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影射当年陈水扁雇枪手自残骗得民意支持,由于情节发展过于耳熟能详、全在意料之中,对政治黑暗的展现、当局人物的刻画却完全不及当年《黑金》有劲道,致使影片毫无观赏性,仿佛只是重温一段过时的新闻纪录片。
不过这样的政治事件,能去拍出来,就是要值得肯定的,从这点来说已经比内地好很多。
[序]对于此片光明正大的影射我感到由衷地佩服,不得不感叹台湾的文化环境真是宽松。
但对于它的演绎...我好想用“看得快要睡着”来形容。
[1]真的,即使已过了一个晚上我也不是很想承认我看过此片。
以后看到“警察+枪击+任达华”的组合时一定要三思了(已上过N次当)——宁可错过三千,也不乱看一个。
[2]平时看台湾电影多是爱情文艺小清新,像这种更适合香港街头的剧情放在这里犹显不伦不类,而各个黄金大配角们的纷纷出演,更是让人总会出戏到他们所参演过的偶像剧里——片中饰演扁哥的沈先生,让我无时无刻的想起《命中注定我爱你》;原本的总统热选田正连说话方式与腔调都和在《败犬女王》中无差;那位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的打酱油婆婆更是瞬间穿越到了《恶吻2》...咳,我看过的台湾偶像剧其实也就那几部,偏偏你们都演过...[3]好吧..于是我承认,我原本就是为了张孝全而看的...[4]但是看着看着呢,又不禁开始怀念香港的类似电影。
虽然它们大部分都很烂,但起码也算精彩的烂。
再看回这里,各种在港片已显得十分out的细节穿插在台湾剧情片特有的拖沓与无病呻吟里,咳...请诸位自行想象一下吧...香港人至少在这里是没有理解台湾的——光是靠那几句台语算神马?
[5]还可以想象一下,曾恺玹(她的戏份可比方季惟少多了,居然排到了女一号,连那个可有可无的胡婷婷都比她出镜多)的粤语,张孝全的北京话儿,和戴立忍的惊鸿两瞥...不过,这些基本上对剧情发展没神马帮助就是了...有等于没有。
[6]林家栋真是毫无意外,毫无突破,每次都演这种角色,真是让人爱不起来。
你在香港演了一堆就算了,还跑到台湾来演...[7]最后,其实我的结论是——片子实在九流,但看在这份拍出的勇气,也值得多给一星了。
孝全表演的很棒
首先我是出于两个方面非常想看本片的。
第一,我喜欢刘国昌导演,虽然他很多时候显得没什么风格,尤其是一旦离开他所熟悉的青少年题材之后,就立刻显得逊色很多。
但是我还是喜欢他。
第二,据说本片对于台湾政治乱象有很强烈的描摹。
看过之后,我一方面震惊于刘同学的大胆,当然,这个可以理解,投资方很可能是蓝的,因此其中的倾向性异常严重。
另一方面,确实觉得有几分遗憾,其实片子完全可以拍得更好些的。
剧情就不介绍了,因为除了张孝全和任达华小警察探案这一条线索是虚构外,其他基本上完全与蓝营揣测的“319”事实无差。
我比较喜欢的是,那个阴谋的编织非常严密,而且很过瘾。
但是可惜的是,阴谋虽然严密而且惊悚,但是刘导演织网的功力难免稍逊了一筹,只是简略地将各条线索交代了一下,却没能编织成一到扣人心弦的网。
更可惜的是,因为各种漏洞造成影片显得有点为反对而反对。
即使蓝营民众恐怕也无法很投入进去,我想。
最后一个原因是,我看的是枪版,至今没有正式碟版面世,因此对于影片的影象风格不甚了了。
我想绿、蓝对峙,到最后的“红色”狂潮,应该是很有影象震撼力的吧!
不过影片还是太大胆了点,虽然最后的揣测到如今几乎是都已经步步落实了,但是看到资政最后在总统府前被汽车撞飞的镜头,还是感觉太狠了!
或者全片最强悍的也就是最后对于所有棋子命运雷同的安排,让人觉得可怕吧!
整部片子基本按照当年的新闻拍的,感觉还算OK。
结尾任达华及几个人的死应该是编剧加工的,看着有些别扭。
子弹到底是要打谁?
