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赞主创的地方是对监控dv这些影像记录器使用,部分原因是预算有限,但就像李安的前两部片的制片讲的,捉襟的预算表面看上去是劣势,但只要善于处理,反而会为片子增添色彩,例如这部片子的开头,一男一女抢atm机,进去的第一个镜头是监控视频,第二次出现监控视频是女主塞了一个爆竹之后,atm爆炸,这个镜头如何实拍,还得请为爆破师吧,但如果转成监控,拍个春雷应该就够了;再是结尾胖警官上门剪脚环的时候,妈妈拿着dv纪录下这个时刻,生动活泼的同时,还能用没电的梗喊一声尤金,告诉观众他们其乐融融地继续生活下去了。
女主夜晚驱车奔向警察局做笔录,警察应对的方式很像疯狂动物城里的树懒。
房子里的确死了人,但房子里没有鬼,是尤金。
开场前十几分钟介绍人物,就开始用惊悚恐怖类型片的管用手法,音乐,奇怪的邻居,前景是扭曲的枯树,后镜是阴森的大宅,稀释恐怖的方式是人物,大女主抽着烟恶狠狠地而不是充满恐惧的回应着看上去像凶手的邻居,叨叨叨的可爱而不失敏感神经质的妈妈,胖胖呆滞而不是精瘦严肃的警察,主创一边营造恐怖惊悚的环境,一边用人物的非类型或者搞笑片类型的方式消解恐怖惊悚,达到混搭,也就是黑色幽默的效果,尤其在最后一幕的追逐戏中,妈妈和尤金起到了活跃气氛的作用。
类型片做到极限才有反类型的可能,写好类型片的剧本,然后再改成反类型或者非类型。
尤金的设置很有意思。
丰富了屋子里有人的故事类型,小精灵,甲壳虫汁,空房间,潜伏,咒怨,最近还有一部继承,记不清名字了,罗斯玛丽的孩子等等一类屋里闹鬼的片子。
不过这个大宅子的设置很难东方化,房子太小
2014年,喜剧悬疑恐怖电影《足不出户 | Housebound》 有部分剧透了,注意!
果然是又恐怖又好玩的说呢,难得的方式,其实前半部分已经算是比较合格的恐怖电影了,异响凶杀冤案鬼屋,驱魔保安(哈哈),挺有套路,一句双关的 oh Jesus 点赞。
后半犯罪解谜,抛开搞笑的保安,拿走刀的时候,乐死我了。
最后的追逃也是比较合格的,节奏紧张,虽然没有补刀,但是确实不好补。。
尤金最后的小手真的点赞!
我还突然真的以为鬼魂来了 其实尤金的戏份还是太少了,这么可爱的人物,真的应该多点戏份对了,海报一股浓浓的《遗传厄运》样子,不过那个是2018年的电影,这个才是 2014年呢。
剧情的反转还是很有意思的说。
其实仔细想想这一家人都是挺可爱的。
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门(笑哭)我突然想起来伊藤润二的一部漫画,名字忘记了,但是故事应该是讲住在管道里的人- - 细思恐极。
(跑题了)(╯‵□′)╯︵┻━┻ 我又编不下去了-我是走进科学的分界线---推荐指数:★★★☆(7/10分),挺真实的一家人,满是缺点,但确实挺可爱。
剧情有好些地方是解释不通的。
为什么女主从秘密通道进入和退出的口子,在后来大家问话的时候都被堵上了?
最后一幅画,女主问怪人那是谁,尤金没有回答,应该是死去的美女鬼魂吧?
