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人

The Northman,北方人(台),北族人(港)

主演: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妮可·基德曼,克莱斯·邦,伊桑·霍克,安雅·泰勒-乔伊,古斯塔夫·林德,威廉·达福,艾略特·罗斯,菲尔·马丁,埃尔达·斯卡,欧文·弗热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古挪威语,旧东斯拉夫语年份:2022

《北欧人》剧照

北欧人 剧照 NO.1北欧人 剧照 NO.2北欧人 剧照 NO.3北欧人 剧照 NO.4北欧人 剧照 NO.5北欧人 剧照 NO.6北欧人 剧照 NO.13北欧人 剧照 NO.14北欧人 剧照 NO.15北欧人 剧照 NO.16北欧人 剧照 NO.17北欧人 剧照 NO.18北欧人 剧照 NO.19北欧人 剧照 NO.20

《北欧人》长篇影评

 1 ) 稍微有点失望

稍微有点失望。

首先,艾格斯将前两部那种现实和神鬼混搭的风格延续在这一部中,只不过这次变成了北欧神话和现实的结合。

你说神话部分太假,一看就是男主的幻觉吧,但乌鸦确实啄断了绳子啊。

所以总的来说还是能保持那种亦真亦假的状态。

相比起之前两部小格局的故事,这一部怎么说呢,大了点吧,至少是村儿级别的了,场景和鬼神场景也能看出是下了本钱的。

但问题是,故事确实太过拖拉。

而且整个故事的文戏和动作戏感觉过于撕裂。

动作戏不管是配乐还是摄影,都很不错。

但到了文戏就马上变成枯燥乏味的样子。

感觉这一部和前两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两部的故事都处于几乎同样的一种状态下,然后通过人物的变化不断让状态升级。

而这一部其实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故事片的内容,没有了那种状态,使得片子就有点割裂。

换句话说,在我看来,除了影像的风格外,这一部和前两部其实根本就不是一种片子。

当艾格斯打算把他的风格套进这么一部故事片中时,你就会发现,当故事推动发展的时候,似乎就是非常一般水准的东西。

我甚至怀疑,之所以电影拍成那种章回体,有没有可能就是艾格斯觉得完整的叙事方法不是很理想?

总而言之,就是会有种断断续续的割裂感吧。

至于风景吧,确实好看,个人很大一部分原因会冒着疫情去电影院看,就是想看看非常壮美的冰岛的风光。

所谓的肮脏不堪的北欧部落,其实我觉得还好,个人觉得自然感十足,没怎么觉得真的肮脏。

而哈姆雷特式的故事吧,我是觉得这一部到底是强调王子复仇呢,还是王后换夫计呢?

感觉王子的复仇顺理成章到无趣,而王后的设计则让人眼前一亮。

尤其是为了新老公不惜杀子。

但我就看完回想原片,好像开头也没看到王后国王有什么婚姻问题?

最后想说点。

说真的,作为中国人,看全片那可怜的十来个人打架,很难让人体会到北欧神话史诗感。

就是觉得,就你们这几个在香港当古惑仔都混不到洪兴的小部落,真的能催动出一个神话史诗嘛?