明显是要打陈水扁的,结果因为换了位置,打了吕秀莲。
可是陈水扁应该是知道的。。。
或者陈水扁原本是为了让打死吕秀莲?
那干嘛还用打不死人的子弹?
对于香港电影来说,虽然也有“东方好莱坞”之称,可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地域、政治和历史的原因,香港电影在政治片和战争片两个领域相对显得平淡。
战争片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许鞍华和吴宇森的有关战争题材作品背景大多只能安排在越南或其它地域展开。
而对于政治片而言,香港相对开明的民主氛围却未造就大量出色的政治片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香港商业电影发达的情况下,追求“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的氛围下难以容下有深度的影片,这也是香港难逃“文化沙漠”的恶评的原因之一。
虽有类似张坚庭的《港督最后一任保镖》和邱礼涛《等候董建华发落》等政治题材的佳作问世,前者却因蓄意的恶搞和低级趣味评价不高,后者也因过于“曲高”的题材而应者甚少。
不过,相对于台湾电影部门的严格的审查,香港的电影拍摄氛围相对还是比较宽松的。
所以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近几年有关于台湾政治的最好的电影竟然都是香港影人拍就的。
一部是1997年麦当雄拍摄的《黑金》,而另外一部就是这部早已在2008底就在香港上映、但直到2010年4月才莫名其妙的被引进公映的刘国昌的《弹•道》。
如果说麦当雄的《黑金》以揭示台湾政治背后的金钱交易为卖点的话,这一部《弹•道》则是不折不扣的以政治热点话题为噱头。
影片非常明显就是以发生在2004年台湾大选前夕的“三•一九枪击案”为背景,虽然剧中人物做了“避讳”处理,可是剧中的主要人物的身份特征都与当时的情形不谋而合。
不过,作为一部电影,影片还是在真实的背景之下虚构了台湾警方的几位有正义的警察的形象,以凸显电影的冲突感和美丑、善恶对比。
整部影片很难说有一个中心人物,虽然开始和结束都是以徐瑜昌警员的独白为主,可是影片本身就是围绕两条线索进行:一条是围绕大选的两派、主要是吴立雄一派所进行的阴谋策划与付诸实施,另一条就是警方对于枪击案前后的变化之下的人物的选择和结局的描绘。
应该说,影片在还是比较优秀的做到了轻重有序,前半部分有关枪击案的设置步步相扣,直到大选结局;而后半部分的警察在枪击案之后的遭遇也张力十足,让观众有触目惊心之感。
导演刘国昌对于这种政治题材的影片也算是驾轻就熟,《雷洛传》虽是典型的商业套路在内,却也显示了这位导演对于政治和历史题材的把握能力颇为出色。
应该说,刘国昌一直是一位比较有社会责任感的导演,从其赖以出名的《童党》再到《围•城》,无不体现了这位导演对于社会底层和青少年集体的关注。
这次涉足比较敏感的台湾大选题材,还是比较流畅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的非常清晰,再加上电影后半部分娱乐色彩较浓的正邪与善恶的对决的戏份,整部影片倒是保持了一定的深度和可看性,在政治片大多被诟病“沉闷”的影坛,也属难能可贵。
台湾的“三•一九枪击案”至今未有真相,这部影片也只是代表了一部分人的一种猜测而已。
时至今日,当年的风光无限的阿扁业已沦为阶下囚已多日,按照台湾的法律体系,这种已经结案的案子想要翻案似乎是遥遥无期了,真相也许也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看到,也许永远看不到。
不过,对于整部影片所反映出来的这种结论,已经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影片在台湾上映之后,据称有80%的观影者对于影片中的表达表示认可。
