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叶集

풀잎들,草叶咖啡馆(港),草叶们,Grass

主演:金敏喜,郑镇荣,奇周峯,徐永嬅,金玺碧,安宰弘,孔敏晶,申锡镐,金明秀,李裕英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8

《草叶集》剧照

草叶集 剧照 NO.1草叶集 剧照 NO.2草叶集 剧照 NO.3草叶集 剧照 NO.4草叶集 剧照 NO.5草叶集 剧照 NO.6草叶集 剧照 NO.13草叶集 剧照 NO.14草叶集 剧照 NO.15草叶集 剧照 NO.16草叶集 剧照 NO.17草叶集 剧照 NO.18草叶集 剧照 NO.19草叶集 剧照 NO.20

《草叶集》长篇影评

 1 ) 我觉得我可能真的是洪尚秀的粉了

先写结论; 我爱洪尚秀。

哈哈哈哈。

下面是过程: 妈呀,草叶集真的第一次看了大概十分钟看不下去,有金敏喜也看不下去。

后来一段时间里面都是主动跳过他。

今天金敏喜生日,想想就看完吧。

我这种其实对音乐不是很敏感的人,感觉已经被前面的古典音乐bgm给骚扰了。

看了一半已经两星预定好了,心里也是难受“之后”我可是看过4遍的人啊。。。

怎么这部这么难看。

看到中间一段喜气洋洋的配乐时第一次笑,李宥英演的角色在哭,配乐却是欢快的。

真的有点好笑,但是还是两星。

因为基本上剧情还是没看进去的。

事实上我是真的放弃了,边刷微博边听的状态了。

想想当初还嫌弃这部怎么只有66分钟呢。

现在可是66分钟都觉得长。

可是来到50分钟的4人餐桌,突然好搞笑啊。。。

那个味道就出来了。

来到56分钟,我居然入戏看进去并忍不住表白了。

现在看完之后,感觉后面的那些配乐很有趣非常的应景。

我也不知道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但是就是get到了它的幽默与讽刺。

四星我是不会给的,三星但还继续爱着这个老头的电影。

虽然我也说不清我怎么会喜欢, 蜜汁符合我的取向。。。。。

 2 ) 怀念影院安静看片的夜晚

NYFF连着看的第二场电影,开场一小时前大家就在lincoln center二楼的剧院外排起长队。

后面的小哥很激动地问我有没有看到排在最前面的戴着墨镜的贾木许!

纽约观众对洪尚秀抱有很大期待,电影满场,而且在主持人说到洪导没办法来现场时台下发出一片失望的声音。

不得不说,洪尚秀的电影还是要在影院观赏,这样才能强迫自己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故事还有仿似iphone相机里拍出的黑白影像里。

咖啡馆,香烟,古典乐。

必备的三要素。

还有金敏喜凌乱的头发和oversized西装外套。

只要金敏喜的脸出现在屏幕上,我可以感受到黑暗中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的脸上,真的是非常的吸引人并且想看她一直演下去。

有些尴尬的台词和情绪竟被她演得不尴尬了。

总之体验比自己在家里电脑屏幕上看好非常多。

碎碎念听起来好像都更有意义了。

 3 ) 就洪氏电影风格说两句

这么说吧,即便洪导忽然降到一个电影爱好者的趣味和水准,本人也会毫不犹豫打四星以上。

洪氏电影结构精巧复杂,元气充沛,框架虽小却藏有大悲悯。

纵观当今这个流量时代,已绝少有哪位电影导演会像他这般,如此心无旁骛地注视当下、将目光聚焦于“饮食男女”。

这种“注视”和“聚焦”如此本能和专注,以至于把一般叙事规律和电影手段的含量压缩到极致,从而将“人”这个物种从环境中凸显出来。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好比现代医学中的“靶向治疗”:在洪氏电影中,“人的存在”就是他所要瞄准的靶心——取其一点不及其余。