尤其是这几年感觉北欧神话貌似开始又流行了。

不管是刺客信条的游戏还是日本动画,甚至是美剧,这几年都有不少北欧题材的东西。

提不可思议的。

 2 ) 《北欧人》

整体就是北欧民俗+王子复仇记+戏剧电影化电影里面加入了一些巫师、鬼魂、祭祀、乌鸦啥的,还有再加上片子较长、台词戏剧化的缘故,让这个电影变得神神叨叨的。

在电影表现手法上,摄影算是一个亮点,一些平移镜头啥的。

至于音乐上,真的还不如让导演拍《仲夏夜惊魂》这样的北欧民俗恐怖片,配上这音乐,足够惊悚恐怖了。

不然在这样的一个剧情片上,就觉得有点聒噪。

动作戏份有暴力血腥场面,因为戏剧化原因,演员数量有限,没啥大场面。

妮可基德曼的几场戏份很有戏剧感。

安雅算是电影亮点之一。

烂番茄媒体分数虽然接近90,但观众评分才六十几。

注定了是一个两极分化的状况。

不过,奥斯卡的几项提名,比如演员、摄影上应该会青睐这片子一些。

 3 ) 这边建议重看《狮子王》

每年都有那么几部莎翁本子改编的电影,《北欧人》上今年看过的第一部。

用角色的台词说出话剧风格内心独白的处理也让电影更具“舞台”的质感。

影片整体都处在一片黑黢黢的画面里,夜间戏的调色可以看出做了低饱和的处理甚至接近黑白电影的状态。

演员的演技都很精彩,尤其是在妮可基德曼和安雅泰勒乔伊的女性角色的刻画上,在男人正面厮杀的战场之外进行着幕后操盘,片中的几处剧情转折也是围绕着她们展开,但是文戏的占比又少得可怜,各种乱七八糟的肉搏和砍杀以及每五分钟展现一次血腥暴力的死法,的确很符合中世纪蛮荒生态的印象,可随之而来的是演员在发挥上并不尽人意,我想主创的初衷应该也不是把这部电影定义成一部无脑的血浆“爽片”吧。

昨天的《绞肉行动》,加上今天的《北欧人》,近期连续两部“口碑炸裂”的片子,都不是我的菜,现在压力来到17号的《妈的多重宇宙》这边了。

 4 ) 短评写不下了

This movie has:- an adequate but (always) insufficient amount of anya taylor joy- 50bpm techno music- bjork being a fortune teller after a furry convention- the worst (collective) shroom trip ever presented on screen- anya taylor joy 在一艘帆船上用冰岛语rap in order to借东风- the most uncomfortable father-son bonding scene ever, in which they role play as dogs with willem dafoe hosting the event under a mask in the background- the most uncomfortable mother-son bonding scene ever, in which she tries to seduce her son- a white and black horse that came outta nowhere to save the day and it took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to boats that came outta nowhere- the protagonist waking up from a coma in a hot spring besides a naked anya taylor joy- american football meets cricket meets squid gameApparently Hamlet is based on this movie, didn't know Shakespeare can time travel.P.S. Do y'all think Vikings use "what's your fursona" as an icebreaker (no pun intended) question???

 5 ) 耗费巨资,巨星演绎的史诗大片《北欧人》,口碑崩盘,票房惨败!

大文豪莎士比亚历时3年时间创作的《哈姆雷特》不仅成为他个人经典代表作,更是成为不朽的传世经典。

众所周知,《哈姆雷特》主要是讲述了王子哈姆雷特忍辱负重,最后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复仇的悲剧故事,多少年来以哈姆雷特为原型参照的改编的影视故事层出不穷。

于2022年4月上映的影片《北欧人》也同样是一部这样的电影作品,该片主打史诗巨片的旗号,制作成本更是超过了7000万美元。

影片的故事背景定位于维京人时期,在那个荒蛮的年代,当时的维京人嗜杀戮,以此来抢夺地盘和奴隶,根本没有人权所言,所以片中可以看到大量的杀戮镜头。

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在片中出演忍辱负重的王子阿姆雷特,因为父亲被兄弟残忍杀害并夺取王位和妻子,所以这就为男主阿姆雷特的复仇埋下了伏笔,这也摆明了影片的大体模式。

鉴于那个时期的荒芜,整部影片中没有像样的建筑物,所谓的王国也不过就是几十个人组成的部落,下面有他们依靠武力掠夺的奴隶。

可以说这个复仇的故事很简单,但是导演硬是编排了137分钟的故事,可能是为了衬托出史诗巨片的身份,但是片中很多的情节虽然真实感强烈,但是互相之间的衔接并不顺畅,甚至有些前言不搭后语,更是有一些段落的出现非常突兀。

由于那个年代的人类思想意识形态还比较落后,所以片中有很多涉及到类似图腾崇拜的部分,简化的说就是崇尚鬼神,但是在崇尚的背后杀戮却并未停止,死去的很多都是无辜的受难者,这也是对那个时期个别只为满足个人野心欲望者的控诉。

