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影院的时候很匆忙,慌慌急急坐下,带着慌慌急急的心情,的确这只是一部青春爱情片。
何老师初试啼声的一部电影,也并不是稳稳当当的,情节的确是富有艺术加工的,片头也有些云里雾里,挥洒而下的肉麻爱情雨,但是看完之后最起码我是开心的,但总体来说,又或者在我看来是一部属于青春的青春片吧。
为什么要说开心呢?
因为的确剧情渐入佳境之后,笑点真的是一波一波的,甚至我有些惊喜,因为去影院的时候很少听到这样大声的笑声,感觉莫名就像是学生时代老师上课讲笑话时的那种哄堂大笑,因为正值毕业,情绪又或者这会特别浓厚吧。
影片一个很着重描写的大概是一群年轻人的梦想吧,一群乐队的男生窝在一起讨论自己音乐梦想会怎样实现的时候,签约唱片公司,当大明星之类的,我听到影院有人笑了,的确这也许是不着边际梦想吧,幼稚,幻想,甚至在影片末尾也并没提及到底是怎样的结果,但我身边是真的有过,同桌特别爱唱歌,告诉我他以后出专辑,要当歌手,会想尝试离梦想更进一步,会因进步而高兴,因停滞不前而沮丧。
电影里的许诺很像吧,印象里很深刻的是他写出新歌时的那个歪头笑容,七分高兴,一分难以置信,两份骄傲,十足的孩子气,像是在对手说,嘿,兄弟,谁说我不行的。
大概是梦想让人幼稚吧。
后来的见面会,也有十足的感受到这部影片制作人员的用心和真诚吧。
要说赋予一部青春片多大的历史意义,我觉得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但梦想这种东西你说多大就有啊。
影片里有友情,爱情,梦想的之类的话题吧,可惜感觉爱情这条线有些不经如人意吧,剧情也是渐渐才明朗的。
影片很像是何老师的风格,幽默风趣,我觉得影片很重要的是开心吧,毕竟我们不是专业人士,不需要一边看,一边镜头分析,当然我也不会这些,但我并不是说只是只有喜剧片而已,大概是幽默风趣又或者心灵上豁然开朗的明亮吧,至于这部影片是什么,建议购片自行感受。
可遗憾的是影片的预告想没放盐的菜,影片要好很多。
想换个心情的话,看一看会开心吧。
以上只是个人感受,不代表任何立场。
在看《梔子花開》前我有幾個不確定:一個主持人跨界的導演處女作?
兩個首度擔綱男女主角的電影圈新人?
三字口號如「不懷舊」、「正青春」能名符其實?
坦白說,這樣的電影對我來說並沒有多大吸引力。
在台灣,我對當年傳唱甚廣的〈梔子花開〉一無所知,看過幾次快本,對何炅的幽默親切很有好感,然而當他成了一名導演後,於遠在台灣的我能有多少號召力?
至於大陸近年火熱的所謂的青春片則幾乎不在我的觀影清單上,多數台灣的七年級生(八零後)如我,對青春片的最直接印象主要還是美國YA片,早一點如Lindsay Lohan主演的Mean Girls、Freaky Friday,Amanda Bynes主演的What a Girl Wants、She's the Man ,或者迪士尼出品的High School Musical、Camp Rock......堪稱青春期──美好又不願回首──的記憶。
我總覺得處理回憶最好的方法就是任由它在過去的歲月裡堆灰、泛黃,自然風化到你看不到、想不起它的存在,那麼人就會少一點自憐自艾,畢竟,沒有了足資懷念的,也只能頭也不回往前走。
而今出了校園多少年,從美眉、姐姐到阿姨,也能抬頭挺胸、微揚下巴地向別人示意闖過社會、浸淫現實日久的一種與世俯仰的坦然與瀟灑──這樣的我,還有什麼理由進電影看一部青、春、片?
因為有一天,一個第一次當導演的導演,他四十一歲,瞇著有點魚尾紋的眼睛,笑呵呵地對你說:「青春,永遠來得及。
」就這樣,《梔子花開》宣傳前期所打出的標語跟口號「咻」地一箭射在我的胸口上,疼,卻痛快,因為我恍然發現,原來自己還沒完全麻木,骨子裡隱隱還有一絲倔強尚未被現實馴服,原來讀著咬著呢喃著咀嚼著「夢想」兩個字,我的心還是會漏跳半拍,背脊麻麻的,整個人蠢蠢欲動。
是啊,人都有過夢想(s),那怕當了別人的阿姨如我也有,這之中有做到的,更多是沒做到的,而今有人告訴你還「來得及」,你真如久暗不見天日的人突地被一絲陽光照在頭臉上,眼睛都不敢睜開。
曾幾何時,懷有夢想需要無比的勇氣,作夢之前還得先用名為生活的磅秤過磅一下,因為身邊的人都在告訴你,現實是你腳下真正踩著的,夢想則是你伸手碰不到的天空。
這樣一個高喊青春、夢想、來得及的電影,真真切切地勾起了我的興趣。
就這樣懷著日益高漲的期待,我興沖沖跑來上海拖了一個本地友人鑽進電影院,然後帶著友人形容的「笑到流淚」的些許疲憊感──又哭又笑忒費力氣──我既愉快又悵然地離開電影院,沉澱了一晚上才能靜下心來寫點什麼。
《梔子花開》說什麼呢?