这种风格的形成既是天性使然,当然也有艺术倾向的成分,却也因此不期而遇地接承了自文艺复兴以降一脉相续的人文主义传统。

打量他们、爱他们、注视他们、剖解他们,只有、仅有、唯有——人的存在。

因怜爱而生蔑视,因蔑视而生苦楚,这是洪氏小宇宙中三颗永不熄灭的恒星。

 4 ) 心里长草的人们

我的上上一个工作,时间自由度较高,因此经常独自泡在单位附近简餐和正餐都挺不错的咖啡馆。

笔记本开着,或做事或神游。

耳朵支棱着,随时捕捞感兴趣的声音,偶尔是背景音乐,多数是其他顾客的私语。

那会儿的状态,像极了《草叶集》的金敏喜。

区别仅在于,我颜值低,没人搭讪。

昂着严肃面孔的咖啡馆,隔绝了青葱,见过的最年轻的脸,已散发出职场气息。

笑着聊着蓦地落起泪来但不是情侣的,遇到过;听上去相交甚久但没有暧昧的中年“团伙”,遇到过;闺蜜约会的与商务社交的,遇到过……再热爱喧闹,坐进来也难免压低嗓子。

唧唧哝哝的话语,汇成温吞的似亲近实疏离的世情溪流。

“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

”惠特曼的《草叶集》,得名于上面这句诗。

洪尚秀的《草叶集》呢?

哪里有跳脱劳碌的空间,哪里有咖啡与酒,哪里的人心中就长着草。

走出去抽支烟,发现门旁花盆内种着的更像菜苗,不远处是穿着租来的韩服互拍的此刻甜腻的热恋男女。

 5 ) 书写一间咖啡馆

#ICA 内核感觉是艺术创作中的自我反思,到底是女主创作了咖啡馆内的故事还是咖啡馆内故事启发了女主?

其实则更倾向于前者,咖啡馆内的情节充满了女主对于其他角色的观察和互动是一个创作中的自我的呈现,她借助小说创作将生活中的各种情绪与幻想投射到故事中,这个空间更像是一个虚构空间,是她探索生活可能性和重组各种思考的舞台(记得她在咖啡厅拒绝男主的时候说“你太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了”,感觉也是在对影片中的“自己说”),咖啡馆外与弟弟的互动则展现了她回归真实生活的样子,即真实的自我,也是因为她对于自己虚构世界的理解导致她对于现实人与人的关系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感觉电影也是在这种虚幻与现实中交织,结尾处的退到咖啡馆融入角色也是一次对于艺术创作的投入,亦或者对于现实的逃避。

视觉上,自然光和固定镜头呈现的效果有些冷漠,室内镜头也没有特别有温度,而且室内镜头的构图也没让角色间的关系更亲密,要不就是面对面也隔得很远,要不就是中景摇镜头在两个人之间不同框,每个人都似乎有着巨大的隔阂。

听觉上,这部电影的配乐实在是突出,威廉退尔序曲响起我总感觉充满了讽刺,可能本身最出名的就是在《发条橙》中的使用,《菊次郎的夏天》其实也挺反直觉的。

 6 ) 有趣的尝试,无用之用

今晚实在是睡不着,我被gjzzh背后的男权社会的争夺本质深深伤害了。

把这部只有66分钟的电影看掉了。

洪常秀在这里做出的很多有意思的尝试,但是故事性不如前几部有趣犀利,不属于必看的洪常秀电影之一。

第一个尝试是,通常我们观影是剧中人的故事,剧外人在看;最多最多“打破第四面墙”,剧中人直接和剧外人对话。

但是这部,洪常秀不是减了一层视角,而是加了一层:剧外人在看剧中人的纠葛,可是在剧中人的旁边还坐着金敏喜,她是一个伪作家,但剧外人既不通过金敏喜的视角看故事,也没办法去看金敏喜的故事。

