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某网站上看到这样一个评论,说勇敢者游戏2属于一部失败的作品,无论特技还是剧情都太类似于前作,没有进步。
于是一直拖到昨晚,处于无聊我才看了它。
我本来是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期待的,但是由于这个评论,反倒放平了心态。
影片一开始是一个温馨的画面,小儿子丹尼双手托腮,看着父亲和哥哥沃尔特在练习棒球。
可是没多久,丹尼和沃尔特的冲突就被展现在我们眼前,导演在这个片段中清晰的交代出了两位小哥的性格。
丹尼聪明,善良而又依赖于他哥哥。
沃尔特勇敢,身体健壮,而又对弟弟有一点反感,仅仅一点而已。
在一段小事故之后,丹尼发现了Zathura,并按下了开始的按钮。
之后冒险就开始了(不多透露了)。
经过一系列冒险,兄弟俩发现了对方的重要,从而变得友爱(such a cute word)起来。
故事是十分的简单的,而且里面的语言也十分易懂(我基本都不用看字幕),十分适合孩子来观看,它告诉孩子们"There're some games you can't play alone." 而影片的特效其实是相当震撼的,当游戏刚开始的时候就给我们近距离呈现了土星壮美的星环。
就这一点我就可以说,这部电影的特效超过了勇敢者1。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十分适合12岁以下的小朋友们观看。
想想也对,我看勇敢者游戏1的适合好像也就是13岁而已
勇敢者的游戏第一部大概是98年的电影,印象非常深刻,很为想象力折服。
最近的大作《纳尼亚》也有类似的背景,故事同样发生在几个孩子偶然的际遇遭遇到异度空间。
这一部虽然算得上精彩,但感觉与第一部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这大概是看着一类的影片多了,就不觉得那么有创意,所以就只剩下看特技了。
这样的片子应该是孩子们的最爱,如果没看过其他几部,一定会有很好的启发,当然,对于孩子们来说能从电影中另外收获到一些东西才是最好的,比如兄弟姐妹在遇到困难时才懂得彼此的珍惜,沟通与交流彼此互相理解。
如果说上一部《勇敢者的游戏》是城市大冒险的话,那么这部续集,就讲述的是宇宙中的冒险历程。
这部电影满足了我小时候的幻想,我那时就经常在夜里躺在床上幻想,如果我家这个房子能够飘起来飞到太空该有多好。
这次的续集里,精化了游戏的方式,棋盘也变得更有意思,我一直想不明白为啥两个人玩的游戏,计步器要设那么多的数字框……电影里的小弟弟很正太,而那个姐姐则很漂亮。
电影中出现了一个宇航员来帮助主人公们,最后这个宇航员的真正身世让我不禁感叹导演的用心良苦。
这电影绝对适合你带着孩子一起看,这次观影绝对会是他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难以想象我竟然到现在才发现这部经典奇幻电影,Danny Walter 代表了一种典型的兄弟关系,哥哥对弟弟的存在充满敌视,又仗着自己脚之身强力壮而欺负弟弟以彰显自己的存在感宣誓对父母的主权。
两人小心翼翼的互相试探着爸爸的爱,又各自因为爸爸的反应或性格突变或暗自伤心。
Walter 把Danny 关进小货梯的行动让人心酸,想象现实生活中还有多少这样的行动啊,若不是因为飞行棋游戏改善了两人的关系,可以预想此举给两人带来的影响,Danny 可能会有心理阴影,记恨哥哥害怕地下室幽闭恐惧症,Walter 可能也越来越残忍,这一个吵架之后小小的动作,都有可能成为未来悲剧的萌芽。
太空飞行棋的游戏环节剧情紧凑很吸引人,紧张刺激的情节中也穿插着一些小幽默比如萌萌哒的机器人。
龙怪和机器人的出现让观众不由得跟着紧张担心起来。
太空人的设计很巧妙,Danny 召唤old Walter,Walter 差点放逐了自己却被Danny 留了下来,小Walter 伤心的说你选你哥哥还是选他,Danny 的决定让他失望,但是恰恰是这个选择救赎了他自己,多巧妙啊。
Walter 许愿之前的争吵,引导观众担心Walter 会许愿让Danny 消失,还好没有走向悲剧。
