薇尔莉特看的结果居然橘里橘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