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报预期的意外之喜,以为是陈旧刻板的战争冒险,却有着如此粗粝细腻又直白丰富的内核,豁达、明媚、丰富、动人。
船长与医生并行的一体两面,既展现了惊险凶恶航海战争中不可避的流血撒汗式的征服扩张,也同时触及描绘了这份必然后的“月之暗面”——开篇甲板之上指挥血战的统领与舱下救死扶伤的医者、保大船舍小员的电车难题、随时放弃的第二顺位海岛、并不总有威望的领导阶层…如果说船员的自尽不只是他个人的信任价值危机的话,那么这同时也是船长与医生身处不同“道”的彻底具象的决裂与伤痕。
而后面医生马上被同船不同心的自己人、被本是打他追的鸟的枪打伤——就更是直接将医生自身心境的间接化呈现。
对法国敌船着墨有意思的点在于除了最后双方决战不可避免的登船作战表现外,其他地方近乎于无的留白。
开篇迷雾中“未见其船也难见其影”的出场以及单方面聚焦一边的忙乱应战就足以见其隐秘欺压的实力。
而这就使它相对于剑拔弩张的敌人更侧重于像插了法国旗的威胁。
当重返海岛的医生再次面对这艘船时,他也直面了这份异见与逃避。
而此时的他与船长早已“进化”,这份改变需要船长从行进中停下——于是他重回被抛弃的海岛救治自己的朋友、反思自己的一意孤行;这份改变也需要医生从妥协中行动——于是他必须对镜自救自愈、拿回自己的主权。
二人在海上分歧,在陆地和解,又将自然“竹节虫”经验运用回海上,不过这次不是人与自然的对抗,而是人类间的较量。
这当然是生死攸关的战场,双方也有着绝对国家的区隔。
但当他们经历了损失与伤痛,见证了失意与死亡,领略了自然的百态与宽广,现在又扮演捕鲸船的戏码并肩作战时,所有人都经历了成长,家国船与人已是一体。
这是一批胜利的英国船队没错,但更重要的,他们是能看到、在经历、仍前进的一群人。
最后,医生还是没拿到标本,船长纳闷他怎么没唠叨,医生说那种鸟不会飞又跑不了。
突然悟道,有执念的可不止一心追逐征服敌船的船长,被压一头的医生所追求的海岛或是其他什么只要不在海上打仗也可以是一种执念。
而结尾他也已不再郁闷愤怒,就像在临行前把好不容易收集到的各种动物的笼子打开一样,他现在也选择松一口气,放自己自由。
先来剧透一下:1:一部没有女性角色的片子,当然也就没有逢影必有的感情戏。
2:一部海战片,一群大老爷们,居然让我这个文青跟随着能细腻了一把。
3:热血和抱负,理智和生存,激烈碰撞而又终于和解。
4:战争必然惨烈,却因主角光环对结局胜利满怀期待,但结束部分神转折,让人不禁期待下一部。
(虽然导演没拍)开始啰嗦部分了。
假期闲来无事,跟先生翻起老电影看,跟他看电影是一种洗礼和享受,就是每每我看不懂的地方他都能解释出来,每每平淡无奇的片子,在他诠释后就觉得业界良心、艺术魁宝之类,所以我经常怂恿他去写点东西出来,要不然很浪费才情(无数次被拒绝,让我哭一下)。
这部电影也加了一部分他给我的解说。
电影一开篇写了一下战争的历史背景,我属于历史盲,记住了拿破仑。
后来出现船上场景,比如船舱里的挂着的沙袋,一是为了增加船重量,增加吃水深度,二是当有水有血的时候可以防滑(后面有镜头)。
船上有阶层,贵族和水手,其中贵族阶层从小就需要累积经验类似实习,所以才有那么小的孩子们有模有样的指挥战斗。
当时制海权很重要,因为需要控制殖民地,所以需要有通路,控制航线就能控制殖民和贸易之路,所以才有了不断的海战。
故事讲述的是克劳饰演的很有海战经验的船长,需要完成一次基于对法国敌方的一次截击。
然而对方也基于了解同样的信息来先发制人,所以一开头是克劳船长驾驶的战舰被偷袭,而通过对海上地理和气候形势和硬件实力各方判断,他们侥幸逃脱。
