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要写一下这个片子,因为豆瓣上太多“没剧情啊!!
大烂片啊!!
”的差评了。
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是,很宅,非常宅。
东瀛武士、奇幻屠龙、一战背景的蒸汽朋克与外星背景的科幻都市(外星+火车让我想起了腰斩神作《Firefly》诶),全部都是最有ACG风格的战斗场景。
再加上各种制服的妹子:水手服,军服,骑士铠甲(甜豆豆的肩甲让我感觉她有点像大剑……),还有短发妹子火箭那身其实是护士装……而最大缺点么则显然是……没有萝莉也没有少女啊!!!
白种人的皮肤真他妈老啊!!!!
——所以我说,这片子是欧美宅拍给欧美宅看的,因为日系宅想看萌娘打架会干脆去看动画片,不会去看各种不完美的三次元……而在此之外,整个故事的主线剧情其实很好理解,而且有点暗黑,想起来还蛮堵心的。
那么为了说得更明白一点,接下来就直接剧透了。
其实很容易看出,这个故事的三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件是层层嵌套的:女主角“洋娃娃”(五个女孩用的都是这种外号或者说艺名)的母亲病故,把所有遗产都留给了她和妹妹,继父对此非常生气,争执吵闹中洋娃娃向继父开枪,却误杀了自己的妹妹,于是被继父以“她是有暴力倾向的疯子”为理由扔进了精神病院,并且与守卫队长达成交易,假冒主治医师签名,在五天后给她做额叶切除手术,把她变成温顺的白痴。
然后故事就进入了洋娃娃的第一层幻想,继父把她卖到一个夜总会,女孩们又要卖身又要卖艺(跳艳舞),洋娃娃初次试演就震撼了所有人,但五天后会有一个大款来开她的苞,她决定收集有用的道具(地图、火种、刀、钥匙),在五天内逃出去。
第一层幻想的情节与孤儿院内的现实是一一对应的,夜总会的剧场就是孤儿院里的“剧场”,夜总会的老板是与继父合谋把她变成白痴的守卫队长,老鸨是现实中的主治医师,厨师在哪里都是厨子,有打火机的市长则是精神病院的某胖子,至于那个“五天后会来”的大款,其实就是五天后来做手术的医生。
在幻想世界中,洋娃娃的逃生计划是靠她跳艳舞吸引男人们,同伴则乘机去偷取有用的道具,但是很显然,幻想世界中的一切冲突都比较夸张,所以试图逃走却被发现的女孩会在演出开始前被老板枪杀。
而在精神病院的真实世界中,和洋娃娃一起试图逃走却被抓住的女孩显然不会被杀,可能是被关禁闭了(另有一说认为五个女孩都是某人的分裂人格,被杀意味着人格的消失);至于跳艳舞,在现实世界中显然也不可能靠跳舞这么轻松浪漫的手段来迷惑精神病院工作人员制造偷道具的机会,能使用的手段只有一种:出卖肉体。
——剧情也有暗示守卫队长一直在侵犯或者试图侵犯那些女孩,其他守卫可能有机会也会这么干。
那么,现在再说到第二层幻想,也就是大场面的RPG制服美少女战斗部分,电影里的表面剧情是,洋娃娃每次跳舞,就幻想自己是在和同伴们一起与敌人作战,而当战斗结束,银幕前的观众们根本没看见夜总会里的洋娃娃每次到底跳了什么,她身边的老板、老鸨和其他女孩却纷纷表示“超感动!
超震撼!!!
”但其实呢,这个战斗剧情对应的并不是和第一层幻想里的夜总会剧情——跳舞嘛,哪怕是跳艳舞,都该是靠音乐、灵感和激情这一类比较“正面”的感觉来触发的,可为什么洋娃娃跳个艳舞要幻想自己在与千军万马作战?
为什么她每次跳舞前表情都超哀怨超可怜像谁欠了她钱似的?
因为,那都是现实世界精神病院中的洋娃娃在被守卫队长(可能还有厨子等其他男人)强暴时脑中的幻想。
用以逃避现实,和鼓励自己继续战斗,逃出去。
在第二层幻想的RPG世界中,洋娃娃遇到了一位老爷爷,也就是RPG传统的大贤者角色,指导她要得到五件东西才能逃走:地图,钥匙,火种(打火机),刀子,还有,彻底的自我牺牲。
其实前面四件东西都是剧情开头部分,洋娃娃一进精神病院就想到了的。
而彻底的牺牲,显然,之前的出卖肉体都还不算“彻底”。
于是在夜总会的幻想世界中,洋娃娃出面吸引守卫,掩护甜豆豆逃出了铁门,而在现实世界中,洋娃娃接受手术,变成了白痴,但很快真相败露,守卫队长被抓,而甜豆豆则成功逃走。
关于结局,其实有(至少)两种说法,一说是洋娃娃牺牲自我,帮助甜豆豆成功逃出了精神病院,甜豆豆搭公车时遇到好心的司机相助,之后在车上回忆过往,把司机也扯进了自己的幻想,化身为在RPG幻想中一直指引她们的贤者爷爷——而整个故事其实是甜豆豆在车上的回忆。
二说,五个女孩,包括洋娃娃都是甜豆豆的分裂人格(她幻想在自己孤独无助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能帮助自己的少女),最后甜豆豆成功逃了出去。
也有人说她们其实全部都是洋娃娃的分裂人格,最后洋娃娃被迫手术变成了白痴,但仍觉得(幻想)自己有个人格逃出去,获得了自由,但我觉得就剧末旁白的暗示来看,甜豆豆应该是真实存在的人物没错。
因为故事开始的时候,洋娃娃也确实在精神病院的“剧场”里见到了甜豆豆,她和女医生一起在舞台上——这剧情正好对应,幻想世界中洋娃娃被卖到夜总会,首先见到的就是甜豆豆扮成她的样子做“美少女被迫手术”的情景表演——或许,它也可以用来佐证“所有主角都是甜豆豆的幻想或者说分裂人格”——她幻想自己是洋娃娃,要被迫接受手术。
老实说我也无法确定到底是哪一种,可能以后在电脑上再细看一遍才能得出答案。
个人感觉来讲倒是更倾向于第一种,这样整个故事才更沉重,更有力……也因此更惨烈,更堵心。
附带提一个小捏他:出现兔子涂装的机器人是暗喻《爱丽丝梦游奇境》里的三月兔,对应当时放的BGM里提到了爱丽丝。
另外兔子身上写着“女性 殆”字样,很显然“殆”要作古意来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殆=危险。
对于这么一部“够爽就好”的片子,一本正经的分析剧情有些太无厘头了。
不过显然豆瓣里的剧情简介是不对的,还是来多几句嘴:“该片是一部以50年代为背景的动作片,主角为阿曼达·塞弗里德饰演的女孩,名为Baby Doll。
她被恶魔般的父亲关在精神病院里,五天之内她就将被切除前额脑叶,成为一个永远的痴呆者。
在监禁过程中,她在自己幻想出的世界和真实世界之间穿梭。
幻想世界中,她需要去偷来五种东西从而获得自由,在此之前,她要被一个恶心的男人夺走贞操。
哈金斯、考尼什、伍德和斯通有望饰演的四个角色,是她在精神病院认识的伙伴,她们也交替出现在Baby Doll的幻想世界中。
”——这是谁的幻想世界?
