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龍超专栏:http://www.am730.com.hk/column-175880到一/二手店想找杜sir《十萬火急》的DVD/VCD,發現難度甚高,想看,唯有網上尋,想看? 因為近期看了一齣3D電影《逃出生天》,加上在網上無意Click開郭子健導的那齣《救火英雄》Trailer,後兩者都是請消防員出來當銀幕英雄,歌頌一下這些為香港默默付出的制服部隊,當下時勢,英雄買少見少……警察形象低落自老廉出來,貪腐警察/有牌爛仔形象慢慢洗底,有賴八、九十年代本地電影之助,熱血、正義成了警察界別的關鍵搜尋詞語,然而,《無間道》的成功曾引起了一浪同類型的拍攝風潮,直至蔓延至公仔箱的Laughing哥才暫時結束,條橋用到盡,符合環保原則,循環再用不覺產生文化植入,市民對這個制服隊伍界別強化了一種不信任態度,《無間道》把林嶺東的《龍虎風雲》類型升格,除了黑社會派人滲入警隊,彼此捉鬼加入戲劇張力外,主角身處的黑白矛盾不屬一種個人道德抉擇,滲入成了一種有組織而廣泛的行動,黑社會只是眾多不同利益社團滲入的一種代號,沿用因為方便大眾理解。
電影《黑社會》明顯談的也不是社團內的家事,而警察所代表的正義、熱血感覺漸趨模糊,被傳媒抓著痛腳,一件都嫌多,著力檢舉幾萬警察內的樹大枯枝,觀乎近年社運或林老師事件,他們在官民衝突前線成了政府的代表,警察形象沒有最低,只有更低,英雄落難……消防英雄抬頭消防員職責很簡單,就是救人,付上的是自己的生命,其神聖本質,難以用利益集團滲入玷污,成了城市裡制服職業類具人氣支持的稀有英雄。
彭氏兄弟鬼片起家,把靈異元素翻新,夥拍林小明,作不同類型嘗試,如愛情類,今回雖以消防員當主角,實則拍災難片,跟韓片《火海108》類近,以廣州的摩天商廈作背景,摩天就是一種城市的成就象徵,廣州似乎就是中國南方的大阿哥,跟北京、上海玩三國殺。
今次彭家班(剪接是其姪兒彭正熙)同時作了合拍片新示範,拍攝現場主語言是廣東話,因以廣州消防局為背景,作為香港觀眾,耳朵不錯舒服了,但看著劉青雲穿上國內消防服,戴上3D眼鏡,拍出來的火勢像真度高,招致肝火冒升,看得不太舒服,雖換上廣東話,但香港演員,服務對象仍是國內觀眾。
說穿了,古天樂、劉青雲兩兄弟就代表了當下中國兩種價值觀,彼此矛盾,平衡一下走資後的負面影響,向廣州消防員借水,把其神聖光環特質灑向其他省份群眾,撲熄單向錢看、個人利益凌駕社會公義那種不道德的火燄,然而,把神聖職業工具化地運用,以娛樂重重包裝,實踐其社會或政治功能,果真奏效,但同時削弱了消防員的公信性,為政府作另類服務。
這種合拍片新形態或許開出了新路,把廣州話寄存於滔滔國語片之間,把南方文化以港式包裝作推廣,不致被普通話大勢所埋,語言確實盛載著文化精華,但廣州說的廣州話跟香港說的音調,稍為仔細聽即可分出來;消防員有自己的故事,導演、編劇該讓他們的聲音放大,不是把他們埋沒在摩天大廈的瓦礫中,古天樂、劉青雲還是穿上香港消防員制服較為順眼一點……當李若彤離開了仙界,與其懷念九十年代的《十萬火急》,不如寄望一下《救火英雄》。
其实我想给一分的,两位演员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想了想还是给两分吧。
整部电影我就记住了金巧巧的尖叫,李心洁和刘青云的拥抱,还有那俩基友的浩哥浩哥,受不了,哦对了,还有德芙巧克力,刘青云真心和它很配。
