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有个网友说:MD,我患了绝症,明知道是烂片还看。
哈哈哈,蛮搞笑的。
电影是艺术,电影是文化,但是电影也是商品,不是吗?
如果它有种种符合观众趣味的元素的话,那么它就是畅销的商品。
这是一个简单的商业逻辑,套用在电影这一艺术门类上,同样适用。
依据这种结论,《暴力街区3》可以定义为是一件行销的商品。
吕克贝松,这个成功的导演商人(我如此定义他)使其《暴力街区3》拥有了观众偏爱的种种口味,型男、辣妹、武器、动作(跑酷)、飙车、对打……主演保罗沃克在现实生活中飙车飚到了天堂,跑酷创始人大卫贝尔还依旧在用直觉和灵魂飞檐走壁。
这是现实中的两种人生和状态,投射进电影,也便让电影有了另一种色彩。
是什么让我们可以轻轻松松给一部电影定义为烂片?
又是什么让我们不自觉得给《变形金刚4》点赞?
口味罢了。
如果说一部电影,可以让我们掏钱后出了影院还能觉得这钱花的不浪费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就有了成为佳片的可能性。
只是有可能性而已。
但是,可以确切的说,这部电影已经是一件成功的商品了,它的营销方式、传播途径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因此,它跟艺术价值极高、令人思考极深不沾边,又有什么关系呢?
美国的这部《暴力街区》翻拍自法国的《B13区》。
都是由吕克·贝松监制。
对于这一点,我可以向你保证:吕氏监制,必属佳品!(顺提一句,吕的前妻正是《生化危机》中的女主角,犀利无匹、性感绝伦的米拉乔沃维奇)美版的男主角跟法版是同一个人:大名鼎鼎的“跑酷”创始人大卫·贝利,唯一变化的是贝利的搭档换成了迷人的保罗·沃克。
(这也是保罗的遗作)这种安排明显是为了分工合作:贝利负责“跑酷”、沃克负责“飙车”。
美版的情节设置、人物关系几乎同法版一致,(我一开始看的时候也以为自己眼睛出了问题)动作场面、特效运用稍有胜出。
但是,法版已是一个宛如里程碑的存在,莫能出其右者!因为正是法版第一次将“跑酷”这种运动植入电影,开创了“移动的艺术”。
倘若说法版《B13区》是“跑酷”开山之作,那么还有一部仍是吕氏监制更早期出现的《企业战士》就可算做“跑酷”的萌芽作品。
恰好,我的收藏中就有这部《企业战士》的DVD,那可是我沧海拾遗般辛苦淘来的。
从前年的《飓风营救2》开始,我对吕克贝松就基本上粉转路人了,现在差不多要路人转黑了。
他最近这两年参与编导的电影,让我来总结的话,最大的特点就是早泄。
这些电影总是有着火爆带感的开场,然后当观众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开始全神贯注的期待接下来的大场面时,电影的激烈程度却开始一路走低,最后让观众屎尿未及的迎来平淡的结尾。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的情绪被撩拨起来了,好不容易宽衣解带了,准备大干一场,却发现对方在戴[哔][哔]套时就不小心撸了丢了。
这种早泄的风格在本片里可谓是登峰造极了。
开场的跑酷戏份对于我这种没看过原版的观众来说惊艳万分,不过由于有了之前《别惹我》《三日刺杀》等片的教训,所以我也没敢贸然拉高对本片的期待值。
果然,一开始的水准没能被保持下来。
现在的动作片一场具备看点的动作戏怎么也得持续个五到十分钟,可是本片的动作戏却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每次都是打个一两分钟,我刚开始把大脑调整成观赏动作戏的模式,这场打斗就结束了,就像是每次都前戏完了接着就去洗澡了一样。
这部电影的最大看点就在于流畅华丽的跑酷动作戏,由跑酷运动的鼻祖大卫贝利担任主角更增加了这一点的说服力。
而为了增加本片的票房吸引力,制片方又选择了因《速度与激情》系列而在全球范围内人气极高的保罗沃克。