可以肯定的说,不是片中主角baby doll的。
因为最后逃出去的只有sweet bean,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sweet bean,就连貌似的baby doll的幻想其实也是sweet bean的——里面出现的导师正是sweet bean逃出后救她的客车司机。
baby doll是活在正常世界的、大概,夜店是sweet bean的幻想。
逃亡的舞娘伙伴实际是精神病院里的伙伴,所谓被处决就是拉去做了手术。
这里的问题是:——sweet bean真有个妹妹也在精神病院吗?
如果rocket是真实存在的,则她的牺牲有些怪异。
在sweet bean的幻想中,rocket是替sweet bean挡了一刀而被厨子刺死。
如果真实的rocket是被拉去做了手术,手术大概不是谁可以顶替谁做的,而且rocket也不是被恶管理员带走的;如果真实的rocket是被厨子杀死的,也不象,因为真实场景中丢了刀的厨子还在正常工作,不象有杀人这样的意外发生过,而且也和“做手术”对应“被杀”的关系不符。
故事中,baby doll有个妹妹,她的入院跟妹妹有直接关系(误杀妹妹);sweet bean也有个妹妹,也是因为妹妹入院(找寻妹妹),而幻想的幻想中,已经显现了sweet bean以baby doll的视角来讲述自己故事的脉络。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其实baby doll的故事也是sweet bean的故事,真实世界里误杀妹妹的是sweet bean。
由此产生的愧疚心理,让她在幻想中拼命的保护妹妹,为了妹妹一切在所不惜。
少年时叛逆家庭,铸成大错,而一心想着逃回家跟妈妈说声对不起,是sweet bean本人的心声。
——sweet bean是真实存在吗?
有个朋友突发奇想,说也许是个精分片,逃出去的是baby doll那向往自由的意识。。。
算了,我还是保守些,认为大部分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baby doll是个牺牲自己救了同伴的小姑娘,而sweet bean最终踏上了回家的路。
看这部电影的背景是,有很多人说电影的名字名不符实;有很多人说看不懂;有很多人说是拍给龌龊宅男看滴;有很多人说适合网游动漫控来看……往往有了这么多挑战,更勾起了我亲自一看的欲望。
自从周五晚上看过之后,洋娃娃透着满是无辜眼神的眼睛一直在我眼前晃啊晃,晃到恍惚。
令我有种胸闷窒息的感觉。
同看的朋友,第二天告诉我,她晚上因此做恶梦了。
但是,我不得不说,这真的是部超级好的片子。
这是一部寓言深远的心理电影。
一个精神分裂者的精神世界。
在片中,她的名字叫洋娃娃。
洋娃娃为了从继父的魔掌下救出妹妹,开枪失手,误杀了妹妹。
于是她疯了,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准备接受脑白质切除术,术后从此将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的白痴。
所以她的意识里,唯有逃亡,自由。
在她的精神世界里,于是精彩纷呈。
她幻想精神病院变成了一个香艳无比的夜店,企图非礼她的护卫队长变成了夜店经理,想救助她的医师变成了艳舞老师,强势的、正面的、自我拯救的自己变成了女孩琥珀,思念的妹妹变成了女孩甜豆豆的妹妹,懦弱、无助、背叛的自己变成了女孩金发碧眼,代表自己记忆、精神和经历的自己变成了女孩甜豆豆,渴望中的父爱化身为老者,一直在指导她的自我救赎。
精神病院是本片寓意隐晦的一部分,这只是洋娃娃的第一重想象。
还有更为精彩纷呈的第二重想象世界。
那就是,在夜店里。
几个姑娘齐心协力准备地图、刀、火种、钥匙,这些逃亡物品的关键时刻,也就是洋娃娃开始跳绝世惊人的艳舞的时候,完全进入了一个天马行空,极具超级想象力的世界。
跟机械巨人武士决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跟德国纳粹陆空两战;在中世纪城堡里跟巨龙恶战;在外太空星际大战。
这一部分的影音效果超级棒,动人的音乐,炫酷的画面,激烈的战况情节,特工美少女的性感造型,网游打斗的动作……有种大片的大手笔,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很多人在此看热闹,也热血沸腾滴。
还有很多人觉得无厘头,吵闹,中途离场的。
被分裂的自我的那些代表,那些姑娘们,一个一个都牺牲掉了,只剩下甜豆豆和洋娃娃两个人了。
四样宝物也都找到了,唯有最后一样神秘的东西,当时老者暗示给洋娃娃的是:你自己。
还没有着落。
她们两人开始了原计划逃亡。
在最后的一道门口,众多的警卫把守,难以脱身。
洋娃娃忽然领悟到老者所指的第五件宝物是:牺牲自己,牺牲肉体的自己。
于是,她自投罗网,掩护甜豆豆顺利逃出了精神病院。
甜豆豆代表的是精神上的她自己,逃出去了,意味着精神自由了。
肉身的自己,坐在了手术椅子上,眼神里,没有恐惧,唯有平静、幸福、安然……令为她做手术的医生震惊不已。
电影的最后,甜豆豆神色恍惚的行走在正常的、自由的世界里,坐上了开往家乡的汽车。
当然,这也是洋娃娃分裂的精神世界的一个想象而已。
真正的她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没有思想的白痴。
这真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构思奇异的电影,视角独特,令人流连忘返,沉思不已。
忽然想起很久以前在优米网上看过的一个讲述精神病人绘画作品的节目。
那些精神病人的画,非常令人震撼,有种超人的艺术天赋。
那些癫狂的、精神分裂的人,有着与我们世俗文化所不同的能力,与自然与生命对话、沟通的能力,而我们的世俗世界里却要遵从强迫、法律、道德、教育……艺术史上的著名画家草间弥生和梵高也都是精神分裂患者。
那个节目里提到德勒兹的一句话,令我感触良多:精神分裂者,是我们欲望的英雄。
也将这句话,送给这部我喜爱的电影。
感觉这是一部开发心灵潜力的影片。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部片子很烂,情节很无聊。
就像我朋友在电影院愤怒的吃着爆米花撒气一样,感到这次被坑爹了。
但从另一层次讲,对于另外一些人,心灵总不会是那么好摆平的,为了摆脱缺陷,困境,为了争取自己想要的,会时常发觉自己的梦境像电脑中KB-MB的转换一样,将内心对现实的恐惧无限的扩大为暴戾巨大的怪兽。
当软弱孤独在现实中无数次被嘲笑、打击的时候,才意识到真正能帮到你的人只有自己,于是向内心索取了最便捷锋利的武器,经历无数次费劲心力的打斗,无数次突破心境的突围,才会发觉被夸大的恐惧可以战胜,而当你向恐惧挥刀时,会发觉怪兽只是个庞大的外壳,中间其实充溢这信念的光芒。
尽管这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仿佛走过了数千个旅程后,现实中的自己在别人眼中也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变化,奇怪的举动,或一个勇敢的跳舞。
就像心灵世界的1024KB才等于现实的1MB一样,也许依然古怪,不易被接纳,但渴求自由并期待将来的心灵,总会经历无数次努力和失败,在多重人格帮助和牺牲下,走出无形的精神病院,踏上人生的征程。
也许依然会被怀疑,也许已延迟耽误了好久,但就像影片末尾一样,总有一部车在等着你,现实中也总会有一些人在帮助你,哪怕没有票也好,当你赶上了生活的班车,心灵就可以稍事休息了。
最后,我想影片想说的是——自己才是心灵的主宰,不管经历过什么,不管曾多么的脆弱,只要还渴望自由和生活,就没有理由不去追赶。
这样评价SUCKER PUNCH,不(仅)是因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双马尾清纯金发日本校服小萝莉路线或者爆乳黑丝,而是因为它满足了大家更多层面上的精神幻想。
一本道的投资跟华纳兄弟比算什么,什么束缚颜射算什么,比起ZACK SNYDER同学来,口味都太轻,牛逼的A片导演让美少女在雪地里拿日本刀PK哥斯拉一样庞大的手持转筒重机枪的日本丧尸武士,牛逼的A片导演让螺旋桨飞机去帮忙攻陷中世纪的城堡,城堡里恰巧还有一条传说中喷火的龙,牛逼的A片导演让制服少女去二战战场驾驶越狱兔造型的高达去单挑纳粹德国的飞艇,或者去木星的卫星上用雷明顿猎枪轰终结者们的脑袋。
比起幻想中出什么的,是不是幻想把纳粹朋克丧尸打的蒸汽四溅更爽? ZACK SNYDER如此善于满足男人的各种方面的意淫,从当年斯巴达三百死士里面的悲剧英雄列奥尼达斯,到守望者里面幻想成为曼哈顿博士那样拯救世界的神,ZACK最大限度的刺激每一个观众的肾上腺素分泌到极限,次次都要酣畅淋漓让人精尽而亡。
而且最逗趣的是,在电影最后ZACK还仿佛恶作剧的一样放一个半哲学不搞怪的结尾,你们都以为这个是她的故事,其实不是这个她的故事,而是那个她的故事。
哈哈哈,你们是不是都把主角猜错了哇?