坦白的讲,很失望,韩国的那个电影摩天楼,一样的题材最起码人家还讲了一下某些敏感问题,比如告诉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先救谁的问题,连消防员看起来都比我们电影里的专业。
不知道是不是太短的问题,这部电影总让人觉得故事讲诉的急急忙忙,可本来应该很紧张的救火现场却被刘青云演绎的就像过家家一样,是剧本的问题还是......总之,感觉上没有对得起豆瓣7.1的评分。
还有就是这部电影再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千万不要跟主角在一起,太凶残了。
《逃出生天》是我今年唯一一部去电影院看的过程中,就想破口大骂的电影。
一部电影的好坏,起决定性作用的除了编剧就是导演了。
这部《逃出生天》如果没有刘青云、古天乐,我是绝对不会去电影院看的。
要不要去电影院看一部电影,我的个人习惯是先看导演,再看演员。
要么是名导、要么是实力派演员(不一定是大牌演员)。
今年的《小时代》和神马春宫电影,我直接忽略。
说回这部《逃出生天》,我第一个要骂的就是它的3D制式。
请问导演,如果你想拍一部3D电影,那么最起码也要电影里有几处可以让我们观影的人可以体会到的3D感觉吧?
尼玛,坑爹的是这部电影连最基本的骗人的3D转制的基本效果都不给你。
电影里,有几处是高楼上掉人的镜头,你最起码来个主观上的俯冲效果,也让我们感觉这3D的钱没白花!!!
你打着3D的旗号,除了几个火星的飘浮啥也感觉不到3D,这不是明摆着骗人骗钱吗?
第二个开刀的就是电影的节奏。
彭氏兄弟之一的彭发还是一位出色的剪辑师呢,我实在不敢想像曾经剪辑出《无间道》的彭发竟然在这部城市灾难片里的剪辑如此混乱不堪:节奏拖沓、镜头调度混乱。
据说这已经是导演们的剪辑后的第二个版本了。
尼玛,这是灾难电影啊,而且是密室逃生,你最起码要让我们同电影中的人物一样感受到那种“灾难灭顶、不逃就死”的紧张感吧?
没有!!!
什么也没有!!!
全片最危险的一个镜头就是通过摇臂逃生时,有人掉下去挂掉。
结果,镜头来到楼下的群众演员时,连一点“啊啊啊”大叫的恐怖感也没有塑造出来!!
尼玛!!!
第三点,灾难片的灾难体现在哪里?
全片能让人感觉到这是灾难片之处的场景除了楼下机房的小爆炸外,应该就是化学物品的爆炸了。
请问导演,你们看过别人的灾难片吗?
美国早年的《火烧摩天楼 》和韩国翻拍的《摩天楼 》,你们是在模仿这两部电影吗?
我感觉你们屁都没学到,像小孩子过家家似的爆了一下,就说我们这是灾难片了,有你们这么坑人的么?
化学物品有那么一大堆,爆炸出来的威力竟然连大楼都没有摇晃一下,而且散发出来的气体是有毒的,这下可好,尼玛,除了死了一人,其它全部在关上门之后就对毒气免疫了!!!
而且那么多的化学物品的散发毒气竟然任何其它的连锁反应都没有!
次奥!!!
如果你没钱,就请不要拍这样的电影!!!
如果拍不好这样的电影,就更不要搞一个3D来敛财!!!
第四点,演员的演技。
全片看下来,我竟然让我唯一动容的是那两位保安父子。
尤其是保安老爸在找到其儿子后两个人的对话,让我眼眶湿了一下。
特别要吐槽的是刘青云的配音演员,不是原来一直我们熟悉的刘青云的配音演员,这位演员把一个消防队长的出警、指挥、安慰人员全部都用了一个调调,完全没有一点那种大灾临头的紧迫感。
这电影完全就是广州消防员的宣传片!!!