一群追夢的年輕人。
追夢的年輕人,看電影前我連在腦中想這六個字都覺得矯情地有些牙酸,看完電影我心想,真沒錯,說的是一群相信夢而且勇於追夢的年輕人。
這還怎麼推薦?
友人說在網路上賣安利要會吹,我說這怎麼吹?
如果電影中的許多橋段與場景讓你一再想起自己的大學生活,感同身受到了一種有些不能負其重量的疼痛,你吹噓不了也誇張不來。
你更想的是跳進電影裡,對心心念念著巴黎的言蹊苦口婆心:「別傻了,拿跳舞當職業很苦的。
」你想揪著安頔穿了好幾個環的耳朵大喊:「熱血能當飯吃嗎?
你以為你是櫻木花道?
」你想輕拍縮在排練室冰敷腳掌的許諾說:「做人不要太鄉愿,周全不了所有人,那就周全自己。
」然後下一秒,我驚訝,也錯愕,不知不覺中我的思考模式與當年勸我把腳放地上、我嗤之以鼻而且不願成為的那種人已然沒什麼兩樣了。
務實沒有不好,這裡無意作價值觀的批判,但我總覺得務實是絢爛之後的甘於平淡,也就是說,你得先熱烈地燃燒,盡情地旋轉,像舞台上的白天鵝踮著腳尖,把一身的重量集中在那小小的足端,那一瞬間,你比台下任何人要高20公分,透過這20公分你看見的不是習以為常的三維空間,而是無限跟永恆。
踮著腳走路不難,難的是一直踮著腳;有夢想不稀奇,可貴的是堅持逐夢。
所以能理解言蹊。
初時感覺這女孩真不討喜,孩子氣,都要22歲了,都要踏出大學校園了,什麼「說好的巴黎」、「我們一起許的願」,聽得我起雞皮疙瘩。
可隨著劇情推展,我有些明白了,每個Dreamer不管他/她外表年齡有多大,體內都有一個小王子,不喜歡大人的世界,一個用數字堆砌的世界,能給苗苗一個月六千工資的現實世界。
所以,當言蹊發現只有她對去巴黎跳舞這件事最執著,而其他三人不打算繼續跳舞,她的反應才會那麼激烈。
但我也理解苗苗,一貫沉靜溫柔的她唯一說過的重話是「言蹊妳太過分了」。
過分的還有生活對人的消磨,讓你心中曾有過的火花一點一點地滅,直到如死灰吹不起。
誰都有過I believe I can的篤定,最終因著各種因素變成了「我發現我不行」,那種沮喪跟失落我有所體會。
我念大學時沒有電影裡的夢想之夜,但學校每年都有戲劇之夜,我跟班上一票志同道合的同學自編自導自演了三年,其中一個同學C在學期間索性加入劇團去了。
有次C邀我去看她表演,我問她畢業後真不考教甄,就當演員了?
她說她想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去闖,她知道我有當編劇的念頭,我們玩笑似的聊過,那時其他朋友也說某某電視台在培訓編劇,要不要去試試之類的。
我沒有去,我連去試的膽子都沒有。
我最後順著人人都走的「大道」,在考證照、找工作的洪流中拼命掙扎,只求順利到達對岸前不滅頂。
等到我狼狽爬上這岸時,彼岸的一切已經與我無關。
許多年了,我不敢問自己後不後悔,只是在看完《梔子花開》後挖出當年戲劇之夜大家一起寫的劇本,看著存檔日期有點心驚膽戰,為何我要讓一部電影逼成這樣,非得來面對早該爛死在過去的,曾有的夢想。
「台上排演著劇碼,台下則有人忙著製作道具,或是播放音樂,大家都很慎重地工作著,這是C大話劇社正為了即將到來的畢業作做緊鑼密鼓的排練。
(......)是這個團隊的主要核心,來自不同家庭有著不同性格的他們卻都熱愛表演藝術,四年來,五個人曾經為了想法不同爭吵過,也曾經因為表現失誤而流淚過,卻也因此累積出深厚的友情。
」這大一的劇本才讀開頭,眼淚差點沒流下,一來為了推薦個電影不惜自曝黑歷史,我感到頗為心酸,二是回想十年前跟同學一起編排這粗糙劇本的種種,跟十年後看《梔子花開》的感受,還真沒什麼不一樣。
看《梔子花開》就像在回顧自己的大學生活似的,為了在戲劇之夜跟別班一較高下,也為了展現本班的才華,除去上課睡覺打工的時間就是在排練,我們誰也不具備專業的編導與演戲能力,擔任演員的同學問:「為什麼我這樣演不行?
