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宣传卡上的广告词上是这么写的“凯瑟琳•泽塔•琼斯性感亮相美味大餐 一网打尽 浪漫情缘 一拍即合视觉与味觉的饕餮盛宴 亲情加爱情的浪漫交响”。
整部影片并没有大悲大喜的情节,但这样的温馨与流畅更贴近我们的真实生活,电影色调柔和,令人有很好的视觉舒适感。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泽塔琼斯依然美丽如初,由于整个片中都没有什么锦衣华服的场景,所以广告词上的“性感亮相”应当是指骨子里的性感吧,确实如此,即使是平凡的厨师服也掩不住大美女性感的光芒,她把Kate主厨这个人物演绎的很真实,在做食物上才华横溢,可在做人方面却很tough、inflexible,当客人投诉要的生牛排不够生时,她居然会举着一块生肉直接插在客人的桌子上,扬长而去,我想要是碰到我这等不懂西餐的主,向她点全熟的牛排,她一定会把那块肉烤成一块石头,径直地拽在我的脸上。
男主角nick并不很帅,但他的幽默、柔情与温厚却很抓人,笑容好似暖暖的风,此演员也因主演《黑色大丽花》获得过金球奖提名。
小女孩zoe的扮演者是Abigail Breslin,1996年出生的她已经出演了十余部电影并凭借《阳光小美女》获第79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在这部影片里把一个小姑娘失去母亲后的情绪把握的恰到好处。
去看这部电影前,被宣传吸引的一点是其中的法式大餐与意式大餐,可惜这些龙虾、松露、名贵海鱼都没有给我怎样的视觉震撼(还不如《大长今》呈现的美味诱惑),可能在优雅的餐厅中、悠扬的音乐里、醇香的红酒前去看西式大餐,与在后厨去看忙乱中递出去的一盘盘大餐的感受不同吧。
但是精致的西点却对我有着致命的诱惑,影片中男主角带给女主角的提拉米苏就是我的最爱。
顺便转贴一段拉提米苏的含义:提拉米苏意大利原文(Tiramisu)中,“Tira”是“提、拉”的意思,“Mi”是“我”,“Su”是“往上”,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带我走”。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只要给对方一块提拉米苏,就意味着将心交在他(她)手中,愿意与其远走天涯。
所以才有人说,提拉米苏的苦味,是开启爱情的钥匙,是从红尘走向天堂的滋味,只是不要贪吃太多,否则你会习惯于忘记勇气。
带一个人,陪一段爱,远走天涯的勇气。
与中文译名《美味情缘》的平庸相比,原名《No Reservations》的意味要深远的多,第一应当是指这段爱情,你从未想过,这样一个与自己完全不搭调的人,与自己的生命不可能有交集的人,会悄然走进自己的心里,相知相爱,爱情不但不能预定,也完全不可预料;第二应当是指Kate的人生,因为无法与挑剔的食客友善相处,被老板逼着去看心理医生,最后才明白没有统一的人生食谱供人预定,自己创造的人生原则才是最适合自己的;第三应当是指他们的新餐馆吧,原先替他人工作的餐馆是预定制的,自己也颇受束缚,自己的新餐馆无需预定,却一切完美。
我觉得片子很好看的。
我也觉得凯瑟琳很漂亮,特别是那个嘴角,我觉得我要是男人也想吻她。
当然这海报差了点。。
喜欢故事快到结尾时的一句话,“生活如果象是一片烹饪书就好了。
”心理医生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烹饪书。
”我还觉得有种眼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我一直在想,生活的答案在哪儿呀,我怎么好象老没找到一样。
现在有种感觉,你怎么知道你没得到答案呢?
你怎么知道你的生活解答就是错的呢?
喜欢里面一个小细节,外甥女zoe在kate单独回家时,问,你要不要和(一只小玩具狗)睡?