所以最后的反杀,通道里面有人戳一下女主,女主就醒了过来。
再递给她一把剪刀,然后打开开关爆头。
尤金被穿胸了,应该没有这个能力。
看完一点模糊的想法平静的日子别作,尽量正能量(严肃脸),遇事要懂得沟通(很多人真的不擅长,不是粗暴解决就是回避,要有意识的培养沟通的习惯),与人为善,这样其实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遇到麻烦就请呼唤出体内的战士吧,柔弱行不通,自己不作为指望别人是最不靠谱的事。
片子里的心理医生给我触动很大,快结尾时他说的那段话,大意是你明明想帮助人,可对方却毫不领情,你知道那是什么滋味吗。
其实他才是负面情绪爆棚无法舒缓的人,所以每当超过承受极限时就会变身屠夫。
我在想要是他找自己的心理医生治疗,或无法适应就干脆改行也不会把自己走进了死胡同,当然电影这么着就没法演了。
平常生活里谁都有压抑、愤怒的情绪,一定要培养个健康排解渠道,最起码多交朋友多运动,培养个小爱好什么的。
多找点方式把自己和这个世界联系起来就不太容易心理全面崩溃。
很棒了,看到标签又有喜剧又有恐怖还很难想象,但是最后是两方面都做的很极致。
逻辑链条也很完整,尤金一开始看到教会女孩被杀,社恐的他不敢告诉别人只好躲在墙壁里,偷邻居的东西和食物,导致女主妈妈以为有鬼。
女主搬过来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可能和墙里的尤金交了朋友,于是有了小熊里的录音,看到女主再度回家尤金就把小熊的录音给她听,希望她能想起来自己,但是女主完全没意识到,还把小熊烧了,尤金又捡回来放在浴室门口,结果吓到了女主。
他发现了女主的医生是当年的杀人犯,想要提醒女主,所以弄出各种声音吸引女主的注意,给她看医生的假牙。
在医生家访的时候还故意停电然后披着白布去扎了医生出气。
最后终于在决战的时候用自己的方式,同样用一把叉子结束了医生的狗命。
到处都是伏笔和回应,一直在猜罪犯是谁,剧情设计的不错。
最后相机坏了女主大喊尤金来修的时候实在是全剧的精华!
就是开头抢银行那一段不怎么样,不过大概只有这种银行都敢抢的彪悍的女主才能全程这么处变不惊相当勇猛吧……
一大堆冗长的、俗套的恐怖剧情、经典恐怖元素的堆叠:白影、莫名其妙的声音、电话、鬼娃娃、洞口…当观众们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个烂俗恐怖片,鬼的设定就只是一个开始查案的动机的时候,画风一转(事实上这部电影画风转了好几转)又回到了惊悚悬疑片。
剧情本身确实是十分俗套的,看多了悬疑片闭眼想也知道医生有问题,但不知道是缺点还是优点,三个标签“悬疑”“喜剧”“恐怖”各干各的,搞的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一套莫名其妙的发展…所以还是很有意思的。
只能说所有前面的铺垫只是为了后面的戏剧性吧
开场就不错,男女二人砸柜员机偷钱。
节奏、幽默感。
都在最短时间展现。
女主角车子出故障的处理略显简单,其实可以再搞一点。
然后出现故事的最基本构架:一个叛逆的女儿回到妈妈家里,在家中服刑8个月,但是,这房子闹鬼。
女孩想打电话,却被妈妈占着,而且还关上房门。
收音机内,女孩听到妈妈讲述遇鬼经过。
非常棒的展现鬼宅情节,比起一般的循序渐进要好得多。
胖警官长得很像暴走大事件里的唐马儒。
警官的反应完全就是调侃温子仁鬼片中的情节。
那个打不死的毛熊非常可爱。
精彩部分从开始调查神叨叨的邻居开始,假牙的设置很有新意,尤其是女孩要偷走一个熟睡中大汉的假牙,这段情节完全可以再做细致。
女孩在警局报警,胖警察回来,说是出了问题,这段太顺,前后可以更有冲突。
真正有趣要从那个总是微笑的心理医生拿下自己假牙开始,动作、反转、黑色幽默都很到位。
女孩拿锉子弄伤心理医生的脸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计,代表了他那个微笑的假面被破坏。
胖警察中途赶来时候,心理医生拿着刀跟在后面,胖警察需要工具,回头一把拿过心理医生的刀子,这种气质非常让我想起周星驰和僵尸肖恩。
