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科学家 和因他而重生的驼背怪人 这里的科学怪人和女伴都重新设定成了真正的人类 虽然女的莫名其妙就从马戏团脱离出来还奇妙得混入了上流社会 还有长相过于美型的富二代金主让我腐魂熊熊燃烧最后挂得也太突然了 最后总觉得会有续集 还有真怪人被虐杀的时候觉得有点可怜 才醒过来什么都不知道就挨了一枪 是我也不开心想揍人吧探长和科学家都是偏执狂
这部电影肯定谈不上是我最喜欢的James的作品,但这个整体评分也太糟糕了吧,国内外都是,我认为至少上7分啊。
James和Andrew Scott在沙发上对话的那段侧面镜头拍的二十秒为了截图舔屏我一帧一帧放了。
Victor的紧张,Turpin气定神闲的威胁,两个人都把最细微的动作表现得非常到位,你根本不会觉得他们在演戏,有的只有角色情感的自然流露。
我不是Andrew的粉丝,虽然他的确是我在Sherlock里最喜欢的演员,所以我也不知道他其他的角色演的怎么样,但至少他对Moriaty和Turpin的演绎我认为是优秀的。
Victor和Igor一边喝酒一边“造人”的片段我也非常喜欢,晃动的相机营造出醉酒的感觉,快节奏的剪辑让人应接不暇。
Alice in Wonderland。
还有Igor和Lorelei在舞会的片段,啊天哪我真是爱死这个摄影和剪辑了。
但是也是这一段,Victor,Igor,和Turpin三个人镜头的切换似乎缺少了一点张力,投入,欢乐,绝望,都没有到达一个令人窒息的顶峰,这段小高潮本可以更好。
《都铎王朝》和《羞耻》里类似的处理我觉得都更好一些,有种扑面而来的无力感。
两处一美的画面定格配上Victor Frankenstein的字幕我觉得非常妙。
对情节我只想吐槽为什么Victor每次做出来的都是杀人狂,其他的虽然有些套路但这就是科幻片啊很符合我的期待,对了还有Igor为什么自学成才那么厉害,这个设定有一点强行啊真的。
基本都是看到一半暂停写的,恐怖片的即视感我一直不敢一次看完,但我很喜欢这部。
首先申明:基情都是瞎编的,他们都是直男,不过导演编剧太坏,卖腐太用力,难免想歪。
我个人觉得这电影有点虎头蛇尾,虽然比看小说开心,小说里的那个怪物太可怜了。
<图片2><图片4><图片5>当矮挫丑遇到了高富帅(中),还没弄完,先将就着看吧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813898/
与原著的侧重点不同,这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原因之一,只着重描写了弗兰肯斯坦制造怪物的事情,而非描写弗兰肯斯坦与怪物之间的事情。
所以与原著的人称不同原著是弗兰肯斯坦的第一人称而这部电影是以弗兰肯斯坦的合作伙伴伊戈尔的目光刻画的。
由于矛盾转道了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怪物之间,怪物沦为配角。
所以实际上与原著的主题也不太相同,它主要讲的是人们要学会接受进步,但又不能为了进步毫无挂碍。
但本部电影社会构造和细节刻画是非常不错的,从开篇的马戏团就体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特有风格,特别是你会发现马戏团团长不把自己的团员作为自己的员工而是见他们视为自己的财富的一部分,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刚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人们关注于自己的财富而非人们自己。
还有探长对上帝的迷恋,不允许别人拿出可以证明上帝不存在的证据。
弗兰肯斯坦的老爸因为弗兰肯斯坦不接受正统的教育而恼羞成怒,可以看出他在乎的只是学历而非真正的学识。
富二代为自己家族掌握一种技术而不惜杀掉一只会下金鸡蛋的鸡(弗兰肯斯坦)。
这是一种现在看来落后的价值观,特别是人对人的残忍对财富(马戏团团长)、无知(探长)、荣誉(弗兰肯斯坦他老爸)和权力(芬尼根家族的富二代)的渴望,但这种价值观却能在整个社会横行。
主角也曾说过一句话“你从未被温柔对待,就不知道什么是残忍”其实这是本部作品的一个主题。
既“你从未思考过,便不知道自己的无知”而这适用于这个社会也是用于我们这个社会。
不用多说仅关于这部电影,有的人就会因为不合原著而给差评。
这便是人们无法突破自己,诸如此类,人们会为自己从小而灌输的价值观而拼命维护,他们从不会去想那是否会是一种落后或者幼稚的观点。
比如从小就被剧情简单的西游记洗脑的人,很多人都不愿相信它是一部讽刺当时社会的著作,而且把那种言论视为阴谋论,观念之难改,可见一斑。
也就说明为什么落后王朝还有那么多人维护。
为什么君主立宪比共和制更容易让人接受,而我们知道共和更好是因为我们从小就受到人人平等的观念影响。
而那些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人,虽备受欺辱,到死恐怕没想过自己是否可怜,还认为自己活的很开心。
弗兰肯斯坦虽说相交于别人是进步的,喜欢接受先进的思想,但他的有些观念碍于社会也是落后的。
他要制造生命的目的和初衷可能是好的。
但他从未想过要是自己制造的生命没有灵魂怎么办?
