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子和小时代一样,试图描述青春群像,试图把每一个人当主角,每个人都有故事。
这如果是一本小说,也许很好;拍成偶像剧,应该也不错。
可是这只是一部不到两个小时的电影,想表达太多的结果就是,太跳tone。
唯一我觉得不错的演员只有韩雨洁,纤细恬淡,举止优雅,穿上汉服很美。
和本片最不搭的就是柯有伦和他的音乐了。
年初在黄鹤楼看了一个表演,里面的演员都又老又胖,但真的有让我感受到古典音乐的魅力。
为什么一定要让汉服融合摇滚乐呢?
为什么让徐若瑄在唐风古韵的主题下穿超短裙化大浓妆呢?
徐若瑄的确驻颜有术,可是最起码也是轻熟女的气质了,再怎么绑麻花辫跟柯有伦也是姐弟恋的感觉。
徐娇表演太用力,释小龙是有努力在表演。
恩,对,他在表演。
其他甲乙丙丁配角我个人觉得戏份也太多了,是方文山太想做好人,要给每一个人表现机会吧,结果嘛,就舍本逐末,没有重点。
虽然我很文艺腔,非常喜欢台式小清新,无奈这片子节奏实在把握的不好。
个别画面很美,音乐除了烟花易冷都很糟糕,韵脚诗是不错,也没必要一句句打出来吧。
如果拍成配乐诗朗诵,配一些图片,可能我会喜欢。
小时代强奸了时尚,下雨强奸了古典。
好久沒有看過台灣電影了,忽然在豆瓣翻到文山大叔的《聽見下雨的聲音》,看到評分只有5.3分,猶豫了一下還是把它看完了。
也許許多人都覺得這部電影沒有什麼故事性,而且劇情略有狗血,也許這是這部電影不成功的原因吧。
雨聲為題的電影,卻沒有雨中的故事。
文山大叔用特別的美的韻腳詩作開篇。
整部電影也融入了他喜歡的韻腳詩、漢服、音樂、文化節、水墨畫等等元素,了解方文山的人一看就知道這部電影出自他手。
這些元素單個拿出來都特別好,但是把他們都連在了一起,瑣瑣碎碎的有點牽強、堆積的感覺。
故事的主線弱聽的女孩不清晰。
但是這些元素正是這部電影的精髓吧,讓人眼前一亮。
我一直在思索,漢服、水墨畫這些這麼具備中國元素的東西,為什麼中國大陸沒有一部電影選用它們作為電影的題材,還是我鼠目寸光沒發現,而中國功夫卻被用到爛。
這些元素在電影的表達竟是出現在台灣詞人方文山之手,光光想到這個就想給文山大叔一個贊!
看完這部電影想起了杰倫《超人不會飛》裡面的歌詞“拍個電視純粹是為了與兄弟之間的夢想”,也許這也是方文山拍這部電影的初衷吧,把自己喜歡的所有元素都融入這部電影,請的演員都是自己的好朋友,買單的也是自己的書迷、詞迷,一切都與商業無關,這樣單純的想想,這也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因為電影背後的故事是那麼具備人情味,但往往沒有人會看到電影人的背後。
對了,這部電影配樂也很好,聽聞杰倫有參與。
還有畫面感,攝影技術也挺好。
當然,如果文藝片連這些都做不好,未免太失敗。
這部看似比較“笨拙”的電影,也讓我想起了期末我們宿舍幾個人拍的微電影,相信幾年后出去工作回憶起來也會覺得那時自己怎麼那麼專注,雖然拍出一部爛東西,但是相信給我們更多的時間我們可以拍得更好,這部微電影也融入了我自己喜歡的流行音樂,所以那時候還是很享受自己能決定配樂的感覺。
每個導演的作品或許都融入自己所嚮往,所喜歡的東西。
這樣想想,也就能客觀的去看待小四的《小時代》了。。。
包容心!