调侃类型片、恐怖与黑色幽默结合的形式值得学习。
今天鬼节,传说中“好兄弟”们出来溜达的日子。
很多人喜欢看恐怖片,对那份紧张刺激情有独钟,但也有很多人不喜欢或者根本不敢看恐怖片,因为过于一惊一乍的视觉和音效让人反感或者厌倦。
而本文要介绍的,是挂着恐怖片“羊头”,卖着喜剧片“狗肉”的电影。
炎炎夏日,不妨来尝试一下这种独特的滋味。
一本正经地“善搞”拿恐怖片来搞笑,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而这两种方式恰恰可以用两套系列电影来概括:《惊声尖叫》与《惊声尖笑》。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首先来说前者。
它用一种近乎写论文的方式来解构恐怖片。
在《惊声尖叫》系列里,几乎每个角色都是恐怖片爱好者,当命案发生在身边时,他们按照恐怖片的思路去推理案情,而那些被他们所吐槽的恐怖片桥段,却一一按部就班地发生着。
比如在第一部里,恐怖片专家侃侃而谈:“恐怖片一般有贞操情结,所以第一个死掉的往往是最漂亮的女孩子,而且一般是金发;而女一号一般是比较保守的,所以能活到最后。
恐怖片还有一个补偿效果,就是当导演想弄死一个人时,往往会给他们安排一场床戏来作为补偿。
”正在他说这番话的时候,整部电影里被追杀无数次却化险为夷的女主角正在跟男朋友上演激情戏。
这种说什么来什么的乌鸦嘴造成的“笑果”,往往让人惊喜不已。
而这套电影里面最狠的吐槽当数《惊声尖叫2》,上一部里那个乌鸦嘴恐怖电影专家再次大放厥词:“从词源上来讲,‘续集’本身有着‘低级’的意思,所以,所有的续集都是烂片。
”然后一屋子人开始拿各种经典续集来回击他,而该专家见招拆招一一回击,一剑封喉地将所有经典续集全部秒杀。
考虑到这本身就是一部续集,所以这种官方自我开黑基本上让有意吐槽的人无槽可吐。
这一类电影对观众的要求非常高,越是对恐怖电影阅片无数,越是对恐怖片的桥段烂熟于心的观众,越能体会到这种乐趣,否则就可能不知所云。
在这里有两个例子堪称经典。
一个是《双宝斗恶魔》,它还有一个译名叫做《乡巴佬血战脑残》——不管是哪个译名,都会让人一瞅名字就不想看。
所以有幸看到本文的影迷有福气了,你将收获到无与伦比的惊喜。
它把“善良大学生野外遭遇变态杀人狂”这个梗玩了个底朝天,两个善良的农夫一直在努力帮助那些拿他们当坏人的大学生,却完全挡不住他们作死的步伐。
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no zuo no die”的故事。
而新西兰的低成本电影《足不出户》则更进一步,它对恐怖片的每个桥段如数家珍,在关键时刻轻轻推一把,剧情瞬间脱离轨道,一个例子足以说明一切:女主角在镜子面前洗脸,在任何一部恐怖片里,当她弯下腰去的时候,镜子里一定会出现一个不该出现的物体。
看多了恐怖片的观众这时已经绷足了神经在等着受惊了。
但在这里,当女主角真的弯下腰去之后,镜子里,什么都没有……在去年的北京电影节上,这部电影也在片单里面,当这一幕发生时,只有笔者一个人哈哈大笑,而身边的观众则转过身来,额头上写着四个字:你是白痴。
因此,这一类电影可以说是导演和观众之间的智力竞赛与默契考验,是一种“只有你懂我”的会心一笑。
节操全无地“恶搞”如果说《惊声尖叫》是在板着脸讲冷笑话,那么《惊声尖笑》就是在脸上抹着油彩、粘上假鼻子,极尽滑稽之能事地逗你玩儿。
所以,如果说以《惊声尖叫》为代表的恐怖喜剧是“善搞”的话,《惊声尖笑》就是不折不扣地恶搞。
《惊声尖笑》同样要求观众阅片无数,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知道它在“糟蹋”哪部电影:比如,女主角被蒙面杀人魔追杀,她拎起一张桌子丢过去,这时镜头突然变慢,桌子带着速度线飞向杀人魔,而杀人魔双脚钉在地面不动,一个大弯腰折杨柳,整个上半身向后仰过去,桌子擦着鼻子尖飞过——到这里你可以知道,这是在拿《黑客帝国》来开涮,而接下来一个镜头,可怜的杀人魔因为做这个高难度动作而闪了腰,让人为他掬一把同情泪;而在另一个桥段里面,男主角之一与恶魔面对面屹立在长廊的两端,镜头肃穆、音效宏大,天空中还有鸽子飞过,看到这里地球人都知道吴宇森“躺枪”了。