作为影片的核心主角,阿姆雷特虽然也是杀人不眨眼,但是他有比较高的辨识能力,也就是什么样的人该杀,什么样的人不该杀,他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这在片中有明显体现,一是奋力解救仇人的儿子,二是他明确表示自己不杀女人,最后这两人死在他的剑下,也纯粹是误杀。

当他得知自己梦寐想要搭救的母亲竟然是当年父亲被杀的主谋时,他的内心是崩溃的,当然妮可·基德曼饰演的母亲也是一个受害者,从另一方面来说他的母亲也是一名复仇者,只不过他的仇恨火焰完全盖过了母亲而已。

《北欧人》拥有大场面,也拥有世界名著的加持,同时也拥有不俗的演员阵容,但故事情节的吸引度太低却成为最大的缺憾,这是影片后劲不足的主因。

影片在北美累计3423万美元的票房成绩已经蒙上了阴霾,而全球仅6886万美元的票房成绩,更是宣告可这部影片的票房惨遭滑铁卢。

【END】

 6 ) fate become legend, legend become fate

罗伯特•艾格斯的三部作品,《女巫》《灯塔》到《北欧人》,完全借助故事背景时代的文本,讲述传说/信仰怎么成为角色的命运。

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和角色一起经历对隐藏文本的茫然无知,和角色一样被束缚在故事发生时代的文本的有限词汇中。

托马辛的“有罪”之罪是作为女儿和女人的命定之罪,母亲的嫉妒、父亲的利用、弟弟的性压抑和环境历史累积的厌女构成了永远在试图发现女巫的信仰谱系。

《北欧人》中的阿姆雷斯一样,传说传递的勇气、复仇、命运是时代先赋的话术,父亲由此对儿子行使自己的权力,将儿子绑缚在复仇的车轮上。

在擅长解构也擅长错误诠释的当下,艾格斯的恐怖片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它呈现出人对已知命运之外的命运完全无知的真实状态,我们被紧紧包络在时代提供的文本中,无法用别的语言唱出自己的命运。

托马辛不可能突然女权觉醒或说出被谁谁“剥削”之类的话(尽管这是现在很多二流导演的惯用手法,每每给人一种穿越的感觉),她只会从反驳人家叫她“女巫”,到最后真正成为女巫;阿姆雷斯知道了真相也不会承认自己的父亲是个自我中心、利用别人的混蛋,他只会变得犹疑,然而复仇势在必行。

不仅所有的开端都被社会剧本所决定,所有的反抗也只有在社会剧本中寻找自己的词汇。

托马辛的反抗是成为家人口中的“女巫”;阿姆雷斯的反抗是在杀死菲约尔的长子后同Olga逃离冰岛,企图打破冤冤相报的循环。

然而最后一刻他掉头回返,并非为父复仇,而是深信菲约尔若发现Olga怀有自己的子嗣一定会追杀她到天涯。

他利用社会关于复仇的文本为自己提供的理由促成了复仇之举,和命运半推半就,最终还是把自己放逐给了命运。

三个故事都发生于孤立环境中。

《女巫》一家人置身于荒原,《北欧人》菲约尔一家处于孤岛,《灯塔》两个男人在四面环海的灯塔上。

这些实际上与文明隔绝的环境,却并非时代文本的域外之地。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人的信仰/传说,就会有信仰的偏执,就会有对命运的反抗与对命运不自知的服从。

两个人就构成了权力。

为了缓解文本空白地带的压力,人物求援于扎根于心的祷词、古老的仪式、神秘的吟咏。

阿姆雷斯跟随自由民组成的队伍一路屠戮,抢掠妇女、杀害孩童、烧毁村庄,这正是小时候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的第一千零一次重复。

他一定深知背叛并不罕见。

他的头领是一个以杀人为乐的恶棍,这样的人司空见惯;而他的叔父菲约尔,则是一个爱妻子和孩子的人,教导自己的孩子如果沦为奴隶要善用力气来保住性命,不被逼到墙角不滥杀无辜。