因为军人的使命驱动,船长坚持必须要完成这个看起来无法完成的冒险任务,通过智慧、信仰、运气最终完成了任务的故事。
其中比较印象深刻的是两个主人翁相互成全的情节,这也是让文青被感动到的地方。
第二男主是一个自然学家兼医生、好友,他的海上之行应该是兼职医生加体验生活再加自然考察,所以当他们经过一个简直就是自然天堂的岛屿时,因克劳船长需要追敌方,关键时刻强硬了一把,放弃了自然学家的天堂岛屿。
就在他们快追上敌方时,不幸男二因忘情追盘旋在船上的鸟儿中弹,但取子弹这么精密的活儿在摇晃的船上是没法完成的,必须着陆。
一边是眼见着的胜利,一边是挚友的生命,最终男主选择了后者。
在这个自然天堂男二自己给自己手术也是惊了我一把,两男主的演技真的在线(对比流量剧可以明显感受到什么是演技)。
后来克劳打算修整后打道回府,男二在自然岛屿里徜徉,各种勘测和抓样本,结果不经意间发现了敌舰,他最后眼睁睁的丢下那一堆样本,一边走一边不舍回头,这里有个细节是他走之前把动物都放生了,很符合人设。
最后克劳终于追上并完成目标。
最后留了一个悬念,敌方船长算是棋逢对手,也是极其聪明装死然后逃脱了。
所以,导演还可以拍个第二部哦~人生第一篇影评,不喜勿喷,哈哈哈哈
怒海争锋 (2003)7.92003 / 美国 / 剧情 动作 战争 冒险 / 彼得·威尔 / 罗素·克劳 保罗·贝坦尼
Author : 冷峻散势 时间:04-03-26 昨晚看了 Master and Commander (中译名 怒海争锋),19世纪的海战。
策略H.M.S 采取灵活的伪装策略,勇敢大胆诱敌,奇袭猎获比自己更强更快的对手Acheron.领导1. H.M.S 遭到 Acheron 袭击,主桅杆被打断落海, 一船员随之落水,能抓住主桅杆是活命的机会;但同时主桅杆的下坠将会将船体拖入海底。
个体和全体生死的权衡感情与理智的审度 H.M.S 船长Aubrey选择了砍断缆绳亲手杀死个体领导的决断力2. 没权威则无法领导服从是军人的天赋有水手故意冲撞军官领导权威受到挑战鞭鞑惩罚犯规者杀一儆百积极努力巩固内部的统一3. 清楚把握什么时候发起战斗,迅速捕捉瞬间的战机执行力目标聚集伪装奇袭统筹分工水手 炮手 枪手 准尉 船长各司其职,统筹部署一致行动放烟伪装 同时发炮 定向炮击 爬船抢攻 刀搏枪杀 竞争情报 1. 海上浓雾弥漫 Acheron 袭击H.M.S Surprise 的前一刻 H.M.S 监视海上军情的哨员尽管一下子看不清雾下的情况经验+直觉立刻警报赢得了宝贵前一瞬间2. 知彼 休整期间,英国H.M.S 指挥官获得法国战舰船体构造图进一步摸清Acheron的火力部署3. H.M.S 军医在岛上高处发现了Acheron的踪迹扔掉身上几乎所有采集标本 第一时间汇报军情4. 策划启迪 ---竹枝虫的伪装诡道1. H.M.S Surprise 在雾下再次与 Acheron交锋H.M.S 处于下方H.M.S 放下小船 在小船桅杆上点亮灯 同时熄灭 H.M.S的灯欺骗Acheron将袭击目标转向小船H.M.S则趁机在黑夜浓雾下逃逸抄后追逐 Acheron 2. 受竹叶虫的伪装习性启发H.M.S伪装成遇故障的捕鲸渔船引诱Acheron接近俘获诱导成功3. H.M.S成功攻占Acheron H.M.S船长Aubrey上船想逮住 Acheron船长Acheron船长冒充船上军医向Aubrey献上指挥刀 声称是死在手术台上的“船长”遗嘱授意从而骗过 Aubrey…真是兵不厌诈你骗我我骗你,呵呵4. 谁是Acheron船长?
是向Aubrey献指挥刀的“军医”?