」我:「劇本我寫的,我感覺不對。
」對的,一切憑感覺。
電影裡的梔子花樂團同樣不怎麼靠譜,但又何妨?
我現在回頭想,如果有機會重看當年戲劇之夜應該是不忍卒睹的,可對我來說,那一切一切的意義本來就不在於想在台上呈現多麼完美精良的戲碼,而是跟伙伴齊心為同個目標努力,大家熬夜修改劇本、丟下社團跟娛樂甚至是男女朋友,把活動中心當第二個寢室,為著沒有獎金沒有獎品的活動全心全意投入,因此而凝聚的情感之堅韌至今不曾磨損半分。
二十出頭的歲數,我們都迷惘,也瘋狂,所以我理解安頔,哪怕吉他彈得不夠好,也要為自己的夢想奮力一博,許諾用來標記倒數天數的桌曆上寫著Live for now,如果青春無關乎年紀,在於心情,那麼想必就是活在當下,敢於作夢,勇於作為,如同詩人在一撕即破的紙上作夢,不因其短小單薄而減輕重量,青春並不因其青春就膚淺無知。
何炅說他想做一部不一樣的青春電影,對我來說,它的不一樣便在於說了一個同我一樣的校園故事,這是多麼神奇的交會,哪怕它說故事的技巧與節奏頗青澀,哪怕它有著通俗片必要之矯情與濫情,哪怕它劇中演員顏值過高令你想吐槽這不是真的,哪怕要提防隨時被俊秀男主的溫柔蘇麻了脊梁──但,哪怕找不回來,這確實是我活過的青春年少。
2015.7.11 寫在刮著颱風回不去台灣的上海
昨天刚看完栀子花开点映,它简直是一部少女心起搏器,每个画面都充斥着浓烈的青春味道。
从歌说起——栀子花开,是最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歌。
十年前我上高中,满大街都飘着何老师的声音。
栀子花开在霸占音像店、商场的同时,也占据着各大电台,洗脑效果一时无两,老老少少各个会唱。
我记性不好,但是它的歌词,十年来我一字没忘。
就冲这首歌在我青春里如此深刻的存在过,这电影我想多看几遍。
再说电影——作为非常典型的青春片,校园、恋爱、球场、乐队、兄弟自然是必备元素,大家都拍这些,看多了难免厌烦,而栀子花开却能巧妙运用这些元素,使电影不落俗套。
更让我喜欢的是,它所描绘的青春干净、明媚、美好、绚烂,是平凡的我们都曾经历过的青春。
第一次做电影导演的何导,说他看了很多很多同类型的片子,去研究去学习,因为这也许是他与电影唯一一次的缘分,他很珍视。
何导还说,或许这部电影票房会很好,但他绝不会因此而开拍栀子花开第二部,他一定是要有满意的故事才会再拍电影。
幕布之上,言语之间,点点滴滴,让我感受到了主创团队的诚意。
纵观全片,演员颜值高、细节处理认真到位,笑点足、不矫情,让人看着舒服。
栀子花开或许不是那种无比深刻让人思考人生的电影,但它绝对是你实实在在的青春,你经历过,也失去过,你想念它,却不是因为对怀旧的偏爱,而是出于对美好的钟爱。
约上好久不见的老友一起去看吧,散场的时候或许会想拥抱一下。
哦对了,其实我还想说,金刚芭比版四小天鹅挺好看的。。。
影坛代有才人出,艺高人胆大如猪,我们的小四终于遇到对手啦,而且是他传说中的好基友、我们熟悉又喜爱的主持界老顽童——何炅。
在前几天《栀子花开》的首映礼上,何炅对于票房的问题还显得挺保守,说只要能过亿就满意了,但是昨天上映当天,在排片低于《小时代4》7%的情况下,《栀子花开》以1.02亿票房反超了《小时代4》当日9400万的票房。
感觉就很像上学时那种很讨厌的学霸,每次考完试都说自己考得好差好差、结果拿了99.5分有没有!
然后,据说《小时代》和《栀子花开》的粉丝就开撕了……时代粉说栀子花粉偷票房,栀子花粉说时代粉脑残诬赖;时代粉又说我们导演比你专业,我们都拍四部啦,栀子花粉说,呵呵,就你们那烂片敢出来比专业?!
说句公道话吧,粉丝们也别撕了,至少在评分上,你们打平了,足足达到同期上映的《大圣归来》的一半呢!
话说作为看着何老师(节目)长大的人,我对他以41岁高龄去挑战电影导演工作的毅力还是蛮佩服的。
最近一打开电视,就能看到他在各大综艺节目流窜(并没有!
),要么带着《栀子花开》演员们拜码头,要么讲到自己的梦想然后哭……讲真,何老师哭的频率绝对胜过女生大姨妈。
最近听他说这句话真要听吐了: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见鬼了呢?
都怪马云这个“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的梦想爹!
