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未了
Mientras dure la guerra,While at War
导演:亚历杭德罗·阿梅纳瓦尔
主演:卡拉·埃莱哈尔德,爱德华·费尔南德斯,桑蒂·普雷戈,娜塔莉·波萨,路易斯·贝尔梅霍,费尔南多·巴尔维德,帕特里夏·洛佩斯·阿奈斯,英玛·奎瓦斯,卡洛斯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阿根廷语言:西班牙语,英语,德语年份:2019
简介:西班牙1936年夏。著名作家米盖尔·德·乌纳穆诺决定公开支持有望肃清国家混乱局势的军事起义。 他即刻被共和党政府解雇,不再任萨拉曼卡大学校长。与此同时,弗朗哥将军设法将他的部队加入反叛阵线,并私下着手准备成为战争的总指挥。面对冲突带来的血腥,同事遭受的监禁,乌纳穆诺开始质疑起自己最初的立场与原则。弗朗哥将总部搬到..详细 >
以前一直很迷亚历桑德罗·阿曼巴这个西班牙导演,对弗朗哥和这段西班牙内战历史也很感兴趣,看完却觉得片子比较平淡,节奏稳,但缺少亮点
白左伪装成李克忠的那一套还是很明显的,加一星给影片对Franco,Milan Astray和La Legion的塑造,虽然意在凸显其军人武断与乌拉穆诺之类“良心”壬的“云泥之别”,但到底没有像之前几十年板鸭的同类作品一样将伊拉塑造成丑角,当"Una Grande y Libre"的吼声响彻卡斯迪亚的原野时,眼泪都要就出来叻
The naivety of philosopher is what makes him vulnerable and strong
知识分子的天真、软弱与勇敢,金句频出但总体而言很平淡
画面不错。西班牙还是蛮尊重文人的。
4.0。1.亚利桑德罗·阿曼巴导演新片,导演是个类型片高手,但殊途同归,几乎所有的影片都在探讨主角内心的持守和挣扎,即使这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编。2.知其不可而为之,知识分子的彷徨、勇气和责任,政客不理解,普通百姓不理解,甚至于同类也不理解。3.你可以用武力征服,但不能让人心服口服。4.如果导演能拍一部佛朗哥,就更好了。
云里雾里,没看懂
换旗高歌,延长乱世,胁迫政敌,树立标签,回溯宗教极端民粹,巩固个人崇拜;五千军费,来不及道歉,异见争吵直至落日,亡妻身边躺着的陌生人,我们没错因为敌人更糟,理性敌不过口号……文艺作品也许难以抵抗全球左右分裂趋势,稍显逆耳的作品在某些国度甚至无法存在,但至少还能在别国作品中看到相似的灵魂拷问
西班牙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看的有点吃力
"Antipatria, no existe." 双线叙事,佛朗哥上位史与乌纳穆诺的内心斗争;他们都抱有某种理想,内战是左右的分歧引发的集体自杀;面对面孔模糊的听众们盲从的口号,乌纳穆诺最终超越了一体两面的分界,良知是不会沉默的。
两派人之间的对立和两代人之间的冲突时刻展示人斗人的残酷,战争就是这样,不必争论下去以消灭对方肉身为目的
Venceréis pero no convenceréis.
我看完电影后感觉很奇怪,感觉导演根本不是想拍文学家在内战漩涡里的挣扎,以他的功力不可能挖掘的这么浅这么平,他是想借主角这个人物侧写的拍弗朗哥
你们能以力压服,却不能令人心服。(Venceréis pero no convenceréis)
电影双线叙事,一条线佛郎哥上台过程如何选择了保皇党从而赢得了人心。另一条线,文豪乌尔穆诺从支持右派到反对右派。乌尔穆诺心路历程改变需要历史铺垫,这一点我是从最后被捕人士家属斥责他的时候才知道。对于熟悉西班牙历史的人可能不是问题,缺乏足够背景知识了解是个问题。因为这样乌尔穆诺军管时期的我行我素或许就有不同解读,不是独立知识分子而是有可能是政治同路人身份撑腰。乌尔穆诺就是李零先生说的"永远的反对派",谁主流反谁。夕阳下的争辩才是人物高光时刻。尽管乌尔穆诺不断地为自己辩护为苍生而念,电影表现的情节却是他身边的悲催经历引起他的改变和他为朋友奔走的,多少削弱了人物弧光。电影同时也刻画了知识分子的软弱和唯诺。电影成功塑造的人物或许不是主角而是配角独眼将军。
不懂西班牙的历史,但是不妨碍这个片子打动我。
身处动荡时代但没有亲历战争,要如何对环境进行一个准确的判断。作为人物传记,电影可能是属于慢热的,但历史变化的感觉逐渐涌现,变化也不是在一瞬间发生。
最近新出的几部电影资源以二战中的西班牙为背景题材的倒是挺多。此片主要讲述的是著名作家米【盖尔·德·乌纳穆诺】为国内局势与党政军阀【弗朗哥】抗争并奔走相告的故事,战争时期作家的笔端和思想能否对抗喊着“死亡万岁”口号的拥趸,结尾字幕告诉了答案。
对最后的演讲充满期待,却失望至极,对乌纳穆诺的了解没有任何增进,反倒对基督徒佛朗哥有了更多兴趣。导演还拍过《睁开你的双眼》和《深海长眠》,十几年前看的,印象都还不错。
知识分子与佛朗哥的西班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