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人无力改变自己,就会为自己的行为寻找正当性我想法律也是一样,受害者都恨不得加害者去死受到应得的惩戒,甚至加害者家属也认可罪犯应该去死,但在一个废死的国家法律失去了它应有的公正和锐利。
哪些人能最大程度的从中受益但凡有点脑子就能想到,男主的正义只有委婉下套,在我看来男主只是在祈求上天给予罪犯应有的惩罚,刚好见证罢了本该起到裁决作用的法律到头来却不服务于群众,想要伸张正义只有另求他法,甚至以身涉险,这样的法律还值得民众去维护吗,只希望我们的国家不会走到这种地步
「迟到的正义究竟是不是正义?
」随着一些陈年冷案的沉冤得雪,这个话题被提上了争议台。
有人觉得,迟到的正义已经不能为受害者抚平伤痛,错过的时间无法再弥补。
也有人觉得,正义即使迟到,也比不到的好,即使不能为受害者伸冤,但对后世仍有意义。
答案尚在争论,院长却想到了与之关联的另一个问题:正义的意义究竟何在?
受过惩罚的恶人刑满释放之后会变好吗?
为冤情四处奔走的受害者们,内心有得到救赎吗?
当案情尘埃落定,受害者、犯罪者、判决者,这三方又会各自陷入怎样的心境?
对于这些后续,我们的了解实在太少。
《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
只有六集,每集对一个陈年案件进行追踪调查。
曾经让人痛彻心扉的巨大变故,十几年后,会给当事人们带来怎样的变化?
坏人改过自新了吗?
好人得到好报了吗?
我们所盼望的正义真的起作用了吗?
事实往往让人心惊——人性之恶,远比我们想象得根深蒂固。
第一个提出追踪加害者调查的是一对老夫妇。
十几年前,他们的儿子细谷健太,被一群小混混勒索钱财,殴打致死,为首的人叫坂上。
肋骨骨折,内脏破裂,健太痛苦地倒在地上。
年轻人的无知无畏让坂上丝毫不觉得害怕,一边大笑,一边离开。
留下健太独自一人感受死亡的来临。
事发后,坂上被抓,因为当时还未成年,只进了一年半少管所就被放出来了。
健太死了,坂上坐牢了。
按照法律,事情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
但,作为家属,一年半的牢狱能够抚慰痛失爱子的老夫妻俩吗?
不能。
之后的十几年里,他们日夜想念着自己的儿子,同时也在想着坂上。
想什么?
想他有没有改过自新。
作为受害者,他们想要不是犯罪者坐几年牢,而是希望犯罪者能真正感到悔恨。
只有看到犯罪者改过自新了,他们才能说服自己原谅对方,才能从过往的伤痛中解脱出来。
于是他们请求佐伯修一(东出昌大 饰)和木暮正人(松重丰 饰)替他们考察当年的犯罪者坂上。
考察的目的只有一个:弄清坂上到底有没有真心认错。
很快,修一混到了坂上身边。
成年后的坂上,干的依旧是坑蒙拐骗的活,靠着电信诈骗发家致富。
对于自己的案底,他只有一句话:“我不想杀人的,但放着没管,最后人死了。
”
末了,还要加上一句:“真倒霉。
”
倒霉,是他对自己被抓下的定论。
不是悔恨,不是后怕,一条人命的逝去,只是倒霉而已。
如果说年轻时的过失杀人,只是一时头热下手重了,那多年后的这句抱怨,就纯粹是心坏了。
在他看来,一年半的牢狱之灾,已经足够还清健太的命,他不欠健太什么。
甚至在他看来,如今的凄惨都是因为健太死在他手里,才害得他一生落魄。
于是诈骗用的化名,都是细谷健太。
那种轻蔑的语气,取笑的神色,连局外人修一都忍受不了,更何况健太的父母?
杀了他,还要冒充他,夺走他的生命,再毁掉他的名声。
人性之恶,莫过如此。
在法律上,坂上早已还清他犯下的罪,他自由自在地生活了十几年,把过往的罪孽抛在了脑后。
但在情理上,这样的坂上,认罪了吗?