不仅动用了嘴皮子,何老师还为电影抛身刷脸,快乐家族不用说,邓超、李冰冰、陈坤、苏有朋、井柏然纷纷帮忙发营销博,国民小公举、10后首席女星王诗龄也亲自献声,为电影唱了主题曲。
总之,看完这部电影,何老师的朋友圈覆盖面可以算出精准面积了。
跑校园、去食堂给学生发电影票这么亲民的事,何老师也做了。
然而电影拍了俩月,还没宣传期长……各种宣传旗号也是有文化有想法。
#有一种友情叫何炅谢娜#请问,你把陪了你这么多年、还做过你绯闻男友的李维嘉,放到了哪里?
撑维嘉反歧视!
#我们都欠何炅一张电影票#我就想问一句:从周星驰、娄烨到陈意涵,我特么怎么就欠下这么多电影票了?!
而说到电影本身,片方之前宣传的时候,刻意强调了一下“我们不撕逼不堕胎”啥的(是在讽刺《小时代》么),通稿里是这样写的:41岁的何炅把自己第一次的“导演梦”献给了《栀子花开》,既是对这首金曲的最佳注解,也是对一代人的青春献礼,诚如他所说的,“这不是什么鸿篇巨制,但是会让看过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这就是你的青春,温暖而明亮。
”在内地青春片普遍沉浸在伤痛中的时候,《栀子花开》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用轻喜剧的方式讲述了一群逗比的欢乐青春。
它自成一派,故事简单、清新、搞笑,没有大喜大悲,就是生活中的小乐趣和小感动,说到底,就是我们身边大部分人的青春故事。
但是万万没想到,电影和何老师说的“温暖而明亮”一点都不一样,就是一个惨烈的“买家秀”啊!!!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吐血预警电影开头,就是青春逼人的四位少女们的舞台表演。
第一反应是:卧槽,走错厅了?
怎么穿越到《小时代》了?!
当我机智地发现,这四个女孩中竟然没有一个短发时(这点很不习惯),才安下心来继续看电影,呵呵,十年媳妇熬成娘,小四如今也有人来致敬了呢。
前二十分钟,讲的都是张慧文饰演的中二少女和她的配角闺蜜们,作天作地作大死的故事。
剧情是这样的,张慧雯和同宿舍闺蜜们立志要考巴黎歌剧院的芭蕾舞团,但事实上,其他三个女生根本没有要做学霸的欲望,毕竟人家只是配角只想做个安安静静的美少女啊!
于是张慧雯就不爽了,说好的去巴黎你们肿么就冲着铁岭去了?!
你们这些没有梦想的人不配做我的配角!
然后她们就开撕了。
开撕了。
撕了。
然后那三个配角(其中有一个是王思聪前女友张予曦)姐妹就去逛街了,这边张慧雯又想通了要和好,就叫人家回来一起练舞。
好姐妹们一看女主角都召唤了,我们做配角的岂有不立刻现身的道理?
于是她们就坐上了黑车。
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
说到这里必须说一句,何老师不愧是老师,竟然在电影里免费插了个公益广告!!
广大学生盆友看到没有啊,老师天天说不要坐黑车不要坐黑车,你们不听,你们看到下场了没有?!!
三个配角姐妹出了车祸,全!
死!
了!
……说好的小清新“暖心”上映呢?
我后背都凉了啊!!
但是这并不算什么,毕竟一部电影死一半配角这种事,我们在《权力的游戏》里早就看惯了对不对。
而且对于女主角来说,有梦想最最了不起,在三姐妹死了之后,她坚持一个人住在充满了遗物的宿舍里,还梦见姐妹们劝她“坚持到底”……这是亲姐妹啊这!
然后她就决定一定要在毕业晚会上,把一个人的孤单芭蕾跳到最美!
结果因为练舞练得太认真,她摔断了腿……断了腿了腿……卧槽!
我又要问了,这特么到底哪里“暖心”了?!!!
何老师你是在警告我们学习不要太认真吗?
此刻我突然懂了你一直挂在嘴边的那句,“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见鬼了呢”……我懂了,我彻底懂了。
电影行到1/3处,作为本片男主角的李易峰终于有了存在感。
应该大部分小姑娘都是冲着李易峰去看电影的吧,然后何老师给他的人设也蛮酷炫的:张慧雯的男票、本校风云校草兼乐队主唱。
PS:整部片一直有个问题困扰我,他们到底上的什么学校?
又有芭蕾舞专业又有职业玩乐队的,有何老师亲自教的阿拉伯语专业吗?
话说我不知道真正的乐队主唱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大概是汪峰那样的“音帝”王朝吧。
反正李易峰在这部电影里,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男生也想为他堕胎的玛丽苏与杰克苏的结合体。
比如另外一个乐队的酷爱皮衣和铆钉的吉他手(就是下面哪个弹吉他的),天天盯着李易峰,想和他另组个乐队,而李易峰顾及兄弟情谊,坚持和自己乐队的几个渣渣乐手练到天荒地老。
吉他手就成了一个跟踪狂+偷窥狂,又是给他喂梦想大补丸,又是偷拍他们乐队的照片,最后还为他写了一首歌……就差直接扔他一脸肥皂了。
差点就以为能在电影院里看到国产版背背山啊!!