还是躺在手术台上的“死者”?
在影片的最后一幕,攻占Acheron不久,Auberey在H.M.S船上与自己的军医闲聊时获知Acheron船上的军医在1个月之前已去世,那么船上怎么还有自称是Acheron的军医向自己献刀呢?
Auberey心里知道被骗立刻唤来下属调整航向启程去截留已远离的Acheron...不妙的推测A. 所谓Acheron的 “军医”即船长因为是军医,则不会与Acheron的俘虏关在一起,看守很松他可能会找机会逃跑也可能找机会释放自己的下属 造反夺回AcheronB. 所谓Acheron的 “军医”不是船长,是一普通水手船长和部分下属可能还躲在甲板下面的某个秘密的地方等待时机夺回Acheron也许现由H.M.S接管的Acheron其实没什么危险,Aubrey并不担心Acheron船上自己人的安全只不过想亲手捉获Acheron船长而已。
但不管怎样,Acheron船长肯定还活着也许这是Master and Commander导演故意留下的悬念,为拍续集自铺垫那可是不错的策划呵呵
船在浩瀚的大海漂泊,穿越时光堆砌的海浪,什么是尽头,有时候暴雨狂风,有时候风平浪静,但幸运的杰克船长仍旧拿着伸缩望远镜执行着大不列颠给他的使命,医生也很无奈,什么时候才可以抓到不会飞的鸬鹚,总之海山的一切除了狂暴的战争都是和谐的美
或许是一直对海战不感兴趣的缘故,关于海战的片子总是提不起太多的兴趣。
我还是习惯于在陆地上的战争,有丛林和山岭的掩护,曲曲折折的道路,比一望无垠的大海更容易隐蔽,也会有更多的战术选择。
就这一部电影而言,离开了传统的舰队作战,来到了南美洲。
从头到尾两艘舰艇一直在互相角力,不乏心智和操控的战斗。
法军的舰艇先进、速度快、火力猛,英军的舰艇则几乎没有优势。
第一次交锋依靠大雾躲避对手已经有些侥幸;第二次则是靠着金蝉脱壳,已经有些狼狈了。
于是当船长下令追击的时候,其实是想复仇,而不是战败对手。
在相互的竞争中,插入了一些生活化的场景。
如本身是生物学家的医生,以及两三个年轻人之间的兄弟情谊。
即便是这样,我还是认为片子有些“闷”,情节处理有些慢。
伪装之后的登录战固然很精彩,但是最后那一点儿转折其实更可以展开。
只是我们看到孤帆远影碧空尽,本片就此终结。
看意思是准备乘胜追击,可能有续作,不过这么多年过去,还是没有音讯。
克劳的演出,表现了一贯的水准。
怒海争锋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初,1812年。
距离辉煌的大航海时代已经过去了将近200年的时间,距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过去了大约320年,距离麦哲伦的首次环球之旅也有290年,距离特拉法尔加海战将近有10年的时间。
故事讲述了英国皇家海军“惊奇号”和他的新任船长杰克的伟大征途。
船上的生活是非常艰难本片中的惊奇号多次出现了航行中的补给问题,由于惊奇号是一艘战舰,因此携带的粮食和淡水并不是很充足,实际上这种船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靠岸补给,很多的时候还要在大海上的小岛进行淡水和食物的补给。
片中也着重反映了这一方面,无论是靠近港口的时候和渔民进行食物和各种用品的交换,还是接近小岛之后上岸补充淡水和打猎,补给成为了航海中的重要制约因素。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补给变得愈发简单,但是有限的淡水还是让军舰无法轻易的进行远洋航行。
而伴随着航海的发展,人们发现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海上保持营养的平衡,很多食物无法在远洋航行中保存下来,比如蔬菜和新鲜的肉类,同时缺乏维生素会导致各类疾病,虽然影片没有过多表现这方面,不过19世纪的海上航行还是很需要水果的。
为了补充维生素,一些人发现了新的易保存的水果,而更多的时候还是要依靠不停的靠岸给养才能保持新鲜的水果供应。
人性的空虚-->音乐在没有女人以及有限的朗姆酒的情况下,船员的娱乐成为了重要的问题。