而接下来,两边人驱动,轮椅来对撞,满天的鸽子在他们头上拉粑粑,这样的恶搞,想必吴宇森本人看了也会笑出声来。
这一系列电影催生了后来的“大电影”系列,比如《超级英雄大电影》、《鬼影实录大电影》、《暮光之城大电影》……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这种电影一般结构松散笑料生硬,但观众并不在意这些,大家看的就是这种节操全无的恶搞。
比如名动江湖的极品烂片《鲨卷风3》,就属于那种“我知道我在拍烂片,我知道你知道我在拍烂片,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我在拍烂片”的执着。
而在电影里面,《冰与火之歌》的小说作者乔治•R•R•马丁前来客串,被鲨鱼残忍杀死。
看到这一幕,被《冰与火之歌》说死人就死人的故事进程虐得身心俱残的粉丝们从心底里发出一声狂吼:“你也有今天!
”但是,退一步讲,这种恶搞建立在幽默感十足且开得起玩笑的社会基础之上,比如《惊声尖笑2》里曾经疯狂拿《断背山》开玩笑,被恶搞的李安对此一笑置之。
而跟这部电影差不了几年的《无极》上映之后,引发了网友山呼海啸般的吐槽,其中最成功的吐槽当数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同样是被恶搞,《无极》的导演显然没有那么大度,对于这部电影怒不可遏,那句“人不可以无耻到这种地步”,至今还时不时在影迷耳边回响。
没有幽默感、开不起玩笑的结果是这位导演后来再也没有拍出过什么有趣的作品。
被玩坏的僵尸片在恐怖片里面,僵尸片或者说丧尸片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类型。
从《活死人之夜》、《活死人黎明》、《丧尸出笼》一直到长红不衰的《行尸走肉》,笔者可以给诸君列出一个一天看一部足以看到张家口冬奥会开幕的片单。
当然,今天我们要讲的不是僵尸片,而是拿僵尸片来开涮的电影。
在这里面,有两部电影不得不看。
首先是《僵尸肖恩》。
这部电影拥有无数拥趸,从头到尾的英式幽默让人笑破肚皮。
它的笑料特别“闷骚”,通篇没有一处刻意挠痒痒式的笑料,而是创造一种氛围,一旦你的情绪融入到电影之中,几乎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对白都会让人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
而且,它化恐怖为笑料的能力令人叹服,比如电影里有这样一个桥段:僵尸们朝主角走来,只有击打头部才能把它们摆平,手无寸铁的主角发现了一箱子唱片,于是只好用唱片来削僵尸脑袋,但在用哪张唱片上,二人发生了分歧。
“不能用这张,这是我好容易淘来的限量版”,“这张我很喜欢,绝对不能损坏”……一边是僵尸缓慢地逼近,一边还在就音乐口味吵个不休,这种急惊风碰上慢郎中式的笑料,在电影中比比皆是。
受《僵尸肖恩》的影响,美国人也拍出一部同类型的电影:《僵尸之地》。
这部电影的主角彼时还没有因为《社交网络》而红透半边天,但那种不动声色的表演方式和超快的碎嘴语速已经让人看到一枚未来之星正在冉冉升起。
比起前辈,这部电影的黑色幽默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些充满智慧的小包袱和对僵尸片桥段的加工与揶揄极其到位,而老牌明星比尔•默瑞的客串使得这种黑色幽默到达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巅峰。
在这里笔者不好剧透,只能说一句:强烈推荐,前方高能。
另外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是《温暖的尸体》,这部电影堪称僵尸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男主变成僵尸之后吃了女主男朋友的脑子,于是拥有了该男子的记忆,也正因为如此,他(或者说“它”)爱上了女主角,一个僵尸与一个人类,就在朝夕相处之间产生了恋情。
