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谈过几次恋爱?
还记得分手的原因吗?
不记得的话,就看《恋爱的温度》吧,只是,记忆不要太汹涌,免得和现任分了,前任却有了新欢。
恋爱关系里的忽冷忽热,就是彼此都有的病,就像虐疾。
电影《巴黎野玫瑰》中有一句话:“我遇到过很多人,有人让我发烧,我以为那是爱情,结果烧坏了所有;有人让我发冷,从此消失在生命里;有人让我觉得温暖,但仅仅是温暖而已;只有你,让我的体温上升0.2℃。
”但是,女性排卵期过后体温也会升高至少0.2℃,谎言也罢,实况也罢,无非就是一种温和的暖。
电影开篇就是失恋,女主在路上尽量整理好情绪回家,却趴在床上哭了,早上欢欢喜喜的和家人吃饭,上班时候路上又哭了。
这些情绪,每个失恋的人都会经历过吧,尤其是女孩子,不会像男人那样,起初就感受到自由。
女孩子善于把情绪释放在无人的时候,好朋友在考上大学那年的暑假,收到前任的祝福电话,看到来电显示止不住的抖,蹲在墙和床的角落里才好一些,接听只回一句:“喂…”音色都变了。
话说,我眼拙,当年那男孩带着现任走过我们身边时,只看到她的诧异,没看出她的悲伤,当她和我说起这些的时候,好像也真是风轻云淡了。
说来也奇怪,男人总是后知后觉,知错是,后悔是,改正也是,钝痛总是渐渐蔓延的;女人也奇怪,比侦探还侦探,比天才还天才,在抓小三这件事儿上,可谓功力深厚。
一旦女人开启侦探模式,情侣之间的信任关系就很微妙了,这段恋情也就差不多要到尽头了。
男人烦,女人缠,所以,分手就只是一句话的事情,至于感情,就像影片里那样,有着普通情侣第一次分手后的啼笑皆非。
以前,相信的是:好马不吃回头草。
可身边分分合合的人多了,才知道,什么是旧情复燃,什么是干柴烈火,以前是我太天真,低估了前任的杀伤力,2017年初热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连宋对司命说:“这男人最惹不起的,就是曾经的女人,只要恩爱过,哪怕缘尽了,你都得一辈子让着她,否则,她就觉得你不是个东西。
”从影片前几十分钟来看,也真真是。
没有解决问题的复合,即使是干柴烈火,也只不过是重蹈覆辙。
失恋就失恋,悲伤就悲伤,可不能糟践自己啊,绝对绝对不推荐女主的做法,那个失足是为了剧情需要才出现的,因为,能相爱相杀的人,必然要势均力敌,男主劈腿,女主因失恋才失足,这才能满足二次分手的剧情需要,各自有所隐瞒,且避而不谈,没有之前谈恋爱的大吵大闹,就是传说中恋人之间极具杀伤性的冷暴力。
对于女生来说,男主这种的不成熟的青年,如果只当情侣,我不太推荐,如果要结婚,免谈,如果能等的起,随你。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久必婚,恋爱死循环无非就是分分合合。
看他们第二次分手,我也是看的分外心酸,她还有期待,他还是不上心,你说他不爱,看大段台词,又觉得,非也。
只是男女思维天生有差异,不沟通的后果,对同一件事情理解不同造成的偏差,彼此都如履薄冰的小心翼翼,促成了第二次的分手,异常冷静,和平分手。
再次分手以后女主回到家可以和家人若无其事的看电视剧,显示的寓意是成长,亦如开头那句“就当长经验了。
”因为太习惯了,所以以为不会痛了,至于忘不忘,看新欢,看时间。
如果双方没有改变,复合再分手是必然;如果改变太多,也是必然;如果还爱,另说。
如果能相见,可能是句:“好久不见啊。
”
分手的人重新复合的概率是82%,但是复合后能走到最后的概率只有3%,剩下的97%就会再次分手。
和第一次分手一样的理由。
重新在一起的两人起初会很紧张、害怕、迟疑,那种如履薄冰生怕重蹈覆辙的感觉深深影响着两人的恋爱温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就渐渐变成一杯不冷不热的温水。
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就连心酸委屈迟疑了脸上还要露出一如既往的微笑。
到最后终于无法忍受了的时候,干脆演变成责怪对方怎么没有一点改进,两人都以为自己已经够小心翼翼,努力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其实还是没能坦然接受曾经的争执或背叛。
依然爱TA是肯定的,但怎么就没了曾经的感觉?