值得饶恕吗?
有资格以健太的名义欺诈他人吗?
他的每一次嘲讽,都是对健太和健太父母的二次伤害,健太身躯虽埋,灵魂却一再被他拉出来鞭尸。
告他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正义早已完成了使命,他也已经坐过牢,谁都拿他没有办法。
受害者们做错了什么,要忍受这十几年的折磨?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无耻的人反而能活得更加肆意。
案件过后,罪犯们改头换面重新做人,受伤的始终只有受害者。
即使把时间往回拨,跳回到案件刚发生时,现实也同样让人心凉——佐伯修一愿意当调查人员,起因就是他年轻时目睹了姐姐的死亡。
那年他过生日,姐姐出门给他买生日蛋糕,久久不回,修一和朋友出门寻姐姐,就发现了惨烈一幕。
三个高中生的临时起意,将他姐姐先奸后杀,抛尸荒野。
事发后,三个高中生火速被抓,没等修一一家人高兴,更多伤害已经袭来——家里女儿被害的消息被新闻刊登,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那三个犯罪者被移交法院,反而落得个清净,只剩突逢变故的修一一家,每日面对着无数记者,把他家和店铺都围得水泄不通。
犯罪者享受着未成年人保护法享受隐私优待,受害者一家却被当做新闻噱头大肆播出。
“为什么姐姐被杀了,却只有我们这么痛苦呢?
”
明明是犯罪者的错,最后承受一切伤害和目光的,却只有受害者。
这样的错乱现实,我们见过太多。
深挖犯罪者罪行背后的缘由,用情感渲染他们的老实、无辜、境遇悲惨,打码他们的姓名、样貌,模糊掉他们的个人特征。
与此相反,同样的报道发生在受害者身上却极尽详细,甚至到了十几年后还要喊话“寻找汤兰兰”。
那一刻,所有人都在狂欢着涌向受害者,用好奇和关怀包裹起恶意,跟风式地向他们叠加二次伤害。
风波过后,一片狼藉,无辜的人遍体鳞伤,邪恶的人安然无恙。
《恶党》里,儿子被活活打死的夫妇,姐姐被奸杀的男主,直到亲人去世后十几年,都还是沉浸在痛苦之中。
而同时——受害者的家属们走不出心理阴影,犯罪者的家属们也同样活得辛苦。
一人犯罪,全家受鄙夷,犯罪者进了监狱,家人们却要在外面一边赚钱赔偿,一边受着道德的谴责。
还有曾为恶人辩护的律师,看着自己辩护的犯人早早出狱,再次犯罪,悔恨不已。
恶党依然作恶,而好人却为恶党所做的恶折磨自己。
这又是什么道理?
我无法给出答案。
也许,这个世界的潜规则就是:好人永远比坏人难当。
但——这不代表着我们要唾弃良知,更不该被恶党之恶拉入深渊。
前路漫漫,每走一步都如锥心之痛。
可是人总要努力向前走,才有打破黑暗的希望,不是吗?