导演兄弟,如果你想歌颂消防员,也请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像韩国的《创可贴》和美国的《浴火赤子情》。
尤其是陈思诚演的医生,在小女孩母亲询问过后,那一番说教,真TM突兀,我是不知道导演怎么想到这么脑残的设计。
第五点,电影的特技。
关于这点,导演,你们其实可以更假的,反正是特效么那火苗就像是小学生做的动画,那大楼飘出来的烟雾随便一位动画专业的学生都能搞出来,那爆炸。。。
真懒的说你们。
灾难电影最好看的几个节点都被你们这样糊弄过去了。
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
瞎JB搞什么啊,回家洗洗睡吧。
还有古天乐爬楼和救人时那明显的穿帮,我真不稀得骂了。
第六点,这电影让我睡着了。
没错,在电影院里,看这电影时我睡着了!!
而且是看灾难电影时,我TMD竟然睡着了!!!!!
这说出去,真不知道是是我太困还是电影太烂。
最后,刘青云的普通话配音演员哪去了?
哪去了?
究竟TMD哪去了?
如果说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的《夜宴》、张艺谋的《拍案》是烂片,我就真不知道该如何定义彭氏兄弟的这部《逃出生天》了。
最后,真诚的奉劝那些没看过的童鞋,不要把钱浪费在这部电影上了,强烈推荐你们去看徐克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这才叫电影啊,兄弟姐妹叔叔婶婶大爷大娘们。
看过《云梯49》看过《摩天楼》,彭氏兄弟还是差了一点火候。
49的气氛和煽情炉火纯青,就是棒子的技巧似乎也要好一些。
但是。。。
刘青云古天乐那是不用说了,李心洁的眼神真是清澈啊!
陈思成可圈可点,金巧巧也不是凡人,重要的是让我感受到中国人是可以这样的。
让我想起这几天部分港人冲击部队,这真的只是“部分”而已。
也算正能量的一部片子了。
看完这个片子以后久久不能平复心情噢.原因很简单:工作地点,近年将搬到拍摄地点附近的写字楼;每天都工作在32楼,对于这个潜在的火灾发生情形,我们大楼都每年安排消防演习,这个电影都让我很有代入感.对这个电影比较深刻的感受是:1.情节紧凑,刺激. 起火的是高层写字楼,广州的消防云梯只可以到达15层,其余楼层不能涉及,只有消防人员亲身进行援救.防火楼层被易燃化学液体包围并阻塞逃生通道,有畏罪潜逃的犯人在火灾现场等所有的意外因素加一齐,造就了这个电影的进展刺激2. 家庭,情感打动人心.为了孩子,为了家庭,男人愿意牺牲自己热爱的本职工作,因为经历了火场,女人最后还是支持男人热衷的事业.因为经历了火场,兄弟俩冰释前嫌.还有火场中,我们见识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母女之情比钱财来的重要,父子之情,比业绩来的重要,兄弟手足情谊,是永远存在的.3. 吸烟,是万恶之源.都是一根烟头惹的祸.教育片的作用就在于此了.非常喜欢这样的大制作,不过,觉得3D真没这个必要了.
很有美式大片范的电影,港片一直都是以剧情或情节取胜,要是玩特效就会玩的不伦不类,要不就是特效超好但是剧情垃圾,比如刘帅哥拍过的那个什么警察。
而这部电影简直就是一部标准的美式灾难片,有特效,有感动,有最后一秒营救,有个人英雄主义,而且因为故事发生在中国,又显得特别有代入感。
当然,美式大片也不是完美的电影,但至少非常好看。
两位影帝级的主演也很出彩,喜欢。
对消防员这种题材,我并不感冒,一直也不情愿浪费时间来观看,今天突然发觉有阵子没看电影了,工作压力让生活越发缺少质感,找了半天也没个新片吸引我,看在古天乐、刘青云的份上,我还是硬着头皮看了。
前奏很平常,甚至太主旋律,差点半途而废,还好在我上火之前,加快了节奏,迅速步入影片高潮。
美丽的烈焰无情地笼罩,火舌步步紧逼,让整座大楼迅速紧张起来。
浓烟弥漫,火势肆虐,慢慢地听到撕心裂肺地求救,踩人事件,见死不救,趁火打劫,粉墨登场,人性的丑陋硬生生撕开给你看,滴着恶臭的黑血。
我们开始咒骂,开始唾弃,鄙视他们面对灾难人性竟会如此不堪!