唱歌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解决方法,实际上船歌的种类之丰富今天的人类都无法想象。
这些船歌大多来源于生活,很多是船员们口口相传的,在重大的庆祝活动中船员们往往会在甲板上唱起歌甚至跳起舞。
精神的能量 在海上,圣经成为了所有人唯一的精神支柱,因为变幻无常的大海可以轻易击垮一个人的内心,譬如影片中的持续无风,大雾,甚至敌军的袭击,所有的这些都会成为巨大的精神负担,这个时候不光是一个擅长鼓舞士气的船长就能够解决问题了。
信仰成为了他们的重要伙伴。
有船员死去他们要读圣经,遇上诡异的天气他们要祈祷。
在影片中当一位船员被指责为不详之后,他选择了跳海自杀。
实际上在大海这种气候诡异多变的地方,唯有神能够解释一切。
“lucky jack”不仅是一个领导代名词,他更是众兵士的精神支柱。
Jack说,双害相较择其轻,所以他亲手砍断救生筏的绳子,眼睁睁看着那个人缘极好的水手在狂风巨浪中淹没不见,这是leader必须的权衡与果断,稍迟一步,就会有更多的人葬身在风暴中,残忍而又现实。
认识人生的意义:有的人胡吃浑死就是一生,有人一生独到上下五千年,时间长短差距不过如此,然而生命是可以有密度的。
像主人翁一样诠释了生命的密度,在有限的时间不懈追逐人生的目标和把自己活成坚定的信念。
医生与舰长直接朋友、同志、助手……也许还有大小提琴的协奏,都在时时处处的细节中显示在紧张的战斗中仍然充满了生活的快乐。
医生少有的雪茄显示了朋友之间生活习惯和态度的相互影响,不杀人的医生拿着枪冲进敌舰时候,已经是战士的一员;舰长为了医生的生命而暂时放弃眼见在手的目标,却在无意间获得战斗的灵感,帮助走向胜利的大门。
生活对于坚韧的人来说,失去一只手并不能影响他的生活,无外乎就是改变既定的生活目标;对于怯懦者来说,选择逃避流言落于大海日子归零。
思想烦乱。
把过去写的一些东西翻出来看,觉得现在自己还是比较接受下面这篇文章的观点:重要的是生活这部电影要演得精彩,而不在于影片的主角的身份是王侯将相还是无名小卒;重要的是追求幸福而不是追求成功。
如果理想成了吃人的怪物那就不要再追求那样的理想了。
把以前写的东西再贴一遍:(2007年3月2日)丽曾经说我看的名人传记几乎全是叱咤风云,在历史中呼啸的那类人的。
而她呢,却认为相对平凡的人的生活或许不惊天骇地,但精彩程度却不一定比那些风云巨子逊色多少。
这大概是大二时她在给我的一封信中谈到的话。
当时读了并未太多在意,甚至对她的这种想法有些淡淡的轻蔑。
今天上午,电视里在放《怒海争锋》。
以前就看过了,但并不妨碍我津津有味地再看一遍。
就在这时,我忽然意识到:这整个故事几乎全部发生在一艘十九世纪初期狭小的木制帆船的空间内!
主人公的最高身份也仅仅是一条普通军舰的舰长而已,没有什么赫赫地位。
不是呼风唤雨的历史名流,没有驰天骋地的壮阔空间,可这一点也不影响我看这部电影的兴趣。
还有那部我看了数十遍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安迪不管多么成功的逃了出去,也成不了书写历史的人。
可这也并不影响我从一开始就把他当作英雄,当作不比恺撒逊色的英雄。
从一开始我就认为,安迪也是帝王,自己生命的帝王。
本来人生就是一部电影,我们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只是扮演得好的,他这部电影会更精彩出色一些;差一点的,可能平乏无味,白水一杯。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一个令我十分激动的观点:在我们自己的这部电影里,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是主角,而且是唯一的主角。
上至国家元首,下至走卒挑夫都是我们的配角!
所有在我们一生中发生过的历史性的时刻,如果我们有亲身参与其中,那这些惊天动地的事都是剧情;而如果我们完全没有沾边,那么这些大事件不管它多么辉煌,多么黯淡,都只不过是这部戏的背景而已。
真正伟大至尊的,只有我们自己,因为我们自己才是这场戏的主角!