可惜何老师还是没有戳破这张白纸。
而李易峰面对死了三个闺蜜、又断了腿的女票,他做了什么呢?
嘻嘻,他决定和乐队的朋友们一起跳个男版芭蕾《天鹅湖》!
我这才明白,何炅整死了三个外围脸,弄断了张慧雯的腿,就是为了看李易峰穿芭蕾舞裙啊!!
然后在练舞的过程中,李易峰就和整个乐队撕逼了。
也难怪,毕竟不是谁都有张慧雯那样的公举女票,也不是每个帅哥都向往芭蕾舞裙。
其中主要负责和李易峰撕逼的是蒋劲夫,大概是因为他们俩确实外型上还蛮配的吧众叛亲离之后,李易峰就决定:自己一个人在毕业晚会上跳芭蕾舞。
……不过想想也是能理解,一个人发病那么久了,如果不继续发下去,大家肯定会觉得他是真有病啊!
然后通过基恋吉他手的搅和,爱着李易峰的男男女女都冲到他身边,包括暧昧对象蒋劲夫和女票张慧雯,噼里啪啦又是一阵男女混撕……终于,终于,终于,李易峰眼看就要登上毕业晚会跳孤单芭蕾啦!!!
举校欢庆,就差拿挖掘机给他从宿舍接过去了。
可惜,王者总是孤独的。
李易峰一个人穿着芭蕾服,却系不上背后的带子——所以他大概也没法反手摸肚脐吧。
但是,大家还记得何老师说过的“暖心青春”吗?
全片最暖心的时刻,就在万众期待下到来了。
与李易峰相爱相撕的蒋劲夫,带着乐队另两个打酱油的兄弟来到了他的身后。
只见蒋劲夫默默走到李易峰身后,温柔地为他系上了那根红线(并不是!
)……而李易峰的裸背也随之出镜。
所以这才是重点吧!
何老师不仅对芭蕾舞裙有执念,还懂得当下少女和基佬们想看什么啊!!
电影名直接一点应该叫:柜门打开。
最终,四小天鹅基在舞台上跳完了何老师的执念,本片女主角只有在舞台下看哭的份儿,因为她的腿断了呀。
然后,所有人(除了三个死去的女配角)开心地毕业了。
仿佛已经考上了深造的学校或者找到了月薪八万的工作。
死了三个人啊!
断了一双腿啊!
就为了让李易峰穿上蓬蓬纱裙跳上一曲天鹅湖啊!!!
一个大写的HAPPY ENDING.最后,请大家不要产生“毕业晚会有这么重要吗?!
”、“李易峰为什么坚持要跳芭蕾舞?!
”这样的疑问,因为这特么是梦想!
你们这些欠了何老师电影票的人,问问自己,有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过吗?!!
我没有,我先睡了。
这部电影呢,不那么狗血,很清水的一部电影,短板就在于剧本太薄弱,转折有点生硬,男女主角还是挺好看,挺青春的,女主角的芭蕾跳的不错!
感觉整部剧高潮在后边男生们刻苦训练及表演的时候,别的先不说,最后小天鹅换装这个创意不错,那时候电影院都哇了一声!
这部电影嘛,有缺憾,但是感觉起码及格了,鉴于无脑一星不少,再加上喜欢何老师综艺,友情加颗星!
加油,何老师!
By圆脸小杉杉提前点映后我站在空空的影厅,有一种不知今夕何夕的错觉。
即使那个永远自带光环的熟悉的男神何导一分钟前还在冲我微笑摆手。
高能预警:是的,此影评或含大量对导演的个人崇拜。
我跟你们缩哦,千万不要被预告片的平淡给先入为主惹!
此片色彩明快,节奏鲜明,故事从青涩微甜的嘻嘻嘻,到猝不及防的啊啊啊,再到渐入佳境的哈哈哈,结局虽不够圆满但足够治愈,偶们新手导演的处女座,啊不是,金牛座新手导演的首部作品,真的对得起期待!
我认真的向你推荐!
我努力绝对不剧透,惊喜等你自己去发现!
景别设定得非常有情怀,与恋人分别的台阶,一起等车的公交站,整洁清新的女生宿舍和杂乱不堪的男生宿舍,笑笑闹闹跑跑停停的雨后大街,都细微的触动着关于学生时代的记忆,鲜肉与萝莉齐飞,基情共纯爱一色,嗯,这是一碗很好吃的青春饭。
每到夏天,我都会梦见我的学生时代。
你的不也一样吗——一个寝室,四张床,相识相守过四年;一间教室,学习好的坐前面,爱溜号的坐后面,总有几个爱迟到的调皮鬼惹老师气不打一处来;天热结伴买雪糕,天冷聚众吃火锅;你帮我带饭,我帮你答到;伴着晚霞在球场边加油鼓劲er,追光灯下看校园歌手叱咤风云;前一秒还在哭下一秒就开始笑;觉得未来遥不可及,青春有大把时间可以挥霍,彼此也永远不会分开,那时候谁的梦想不是天天挂在嘴上,谁不希望一起说过的话一诺千金?