这也是政治影片的一个威力所在,有可能推动更多的人来反思社会、政治和真相。
在好莱坞,有关肯尼迪遇刺案和尼克松的“水门事件”的影片已经拍摄了很多,但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新的作品推出,来探讨这些事件本身的真相和背后所存在的价值。
遗憾的是,台湾的民主号称“全民民主”,却也因民主的过度泛滥造成民主的暴政。
本片中,编导没有对这场选举表明明确的立场和态度,刘国昌也只是冷静的按照自己的想象和结论来引导影片的发展。
不过,在细节之外,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影片本身的倾向所在。
影片中疯狂的人群冲击另一候选人田正的候选总部以及枪击事件发生之后的极度混乱局势,还有那些声竭力嘶的所谓“为了台湾”的地下电台的年轻人,无形中在整个政治布局中充当了愚昧无知而可怜的被利用者的角色。
这些自诩“为台湾民主奋斗”的人在剧中吴立雄的老婆(暗指吴老太婆)的金钱暗示和方正北的政治赌盘下注的细节下变得可怜可悲。
在“黑金政治”盛行的台湾,民主可能还只是一个表面而已,虽然民众获得表达的自由度大大增强,可是无形中却成为政客的棋子和牺牲品。
影片最后的是一个典型的俯拍镜头,摄像机在示威游行的拥挤和愤怒的民众头上缓缓掠过,带有些许的悲悯色彩,仿佛是上苍在悲哀的看着这一幕闹剧的发生……作为一部政治色彩浓厚的电影,影片对于影片中故事的真相已经有了一个明显的安排。
因此,在悬念上就显得稍差一些。
作为一部商业色彩依旧浓厚的影片,影片还是安排了大量的警匪冲突的场景出现,一方面虽使得影片的观赏性大大增强,却也无意中使得影片的深刻性打了一些折扣。
影片中,几乎所有参与事件的人都死于非命,来证明政治阴谋的残忍和黑暗,颇能触动人心,恰恰与香港影片的一贯“疯狂”的风格比较一致,却也无形中显得过于戏剧化。
尤其是安排的任达华饰演的孙学仁这一角色的儿子患有重病的细节,则又显得过于刻意,颇有煽情和制造悲情的之嫌。
从整部影片来说,作为正义化身的徐瑜昌这一角色担当了完全的正面形象,演员表现也算中规中矩。
不过影片最为出色的当时反派方正北和陈二同,尤其是廖启智饰演的陈二同这一角色,无愧于“钻石男配角”的称号,可谓整部影片发挥最为出色者。
刨去319的背景,这可真是一部庸俗、九流的剧情片,节奏拖沓,台词空洞。
不畏强权誓死揭露真相的干探,out了;父子情深却受人要挟而变节的好警察,out了;被人嫁祸做替死鬼的蠢蛋倒霉鬼,out了;政治阴谋杀人越货,全都out了。
319有很多秘辛可爆,李敖和陈文茜都知道。
蓝营的篇幅少之又少,避嫌吗?
别此地无银了。
口水仗,立法院打架泼粪多好玩啊,偏偏加进一条烂俗港片的线,任达华跟儿子的好几场戏都显得多余,廖启智纵然演技好吧可这个倒霉角色也太多戏了,至于张孝全在这堆老人里头怎么能不稚嫩呢,胡婷婷这类角色更是可有可无,难道是市长施压了?
搞得观众最后只能无视剧情,纯粹玩对号入座,沈孟生的“总统”基本掌握要领,好久没有看到此君了,方季惟的“副总统”颇感意外,方已经尽力扮傻不过还是比真实人物机灵了。
“第一夫人”与“总统”虽然只有一场对手戏,个中关系和喜剧效果已见一斑。
道哥版“战哥”演的颇有风范,可惜戏份太少。
关于弹,前半部分制弹拍的挺好的,做子弹的是戴立忍,一时还真没认出来,查弹基本没讲,也没有了国际鉴证专家的角色,道部分就更离谱了,如上所述。
子弹轻轻滑过很多人的良心,却射不进真相,谎言能用子弹创造,真相能用子弹来掩埋。
最后只剩下一幕红衫军围城,荡气回肠,影片最能撼动人心的,只是这些真实记录的画面,与导演无关。
我们不是没机会在荧幕上看到一把手,可是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见过大爷,据说目前影帝在网民心目中已渐有喜剧天分,这是个好的开始,不得不说扁“总统”和小布什总统真是东西方的两大翘楚,做了寓娱乐于政治的先行者,我终于在影院看了真实的影射,而且用我听得懂的中文,谢谢刘国昌,你拍的不好,不过我乐了。