這部電影還有個很特別的地方,裡面的樂團名字叫做“給一個說法吧。
”對啊,什麼都需要“給一個說法”,敬酒的時候需要“給一個說法”,送禮也需要“給一個說法”,當然,任何時段在做任何事都需要“給一個說法吧“,有著這種精神我想才能夠給我們即將逝去的“大學”(愛情、友情、學習、社團、老師等等)一個說法吧。
擬了個老氣的標題,實在不襯這嫩芽般的電影。
可是有什麼關係呢,從來都是看客自說自話,影片不顧一切地劇終。
因為欣賞方文山,所以我很主觀地喜歡這電影。
它不一定好,但它的確很美。
它情節平庸,卻寫意極致。
灌醉人的是音樂和詩,抽醒人的是狗血故事。
電影讓車禍不是悲劇,反成了童話。
現實一撞,往往就容貌盡毀,肝腦塗地,死無全屍…而電影一撞,不過是失憶或是失語,只要愛情的火花擦亮,記憶就重燃,言語就復甦。
影片給了我們一個不錯的提醒:不說話的女生比較容易更有氣質。
-.-竹林車站,雨下得很清新,女主角站在那裡,像一張明信片。
可我們的車站和雨天呢?
人山人海,一片泥濘。
如果你帶著欣賞一張明信片的心情,怎麼能迅速在茫茫人潮中抓住你的主角並將其拉到你身邊?
你不得不帶著菜市場上搶購新鮮食材的幹勁,才會有把目標據為己有的可能。
當然,如果點了個台式小清新的結局,那就老老實實按著電影的路數走,拿起相機或畫筆,將她存起。
無處安放的暗戀,有機會就拋上天台,吹風或打架。
小樂團的青春,橫行,搖滾。
多少老不死的音樂夢,最後無疾而終。
情歌還在唱,電影繼續演,青春被藝術反复玩弄,現實已熬成白頭。
對於美化過的年輕,無所謂的說還行,看不慣的說矯情。
我初中時,周圍的女生很多都花痴學校樂隊的貝斯手,主唱也有不少粉絲。
我卻無法想起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張臉,倒是記得校慶演出他們唱的是《我們這裡還有魚》,真心贊。
看來音樂比樣貌更容易植入記憶。
我高中後,學校樂隊換了人,改了名。
我再沒有記住他們的演出。
有個男生常常在校門口等著放晚自習的我一起走一段,到了第一個路口,各自向左向右。
他從不問我的名字,我從他拿著的作業本上知道他姓什名誰,但我也只是嗨,餵地叫他。
他常和我說一些我不知道的搖滾樂,問我喜不喜歡Xxxx的唱片,他可以借給我聽。
我心裡真是飛流直下三千汗,都不好意思告訴他我那時只聽過98度和U2...後來他告訴我他是樂隊的鼓手,高考想考去北京追他的音樂夢。
放榜的某天,我在報刊室閒逛,忽然他氣喘吁吁出現在我面前,說了句“我終於找到你了”…後面的事我都不記得了,他還是不知道我的名字,我也不知道他最後去了哪裡。
現在想來,覺得好笑。
原來青春,只是一笑而過。
誰的青春沒有與樂團擦邊,那些酷酷的帥帥的樂隊,對於某些人來說也許是青春記憶裡閃亮的星,而對於另外一些人,他們也許只是一場下雨的聲音。
唱片店在電影裡又是一個艷遇的好地方。
光線柔軟曖昧,新來的員工是洋娃娃一樣的徐若瑄,離得近點或許能嗅到她捲髮上殘留著什麼香波的味道。
可是我們那時候的唱片店呢?