被害者家属视角调查加害人出狱后的生活,重新做人了,还是依然如故。
法律无法定义所有善恶,法律只是底线。
这里面的辩护律师很像《我们与恶的距离》里的王赦,也是我目前比较认同的一种观点。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一个人冲动犯下的错误很多人承受着痛苦,痛苦就是深渊,我们不能老是往回看,忽略眼前,只有爱才能支持一个人往前走。
人性是很复杂的,简单粗暴的贴上标签,定义好人、坏人、罪人、逃避都不能解决问题。
有人选择盖上伤口继续往前走,让时间治愈一切。
有人选择揭开化脓的伤疤面对自己,重新前行。
也有被过往囚禁,转身投入深渊。
受害者的弟弟在结局的最后也没有原谅犯人,只是他跟这件事和解了。
不再被过往束缚,理发师爸爸听到他要带女朋友回家掉下了眼泪,恶性事件后所有人都生活在痛苦之中,但是救赎就在跟自己和解后。
幸福总在云后面。
看到有人说这个原作者也是《天使之刃》的作者,看来他很关注未成年犯罪这一块,只是这次的恶党,虽然大部分罪犯是未成年人,但更像是在探讨刑满释放的罪犯有没有“改过自新”,该不该原谅的问题。
但其实这是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作者有些狡猾,其他角色某种程度上都做出了某种选择,而男主看似不需要亲自去做什么,三个罪犯最终的结果是有助于男主走出来的,或许正因为是主角,作者不敢明确地让男主去复仇或是原谅,那样似乎就在表明作者的立场了。
莲佛妹子的角色有点迷……但在男主最后一次找她的时候,原话我不记得了,确实啊,你没有真正去面对那样的事情的时候,是无法断言自己会怎么做的,那种心情也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男主问过很多人,罪犯、受害者家属、罪犯的家属、罪犯的辩护律师,他企图去寻找一个可以说服自己做法以让自己走出过去的答案,但这是没有唯一答案。
向前,停留在过去,愤恨,复仇,似乎没人能去评判你这么做是对的还是错的。
你想要怎样过下去呢,不幸已经发生,谁也无法逆转,怎么选择都是自己做出的,多是为了自己心里过得去。
第一集的父亲,一开始是为了找一个可以宽恕的理由,如果他改过自新,那自己心里可以去选择原谅,或者说找一个不复仇的理由,然而看起来并没有,父亲似乎有了足够的理由和愤怒捅了罪犯一刀,半身未遂,自己获狱六年,他应该是没有后悔的,某种程度上他完成了“复仇”,得到释怀吧。
日本与我国不同,即使杀人也很少被判死刑,刑期也是与我国同等程度相比要短,更不用说未成年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在日本犯下这些罪行的付出的代价没有在我国高(舆论方面不确定),也不乏有人会利用未成年犯罪判刑轻来实施犯罪,即使这样在我国是否因为代价大而犯罪率低呢,这就未必了。
确定的法律条例来审判各种各样的案子,本就不可能是完美的。
坂上洋一看起来并没有“改过自新”,但他很清楚自己在为自己所做的事付出代价,他的态度可能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不能接受的,从那个恶性事件开始,受害者和加害者都会因此背负沉重的代价,该到什么度为止,我不知道。
第二集是我最喜欢的一集,大概觉得在不用犯下罪行让自己也陷入复仇的恶性循环就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复仇,还能获得新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吧,但恰好能这样的只能说是种幸运,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选项可选的。
不过确实这一集就那一个场景,就能赚足大家的眼泪,看的时候完全没想到小哥哥会这样去说,他不会原谅,没法去原谅,他没有做出任何举动去伤害他母亲,但他完成了他的复仇,而自己也释怀去面对新的生命。
听起来很理想化,谁不想实现理想化的事呢。
小哥哥和他妈妈那段戏演得太好了,在没听到台词前,眼泪刷就下来。
最后和也那段,某种程度上男主也算是复仇了吧,和也和母亲,两个人的心理都是复杂的吧。
和也想见母亲,包含着对母爱的憧憬与被抛弃的愤恨,弥留之际,喊出的妈妈救我,也让他想起了当年被自己害死的女生呼救时的绝望,临死前听到母亲唱的歌,想必也是百感交集,愤怒、欣慰、悔恨?
母亲不愿见儿子最后一面,最后还是来了,但已咽气。
不想见,因为自己狠心的抛弃,不愿直面,因为儿子是杀人犯,不耻见,还是说不愿承认可能因为自己的抛弃导致儿子走入歧途犯下滔天之罪?
有人改过自新从头再来,有人不知悔改继续作恶,有人觉得自己唯一倒霉的是被抓,有人从来就以作恶为乐。
受害者能做什么去改变什么吗,要不要去改变什么,能去审判这些人吗?