这个选角决定是非常英明的,首先从故事本身来看,保罗沃克这次扮演的达米安就是翻版的布莱恩欧康纳,驾驭这种角色对他来说可是轻车熟路;更关键的是,保罗沃克的突然离世让这部影片获得了个“保罗沃克遗作”的头衔,增加了其关注度,也使其商业前景更加明朗。
不过我却觉得保罗和大卫两人的组合并没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两位主角碰面之前各自的戏份都很精彩,可是他们一开始联手之后,整个故事就变得有些拧巴了。
跑酷讲究一种流畅的节奏感,可是两位男主演的同步率并不高,导致他们一起跑的时候显得不那么酷。
这种速度与步伐的不统一可以制造出一些笑点,比如看着大卫贝利轻松的翻过墙去惊呆了的保罗沃克选择绕道、保罗沃克在楼房间跳跃之时一副不情愿的表情等,但我觉得为了保证影片的节奏感,还是应该尽量减少两个人一同活动的戏份。
把现在这些零零碎碎的动作戏从新剪一剪,让大卫贝利狠狠的跑十几分钟,保罗沃克狠狠彪十几分钟车,最后两人再联手与对方干十几分钟架,那样看上去应该会舒服一些吧。
关于文戏部分,《别惹我》《三日刺杀》等片由于本身在题材上就比较混搭,可以拿家庭、亲情这些元素来填充一下剧情,而本片的文戏则基本上就是鸡肋了。
据看过原版的基友郭师傅交代,本片的剧情是完全照搬了十年以前的法国原版,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虽然上面说了本片这么多坏话,但我的对其整体上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包括我在本文中顺手黑的《别》《三》,这些电影的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不错的幽默感,比如本片最后去找市长对峙时,一帮人风风火火的往上冲,而两位前面一路跑的根本停不下来的主角则在不紧不慢的坐电梯,这种对比再配上保罗沃克憨憨的笑容,就更具喜感了。
另外我不知道光腚引进这电影的用意是否包括了让各有关部门的[哔]员干部们组织包场观看好学习国际上先进的强拆经验。
这个电影给我的最重要的一点启示就是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片中保罗沃克一开始那个卧底任务,当黑帮老大怀疑有内鬼时,毫不留情的把枪指向了爱抠鼻屎的那哥们儿。
看到这里我吓得赶紧停下了鼻孔中的右手小拇指的动作,并随手向前一弹,然后在前排观众转回头来看我之前调整好了姿势继续若无其事的看电影。
电影院这种黑灯瞎火的环境一向被我视为最适合抠鼻屎的场所。
本来以为这一阶段并没有太多值得去电影院看的电影,经好基友郭师傅的推荐,来看了这部保罗沃克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电影。
看到最后的“缅怀保罗沃克”,还是有点小伤感。
我们作为观众,接触电影演员的媒介就是他们的作品。
所以虽然他人已不在了,但我们至少可安慰自己,还可以在他的作品里寻找他的身影,然后不去想他已经不在了这个事实。
如我上面所说,这部电影有些地方处理的不是很让人满意,却也是目前这个档期里少数值得一看的电影了。
如果不是因为它处在现在这个档期,也许我给它的评分还会再减去一点。
CCTV6电影频道一周海外精彩晚间档,每周五为《环球影院》,本周五北京时间22时16分将首播公元2014年8月1日开始在国内各地电影院进行全线公映的我们中国进口法国优秀故事片彩色遮幅故事片《暴力街区》国内影院中文译制版,本片取得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下发的当年我们中国进口优秀国外故事片和优秀卡通动画电影允许在国内电影院进行公开放映审查许可证国家编号应该是电审进字[2014]第029号,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所进口的,国内译制工作是由长影译制片分厂译制完成的,如果没有收看或者忘记本片当年国内公映时间的,本周五千万不要再次错过本片在CCTV6电影频道的首播时间,这是上海电影集团珍藏的本片当年在国内影院公映时所张贴和悬挂的中文宣传海报!