当最后一切归为平静,最怕一切都是Danny 的幻想,还好作者保留了大团圆,让每个人都记住了经历的故事,回味无穷。
整个电影一气呵成,情节紧张刺激又充满兄弟家庭相处过程中的情感常态,天马行空却又如此真实。
即使是2005年的老电影特效略显一般但也足够支撑观众沉浸其中不出戏,想想中国电影的特效还有漫漫长路。
不知是不是由于美国在科幻电影的地位水平过于难以望其项背,宠坏了观众,以至于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电影都不太敢尝试相关系列,科幻电影少之又少且水平一直没有大幅进步,实为一大遗憾。
总之,好电影,经典电影,推荐。
首先,我是喜欢被导演愚弄的类型,我喜欢电影的反转,前提是他不是烂大街的桥段。
其次,我也很容易被导演愚弄,因为看外国片我没办法判断演员的演技,大部分时候我是通过对话里的细节来猜测,这里会不会是反转的关键。
最后,这部片子虽然是个儿童片,但他很“漂亮”的愚弄了我,反转的很自然,上高度也不尬。
太空人第一次出场,我就感觉到这个人肯定玩过飞行棋游戏,不然他不会说“谁召唤了我”这句话。
在太空人狼吞虎咽,哥哥企图赶走他时,哥哥拿出了一张卡片说:“我是舰长”,太空人也拿出了同样的卡片说:“真巧,我也是。
”所以我在猜测,这个太空人是怎么卷入飞行棋游戏的,他是不是像第一部的主角一样,困在游戏里很多年。
不过太空人的一身装备很迷惑人,我以为他是宇航员或者更发达科技观世界下的某些太空旅客,不然他不会有宇航服。
第一个感觉不对的细节是哥哥许愿之后,太空人冲到楼上卧室里大喊弟弟的名字。
一个是他对这个家的构造很熟悉,另一个是他们三人似乎没有交换过姓名。
从此我就一直惦记着太空人的名字。
后来太空人说了自己小时候玩游戏许愿弟弟消失,从此被困在游戏里。
我只觉得,哇,好巧。
结果这是世界线的分支。
哥哥第二次许愿的时候,我还兴致勃勃的猜测,会是出现一个黑洞,那边是太空人和弟弟小时候玩游戏的场景,太空人的弟弟就在那边等着他,等他们玩完游戏之后,太空人会正常的回归生活然后长大,到时候和小k的爱情线不就有了嘛!
结果,是太空人就是哥哥唉!
如果太空人没有在第一次许愿的时候阻止另一条时间线的自己,他们两对不同世界线的兄弟就都会被永远困在游戏里了!
这个对仗真的工整。
而且很像小时候看哆啦A梦的某些反复穿越桥段。
最后一个很惊喜的设计是,终点迷雾星(或者迷途星)是个黑洞。
当时我以为他们真的回不去了,窗外的光芒闪现,他们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是不是回家了。
我在想会不会是他们的确回家了,但是房子没有恢复原状。
等爸爸回来之后一边骂孩子一边修房子,然后妈妈讨厌的阴森房子变得亮亮堂堂了,两人复婚。
结果眼睛一闭就回家了。
哦对了,哥哥第一次许愿的球星签名橄榄球没有带回家,这个游戏太吝啬了。
如果说看这个电影真的有什么感叹,可能是因为姐姐回国引起的,我们已经没有再拥抱,也没有什么多的时间在一起沟通,偶尔说一点点话,不痒不痛吧,小孩子倒是经常丢在我们家,基本上和这个故事里的弟弟很象,每天睁开眼睛想的就是谁来陪我玩呀,闭上眼睛想的就是“我打呀打呀打呀,我打赢了”。
姐妹之间感情也好,兄弟之间感情也好,都是无选择的,生来就捆绑在一起,在一起难也是十几年,快乐也是十几年,再喜欢也好,都不会相伴到终点,如果真的有什么一直在相伴的只有自己,再就是存在在身上的一份回忆,一种经验,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难的从来不是一个人从你的生活中消失了,难的是如何能摆脱你自己还有和你缠绕在一起的你自己的回忆和情感。
人一生中难的不是哪个人无可替代,难的是回忆只有一份,独一无二。
这样的一个烂片,可能真正感动我的是在星球(或者说是自己的回忆)里流浪了十五年的哥哥,终于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机会,当他变成光消失了后,他可能转成了虚无,再体会不到快乐,他在最后一刻停下来的幸福感可能也就真的成了永恒。
他拯救的其实也只是他自己,但问题是若不是真的为了救自己,谁又会真的爱上别人呢?