在剧中人和剧外人的关系中间,还夹着一层金敏喜;或者是导演的化身。

很有趣的创新,但是没看懂为啥:我猜是导演也发现自己的存在感对电影人物的掌控慢慢变弱(《独自在夜晚的海边》我就感觉导演、编剧、演员只有一个——金敏喜,那部真的离了金敏喜,啥也不是),索性让最耀眼最无法被建构的金敏喜当自己的化身:休想跳过我看我的电影。

第二个尝试是,洪常秀的运镜一直很简单,摄影机往前面一架,固定长镜头演员讲话,演得好的,导演就往前推镜头,真的很家庭DV。

这部尝试了越肩的取景,但是这个取景往往下一个就接着正反打:镜头在对话的两个人不停切换。

但是洪常秀没切,我们始终看到的是男人的背景、女人的正面;当要表现男性的时候,他把镜头移向了旁边墙上的影子。

这种尝试就想排话剧时候的一些突发奇想,是很好的巧思,其实没啥用哈哈哈哈不过洪常秀的电影,本身就是“无用之用”:这怎么不算电影呢?

这也可以是电影。

 7 ) 孤独的游离体

就是从他每一部电影里都感受到了孤独,那种不确定空间,不确定时间,不确定自我的对生活的微妙感触。

她反反复复走动,观察身边人物行径,聆听他们对话,分析飘忽不定的情感,无法辨认,无法落定尘埃。

我感到最孤独无聊的地方是天黑了,她弟和弟妹像别人一样穿韩服互拍照片,欢笑着进行金敏喜已经见过了的事情,我会想到她弟和弟妹约个会也没处去,简单重复着困在感情里的人的经历。

我喜欢金敏喜被质问是不是在偷听是不是在观察时候的反应,脸上那种沉静与理所当然,让我肃然起敬,而且想到洪氏尴尬已登峰造极:起哄煽动尴尬氛围,又旁若无人地质问你有什么可尴尬地,幽默

 8 ) 电影应该叫《上下》

我是金敏喜脑残粉看的,连看三部洪尚秀电影,一边觉得太无聊了,一边却能看完。

最喜欢楼梯这场戏,让人想到:人生无非总在上上下下,七上八下,最后不上不下。

可能,一部电影有这么一场惊艳戏就够了。

就,洪尚秀必有彩虹屁套路:金敏喜好漂亮。

恩,金敏喜在电影中真的好美。

随便站那就是戏。

所以我看完了。

 9 ) 草叶集(20年11月一刷;24年12月二刷笔记)

(一)四年前看第一遍时,无甚感觉。

印象也模糊。

如今回看一遍。

颇有感慨。

洪常秀的电影,没有一部是粗制滥造的。

(二)豆瓣上有个人说,洪常秀一辈子只拍一部电影。

而我宁愿一辈子只看洪常秀的电影。

这种感慨,我现在颇有几分赞同。

见识过“真”的东西后,再看一切“华丽”的东西,都觉得减损了味道。

(三)《草叶集》只有66分钟,是洪常秀又一部超短电影。

四年前我纳闷,这么短的电影也算电影吗?