然后电影就完了。
其实仅仅就这个结尾的立意,如果拍商业片,就足够酝酿出一个比禁闭岛或者第六感生死恋更劲爆的结尾,稍微艺术一点恩能够搞的智商处在正态分布平均值的同学们像看了黑客帝国或者楚门的世界那样若有所思一下,再牛逼一点可以挑战一下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思索高度了。
然而,对不起,我其实是一个拍A片的,所以,电影就完了。
这个甚有德布罗意随便写一篇论文或者费马在页面的旁白挤一个定理的风范。
结尾反正是放这儿了,爱证明你自己证去,反正我片是拍完了,可以发便当了。
然而,就目前来看,SUCKER PUNCH这次得到的评价远远低于三百死士或者守望者,原因大概有二,一是情节比较混乱(这个好像大家都预料到了),二是没什么思想深度。
这里可以和ZACK SNYDER前面两部作品比较一下。
守望者有牛逼的阿兰摩尔的原著垫底,而三百死士不仅是根据弗兰克米勒的本儿,何况米勒还帮忙做PRODUCER保留了原著的神髓,自然各自为牛逼之作。
就情节来说,三百死士本身就是一个单线的故事,打来打去其实说穿了就是星际里面的人族坦克守口子,然后小狗来了还可以打一打大象来了就搞不定了,所以故事其实是很单纯的。
SUCKER PUNCH就像EA想开发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既想让你玩星际,又想让你玩帝国,还想让你玩极品飞车和使命召唤,要把这么多游戏界面和剧情统一在一起,这该怎么办呢?
一般来说就只能靠让玩家做一个梦接一个梦了(当然,这个电影是采用跳舞的形式,还比较新颖)。
至于守望者,毕竟集成了柏拉图who will watch the watchmen的思想衣钵,在商业片的正反角纠结的方面,牛逼程度可能只有诺兰的黑暗骑士可以望其项背,然而特有的冷战文化背景又比后者不经意的深重了许多。
在这个上面,SUCKER PUNCH可能没什么好比的。
然而恰恰是因为脱离了背负文化意义传送的沉重十字架,ZACK得以天马行空才情恣肆的挥洒自己的想象力和影像美学而无拘无束。
守望者拍的小心翼翼,仿佛是面对着一群奥斯卡学院奖的评委—当然,是就一部娱乐片来说。
而SUCKER PUNCH基本上可以算是拍给日本动漫控宅男,XBOX迷,和全美国乃至世界上所有戴着棒球帽抱着爆米花看电影的胖子们的。
你看了两小时做梦恨梦不清楚的CG,我拍出了自己想拍出的样子,你爽我也爽。
我虽然不确定ZACK对自己这部电影最后的影响风格是不是真的满意了,但我个人猜测,ZACK在这部电影里已经把浓郁的色调风格用到了极致,如同当年的300当年任何一帧截图都是一副油画一样,SUCKER PUNCH的任何一帧截图都可以被粉丝们做成海报放在最终幻想鬼泣HALO或者使命召唤的旁边,(当然,也有大量的截图可以跟芝加哥或者大逃杀放在一起,哈哈)我个人觉得,这也是一种精致。
电影里面的慢镜头和子弹时间也基本上可以满溢出来了,虽然到今天只能算是对沃卓斯基或者昆汀的模仿。
在音乐上,从复古的齐柏林飞艇和QUEENS一直用到泰勒贝茨延续的摩登天花乱坠,也是豪华盛宴了。
最后,用毛少将的话作为总结,就是,sucker punch是个好A片。
P.S. 用打手枪来打飞机的萝莉 你们伤不起啊!
最讽刺的是自称剧情控的人嘲讽没有剧情,只能看到色情的人赞美说不需要剧情。
当年是在电影院看的这部电影,当时太年轻,的确错过了很多东西。
五年前给了三星,只写了句感觉自己快精神分裂了。
然后这几年一直有收藏它的原声碟,因为实在太赞了,赞到爆炸。
直到今天重温了这部电影来豆瓣看看,才发现这部电影评分这么低。
然后看了一下,首页充斥着歇斯底里大吼烂片的打分极低人。
并且很多人说,什么宅男电影,毫无剧情,只有cg。
真的,我一脸的exo me?
这电影还没有剧情?
你在开玩笑吗?
认真考据可以写小说了好吗?
要说起来,画面,配乐,剪辑,剧情,表演,特效。
相比其他元素,非得说的话,其中最不值一提的就是特效了好吗?
这部片简直完美到爆炸,(其实我不是很喜欢打斗画面,因为剧情太好,着急看剧情。
)世上最无力的地方就是,你想表达的东西,有的人没看懂,还反过来咬你一口,说你没内涵。
现在看完电影已经凌晨4点了。
仔细翻评论,随着时间的沉淀,这部电影的评分越来越高今年是2016年,上映的时候是2011年。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部片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价。
但是我相信,五年前打低分的那群人再回来看看,会改变他们的想法。
五年前觉得还行那群人,会和我一样,庆幸自己当年在影院看过这部电影。
而用恶心庸俗低廉的话语来评价这部电影的人,不好意思,是你配不上这部电影。
你是什么样的眼界,就只能看到什么电影。
嗯,我是不是戾气太重了,因为有些影评恶心到不行。。
到底是什麼原因sucker punch會被翻譯成“專扁衰仔”或者是“美少女特工隊”?