当我看到这一句的时候,我还以为zoe是害怕一个人睡,所以想扯个理由,让kate和小玩具狗睡,实际上和自己睡。
但实际上是zoe让出心爱的玩具,希望能让kate得到安慰。
我发现我真是以我大人之心度了一片天真真诚的小人人之心。
故事亮点不少,不过这个故事,在很多地方我是不太赞成的。
大多数人看单身的大龄女子,总觉得是她们不走出去,意思是,只要你走出去,或者打开门,让人进来,你一定会看到爱情的,又或者要说你那些什么控制欲,什么什么的,全是因为你没爱情。
爱情是良药,可惜在药房买不到。
我只是想说,到哪里去找那么好的完美男人呀。
一个你家有个小孩子,还耐心和你家小孩子打成一片的人,一个会成提拉米苏美食的一流厨师,一个没有在第一次约会就想和你上床的人(当然做到这点的男人我觉得还蛮多的,因为他们都基本上不会想着约你第二次了),一个喜欢歌剧(虽然我看到众多网友批这点很做作,可是我觉得一个爱戏剧的人一定是有感情的,难道一个人啥也不爱冷冰冰的,就叫不做作了?
),总之,就算你冷冰冰的,他还是伸出来了热情的手,我说,谁会见了这个男人不走出去?
谁会在这个男人上门还锁上门。
问题是打开心门外面可不是这种男人呀,哎。
我在参加博客大赛,看了这篇文章觉得好的,请点击: http://www.feedsky.com/challenge/user.html?u=9d351ac2 帮我投投票好吗?
还有欢迎通过http://feed.feedsky.com/zz4211 订阅我的博客,谢谢我连续参加三十天,每天都会写我对电影和书的感想,希望能和你们一起分享。
原版是德国2001年的电影,叫《Bella Martha》,女主角是马蒂娜•戈黛克。
2007年美国翻拍版,叫《No Reservations》,女主角是凯瑟琳•泽塔•琼斯。
大致看了看伪文艺们的短评,十条里面有8条都在讲泽塔琼斯怎么怎么韵味十足,怎么怎么好看。
一部电影的好与坏,女主演的味道确实占有比重,但绝不是评分标准。
一帮傻逼看见美女,就二了吧唧的忽略了电影应具备的其他元素,贱嗖嗖的给了3,4星。
所以,说本片优秀的人,除了男女主角的粉丝,就是悲春思秋的矫情蛋。
小生愚钝,恳请本片粉丝全面地说一说这片子哪儿好,为什么好。
不要看到一些所谓的温馨场面(屋子里搭帐篷吃披萨),就把评判一部电影好与坏的门槛降低。
看问题应该理性感性兼备,再次恳求豆瓣的各位伪文艺们为我指点迷津。
A out-of-the-box guy bumps into a rigid never-open-to-anyone "iron" woman.He white-lies to break the deadlock.She is forever trying so hard to disguise her vulnerable heart.A nice person meets another nice person.Be less sophisticated.No reservations.No routines.Welcome surprises!Welcome the unpredictable.Life is a funny game,only if you open up.
我看过很多烂片子,烂得我都不好意思放在这个男文青女文青聚集的豆瓣,恐怖片好莱坞法国的等等,不过反正我也不是文青,没什么不好意思的,^_^最近两部烹饪的片子比较火一个是这部,一部是《料理鼠王》,后者就是把一个奋斗的故事安排到一个老鼠身上而已,不过我挺喜欢那只老鼠的,呵呵。
前者我是看到封面上一个冷美女才买的,但我并不知道她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泽塔琼斯啊,直到后来朋友告诉我。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男主角一到那个餐馆就和泽塔琼斯眉来眼去的,感情发展怎么这么快呢,导致后面我一边看一边嘀咕这也太作了吧,直到后来朋友告诉我:男主角本来就耳闻或认识泽塔琼斯,因为她是鼎鼎大名的厨子嘛。
哦,她是个鼎鼎大名的厨子,影片开篇就是她的自白:我的秘诀是——鸡精。
看她在厨房里一个劲儿地提醒伙计们:别忘了鸡精!