多是燈火通明防偷盜,才進門就聞見老闆的快餐味…店員不必懂音樂,只要不收錯錢。
現實如果被活生生直接搬上屏幕,那叫新聞播報,電影是現實經過藝術處理後的華麗轉身。
所以影視和現實,一對比就是搞笑。
恐怖連上帝都會忍俊不禁。
用聽雨的心情去看電影。
聽到什麼樣的雨聲,就看見什麼樣的電影。
是噪,是歌,隨意。
如詩,如屎,自便。
喜歡的,就多喝幾杯自醉,大聲叫好。
因为你是方文山,我一边数着时间一边想其它的事,最后凭着我强大的忍耐力终于看完了传说中的《听见下雨的声音》。
故事无聊冗长、镜头模仿业余、节奏缓慢拖沓、表演搞笑离谱。
文山兄啊,你完全可以把最后那个MV配上你优美的韵脚诗,我觉得这样比整个片子都有力量。
你在全片各种炫耀你喜欢的古典、水墨、诗歌、中国风、文艺,还有那无比给力的华为手机铃声。
然后又用各种手段将很有违和感的摇滚、中国风歌曲进行串烧。
最后用一个台湾文艺片用乱了的故事把所有糅合拼凑在一起。
你拍电影有周杰伦一样耍酷的劲,但你没有他的号召力啊,所以就只能自己出钱找大家批评了。
你玷污了台湾青春文艺片,就像玷污了我喜欢的青纯小女孩一样,我的心很痛啊。
最后附上你片中的亮点诗。
(其实这就够了,别拍电影了)横着走的青春用铅笔仔细描绘出纸上的我们框框里好多等待填空的人生却又怕说好的未来失了真于是盖上书本但总还是溢出了几行横着走的青春诗的语言午后的风声怎麼能被形容成一轮皎洁花的颜色又怎麼会带著 淡淡的离别所谓 忧郁的空气落笔后要怎麼写最后 一直到你的微笑在我的面前 满山遍野亲爱的我这才开始对诗的语言有些 了解听见下雨的声音窗外鱼鳞瓦的屋檐 在泅泳著年轻於是青春 一层层被吵醒关於相信 关於来不及长成的爱情墙角的青苔入镜 跳接苔檐下的风铃回忆是 一行行向下落的风景於是我们滴答的听见下雨的声音
這是我在臺灣看的第一場電影特此紀念記得初中的時候 買過方文山的韻腳詩每字每句都很美 有種令人窒息的魔力可以替人屏蔽外界的總總紛擾讓內心可以休憩 時間凝固 靜止住他的電影和他寫的韻腳詩 詞一樣唯美可是卻也有著和它們一樣的缺陷每一句獨立存在的詩詞都有很強的立體感但拼湊在一起 卻有些破碎 銜接不起裡面有很多很棒的素材比如水墨畫 又比如文化節如果逐個發掘 講訴清楚 而不是一筆I帶過或許會更好有些遺憾 不過有了想挖掘的東西韻腳詩&歌詞小清新&搖滾有聲的世界&無聲的世界電影里有太多組矛盾每一組發展的空間都很大 卻又都不夠這是另個遺憾故事太多 要說的也太多如果能夠把它們一個個的訴說 一定會很完美放在一起可惜了就像把許多個MV拼湊在一起結尾處雖能消除一些跳脫感 可是沒到位又是一個遺憾我想 這和第一次當導演有關吧期待下次的作品因為是自己喜歡的風格 所以有很多都不介意不過還是希望下次能看到的不只是有唯美畫面的電影而是一部真正有靈魂 有主題 有感情的電影唯美的東西 總是很難留住像陣風 像場夢 輕易消逝只有那些有靈魂的東西能夠經久不衰 留在心底電影如是 人亦如此
我猜想着,方文山的心里应该住着一位文艺少男的梦。
而这部电影大抵他是由着他内心的那位少男恣意彩绘出的画。
就是一位文艺少年制作出的电影,想看到任何剧情,内蕴的人都罢了吧,大概这电影再晚几年出现票房或许会不错,青春文艺不是这两年的正流行吗?