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伤害怎么办?
要是真的掌握起死回生的技术,地球上全是活人怎么办?
(当然当时没有生态平衡的观念)所以弗兰肯斯坦的偏执--极力发展科技而无视可能会带来问题,既表现了他对原始科技的崇拜和对社会伦理,生态平衡的无知。
主题以外的其他方面,对于画面展现用了《神探夏洛克》满屏文字的老点子,不过换成了解剖图。
另外朋克风还是十足的。
部分情节略带血腥和恐怖。
演员演的有点出戏,比如探长一出来,我还以为是类似于莫里亚蒂的大BOSS之类的人物,有些遗憾。
另外个人感觉这部剧应在8分左右,结果只有6分有些失望,观看评论有些人认为不合原著,为什么非要符合原著呢,用一个原来的故事框架讲述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不好吗?
有些人认为故事太老没有新意,你有看过原著或者其他影片或者仔细看过这部电影吗?
还有是看不懂所以差评,这跟无理取闹似的,一部作品的好坏和你看懂看不懂有什么关系呢,看不懂的看懂了再来评价好吗?
为什么你们写个影评跟闹着玩似的,带着那么多个人情绪。
既然是作品就要看主题,非要纠结合不合原著,故事老不老。
或者就是基、基、基、基、基腐到骨髓里了,真无语。。。
一星给豆瓣迅雷,一星给玛丽雪莱。
历来挑战这种都快被拍烂的经典题材,主创要不是艺高胆大,就是有受虐倾向,只要稍微处理不好,就可能被满天板儿砖拍懵,比如这部,除了重笔刻画了Igor这么个其实依然是酱油的角色,其他基本还是照着200年前的原著小说或100年前默片脉络在走,当然加入了一些新的人物背景设定,不过在我看来根本就是为本作的虎头蛇尾作铺垫……避免过多剧透影响各位观看,也避免过多吐槽影响难得的睡意,此处省略一万字……当我看到“亨利”经过雷电洗礼站在男主面前,以为高潮即将来临之时,一看进度条,我去,估计加上字幕连放彩蛋的时间都未必有。
果然,经过五分钟暂且称之为打斗的打斗之后,“亨利”被两位男主双插毙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那可是你毕生的信念与理想与情感与智慧的结晶啊,好歹抒发一下情绪体现一下演技假装震撼我一下也好,起码让我也可以用一下“男主角以此完成了自我救赎”这样高大上的评语吧,就一句sorry了事,威尔史密斯掐死自己那条变异了的德国牧羊犬时都比你思绪万千个万千倍啊,差评!
最后,提名一个有望和本卫肖争夺2015劳模奖的演员,Andrew Scott,堂堂大不列颠有那么缺演员么?
居然还出现一个,出柜一个,腐国真是实至名归!