别忘了鸡精……客人问他为什么要放鸡精,她个性十足地还不给你吃。
这段中国人看了肯定乐,因为中餐怎么能少了鸡精呢?
当然,现在很多中国人为了健康,做菜的时候不放鸡精。
比如我的朋友,所以她经常下厨做的饭总没有我偶尔为之做的好吃让大家欢迎,于是她“嫉妒”地说:你放鸡精了吧!
是啊,在确定鸡精的来源不是果子狸和海洛因的情况下,我不会因为健康而放弃了美味的。
即使有某某科学家研究说鸡精损害健康,我也置之不理,科学家这类的研究多了去了。
小时候,妈妈做饭要是忘放味精了,总说:呀,忘放味精了,少一味。
我也总是很羡慕妈妈的味觉:嗯?
我怎么没觉得啊?
还装着很酷的样子说:一个味道啊!
后来我自己偶尔做饭了,才知道放不放味精或者鸡精味道差别大了去了。
鸡精就像传说中的“哲人石”一样,只要一点就可以让贱金属嬗变成黄金,让一锅难以下咽的植物动物尸体变成珍馐美味,有时候甚至觉得连色泽都变得更为诱人。
即使是做鱼虾蟹蛏之类的江河海鲜,我也要放鸡精,只除了文蛤,传说中的“天下第一鲜”,小时候总觉得鲜得心都快掉下来了。
哲人石之王吧,大概,哈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束语:正在做汤,最近又正在看《哲人石》和《寻求哲人石》,于是就来了个大杂烩,等我把这两本书看完了,得写篇书评,名字就叫做:呀,原来哲人石就是传说中的鸡精啊……
凯特之所以和祖在开始时相处不好,因为她习惯于在自己打造的美食领域——她占有统治地位的厨房发号施令,而不习惯于表达感情。
她把自己装在一个严实的套子里,她的满足感来自对工作的热爱,而不是来自周围的环境和家人,相处是一个复杂而麻烦的过程。
尼克则是注重生活乐趣的人,他的工作里总是融合进他喜欢的个人因素,与朋友和同事分享,和他们一起努力。
心和生活都是需要发现的。
没有规则,只有满怀幸福地做你喜欢的事。
解放,尝试,生活原来丰富多彩。
这雨也下了快一天了,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估计暑气就要慢慢退了,秋天不远了。
这样的天气,在家里睡大觉,实在是幸福无比,睡饱了,去看场电影,着实惬意。
《美味情缘》,这电影不是有点儿女气,是太女气,女人爱看的就是这种电影,温馨、浪漫、所有的苦涩都是为了蜜更甜,哭哭笑笑是最好的宣泄,带上纸巾和爆米花,当然最好能带上可心的情人。
这不是给电影评论家准备的电影,如果电影票不是自己买的,看起来就比较受罪了,因为这电影,可以用眼睛看,因为有帅哥、靓妹和美食;可以用耳朵听,因为有帕瓦罗蒂;当然,更可以用心体会和品味,因为有真情;但唯独不能用批评家的脑子思考,虽然它也有成熟的人生哲理。
凯瑟琳.泽塔琼斯,确实不再青春年少,不再风华正茂,你可以说她成熟了,也可以说她老了,细密的皱纹已经爬满了她曾经艳光四射的天使面庞。
可是,她更有魅力了,更像个完整的女人,细腻、连贯的表演把一个表面生硬、乏味的职业女性,脆弱、复杂、层次多变的情感表达得恰到好处,对,那眼泪,那笑容,那举手投足,甚至那时而盘起、时而放下的长发都恰到好处。
都市里,活得自尊、自爱又很累、很孤独、常常觉得世界有点儿冷的职业女性们,不论身边是否有可爱的情人,都不妨去看看这电影,因为它的确是为你们拍的。
小童星艾比盖尔·布蕾斯琳,走出《阳光小美女》,摘掉大眼睛,依然可爱迷人,这孩子真是个天生的小戏骨,小小丫头,特写镜头下,也能表演得如此敏感、细腻、层次分明,好莱坞真是永远不用担心后继无人啊。
顺便说一句,我看的是中文配音版,男主角尼克的配音非常出色,很性感、很灵动,为阿伦·艾克哈特安全的外貌和平庸的表演增色不少。
这样的电影,在好莱坞,不会有什么震撼的力量,但一定有票房。
在中国,如果能拍出同档次的电影,估计要得不知多少奖了,这就是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儿,也不是几十年,是此岸和彼岸啊。
(2009/09/13)
这是电影里最温馨的一幕: 她和他跟一个小人在家里搭起帐篷, 吃着自己做的爱心pizza. 就像是在森林里露营. 喜欢这种温暖的电影.