这样的对比不可能不让复仇者自我怀疑。

然而所有这些从四面八方袭来的质疑,关于世界的神性、现实的合理性、复仇本身的正当性的质疑,它们永远无法以语言的形式进入思考,只能通过融入充满怒火的咆哮、野兽附身的着魔状态、舞蹈和颂歌得到纾解。

仪式是未能言明的人类情感的语句。

电影中真相是这样的:阿姆雷斯的母亲被他的父亲抢掠而来,阿姆雷斯是强暴所生。

他的父亲对母亲没有敬意,对儿子没有爱意,只是实践着北欧人关于勇气、命运和传宗接代的古老教条。

而他的叔父菲约尔虽为私生子(讽刺的是当阿姆雷斯在冰岛现身时他的身份也是私生子)却对他的母亲怀有爱情,听从她的劝告,杀死哥哥和他的子嗣成为新王。

母亲(妮可)的信仰是强者为尊、务实,作为女人她别无选择,但对于强迫自己的男人满腔仇恨。

阿姆雷斯无法反驳这一点,这使他的复仇计划受到荼毒(他原想要“为父报仇,解救母亲,杀死叔父”)。

他原来一厢情愿地相信母亲服侍叔父是被迫而非自愿,知道真相后对母亲由爱转恨,理由是“她杀死了我的过去”。

儿子恨母亲并非因为她是杀父帮凶,而是她让他的过去变得毫无意义。

他的整个一生都在等待巫师预言中的复仇,在经历过如此多的苦难后却开始变得犹疑。

他痛苦并非是因为他还在悼念那个童年时代聚少离多的父亲,而是因为他习惯了仇恨叔父、习惯了计划复仇——他相信了自己的命运。

于是他既不懦弱又不勇敢地杀死了叔父熟睡的长子,开启冤冤相报的循环逼迫自己去为父复仇。

他成为了自己的命运,成了传说中的“北欧人”。

这就是电影标题的意涵,像《女巫》和《灯塔》一样,既是反抗的面向又是被绑定的命运,散发着魅惑和幻觉的气息,是时代文本中不可分的原型。

没有传说/信仰的注解,现实人生的荒芜和残酷将变得不可理喻。

瓦尔哈拉、黑山羊和灯塔的力量是主角keep it going的唯一力量源泉,它将眼前的无序置于宇宙的秩序和意义中,它提供的幻想、主角们时常陷入的着魔状态,是来自彼岸世界的甘露。

只有借此,才能忍受真实世界的残酷、匮乏、嗜血与孤独。

因此传说之茧不仅仅紧紧包裹着人物有限的选择,也吐出幻想的丝线,编织成逃逸的维度。

另外这部电影的两个槽点(大概也是为什么评分这么低的原因):1、《北欧人》,作为艾格斯一系列电影里的一个,这个标题是好理解的。

但问题是“北欧人”被符号化得很厉害了,很多观众以为这是什么史诗电影,分类里也没标成恐怖片。

让人感觉是片方打擦边球来扩大票房,很多的失望也就不在意料之外了。

2、这个北欧口音浓重的英语,堪比《史前一万年》里原始人讲美语,非常不搭调。

干脆就讲丹麦语或者什么的。

故意搞这样一个口音并没有多少北欧味,只是让人觉得导演对自己讲的故事不是很有自信~

 7 ) 春日小记

在北美东部上本科的最后一学期,天气刚刚回暖。

正是春假时,我被一个心情激动的好友安利一起看北欧人,结果比较失望。

我对莎士比亚悲剧并不感冒的原因在于电影刻意模糊了题材。

而我对北欧文化的陌生,也让电影中的历史、神话、与现代寓言的边界变得无比模糊。

于是它在我这里充其量也只能是又一个资本产物的商品,它利用出色的视觉奇观、细节和肉体作为噱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却也并没获得什么商业上的成功。