Solo lau/文电影《弹道》完全有成为主旋律电影的潜质,只要将结尾和谐在吴立雄答记者问的地方,估计电影局想都不想就会第一时间通过并允许本片在大陆上映,要是哪位领导看得激动了,《弹道》杀入黄金档期也说不定。
原因不用说了吧,相信大多数观众看了《弹道》之后都会感叹台湾政治的黑暗,没想到一个小岛上的民主选举竟然能闹出这么多破事儿来,还真是“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
看着电影中阴谋的参与者一个一个被杀掉,不由得想起了杜sir的《暗花》。
同样是权谋,人的命运或者说是棋子的路数从一开始就被决定好了,就如同刘青云手中的弹力球一样,注定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梁朝伟饰演的警察再聪明再费尽心思甚至剃光了脑袋也难逃被杀的命运。
因为一个人的利益,而牺牲了这么多人的生命固然不公平,但权谋就是这样一种游戏,阴谋者就像是古罗马斗兽场上的那些贵族观众,而《弹道》里任达华饰演的警察局长、廖启智饰演的陈二同,甚至柯俊雄饰演的黑帮头子,抑或内务部长,统统都是斗兽场中被迫进行困兽之斗的奴隶。
而政治无疑又是权谋游戏中最危险的一种,不说现在,单说历朝历代的宫廷流血政变之类的就数不胜数。
只不过相比之下《弹道》中的这场游戏要更加荒诞,所有人的生命都是为了一场看似漂亮的秀,但纸包不住火,纵使这场秀再漂亮,吴立雄的真面目最终也败露了,那些被灭口的人看到阿雄面对媒体时的狼狈相估计死都不会瞑目,他们的生命太不值了。
尤其是那位内务部长,费尽心机策划的一场秀成了闹剧,最终连自己的命都搭上了,被撞死的时候还真有点权谋者必将终结于权谋的宿命意味。
虽然电影题材冷峻,但刘国昌还算厚道,结尾还留了个希望的小尾巴,不过他的匠气也不言而喻。
最令人费解的就是张孝全饰演的徐瑜昌,这么锋芒毕露的人物,又无牵无挂,手里还握有陈二同的证供,明摆着是这场阴谋中最容易出乱子的人物,但偏偏安全到最后,任达华饰演的孙大局长被杀的时候他居然能安全着离开,最后还跟参加游行的美眉来了一段深沉的对白,大老板也太放心这位热血警探了。
整部电影到最后真相也没有公诸于世,而现实也是如此。
若不是大侦探李昌钰的介入,搞不好民众还真以为阿扁是林肯那样够资格被刺杀的总统呢。
但纵使知道当时枪手瞄准的不是阿扁,真相还是模模糊糊沉入水中,毕竟政治这种危险的东西本来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看这电影的时候很有看《新闻联播》时,那种“世界很乱,中国人民很幸福”的幸灾乐祸感。
站在幅员辽阔的大陆上,笑看台湾不丈夫,小岛不太平。
但莫忘了,轰动一时的“319枪击案”起码能够被搬上银幕,台湾政治人物的丑态能够被拍成电影讽刺,甚至民众不满意了,也能像《弹道》中的那几位大叔一样去砸总统候选人的场子。
可我们的茶馆中还曾挂过“勿谈国事”的警示牌呢,虽然现在没有了,但网上发帖子如果带有什么惹眼的词汇,还不是照样被河蟹吞掉。
从电影本身来讲《弹道》并不是很强。
警匪片,最主要是要营造一个紧张的气氛,但是《弹道》的节奏有点散,并没有到达作者想要的有张有驰的效果。
两场追击的戏都拍得平庸。
从人物塑造来讲,阿雄不够本尊一半无耻,女副手过于漂亮,如果不想加个婚外恋,大可不必。
坏蛋里面,方正北演的不错,所以阿雄就明显弱了。
柯俊雄本人就亦正亦邪,演黑社会驾轻就熟。
尤其是亲手打人那场,很是传神。
任达华和张孝全都很脸谱化,没有任何惊喜,因此影片也没有什么悬念。
廖启智演的陈二同有亮点,但是刻画的不够,退伍军人和可怜虫的反复过程显得有点生硬。
所以,如果不是有个3.15的真实事件在那里,这个片子本身是个二流的警匪片。
但是,无论如何,电影创作者可以拿敏感题材进行创作,证明了创作者的勇气和当地政治环境的实际宽松。
有了这个片子,我们就无法真正嘲笑台湾的失败。
同样,这部片子在内地的公映也不代表我们的优越。
想起以前一个前苏联的笑话,美国人说:我们很自由,可以骂总统。
苏联人说:那有什么,我们也可以骂你们总统!