我们的恋爱,既不甜蜜也不美,也没有很多浪漫惊喜,只是单调平凡,没什么特别的普通恋爱,但是我们两个都付出了真心,真心相爱,也许那是我在人生中,不会再发生的,最像电影一样的事。
最近小猫的朋友很苦恼,她和她男朋友分手三个月了,但她还是很想他。
明明分手是她提的,但难过的人是她自己。
男方也跟她提过复合,但她实在害怕自己再一次受到伤害,所以她很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办。
感情里面的事情,冷暖自知,小猫没法给她一个很好的建议,给她推荐了一部电影——《恋爱的温度》。
女主张英和男主李东熙是同一家银行的职员,他们的关系从开始到结束都没人知道。
刚分手的时候,女主说得很坦然,她说,“我觉得这样更好,无论怎样,都是这个结局,与其抓着对方不放手,还不如早点整理关系。
”男方那边也很放飞自我,他说,“我现在是自由人了,如果觉得不合适,就当机立断地分了,各走各的路,各自跟别人约会,做自己想做的事,各自幸福地生活下去,那不是更好吗?
”但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张英分手后,人前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自己回家的时候会偷偷哭泣,还登录前男友的社交网站,跟踪他和现女友的约会。
而李东熙,喝酒的时候倒是喝得很嗨,口口声声说要认识新妹子,但喝醉以后,又开始大喊张英的名字。
女科长为张英做媒,把张英介绍给闵次长,几个人在吃饭聊天的过程中,同参加饭局的李东熙出来捣乱,倒酒的时候故意把酒洒在张英身上,张英不甘示弱,泼了李东熙一脸酒。
其实他们心中都还有对方,所以即使分手了,也没办法坦然面对另一半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的事实。
李东熙和张英在一起的时候,两人有经济上的往来,她为他花过钱,他也为她花过钱。
张英让李东熙还自己300万韩元,李东熙说张英之前也花了他不少钱。
他们相爱的时候很美好,但分手的时候,两人见到的都是对方面目可憎的一面,往日的情分全不作数,只是恨不得对方马上从眼前消失。
最后,李东熙还是给张英300万,因为把钱给了张英,自己一度没钱吃饭。
和新女友约会的时候,他让女朋友结账付钱,女朋友眼里表现出来的满满都是嫌弃。
而在此之前,他和张英每次出去吃饭时,两人都是近乎AA的。
吃完饭准备回家时,李东熙突然发现自己身体不舒服,他只能跟新女朋友说没法送她回家了,女朋友更加生气了。
回到家后,李东熙发现肚子不舒服,给新女朋友打电话,希望她来照顾自己,但是她眼里只有玩,哪里还想着他。
他开始念起张英的好来了,他开始后悔,当初把东西寄回去给她时,应该留着她给他买的药。
而张英那边也过得不好,她和闵次长喝酒后发生了关系,如果此前她还对自己和李东熙的复合抱有期待,那么此刻的她是真的死心了。
她回到家以后,开始收拾东西,并且把李东熙给她的钱全还给他,她告诉他,她现在有男朋友。
张英和李东熙一起参加公司的活动,晚上睡觉前,李东熙听人说张英和闵次长睡了,闵次长还拍了张英的照片四处给人看。
李东熙很生气,找到闵次长,并将他打了一顿。
后来又去找张英闹了一把,相对于李东熙的愤怒,张英很冷静。
其实李东熙还是没办法放下张英,看到她受到伤害时,他还是忍不住为她出手。
而张英也还没放下李东熙,她知道,他心里还有她。