玛丽苏狗血恋爱与僵尸题材居然可以结合得如此之好,实在是出人意料,而男主角的颜值更是让广大女性观众毫无抵抗力。
小清新居然连僵尸都不放过,这部电影再次证明了当今世界电影全面向女性视角靠拢的大趋势。
无厘头的港式惊悚其实,对于今天这个话题,香港电影人是最有发言权的。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出于市场的需求,一大批恐怖片应运而生,而熟悉香港电影的人都知道,香港很少有非常纯粹的恐怖片,即使是在恐怖片里,也会有大量的喜剧元素。
比如黄百鸣的成名作“开心鬼”系列,鬼气森森的开篇之后,剧情突然急转直下,往喜剧片的路子上一路狂奔;比如洪金宝的“鬼打鬼”系列,阴气逼人的停尸房虽然吓人,但洪金宝与僵尸斗智斗力的过程,却融合了打斗、杂耍甚至歌舞,搞笑的一塌糊涂;甚至就连儿童片都不放过,在《新乌龙院》里面都有一段屏住呼吸躲僵尸的戏码。
这种恐怖与喜剧结合的路子是香港电影特有的玩法,发挥到极致的作品,就是周星驰的《回魂夜》。
那时,刘镇伟的电影还充满想象力,那时的香港电影非常粗砺但有着满满的生命力,《回魂夜》里从头到尾的夸张和胡闹,但猛鬼出没的紧张恐怖与周氏无厘头的融合,居然毫无违和感,电影最后拿报纸叠帽子飞上天的镜头,如今看来依然不过时。
在“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香港电影里面,加再多的元素都让人感觉不意外,究其原因,那种浑然天成的市井范儿是重要原因。
比如在一部知名度不太高的电影《撞邪先生》里面,有一个桥段非常有趣:猛鬼上门收魂,主角一行人要摆上鬼可能喜欢的东西来拖延时间,摆上美酒被打翻,摆上美女杂志被丢掉,摆上麻将……鬼欣然开打。
如此接地气的鬼,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
这部电影虽然不太出名,但这个桥段却、最能体现港式市井恐怖喜剧的精髓。
说到这里,在香港恐怖喜剧里面,有一个人不得不提,此人便是林正英。
他塑造的一眉道长,可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持桃木剑施法的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别人扮演道士的时候像个演员,只有林正英扮演道士的时候像个真正的道士。
可惜英年早逝,一眉去后,再无道长,走笔至此依然唏嘘不已。
大师小品的恶趣味很多影迷对恐怖片和喜剧片颇有微词,认为这两样是廉价的商业片,但事实上,这两种电影非常考验导演的实力,因为如果调动不起观众的情绪,恐怖片吓不到人,喜剧片让人笑不出来,绝对就是失败的作品。
因此,如今影坛上的许多大咖喜欢拿恐怖片来练手,有趣的是,他们有很多作品都是恐怖与喜剧结合的电影。
比如《鬼玩人》三部曲,史上最经典的cult电影之一,这套电影一看就是成本极低,处处充满了渣到爆的五毛钱特效与苍白无力的剧情,全片最大的支出应该是蕃茄酱,到处是粘粘糊糊的血浆效果,但绝不让人有喘气空间的惊悚效果异常出彩,而掩藏在惊悚后面的恶趣味同样让喜欢cult片的观众兴奋不已。
到了第二部和第三部,看得出导演的预算大了很多,但横飞的血浆和假得不能再假的怪兽,依然十足的B级范儿。
这套电影的导演叫做山姆•雷米,他后来拍了一部电影,叫做《蜘蛛侠》。
比如《林中小屋》。
这又是一部极其考验观众恐怖片阅历的电影,看这部电影的观众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捶地大笑狂呼经典,一种是面无表情不知所云。
毫不夸张地说,这部电影的每个镜头、每个桥段、每个起承转合都是在拿经典恐怖片来开涮,到了电影最后那段大狂欢的戏码,那种酣畅淋漓的观影体验,你很难形容给不懂恐怖片的人听。
所以,有心之人不防拿这部电影来考验一下自己对于恐怖电影的造诣。
这部电影的编剧之一叫做乔斯•韦登,他后来拍过一部电影,叫做《复仇者联盟》。
比如《群尸玩过界》。