毕业那天,我们用力拥抱,仿佛一别不复相见,边哭边笑,说着来日方长,可事实上,我们中的好多人,真的一转身,就在春去秋来中失去联络,而且一分开,真的就是一辈子。
年少时,我曾那样渴望被记住,希望自己傻笑的脸能一如既往的鲜活在别人的记忆中,今天才知道,原来能够在渐行渐远的岁月中各自精彩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已经很好很好。
——当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照的进现实,但没有梦想的青春有什么意思呢?
最最重要的是,不曾做过年少轻狂的白日梦,不干几件脑洞大开的小傻事,来日我们拿什么去回(tu)忆(cao)?
《小王子》里面,狐狸对小王子讲述了驯服与被驯服的关系,当小王子问它,那你还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吧?
狐狸说,不,我还有麦田的颜色。
我想说的是,歌er也能驯服人。
有人说自己的青春根本没听过何炅的栀子花开,我好想说请问壮士你几岁?
反正,我们班的毕业合唱,的的确确就是栀子花开和风雨无阻。
是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是爱你够不够多,对你够不够好,可以要求不要不在乎。
在这两种情绪酝酿中的毕业季,成为心上每当想起都瞬间变得柔软的时刻。
而首映发布会上,听着导演跟主演一起唱《年少有你》的时候,这首歌对于我,就真的再也不同了。
与何导相识近10年,点点滴滴都在眼前浮现,再看看10年了也一直在一起的小伙伴,想起一起走过的日子,每句歌词都仿佛刻在心上,一瞬间眼前竟然有点模糊了。
庆幸时光荏苒,你我仍在。
映后见面会,我争取到了一个向导演提问的机会,我多想说,想听你唱新歌《另一个自己》,哪怕两句也好,但我是个玻璃心的导演粉(是啊我就是!
),心疼跑了一整天说了几车话的他,宣传期长路漫漫,不舍得让他再多说再多唱,又能听一遍《年少有你》,已经很满足。
早上我意犹未尽的重复播放着他和Angela唱的栀子花开,先生为表抗议独自戴上了耳机,勒令禁止之后,跟着听了半首竟然失控的跟着哼唱起来,我问他既然不爱听为什么要唱?
他无辜道:没办法这首歌太有魔性惹!
哈!
哈!
哈!
所以啊,玻璃心的导演粉不想在这里激动的咆哮:你造我男神他有多努力多善良吗?
你行你上啊!
(——毕竟我男神是大暖男这件事全世界都知道)但,一首歌能变成这么好玩的电影,真的已经足够的赞惹!
没有人会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其实我和何导一样,并不介意有人将这部电影概括为“粉丝电影”,我们在青春电影里感受青春的悸动,用以回忆自己的青春,在偶像一手打造的梦境里去拥抱另一个自己,这其实没有什么不好。
反而不喜欢有人说:谁都来拍电影,你们把电影当成什么了?
我倒是也想问一句,都没看过就果断差评,您又把电影当成什么了?
国产电影到底是被谁带到今天这一步,这件事至少第一次执导就呈现了《栀子花开》给我们的何导,无愧于心。
也许未来何导不会再拍电影,也许这只是他的一次体验之旅,但这一次我一定要力挺到底,虽然未曾写过影评,只是想要略尽绵力,诚心向你推荐这部电影,你可以不做梦,但是不能剥夺别人做梦的权利不是吗?
你可以不喜欢,但是不应该想当然的给差评对不对?
顺手留一星之前,不妨用9元钱买一张电影票,107分钟的时间,暂别现实去重温一场少年梦,谁说这样不值得呢?
感谢我的青春里一直有你,祝何导票房大卖,你是我心中的最佳导演,就这样!
当我看完电影出来看到豆瓣评论,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打一星。
我一直以来在电影上并不爱国。
因为国内的导演经常用力过猛,或者太随心所欲。
拍出很多让人哭笑不得或者完全不知所云的东西。
特别是从别的行业转行做导演的人。
然而何炅不是。
你看监制黄磊,导演何炅。
就可以想象这应该是一个非常暖,或者是柔情的电影。
那么它用什么去打动人呢?