它的字面意思明明就是背後出擊,看完電影之後,這群等閒之輩的蘿莉們毫無還擊之力,要說特工隊,當然是沒有,要說美少女,女主角艾米莉·布朗寧絕對不及幾位配角驚艷,長大後的她反而顯得平庸了許多,至於衰仔,更是不缺,這群蘿莉加上電影院的觀眾,個個都是衰仔,唯一的不同就是,蘿莉們被打了至少拿了不費的片酬,觀眾們就是硬碰硬的走進的電影院被紮克·施奈德這個騙子給打了無數個巴掌,最後還得賠上自己的錢。
紮克·施奈德也許是一個編故事的高手,但絕對不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換做M.奈特·沙马兰影片搞不好會變成一部十分出色的懸疑片,到了施奈德的手下,影片就是延續了他之前作品的風格,既有《守望者》的陰冷,又有《斯巴達300勇士》的慘烈,綜合起來,這部電影也就變了味,在一個冰冷的瘋人院中,女主角憑藉跳舞來意淫自己和同伴們是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端著機槍掃射僵屍和機器人,就算是同伴之死,也非要幻想出一個“壯烈”的死法,每個人都是“紅色娘子軍”和觀眾一起探討大無畏精神催生的英雄主義,但是於情於理,這些幻想在一個冰冷的環境似乎都顯得不合邏輯,說它是爛片,結尾還非給你整出一些大道理來敷衍觀眾,結果,它就真的變成了爛片。
爛片有很多種,一種是故事爛,一種是演員爛,值得慶倖的是此片做到了兩者皆爛的境界,故事在簡單的線性結構中插入女主角的幻想,變成一部只意淫,無內涵的意識流電影,而在幻想和現實的交錯中,人物性格也逐漸被淡化,女主角的幻想似乎永遠都精力充沛,懦弱的,天真的,不屑的全都舞刀弄槍的變成了大英雄,隨著故事的更近,人物的弱點被暴露之後,你才發現這些人都是一群不切實際的少女,為了自由和生命鋌而走險?
經過那些意淫,這群蘿莉倒像是一群沒長大的中學生,相約挑戰校規校紀。
至於導演選擇演員,讓人實在是詫異,暫且不說艾米莉·布朗寧那平庸的姿色,看看凡妮莎·哈金斯倒是美,但是在其他四個演員的強勢下,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醬油瓶,革命是要有犧牲,革命是會有人動搖,凡妮莎·哈金斯此次就變成了告密者,問題這次的告密還不能算有什麼多懸疑,多高超的告密行為,凡妮莎·哈金斯只是無助的哭泣,這場戲明顯多餘,至於原因,想必就是增加她的戲份,不至於最後死的不明不白。
再說艾米莉·布朗寧,這個角色如果換成克里斯汀·斯圖爾特或者阿曼達·塞弗里德絕對養眼,再不然就算換成米婭·華希科沃斯卡也絕對比布朗寧好,在電影中的布朗寧變成一個只會意淫的少女,現實中是理想主義者,幻想中就變成了英雄主義者,這個人物到頭來會讓人產生厭惡感,英勇不足,本領不大,滿腦子想的就是逃出瘋人院,這當然不是什麼過份的事,只是影片那種主觀的想法,以及對於艾米莉·布朗寧過多的描述,在潛意識下把她變成了英雄,無論是幻想還是現實,她的主導力佔據了“若为自由故”的想法。
影片和《盜夢空間》有著一些相似之處,但是它在敘事方式和故事情節以及精神層面上都不及《盜夢空間》優秀,只是視覺效果和動作設計上可以和《盜夢空間》有一拼。
在動作場面上,施奈德秉持了《斯巴達300勇士》的拍攝手法,高速鏡頭讓視覺效果極佳,配合搖滾的配樂,電影也算十分動感,倒像是一出MV。
什麼羅莉暴力版《飛越瘋人院》,什麼機槍版《愛麗絲夢遊仙境》,這當然不是,和你在昏昏欲睡的氣氛下扯一些自由,尊嚴的東西,最後,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它用一群美國人包裝了一部意淫版的《紅色娘子軍》,之所以可以一刀不剪的被引進,無非就是符合國情:要當英雄先去死。
這就是中國最喜歡的英雄主義。
「小甜豆才是真正的主角」洋娃娃的背景故事和洋娃娃这个人从一开始就不存在──她是存在于小甜豆内心中的一个幻想人格 真实世界中小甜豆在接受葛斯基医生幻想疗法时,葛斯基编出「误杀妹妹之后又被陷害要做额切手术」这样一个幻想背景故事,要小甜豆去幻想自己是这样的一个人,小甜豆幻想到一半不干了,但也已经产生了洋娃娃这个分裂人格 小甜豆本来就有很多分裂人格(其它四位女角),因为在精神病院不可能真的杀死病人,所以女孩们谈到先前有三个人逃亡结果死掉,应是指逃亡失败,造成策划逃亡的人格消失 火箭女是她活泼冲动的人格,而布女郎是她软弱的人格,黑琥珀是色诱的人格,她本来在病院中用不同人格周旋于其间,直到这次的幻想疗法产生了洋娃娃这个威力最强的超级人格 跳艳舞及疑似妓女生活是移花接木,取代被侵犯的经历一开始她对逃亡还有疑虑,也就是说还没有接受这个新人格的提议,直到「火箭女被洋娃娃所救」,在现实中实际发生的应该是:跟厨子亲近的她,被厨子发现偷拿巧克力,结果厨子想趁机轻薄时,她自己抽出刀来威胁厨子救了自己(洋娃娃人格救了火箭女人格) 在这次事件后更坚定了她逃亡的决心,洋娃娃的舞在现实中,就是以高超的演技支开目标,她把每次要骗开目标的任务想象成是一场场的幻战 第一场洋娃娃人格得到了超装备,这象征她下定决心,然后她以黑琥珀人格讨好了管理员(幻想的市长) 第三场则是用黑琥珀人格加上更加倍诱惑的洋娃娃人格去色诱管理员,趁吻他脖子让他分心时偷走打火机 幻战里的智者在真实世界是最后她逃出时帮助她的公交车司机,这个故事是她事后回想而成 蓝佬发现事有蹊跷,在他的施压下她动摇了,因为承受不住压力结果在治疗时把计划透露给葛斯基医师(布女郎人格),而葛斯基医师把消息透露给蓝佬 她仍同时进行偷刀计划,结果被发现,因此与厨子之间的关系破裂,火箭女人格死亡 蓝佬前来问罪,她与蓝佬等之间的关系破裂,即黑琥珀人格死亡,和葛斯基医生之间的信任也破裂了,即布女郎人格死亡,因此有了两人被蓝佬枪杀的幻想。
她照原订计划放火,趁逃生门打开时脱逃,到门口趁警卫都不注意时溜出大门口,这时就是洋娃娃的牺牲 洋娃娃是小甜豆在精神病院累积的一切负面情绪在幻想疗法的激发下产生的,如果她要真正的自由回归社会,她必须把这些过去,也就是说「洋娃娃」留在过去,也就是留在精神病院里 洋娃娃是她所产生的最强心灵武器,也就是片末再提示一次"你的心灵就是你最强的武器"的原因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从狭义上讲,说的是一部影片与另一部影片或明或暗的(例如,通过影射、模仿、戏仿或混成)参照方式,或者,从广义上讲,说的是一部(影片)文本与其他文本可能会有的各种关系。
(《电影研究导论》)“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电影制作者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积极借鉴自身之外的电影,有时是直接向它们表示敬意,但在成片过程中会制作出某种或是主题、或是风格的动人纽带。
有时候,对其他电影的参照既多且杂,属于有意识的借用,通过引入这些相关的参照物来增加影片的厚重感。