最后,两人漫无目的地在酒店附近走了一段路,最终决定回到最开始分开的地方会面。
回来时,李东熙邀请张英和他一起回去,她知道意味着复合,只是她还是有些顾忌。
她觉得,“恋人分手后复合的几率是82%,但能走到最后的只有3%,再次分手的原因仍和上一次相同。
”张英不知道,自己和李东熙会不会是那3%。
李东熙告诉她,“中乐透的概率是814万分之一,但是,每期都有几个人中大奖,那可是814万分之一,所以,百分之三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抱着对未来的笃定,他们决定复合了。
只是这一次复合以后,很多东西都变了,因为害怕会再次吵架,所以他们聊起天来都是小心翼翼的。
明明双方心中都有不爽的事情,但怕激化矛盾,还是将怨气埋在心里。
他们都相信,只要努力,这次一定会经营好感情的。
真正的一次爆发是两人一起去游乐场,李东熙睡过头了,张英等了他很久。
到了那以后发现,他们之前的团购券用不了了,所以计划落空。
张英突然觉得有些失落,她觉得是李东熙不在乎自己,即使是复合了,她每天都过得很累,怕说错一句话,怕做错一件事,怕还会像以前一样分手。
男友明明不开心,但还是假装开心,一直给她脸色看,明明说好会改的,但是他没有改。
李东熙也责怪张英,他说,和好后自己也很小心翼翼,怕张英会后悔和他和好,和她在一起,他连呼吸都觉得不自由。
不只是她觉得累,他也觉得累。
两个人坦白了以后才知道,原来双方都很累,双方都在小心翼翼,这样的恋爱,似乎没什么意思了。
于是两人决定一起去坐最后一次过山车,然后分开。
这一次分手,终于不再是吵吵闹闹,是真的心平气和。
分手后要不要选择复合,这真的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因为还爱着对方,所以会很舍不得,也坚信着只要彼此努力,那么感情的走向肯定是好的。
但是,大部分人复合后会发现,说好的改变,其实并没有改变。
每个人都觉得在感情里面付出了很多,为对方迁就了很多,其实,两个人一直都没改变。
我想,大多数人在决定复合的那一刻,想必已经做好了重蹈覆辙,再受一次伤害的准备。
但是,只有这颗真心是不够的,因为未来的日子里面,两个人始终要面对着过去的柴米油盐。
就像张英和李东熙一样,为了对方忍住自己的坏脾气,小心翼翼地说话,自己过得不开心,对方也能感受得到。
希望每个人分手后的复合,都是经过慎重考虑,都是真的已经有所成长,然后决定再次走到一起。
而这个改变,不是觉得被逼的,而是心甘情愿地去成长,去改变。
多年以后的张英和李东熙,再一次遇见时,他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做事毛毛躁躁的少年,而她也已经变得更沉稳脾气变好了。
故事的结尾留了一个悬念,他们准备一起去买乐透,或者,他们将复合与否,压在了乐透上。
这部电影拍得有些拧巴,尤其是复合后的后半段,但现实生活中的恋爱不就是这样吗。
反反复复,感性永远战胜理性。
明明知道会受伤害,但还是忍不住去爱。
希望能爱的时候,好好爱,不到真的坚持不下去了,不要随便说分手,这话一说出口就真的回不了头了。
也不要因为一时的不甘心选择复合,否则结局还是跟之前分手一样。
但分手后是不是要复合,本身就是一道无解题,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复合吗?