西方那些先贤圣哲们宣扬人人平等。
从这个角度看,的确人人平等。
因为每个人都只不过是别人的配角而已。
不管他(或她)的身份多么尊贵或多么卑微。
前两天,也是像今晚这样的深夜,我翻到一份很多年前写的感想。
在那篇感想里我感叹自己的理想已经由照亮前途的明灯变成了向自己索要一切,包括灵魂的怪物。
感觉自己的生活正在被自己的理想一点一点吃掉。
这篇大概六,七年前写的东西很快就被我忘记了。
或许当时认为发出这种感叹是一个人意志不坚定的表现,是一种软弱的表现,不应该让这种声音在心里留存。
现在回顾再想:我所谓的理想在很大程度上真的成了挤掉我生活中许多色彩的吃人怪物。
我喜欢掌握很多信息,并独立分析它们,然后向别人提出我的观点,指点别人的这种工作。
感觉会很有成就感。
于是我认为成为投资银行家应该找我最理想的职业。
问题在于这种职业工作强度超大,一天工作14,15个小时是很正常的工作时间。
而我是一个还有许多其他爱好的人。
比如,我一直想系统地研究一下英国中世纪的历史,想一直保持对文学作品的爱好等等。
如果我真的从事了投行工作,这些其他爱好都可能被挤掉。
就像安迪,如果他不是遭冤枉入狱,他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时间去享受他雕刻石材的爱好。
单从这点而言,考不上上财的研究生或许是件好事。
这次回家,家里找老妈的电话很多:都是一些三朋四友询问基金的事。
我妈充当了一个免费证券分析师的角色。
她也同那些在证券公司工作的人一样,关心每一条影响市场的信息,独立分析着它们,并从自己分析判断的结论中获得收益或承担风险。
所不同的是,那些正儿八经的证券分析师受过完整的全套教育,我妈是四十五六岁时开始自学的。
那些CFA们每天都有很大的工作压力,而我妈完全随自己心情调节压力。
而更让我吃惊的是,我妈除了学得不够系统不懂涉及数学部分的知识外,她几乎掌握了我考研究生金融部分的大多数知识!
我很快意识到,我完全不用读什么金融学研究生照样可以参与进金融界,一样可以亲身经历“黑色星期二”之类的大事件。
同时也不用挤掉我其他爱好。
因为我没有那种正式的金融工作者的压力。
解除了非当一个CFA不可的精神枷锁之后,我反而有了更广阔的生活空间生活方式去追求。
我可以继续考金融学研究生,只要我愿意。
不过再也不用那么急迫那么不计代价地去考了。
准备研究生考试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而且如果考上了还可以继续恣意读书。
我喜欢有一大段时间让我安安静静读书的感觉。
我也可以不用去念那个硕士。
我可以先找份工作,现在就开始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
社会本身就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厚书,足够我读上一辈子。
而且可以确信:这本书里有更多需要我调动自己全部潜力去应付的难题。
在挑战这些难题时,我的生命也会因此光彩炫目!
只要足够精彩,任何一部影片(不管它主角身份是成吉思汗那样的一个旷世英雄还是阿甘那样一个低能弱智)都有可能获得奥斯卡奖。
平凡的身份不等于平淡的生命。
我们有责任去扮演好我们自己的角色,把我们自己生命的电影演得精彩迭出,缤纷昂然。
然后在我们两鬓斑白时,独自回忆自己这一生,一幕幕在我们脑海中回放,感觉每一幕都没有一个多余无聊的镜头,这时我们会在自己心中为自己颁发一尊奥斯卡奖!
这就足够了。
三年前标注的想看,到今天才看完,大概率就是因为这个破海报 ,实在是弄的人没什么欲望,还好最近翻到了,真的是好看啊,所有的海上画面非常真实,应该是实拍,除了一些战争场面略显局促,故事和节奏非常稳,就跟演员罗素克劳一样稳,他在电影中的角色是船长,我觉得他也是整部电影的船长,有他在就两字“踏实”,另外医生的原型很难不让人想到达芬奇,我更加欣赏他,真的是“文武双全”,其他的船员水手也是有血有肉,鲜活生动,凝聚力如此这般怎么能不势如破竹,比定能成为海上的开拓者,想想那时候的我们,历史一下清晰了起来,不服不行,我们只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取长补短,才能走的更远,所有的自大固步自封只会让自己迷失,难道不是吗?