这种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显示了一位导演对电影史各个阶段的熟悉程度——营造出过去和现在之间观念和影像的互换(interchange)。
”(《导论》p.8)这种创作“互文”性结构电影典范的导演有昆汀·塔伦蒂诺、戈达尔等。
《美少女特攻队》也是一个互文性结构的电影,不同于已被影迷熟悉的用诗歌,用影像,以及用海报做媒介,她是使用流行歌曲(歌词)以及流行歌曲所指向的影片来做媒介,主要音乐来自五部不同的电影/美剧,分别是:where is my mind-《搏击俱乐部》,army of me-《坦克女郎》,white rabbit-《恐惧拉斯维加斯》,Search And Destroy-《仙境大道谋杀案》,tomorrow never knows-《广告狂人》。
这部电影中音乐是一条叙事暗线,对于构成电影的结构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就跟随音乐来讲故事,影片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完整的“梦”……美国梦(英文:American Dream)自1776年以来,世世代代的美国人都深信不疑,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任何人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迈向巅峰。
第一层梦境:精神病院1.where is my mind(序曲)甜豆旁白:每个人都有一位天使守护,我们不知道她们会以怎样的容貌出现,一天是以老人的样子(电影中的智者),一天是以小女孩的样子(这句台词对应的画面是幕布完全拉开,洋娃娃的背影坐在床上,暗示洋娃娃就是甜豆的天使),但不要被他们的外表所迷惑,他们可以如巨龙般凶猛,但是他们不会帮我们战斗,只会从心底向我们呼喊,告诉我们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开篇旁白进行时,播出的第一首歌曲是《where is my mind》(《搏击俱乐部》主题曲),但是没有歌词只有音乐,这首序曲贯穿电影始终,其实是甜豆接受心理治疗的歌曲,通过这首歌曲贯穿整部电影,也就暗示了,整部电影其实是甜豆的一个梦。
2.sweet dreams第二首歌曲是曼森的《sweet dreams》,伴随这首歌曲的画面是洋娃娃被继父侵害,并送往精神病院。
这首歌词的内容是关于梦境的:人们互相伤害和利用,探测对方真实的想法,就像活在梦中一样。
最后一句歌词:I'm gonna know what's inside you 我去探求你的内心想法。
暗示洋娃娃去精神病院就是天使去探望甜豆。
甜豆旁白:我们可以否认天使的存在,但他们会在奇怪的时间或者地点出现,通过我们幻想出来的角色与我们交谈,激起我们战斗的斗志。
这段旁白再次说明了洋娃娃并不存在,它是甜豆的天使,是她幻想出来的角色,通过她自己幻想出来的角色与自己交谈。
3.where is my mind洋娃娃与甜豆第一次见面时,甜豆正在进行金博士的心理治疗,她坐在床上,和电影开始时洋娃娃坐的床一样(暗示她们是同一个人),金博士说音乐可以帮助治疗甜豆,这是甜豆专属的治疗歌曲,于是按下录音机,此时播放的音乐是《where is my mind》。
随着音乐的播放,甜豆与洋娃娃对视,此时金博士说,你可以战胜自己。
从电影开头出现这首歌的前奏,一直到两人见面,通过这首歌曲贯穿,暗示洋娃娃其实是甜豆在接受心理治疗时产生的自我幻象,她想象出一个拯救自己的天使,与曾经出现过这首歌曲的《搏击俱乐部》一致。
《where is my mind》这首歌是《搏击俱乐部》的片尾曲,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白领员工男主角杰克由生活压力和失眠产生了精神分裂,他的另一重人格作为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泰勒出现在他的生活中,这个人勇敢幽默帅气,与自己大相径庭,但是非常激进。
泰勒举办了一个地下搏击俱乐部,让生活中失败的人重新燃起斗志,并且如人生导师般一次次告知杰克,他的迷茫来源于他对物欲的执着,穿着,金钱,身份,地位都是虚无,当命运向你露出狰狞的面容时,你要知道撒手,任其自然……最后这个俱乐部在泰勒的极端思想下走火入魔,成为了恐怖极端团体,在行动中杰克的好友牺牲,却连名字都没有,杰克才意识到俱乐部中的每个成员都没有名字只有代号,每个人都陷入到集体无意识的疯狂状态中,让他感到这个组织的危险性,在一系列对泰勒行动的追踪中,他终于认识到泰勒并不存在,只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另一个人格,为了不被危险的泰勒人格控制,杰克用枪打醒自己,终于将泰勒赶出自己的思想。
开枪之后,影片结束,爆炸声响起,烟花绽放,出现了片尾曲《where is my mind》
歌词内容:让你的脚停在空中,头置于地板上 ,然后转一下,你的头肯定会崩溃 ,然而里面却空无一物,于是你问自己: Where is my mind? 我的思想(脑袋)上哪儿去了?
我在水里游泳,鱼儿试图和我说话,我说怎样出去呀?
鱼儿发誓说,游泳啊!
这首歌的意思是,答案永远不会从别人口中得到,别人告诉的办法是没有出路的,否则他就不会在水里了,只能自己寻找,寻找的办法就是找回自己。
甜豆被告知要被洗脑医生洗脑,也就是甜豆的天使将在一周后失去思想,她想象自己躺在床上,洗脑锤刺向眼睛,此时音乐停止,进入第二层梦境。
第二层梦境:妓院躺在床上的人由洋娃娃变成了甜豆,推开洗脑锤,大喊:STOP!
《where is my mind》这首歌曲的完整版本,歌曲前奏部分是播放另一首歌,然后主唱喊:STOP!
开始唱歌词,电影中将歌曲中的这个细节做了反向还原,非常巧妙。
因为洋娃娃将被洗脑,甜豆不想失去洋娃娃,她问自己where is my mind,于是向思想中探索寻找别的出路,产生了第二层梦境,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层梦境中,依然贯穿着《where is my mind》这首歌曲,也就是说甜豆依然在接受心理治疗。
只不过她在自己的脑海中构想了一个新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她们是被妓院老板囚禁的妓女,洋娃娃是新来的,她在一周后要开始接待一个大客户(第一层梦境的洗脑医生),她需要尽快逃出去。
妓院中每个人都要会跳舞,金博士让洋娃娃跳舞,她说不会,金博士说不要害怕,你有所有的武器,战斗吧!