看美味情缘,完全是冲着凯瑟琳的美貌和好莱坞甜品爱情去的。
结果是美人不再,甜点无味。
凯瑟琳依旧优雅地展现她那高傲的性感,这次她所能打动的仅剩下银幕上的男主角和她视为生命的庞大厨房。
很为她逝去的美貌痛心,宁愿相信这都是为了塑造这个缺乏爱情的美食狂人刻意制造的化妆效果;宁愿认为她是想像塞隆一样毁掉自己的美貌给演技腾出空间;怎么都不愿承认她就是那个曾经用勾人的眼神微翘的双唇征服了世界上所有的男人和女人的她,更不愿意相信爱情婚姻孩子给女人带来的是坏而不是好,呜,伤心丧气呀,为了这个负面榜样!
故事也骗了我。
它不是传统的好莱坞甜点而是欧洲的爱情冷饭。
所以我在故事中看到了一个隐忍的女人,一个需要关爱的孩子和一个阳光般的男人。
男人又像设定好了地一样耍宝和拯救,孩子像设定好地一样逆反和顺从,隐忍的女人像设定好地一样戒备和放松,所有都那样顺理成章又显得有些勉强。
也许是我太苛求也许我伤了心也元气大伤。
不过,美物滑过眼角也没有被逃掉。
比如说让人心动的甜点,我本能在测量它的能量;比如说孩子满车满屋的娃娃,我在暗暗渴望;比如说那个埃及郊外的野餐,我盘算着是否能有个一起场景复制的伙伴。
好吧,完全看在吃的份上。。
爱情 事业 美食 家庭 都有了......
Aaron Eckhart was actually very attractive in the movie...
看了太久都沒印象了。
美国言情片
好萌!
那天去电影院就是想看这部的,可惜华星工作人员说播放厅要检修,统统可以到超级豪华vip厅看走出非洲。于是,我头一次享受到了什么是超级豪华vip。前些天终于看了,很温情的片子。有泽塔琼斯的镜头都是那么美丽。
They live a happy life ever after~
料理部分比原版更深得人心,给了好多食物大特写。奈何Catherine和Aaron貌似没有演爱情喜剧的火花,都好像面瘫--还是Abigail Breslin才勉强拉回一城。
结尾的小店很美妙。
原谅我的老友记情结,美女龟毛主厨和随性深情男,还有阳光小美女的穿针引线,美食只是点缀却美好无比,我喜欢路灯下的雪景和悠扬的弦乐。No Reservation,为了这个名字加一星。
美食
7分
太可怕了。。
好喜欢片尾餐厅的三角招牌,真有创意!和心爱的人开一家餐厅,是每个吃货的终极人生目标吧!相较德国原版,此片涉及的料理少得可怜,倒是大打亲情牌!爱情线相对更弱!因为阳光小美女和360度无死角大美女凯瑟琳•泽塔-琼斯,看着就赏心悦目,心情大好,胃口大开!
泽塔琼斯好有气质,开始喜欢她了。
美人生了孩子......
剧情不是一般二般的老套。打发时间,看看也无妨。
看过3/4才意识到 另一位女猪脚怎么还不出现..原来是看错片了...-_-!
勉强可看的电影,因为里面的食物真是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