我不知道。
受害者也好,加害者也好,人啊,或许就没有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吧,本自私倒是,自我标榜的善良也好,还是贪图自我享乐,都无非是让自己心里觉得舒服的一种选择,一种自我满足,而道德标准,是为了让大多数人,能稳定和谐生活下去的准则,这一标准又非固定不变,也不是符合每个人的需求,为了活下去,你要怎么选呢写完了,才发现今天是张扣扣执行死刑的日子,才知道这个案子。。。
不知道该怎么去说,是该责怪做得不够,没有关注到受害者家属的需求,还是这本是没有意义的呢,真的无解
“有一些人是注定不能被原谅的。
”法律,真的是理智到令人不寒而栗的东西啊。
可是这份理智,放在感性的人性面前是否可以解读为错位?
无辜惨遭毒手的人泉下不能瞑目,至亲之人可能一生都要背负着仇恨和悲伤负重前行,凶手却能逍遥在人间,享受空气、阳光,甚至是爱,却连一丝愧疚都不曾怀有。
法律和公平之间是不能画上“等于号”的。
那位被抢走打工薪水还惨遭毒打的男高中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会想些什么?
“爸爸,妈妈,对不起啊,我今天回不了家了,以后,可能也回不去了……因为我好痛啊……爸爸妈妈,请你们不要难过啊……”那位在放学回家路上被三个流氓强奸后杀死的女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可能会想什么?
“求求你们别杀我,今天是我弟弟生日啊,不要在今天好不好?
弟弟他……还在家等我……别让他……难过”。
法律在这个时候给出的判决,只会让人更加绝望。
“那个杀死我儿子的人,为什么只用在教管所里关两年?
”。
那位父亲苍白的脸在雨夜里格外鲜明,握着刀的手却不曾动摇。
这样的人,不值得原谅。
“杀人偿命”,在人道主义的光辉下,变得轻描淡写。
“没事,不会判死刑的,顶多是个死缓,好好表现,过几年就出来了。
”
全程泪目,很久没有看过这么揪心的剧了。
作为wowow台水平之上的作品,继承了一惯的阴郁风格。
前三集的故事看上去是独立的篇章,实际上应该是冥冥中对佐伯有所启发。
内容不做过多叙述,主要想谈谈自己对一些内容的看法。
佐伯虽然一直困在过去的漩涡中无法自拔,但也能看出他内心的挣扎。
无论是最后问坂上还是理沙,那种对于想要得到某种答案的心情。
面对最不想面对的CD,当他按下播放键的时候,一面是想加深自己的愤怒和仇恨,一面又在得到了之前所谓的答案之后对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产生怀疑。
这种怀疑是很绝望的。
什么事情最怕没有解决方法,如果杀掉一个人就能化解一切的疼痛的话。
前三集中,佐伯看到了不同人化解过去的方法。
如果能像ep1里的细谷老爷子一样坚定的话,如果能像ep2和ep3里的早见和松原一样坦诚的话。
可惜却一直和自己较劲。
不去看冒着烟的火,并不意味着火会熄灭。
相反,火只会越烧越旺,直到把周围燃尽为止。
所长的这句话可以说一直陪伴我来到了全片的结尾。
佐伯看上去复仇的心情急切,但一直在犹豫。
犹豫中也就渐渐逃避自己的心情,逃避眼前的生活。
建立在仇恨上是无法生活下去的。