渐渐地死不悔改者咎由自取,葬身火海,我们连连叫好,拍手称快;而见死不救者却在被救与救人的轮换交替中,灵魂逐渐得到了救赎。
随着影片推进,一个英雄形象逐渐树立起来,他忠于职守,他视群众生命如己,然而与以往银幕英雄形象不同,在勇敢、冷静、镇定、甚至是冷酷的映衬下,他的铁汉柔情,他的人性光辉被高高举起,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这种正能量迅速传递,召唤着每个渴求生命的难友尊严的求生。
毒气扑来,丈夫视死如归地掩护着妻子,那一刻,我泪如雨下;父子着急地互相寻找,导致双双身陷火海,在隔火层相见,抱头痛哭,那一刻,我泪如雨下;医生得救后,没有离开,而是默默地加入到医疗救护队,那一刻,我泪如雨下;救得了幼儿园的孩子,却救不了自己的父亲,那一刻,我泪如雨下;队长并不解释,冷静地给妻子贴上创可贴,那一刻,我泪如雨下;拉下升降机之后,大家得救,队长出人意料艰难地爬出洞口,那一刻,我泪如雨下;弟弟不容许自己放手,死命抓紧大哥的手,大声叫了声“哥”,那一刻,我泪如雨下;队长最终得到弟弟、妻子的谅解和尊重,那一刻,我泪如雨下。。。。。。
灾难面前,每个人对死的恐惧,对生的渴求,都不应该被否定。
然而面对死亡,我们至少可以尊严地求生,不伤及他人,对他人的生命同样的尊重。
从开始的不屑一顾,到最终的葬身泪海,我想我的改变来自对人性的感动,好片子,给我们的就应该是这样的享受!
灾难片和科幻片一样,是华语片领域的稀缺品种,其中灾难片更是十年难得一遇(请无视《超强台风》之类东东),即使技术最成熟的火灾题材,严格来说也只有1996年的《十万火急》。
成龙那部《重案组》勉强可算半部,剩下无线电视剧《烈火雄心》,规模不大,够不上灾难。
这几部作品都是港产,大陆尚没有此类尝试,不过想象一下,大陆若拍火灾大片,估计会出现领导高度重视、召开紧急会议、现场指挥若定、幸存者感恩戴德、政府表彰大会,为了衬托消防员机智英勇,生命财产的损失越小越好,最好能把火灾扼杀在萌芽……得了,没法看了。
所以最早听闻《逃出生天》是部合拍片,我很是担心,会不会出于某些荒唐的审核标准,把好端端一部灾难救险片拍成上述那个情形。
直到坐进影院,我慢慢放了心,影片虽然颂扬广州消防局,还指名道姓的把火灾放在一个真实的地址,却并未有主旋律电影那些生硬造作的歌功颂德。
其“港味”,是近年来合拍片里最浓的,这不仅有赖于一众港星熟脸大唱主角,更因为无论从人物塑造、场景调度、剧作起承转合,都看得出浸淫港片多年的彭氏兄弟的看家本领。
也难怪,我早该想到,他们又不是第一次搞合拍片,如何在港产风味和合拍规则间取得均衡,他们早已轻车熟路。
要不是消防车上的广州字样不时闪现,《逃出生天》完全可以冠名《十万火急2》,以一部纯港片的面貌出现。
刘青云和古天乐在大银幕上有过几次交集?