人在这世上走的这一遭,也许就是无底洞一样地自私,在为自己积缘积福。
求得只是自己的放下。
至于弟弟,当然是在“鬼见愁”的年龄,这样说毫不夸张,因为我家就有这样一个小宝,他是在强烈地依附大人的年龄,离不开人陪伴他玩,而他能玩的是极有限的,小孩子当然是有创造力的,但是那些依赖着灵感一样的创造力实在是非常小的火花,所以他创造出来的东西大多也就是很无聊很没趣的,造就的就是他那个年龄段的孤独和烦恼,无法和更大的年龄层次的人达到一致的孤独引起的烦恼。
这让他真的又可怜,又可厌,而偏偏他还需要成就感。
为什么不爱看书,不爱看动画片,只独爱游戏,是因为“互动”是一个极大的谎言,我对“互动”的理解就是“被给予成就感”,小孩子很容易,极容易被成就感给降服了,尽管这份成就感是如此”虚拟“,因此你在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身上看不到什么道理,也没法讲道理,你当然也看到了他不停地放弃,怪他不争气,故事当然给了一个好结局,打败了宇宙大恶人,不过人生之中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当过这样的弟弟——不停地失败与放弃。
原谅别人,或者永远都只是在于我们原谅自己,但是面对自己的弱点,人类都没有耐心。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在想,很有趣的事情,如果这对兄弟一直争吵下去,一直不能回家,而在宇宙中飘流,其实也是不错的人生,因为人生本来就是飘流着的无根的房子,谁知道人生这场游戏的规则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到达终点呀。
若死生有循环,则从来没有可逃避的事情,不可能只抓住自己喜欢的事情。
两个小男孩在家中玩耍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长方形的盒子。
但盒子非常的陈旧,所以他们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非常陈旧并呆板的游戏,正打算扔掉它,这时他们的视线越过盒子中的丛林游戏,发现了第二个游戏板,在这个游戏板上面刻着宇宙空间的图案,而且还有一条彩色的路径直通往一个紫色的行星——Zathura。
这引起了兄弟二人的好奇心,于是他们按照游戏板上的指示开始了游戏。
只要其中的一个人转动骰子,他们就有可能面对可怕的流星雨或是巨大的机器人,在面临这些可怕的事情时,兄弟二人开始互相依赖,互相帮助,而且只有他们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将游戏结束,他们才能回到原来的世界当中……◇ 剧情:勇敢者历险之旅再次开始6岁的丹尼(乔纳·博波)和10岁的沃特(乔什·哈切森)两兄弟就像平常的小孩一样,顽皮捣蛋,当父亲把两人留在家里照顾他们总是喜欢睡觉的15岁姐姐莉莎(克里斯汀·斯图尔德)时,两人倍感无聊。
于是,调皮的丹尼开始在自家新买的房子的地下室里东翻翻西淘淘,这一翻不要紧,就被他意外发现了一个长方形的盒子。
盒子里除了一个太空旅行游戏之外,还有一个游戏板,上面刻着宇宙空间的图案,还有一条彩色的路径直通某紫色的行星--扎图拉。
无聊的丹尼一个人开始了游戏,他随意按了按钮,属于他的太空飞船也在太空板上跳了几步,一张卡片从板中跳出:“流星雨:请躲避。
”出乎意料的是,一颗流星穿呼啸着穿过了卡片,紧接着就是成千上万让人恐怖的流星雨!