ep4的名字叫"痛哭",但这滴眼泪一直到ep5的结尾才流露出来,全剧来到结尾佐伯才真正痛哭了一次。
我有一瞬间觉得佐伯的眼泪洒在了象征着过去的火苗上,火依然没有马上熄灭,但是不会越来越旺了。
最喜欢全剧没带任何洗白视角的描写,而是着重在说人的复杂性。
个人最喜欢贯穿始终的坂上。
坂上虽然也是一直在干着诈骗的勾当,但也有对所爱之人的柔情。
至少不愿意与理沙牵扯过多自己的事情,就足以让我相信对于感情坂上的诚恳。
对于自己的过去没有痛哭流涕的忏悔,但也没有诸如寺田那样无耻的炫耀,虽然没有走上正道,但也化为社会上万千人中的一员。
在最后棒球馆里遇见朝气蓬勃身体健康的年轻人,还是下意识地靠边。
这种来自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得不躲进阴影里的感觉还是击中我了。
最后一集里佐伯在榎木临死前留下榎木母亲的歌谣,加上与姐姐遇难的混剪,可以说是我心中的点睛之笔。
一个母亲对孩子犯下过错的羞愧、怨恨和压抑多年藏在深处的爱;一个孩子对"抛弃自己"母亲的愤怒与想念;对死亡的恐惧;对生的渴望;因果报应....作为人的复杂性全部体现在这里。
另外,歌谣里听到一个"旅出す",记得学日语的时候了解过日语里的"旅(たび)"更强调那些路途艰苦的旅途。
放在整句歌谣里"待你旅途启程之日"里,可能这里的旅途也暗指佐伯未来的生活吧。
重新开始生活的路途虽然艰苦,但也有所期待。
最后说下结尾。
作为wowow台的致郁局,能有一个阳光的结局真是太好了。
很喜欢短评里的ナツ的一句话"阳光突然洒进来,虽然会留疤但是伤口开始慢慢愈合了"
平均水准的Wowow台剧。
重要的人被杀害了要怎么才能消除对犯人的憎恨这个问题有更多的作品探讨得比它更深入,没有什么新颖的角度但也绝对不会差到哪去。
你可以放不下过去,但是不要忘了前进,否则就是任由命运摆布,是不可能解脱的。
像很多故事一样尽可能想把各类情况讲齐:第一集委托人是被害者家属,结果被害人的父亲向继续做坏事的凶手复仇了,自己也收到法律制裁;第二集加害者是委托人的妈妈,受害者是委托人的弟弟,委托人虽然心里想着要向妈妈复仇,可是见到妈妈有了新的生活后,只是对她说了一句“你肚里的孩子是弟弟的转世,要好好对他”;第三集委托人是加害者的姐姐,一直也恨着做了杀人犯的弟弟,妈妈病危想找弟弟去医院,妈妈在枕头下藏了把刀,妈妈想如果弟弟还是没有走正道,那么她就亲手把他带走,虽然在这之前妈妈就走了,姐姐还是把妈妈的这种心情传达给了弟弟;第四集是一直为犯人辩护的国选律师,自己的孩子也被害了,突然意识到自己过去为犯人辩护减刑对被害者家属很残忍,他也想找到当年辩护过的犯人,看看他们有没有改过自新,似乎这样就能安慰自己曾经的行为。
后两集是主线,主角一直追查着杀害姐姐的三名凶手,结果一个被同伴杀了,一个再次被抓,一个得了癌症,临终时主角却去帮他实现愿望——让他的妈妈去看他。
坏人似乎都得到了惩罚,主角却不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还是没法放下却再无能为力,所以“虽然我还是没法放下过去,但是我想继续前进”是最终主题,被仇恨支配人生是对自己的惩罚,不能忘记逝者,但是也不能停止生活。
当你面对仇恨,终日不得解脱,你会怎么做?
杀子之仇,遗弃之恨,如何才能释怀?