披着伪多神教的基督内核也可以变成一种陈词滥调,更不用提那溢出屏幕外的阿尔法男英雄视角和古怪单薄的女性陪衬形象所带来的精神冲击。

比起电影本身更值得回忆的是那天看完电影后,坐在沙发上也在朦胧的灯光下讨论到深夜。

即使有着不同观点,仍互相尊重并尝试理解对方的氛围,似乎只会越来越不可多得了。

希望下次还能有机会,一起看看塔克夫斯基的电影讨论。

 8 ) 哈姆雷特,但是奥拉夫版

个人归类为肾上腺素片,打斗血腥场面还是不错的故事很简单,就是哈姆雷特无聊时可以看看,简单粗暴,一个字,爽如果抱着了解北欧历史,奥丁,维京人就别看了,故事性很一般。。。。。。。。。。。。。。。。。。。。。。。。。。。。。。。。。。。。。。。。。。。。。。。。。。。。。。。。。。。。。。。。。。。。。。。。。。。。。。。。。。。。。。。。。。。。。。。。。。。。。。。。。。。。。。。。。。。。。。。。。。。。。。。。。

 9 ) 糟糕

很难想象这位导演能拍出这么糟糕的片子 动画画风像忽然跳进来个手游广告关都关不掉 虽然是传奇但剧本的存在感没有一秒消失过 人物每时每刻都缕着自己的命运走从来没有犹豫过那么确信当需要做选择的时候也不会思考超过三秒 一切都那么顺畅 像看一本正经的成人童话故事 人物塑造上只有母亲和国王弟弟比较完整 男主从始至终就一个复仇的符号除此之外的一切行为和情感都显得假惺惺 女主的角色完美的还原当年北欧女性境况除了传宗接代卷入纷争没有别的事情 配乐和摄影一开始还可以 但模式太直还单调除了力量之外那些刻意的野蛮令人发笑 还有开头和中间一些仪式类的镜头 本来是可以拍的很惊人但这种平视中景再切近的平铺直述的运镜剪辑太平庸了我都怀疑他是怎么拍出《女巫》《灯塔》还有为了保持风格莫名其妙切黑白的画面 让人觉得这是一种挽尊 让人觉得他驾驭不了超过让个人的电影 唯一值得称道的是肉搏和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场面调度 最后岩浆之间的战斗非常好 这电影撕下刻板印象里北欧传奇类电影的逼真荒蛮实则低调精致的布景以及制作风格 他们只有血和生存

 10 ) 史诗级复仇 Epic Revenge

All performance of casting are magnificent in the film. The simple revenge story with a little unexpected twist from the truth of his mother. My favourite Anya Taylor-Joy still as gorgeous as usual but the character is a bit plain being the lover of Amleth. Stunning visual scenery in every frame. Always a fan of director Robert Eggers, expect to watch great movies from him in the future.

《北欧人》短评

作者自我表达和作者自我沉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我感觉导演明显分不太清楚。下次再有这么大笔钱,真的不如给我,我雇个导演拍闺蜜的北欧同人小说,保证比这个好看多了。@好莱坞

5分钟前
  • 诸葛福媛
  • 很差

将王子复仇记移植到北欧,从叙事上看没有大的突破,不过加入了一些神秘和血腥的元素,这让导演在美学风格上能保留自己的主张,也继承了女巫和灯塔那种凛冽暗黑的基调,算是没有被传统完全钳制,拍出了些自己的腔调,选角也不错,比约克演神婆也太合适了。

10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仍然很神棍

15分钟前
  • Hugogo
  • 还行

神鬼版《哈姆雷特》,又长又无聊。看的出导演想用《哈姆雷特》的剧情拍出一部北欧版的《荷马史诗》,这个想法我个人觉得本身就挺缝合怪的。电影剧情为了神话元素完全忽略了人,而人在既定的命运中无法反抗也无法逃离,这导致很多关键剧情只能靠玄学推进,也让很多剧情安排的不够合理。在服从命运和《哈姆雷特》的双重框架下,导演可以说是自缚双手,唯一值得称道的只有摄影,但摄影再好拍出来的电影也只是在皮不在骨。