(在第一层梦境中金博士正在鼓励甜豆战胜自己,跳舞就是战斗)第三层梦境:4支洗脑舞曲每当洋娃娃开始跳舞,镜头就转向另一个空间,也就是第三层梦境,她一共跳了4个舞曲,对应4首歌曲和4个梦境,这4首歌曲分别出现在4部电影中,描述4个人类社会被洗脑的情境,她要做的就是在梦境中打败敌人和怪兽,找回自我。
第1支洗脑舞曲《army of me》他人即地狱这首比约克的歌曲出现于邪典经典电影《坦克女郎》中,这部电影改编自朋克女权主义漫画《坦克女郎》,在英国是家喻户晓的漫画,后来被美国DC买断版权。
2033年的未来,由于彗星的撞击,地球成为沙漠废土,整个星球已经11年没有下过一滴雨。
水威力公司控制仅存的水资源号令天下,不从者要被榨干水分而死。
坦克妹蕾贝卡的反抗军朋友被水威力公司悉数杀害,坦克妹被关进集中营。
为了给朋友报仇,坦克妹与飞机妹联手越狱,夺走一辆坦克和一架飞机,率领一群变异基因袋鼠人展开绝地反攻,打垮水威力公司。
原漫画是非常朋克风格的,穿插了很多流行文化。
电影版的舞美和气质比较还原漫画,但是情节个人感觉带有一些嬉皮士的感觉,变种人围在一起喝酒念诗,跳舞狂欢,结尾处反派的大脑是全息投影,也就是说他是一个“被媒体砍掉脑袋的人”,这个影像出现在《美少女特攻队》选用的每部电影中。
《美少女特攻队》中每个女性形象在梦境中充满暴力,裸露,以及男性化色彩,与《坦克女郎》如出一辙,结果连公映后媒体评论都很像:电影原声比电影本身出彩!
《army of me》的音乐出现于坦克妹刚刚从集中营逃出来,去救她被关在妓院的妹妹时,和这部电影是相同的场景,之后坦克妹身着奇装异服要求全场唱20年代百老汇歌曲let's do it,成为朋克女权主义的经典桥段。
妓院中妈咪播放着《army of me》:去工作吧,否则我就会组一只军队来镇压你!
意思是人不自由,是因为害怕“他人”,所有“他人”都会告诉你要去做什么,他们就像一只军队,让你失去自由,他人即地狱。
洋娃娃随着音乐进入梦境,见到了智者(老人,甜豆的另一个天使),她问智者怎样逃出去?
老人告诉她去找5件东西:地图,打火机,刀,钥匙,还有一件神秘的东西,齐全了就可以逃出去,给了她武器,让她自己去面对巨型日本武士,三个武士就像从地狱来的魔鬼,在她与武士战斗时播放的也是这支歌曲,她要战胜的是“他人”组成的地狱,而战斗的目的就是“从他人地狱中找回自我”。
这个梦境中巨型日本武士的形象来自于吉列姆的电影《妙想天开》,武士眼冒红光,死的时候没有血液只有光从伤口漏出来,这个设定一模一样,因为扎克施耐德是吉列姆的影迷,并且他最喜欢的电影是《妙想天开》,我想这里也是致敬的意思吧。
《妙想天开》是一部荒诞的无政府主义主题电影,这部电影最为出色的地方也是对梦境的描绘,通过男主人公的梦境来暗示他的心理状态,从而推进剧情,这个处理方式比较特别。
电影结尾处男主角被洗脑,和《美少女特工队》中设置的洗脑情节一样。
第2支洗脑歌曲《white rabbit》嬉皮梦(毒品)这首迷幻摇滚乐队Jefferson Airplane创作的著名单曲,出现于特瑞·吉列姆的电影《恐惧拉斯维加斯》中,再次验证扎克施耐德是吉列姆的影迷。
这部电影改编自Hunter S.Thompson的自传式小说,小说的全名叫做: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A Savage Journey into the Heart of the American Dream(恐惧拉斯维加斯:通往美国梦中心的狂暴之旅)。
写的是1965年汤普森的真实经历,足以跟老毒虫威廉·巴勒斯媲美的毒品/幻觉之旅--它简直就是《裸体午餐》的现实浓缩版;另外,和杰克·克鲁亚克的“自动写作”有得一拼的是,汤普森发明了“gonzo”一词,用来指称完全现场的、不做修改的现场新闻式写作,在电影里,可以看到约翰尼·戴普扮演的记者嗑药、听金唱片的Jefferson Airplane,在打字机上敲字,他的来自萨摩亚岛国的律师朋友干脆名字就叫Gonzo,他像威廉·巴勒斯一样在录音机上大玩磁带拼贴!
这部电影拍得十分迷幻,用视觉化的方式还原60年代美国年轻人由毒品织造的嬉皮幻梦,在梦中你不会失败,你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你是永远的赢家。
但那只是毒品给你的幻觉,电影中约翰尼德普吸毒过量,裹着美国国旗瘫倒在地,电视机中尼克松的影像像幽灵一般冲出来,十分讽刺。
《white rabbit》这首歌在电影中十分重要,它出现于刚佐博士毒瘾发作,躺在浴缸中发疯时,让杜克给他放“白兔”,并把录音机插着电丢到浴缸里,他要与这首歌同归于尽!
刚佐一边发疯一边喊:白兔,白兔,每当那音符出来,我就想把自己的脑袋拧下来!
很显然在这部电影中白兔暗指毒品。
这首歌曲的内容是追随着白兔带你进入爱丽丝仙境,“一粒药让你变大,另一粒药让你变小”,这里的药指的是毒品,吞食毒品后产生的幻觉就好像爱丽丝追随白兔进入了另一个空间,在《黑客帝国》中的红蓝药丸也有“爱丽丝”的隐喻。
在仙境中的各种奇遇都是毒品的幻觉,最后碰到了红皇后,红皇后说砍下她的脑袋!
这里的脑袋指的是“思想”,在《天生杀人狂》中也有“被砍掉脑袋”的影像,比喻的是在媒体文化影响下没有思想的人。
最后一句台词:记住睡鼠说的,喂饱你的脑袋!
这里指的是在毒品文化影响下,脑袋里只有毒品的人,睡鼠一生中3/4的时间都在睡觉,有的就在睡梦中死去,就和吸毒的人一样,醉生梦死。
洋娃娃伴随着这首《white rabbit》进入梦境,在梦境中她和4个小伙伴一起打德军僵尸拿地图,智者说这些士兵都是“没有脑的”,暗指士兵是“吸毒者”,音乐中重复最多的句子是:记住睡鼠说的,喂饱你的脑袋!
其中黑琥珀驾驶的机甲上画着一只巨大的兔子。
最后她们成功打败僵尸拿到地图。
第3支洗脑歌曲《Search And Destroy》好莱坞梦(娱乐)这首Iggy Pop的名曲出现于电影《仙境大道谋杀案》中,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约翰·福尔莫斯是美国60-70年代著名的色情片明星,凭着14英寸的阳物,在色情界一直很吃得香:由他主演的成人电影超过二千部,堪称四仔片天王,慕名者众。
超过一万名女子与他发生过关系。
他过气后染上毒品,与“仙境大道”上的一群毒品贩子密谋打劫洛杉矶黑帮老大,福尔莫斯与黑帮老大很熟,帮着在厨房留门,打劫成功后,黑帮大佬去复仇,又让福尔莫斯去仙境大道上带路,灭口。
这帮仙境大道上的瘾君子就像住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一样,就连打劫时都吸毒,分不清哪是真实哪是梦幻,幸存者在与警方交涉时,自己都分不清虚实,所以电影中才会出现“罗生门”的荒诞场景。
电影对福尔莫斯有很多心理刻画,人人怀揣梦想去到好莱坞,想成为明星,而福尔莫斯有一个14英寸的阳物,让他一炮而红成为艳星,过气之后好莱坞梦破碎,人人都拿他的阳物取乐,于是他寻求毒品来醉生梦死,最后卷入谋杀案,在案发现场,他不愿杀人,黑帮对他说:打他,就像演电影一样!