从电影情节设计,和演技方面,我没什么好特别评价的,因为各方面来看都只是一部一般般的电影。
但是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意外的呈现出我结束不到半年的一段感情。
分手,复合,再分手。
电影里有个情节是女主角发现男主角的暧昧短信,虽然没有直接因此而争吵,但是谁说这不是后面无关紧要小事争吵的伏笔。
我和ex的大吵到分手也是因为一个暧昧信息,然后真的是觉得回不去,中间三个月有交往别的男人,唯一与电影不同的是我没有说中间的这一段,而他是否中间有新欢我也不知道。
只是终究放不下又复合。
复合后的心情就如同电影里说的:如履薄冰,相信会好,不敢吵架,小心翼翼。
只是我们跨过了这一段,一年后,因为他单独和女生出去旅游,虽然据他所说,只是普通朋友,而我却受不了这种我认为不太合适的行为而吵架分手。
这一次,我们突然发现,不再有曾经那么的痛苦,那么的不舍,这条路已经走到熟悉,分手突然变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电影结局是开放的,他们又一起去吃饭,但是我想再怎么样也没有勇气选择在一起,然后重复过往。
有人说电影那女生中间有和别的男人睡,所以后面即使后面复合,也心里有刺。
我个人觉得不是这样,记得电影里他们复合后第一次,男主角说他很紧张,如果介意的话就不是这样的一句话了。
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其实复合后他们也有好一段时间,只是导演没有把这段时间表现得非常清楚,而让我们觉得是复合后几天就再次分手。
在电影里面那一次去公园,两个人的争吵,才是分手的主要原因。
他们都有努力,有认真,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都只能看到自己努力,自己的挣扎和痛苦。
如果恋爱时候,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只想当然的认为对方如何,放大自己的痛苦,终究是不会有结果的。
以此纪念我过去三年的感情。
电影里让大家印象最深刻的那句话莫过于“分手后又复合的几率是82%,最后走到底的只有3%,97%的人都会再次分手,分手的理由往往和第一次分手时一样。
”分手后又复合的几率有82%那么高吗?
有点怀疑。
不过走到底的只有3%,这个可怜的数字我还是能理解的。
我是一个很笨的家伙,我常常不明白人们最终都是为什么分手的。
就像电影里的这对,他们自己也想不起来是为什么吵架为什么分手。
他们明明那么相爱啊,为什么要分手呢?
于是他们真的复合了!
前提真的是,他们那么那么在乎对方。
所以才会在分手后做那些幼稚而难看的举动。
姗姗说,许多看起来独立自强的女生们遇到一个在关键时刻必会fight到最后的男生,都会觉得无比温暖,这仿佛是最能感动她们的奇怪品质。
真的,我也是那种会被fight到最后的人感动的人。
虽然我从来没遇到过。
电影里的男主对女主的关心其实体现在生活的细枝末节里。
比如走散时他永远会让女生呆在原地别动,他自己找过去。
这样的情节不止一次地出现,有触动到我。
有一次一个女生对我说,他男友也没有对他做过些什么特别好的事,但是你就是能感觉到他是喜欢你的,比如走在路上总会让她靠里走。
你看,女生其实被这种很细小的事情就可以打动。
她们更容易感受与体会。
这么好哄还不哄,男生们你们都在干嘛帮女主讨回公道恶扁偷拍男应该是男主最fight的一件大事了。
而分手又复合后双方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样子真是细腻又戳人。
很能共情。
这时候,又被感动了。
尽管两人都这么辛苦,都有善意的伪装,可是他们彼此真的有为这段感情而认真付出啊!
他们在学着忍耐,学着宽容,尽管有时学得还不太好。
他们分手又复合又分手……最后又复合了吧(我愿意这样去认为这个半开放式的结局)即使万分之一的中奖几率也会去买乐透的男主,鼓励女主相信那3%的男主,让人觉得这种闪闪发光的fight气质实在是太耀眼太感人了。
应该是可以依靠的人吧。
这段爱情也许真的是他们人生中最像电影的所在了。
即使痛苦艰难也是美好的。
希望世界上多一点愿意fight到最后的人。
请fight到最后吧,好吗?