即使他们知道男主是被冤枉的,还是会因为金钱而改变自己原来的想法 就算有些人很清楚事情的真相,却也会为了利益去掩盖真相,为何这个世界会变成这个样子很多事情只要敢想,跳出传统的束缚就好了,当灯泡发明之前,所有的人都以为是天方夜谭所以都不愿意去做,只要愿意相信,愿意尝试,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做不到的事。
故事中的男主维克多由于小时候和哥哥一起玩,不幸哥哥丧失了生命,好像是为了救他,但他的家人一直希望是他哥哥活着,所以,一直以来他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阴影,于是他想打破世界传统的观念,创造出生命,创造他的哥哥,偶然之间发现马戏团的驼背非常聪明,于是帮他逃出马戏团,治好驼背,帮助他研究。
,在别人眼中,他不过是一直一直想要更深更好的研究,可是他的内心还是因为他哥哥。
但是他们走的道路太过于极端,并没有考虑到做这种事情的意义,以及其他人生命乃至这个世界的安危,他们创造的只是一个机器,只是没有生命,他们无法控制他,于是失败了最终两人还是放弃了,但是值得欣慰的是,他们敢想敢突破,他们真的让它动了,这也是一种成功,只是太急功近利,迷失了心智,不顾后果,不考虑别人,导致差点自丧生命,无论人生道路走到那个阶段,都一定要找个时间反省自己,不然,就算你是天才,拥有惊人的研究,也可能一败涂地。
丹尼尔选角很聪明,开篇的驼背小丑造型冲淡了哈利·波特的印象,而一番收拾后的干净面孔更是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惊叹前后模样的差别而不是去想哈利·波特。
一美一如既往的邪魅狂狷。
驼背--一个长了十多年的“大痘痘”,一美拿了小臂粗的针管扎在了上面抽了满满一管“白脓”,为了加速引流还在针管一头的软管上嘬了一口,真他妈恶心,看的我有点反胃。
-我梦想着这样一个世界,希望取代恐惧。
在那里,被害者能站在法庭上,指认谋杀他的人;一个脊椎里残留着弹片、瘸腿的士兵,可以先死,后治愈,等他重生的时候,他又能走路了。
你还不明白吗?
这样生命就充满了无限可能,生命是美好的。
只可惜生命是有限的。
用量变来产生质变--要支撑庞大的身躯就得需要更大的器官,既然没法让器官变得更大,那就装两个肺两个心脏。
一美留给丹尼尔的心里写道:你将会是我最伟大的创造。
所以这句话才是点题,我们要像一美解救马戏团里的丹尼尔一样,解救全世界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消除一切不平等,为无产阶级创造和谐性福新生活!
对比小说胡乱分析下低分原因)在玛丽雪莱的原著小说中,主角弗兰肯斯坦出身于上流社会,他热爱电化学和生命学,决定着手制造生命。
他从停尸房偷来尸体并加以组装,然后并用电激活。
一个高达8英尺的怪物产生了,但是这个怪物却长得奇丑无比,弗兰肯斯坦被吓昏了过去,醒来之后发现怪物已经失踪。
怪物刚刚诞生时还是十分热爱这个世界的,他通过观察被流放的一个贵族家庭的生活受到了感化,他不再偷这家人的食物吃反而帮助这家人砍柴,同时自学了人类的语言,甚至读了一些文学和哲学著作,他十分热爱人类社会,然而他热爱的人类却并不愿意接受他。
他遭到了人类的厌恶和打骂,最终丧失了对融入人类社会的期望,并对人类进行报复。
怪物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又嫁祸于女仆,然后要求弗兰肯斯坦给他制造一个伴侣,弗兰肯斯坦同意了,但在最后关头他突然产生了犹豫,他担心如果他再创造出第二个怪物,怪物会繁衍出一个新的种族,对人类种族产生危害。
于是他马上毁掉了女怪物。
怪物暴跳如雷,对人类社会和自己的前途彻底绝望,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好友,又在他的新婚之夜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新娘。
在结尾,弗兰肯斯坦在追杀怪物的路途中死去,怪物找到他的造物主,然后消失在冰原上。