电影通过真实事件的改变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好莱坞,成名就像做梦一样,就像一群住在“仙境大道”的人,生在梦境死在梦里,人生如戏如梦。
《Search And Destroy》这首歌出现在打劫时福尔莫斯去黑帮家里,给厨房留门。
歌词唱道:我是一只游走于街上的猎豹, 带着一个汽油弹,我是被世界遗忘的男孩。
寻找和毁灭的人啊,请帮帮我,拯救我的灵魂,把我引爆。
歌词在电影中唱的十分清晰,也清晰的表达了福尔莫斯的心理状态,一个男孩破碎的好莱坞梦。
洋娃娃随着这首《Search And Destroy》进入梦境,梦境就像好莱坞大片《魔戒》一样,她们割开小龙的喉咙,取出火石,龙的喉咙两边有两个“蛋”,中间是火石,火石摩擦能喷火(阳物)。
与《仙境大道谋杀案》中色情明星的情境一样。
第4支洗脑歌曲《tomorrow never knows》美国梦(广告)这首披头士的迷幻金曲出现在美剧《广告狂人》中,美剧为披头士的歌曲支付了25万美金的版权费,其中就有这首《tomorrow never knows》电影中洗脑医生的扮演者正是《广告狂人》的男主角。
《Mad Men》国内译作广告狂人,照字面翻译没错,但是Mad这个词在这个片名里有多重意思,Mad,是Madison的简称,Madison Avenue是美国纽约曼哈顿一条著名街道,它和广告界的关系,就等于华尔街和金融界的关系。
Mad Men,全称应该是Madison Avenue Ads Men,麦迪逊大道上的广告人。
《广告狂人》系列中涉及了很多美国重要历史事件,包括肯尼迪遇刺、登陆月球、越南战争等,这些事件在这部剧中更多地是以背景的形式出现,而非核心事件。
它通过广告人的身份,讲述了整个美国的60年代的精神状态,以及广告媒体。
广告媒体是制造美国梦的重要材料,这些广告狂人的生活看起来朝九晚五,实则如梦似幻,带有60年代特有的迷幻气质,也许广告和毒品功能一样,都是洗脑之物吧。
这部美剧的片头非常特别,一个男人从高楼缓慢坠下,掉入高楼上比人要大几十倍的巨型的广告牌,就像掉入梦境一般。
歌词比较短:什么都不要想,漂浮于气流之上,这不是死亡。
放下所有思想,遁入虚无,这是荣光。
也许你能看到这其中的含义,正是如此。
爱是所有,爱是所有人,众所周知。
但听听你梦想的声音,它并没有离去。
洋娃娃随着歌曲进入梦境,去抢迷幻列车(瘾君子的《猜火车》)上的定时炸弹,这个列车即将摧毁一座城市,列车的隐喻来自《猜火车》,“猜火车”本是一种游戏,指无所事事的人在火车经过的地方,即兴打赌猜测下一班火车经过的时刻和目的地,借此打发时间。
影片以此为名意义深远,当火车狂啸过站时,不知要将主人公们的命运载往何方。
影片中雷登吸毒过量,从红色地毯上陷下去,整个镜头窗口就像一辆迷幻列车。
梦境中载有定时炸弹的列车隐喻的是年轻人喜爱的广告文化,毒品等等“美国梦”。
结果中途任务失败,导演对dying(死亡)这个单词做了拉长处理,就像唱机没电了一样,从第三层梦境跌回第二层,就像《广告狂人》片头的坠落一样。
火箭女为了拿刀牺牲,但此时歌曲却唱道:这不是死亡,听听你梦想的声音,它并没有离去。
失败的任务就像破碎的美国梦。
拿齐了4件物品之后,只有洋娃娃和甜豆成功逃到了妓院门口,门口有警卫,此时洋娃娃突然意识到智者说的最后一件东西就是她自己,于是牺牲了自己让甜豆逃出妓院。
在接待大客户(洗脑医生)时,医生对洋娃娃说,我是拥有一切的人,所以我不会简单的占有你的身体,因为我缺少一样用钱买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真实,我在这个充满谎言的世界中寻找一瞬间的真实,这个真实只能被纯真无邪的人给予,那就是你。
我可以得到你的身体,但是那个难以触及的,神秘的真实的你我却无从知道,那就是我想要的。
你自愿给我,而不是强迫给我。
而我也会给予你真正的自由,不受奴役的自由,没有痛苦的自由,没有罪恶和忧伤的自由。
(这些关于自由的谎言听起来就很像美国梦)
镜头回到第一层梦境,洋娃娃已经被洗脑,脸上却留着自由的笑容。
她并没有给洗脑医生他想要的真实,因为真实的她(甜豆)已经逃出了精神病院,这就是智者说最后一件关键武器是洋娃娃的原因。
这个洗脑医生的扮演者是《广告狂人》的男主角,美国麦迪逊大街上的金牌广告人,洗脑的意义就和“被媒体砍掉脑袋”一样。
洋娃娃被洗脑,于是甜豆重获新生。
因为真正的自由,是看到了虚假的“自由”,美国梦就是虚假的“自由”,那是洋娃娃代替甜豆看到的,所以智者才说必须要牺牲洋娃娃。
作为自由人的甜豆旁白:最后一个问题,这究竟是谁的故事?
谁给房间拉上窗帘?
谁制定舞步?
谁把我们逼疯?
谁用鞭子抽打我们,当我们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时给我们戴上皇冠?
谁做了这一切?
谁赋予我们所活之命所爱之物以荣光?
谁派猛兽来夺命,同时歌颂我们永生?
谁教我们何为真实,谁教我们嘲笑谎言?
谁决定我们为何而生,又为捍卫何而死?
谁苦苦囚禁我们,谁又把通往自由的钥匙攥紧?
是你。
你拥有一切你需要的武器,战斗吧!
这段结束语的意思是,所有人都处于自己编造的精神病院中,如果要逃出来,只能用思想战斗。
《搏击俱乐部》中有句台词可以解释这段话:在和平年代,我们衣食无忧,但是我们需要与自己的思想作战!
电影中多处镜头留白部分给了墙上的海报,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海报上写的字是:my dream is yours 我的梦是你的。
这个“你”指的是所有看电影的人。
我实在不喜欢去影院看电影,因为太少思考的时间以至于将电影变成一场消磨垃圾食品的游戏,浪费青春浪费才华。
如果看的是非中文电影,还得忍受那下三滥的翻译,这是我最最最不能接受的。
我说的是这一部《Sucker Punch》。
(美少女特攻队 eww)这分明就是一部女版飞越疯人院!