这是一部极度恶趣味的电影,导演仿佛铁了心不想让观众好过,在剧情发展过程中,他尽了自己所有的努力去恶心观众,那些胃浅的观众,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会头晕恶心想吃酸,一旦你看进去了,你会发现,导演恶趣味和重口味下的幽默感,能让人从头笑到尾。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彼得•杰克逊,他后来拍了一套电影,叫做《魔戒》。
再比如《杀出个黎明》。
这是一部非常诡异的电影,前半部分是犯罪公路片,到了电影中段突然变成了僵尸打怪片,剧情发展之任性,让人目瞪口呆。
而且这部电影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诡异幽默感,每个角色都神经不太正常,每处重口味都让人在紧张之余不由自主地发笑。
它的主演之一也是本片的编剧,名字叫做昆汀•塔伦蒂诺,一个不需要介绍的人物。
而本片的导演叫做罗伯特•罗德里格兹,他后来拍过一部电影,叫做《罪恶之城》。
恐怖与喜剧,有时只有一线之隔,如果你曾经被恐怖片吓破胆,不妨按照笔者的片单体验一下恐怖外衣下的喜剧。
不过在这里还是要提醒一句:有些电影口味颇重,请在恐怖片爱好者的指导下谨慎围观。
从一开始凯莉的小伙伴拿着锤子重击自助取款机锤头飞起反而击晕了他的那一刻起,就觉着电影很不错,唯一让我看不下去的是 女主看着比我还重的体型,毛躁粗狂的人造黑发,睡觉也不卸掉的眼线 还好,没有打唇钉,那位先死在房子里的十四岁妙龄倒是美女,导演应该和凯莉换一下从宣传照上看,以为又是一家庭搬到新房开始不寻常迹象最后各个灭迹的烂俗套。
妈妈前半段有种想掐死的样子 唠叨无序(这让我想起潜伏老神婆林莎华在电影死路的表演), 讨厌的双下巴,以及对自己女儿厌烦的神情。。
说那位保安员阿莫斯研究鬼神的业余爱好,第一次在屋内对着录音机的对话,像是在讽刺对以往闹鬼片惯用伎俩和桥段。
那两个笨笨的警察,是不是也着实说着这个国家现实生活中警察的腐败呢,又让我想起韩国电影罗宏镇的追击者咯,整部电影搞笑点不按套路切入,方式也是独特,我是看到新西兰的电影,除米国习惯用故事板块造电影之外 西班牙 意大利 法国什么的还是会好好拍,且有独一无二的独特成功
1.若非恐怖片爱好者,建议不要抱过高期望观摩此片,特别是当你看过我力荐之后再去观看,你会大失所望,回过头来打个二星或三星,并且在我这篇文字之后马上几句。
那样于你于我都没意义。
我建议你去看,但是可能会低于你的期望值。
而对于一个常年的恐怖片迷来说,这片将会是你多年不见的老伙计给你灌上最甜美的三杯乐佳酿。
2.我不想剧透,更不想长篇大论,来这里书写只是想尽可能地力荐这部片子。
一句话,这是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即便在大陆也能上映,可惜大陆编剧脑袋被黑洞吸了。。。
3.似乎说那么多毫无意义,但是这部影片应该是我心中的2014最佳恐怖片。
这片子一直在悬疑,悬疑之后让你一直等高潮,高潮之后让你一直等颠覆,颠覆以后让你一直等温馨,恨庆幸,你期待的都能得到,换句话说,这部片子能超出你的想象让你猜不到结局,而一切又都在你心里想得到的情感触觉之中。
4.今年没有看到什么恐怖佳作。
《鬼书》拍的煞有介事,虽然拍摄很成功,但看过之后除了对导演赞赏之外又实在觉得片子没什么意思。
《魔字鬼谈》似乎是对大卫芬奇的膜拜,风格到位但故事太单一。
《鬼遮眼》是部好看的片子,但是部看的不过瘾的片子,总会让你觉得这缺点啥那缺点啥的,换言之就是不连贯,或者小聪明耍的太少,或者节奏太慢。
《死亡之雪2》B格提升,但你是不是觉得和《鬼玩人2》比较起来,其实就是个学生的临摹品吗?5.恐怖片玩的是想象力,超出你想象的才能达到你的心理需求。
若是现代恐怖片,或近期恐怖片不能满足你的需求,建议搜罗一下早期老恐怖片,虽然意大利早期较有名气,但个人不喜欢,觉得恶心而无意义。
个人推荐里程碑式的《盖棺了结》《外太空杀人小丑》《魔童村》,推荐原因是想象力非常丰富,并且现代恐怖片很多类型片,只不过是它们的重复。
我就说看的时候感觉吓点和表演都有一种古早感,英式黑色幽默是贯穿全剧挺好玩哈哈哈,妈妈太好玩了。还行。话说后来那个恐怖片男主藏墙里那个肯定是抄这个。等会哪个早啊?