怕是资深港片迷也要扳一扳手指才能答上来。
按理说,让这对好基友演起亲兄弟,别扭是难免的。
好在影片要突出的是两兄弟的性格相冲,以此锻造张力。
刘青云外冷内热,恪守命令,处处职责当先,又不擅表达亲情,观众和李心洁一样,一开始多半觉得他冷漠无情,直到劫后余生时才能触碰到他饱含人性的一面。
古天乐更通晓人情,懂得变通,更像一个动作英雄,从西装革履步下跑车的青年才俊,到身陷巨灾重拾本领仗义救人的绝地悍将,有几分漫画大侠般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如此角色定位,也和两人此前诸多银幕形象重叠,常看港片的观众,大概会沉浸在这份熟悉感里,冲淡了兄弟关系带来的些许不适应。
更何况,两人都长这么黑,倒也真有几分兄弟相啦。
作为“首部华语3D灾难大片”,技术上不会令人失望。
3D是真3D,火舌灼人,烟雾弥漫,高空攀爬,地板塌陷,电梯惊魂,动作掌控力足够,彭兄弟当年一鸣惊人时的功力犹在,景深也来助一把力。
其实,真要毁掉什么标志性建筑,技术肯定不是问题,彭兄弟十多年前就在《见鬼》上演过城市灾难。
我相信他们预想过更壮观的天际爆破、飞机遇难、大厦倾塌,只是囿于合拍片审查制度。
可喜的是他们没有被缚住手脚,借用了动作片保持新鲜感的技法,几个惊险段落除开视觉冲击力,更像一场场和观众的脑力比赛:开篇强调消防系统无懈可击,巨灾从何而生?
众人逃到隔火层,眼看大难已去,火魔从何侵入?
大吊车逃生井然有序,怎样再生枝节?
消防公司里看似固若金汤,又从何处生出波澜?
谁都知道一驰之后必要一张,接下来要上演另一场人火大战,智力的角力引发悬念,真相又多半叫人猜不到,避免了灾难片炫耀特效之余易陷入的麻木可期。
有人说本片抄袭了韩国的《摩天楼》,此话真不知从何说起。
两片除了都是大厦火灾题材,都是群戏(严格来说这几乎是灾难片标配),起火的缘由、逃生的路径、遇袭的情状、主要角色的聚散离合,到高潮处的大拯救策略,均没有一处重合,甚至连两座大厦的职能(公寓楼和写字楼)都截然不同,非但没有抄袭,反而应该是彭兄弟刻意回避《摩天楼》才对。
而且《摩天楼》叙述权贵逃脱、穷人丧生、英雄壮烈捐躯,有针砭时弊的讽刺和一抹悲剧氛围,《逃出生天》重视家庭亲情,令人厌恶的贪婪鬼遭报应不爽,虽有牺牲者,最终众人也都能得到相应圆满。
观察结尾逃生者的身份,有父子、母女、兄弟、夫妻和一个(疑似)单身汉,几乎囊括了所有观众群身份,典型的合家欢电影。
我原本还担心,彭兄弟会把多年拍鬼片的技巧用进灾难片里,但实际上,除了第一个爆炸之外,既没有一惊一乍的惊吓,也没有血肉模糊的骇人,在亲情挂帅下,演奏了一段壮阔但不爆烈、残酷中洋溢温馨的英雄乐章。
(文/方聿南)
我从来没有请求过别人分享我写的东西,这一次,我请求。
之前我和朋友一直默默地在路上踩灭遇到的烟头,但是今天在看《逃出生天》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就一直在想,我应该再多做些什么。
是不是应该让更多的人去做这件事情。
我特想号召一场“踩烟头”行动,呼吁小伙伴们,碰见没熄灭的烟头,就去踩灭吧,减少火灾隐患,从小做起,从我做起。
这部以消防为题材的作品,讲述了一个曾经身为消防队员现在致力于研发高科技消防系统以保护更多人不受火灾之难的弟弟和一个永远以救人为己任负责能力强守规矩的消防队员哥哥如何联手从一场由一个没踩灭的烟头引起的大火中救出被困者的故事。
故事惊险刺激,而起因仅仅是一个被扔在地上没有熄灭的烟头。
看的过程中就一直在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任何形式的火种都是具有危险性的,实在大意不得,违章真的很可恶,最让小伙伴惊呆的是在隔火层打开一箱箱的矿泉水箱子发现里面竟然全是易燃易爆化学药品的时候,那是怎样一种愤怒绝望无奈的复杂心情。
而在突发状况面前,高科技显得那么脆弱无力,而最有效的方法便是理性自救以及消防员搭救,这两种方式都离不开“人”,人在绝望之境是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和毅力,只有人会更加灵活的掌握和使用求生和救人的方法,也只有人会一直坚持到最后不会放弃,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责任。。。