1.作为处女作,片子挺好的,都是东方人,片子拍得挺让中国的爱情片导演汗颜的。
这个片子值得看看,男女主角是第二眼帅哥美女,以下几点是鸡蛋里挑骨头。
2.渣打的福利不错呀,金融危机缓过来了是吧?
——这个是乱入的,羡慕嫉妒恨而已。
金融危机期间银行的福利也是非常好的,可以持续拉仇恨。
3.电影的节奏好,小情侣吵架的台词,体会两个人关系的微妙变化,都有点意思。
两个人观点不同而引起吵架,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吵起来,提及另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又继续吵,一直吵个没完,最后不了了之,这些小事过几天也都忘了是什么了,很多事情放不下容忍不了,还对恋爱对象特别有情感上的依赖性——这样的情节需要编导有生活,而且耐心地把它写出来,有一定难度。
如果控制得好,女人的细致和想法多也许有助于编写这样的情节。
对于男观众来说,本片可能倾向性稍微有点明显,问题主要还是出在男主角身上。
4.逻辑上稍微有点乱,可能是刻意的,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故意使然?
但是也不是全片通篇都“乱”。
可能是剪辑团队没协调好,镜头的编号有问题?
不影响理解剧情,但是总是觉得不太舒服。
5.原来《泰囧》《致青春》《西雅图》里王宝强、杨子姗和汤唯饰演的角色,他们的低贱人格不是国片专有,吾心甚慰。
没错,生活中很多经常闹别扭的情侣都会在相处过程中激发“贱人”属性,但是生活和电影是两回事,把生活的故事包装成电影的故事,是一个编导份内的事,这样才可把他拍出的电影称作艺术作品,否则任何没有经过训练的人都可以编写电影剧本。
如何保持电影作为艺术的审美底线,同时把一个贱人属性刻画得惟妙惟肖,从合理性到接受度都好,应该是一位编剧摩拳擦掌引以为傲的炫技环节,谁做得好,谁就是高手。
以贱为美,故意耍贱还拿出来卖,即使是一种包装,也肯定登不了大雅之堂。
和这三部国片相比,本片在这个问题上做得相对不错。
6.同角度不同景别,同角度同景别的镜头连续剪在一起的手法,所有用过的电影里,只有《谍影重重》没让我出戏。
也许这是习惯问题,它们还没有像不同角度同景别镜头(比如正反打)那样,成为基本的镜头语言。
7.采访式桥段代替旁白以帮助解释剧情的手法,好比门德尔松e小调小协,初次聆听惊为天人,再次聆听,天啊好俗腻的曲子,借用一句名人名言:谁能帮我找回第一次听门德尔松小协的美妙感觉!
——导演最后确实想办法要把采访式旁白玩出新意,但是这也许就像门德尔松e小调小协,在后面加多少华彩,也注定因为乐曲本身的俗腻而没法帮它提升。
这一项没给本片减分。
把这个手法用到润物细无声的绝对加分。
期待吧。
21年的时候就在豆瓣上“想看”了这部电影,没想到再想起看它是在23年,这部电影也的确算与我有些缘分。
忘记了第一次想看的理由,但大抵是浅浅的感兴趣;第二次再遇见它,便是在慢慢通过实习步入打工之后,看了简介觉得它和“春娇与志明”有种莫名的相似,大抵都属于过于真实的打工人的爱情。
热恋的温度是100度,灼人心肠。
电影从分手的那个夜晚开始,尽管并没有介绍他们的热恋期,但还是能从两人的相爱相杀中看到曾经的亲密无间。
复合后的两人又重新有了热恋时的甜蜜,一起腻歪地约会、逛街、散步、打闹、玩乐......或许只有分别,才能帮助曾经的恋人重新找回曾经被爱意灼烧的感觉。
恋爱中的人总是那么如胶似漆,大抵人类的快乐都是相似的吧。
回想起曾经看过的电影,热恋的画面其实不多,但总能让人体会到浓浓的爱意在肆意流动。