官方网址为http://www.sfs-cn.com/node3/node625/node3026/userobject1ai1528155.html
到底有没有用心去做是这部电影带给我们最大的疑问,作为一部翻拍片,既不应景又不创新,既没有突出原作的经典又没有体现出新作的别具一格,生搬硬套的照单全抄沦为翻拍电影里最没有诚意的烂片!
最近几年的吕克贝松彻彻底底成为了一个商人,明显的是以怀旧圈钱为目的,作为法国最有名的大导演缺乏创新几乎没有了什么创造力,透支自己的名气与过去的技艺,完全失去了原有作品的价值与深意,也失去了时代特色与个人印记!
我们很容易的就能够看穿作品的浮躁与守旧,也感受不到令人深刻与回味的思想与意义,单纯的只是利用商业元素打造纯商业化的电影,也让电影的感觉如同其性质一样粗俗不堪!
电影在剧情上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改动,就连主演都是法国版的主角,虽然加入了保罗沃克但也让人感觉不到太大的惊喜!
作为一个新人导演执导的一部影片,在没有确定个人风格之前影片过多的偏向于吕克贝松,过多的与法国版的原作重复与跟风让电影明显的在定位上处于一种很被动的局面!
虽然电影里有很多精彩的打斗飙车场面,也一贯延续了系列电影对跑酷这项极限运动的充分展现,可是电影仅仅局限与这些原作中的固有内容而没有创新与改良电影剧情是作为编剧的吕克贝松让人最不能容忍的地方!
我们看这部电影就好比是法语变成了英语配音,不但只是赤裸裸的抄袭,甚至连原作放到现在都不如,根本就没有契合到当下时代的时代潮流,也是这部电影成为电影洪流中昙花一现的一粒砂尘!
如果仅仅是为了纪念保罗沃克或者是冲着吕克贝松的名气去看这部电影的话,一定会让人感到失望!
看惯了的好莱坞动作与特效场面,这部电影就成了一种烂大街的作品,如果还有人厚着脸皮夸赞其品质的话只能说是文艺片看多了而不了解商业片的内涵!
这也不难想象电影为什么会在北美影市的频频失利的原因,观众们不会仅仅为了纪念一位喜爱的明星而为烂片买账,如果没有真正能够触及到我们灵魂与感受的东西,我们也不会给予他不该有的价值!
虽然我们可以缅怀一下保罗沃克,毕竟这是他最后一部完整的遗作,可是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恭维的地方!
我们不否认导演和演员们很努力的去打造一部属于好莱坞版的经典翻拍,可是没有做到充分考虑与重新定位的情况下而进行盲目复制着实是电影最让人痛心的地方!
毕竟造就一部经典作品需要耗费很长时间去发现去挖掘,而毁掉一部经典只是电影公司的一次为了追逐利益而不负责任的翻拍!
我们已经很努力的去适应电影所呈现出来的品质,也尝试着接受翻拍带给我们的新意,而我们不能接受的是翻拍时没有半点诚意与致敬是最不能容忍的,尤其是原作导演坐镇还没有找到电影本身的精髓与出发点!
电影以纪念保罗沃克为噱头做宣传着实让我们有些怀念这位英年早逝的魅力男星,当然电影也有非常精彩与华丽的地方,我们不能掩盖电影出彩的地方但也不能忽视电影本身的品质!
作为一名观众我们在享受电影的同时也要为电影做出最真实的评价,不能因为电影公司的道德绑架就违背了我们自己的内心感受!
我们尊敬保罗沃克同样也尊敬电影制作者的劳动,我们只是希望能够看到更好的作品而不是甘于平庸不思进取的碌碌无为,希望吕克贝松能为我们带来更好的作品,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沉迷于过去的成就中!