小说名为弗兰肯斯坦,这造成很多人以为怪物的名字就是弗兰肯斯坦,其实弗兰肯斯坦只是创造怪物的科学家的名字。
事实上,小说有两条线索1.怪人线这是影视剧改编最关注的,许多演员以出演怪物角色展现自己的演技(康伯巴奇和米勒都凭借这部剧获得过奥利弗奖最佳男演员)。
怪物生来是善良的,却因人类而一步步地走向罪恶。
他渴望归属感,渴望被人类群体认同,但人类却因为他的外貌恐惧他、伤害他,他受挫之后对人类绝望并展开报复,但内心仍旧渴望爱与认同,因此他要求博士给他制造一位怪物妻子然后隐居。
怪物本身是个矛盾体,他的悲剧不仅仅是因为他的遭遇,还有他自身的特质。
他的自卑不仅仅来自于他的丑陋外表,还有他的背景,他的身份,都只能作为一个异端,他孤独,当他再也忍受不了这份孤独时他就爆发出强烈的愤恨情感。
关于怪物这个角色,可以探讨的点有很多,例如身份寻求,人性的本质等等,读者们喜欢分析怪物的心理转变,很多时候却忽视了弗兰肯斯坦——他的造物主的心理。
2.科学家线:弗兰肯斯坦在最开始是一个聪明而自负的科学家,他追求知识,探寻智慧,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但他却又剑走偏锋,热爱研究那些超自然的东西,他说他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主要建立在幻想之上,他探寻生命的起源,欲求打破生死的界限,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译者在序中写道弗兰肯斯坦创造怪物的原因只是为了让别人崇拜他,我认为这是片面的,身为科学家,他首先追求的东西是科学,当然,他也有着一种想当至高无上的造物主的心理。
然而这个造物主又是极端不负责任的,他创造了怪物,看见了怪物长相丑陋后,便抛弃了他创造的新生命,即使怪物在后来向他剖心阐述了自己对美好的渴望,弗兰肯斯坦也因为他的脸,恻隐之心化为厌恶和仇恨,因此,在前期,这个人物是高傲的、自私自利的。
在接连失去亲人朋友的过程中,他开始自省,开始忏悔,反悔自己没有尽到照顾怪物的责任,他为了人类的安全而毁掉女怪物,在临终前告诫别人,要保持平和的心境,不要冲动,不要自负。
科学家其实和怪物一样都有着成长变化,然而科学家的心理转变往往不是影视改编的重点。
因此,当我知道要拍一部聚焦科学家本人的电影的时候,我是非常期待的。
电影的编剧对剧情进行了极大的改动。
一个年轻人从小在伦敦的马戏团长大,他自幼驼背,总是扮小丑供人取乐,而青年却很热爱医学。
在某次演出事故中,青年用自己的学识救下了一个女演员。
他得到疯狂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的赏识,后者把他从马戏团带走,为他治好了驼背,并取名为伊戈尔。
弗兰肯斯坦一直盗取动物园死亡动物尸体,为了进行实验制作人造生物。
弗兰肯斯坦和伊戈尔利用闪电使死尸复活,然后与死尸展开了搏斗。
电影的剧情到怪物被创造后戛然而止,怪物在出生之后便立刻被打败,没有之后的故事,可以说,电影只是弗兰肯斯坦小说的前传。
电影剧情跟小说原著有几点不同:1.删掉了弗兰肯斯坦妻子、弟弟和好友还有德拉赛一家等人物,增加了助手和警探两个原创人物。
2.丰富了弗兰肯斯坦的经历背景,解释了弗兰肯斯加想要创造生命的直接原因——偿还哥哥亨利的生命。
不得不说助手和警探两个人物是十分精彩的。
伊戈尔,作为这个故事的叙述者,弗兰肯斯坦的观察者,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是弗兰肯斯坦的作品之一,弗兰肯斯坦的“怪物”。
一个被人玩弄的小丑驼背,在弗兰肯斯坦的帮助下治愈了疾病,改头换面,给予了助手甚至合作伙伴的身份,还得到了自己的爱情,在思想上也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成为了一个可以正常在社会上生活的个体。
他完全就是原著中怪物的反面,同样丑陋,原著中的怪物被他的造物者憎恨、抛弃,而伊戈尔却被这个电影版本的弗兰肯斯坦关心、照顾。
我在想,如果原著中的怪物在出生之后得到了很好的照顾,那么他还会不会觉得孤独?