因着一些缘由找来这部电影观看,整个故事并不流畅,很像一帧一帧的画集,剧情大概也是三言两语可以概括的,然而类似这种名人拍出的电影,观影人都会有不自主的探索情绪,想透着电影了解这位制作电影的人,他的思想他的内心。
让我比较佩服的是,方文山先生还真是抱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情感在制作这部电影,纯粹的他自己融入进了电影,一看就是没有旁听任何人的意见,没有商业的气息,满满满满的唯美青春。
喜欢他的这份情怀,要知道,有这份财力去做电影的人很难有不贪心的商业心,而真正有才力的大导演却也不免心思繁琐很难传达这份单纯,我想这是值得我花费两小时去观看的电影呢。
歌曲真的很好听,费心思的歌曲,费心思的电影,观影人的收获该是不仅仅局限于电影本身,跳脱出来学习制作方的精神也是好方向呐。
台湾小清新风格,适合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看,而我,已经老了……景色真美,截个图就可以做明信片了。
下雨的时候,而刚好可以悠闲的躲雨或者打伞漫步,那真是最美最美的风景,要是有个可以相视一笑的人,那最是年少时光中最温馨的记忆。
曾经爱的,不一定是最爱我最适合我的,可是因为我爱,其他都不在我眼中,除了他。
身边那个深情款款的你,做我的好朋友吧,永远都不会改变的好朋友。
漂亮的毛笔字是我永不能抵挡的爱。。。
下雨天,有人说是天空在哭泣,也有人说那是邂逅的天气,它是如此的浪漫,富有着感情,许多故事都是从雨天开始的…本着对雨天的特殊情结,观看了这部年初上映的电影。
原来方文山把他的韵脚诗用到了电影里;原来方文山把他的韵脚诗串成了一个有关下雨天里的浪漫爱情故事;原来韵脚诗也是中国风的一种表达方式。
前几天,由于自己试做了几首诗被人说是韵脚诗。
也就刚刚才知道“韵脚诗”这个名词,也是刚刚知道方文山管句尾字押韵的诗歌叫韵脚诗。
它是那么的情真意切,它又是那么浪漫感动。
方文山历时五年之久打造的浪漫爱情电影,整部影片以中国风元素为主要基调贯穿始终,让雨天都充斥着浪漫和不一样的色彩,让雨天的那一场爱情变得更加的温润,更加的与众不同。
喜欢小清新的童鞋可以看看《听见下雨的声音》!
最开始听说这部片是因为方文山 作为一个十几年的杰迷 看见方文山导演电影自然会去看影片前半段花费了大量的篇幅讲述一个二流的摇滚青年把到了八分但因车祸聋哑的妞的故事,但又莫名其妙的吵架,然后和前女友啪啪啪让这个单纯的妞难过,最后又是一场意料中比赛强行给这个故事一个收尾,结局也谈不上是美好或者是糟糕,而只能用一个莫名其妙来形容。
方文山加一分,释小龙加一分总分两分。
对方文山无感对释小龙也无感 对其他主角也无感的话真心不推荐。
向来只看影评而不出声,这次发影评是因为本人的想法第一次和豆瓣的评分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第一次发的影评文笔比较稚嫩也希望各位看客多多包涵。。
不得不先承认我是一个杰迷,知道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周杰伦新专辑《哎哟,不错哦》里面我最喜欢的一首歌《听见下雨的声音》。。
初次听到魏如昀版的《听雨》的时候,我完全就是带着一股负分滚粗的心情对待这部连杰迷都不知道的电影。。
带着这是一部网上各种差评、封面透漏一股烂片气质、导演令天涯过客、兰亭序MV让人失望的方文山以及继承了天台爱情式的好多元素大乱炖电影的心情去看这部电影,然而这先入为主的毫不期待的心情却在观影全过程中被此片紧紧的抓住了。
电影的开始就是方文山最近大力推广的汉服,很美,然而令到我非常不喜欢天涯过客mv的这一元素并没有抓住我的眼球,我依旧在刷着朋友圈,直到第一句台词“生活需要诗吗”的出现才让我本能地把注意力放回屏幕。
徐娇念的第一段诗很有方文山的风格,每个意象方文山都用过好多次。。
诗一念完声音突然从小雨滴答跳转到摇滚。。