黑人反派大反转看得我尿了。
领导才是幕后我也一早猜到,黑政客捧黑人这在米帝是政治正确。
换位思考一下,借口恐怖分子劫走中子弹然后清理掉这些垃圾人口换我在这位置上也会这样考虑,所以白人领导的想法我多少能理解。
比起白人市长的极端,黑人老大倒是寄希望于让他的手下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但是却又杀人如麻),愿景是很美好,可是他也说了,这些人不是这块料,言辞里透着无奈和绝望。
按照我的价值观来看,整部片没有一个真正的好人:满口仁义道德却杀人如麻的黑人boss、想让城市变得更好却采用极端手段的白人市长、陶醉在扮演救世主角色中的中二法国佬、为杀人狂开脱的法国佬女友,以及采取“兵谏”的保罗,他们的行为都充满着中二思维,而这电影就是一部中二跑酷片。
一大清早看这部电影真是让人肾上腺素飙升,影片一开始lino的跑酷真是棒棒哒。
裸露的纹身,窜动的身体,虽然后来感觉lino有点二杆子精神,但是猛男这个词用在他身上真的是妥妥的!
哦哦,还有坐在床上用电击小混混的老婆婆感觉非常的萌萌哒!
男一号保罗沃克不用分说,高大帅气,行动潇洒,微微一笑很倾城,可本质上却是一个被上司耍着玩的苦逼公务员,心里总是想着杀父仇人Tremaine,惦念着干完这一票就开始做爷爷的好孙子,从此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可是后来,现实的狗血不是一般人能够控制的,最后知道真相的他眼泪都能掉下来,气急败坏之下只能带着一帮心地善良杀人就如打喷嚏的小混混冲进了市政大楼,对着大boss说:邮政编码来一套?!
当然,故事的结尾肯定是幸福安定的,香车美女,阳光花园。
最近去影院去的比较频繁,而好电影着实少之又少,之前没有看过《暴力街区》,去影院后看到有吕克·贝松的名字,就想试着看看,说实话没有报多大期望。
一开场的跑酷镜头惊呆了我这个小伙伴,流畅程度堪称完美,不由得想起成龙在《宝贝计划》中从空调盒跳下来的场景,顿时觉得那会得多心酸啊……看完之后又回家补了下之前那部,原来基本一成不变啊,唯一就是演员有多调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先入为主,又或者现在依然是一个卖萌为生的世界了,总觉得翻拍中的人物选角更加贴切,更加适合剧情,更加萌,尤其是大胖子和爱做饭的黑老大,而且女主演也身材脸蛋更棒哦,尤其是最后大反正,警察联合黑帮推翻市场真是大快人心啊。
唯一遗憾的一点就是感觉翻拍后的打斗场景比原先逊色一点……听说票房爆冷门,看来好的片子不是自己宣传就可以的,真的还是要靠口碑啊,我们还是有一定鉴赏力的,以后不要老拿一些烂片糊弄我们了好不好,亲!
《暴力街区》开场即值回票价,彪悍的街区众生相再加上一段超炫跑酷,配合节奏强劲的音乐,让人血脉偾张。
是翻拍十年前的作品《暴力街区13》,吕克贝松再度担纲编剧,其实第二本剧情基本雷同,吕大爷应该轻松操刀,只着力于没有最酷只有更酷。
没看过第一本,幸或不幸,塞翁失马。
故事也没什么考究,那有毛关系,反正我们在乎的是型男、活好盘靓、肾上腺飙升,反正吕克贝松和导演用十年间发展的镜头技术应该把暴力美学玩得更赞!
尤其爱配乐,两个主人公战雪人那段的音乐,太带感了!
巨人那只铁丝玩偶更是萌翻一鼻血!
本片也是主演保罗沃克最后一本完整电影,虽然不是《速度与激情》的粉丝,但很高兴今天选择了这本电影观看,向他致敬。
后来和狗头先生猫头小姐一起又去电影院,再看了一遍,这片值得且只能在影院看,最近像样的院线作品真是不多,要珍惜!