如果原著中的怪物得到了他想要的配偶,他还会不会选择杀人?
伊戈尔的结局会是怪物最好的结局吗?
但是,既然没有了怪物堕落的情节,那么弗兰肯斯坦对于生命的理解应该是本片的重点。
在电影中,与弗兰肯斯坦作对的警探是一个因为妻子去世而坚信上帝才是完美的造物主的人,他认为生与死之间有严格的界限,生命是神圣的只有上帝才能创造的,而弗兰肯斯坦则是另一个极端。
原因出于他对死去哥哥的愧疚,他想要偿还哥哥的生命,这个原因,事实上,有点失望,令死人复活和凭空创造生命之间也是有一点区别的吧。
而且,最令人失望的是,维克多与警探之间的矛盾化解的太简单了。
弗兰肯斯坦希望从怪物身上找到死去哥哥的慰藉,而怪物并没有回应他,这时候他很突然地醒悟过来,这并不是真的生命。
或者是因为怪物没有记忆,没有所谓的灵魂?
弗兰肯斯坦从坚持他可以创造生命到放弃,整个过程转换如此之快,对生命的本质并没有再深入探讨下去,故事就戛然而止,以他将要再去寻找而告终,高潮部分乏力,大概是很多观众打低分的理由。
C‘est dommage
因为一美,哪怕我这样弱鸡文字水平,也必须写长评喜欢电影的背景,光影色彩美丽。
打了鸡血的一美各种卖安利,造物创人。
虽然略显疯狂,但偶尔安静时闪闪发光的双眼皮褶子,波光艳艳的蓝眼睛,绝逼会让你觉得这不是个普通的疯狂科学家,他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伤心人。
果然时不时露脸的怀表告诉所有人,一切都因为童年的过错害死疼爱自己的哥哥,所以要创造生命补偿。
梗是老了点,但说哭就哭的一美,蓝眼睛瞬间溢满眼泪,我真的只想说,别难过,你想做什么都可以,我陪你!
最后真够虎头蛇尾,这么猛的大个子怪物人居然会被一美和蛋妞两个小可爱给干翻,因为颜值太低么。
所幸一美结局没死,毕竟一美的片死的几率太高了。
【了生死,需要了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自己对所爱之人的牵挂。
】这个故事又是一个戏外戏,是用了弗兰克斯坦故事的壳,写了另外的一个新故事。
原书主要讲了被创造的怪物得不到社会的接受却又具备了社会属性从而导致的一系列痛苦,类似后来阿西莫夫机器人系列中的某些部分,也类似电影AI中表达的一些感受。
而这次的电影,更多地集中在讨论如何面对死亡,以及当会挑战到旧秩序的科学创新出现的时候,很多时候不同价值观(信仰)的人是怎么对待这样的创新的。
这一类的讨论是很多传统科幻小说的关注点,我个人蛮喜欢的。
【关于弗兰肯斯坦原书,我觉得这篇影评写的很好“怪物・女性・上帝 ——从弗兰肯斯坦的怪物看人造人的社会设定悖论”http://book.douban.com/review/5627265/】>>>>-以下开始有剧透->>>>>>>>>>剧情如果换成正序,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
年少的维克多·弗兰肯斯坦有一次下雪天邀约哥哥亨利一起溜出门去玩儿,小哥俩却不幸遭遇了暴风雪,被困在外面。
虽然第二天维克多最终获救,哥哥却因此事故身亡。
从此维克多出于自己的内疚,为了缓解自己的痛苦,致力于学习和研究创造生命的科学(医学)。
主要剧情发生的时候,维克多已经成为了在读的医学院学生,富有才华,不屑于考试与课堂内的学习,用尽所有的精力继续自己的梦想。
从死亡中创造生命的技艺自然通常是被视为巫术,取得材料极为不易(不易程度可以参见某真实存在的美国连环杀手,也是医学院学生起家,靠贩卖尸体出道)。
在一次外出收集动物尸体的过程中(对,他打上了经常有动物死亡的马戏团的主意,brilliant!