说来也巧,九十年代的两部消防题材作品,《十万火急》和《烈火雄心》,主角正是这两位好基友,刘青云和古天乐。
而《逃出生天》更适合作为安全教育片普及一下:不要抱着侥幸心理留有任何形式的火种在任何环境;在发生火灾的时候,千万不要留恋财物一定首先选择逃命;保持镇静,不要惊慌,理性自救;听到报警,应该用手背去接触房门,试一试房门是否已变热,如果是热的,打开门烟和火可能就会冲出来将你吞噬掉;准确判断逃生方向,注意防止吸入过多浓烟,这点我认为比较困难。
最后再次呼吁吸烟的小伙伴们,不要乱扔烟头,保证烟头离开自己的时候是熄灭状态。
不吸烟的小伙伴们遇到没有熄灭的烟头,主动去踩灭它。
大火的威力不经历是无法想象得到,经历的时候往往再后悔就一切为迟已晚。
愿大家平安。
《逃出生天》也许不能像《2012》带来末世灾难,也不能达到《泰坦尼克号》四两拨千斤便能展现生死间的人性表达,不过作为为灾难片它能够营造的紧张气氛,保证火灾的真实展现,没有太过坑爹至死的情节,在华语电影的大环境下向泛亚洲类型片的路上有不小的进步。
虽然最后的主旋律太过直白,但在经历一番怒火中几次惊魂一刻的洗礼之后绝大部分观众也乐于看到happyending式的煽情。
彭顺和彭发这对兄弟导演因拍鬼片而出名,擅长于在小空间制造气氛,电影开篇的那场室内演习的戏就已经展现出较为逼真的临场触感了。
而密闭空间的火灾逃生恰恰与鬼片的制作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灾难现场那突然喷射的火苗和塌陷的地板犹如恐怖片的怨鬼总会时不时的冒出来吓你一跳,但吓人在恐怖片中是目的,而在《逃出生天》是种手段。
突发的危机引申出的害怕是由角色传递致观众的,情感上到达共鸣时观众就会不由的为主角的处境捏一把汗。
而且恐怖片总让人觉得是在一惊一乍的装神弄鬼,反倒是在灾难片中能够加强临场真实感。
因此这就不仅跟3D技术有关,属于题材本身带来的优势。
电影的剧情我们可以做个不靠谱的比拟,导演让一群人关在了火坑,然后给他们点求生道具,让他们自己想尽一切办法逃出来,所以《逃出生天》的关键在与“逃”字。
在几位人物夹缝求生中多次遭遇危及生命的危机,影片设置了类型多样的逃生方式,通过悬绳一线,吊车惊魂和最后的电梯逃亡制造一出出戏剧性的小高潮,但没有重复情节 ,有效并持续的延宕着紧张的气氛,可以说在隔火层的数度爆炸加上吊车命悬一线算是全片最惊心动魄的一幕。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有意的故事中传递预防火灾的理念,同时也不忘展现消防员救火和火灾逃生需遵循规则的细节,其中破窗之后烈火集中与水枪正面交抗一幕在高速镜头下极具震撼力,也难怪有人称之为官方的火场科教片里。
全片与同类型电影比较最为弱项的在于人物的刻画,无论是钻石小伙的贪婪还是医生害怕的自我保护私欲,都存在与表面的展现,说其肤浅的主要原因是没让角色的性格在逃生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对于亲情和友情的描写算是最为用力的,毕竟两种情愫集中在两位主角身上。
在影片的开场古天乐的角色有点让人捉摸不透,总让人以为他是纯粹为利益的冷血形象,可一番机智的演讲便让角色瞬间洗白了。
包括他跟刘青云之间关于父亲的心结都化解的过于轻松,没有让两人的矛盾更为激烈起来。
唯一的解释大概就是导演想让大火不仅能烧出真实的情感,在命悬一线面前任何的纠结与不理解都会在瞬间瓦解。
所以比之韩国《摩天楼》里权贵贫贱在逃生时的人性对比,《逃出生天》还是有很大的打磨空间的。
最后也有人肯定也要吐槽下部分剧情太过理想夸张化,所有人都会潜水,且都能潜十几米深,被大水冲出能依然毫发无损,更别提带着小孩和老人伤者了。
但事实是谁都没有亲身经历过相似的经历,也许生命真的能在危及时刻迸发出无限的韧性和坚毅力也说不定。
当然,一切对于《逃出生天》的褒奖不是因为它真的足够优秀到匹及好莱坞水平的类型片,而是因为它做出了一次尝试,虽然不能尽善尽美,但足够给了我们惊喜,至少让我们值回了票价。
(哎呦,现在对华语片是有多宽容!