我的天,连地震都来凑热闹,打开门的兄弟俩这下被吓了个半死,他们的房屋早飞到了九霄云外,仔细看看游戏介绍:除非玩完游戏到达扎图拉行星,否则他们就得永远呆在遥远的外太空...这整人也不是这么玩的啊!
◇ 看点:10年之后的准续集 孩子们出于无聊,找出了藏着的棋盘游戏,小孩子肯定不会先看全说明书,所以这个用心“叵测”的游戏果然就能一气走到底,历险由此开始,要是你不愿意跟着玩下去,下场就只能参考《勇敢者游戏》里那个在原始森林里住了N年的由喜剧明星罗宾·威廉姆斯扮演的大男孩了。
十年前,一部家庭冒险影片《勇敢者游戏》将观众们带进一个神秘的魔法棋世界,这部依靠大量电脑特辑完成的影片不仅让很多观众见识了电影特效的革命,也一举成了当年的卖座影片。
和《勇敢者游戏》一样,《勇敢者游戏》也是改编自著名作家克里斯·范·奥斯博格的同名作品,他同时也是去年年末挺火的《极地特快》的作者。
然而虽然名字是续集模式,情节也有所相似--都是围绕一个棋盘游戏展开,玩这个游戏的孩子将被送到另一个世界,这次不是在丛林,而是到了银河,然而,《勇敢者游戏2》没有一个人物来自《勇敢者游戏》,所以严格说来也不算续集。
而负责执导影片的编剧之一和导演则是乔恩·法夫罗,他的上部导演作品、票房大片《圣诞精灵》足以说明他对儿童影片把握的炉火纯青。
在《勇敢者游戏》10年之后再来一次逃出银河系,听起来挺有趣!
◇ 点评:近年最好的家庭冒险电影之一 转眼10年一过,技术突飞猛进,蓝幕绿屏早成了拍摄常用,就连几乎全用电脑制作的电影也不希罕,当年让观众见识电影特效的革命《勇敢者游戏》从技术层面上看,自然已经成了小菜一碟。
所以准续集《勇敢者游戏2》初一出炉,至少比前作多了不少视觉上的革命,不过就像《勇敢者游戏》最吸引人的不仅仅是让人眼花缭乱的特技效果一样,《勇敢者游戏2》让人拍手叫好的也不仅仅是视觉上无可挑剔的银河系漫游。
前作再怎么离奇,好歹也是在地球上面晃悠,而这次刚一出发,小兄弟两个就把自家的房子折腾到了太空中去,一初始甚至有几分《银河系漫游指南》的风采。
流星雨仅仅是个开始,同伴被活体冷冻吓得小兄弟一阵哆嗦,玩具机器人反叛终极变身,巧遇地球宇航员,外星人追击,一阵接一阵的视觉冲击显然精彩足够,而不断的历险也绝不会让你有喘息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导演法夫罗显然懂得家庭影片的要义,种种视觉效果绝没有炫技的嫌疑,这仿佛让人回到了特效还不那么家喻户晓的年代,影院里只闻孩子们的大笑和深信不疑。
下周将会上映的哈利·波特,或许也会让观众们对这部影片多瞅几眼,至少,它绝对值得。
迷走星球》幕后故事:老将与新兵克里斯?范?奥斯伯格(Chris Van Allsburg)是最高产的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去年圣诞档期的动画片《极地特快》,以及1996年被改编成电影《逃出魔幻纪》,都是改编自他的名作,而本片也同样出自他的同名小说,虽然这部小说在出版时仅有32页及14幅插画,但哥伦比亚公司认为它已经具备改编成一部优秀电影的雏形,于是毅然将它的改编权买下。
演而优则导的乔恩?法夫罗之前曾执导过《圣诞精灵》,对儿童题材格外有兴趣的他希望能为自己的孩子找到一个更优秀的题材,因此在收到邀请之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影片的编剧之一大卫?考普曾执导过《神秘窗》,他的编剧作品更包括《世界大战》、《蜘蛛侠》、《碟中谍》、《侏罗纪公园》等大制作影片。