我那时被传统电影建构洗脑,对洪常秀的东西还未能适应。

那时将截至《逃走的女人》为止的24部长片都看了一遍。

基本上,看热闹为主。

因为我抱定的念头是,我要通看一个拍了许多艺术闷片的导演的所有作品,为此我挑选了洪常秀。

我为什么挑选的他,而不是西方或日本某位导演(比如小津),我忘记了理由。

就这样,洪常秀进入我生命。

我承认,那时,我基本上没看明白他电影里的真正韵味。

只留下一些浅表印象。

关于他对男女情事的重复性痴迷与揭示。

他的电影,我印象中,在豆瓣上没有一部是评分达8分以上的。

平均分数连7.5分都不到。

像《草叶集》这种,更是只有6点几分。

所以,是一部下作,我会有这样的印象。

如今回看,并不是。

洪常秀的东西,没有下作。

他是一位考虑清楚了才拍片的人(奇怪的是,他又是一位边思考边拍片的人,一部电影启动时,他的思考还是模糊的,边拍边具体化,具体化的过程受拍片中诸多因素的影响。

他喜欢这样“生成”他的影片)。

他的片格局如此小,拍摄成本如此低,这样他可以完全控制它。

他可以做到一点:拍他想明白了的东西。

太多导演事实上并不能做到如此。

这其中不乏那些所谓的“大师”。

洪常秀能否称“大师”我不知道,但我能确定他是世界上最能按内心所想拍片的导演。

而他的想法是如此之丰富细腻。

(四)《草叶集》,洪常秀第22部长片。

拍于2018年。

这一年除此片外,他还拍了《江边旅馆》。

《草叶集》是沃尔特·惠特曼的诗集名。

这是他第二次以惠特曼诗名作电影名。

上一次是《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当时他说他不记得那首诗的内容了,只觉得这个标题好,与他电影契合,拿来做了电影名)。

“草叶集”喻示了普通众生。

无疑,洪常秀也认为,他的电影关注的是普通生命。

《草叶集》从电影喻意上看,是一部讲述他如何搞创作的电影。

电影主场景是一个巷子深处的小小咖啡馆。

这像是他电影的写照。

一个小小咖啡馆,具有自己独特韵味,藏在巷子深处。

当然,善用空间转换来划分结构的洪,在片中还穿插了一个副场景,附近的一家餐馆。

金敏喜扮演坐在咖啡馆靠窗位置拿着Macbook写作的人。

她像是“作者”。

咖啡馆里展示了三对人物各自的聊天场景。

一对年轻情侣为一位死去的朋友在争吵着。

那位朋友的死令女人负疚,指责男人如何活得心安。

这显然成为他们关系的障碍。

一个老人和一个中年妇女的聊天,老人是个剧团演员,年迈后与剧团经理不和,被扫地出门,他没有工作,没有钱,甚至没有住所。

他问中年妇女能否提供一个房间给他住,被拒绝了。

中年妇女虽是他的朋友,但想保持自己生活空间的独立。

咖啡馆外,一个电影编剧和他的从事写作的女性友人在聊天,透露出他的创作瓶颈,想邀请女人与他共同创作,女人说,写作是一个人的事。

三组画面,分别勾勒出人生三个阶段,青年,中年,老年三种人生处境。

无一例外,他们都遇到生命中的瓶颈和障碍。

都有过不去的坎。

尤其老年人,流离失所,最为悲摧。

老年人这个情境设定,直接成为洪的下一部作品《江边旅馆》主要设定(演员也是同一人)。

按顺序看他的片,能看出片与片之间建构的延伸。

这三组人物,都通过镜头运动与金敏喜建立起联系。

像是金敏喜在偷听他人聊天获得自己灵感,也像是,她以咖啡馆为场景虚构出一些人物角色与相关议题。

“偷听”,从生活里搜集素材,进行重新组合,予以结构化,正是洪常秀自己的创作方法。

(五)影片中还有第四对及第五对人物。

第四对人物的出场充满了洪式诡计。

先是坐在咖啡馆外的电影编剧注意到金敏喜了,走过来与她搭讪,夸她漂亮,问她写作的事,金敏喜谨慎作答。

编剧突然提出一个看起来很夸张的想法,说是自己刚刚想到的,问能否跟她一起生活10天,近距离观察她的生活,产生创作灵感。

这遭到她拒绝。

聊天氛围变得尴尬。

洪向我们展示了一些搞艺术创作的人是如何撩妹的。

创作成为永恒的借口。

成为他们爬向女人心灵和身体的梯子。

金敏喜说自己有男朋友了,而且跟她一样,性格内向。

说着,气氛正尴尬时,窗外出现一个年轻男孩,来找她的。

她适时脱身。

看起来是她男朋友。

金敏喜随他在巷子里穿行,去了附近一家餐馆。

那里有个年轻女孩在等他们。

这时我们发现他并非她男朋友。

而是她弟弟。

弟弟带着女朋友与姐姐相见。

他们是片中第四对人物。

处在青春阶段,对爱情充满天真梦想,看不到生活艰难部分。

金敏喜以姐姐身份,对他们爱情的盲目泼了瓢冷水。

弟弟声称有结婚打算,金敏喜问,你真正了解眼前这个人吗,就要结婚?