18分钟前
  • 影愈者
  • 还行

我还蛮偏爱这种肃杀冷峻的风格

23分钟前
  • 勒以悠
  • 推荐

3,5 风格与15年《麦克白》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可以怀疑参考了最后的duel)至始至终都没脱离莎翁式复仇悲剧的框架,但电影从后半部分愈来愈失控,朝着外放与疯癫的方向散发,任由血腥暴力扩张。

28分钟前
  • Caaater
  • 还行

一顿操作猛如虎,原来都是纸老虎。

30分钟前
  • 柏拉不图
  • 较差

好尴尬啊好尴尬,美国人别尬装北欧人了这个硬凹的口音看得我尴尬死了,无聊老白男除了拍这种看起来很沉重史诗实际上连稍微真实点的立体女性角色都写不好的电影还会干什么 一颗星给姬得慢女士一颗星给ATJ,白白浪费这么好的女演员卡司

33分钟前
  • 激辱白男bot
  • 较差

非常一般

37分钟前
  • echo
  • 较差

跟“启示”中间大概隔了100个“贝奥武夫”,导演还是更擅长拍文艺恐怖片。妮可·基德曼的角色把我给整懵了,开始以为是王子复仇记,到后面居然是...孝庄秘史???

3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较差

北欧神话体系是极为残暴的,战死沙场为荣,病死老死为耻,战死有瓦尔基里骑着飞马来接引你,直升瓦哈拉神殿,和英雄们唱战歌,喝蜜酒。而这样神话下的族群其实是非常原始的,因此种种的行为可以看出其血腥无情的一面。最后男主毅然跳下船,必然会是一个赴死之路。看过整个剧情,对于故事并没有觉得有多么出彩的地方,理解为一个北欧男孩的复仇之路,但是其剧情看起来并不复杂曲折。但是在其中更多的是感受到北欧文化习俗,而且对个体的影响。

42分钟前
  • W.史密斯
  • 推荐

特别漫长无聊的流水账。对白莫名的中二歌剧翻译腔。剧情种种魔幻穿插相当神棍。几处镜头有惊喜。安雅还是美。

46分钟前
  • ZeonGin Sou
  • 较差

赛德克巴莱的二分之一水准

49分钟前
  • 量子纠缠
  • 较差

大型Rammstein mv,岩浆上打架,不占个高地是什么样的后果已无需多言

50分钟前
  • White Bear
  • 推荐

3.5星!你的命运就是开启另一个命运的钥匙,一切都是诺伦女神的命运之网编织而成,连接的丝线将永远不会断裂,去吧阿姆雷特,去吧,去完成你未完成的复仇使命。

54分钟前
  • Parallax...
  • 还行

到底是哪个天才想出来的让Nicole演Alexander的妈…他俩吵架直接穿越到《大小谎言》去了。几场恐怖的戏拍得最精彩,史诗部分就太一般了。可惜了这么多好演员。

57分钟前
  • 兔安叽
  • 还行

又是王子复仇记,故事好套路,还加了不少装神弄鬼的成分,也就胜在场面宏大了。

58分钟前
  • SpyLiu
  • 还行

艾格斯擅长的心理惊悚被装腔作势的氛围和台词冲淡,单纯炫耀性质的长镜头加重了情节的割裂感,古典戏剧被分割成无数个独立乏味的小段,空洞程度直逼库泽尔《麦克白》。

1小时前
  • 字母君
  • 较差

太难看啦,除了冰岛风景和一些猎奇习俗其他的都很无脑。想看维京文化和茹毛饮血blabla我还不如继续刷一遍《Vikings》。

1小时前
  • 小也羊子
  • 较差

画面和bgm还是能打的,但是真的真的太长了。个人认为这种超慢节奏氛围片,大家都是能分分钟猜到结局,一定要短小精悍。时间长了这么多慢镜头,谁都会觉得累。而且这个片和《麦克白》有点像,同样是强调宿命感和逃不出的命运,但完全没有前者简洁的说服力。男主的反复横跳整得我有点无语。

1小时前
  • 中世纪的猫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