暴力街区是我对欧美动作电影的启蒙,也相信有不少的影迷是通过暴力街区知道跑酷这项运动。
没有想到暴力街区会在十年后会重拍,主演依然是贝利,只是男二号换成了沃克。
相信在第一步和翻拍之间影迷会有自己的比较。
不多述,下面是关于几个人物的先后对比。
内托:前后两部都由大卫贝利饰演,十年了内拖的身材并未走样,还是一样迷人的小胡须,一样健硕的肌肉。
达米安:第一步的达米安显然动作上要比沃克饰演的要漂亮很多,而且从性格上也要风趣了不少,还是依然留恋过去那个大光头一口法语的达米安。
K2:这部片子换成了黑人,没有原来拜仁的K2的张狂感,同时长了一张诚实的脸,给角色减分不少。
里梅因:第一步的老头子突出了狠与狡猾,第二部的里美因比起达米安更像个政府卧底罗拉:这部的罗拉显然戏份赚足,长的漂亮,个子高挑,特别还会WWA的跨摔。
第一步的罗拉显然更加野性,特别是让敌人吃自己内裤那一幕剧情。
在剧情方面做了不少的改动,将以往过于野性的镜头没有复拍,特别阐述了达米安和父亲的关系,通过对抗与里梅因建立起的友情。
总体来说比起第一步视觉效果上也差了一些,没有第一步显得干净纯粹。
不过无所谓,在十年后还能津津有味的看完整部电影,还愿意看原始2004版电影,这就是好电影。
十年了!
依然为你沸腾!
真是白瞎保罗·沃克的遗作这样的名头
我觉得,有必要再拍一遍吗????你不如把旧版做个3D出来骗钱不更好,起码更好看些
故事还是那个故事 炸弹也是那个炸弹 甚至跑酷的哥们也是10年前那个 原作系列的精彩在于最大化了跑酷的带来的震撼力 但新作中添加了好莱坞式的剧情 导演虽然意图放大故事影响力 但架空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寓意还是给人儿戏般的粗制滥造感....
挺酷炫的,反正我喜欢,就是Paul Walker戏路好窄
前面开场一模一样,剧情也一样,,,只有保罗沃克不一样
要怀念Paul Walker,不如去看速度与激情;要看跑酷,真不如复习B13
故事还是那个故事,炸弹也是那个炸弹,甚至跑酷的哥们也是10年前那个,只是耍酷的法国帅哥变成了保罗沃克,但是作为一部遗作,即使是重播了10年前的老片,估计也会去捧个场。当保罗沃克准备飙车时提醒跑酷哥系好安全带以及片尾祭出了保罗沃克的遗照时都让人不胜唏嘘。至于情节和逻辑是什么?好吃吗?
跟当年那个法国版改了一点点,不过剧情上缺了新意观影体验差一截了。
不是点蜡党 编的实在太次了 进展不下去也不能胡来瞎反转啊 真对不起自己的智商
几乎与原版一摸一样,无论情节、台词,甚至连整体节奏都一样。而各种精彩跑酷动作却用的是快速画面剪辑,少了一气合成的感觉……
跑酷真花哨~Paul Walker真人已经挂掉了真可惜
被逼看烂片就是刷手机呢
还是之前的那二集好看得多,这集很一般
俩主角皆是打几百枪都不死星人
炒冷饭的新标杆!感觉像是翻出之前那部的分镜稿子照着又拍了一次。ps:稿子还缺了几页。
找原版演员再演一遍剧情基本相似的翻拍,关键是场面并不比原版出色这种操作,真是骚的掉渣了。 这种花拳绣腿,满口嘴炮的类型片没有了新意就一无是处。 可惜保罗沃克的片子是看一部少一部了。
唏嘘
-9.0分-补
镜头太熟悉了,原来是翻拍
想来这么高分数大多是来吊念挂掉的飙车哥和跑酷哥这么久之后身手不减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