高中的时候,我多此一举地“告诫”我正陷入热恋的同桌,为什么那么巧,你们就能遇到一起。
后来才明白,就像《花束般的恋爱》里所说的那样,虽然爱情的存活率极小,但每一对情侣都会相信他们的爱情会存活下来,这就是爱情的灼热与魔力。
久恋的温度是50度,爱情的魔力渐渐褪去。
还记得在爱情心理学课堂上说热恋期大多是在半年,这一期间过去,两个人就会进入磨合期,爱情的棱角与锋利便会越发慢慢凸显。
相识的两人相识久了,便难免会有矛盾、猜疑、争吵......曾经的分离让两人更加珍惜现在的感情,但重逢的热恋期过去,旧日的伤疤又被接连刺痛。
他们都在小心翼翼地维护失而复得的爱情,却都以为自己是付出更多的那个人。
这样的付出会让两个人都感觉到疲惫,积蓄的情绪也终有一天会爆发。
他们忘记曾经分手的原因被重新记起,无非是生活琐碎、鸡毛蒜皮,到头来却只会让爱情无疾而终。
“两个人分手后复合的概率是82%,但复合后能一直走到最后的只有3%,那97%再分手的理由其实都跟第一次一样。
”爱情的魔咒,或许就是重蹈覆辙。
分手时恋爱的温度是零度,最好是再不相见。
有时候距离和时间可能是分手之痛的最好解药,有时候很难搞清楚曾经相恋的两个人再相见是什么感受。
电影里的两个人是相爱相杀,他们还爱着,所以还相互纠缠。
分手之后再相见,或许是希望对方过的还可以,但曾经的占有欲又会让自己觉得有些酸楚。
分手之后,还是要再不相见,否则便多少又在逝去的爱里熬煎。
当我还没有第一次恋爱时,我看过一次,看到半路无法看下去,因为觉得这样的恋爱很琐碎,很累很烦人。
当我谈了恋爱后,大约两年后再看,觉得无比真实。
两个都不完美,甚至挺有缺陷的loser的恋爱(尤其是男方),就是这样的。
把自己的青春消耗在彼此一文不值的生活里。
虽然恋爱会有美好,但是有缺陷就是有缺陷,loser就是loser,时间长了,当初那份甜蜜刺激也会褪去,剩下的就是各自庸俗的灵魂。
我觉得我自己,也是这么个感觉。
有大把的青春却不去学习不去上进,浪费在本来就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然后?
然后过了多年,发现自己毫无进步,变胖变丑变懒惰,一点也不吸引人,即使想分手...也没办法吧,这样的自己。
其实我都没有成长。
我都不是大人。
甚至没有面对狂风暴雨的能力。
真无谓。
其实青春就应该独处。
相爱的人,是否一定就能好好在一起?
原来真心不是,哪怕感情再深。
记得有一句话说,喜不喜欢,爱不爱,能不能在一起,原来真的是三件不同的事情。
影片最后算是导演给了大家一个happy ending,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几率恐怕真的跟乐透中奖差不多吧。
相爱,吵架,分手,复合,冷淡,离开……每一段爱情都以为自己是最轰轰烈烈的一段,其实不过是众多普通爱情中的其中之一罢了。
你很难评说是否对错,说到底,可能也只能用一句简单的没有缘分来解释吧。
可是在一段爱情中,两人都真心付出,真心感受过,也是一段美好的故事吧。
复合后那种小心翼翼的感觉刻画的好棒。
本着这次一定要对她好的决心,却不知道为什么怎么也回不到过去,明明我就在你身边,却感到如此孤独。
努力是对,但是过于小心翼翼害怕重蹈覆辙而选择忽视感情的裂隙,势必无法走下去。
恋爱的俩个人,如果有任何不自在,感觉自己好像投入不了也好,内心有什么不满也好,都要和对方说明吧,表达自己的感受真的很重要啊。
表达出来也许会舒服自在很多,也能让对方理解你。
一直憋着小心翼翼着,只会在某一刻爆发,并且情绪和假装都会被对方察觉。
能示弱,我们是恋人,不是仇人,为什么主动一下就觉得吃亏廉价?
