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只感叹一句:童心真美。
这个形容不光是针对孩子,也针对我们这些成年人,我不知道如果真正的小孩子看到这个电影会有什么感想?我看完很感动,我想这源于我一路以来的成长和教育没有遇见那个粉提老师,我遇见的是每一个老师认真负责,但是他们都有一套教育标准。
我不敢置喙这样的教育方式,因为我已经在这套教育方式下鬼使神差或者说几里拐弯找到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路,尽管这其中我付出了很多代价,但是每个人的路都是独特的,有的需要老师指引,有的需要自己去坚毅得守护。
但我依旧由束羡莫诗牛牛以及乃班上每一个孩子
2025年影院观影第9部。
因为自己在筹备儿童电影,所以十分关注这个类型的影片,这部片提名了去年金鸡奖最佳儿童片,自然不能错过。
没有看过同团队打造的前作《树上有个好地方》,单纯从这一部而言,影片的确做到了在有限的制作经费下达到一个不错的水准,而且更为难得的是它做到了我一直想追求的“好看的”儿童电影。
整体叙事是流畅的、引人入胜的,没有降智的对立,没有狗血的歇斯底里,一切都如同生活般平平淡淡,而平淡之间又透露出那些踩在泥土上的质感,导演并没有刻意去诗化乡村的宁静,也没有着力表达乡村的穷困,和奶奶相依为命的牛牛父亡母离,导演聚焦的却不是家徒四壁的生活而是这个孩子的内心,这个常人眼中的问题少年那不为人注意的内心世界。
电影名叫“河边有个好地方”,我猜作者是想说牛牛和毛叶在河边燃放烟花,这是两个孤僻独立的少年内心的乌托邦,不过整体却没有突出河边之外的世界的,使得这个乌托邦存在的不够独立鲜明。
电影后半段不似前半段那么写实,多了很多意向化的表达,比如被彩灯装饰的树、牛牛用荧光棒围起的池塘、还有牛牛抛向天空做礼花的荧光棒,这种风格上的撕裂感都值得商榷,另外就是灯光在后半段也颇为抢戏,尤其牛牛被冤枉偷钱、同时也是粉提老师被校长表姐指责过于理想化的一场戏,可以说是全片冲突最激烈的一场戏,却莫名地打了一个橘色柔暖光,实在不能理解。
还有一点,就是班长闫颖地角色设定,让我有些许不适,我觉得如此成人化表达一个五年级孩子,即使有现实的依据也有强行制造矛盾的嫌疑,而且最后的反转略显仓促。
尽管有不足之处,但是《树上有个好地方》还是可以称得上一部好看的电影,优秀的儿童电影。
看完《河边有个好地方》,电影里那俩孩子,一个调皮,一个内向,但都被粉提老师温柔对待。
他们慢慢变得自信,我也跟着开心。
其实想一想,也让人回想起小时候,如果我们小时候能遇到这样的老师,是不是一切都会和现在不一样。
从前几年开始,就看到了树上有个好地方第一部到后来第二部,不论是剧情逻辑还是幽默的表现方式,以及画面设计,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也能看出导演也越来越用心,希望这个系列能延续下去,为中国儿童电影做贡献
看完河边有个好地方,这部电影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特别喜欢电影里毛叶这个角色。
他善良文静,虽然天生得了兔唇,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他喜欢收集植物标本,也像其他小女孩一样把愿望写在本子上想看一场漂亮的烟花。
虽然受到同班同学的欺负,但是他依旧认真热情善良的对待着生活和身边对他好的人。
在被牛牛的烟花炸伤之后,他也第一时间失去安慰诗牛牛。
这部电影不仅有纯粹的童趣,也拍出了陕西鲜明的地域特色。
看完之后深有感触。
作为一部聚焦乡村教育的“小而美”儿童片,《河边有个好地方》在延续前作《树上有个好地方》真挚深刻风格的同时,以更加开放和现代的视角,讲述了一段关于“刺头”孩子、同龄友谊与师生情谊的温暖故事。
影片不仅关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还通过细腻的情节设置,探讨教育理念与成长环境对儿童个性发展的深远影响。
张忠华导演通过乡村教育这一鲜有关注的题材,为观众营造了一场治愈童年的精神旅程,彰显出儿童片独有的艺术魅力。
童趣是儿童片的核心,也是《河边有个好地方》的叙事灵魂。
从张蒙鑫饰演的“刺头”诗牛牛,到刘祐榕饰演的安静内向的毛叶,影片通过细腻幽默的细节展现了儿童独特的世界观和行动逻辑。
比如奶奶用土办法“驱邪”的桥段,通过带有生活气息的乡村语境,将乡土幽默与童真无缝结合,让观众在莞尔一笑的同时感受到成长环境对孩子心理塑造的深刻影响。
这种童趣的表达既是儿童片独有的喜剧元素,也是一种情感共鸣的媒介,让不同年代的观众都能在熟悉的童年记忆中找到共鸣。
诗牛牛的叛逆行为表面上是“刺头”,本质却是对关爱的渴望;毛叶的沉默寡言并非冷漠,而是对艺术的专注与热爱;而班长闫颖心理问题的表现,则是长期高压环境下个性扭曲的结果。