导演的执着使得本片不那么容易被人理解,所以评分徘徊在烂片边缘,其实不然。
疑问虽多但答案就在电影其中,我一向不喜欢从电影之外去揣测电影之内的东西,这样有失偏颇不但,还让人相信自己想象的那些,就是电影的本身。
我看的加长版127分钟附带英文字幕。
以下泛泛而谈:先列举电影基本信息,以下人物均指现实人物:Babydoll,女病人,母亲死后在某个雷电之夜,为保护妹妹反抗继父却误杀妹妹,被带入院,然后继父贿赂护工Blue Jones,5天后将其执行脑叶白质切除术。
Sweet Pea,女病人,最早出现在女医师Vera Gorski安排的场景上,正要进行模拟。
幻想里是去复印地图的。
Amber,女病人,幻想里是去偷打火机的。
Blondie,女病人,幻想里是去告密的。
Rocket,女病人,幻想里是Sweet Pea的妹(现实不知道,电影只说了这么多),去拿了刀。
Blue Jones,男护工,无恶不作,在幻想里是现实的完美映射。
Vera Gorski,女医师,幻想里就是个人设。
无名老司机,幻想里是智者,但Babydoll在现实里没见过他,最后是Sweet Pea上他的车。
列到这里基本上就回答了幻想是谁的问题了,全片的幻想场景只来自于Sweet Pea,因为Babydoll没有见过老司机,不可能在幻想里有人格映射,另外从Babydoll的继父与Blue Jones的对话可以看出,她确实没精神病。
所以,在这个精神病收容所里面,有了这么一个正常人,是不是飞越疯人院的再现?
要了解剧情首先从现实世界出发,幻想是现实的映射,是补充,而不是论据,推测一定要能回到现实上。
从片尾女医师在现实的表述中得知Babydoll捅伤了一名护工(就是Blue Jones),纵火并协助了一名(有且只有一名,Sweet Pea)病人逃脱,没人死,如果有人死的话,所有涉案人员都得等待处理,手术哪里能按时操作。
事件拼凑起来,是现实中,Babydoll入院,但她萌生逃脱的念头,共有5人参与(如果Sweet Pea没有分裂症),或者只有Babydoll和Sweet Pea两人参与(如果Sweet Pea有分裂症),逐一收集道具,诱惑者都是Babydoll,她在幻想世界中跳舞进入二重幻想是现实中被性侵的映射(我想那现实中估计只有通过性诱惑才能分散男人的注意力)。
在幻想中Rocket的死亡只是Sweet Pea妹死心结的必然体现,当然逃脱计划也是被泄露了,对应以上的两种情况,人选是Blondie或者Sweet Pea,事发后要关禁闭,Babydoll找准机会一刀插Blue Jones(可惜不是插太阳穴)之后夺取钥匙,执行逃脱计划,仍牺牲了自己的自由帮助Sweet Pea逃离。
这是谁的story?
影片结尾提出的问题,答案在片头,Babydoll从开枪误杀妹妹,到入院以后观察几个逃离道具,体现了反抗和自由的精神,所以这个story(全片)是Babydoll的,但描述者是Sweet Pea。
也就是说,这个电影是个“过去时”,不是“现在时”。
Rocket究竟是不是Sweet Pea的妹。
先说Sweet Pea的病,10分钟的地方女医师开始进行场景模拟的时候,有段台词是这样的:Now relax.And just let go.It's like we talk about.You control this world.Let the pain/hurt/guilt go……可见她抑郁,有心结,而这来源于什么呢?
从幻想里知道Sweet Pea尽力保护Rocket这个所谓的妹,而Rocket死了她还发了狂,那么我的推测是Sweet Pea抑郁来自现实的妹死亡,如果是分裂症,妹妹的人格死了,恶化了她的状态,也是不难理解的。
至于Babydoll在片头里面的遭遇是不是就是Sweet Pea的经历映射,我认为可行,两个有相同遭遇的人走在一起去反抗,或者是Babydoll只有人是真的,其他全是用Sweet Pea的经历来补充,都说得过去。
而Blondie和另外2个病人在现实场景出现过2回,都在开场不久,一次是3人坐一个桌,看着Babydoll进来,一次是Babydoll的视角看地图和刀,没有其他信息。
而我认为Rocket不可能是Sweet Pea的妹,否则她哪来这么多的pain/hurt/guilt去治疗?
这是一个叫做反抗的茫茫旅途,和飞越疯人院一样,而这次的主角全都是女性,多弱势的一群,当《Where is my mind》唱起的时候,那股悲壮的气氛,催人泪下。
Babydoll自始至终没有丧失理智,平静得如同纯洁的牛奶,从幻想世界也不难看出,全都是她的跳舞(现实中牺牲肉体),才收集完所有的道具,也是她的牺牲,Sweet Pea才最终离开,所以Sweet Pea的旁白里面说到的angel,无疑就是指Babydoll以及那股超乎想象的反抗精神。
最后Babydoll被执行脑白质切除术的场景,我不知道是Sweet Pea的美化还是Babydoll自身的觉悟,如果是Sweet Pea的美化,她把这事件中人性最闪光的部分,全部集中在Babydoll的身上,更倾向于分裂症,包括片头Babydoll的经历都不再是真实的了。
PS:这电影的歌曲都挺好听,当然和导演的镜头叙事风格有关系,确实是被低估的一部电影
wtf
把这么暗黑的故事用这么宅的方式拍出来也是绝了,看不出到底豆豆跑出去了没有,也不好说到底是谁的幻想,总之很暗黑。 从评分可以看出豆瓣青年很不喜欢这片子 我也不喜欢又矮又丑的艾米丽但是还是给四星
不抱任何期待去看,没想到觉得还不错!扎克把宅男的各种幻想搬上了大银幕,甚至将游戏体验影像化,同时把剧情简化到让人都不好意思评价的地步,虽然在逻辑上绕了几个弯但也掩盖不了剧本的苍白。但看着萝莉从二战打到魔幻空间又到科幻世界,还是很热血很高潮!PS:配乐大加分啊!
爹不是去听歌的,效果再棒爹还是睡着了。。。
厕所位不是一般多 看这种片膀胱毫无压力
使命召唤5+贝优妮塔+质量效应2
视听? 视是有了、听也有了,之后呢..一阵苍白!
相信我,我真不知道这是讲什么的...
屌爆了~美少女战队组队刷副本怪物恋人使命召唤乱入你伤不起啊!~~
看17分钟加长版,斯奈德标志性华丽的画面,剧情比以前稍显前作加强
应该叫 hooker punch
幽灵船里的小萝莉长大了。
过几年重看,觉得比之前感觉好太多了。不是剧不好,而是观众水平其实很有限。(过了8年到了2020年再看,人到中年,需要这些场景的变幻刺激了,哈哈哈)
好想看水手服萝莉们打手枪打飞机打炮哦~
剧情烂有什麼,就为这极限级的视音效也得给5星。不要犹豫了,带着好哥们选家声音最震的剧院看去吧。
这片子的结尾赋予了前边儿这段加长版CG太多的意义,而大量不明真相的群众只能是把它当成一萝莉奇幻动作片儿看罢了。
7.1;主觀構建,走的是Tideland的路數
扎克施耐德缺点集中之作。故事其实很有野心,带黑暗哥特风用暴露的方式控诉性剥削,中段还插入不同风格疯狂的想象来拓展视觉空间,但问题在于扎克施耐德真的拍不好。整部影片只有当音乐响起来时才不会那么无聊,才能展现出一点点趣味,其他时候的节奏非常奇怪,扎克施耐德的文戏水平真的太差,长时间文本的推进甚至不如他一段慢镜头有效率传递的信息多,那既然这样为何要拍成电影?不如去拍MV广告片
多重幻想很有意思。。影片充斥大量的动漫游戏元素,音乐很赞!另外友情提示,这其实是一个很黑暗的悲惨故事。。
没有鲜血,没有断肢,甚至连杀必死都不肯多给一点,Zack Snyder你最鲜明的几大招牌全都丢了个一干二净,即使前几部作品赔的再惨也不至于在这一部作品里妥协成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