日剧《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讲述了侦探修一在受害者家属委托下追踪犯罪者的生活的故事。
01侦探修一接到细谷夫妇的委托,希望他追踪11年前杀死儿子建太的凶手洋一,看看现在的洋一生活状态如何,到底值不值得被细谷夫妇所原谅。
细谷夫妇在建太去世之后生活清贫,儿子被害的赔偿金没有被用来改善生活,而是全部用来追踪凶手。
夫妻二人依靠着对儿子的思念和对洋一的仇恨,浑浑噩噩度日。
修一根据线索发现,与细谷夫妇不同,洋一依靠汇款诈骗过着富足的生活。
谈论起曾经犯下的罪孽,洋一毫无悔改之意,甚至还用建太的名字继续诈骗。
愤怒的细谷无法宽恕洋一,也无法让自己从痛苦和仇恨中抽离。
愈发加重的恨意让细谷最终举刀捅向洋一,用洋一的鲜血和痛苦祭奠建太的魂灵。
而细谷最终也被囚禁了起来,在监狱里,也在他自己的痛苦回忆里。
02早见刚是修一的第二个委托人。
小刚和弟弟在幼儿时期曾遭到母亲的遗弃,弟弟不幸被饿死,而小刚靠着仅存的食物活了下来。
即使受到福利院和养父母家的关爱,小刚也无法完全摆脱童年的阴影。
如今的小刚即将成为人父,可此时的他又频繁想起儿时的痛苦经历,因此他决定直面自己的童年阴影——生母前畑。
在修一的追踪下,小刚见到了生母前畑。
前畑将自己的过往隐藏起来,此时的她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并且正处于怀孕待产的状态。
仇恨在小刚的心中从未被磨灭,但即便是破坏生母现在美满的生活也不足以让他解气。
所以当他和前畑面对面时,他没有选择报仇。
小刚告诉生母要善待这个即将到来的孩子,以弥补死去的弟弟。
03与两个委托人相似,修一其实也是一名受害者家属。
他的姐姐因遭遇性侵而丧命。
因为凶手是未成年人,被逮捕后警方将凶手的名字和长相保护起来。
而身为受害者家属的修一和家人,反而要每天面对媒体的打扰。
他们甚至没有等来凶手的一句道歉。
凶手没有被严惩,痛苦的也只有修一和家人。
之后的修一一直将报仇视为活着的目的,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凶手的念头。
追踪过程中,修一发现凶手正经营着红火的拉面店,还时常出入风俗店,生活滋润,这让修一的仇恨情绪愈发强烈,痛杀仇敌的想法又涌上心头……
犯罪者的一个邪念,改变的是受害者一家的命运。
而犯罪者毫无悔过,并未向善的行为更是让受害人家属难以接受。
亲人逝去不可逆转,无论对犯罪者加以怎样的惩治,都弥补不了家属的伤痛。
受害者家属能做的只有背负苦难,隐忍度日。
细谷无法释怀,选择用私刑惩治洋一。
小刚将仇恨转化为宽容,选择原谅生母。
修一呢?
他能放下执念吗?
当法律的作用从“惩罚”向“改造”趋近,现代社会给了罪犯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却忽略了受害者及其家属的内心感受。
受害者家属受到的伤害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我们无法做到对受害者家属的感同身受,更无权替他们决定是否原谅罪犯。
哪怕最后受害者家属选择了宽恕,那或许也只是他们选择放过了自己。
-END-原创:艺小萌首发于公众号:汇点文化
这部剧的收尾处理得非常细腻,最令我感触的一个镜头是,夸大其词地向佐伯炫耀着别人给自己让路的洋一,现实中自己却只能默默给其他人让路。
这里其实暗示了当今社会关怀的缺失,也讽刺了洋一这一类“恶党”渴望重新找回生活的方向与残酷现实的矛盾。
这部剧讲的,其实是社会两类群体之间的矛盾纠葛,而每一类人群,又存在明显的内部差异,加害者一方,有懊悔,有反思,也有死性不改;受害者一方,有原谅,有释怀,也有不共戴天,入骨之恨。
无意间发现的一部电视剧,只有六集,每一集看似独立的故事,其实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日本的一些电影电视剧,平淡无奇,仿佛让你置身于日本的街头,一切都是那么生活化,平淡得让你甚至觉得,就像是在演着自己的故事,但总是会给你心头无数次的暴击,让你哭泣直到感动不已。
六集的故事,从男主修一十五年前,还在读高中的最亲密的姐姐,被三个歹徒强暴致死。
而姐姐遇害前,是去为修一提生日蛋糕,久久未归,于是修一去找姐姐,最后发现姐姐被人掐死在一个店铺内。
十五岁的少年,就这样亲眼目睹了姐姐,倒在那冰冷的水泥地上,那双绝望无助的双眼,睁着大大的却再也无法闭去……于是修一发誓要做一名警察,把天下所有罪犯绳之以法。
可是少年时的这一场惨痛经历,在修一的心头无法抹去。
于是修一嫉恶如仇,在很多次执法中暴力对待罪犯以至于不得不被处分离开了警察的职位。
后来他去了一家侦探所做了一名侦探,负责接受受害者的委托,去调查加害者。
受害者委托的目的,多数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么多年过去,加害者值不值得被原谅?