气氛闹得很尴尬。

同时,餐馆内还有一对聊天的食客。

一位中年男子(只露出背影),正与一中年女子聊天。

女子的情人因不伦恋情败露选择了自杀。

聊天的男子指责女子,让品行这么正直的人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了生命。

这与前面咖啡馆里年轻女子指责男子对一位逝去的朋友负有道德责任,形成了对仗。

在餐馆里,补全了爱情另两种状态:年轻盲目的爱情,以及中年失控的感情。

前面咖啡馆中与编剧聊天的女性友人,说与一个朋友有约,要先离开一下(她答应还会回来与编剧一起吃饭)。

暗示出那是与她心爱之人的约会。

在餐馆里,她也出现了,但没见到她等的人。

她焦灼地在楼梯上上上下下走动。

有人说,这是对洪常秀关于创作焦虑的展示。

我倒觉得,这只是展示爱人失约导致的焦虑。

洪常秀本人,似乎没有为创作瓶颈焦虑过(在一次访谈中,他幽默地回答观众提问:“创作瓶颈焦虑?

哦,听说过。

”)餐馆这个副场景,作为穿插进来的一笔,似乎是为了调整结构,改变叙事语气,最终,随着金敏喜回到咖啡馆,影片进入下半程收尾阶段。

(六)在收尾阶段,我们发现,前半段的忧郁,所有人的人生障碍,似乎都得以排除了。

这或许意味着,金敏喜这位“作者”,创作理念在发生调整。

或者说,她与现实在达成某种妥协。

那对年轻情侣重又坐到一起,女子态度和缓下来,展示出对男子所处困难的共情与理解。

男子欣慰地笑了。

二人有了延续甜蜜关系的可能。

编剧的女性友人回来找他了,此时显示,他们与咖啡馆内部那一对——老人与中年妇女原本是认识的,四人坐到一起聊天。

得知老人没容身之所时,编剧说,那怎么行,我帮你想办法吧。

他提出让老人住他家书房。

老人说,那会影响你夫妻生活吧,不妥。

编剧情绪激动地说,你不能没有住处。

显然他也意识到这里面潜藏的矛盾,他焦虑地站起来,走出去抽烟。

女性友人随他一道出去。

他们两人手牵着手,在巷子里逛,此前因为不愿意共同创作而产生嫌隙的女性友人,与编剧之间展示出亲密性(联想到爱人未出现的焦灼,可理解为这里她接受了编剧)。

老人的住处落实问题虽无定论,但毕竟有人显示出关心和温暖。

编剧和女性友人回来后,编剧邀请金敏喜加入他们,金敏喜犹豫了一下,还是拒绝了,她说她更喜欢坐在现在这个位置,倾听他们的聊天(声明创作者的独立立场)。

后来,几人轮番到咖啡馆外抽烟。

咖啡馆外巷子里,金敏喜的弟弟和女朋友,穿着租来的韩式传统服装,在彼此拍照,二人欢笑着,品尝着青春爱情的甜蜜和欢乐。

虽然未来也许在等着煎熬他们,但此刻,他们在享受生命本身,展示出青春的美好。

而咖啡馆内,金敏喜终于移步,加入了几个人聊天的桌子。

“作者”终于与“生活”达成了和解。

(七)一个咖啡馆,一条巷子,一个餐馆,几对人物,经过洪常秀一番排列组合,俨然成为人间剧场,人生各个阶段悲欢离合,在此上演。

展示方式是洪常秀一惯擅长的尬聊。

随着空间实现一次转换,人物命运似乎也发生戏剧性逆转,把令人欣慰的希望,许给了结尾。

洪常秀骨子里是悲观主义,虚无主义的,但有了爱情的他,着实又有所不同,还是愿意给万物以希望。

仿佛在说:珍惜当下吧。

(八)这是一间“存在主义的咖啡馆”。

始终没露面的咖啡馆老板,显然就是洪常秀本人。

一部小品式电影,将洪常秀的创作母题进行了一次梳理。

且随着自己年迈及这一年父亲的逝去,死亡越来越成为他母题中一个重要关注点。

这次创作盘点式的小品文,即便不了解洪常秀其人的话,也可从中品出滋味来:小格局大天地。