除了这几位老资格的幕后制作者,影片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两位小主演,今年12岁的乔什?哈切森扮演哥哥,尽管年龄不大,但他已经参加过十多部影视剧的演出,比如今年夏季的喜剧片《足球老爹》,8岁的约拿?鲍博在影片中扮演弟弟,他也曾与克里斯托弗?沃肯、迈克尔?凯恩一同出演《Around the Bend》。
本片最大牌的明星是蒂姆?罗宾斯,但他只是客串片中的老爸,并没有很多展现自己演技的机会。
《迷走星球》拍摄花絮:特效与制作对于这部充满幻想的儿童电影,令人信服的特效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为此制作公司特意找来曾获得奥斯卡奖的特效师斯坦?温斯顿(Stan Winston)担任影片的特效顾问,其领导的特效工作室Stan Winston Studio在特效制作领域工作40多年,拥有丰富的制作经验,其作品从巨大无朋的侏罗纪恐龙,一直到主题人物剪刀手爱德华。
影片中的一个关键的特技制作是机器人,在影片中随着沃尔特拿到一张“你的机器人有缺陷”的卡片,一个婴儿般的小机器人出现了,但随着他不断长大,他开始显示出暴力和破坏力量,一直长高到6英尺8英寸的时候,他的背部还出现了一条巨大的链锯。
小的机器人相当容易制作,但全尺寸的成年机器人却难以控制,剧组为此制作了两个道具,一个完全需要遥控,另外一个则是一个空心的。
除了一些简单的镜头,大部分机器人的戏都是由演员约翰?亚历山大身穿中空的道具来完成的。
这是一项相当艰巨的工作,尽管尽量使用玻璃纤维,只是在少量裸露的部位使用真实的金属,但整套装备的重量仍然相当惊人,表演者不得不在里面使用一套平衡支撑装置,以便能够用更多部位来分担这巨大的重量,不然他的肩膀很快就会受伤。
影片机器人的特效并非简单的道具工作,它是由多个部门密切合作的结果,比如在约翰?亚历山大拍摄过程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动作捕捉技术,演员的腿在表演中并非由道具包裹的,而是穿着黑色的紧身裤,这样在拍摄时特效师就可以通过放在上面的传感器将动作收入电脑,并在后期制作中将演员的腿替换成机器人的钢腿。
勇敢者的游戏1》上映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Robin Williams成为我记得的唯一的角色,当然还有那一盘棋,只不过在有些时候,我会不合时宜的把里面的镜头跟什么《Jurassic Park》系列搞混,这个实在没有什么办法,谁叫里面都是些“惊艳”的角色,不是恐龙就是蜥蜴,不是蜥蜴就是鳄鱼,反正只要是对人构成威胁的食肉动物,都会成为电影的角色,哪怕是借用一下,某一个部位,比如说牙齿,此次《勇敢者的游戏2》基本上秉承了这样特质,比如又请来了一个大腕Tim Robbins,还请来了恐龙和蜥蜴的杂交种,什么Mogen人。
情节基本和《勇敢者的游戏1》,就是等待,等待发生什么电脑特技。
对于我来说就是这样的。
渴望从这个电影有所收获,我的年龄可能有些不合适。
基本上,这个片子属于一个小余15岁孩子的娱乐大片。
不过现在Hollywood真的蛮有趣的,成年的娱乐大片,逐步往动画片走,比如《Shark Tale》、《Shrek》而孩子的娱乐片,则走的都是真人路线,比如《harrypotter》系列。
难道是成人认同感的丧失还是不易建立?