也就在一次次的调查中,修一与被委托调查的加害者在内心达成了一次次和解。
在最后,当他见到亲手掐死他姐姐那名罪犯榎木。
彼时,榎木已经得了胰腺癌晚期,时日不多。
而他其实也是一名受害者,在榎木年幼时,她的母亲带着弟弟走了,留下了孤苦伶仃的他。
于是榎木便走上了歧途,犯下滔天罪行。
临终前,他说自己的心愿就是找到母亲,暴打她一顿……而修一也的确去帮他找到了母亲,她带着次子的孩子也就是自己的外孙在公园散步。
当修一问她,为什么不去看望病重的长子时,这位母亲说,在她心中,那个孩子早已经死去了……修一录下了这一段对话,最后离开时,还一并录下了这位母亲哄外孙入睡的哼唱的儿歌。
而榎木弥留之际,想再见到修一,修一赶了过去,他告诉榎木,他永远永远都不会原谅他,榎木表示他才不在乎这些。
最后,修一低头摆弄着手中的录音设备,我本以为他会把母亲那一句绝情的话,重播给榎木听,彻底摧毁榎木内心深处隐藏的眷恋……然而,修一却最终将榎木母亲哼唱的那一段儿歌放在了他的枕旁……而榎木,听着久久未能见到的母亲的声音,面目一开始变得狰狞,他挣扎着叫嚷着让修一快点把录音拿走,而却在最后放弃了挣扎并流下了忏悔而又悲伤的泪水。
榎木呼喊着,妈妈救我…救我……那一刻,修一扭头走出了病房,在走廊上,他亦看到了疯狂赶来的榎木的母亲……母亲跑进病房,拼命地用手抚摸着榎木的脸庞,呼喊着榎木的名字,然而,一切为时已晚……修一缓缓地走出医院,跪在地上,却再也无法抑制自己,大声地哭喊着,仿佛在呼唤着他最亲爱的姐姐,仿佛在和过去的自己诀别……此时,那首熟悉的音乐再一次响起,歌中唱道:我姐姐倒在冰冷的地上,那时我只有15岁。
她躺在血泊中的场景,在我的记忆挥之不去。
我恨眼前这个世界,杀人凶手逍遥法外,什么时候才能过去?
我成了过往的囚徒……钢铁的心,让花朵生长,让我看到光芒,为明天祈祷。
We don’t belong to hate no sorrow!
我们不属于憎恨与悲伤!
最后,修一去到了海边,找到了冬美,那位同样有着悲惨经历的善良的女孩,那位一直无法与过去告别的女孩,那位一直企图通过逃避现实来隔断过去的女孩,那位想帮助修一不再被痛苦的过去折磨而差点付出生命的女孩。
修一告诉她,今后,他可能也还是会纠结过往,但是,他还是希望可以和冬美一起走下去!
那么就把今天当作是初见,修一希望一直和冬美在一起!
修一终于给爸爸打去电话,告诉爸爸,有个人我想让你见见,她很坚强,也很温柔,她是个好女人。
爸爸在电话那端流下了泪水,说,修一,你一定要幸福!
We don’t belong to hate no sorrow!
我们不属于憎恨与悲伤!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歌词,我想也把它送给你们和我自己!
无论过去经历的是什么,都要对生活充满信心,都要保持向前看的勇气与力量!
幸福,其实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与过往和解,才能与未来言欢!
强烈推荐这部短剧,强烈推荐!