好怕出现掘尸一类的剧情),恰好遇到了马戏团表演中途事故,参与了马戏团驼子拯救自己小伙伴的简易手术过程,发现了驼子对人体了解程度和把握程度的精湛天赋。
马戏团驼子没有名字,就叫马戏团驼子。
就像所有电影中的小丑一样,他爱慕着马戏团中表演空中飞人的美貌少女。
他的医术来自于自学,在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和编剧一起,接受这个天才的人设。
少女从高空坠落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驼子在医学生面前意外展露了惊人才华,医学生打起了驼子的主意,马戏团主担心驼子离开马戏团导致自己受到损失,烧毁了驼子珍爱的书籍,关押了他还愤愤地提起了少女黯淡的前景(反派们总是不是拖延症就是话痨,sigh)。
这些因素混合起来最后导致了驼子跟着医学生落跑,并最后成为了医学生创造生命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伙伴及助手。
而少女也因为驼子的自由得到了帮助,混出了一点样子。
然而科学研究是需要钱的,特别在有违社会道德的情况下,还需要权力的保护。
医学生和驼子的威胁来自于某个信仰虔诚而职高的警官,保护则来自于没有道德感却信奉科学以及科学可能带来的利益的权贵。
这样的人设很有趣。
警官是有才华的人,并不富有,还有可能因为过于虔诚而导致举动失常,进而丢掉饭碗;这样的人忠于社会标准的道德和宗教,对自己的行为十分坚定,却活得痛苦而愤怒。
虽然宗教似乎给了他关于爱妻死亡的答案和安慰,从他的行动里,却能看到这些痛苦并没有真正离去:他一定要把自己的信仰推到极致,甚至用自己的前途冒险,在没有搜捕令的情况下也要强行搜医学生的家;也在违背自己职业操守,明知驼子没有任何犯罪行为的时候,发布通缉令,只为继续追踪意学生。
为什么?
如果信仰不是真的,就不再能跟忘妻在自己的死亡后团聚。
所以信仰要得到完完全全的捍卫,捍卫信仰,也就是捍卫自己幻想中的未来。
【这个推理我自己觉得略有点牵强附会,不过考虑到“了生死”这个主题,也有可能是设定中存在的。
妻子的照片出现了两次,手中把玩的十字架仅出现了一次,所以觉得“妻子的死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而Finnegan家族是国家内排名前几最有权势的贵族,包庇通缉犯,用最有效合理的方法没有用处的人(譬如把知道太多却没什么用还没真实身份的驼子扔进水里淹死),对他人的死亡视而不见(譬如点评医学生因为吸毒过量而身亡的前室友)。
简而言之,就是总是把资源用在最有利于自己的地方,以便进一步掘取更多的资源,其他的事情,他们真的不是很在意。
另外一个有趣的点,是Finnegan是第一场展示中,唯一坚持看完维克多实验的人,尽管在过程中冷嘲热讽并且不耐烦地想要离去。
要我来评说的话,大概就是在这类人的教育中,Patience is a virtue, but love isn't. 非常有趣而真实的贵族教育产出的青年男子设定,让人联想起巴尔扎克小说中的人物,以及我们生活中的各类关于权贵的新闻。
这样的精神其实大概也是跨越国界和时间的。
相较最近大热的《火星救援》,火星一剧的人设是“没有一个asshole”也“没有一个坏人”,我更偏好本剧的设定。
因为真实,所以喜欢。
警官这样的人,精神世界不够丰富,内心探索走的不够深入,所以用社会标准来了生死;Finnegan这样的人,站在了社会顶端,社会标准是他们用来约束和麻痹别人的,他们所到达的社会阶层高度本身,已经成为了他们人生中重于别人生死和所谓牵挂的东西。
所以本剧中,需要了生死和情谊的,只有维克多和后来站直了的驼子。