两个多小时,感觉自己就在这艘船上,跟大家一起出生入死,一点也不觉得乏味,关于电影最后一场戏,稍微圣母一点来说,野蛮残暴的时代终究会成为过去,看到法国英国的船员互相残杀,或许彼此并不认识,枪炮与大刀却无情的互相伤害着,文明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产物,而是人类在一次次的屠杀中长出来的东西,从一颗种子到枝繁叶茂,都是用鲜血灌溉的,虽然动作片不需要去关注什么宏大的人类历史,我也只是谈谈个人观影的真实感受而已!
推荐!
我们都不是强者,但我们有时必须勇敢,因为我们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无路可退,我们在面对挑战的时候,必须迎难而上。
我们无法选择改变过去,所以我们前行前行。
我们忘记伤痛,忘记不幸,也许,只是也许也是一种勇气吧。
当我们提起拿破仑的时候,我们会说起他的那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会想到他曾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我们会讨论他的各种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我们也会提到那次滑铁卢的失败和他在孤岛的余生。
▲拿破仑到达埃及拿破仑是一个军事天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也并非永远那么神,尤其是在海战方面,就有些捉襟见肘,也为此吃了不少苦头。
最为大家熟悉的莫过于拿破仑战争期间的英法海战。
拿破仑从称帝以来,就一直想要入侵英国本土,从而真正一统欧洲大陆。
可是英国可不是那么容易啃的,摆在他面前就有那道似乎永远无法横渡的英吉利海峡。
▲《敦刻尔克》剧照看过《敦刻尔克》的朋友都知道,二战时期英法联军打不过德国,被逼到法国的港口城市敦刻尔克,英军知道败局已定,不如溜之大吉,只好选择从敦刻尔克撤退,穿越英吉利海峡回国重整旗鼓。
这个大撤退虽然是一次失败的行动,但却为英国保存了实力,也为之后的反击埋下重要的基础。
回到拿破仑时期,他最初的构想就是想要通过英吉利海峡入侵英国本土,所以他培养和招募了很多海军,试图跟英国争夺海上霸权。
然而,英国海军并不是吃素的,尤其是1805年英国著名海军上将纳尔逊领导的特拉法尔加海战,彻底地粉碎拿破仑的计划,导致拿破仑之后对英的策略都是尽可能避开海军,以最有把握的陆军进攻。
▲特拉法尔加海战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胜利虽然对拿破仑并没有造成根本性的影响,但正如英国历史学家威尔逊在《剑桥近代史》说道:“特拉法尔加海战在1799年到1813年的拿破仑战争中,是一场有着决定性意义的会战。
”拿破仑时期的海战跟当代的不一样,那个时候使用的战舰还是属于风帆,受天气影响因素大,而且因为操作难度极大,更加讲究策略和战术,所以对船长和船员的能力要求也更大。
写拿破仑时代的海战最好的作家莫过于帕特里克.奥布莱恩,他写了一个小说系列,长达20册,而这个小说就是《怒海争锋》。
《怒海争锋》以拿破仑时期的海战史为历史背景,讲述的是两个乐迷在海战中的浮沉人生。
▲《怒海争锋》剧照曾执导过《死亡诗社》、《楚门的世界》等经典电影的彼得威尔就将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传世之作改编搬上大荧幕,也就是2003年的《怒海争锋》。
这部电影是由饰演《角斗士》男主角的知名演员罗素·克劳主演,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该片在《指环王3》一扫十多项奥斯卡奖项的情况下还能够拿到最佳摄影和最佳音效剪辑两个奖项也是挺不容易的。
如今回头看《怒海争锋》,虽然故事稍微有些沉闷,讲的是英法两军的两艘战艇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主要是讲杰克船长如何带领一票船员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成功击败法军的战艇,叙事节奏也相对比较缓慢,但在视觉上给人的震撼还是很大的。