这些孩子的状态,深刻反映了当代城乡教育在个性化发展上的突出矛盾。
导演没有简单地批判乡村教育的不足,而是通过温暖的笔触展现了粉提老师如何发现每个孩子独特的闪光点,并用鼓励和尊重引导他们走出心理阴影,走向成长的阳光。
《河边有个好地方》延续了张忠华导演一贯真实质朴的叙事风格,没有浮夸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刻意的煽情桥段,而是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真诚的情感表达,让观众感受到温暖。
尤其是影片中粉提老师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弥漫着一种真实而温馨的情感力量。
她的耐心与鼓励,成为了孩子们成长中最重要的支撑,这种暖心的师生情谊不仅让观众回忆起学生时代的点滴温暖,也引发了对“好教育”本质的思考。
张忠华导演用他的镜头,让观众重拾对童年的记忆与对未来的思考,这样的“小而美”佳作,如冬日暖阳般令人感动而充满力量。
感觉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怀念童年的成年人,《河边有个好地方》都值得一看。
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更是一份带着温度的情感礼物。
很惊喜,已经很少看见这样朴实的电影了,令人想起年少时的日子。
每个人都很鲜活、可爱,即使是“ 大反派”班长。
正如粉提老师说的,孩子的动机和大人不同,妈妈的压力造就了班长的性格,那句“安静!
”已经成为家里的梗了。
诗牛牛是每个班上都有的小“刺头”,也是社牛,有任侠之风,是长大后希望成为的样子。
粉提老师是梦想中的老师和朋友,曾因为老师的夸奖把单科成绩考的好高,我想念我的语文老师,老师,您送我的《古文观止》我一直好好保存,每次翻开都仿佛您在我身边。
最触动心灵的是毛叶,特别像我可爱的发小,有这么可爱的女同学怎么忍心欺负!
可惜网上资料很少,这个小演员的观众缘是天生的,期待她更多的作品,愿她一直保有淳朴可爱的气质,这是最宝贵的。
两处小瑕疵,豆豆翻抽屉的左顾右盼有点刻意;诗牛牛在河边摆的一圈荧光棒好像没用上?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儿童电影,由西安邮电大学的校外导师精心执导,众多校友及师生深度参与制作,为影片注入了独特的灵魂与情感。
道具布景细致入微,从孩子们手中破旧却珍爱的玩具,到家中斑驳的墙壁与简陋的家具,每一处都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演员们的表演平淡质朴,却精准地捕捉到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与成长的困惑,无需夸张的表演,便将角色刻画得鲜活立体。
没有震撼的配乐,没有煽情的旁白,却通过非常克制的镜头,记录下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及日常叙事下波涛汹涌的回忆。
没有令人震撼的特效,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它就像一首娓娓道来的散文诗,吟咏着生活本身所具有的源源不断的诗意。
在《河边有个好地方》中,导演巧妙地将生活的真实细节融入影片,无论是孩子嬉戏的欢声笑语,还是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强,都生动地展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人性永远是文艺创作者想探索的主题,千人千面、人性永恒。
影片中,孩子们的善良与纯真,村民们的质朴与热情,都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人性的美好。
我看了,带着一些感动,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电影里的孩子,有好多是受到家长的影响,闫颖妈妈的问题,潜移默化的转移到闫颖身上。
从小就善于拍马,除了自私自利还有就是向豆豆献殷勤,和小孩不笨三里面的那个男孩一样。
被家长的焦虑给带坏了,不知道私下里,闫颖的妈妈教了他多少社会上的厚黑学。
诗牛牛,很善良,但现实中,更多的是受到排挤和打压,往往这样的孩子最惨,没有背景还有教养,会过的很辛苦。
联想到现在的教育,能和女主这样静下心来,静待花开的老师,太少太少了。
不说了
特别好特别好的电影!但我仔细一想,它其实就是一些很常见的元素,那为什么我又感觉自己是第一次看呢?
