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雷恩旅行电影节(Festival Travelling de Rennes)观影。总体上无功无过,题材和视角有一些特色。开头一段节奏有问题,不流畅,后面渐入佳境。视听语言上很保守,就是老老实实讲故事的状态。情节设计感有些强,不过表达出来的温馨与讽刺都比较完整和到位,尤其是文化的对撞和冲突(老一辈与年轻人、外省人与原住民、国内与国外……)刻画得颇为出彩。没有大的功过是非,但是小的亮点还是很多的,不说很优秀,起码不差劲。不知道为什么法国人似乎不买账,中途不断退场,片尾鼓掌稀稀拉拉,也没什么人等片尾字幕放完。可能对于他们来说本片的题材和其中的文化太过于遥远和陌生了吧。
台湾电影在讲人文传统这一块儿是真的有一套。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台湾电影真的很喜欢丧葬仪式这一部分,然后每次搞得我都很感同身受,很难过。会想起当年去花莲的时候在路上看到的竞选广告,看完电影会觉得这样的竞选制度简直是灾难般癫狂。这样子的文化与传承,都不知道有没有意义,但是他们一家的确是很团结啦。
好少看到反应原住民的片子
2.5 我明白這個片子是整整齊齊工工整整沒有少胳膊少腿 但也不至於這麼多提名吧 今年華語片差成這樣嗎
給公視拍可能還比較好哦
已凉天气未寒时
关于人的电影,电影让更多的“人”被看见
中国台湾地域风情画,将那里的乡村市井和少数民族特色呈现给观众看。观感较为平淡,无论是因选举而起的主线,再到女儿怀孕、不会说中文的准女婿登门、以及家庭冲突等,意在表达世俗对传统的冲击,以及原住居民对新事物欲拒还迎的态势,最终伴随着少不了传统仪式,一切照旧。
猪,承受了一切。
挺喜欢的,意外的好看,最后稍微有点冗长了,整体不错,原住民的文化习俗,家庭的矛盾,生活化情境,
不理解,虽然也有泪点。
原住的家族,舶来的信仰。传统的民俗,现代的文明。剧作流畅细腻,细水涓流。影片所探讨的人与土地的关系与李睿珺“土地三部曲”殊途同归。失去的土地,逝去的长者,象征着一个民族的血液被不断稀释已是无法挽回的走势。三层语言的隔阂,泰雅族语-平地人语-外语,若说前二者之间已随时间日渐相融,那么突如其来的异国女婿所带来的语言交流障碍则是一次“更甚的文明入侵”的预兆。影片最后感谢了这场天赐的降雪,一家人围聚在木屋中取暖,在停电的雪夜,仿佛重回旧时文明的怀抱,一种与未来交替呼应的回光返照。
3.5分,原住民电影。一开始的切入,质感还挺原生态的。不过随着剧情的推进,还是挺戏剧性的。
倒也谈不上有多好吧,但如果真要嘉奖本土影片的话,GHBP应该给这部,各方面都比《一家子儿》要自然真诚。至于给BD,其实反倒有点overrated,感觉更多的还是为了鼓励陈洁瑶一直聚焦原住民的创作吧,但其实坦白讲就片子本身这个里面导演的影子并没有那么多。
剧本真的很强!!父辈的离世,乡长的竞选,外来的「女婿」,亲情的羁绊。现代文明同原住民文化的相互拉扯,神形兼备,互为依托;兼具宗教信仰与政治讽刺的乡民构成,啼笑皆非中又蕴含万千世俗哲理。家庭线处理极为出色,温暖纯粹血浓于水的母子情兄弟情纵贯全片;几经风霜伤痕累累却依旧埙篪相和难以割舍,毋需刻意煽情便能感人至深。结局又是杀猪,主角换作了执刀少年。果然团圆围炉便是幸福的终极奥义,无声胜有声。陈洁瑶导演以犀利的画面感搭配宜兰的美景烘托,构成了一幕精妙生动的人间烟火。
竞选和基督耶稣一样,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迫害。
时常在想那些传统的美德或是习俗,放在如今应该怎样更好地传承。全部丢弃自然是不能,也不可能照搬全抄,也许还是看个人,走也好留也罢,只要合理快乐就都可以。曾经的那些思维框架在现实面前不断经历粉碎后的重组,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当然令人沮丧,这时候只有家人才是永恒安稳的依靠。如果赢了就一起狂,如果输了就一起扛,只要拥有了彼此,便也就什么都不怕了。
喜欢中间那段,文化的冲突,突破语言的壁垒的感情。可惜这部分内容太少了,其他部分显得有点散。
2024雷恩旅行电影节(Festival Travelling de Rennes)观影。总体上无功无过,题材和视角有一些特色。开头一段节奏有问题,不流畅,后面渐入佳境。视听语言上很保守,就是老老实实讲故事的状态。情节设计感有些强,不过表达出来的温馨与讽刺都比较完整和到位,尤其是文化的对撞和冲突(老一辈与年轻人、外省人与原住民、国内与国外……)刻画得颇为出彩。没有大的功过是非,但是小的亮点还是很多的,不说很优秀,起码不差劲。不知道为什么法国人似乎不买账,中途不断退场,片尾鼓掌稀稀拉拉,也没什么人等片尾字幕放完。可能对于他们来说本片的题材和其中的文化太过于遥远和陌生了吧。
缓缓流淌的人情世故,慢慢融化的家族恩怨…真正返璞归真的原住民影像集,烤火的房间点睛之笔,一如回到最淳朴而单纯的部落时代。
像是纪录片以及不太想再看到台湾选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