一个小时出头,一个咖啡馆,令人看尽一生悲欢。

(九)最后,是曲终人散后,咖啡馆几张空间静物照(本片为黑白影像。

静物照也为黑白摄影。

)。

一切人事都是短暂,易逝的。

空间则永恒。

仿佛提醒着人:得抓住这易逝生命,活得饱满鲜活,不辜负来世间这一遭。

241211

 10 ) 草叶集

1.跟电视上不同 他的脾气似乎不太好他一定有他的苦衷 谁没有呢?

谁能明白他的感受?

谁又知道他们的感情关系?

只有死去的女人什么也不在乎她想知道那女人为何而死 才会纠缠他而他是害怕的深知自己内心 藏有可怕的真相那女人肯定是自杀应该就在不久前看电视的人看不见那演员黑暗的一面往后他要怎么活下去?

做出这样的事他还抬得起头过日子吗?

还能单纯地去爱一个人吗?

杀人的人若不为罪恶付出代价能得到解脱吗?

往后他要怎么活下去?

2.原来这个人也是演员太悲惨了生活就是这般折磨人你一次又一次地受挫没钱 无处可去 没有工作也许 也没有朋友?

他过去或许很努力在生活可是现在却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他说会付租金 但他可能付不出来他想要依赖她一个比他还年轻的女子能和漂亮的晚辈一起生活多好吃她做的食物她家附近还有山可以爬他肯定是这么想的太着急 所以才无所顾虑这老男人只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为什么你就找不到爱呢?

3.当人们聚在一块彼此的情感交融 相互鼓励生活就有了连结现在他们都不再孤单藏起来的烧酒为何看起来特别好喝?

我也好想偷喝一口什么时候我也有这样的机会?

为什么他们这么要好呢?

那是真的吗?

如果是真的就太好了说到底 人都是感情的动物感情是很单纯直接的 很有力量很珍贵 很廉价 也充满魅力我现在就很需要它们4.看来他们要说的话很多真的很多你们知道 你们说的我都听见了吗?

你们不知道我耳朵很灵吧?

幸福是建筑在死去的人身上?

一边还要保持庄重真令人佩服是啊 生活还得继续 是该活在当下的真羡慕你们微不足道的东西你们总有一天也会死即使死亡那么靠近 你们也从不担心所以才能如此泰然自若不慌不忙 自得其乐

《草叶集》短评

真的找不到投资了。

5分钟前
  • Sabrina
  • 还行

像是《江边旅馆》的草稿,但其实拍得更有灵气。我们就这样板正地活着吧,庸碌着克服因死亡带来的恐惧。临近结尾几个镜头非常喜欢,原来切割开的空间一一缝合,每个人都涌进了俗世的河流。这一次,洪常秀让金敏喜代替了自己的位置哦。

7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最喜欢的一瞬是镜头从金敏喜离去后独自抽烟的正峰哥身上移开,巷子那边,穿着韩服弟弟和女友欢乐地在拍照。我们并不时时都身在其中,我们时常无关紧要,我们时常只是一个陌生人。

10分钟前
  • 盐粒
  • 还行

看一部或看七部都没有什么区别,但看的还是挺舒服的。

14分钟前
  • 迦南Canaan
  • 还行

从聆听者到创作者再到参与者,金敏喜的身份可谓是一波三折。平时好乱序的洪这次用的观察视角,倒是让观感变得整齐些,但却少了几分凌乱之中戏谑的欢乐气息,显得既浮夸又沉重。

19分钟前
  • 王兆屯坂本龙一
  • 还行

坐在咖啡店一角旁听别人的故事敲自己的电脑续一杯杯的咖啡是多少文艺青年的理想生活。三组对话中分别涉及到了自杀,其中只有一则未遂。结尾弟弟与女友穿汉服拍照和几组空景让我觉得像在看鬼片。划重点:漏金敏喜这一身穿搭我太爱了!