这个世界,还有好人吗…?
萦绕在我脑海的台词。
片子里开了不止一枪,第一枪,开在大街闹市中,却根本误打误撞;但是它让很多盲目的人相信了阴谋的存在和对武力充满恐惧;于是某些人可以顺理成章的代表人 民,代表正义。
最后一枪,开在片子的末尾,击碎了一个父亲的噩梦。
不会有人怪责一个本性善良的父亲吧,他对儿子说过:你是最重要的事情…同样作为一个父亲,我觉得我会做 出一个一样的选择,管他善恶,他信守了对孩子的誓言而已。
只是自私一些,为了孩子,为了教育他“客人来要招待”的妈妈…也许,也许还有第三枪,在拉起的帷幕之后,没有人看到,没有人听到…这一枪,却凝聚了整部电影的精华。
因为那个血红的疮口,让几乎所有人丢了性命,只保住 了大老板一个人的前途。
2008年的电影,一直拖到现在才可以看到—沈孟生演的吴立雄,令人一眼就看出是在暗指那一位正深陷牢狱的“前总统”大老板—这不是简简单单的档期问题, 这也跟好人是不是可以赢坏人的命题有关。
每一个人都像阿昌说的一样在爬一口上不去,下不来的枯井,一直掌控着一切的方正北,到最后才发现自己上面的毒蛇老早就咬到了他的喉咙。
什么都是好蒙蔽的,但是人的眼睛最难被遮盖—因为他有脑子,总有一天会看清。
政治的确是最肮脏的,但是不是只有台湾才会玩政治闹剧—我甚至觉得台湾人有很奢侈的东西:选票,不会因为害怕被玩,我们可以觉得这个世间没有好人,民主只是玩笑。
你今天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为自己的理想投出一票是最重要的。
影响了自己,你就改变了世界。
黄衫军上路了,红衫军上路了…子弹,挡不住前进的人。
只要走下去,就会有路的。
他们说道。
借用网络间很流行的一段话(大概是这么讲的)当你代表人民的希望,人民选择你,当你背弃人民的希望,人民背弃你,有选择真好,没有选择,你就是个P。
此致,吉尔吉斯斯坦人民,泰国人民,俄罗斯人民,伊朗人民,缅甸人民,台湾人民,香港泛民联盟,全世界走在大街上的人民;当然,也包括,曾经,现在,和将 来会走上街头的我们,你们,他们。
杂记:早上看的首映,诺大一场就我一个人,算是30块看包场了…很遗憾,云集了沈孟生,柯俊雄,张国柱,黄仲昆,廖启智,戴立忍,林家栋…的电影 竟然这么冷场反而未来警察都还有不少人看早场。
张孝全留胡子比小白脸爷们儿,他的北京腔憋的也不错,曾恺玹就出镜这么几次还不如换个新人。
电影说的不是故事,是寓言,刘国昌的写实风格一直如此犀利。
这部片子本身也是政治折射吧!
路在哪里?黑暗面前,总会有希望...电影的主题很好!~
这算互助组吧
阿扁……
諷刺台灣政治的一部片子.有點歷史重演的感覺.但是總頭到尾都看得我想睡覺.香港演員是演不出台灣當地feel的.那個堂口不就是艋舺裏面那個么.P.S.除了張孝全,我沒有看到什麽東西. = = 給兩星似乎也給多了.
唯一亮点曾MM居然这个扮相,无语。。。
比较强烈的黑色皮,强烈的抨击了台湾民进党的黑暗。值得玩味。几个老戏骨确实演得好,喜欢张国柱的表演。
看完结局再改
也许真实就这么暗淡,或者更黑暗。
我想知道的是这部片子是在08年陈水扁竞选失败之前上映的还是之后上映的。如果是之前,这个导演绝对是模子。
烂片
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个人一位很精彩,别人不喜欢算了。
這片一被引進為大陸的大螢幕之作。。就更廢了= =
火龙对决乱入版
深刻不够,娱乐稍浅。
能拍这样题材的电影就是一种态度
政治就是他妈一妓女。
无力
影射阿扁。。。政治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