在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却是缺失的,这里我们不得不叹服,老美电影工业化,就是这样一部电影,翻来复去也能拍出来,这个问题一谈就扯远了,回到电影上来。
小孩看了,还是会懂得Brother的含义的,这应该是这部电影的主旨吧。
至于兄弟们要在泡妞的时候去,观赏这部电影,还是可以作为备选的, 里面当10年之后的沃特和他姐姐之间的错位感情搞笑还是一个小惊喜。
再不济里面的特技小刺激一下眼球, 吃吃苞米花,然后闲谈一下,到特技的时候惊呼一下,如此而已。
Tim Robbins沦为给两个小孩做配角的地步了?
想当年的《肖申克救赎》啊!
算是给儿童看的电影吧,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题外话。
《滚石》杂志出中文版了,最近很忙,但是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事儿,中午去了趟华润超市,终于拿在手里了,听卖书的说这是最后一本了,更高兴!
还送一顶棒球帽,更更高兴,明天我就戴上!
回到办公室,摩娑了一遍,跟很久以前一样,舍不得马上就看,放在手边,看着封面都高兴。
很久以前,姐姐一本本从美国寄给我,一年将近100期的双周刊,能经过北大32楼传达室活着到我手里的,三分之一都不剩了。
更不用说玛利亚凯莉做covergirl的大厚本儿年度特刊,我居然在二楼一个同学宿舍见他们当海报贴在墙上!
见我发现了就一脸讪笑,无耻极了。
1991年的中国,一本本精美的原装《滚石》,谁看了还能走得动道儿?
好杂志,能把秀才变成贼!
这就是我对好杂志的定义。
中文版的《滚石》,这也是一个梦。
说回电影,确实是《勇敢者游戏》的继续,原著是同一个人,Chris Van Allsburg,《极地特快》也是他写的。
新故事只不过把原来的斗兽棋换成了飞行棋而已,这个飞行棋是个铁皮玩具,我最喜欢铁皮玩具,粗糙的印刷,很怀旧的感觉。
其余的部分你都可以写剧本了,同样的idea啊。
太空背景,再算上10年后的技术水平的进步,这部片子可比《勇敢者游戏》差远了,毫无震撼。
导演是那个演员乔恩•法夫罗,很一般的水准。
蒂姆•罗宾斯演爸爸,就客串一下。
无惊无喜,属于不看也罢类。
是還不錯啦,可能是因為比較小朋友化,電影尺度和格局小了點
勇敢者游戏第二部,看见了暮光女斯图尔特。
如果没有一,我可能会把星级提高两个档次
这片儿实在是闹挺得慌,还玩了穿越,尤其是长得那么冷的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在整部电影里几乎是在不停地叫叫喳喳,平添一分冷幽默气息。
你还喜欢我的眼睛么?
看到KS就石更了。
近似恐怖片,不适合我这样温柔善良的小盆友看
渐入佳境 比第一部精彩多了~~~Josh最后一句台词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PS还看到了同居牢友里的一货
没有小时候看第一部的害怕紧张了,当做儿童片给小孩子看看应该蛮有意思。至少告诉我们有个弟弟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效果不错。---补记KS
两个不会演戏只会尖叫的小男孩加面瘫姐以及一个“i don't know her”的路人演的一部非常讨厌的电影。我都不知道怎么看完的。
这回跟着棋盘飞向了外太空,平行时空里的两段兄弟情。
结尾很温馨 片中就不提了...
续集一般很难延续上集的精彩,不过男主的姐姐真是漂亮……擦!居然是克里斯汀斯图尔特!为毛我高中时觉得她很漂亮!
继丛林主题后再来一盘太空主题,依旧一步一惊奇,可惜被房子范围限制了发挥空间。俩大人角色不玩只旁观参与度不够,兄弟爱立意表现当做儿童片来看还算可以。
用来吓吓小孩纸还行。不如第一部紧凑和刺激。特效到位,但两个小孩惹人烦。这妹子,比暮光之城时顺眼。有幽默点,设计还好。已经没有当年那种“卧槽”感。
没第一部好看,不过小主角很可爱。
场景切换太少了.....而且不喜欢太空这中空旷的背景
ks十年前和十年后没有什么区别,但疲沓要是能和十年前一样就好
感觉不比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