凯莉随男友贾斯汀去砸银行自动柜员机被捕后,被判于家监禁。回到博福德镇家中,阿莫斯警官给凯莉戴上限制活动区域的电子脚环,而后与话痨母亲米莉亚、继父格雷姆生活在一起。自从收听到收音机里母亲在热线里称地下室有鬼怪和超自然现象后,凯莉开始感觉家里出现各种怪异事。接着获知当初房子购买的是教会的旅馆,曾有女孩莉兹在此被杀。凯莉申请转移,心理医生麦德瑞聆听时被攻击。凯莉怀疑杀莉兹的凶手是邻居,就和阿莫斯偷进其屋取证,被发现逃回地下室误将格雷姆捅伤。邻居向阿莫斯说出其子尤金有嫌疑,而凯莉也在家中密室发现尤金。报警后又找不到密室入口,就留下丹尼斯警官;接着发现丹尼斯是凶手,丹尼斯要杀人灭口,母女逃入尤金的密室;丹尼斯打晕阿莫斯后杀入密室,而后在尤金协助下干掉丹尼斯
应该算是年度最令人惊喜的电影吧!各种“英联邦冷幽默”加上惊悚带蠢的闹鬼元素我觉得任何有审美的观众都不会拒绝,某种程度上有些肖恩僵尸的影子。不出意外的话导演下一站应该会在好莱坞。今年似乎是新西兰电影爆发的一年,对于这样的小岛来说两部在世界影坛有中上口碑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
看了半个多小时,看不下去了,弃。
据说这种心理恐怖片是高智商人看的
从灵异到悬疑,中间穿插了一些笑料和温情的段落,整体上非常流畅。
不努力的编剧通常这么写:抓凶手嘛,来一个阴森人物,再来一个阴森人物,像凶手像得不得了。紧接着要任性给他们清白,引出另一个终极阴森人物,所有证据均指向他,一定是凶手跑不了。于是,影片剩最后20分钟,忽然一贯的好人毫无征兆成了凶手,一番肉搏接合家欢。
首先是喜剧片,其次是恐怖片。
老老实实拍本片子比他妈的什么研讨会好多了
不恐怖,稍有点血腥,外国的房子真是不结实
没意思,看了48分钟我决定弃剧。
故事很套路,尤金很可爱。
貌似当年出资源的时候,看过,现在时隔这么久剧情也差不多快忘了,再看第二遍感觉剧情比较一般,时长也太长了。
有点烂
没什么乐趣呜呜呜 看的时候老走神
前半段太无聊,后半段虽然有反转但在同类电影里面也不稀奇,顺手接刀那里有点好笑
不恐怖,挺恶搞,娱乐度高,悬疑氛围营造不错,前半段节奏太慢,结尾比较出彩,血浆片爱好者不可错过。
三星半吧,喜剧做的还挺有意思的,忍俊不禁到,结构上就是不断抛新的东西,
其实也将近四颗星了,剧本还是不错的,但是整体节奏把握和展开可以更好的,稍微有影响到观感,人物关系的交代处理有点欠缺,不过整体来说也还不错了。三星半。
太幽默了,有些地方甚至有些无厘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