这里的镜头从室外慢慢走近室内得跳转却不显突兀,包括后面男主角注意到女主角的时候突然下的一场雨,场景、剧情的跳跃居然一点都不显得生硬,反而时机刚刚好让男女主角第一次有了交集。
前面说了这么多本人只是想说明全片(不想剧透后面就不具体分析了)的节奏算是张弛有度的。
作为一部文艺片,里面的笑话并不算太多刚刚好(而且不太好笑。。
)一部文艺片如果太好笑的话在剧情发生转折的时候容易以一种比较粗暴不太美好的方式让人感觉唏嘘(喜欢与否因人而异吧。
)而这样子有少许笑点(虽然不太好笑但是足够轻松)的话,本人感觉对于一部文艺片会是刚刚好。
全片最显狗血的错综复杂的3男2女间的感情。。
这里不好评,我只看了一次,看懂了剧情却没懂自己对这这多重关系的想法。
全片融入了汉服、素颜韵脚诗、摇滚、书法、武术、古乐器、水墨画甚至摄影等等等等。。
元素。
基本上看过诸如他拍档导演的天台爱情以及5亿票房的烂片分某大师等诸如此类各组元素大乱炖电影的人都不难想象,一部元素过多的电影会是怎样的效果。
画家(以及单反少年)释小龙扮演了一个《了不起的盖茨比》式的见证者,然而这个人以这种职业身份放在这群人中间,显得格格不入,反而男女主角同样是作为音乐人在音乐中国风的背景下缺能够把其他本来格格不入的元素融合起来。
这些元素意外地没有太抢戏,基本算是能把方文山所表达的融入到剧情当中。
到了最后没有结局的结局以后,剧情突然回到从前。
随着那场雨的到来响起了魏如昀版的《听雨》,我突然感觉能理解方文山选择让魏如昀演唱的《听雨》作为主题曲的行为了。
更纯净的声音,诠释着单纯的人、单纯的故事。
最后一句话总结,如果以方文山对于拍这部电影的目的的角度去评的话,这是一部方文山用了一点很商业的手法去宣传一些一点都不商业的事物的一部文艺电影。
前任男第四集出现送花的时候就感觉到他要反转成坏人了,前面为了让大家觉得黑人男是坏人,剧情太刻意。
剧情其实一般,反而让我联想到当今社会的女性恋爱态度,都是受创伤的两个女孩,但Jane还是个比较独立,有想法,有自己的底线,在发现问题会去质疑、探究并且最后也选择了离开,独自抚养宝宝;Emma相比较就更恋爱脑,没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只有依附,最后被前任杀害也算有点反转;总体而言,剧中四个人都是“精神”有问题~
挺好看的,适合夜深静下来看。从女性角度描写了很多现代女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怀孕后期39周失去孩子,派对强奸,强奸案法庭审判,家庭暴力,两性关系中的控制欲。这么好的片子没有赌场字幕组翻译只能说明题材太劲爆刺激了某些男性世界观,呵呵
一集,有一些悬念但不多,两女很像啊,脸盲了
房子真不错
很不错的剧啊,确实惊悚,不是那种一惊一乍的,而是从心理上让人感觉深深的压抑,看到后面都胸闷难呼吸了。性侵创伤、情感控制、失去孩子的内疚、移情,步步深入,把女性创伤的隐秘又沉重拍得很好,女导就是厉害。
emma漂亮...这房子她们就一定要住下去?
第一集,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节奏比较慢,估计也是最近太浮躁了吧
双时空
两个女主第三集才分出来
差
悬疑剧情就是靠打死不说+法盲+弱智+行为混乱来营造?看到最后,就是心想,这不活该嘛,以及这啥啊?!
偏执的房东,疯狂的前男友。
mark自己不要看,怎么可以每个角色都那么让人讨厌。。。
黏黏糊糊又慢。 Too "korean".
有点悬念但不多,一般般吧,后面看不下了
我真的好爱看这种悬疑剧!而且房屋结构设计是真的美!看着是一种享受…就是有点虎头蛇尾,强反转太明显
强迫症的故事hiahiahia
还不错,可以让我一直追下去,剧情有点老套,演员演的不错,喜欢不停的有反转情节
色调还挺好看的,剧情有时候走的有点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