“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
是的,就是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
这部电影里,没有青春片里固有的开房堕胎。
就像我们很多人的青春里并没有开房堕胎。
有那么些矫揉造作,有几个紧紧的拥抱,或许也有一些轻柔的亲吻。
我们的青春,有一些小事的姐妹撕逼,兄弟反目。
也有一通电话就解开的烦恼。
他们为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努力,这样就够了。
电影的结束,也没有对初恋悲痛的伤感,对未来的迷茫。
仿佛时间就在那里,青春永远都在绽放。
整个画面,故事,演员,都很青涩,我认为这是正常的。
毕竟是新的导演,演员有很多也是新人,不能要求他们是老戏骨。
但是每个人都很敬业。
男演员们去练芭蕾,画面的唯美感,音乐的适时。
让我觉得这种青涩,很真实。
青春片就应该这样啊。
有歌有舞,有笑有泪。
有困难,也能过得去。
然后我们都还是欣欣向荣的活着。
有爱,也有希望。
十多年过去了,再听栀子花开,觉得真好,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
希望电影散场后,正能量不散场。
这些天连续上映的各类电影让我不觉有些视觉疲劳,尽管如此今天还是冒着台风再次进入影院。
忐忑的进,欣慰的出。
对何老师的《栀子花开》也是期待了很久,和许多人一样听歌长大,对鲜肉们的新奇等等原因,下午14点40准时开场。
影片用插叙的手法,在开头对后面的剧情画面进行铺垫,扑面而来一种清新的感觉。
片子里最狗血桥段也就是车祸,作为事件的起因但不是转折。
正如何老师所说,他也逃不过青春片中这种桥段的魔咒。
但似乎没有什么更好的桥段能够替代这里所带来的效果,这样一想,倒也符合情理。
姐妹情与梦想一直是一个话题,很多影片里都有所提及,而《栀子》的处理方式,并没有与那些影片尽数相同。
正如前文所说,这只是起因,但具体,还希望大家自己去影院里一探究竟。
《栀子花开》让我最动容的地方是以两支乐队的梦想故事作为一个分节点,这让我想到自己学校的一支校乐队和地下乐队,他们因学校的演出机会、主唱的争抢、队员间的互黑争吵而关系紧张,周旋其中的我难以做人。
影片最后,让我想到了在校文艺汇演上一起合作的他们,也是几欲落泪。
梦想,不就是要一起奋斗吗?
片中李玟说:“如果所有的不开心所有的麻烦都不来找你的话,你还会去努力吗?
”是啊,青春就应该去拼搏,去奋斗,去做梦。
哪有踏不平的路,哪有合不来的兄弟,有的只是共同的梦想。
所以,《栀子》中的青春是真实的,因为真实,才会触动内心,感慨万分。
我想这也是何老师想表达的初衷吧。
还原一个真实,普通却不平凡,轰烈却不浮夸,像栀子花那样淡淡绽放的青春。
在现今这样一样提起青春就是“懊悔”、“疼痛”、“落泪”的娱乐市场,被现实灌输“梦想就是无法实现的”思想的我们,有没有想过,青春,一定就是这样的吗?
不是所有人的生活都是轰轰烈烈的,也不会像电影那样戏剧性。
我想的是,当我们长大了,肚子凸出来了,头发掉了的时候,还能回想起有一个学长轻轻吻过女孩的额头,一群年轻人在舞台上唱出来的梦想,回想起你自己年少时上扬的嘴角做过的梦,回想起那句——是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
20150710MT
今天因为我妹妹临时上夜班,扔下宅宅的我自己一个人去了影院看了这一场栀子花开,影院的人说全国第一场点映,还有明星来,想想有些激动啊。
看完的感觉正如此片宣传的样子,不怀旧正青春。
在现在能看到一部没有过往伤感文学中的桥段真的很难得。
电影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如果大家觉得有感触觉得似曾相识,才是影片成功打动了你心中的某一个角落。
感触很深的就是今年毕业了,穿着自己文科的学士服才让自己有了一种原来大学匆匆时光的余额已经要接近零了的感觉,在剧中有着深深体会。
其中康健同学是一开口,整个剧场不禁笑了,说话很好玩,还有蒋同学和魏同学肢体动作和说话一直逗乐着我们,魏同学的台词不错哟。
李易峰主唱演的很自然,收张也比较自然,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细节上和动作上还是可以经得起推敲的,女孩纸们看上去就很有朝气,很舒服。
剧情渐进的把握么带入了故事中,每每到了紧张的地方影院里也是屏住呼吸,期待着发展,自己也是握拳流汗啊!
完全被带进去了。
剧中的颜色是比较青春跳跃,比之前看过的青春片颜色让我看着很舒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有各自独特的性格,个性还是比较鲜明的,他们之间的互动和生活中的摩擦更好地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伴随着bgm的节奏情节有起有伏,自己也是陷入其中和他们一起在经历着那样的故事。
电影在灯光效郭和剪辑制作比较用心,特别喜欢灯光打下,光洒在故事人物的脸上和身上,让他们有着一种特殊的柔光。
剧中的友情、爱情还有梦想很好的交织在了一起。
在我旁边坐的是估计是名大学生,他的父母陪她一起来的,他妈妈就说到你们的大学肯定没有他们的精彩,可是这个同学说道,作品不应该高于一点生活吗?
真想告诉他,说的很棒!