)
一部大型社会家庭伦理爱情安全生产消防教育广告大片! 那反复反复再反复出现的徕卡着实有点雷!
虽然有的剧情台词还是狗血,而且也没必要3D,特效也坑爹,但是国产片里面,这片已经很不错了……
消防员一家子的灭门惨案,真见不得连火灾也需要用3D
不管是否出于缓解矛盾之意图,总之好莱坞灾难片中,通常小人物是被拔高的,权贵是被鞭挞,至少也是被讽刺的。但到了某国产片,大火一起,夺宝杀人的是底层小人物;美韩版本中图利的大楼主人的反面形象被彻底砍掉;医生(中产阶层)见死不救也有了动容托词,且女孩真就未死,然后他又额外救了别人的命!
什么烂片
可以
好像要是说抄袭了摩天楼还比不上它就要被骂崇洋媚外抱大腿抱谁的不好还抱的是棒子国? 可是这个真比摩天楼差了不知道多少个level 重点是剧情雷同不止一点点!!!!! 好吧 巧合 拍成这样还真是不思进取
不功不过,合格的灾难片。李心洁貌似除了尖叫就没什么了,浪费影后啊
我想说,中国终于有一部像样的灾难片了,从这一点上来讲,《逃出生天》功不可没,无论是演员表演、特效制作、场景搭建还是节奏把握,彭氏兄弟都奉献了一场惊险的火灾现场。
大陆人都是坏B,就你们香港人好的一B,那还来大陆拍什么拍,滚回你的吊越南印尼拍电影吧。
节奏不错,特效有些不对,感觉火比较假一些,但如果是3D应该挺好的。李心洁的表现挺赞。湿度99%的天气,着火也是一瞬的事。看完此片,更怕住高层了。
剧情环环相扣,特技不输,作为国内从没有过的类型片,让人惊喜的主旋律。
去年的《逃出生天》和《风暴》都可以看出香港电影国际化的尝试,这部电影的出现在意义上来讲很重要,而且它处理的手法也让人满意,华语电影的类型化转变确实需要香港的这种务实和敢于创新来掀起影响力。
最近一段时间看的最好看的电影,古天乐,刘青云都是偶像啊
对这种灾难片实在提不起兴趣,连孙艺珍演的摩天楼都没看下去,这部就更别提了。
主旋律
合格的灾难片,3D无大必要,很多时候拿下眼镜也无妨;逃生团体中人物配置合理,基本符合模式,有利于情节推动;角色性格略扁平,完成既定任务之感,无法达到很深共鸣;节奏把握不错,煽情戏太多;如港剧一样,对特定类型的题材开发值得赞赏;现在都流行双男主了~
就有让人不舒服的地方。。
彭氏兄弟这几年的片子总不十分给力,这次算完成度很高,虽然走的还是老套路,仍值得一看。
我武警消防官兵,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观众看后,闻风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