24分钟前
  • ibelieve
  • 还行

睡着了

27分钟前
  • 丽塔
  • 较差

整体影像风格还是挺好的,只是这故事确实不吸引人,看完了啥也没留下

29分钟前
  • 潘老师
  • 还行

“人们遇见彼此,彼此产生感情,感情化为动力,毫无关系的生活开始纠缠不清。从此俩人也站在一起。为什么偷偷喝的烧酒看起来那么好喝,我也想那样偷偷喝酒,但是我有那样的时候吗”,更肆意,更“卑鄙”,更自由。(等下半年天凉了再看一遍吧!)

32分钟前
  • 么什叫定决能不
  • 力荐

短片,像是洪尚秀闲来无事随手拍的习作。从白天到夜晚,沉浸自我思索的空间,观看他人无聊的时间——似乎现实生活中类似情景数不胜数,曾短暂的几秒钟或许触景生情,但来不及回味便烟消云散;太纠结便飞逝,无视则缓慢,缓慢的黯淡,入夜后,一根烟火星微灼,在风中平添哀愁,与陌生人照面、寒暄,终究还是消磨,就这样,平淡一天又过去了。

37分钟前
  • GIVIND
  • 推荐

金敏喜彷佛成为了社会观察家(也是洪常秀的定位),在观察着周遭的人们之间情感的分分合合,看似记录却也擅自加入自己对于这些感情间的解读与不屑一顾。

41分钟前
  • 隐德来希
  • 还行

六七分钟的长镜头对话,还是△推拉摇移变焦。九个人物,一组又一组的完成了“你了解对方吗”,“你不愧疚吗”,“你不加入我们吗”,但没有以往的尴尬美学和套层结构设定,金敏喜的人物性格也薄弱,掐头去尾,就是个敷衍短片哎。

45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原本是人物在电影对白里无话找话,现在是导演本人没话跑到电影找话,为了他的“不伦”缪斯?

46分钟前
  • 爬影距离
  • 较差

4/10。始终无法进入电影。里面的感情充满了愤怒,每一个人都是可憎的。我觉得背景就蛮迷的:他们在公共场合谈论是声音太大还是女主坐得很近,都不避嫌吗……上上下下的女人烦死了。

47分钟前
  • 乍暖
  • 较差

2019/01/25 洪尚秀在镜头推拉平移上有了新的进步 十分喜欢两个人喝酒的镜头然后推到他在墙上的影子 2020/02/11重看 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特别好看

51分钟前
  • nordgreen
  • 推荐

一部模仿洪尚秀的学生作品。制造不协调感:剧情乱来,结构乱来,推拉乱来,景深乱来,焦点乱来,配乐乱来……如果不是刻意为之,便是触到了失败暗礁;当然,男女关系乱来是不会变的。

52分钟前
  • 把噗
  • 较差

因为你是洪尚秀、所以片子拍成这屌样也可以被原谅、吧

56分钟前
  • 蝉鸣知了
  • 还行

7。论洪常秀电影里的尴尬角色和戏码都是怎么被写出来的。

60分钟前
  • pluviophile
  • 还行

一年一度,堪比春晚。反正内核和形式就毫无变化,春晚也一样。但人生和情感万万千,可以一直拍下去,也希望洪导演一直拍下一下。而春晚也一样。

1小时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是新的开端,是再一次重要转向。首次以正剧式样的情境内部抽象出来的人物反哺整部作品,电影推进即为剧作浇筑的过程,由此可供创作的空间扩张了太多。说本片是洪尚秀最具“大师气质”的作品之一(即便最好的两部,依旧只是小品),并不仅仅因为古典乐。

1小时前
  • Ada的B计划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