这部影片传递着许多正能量,浓浓的带给我们真实而不失真的校园里的故事。
恰好在我年少时有你们,恰好我来看了电影,而我的室友们我的同学们,你们是否也会在看完影片后想起我,愿我们的青春不散场。
如果说是什么打动了我,那么该是一种我想你的情愫,还有那离开是为了之后久别重逢的感情。
我很想你们了。
感谢你们一直赖在我的青春里不走。
看到影片中有欢声笑语和真情流露,不禁想起了你们唉,我也是想到哪里就写了哪一些(捂脸),写次影评纪念大晚上观影。
看完首映,回到家凌晨2点半了。
可是还是充满情绪,无法安睡,就打开电脑写写我看到的栀子花开。
我承认自己是粉,也无法客观的去评价,那我就不评价了走出影院那会,我很想给大学的同学打个电话,可是凌晨了,她们早已入睡,然后我就给她们发了条微信。
希望明天早上起来看得见我的想念以及抱歉。
在电影院 看到女生出事那段我哭了,女主手抓吃蛋糕那会 情绪真的爆了,许诺呆了,一把抱过。
那会我更是哭的厉害了,我是感性的人,想起前任,谢谢他陪我走过的青春,谢谢他那些年为我的梦想所做的一切。
终于把我送入那个领奖台,可是我们却越走越远了。
这么多年了,我们各自生活,此刻想轻轻的告诉你,谢谢你没有错过彼此的青春。
看到男生为跳四小天鹅的搞笑 我笑了也哭了,大学和室友的画面不断出现,还记得我受伤的时候 她们带我去上课 给我打饭 给我洗衣服 还记得我们约好给彼此当伴娘的。
还没有实现。。。。
现在的我们都在不同的城市各自生活,彼此的生活都没有了彼此的影子。
我只想说 在你黑栀子花开前 花个9元去看看吧。
它让你有共鸣,在生活节奏如此快的社会里 给自己片刻的安静,放任自己笑一场 哭一场 给自己休息的时候间 想想过往。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感性 也更要去看看栀子花开,也许走出影院的那刻 你或许有勇气 给对方说声对不起 很想你了。
觉得比左耳好看很多 除了开头十分脑残 总的来说没有戳泪点的地方 车祸很假给个三星吧_(:_」∠)_
青春,励志,没有堕胎,没有多角恋,有的只是兄弟情,梦想跟奋斗,很棒的观影过程
比想象的居然好看许多,鼓励鼓励。
女主角真有气质。
负分滚粗。大概是史上最烂的国产青春片了,还是最令人无语的零电影感尴尬烂。号称费尽心血的何老师之于导演一职天分为零,做得最好的部分也只像是被未修过导演课程的张一白附身。对演员的调教更是糟糕得离谱,张慧雯的灵气大概全数交还给了老谋子。
就是一个静静在哪?静静在这里,静静消失后请你吃鸡的故事。导演的掌控同样主导了演员的发挥,《归来》里的张慧雯在何炅的镜头里只剩撅嘴微开几乎零演技。一出悲剧衍生出的喜剧,总把梦想挂嘴边的套路,李易峰唱歌还不错。
充满诚意的电影
不造为啥有这么多没看过就刷一星的,口口声声要做好电影市场就是这样的?个人认为绝对值得一看,绝对不是烂片。三星绝对有,打五星纯粹是恶心这些水军。
真难看。真想打负分。但也不是毫无收获!叫魏歌的男配长得好像乔振宇啊,全程对着他流口水!!还有叫静静的女配真的好萌啊要给掰弯了!!!!【后来我去查了一下,原来是王思聪的前女友……】!王大根说得对,里面的每一个男配都比男主好看。
我离你一步远了哦,我离你两步远了哦,我离你三步远了哦,远你妹你能不能快点走…
何炅都能拍电影了?我给一星献上祝福!
剧情就一分,为了李易峰看的
何炅做导演还是有些差距
看微博上粉丝一沓一沓的买票,我有点理解为什么男主那么老还能演学生了,然并卵,票房再高也掩盖不了这是个烂片的事实,小时代还有几个镜头可圈可点,富春山也能说个剧情出来,然而这部……除了烂真的没别的可说
张慧雯挺有那种甜美气质的
怎么办我觉得匆匆那年还挺好看的。
看海报就能打负分滚粗的,现在马桶台都能拍电影了
开始有一种时代姐妹花的即视感 然后就是被李易峰的颜迷倒
莫名其妙的剧情,这也是青春片的通病吧,无病呻吟,靠何老师和小鲜肉的颜值也撑不起这部电影啊
比预想好得多,虽然你有大眼袋虽然你眼白多虽然你大小眼,但是峰峰就真的好萌好萌,张慧文也是青春无敌,虽然这女主各种作,然后张云龙对峰峰简直痴情无限[蛋糕]710首映710座710生日。电影院大家都笑地蛮开心的,栀子花开,好怀念的歌,要说有点点不足的话,就是这电影还是没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