从决定接受另一个人开始,我们就得放弃一部分自我,该忍的时候要忍,该卑微的时候就不要挺着脖子,真正能维持下去的爱情不是让我们在爱里任性做自己肆意消费对方的耐性,而是适当做出妥协,当对方宠着你的缺点时也要耐心抚摸TA的棱角。
还是要有稳定的情绪吧,这样在遇到糟糕的事情,能够稳住自己还能安慰对方。
而不是把脾气和脸色给最爱的人看。
恋爱是俩个人的事情,不要只看到自己单方面的付出,自怜,试着去看看对方的改变,去理解对方。
不是我爱你,所以我甚至不对你有所要求。
而是,我们要一起努力,向我们的幸福努力,各自变得更好。
总结就是,相爱的人不会走散。
相爱的人不会忘却。
互相努力过,真爱过的人,分手不会是歇斯底里。
在将来的某一天我还是期盼着能够偶遇你,对你说一句:好久不见。
不合适的始终不合适,感情勉强不了,不是说“尝试”“努力”了就够了的,这不是学业!而是伴你下半辈子的人
有点[志明和春娇]的意思
男的不够成熟
不过是分分合合而已,细看之下,没啥好探究的。
分了合,合了分
金敏喜的眼神里透露出来的撩人的感觉说不出是故意表演出来的还是自然散发出来的。
看的我快睡过去了 无聊的根本原因在于这是每个人恋爱中都常常可能会出现的情形 说太真实也好说没创意也好总之就是生活写照 在一起难受分开也难受 张力恰好到怎么样都难受
被片名骗啦,金敏喜也演过这么无聊的电影呀
"东熙应该目送我到在他眼里消失吧,因为一直都这样;我们的恋爱既不甜蜜也不美,也没有很多浪漫惊喜,只是平凡单调,没什么的特别的普通的恋爱,但是我们两个人都付出了真心,真心相爱,也许那是在我人生中,不会再发生的最像电影一样的事。"平凡又真实的恋爱,复合是条艰难的路....女主真心我欣赏不来
烂结局 复合后的心情完全一样 多想跟你是那百分之3
恋爱的温度忽冷忽热,明确的切入点却还是说来说去的那些事儿。只表现常态不辨别是非,到底是聪明的角度。开局的设置和推进很吸引人也流畅,觉得高潮来得太早,精彩的符合之后场面开始变得难看,以至于最后的部分很拖很多余。男女演员很不搭,却生生的演出了火花。
真有恋爱的温度,虽然很俗套,但真就是从恋爱而来的俗。打不了高分,但也觉得有点意思,尤其是开头分手的状态在镜头前和镜头后、醉前与醉后的变化,戳心了。分分合合,恋恋不舍!
下雨天的遊樂場常有,百分之三卻不曾親眼見過。
影片的拍摄手法有些奇特,半记录,半访谈。电影讲述了两个人分手、复合、再分手、再复合的过程,两个人从最开始的肆无忌惮到复合之后的小心翼翼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难得没有绝症和车祸,放在过山车那里结尾吧(一直这么默念啊,请努力在一起吧!)
阿西巴~怎么尽挑些大烂片看。
没戳中共鸣感
两个演员谈起恋爱来言不由衷
中间节奏太慢了,但拍摄手法还是挺有当年流行的感性的,现在好像看不到这样的感性了
女主越看越耐看!分手的情侣重新复合的概率是82%,但是复合后能走到最后的只有3%,剩下的97%会再次分手。中乐透概率是814万分之一,但是还是会有人中奖,所以3%是很大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