抽丝剥茧,最后只剩下两个少年和一个少女之间的情谊。
少年需要了生死,了情谊,是因为尚未被自己的平凡所击溃,还没有堕落成警官这样依靠宗教和社会评论而过活的人;亦是因为尚未被自己得不到社会认可的恐惧所击溃,所以不需要遵从向上爬得越快越好的路子。
只需要跟从自己的心,即使所作所为统统全错,即使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除了一个人”,那一个人是彼得潘,不是维克多·弗兰肯斯坦,也不是我们。
维克多的幻觉,是他借用了哥哥的命所以活了下来,所以总有一天他要创造出一条命来还给哥哥。
另外一部类似题材的杰出作品,我们都知道,是荒川弘的《钢之炼金术师》。
《钢之炼金术师》里,最终兄弟俩分离,活在了两个平行世界里,即使已经历经了千辛万苦。
而电影的最后,写下分别信的维克多好似恢复了之前的轻松任性,把寻回哥哥生命这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用实验失败一笔带过。
也许这就是了生死的真正意义所在:不是泯然众人麻木自己,忘记自己曾经有过的善良和热情,而是终有一天可以面对和承认,人生中总有一些不能了结的情谊和不能挽回的死亡,即使不甘心,也能继续认真地生活下去。
ps,关于电影中生死的讨论,让我想到的是哈利波特中的死圣。
关于哈利波特中的死亡,我很喜欢这一篇豆友评论“荆棘丛生的魔法世界浅谈《哈利波特》系列的黑暗面”【http://book.douban.com/review/1219014/?post=ok#last】
改编的很是新奇
我是看男主和妹子的,妹子好惊艳...
+纯粹为了这对代表最低海拔线的光头男子偶像组合,一美又是把蛋泥压墙上又是喊Partner,一直喜欢哈利也是听他的发音长大到现在也很喜欢。顺便还看到了Molly和Moriarty这对CP。电影还是满足了科学怪人的猎奇奇观,一美的表演也算是各种卖力。
俗套……太俗套了……
悲伤的基情故事
典型的商业片。HD 720P 16/02/28
……
弗兰肯斯坦的成长故事……哈,并不是!骗到你了吧,天真的小观众!(鼓掌
比较失败的改编,没有了怪物对弗兰肯斯坦的哲学质问,沦为三流爆米花
警察这条线加了,但好像没加。
这片子的重点反正怎么都对不了了!!![笑cry][笑cry][笑cry][笑cry]这两个人反正在圣迭戈自己都这么玩儿啊!!!![笑cry][笑cry][笑cry][笑cry]反正我加了爱情tag![笑cry][笑cry][笑cry]三小姐美如画!!!!!!在这种美人齐聚的卡司里也没有被淹没!!!
莫名其妙的剧情和人物关系。女主一个马戏团的头牌受了一次伤就进入上流社会,然后爱上了曾经的罗锅小丑。男主为啥要执着于复活死人的理由不充分,应该表示一下因为他导致哥哥的死亡才合理,结果啥没有最后把哥哥复活了。复活哥哥之后又把哥哥杀死的逻辑莫名其妙,明明是警察开枪导致哥哥暴怒伤人,因为这个理由就把辛辛苦苦复活的人又杀死?
这不是怪兽片 不是科幻片 就是基情片
制造怪物,终成怪物。带着对演员们的滤镜看觉得并不难看,最后结局这么peace&amp;love吗?ps.其实是来看卡特纳打酱油的,又是一个傻大个不太聪明的样子。
卖龟根堕落到从选角到剧情都慕残也是有点可笑的。狐狸弟弟imdb上的175是虚报吧……但是他好骚哦,我如果是男的真想*了他……
2023-036 先书后影,面目全非
高中英文课本的故事,“生命是有灵魂,那灵魂是怎么定义?”,音效氛围做的很不错!
美男加怪物,看个热闹。
一美全程打了鸡血似的,他现在接戏的标准大概就是非神经病不演吧
我给詹一美气势磅礴的口水打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