能在偶然之间,打开这部新电影,感到很开心。
有温情(诗牛牛和毛叶之间的友情,拍得特别好,小孩子的纯真无邪在眼神之间尽显。
诗牛牛和粉堤老师之间的“信任与不信任”之情,豆豆为姑姑折千纸鹤的亲情),有泪点,有爱,有问题就会解决问题(这一点让我特别感动似乎我在看一本童话故事),有笑点(“医生,这娃是不是有神经病”hahahahaha,“我真想搂你一巴掌”,可爱的奶奶承包了我的大部分笑点),有先进和落伍的碰撞(粉堤老师和校长表姐),有美感(河边的烟花和荧光棒取景,被重新装饰的死去的大树,诗牛牛的泥塑等等太多太多)。
‘人’的标准。
豆豆“偷”了姑姑的红包,出发点其实是为她折一只红色的千纸鹤,姑姑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他不是没有撒谎而是他根本不会去撒谎。
成人定义的‘偷’在某些方面似乎与小孩没有关系。
诗牛牛在路边捡到了钱立马去买东西在同学面前炫耀(这里有一个小bug,100元钞票不是已经被花了一部分了吗?
),我小时候也老是像他一样放学回家时眼睛长在路上哈哈哈。
闫颖,果然每一个反面角色的反背后都有一个极端的家庭。
很喜欢毛叶这个小姑娘,长得很漂亮哇,温柔可爱,具有文艺气息以及艺术创作。
用荧光棒来放烟花这一幕太妙了(提问妙在何处?)
看完《河边有个好地方》感受很深,最喜欢电影中的粉提老师,在面对众人眼中两个“问题儿童”诗牛牛和毛叶时,她并没有像别人一样觉得他们不听话,而是立马发现了他们的独特之处,并鼓励他们放大自己的独特,最终在粉提老师的帮助下,他们俩都找到了那份属于自己的光。
希望这世上能多一些像粉提老师这样的老师,让每个孩子都能发出自己独特的光,而不是一味的“应试教育”磨灭掉光。
最后,请记得你是这星球独一无二的你!
1739写给成人的童话。整体上完成度很高,不过还是有一些不太好的地方。很多矛盾太理想化了,牛牛撒荧光棒那段的剪辑不是很好。以及核心矛盾并没有解决,反而粉饰下去抛回给观众,很可惜。导演去参加电影节吧,已经秒杀很多报名作品了。
真不容易,还有导演愿意拍乡村儿童向剧情片
毛叶让人最感动的地方是绘本卖了赚了钱,没有给自己的兔唇做手术,而是给全班同学换了书桌。
童真太犯规了,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情不自禁,但又不可避免陷入“幼稚”状态。将各种问题抛给“老师与学生一起成长”,想想确实很美好,在粉提老师的视角也是个有希望的改变,小小的概念慢慢扩大在时代的进步下,但教育的隐性问题一直在,一直没改变,也不知道会不会改变。拍法、叙事线与树上系列相似,不过加入了一个新视角——对准了“三好学生”,但仅仅只是几笔总结性话语概过。导演说是要拍关于时间的电影,一代人的成长,一个系列孩子从小到大(老)的变化,光是听下来都觉得很妙,期待实操。西安路演场。
自我感动给谁看?
特别有意义的一部电影,清新脱俗
小演员们演得都太好了
农村题材的好电影越来越少了,农村孩子们的困境是另一个角度,包装下理想化和喜剧下的现实主义。
这个系列的质量一如既往的稳,难得的儿童片是真的以儿童为视角,而不是强加成人习惯让孩子去模仿大人。整个系列都能看到很多展现小学生心理的情节,那些小动作,小无奈,小攀比,小骄傲,小炫耀,小悲伤都是孩童时期才会有的。导演很会抓住孩子的特征,把童年的天真和烦恼都拍得很打动人,90后看得泪目。粉提老师在小时候的我们看来,那就是会发光的女神老师,虽然不真实,但谁没有幻想过有这样一位善解人意又温柔有才的老师呢。
张忠华几乎完全重复自己的作品,还有一些《地球上的星星》的影子,没有新意和诚意,比前两部《树上有个好地方》略差
安安静静,很舒服的一部电影。
童心童真
没多大问题,也没多大意思。感觉像是小学生在写命题作文
有被治愈到,导演真的有关注儿童成长
挺童话的,没有树上好看了。
太美了,2025年还有人在做农村儿童题材,看着看着就想起了儿时玩过的泥巴,有点归根的感觉,可不是忘记了童年就忘记了人生的根基。诗牛牛和毛叶这样的皮孩子善良又独特,艺术细菌接地气并极具自然美。发现这些孩子,保护他们的艺术天分,早期教育尤为重要。
不错的儿童片。孩子演的很真实鲜活,老师也很接地气。谁小时候不想要一个又好看又温柔又时髦的粉提老师呢?
没有树上第一部好看,不喜欢故意去升华,最后河边那圈荧光棒也不太能理解。好学生的心理状态浅浅带过,最后突然认错转变也是很突兀。
回不去的从前
前面都还不错关于偷钱的处理是挺看不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