▲《怒海争锋》惊险一幕战艇在惊涛骇浪中行驶的镜头,以及最后两艘战艇“肉搏”相互厮杀的场面太让人震撼了,仿佛你就是船上的一员,面对着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你只能尽力地去战斗去寻求一线生机,你只能像个爷们一样直面一切,不管是惨淡还是最后的荣耀。
这其实得益于影片的写实风格,能够将两艘战艇和海战场面拍得如同纪录片版真实,确实很不容易,能够拿下最佳摄影也是实至名归的。
▲《怒海争锋》惊奇号原型复制品影片对细节也很讲究,我们都知道那个年代的风帆战舰,想要凭借火炮击沉硕大的战舰几乎不太可能,正如影片中,火炮的发射对准的目标也是船的桅杆、船尾等部位,最终还要靠船员冲过去,与对方大干一场,直到对面投降才算是真正取得胜利,所以俘虏是常见的事情。
▲《怒海争锋》海战场面英国海军常常会把俘虏得来的船进行改造,但是依然会保留船号以示嘲讽。
此外,影片中的小孩虽然未成年但竟然留在船上,这点或许也会引起观众的好奇,实际上,船上的小孩是海军见习生,他们从小就要开始跟随船四处飘荡,经过各种海上生活和战斗,才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海军。
想要成为一名海军也是门槛很高的,一般都要出身好,有钱有地位才行,普通家庭的孩子几乎不可能上得了船,或者是得到推荐,像影片中的小孩他爸爸是船长的朋友,所以他才有机会留在船上。
▲《怒海争锋》唯一一个女角色这是一部男性荷尔蒙爆发的电影,影片中几乎所有的角色都是男性,而女性角色只有一个正面镜头,没有那些男女之情,有的只是船长和船员之间的那种为国献身,那种斗智斗勇,那种激情澎湃。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部片是一部英国的主旋律片,如同影片中船长所说的“这艘船就是祖国”,但实际上,远不止于此。
这艘船承载了很多很重的东西,也有那些生命无法承受之轻。
▲《怒海争锋》船长和医生当船长在船和员之间的抉择,我们看到船长在人性抉择上的痛苦,如果拯救一个人,整艘船就会沉没。
当中弹的医生被抬上岸的那一刻,我们知道船长重新做了他的抉择,那同时也是人性的光辉。
当船长和医生两人拉着小提琴弹奏音乐的时候,我们仿佛也从沉重的战争中脱离而出,获得一丝轻松。
▲《怒海争锋》船长和医生合奏而这才是生活最美好的样子。
影片结尾船长得知对手假冒医生逃脱的那个反转也真是太棒了,不光是让结局处于开放,而且也升华了主题。
▲《怒海争锋》船长真正的对手从来都不曾死去,他依然在遥远的附近,指引着我们不断地前进。
那个对手是敌人,是人生目标,也是那个执着的自己。
■往期回顾:如果你只看到《天气之子》的情爱,那可能是忽略了这一重要细节终结者不会回来了,施瓦辛格也不会再演了,这才是最好的结局《催眠裁决》:遗憾,张家辉这次没能将我催眠120帧电影不会是李安追求技术的终点,它只能是分界线不要为了公益而看古天乐的电影,这些人物同样值得关注关注「电影观后感」,一个记录个人观影的地方,可能如实,也许主观,但一定不是影评。
很man的一部电影
在学校报告厅看的。我想,那时,很多人都不是去看电影的吧……
男人海洋
爷们儿的
不错,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美丽的OST
亏我买的正版碟,不过你的铁拳男人还是挺不错滴
反正我看不出有啥意思。。。
我就觉得一般,咬我啊
拖沓。
“你们想失去伦敦么 你们想让拿破仑当国王么 你们想唱马赛曲么”
克劳和贝塔尼这个配对真是萌翻了。克劳的爪子放在贝塔尼腹肌上的那一刻,我疯了,他们一起提琴的那一刻,我@!#¥%……&
大无畏的英雄主义超现实之后,好看的也不好看了
6.5。大航海精神的純粹復現。
一部基情无限的纯爷们电影。
真实震撼的海战,如果能精简些就好了。
当管理有力量再树威严,自然得到尊敬
没有什么比反对什么结果自己成为什么并因此而洋洋得意更让人厌恶的了
最近看了有关这艘船的纪录片,它原本是美国的,这场海战也是美英之间的,只是美国战败才改动说是法国的。
不如玩会儿黑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