上一次看到这么压抑的日剧还是border,但是这部结局不一样,阳光突然撒进来,虽然会留疤但是伤口开始慢慢愈合了。
5/10
知道東出昌大做的事情之後還選擇看他的劇本身就有一種沒來由的懺悔心理。傷害發生之後,受害者的家屬要如何處理憤怒,加害者和加害者的家屬,旁觀/參與審決過程中的警察和律師如何擺放自己的位置⋯⋯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議題。但是這部劇集的討論還是不夠,且過於男性化了。劇集裡的女性只有三個身份:遭受男性暴力的受害者、愛慕男性甘願犧牲的聖女、造成男性加害者/受害者悲劇童年失責的母親。編劇一集又一集的專案在嘗試去體現男性加害者的另一面,一次又一次選擇讓男性角色來解救身陷囹圄中的男主,促使他成長改變。而女性角色只是推動劇情發展的工具人。
剧情走向有点雷,存在用力过猛和刻意编排,勉勉强强看完,能看出根据大量真实案件改编,但多有不尽人意之处,刻画了恶,善在恶面前显得乏力又愚蠢,很难苟同本剧所展现的观点与看法。简而言之,乏善可陈。
意料之外的不错,加害者与被加害者之间的关系,少年犯回归社会后是否应该予以宽恕的主题也是我比较关心的。虽然只有六集,但在有限的范围内塑造了角色间的各种关系,对曾经犯下大错之人究竟该如何对待,或许仍然没有答案,但作为被害人遗族的人们一定要勇敢走出阴影好好生活。お染さん那句吐槽的恨みを晴らしますか是在cue地狱少女吧,剧情确实也让我想到后者,不做道德审判只为客户将“仇人”拖入地狱的小爱一众正是因为不审判,才有很多令人感叹唏嘘的案例出现;很聪明的设定。
流于表面的说教。编剧的设定太过刻意,主角苟且等待十五年,终于等来三个仇人,一个死于内斗,一个再次被捕,一个死于病床,欢乐收尾。修一的塑造真是失败,调查其它犯罪者一查一个准,查杀姐凶手十五年没进展。装窃听器和偷DVD要靠女朋友。前两个仇人伏诛是因为女朋友,后一个仇人的踪迹居然由社长提供。他则忙着帮助仇人母子团圆,解决人生遗憾。听到仇人口中说着姐姐遗言“小修,救我”无动于衷。
欣赏不来
不错,但没有想象中好。题材沉重但是拍得还算松散的一部片,松到每个角色出来我都能边看边点评演技的程度。
看到最后哭的稀里哗啦……
全剧都很致郁,剧情比较杂乱,有些对话间留白太多,不明白佐伯为什么不告第一个加害者诈骗?结局还是很理想化的,不知道如果害死姐姐的三个加害者没死佐伯能不能走出来?伊藤真的好漂亮!最后,没想到会在这个类型的日剧中看到打耳光……
日剧不知道有种什么魔力,里面的人物总是好有味道,给男主营造出了一种丧中坚挺 温柔沉默的感觉。 在奸杀自己姐姐并且快要因为癌症死去的罪人面前,他还是选择了放那段他妈妈唱的安眠曲的录音。 男主找到了逃跑的女主,两人重新在一起啦~
实在看不下去了。。。
想传达的主题真的是比较跑偏。
看到受害人家属绝望地选择了复仇,心里只觉得悲伤。
越来越不好看 节奏太慢 弃了操第二集最后那个对视给我看哭了这种臭婆娘凭什么还有脸继续生孩子东出昌大 我可以
一路看下来还是第二集最好,太喜欢东出昌大隔窗凝视母子谈话的那段了。再有就是青柳翔,两颗泪痣着实性感,坐在轮椅上都散发着迷人的危险气息。当然帅还是大最帅,大最适合的就是这样的角色:颓废阴郁,懒散丧气,像一条被人丢弃的大型流浪犬,但又没丧到毁灭性的程度,还是能被爱和拥抱救回来,洗刷干净包好伤口就会变得比谁都温柔,我们广大妇女朋友的母性爱不给他还能给谁呀!
被捕入狱的加害者在出狱后,是否洗心革面,是否能被被害者或被害者的家属所原谅?这个剧评概括了主要的剧情↓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338801/为修一无私奉献的冬美果然遭到了袭击,剧末两人确认恋情也算是Happy Ending了。
优点在主题很明确,对创伤和解方式的追寻;缺点是依然无法理解其中的日式思维,以及这种原谅到世界大同的剧情,10个推理日剧里面有11部在讲,看烦了。
东出昌大这个造型新高度了啊。所以快去再演黑泽清的辣鸡鬼片啊!
能不这么幼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