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罪释放:
左右开弓:
为什么美国人对新冠病毒麻木不仁?
总统大选:
对拜登也不客气:
怎样避免拜登与小女孩的不当接触?
拜登团队急中生智:
那么,怎样让一个老年痴呆症患者少开黄腔?
总体而言,这种总结2020的形式很棒,可惜编剧还不够毒舌——该死的政治正确限制了编导的发挥,美国大选、黑命贵等很多话题蜻蜓点水,隔靴搔痒。
一如既往的老美自黑,只要zz正确,没有什么是不能拿来吐槽的,比如前总统,以及现总统。
整体叙事比较平淡,真的感觉像看了个流水账一样。
但还是不得不感慨一句,原来2020真的发生了那么多事……好像都快遗忘澳洲的大火,当时轰轰烈烈的Black Lives Matter好像也已经发生在很久之前了。
只记得covid 19,可能还有总统大选的跌宕起伏吧。
真的是太过糟糕的一年,而这些糟糕的种种也并不会因为2020已经结束而一并结束。
如果要比荒诞,但现实应该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伪纪录片的形式还觉得有些新颖。
至于为什么用这样的拍摄手法,我想大概是,我们以为的笑话并不是笑话,我们以为的喜剧也并不是哈哈一笑就能过去。
这些事情,这些人物,这些言论,此时此刻正在世界各地上演。
突然又有了一丝好奇,等到2021的结尾,等待我们的,等待我的,又会是什么呢?
作者: Bind 如果要用一个年份来为灾难下定义,在虚构作品中我会选择2012,而在现实中则无疑是2020。
过去的365天有太多的动荡和不安,火灾、疫情、暴乱,以及美国年度真人秀“小丑真是特朗普”,水深火热的天灾人祸层出不穷,你想对这样的一年说出什么感想?
《黑镜》编剧查理·布鲁克已经用这部毒辣新片替大家撂了狠话——2020去死!
《2020去死》采用了伪纪录片的采访形式,让演员们扮演2021年中的社会各路角色。
塞缪尔·杰克逊扮演记者,休·格兰特是位历史学家,丽莎·库卓则是非官方白宫发言人,除此之外还有科学家、心理学家、油管UP主、世界上最普通的普通人等共10种形象鲜明的评论者。
他们以过来人的身份戏谑调侃一年来之怪现状,更用各自的身份和言行对自己所代表的人群进行无情反讽。
“人类史上最具历史性意义的一年,这就是……2020。
”
一月澳洲大火点燃全球热议,环境议题再上热门。
17岁的“耗爹油”(How dare you?
)环保卫士格蕾塔·桑伯格在大会上发布了震撼演讲,库梅尔·南贾尼饰演的科技公司CEO被深深触动,虽然他被杰弗里·爱泼斯坦(美国金融大亨,有性侵少女丑闻)告诫不要相信小孩......不过他所谓的“受到触动”是命人在新西兰买了座山,当作自己的末日庇护所——保护环境?
耗爹油!
骂我自私?
对不起,这座庇护所是隔音的。
同月,总统川普面临政治生涯第407次危机。
在公布美军击杀苏莱曼尼时,记者称川普的发言像一位大脑受伤的儿童——“他被称作怪物,他就是一个怪物,他不再是个怪物了,因为他死了。
”
仅仅一月,战争和地球妈妈的惩罚已经乱成一锅粥。
之后疫情初露端倪,但西方世界却对此缺乏认识和准备,在“白人”奥斯卡颁奖典礼授予《寄生虫》最佳影片时,他们完成了最后的狂欢。
疫情真正爆发,英美开始受到新冠的严厉折磨。
“名垂青史”的“群体免疫”哈里斯登上舞台,其呼吁洗手防治、正常生活,但没从脱欧狂喜中清醒过来的他却在医院和感染者疯狂握手。
哈里斯最终也如愿感染,甚至一度进了重症病房。
医生们治好了他。
这场疾病神奇地并没有影响他的能力,因为痊愈的哈里斯依旧一无是处。
天灾初来乍到,明尼阿波利斯的人祸在乔治·弗洛伊德惨死后一触即发。
游行S威活动声势浩大,作为美国中产阶级代表的足球妈妈对此表示大家应该calm down...... 例如,她向黑人车主询问一个小时的车辆证明、抢夺黑人的浴巾、在医院暗示黑人的血液透析机是不是偷的,她可真是太冷静了。
历史学家信心满满地反对黑人的命也是命,并义正言辞地说出所有人的命都是命。
之后他又哀怨地表示女儿、妻子、妻子的朋友和自己朋友,所有人都说自己是个偏执狂。
千禧一代的打工人虽然无法出门追寻福报,却在封城期间发现了油管“财富密码”。
情绪化、低俗的哗众取宠内容赢得蹭蹭上涨的点击量,月赚百万不是梦——“身披白色心却黑,我与黑人共进退,我太爱黑人啦!
”
不在油管刷钱的人需要通过刷剧打发时间,英女王就钟爱讲述”普(她)通(自)人(己)”的“平凡生活“的《王冠》,还看了美国版王室大剧《养虎为患》。
普通人当然也有年末大剧要刷——《美国》,主演:川建国同志和200岁的瞌睡乔。
乔·拜登带着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披荆斩棘,虽然卡玛拉原本大力批评拜登,还相信拜登有对女性的不轨行为,但如今他们冰释前嫌。
因为,拜登如果挂了,她就成总统了。
另一边川普状况阴雨连绵,最“阳光”的消息是他的新冠检测结果呈阳性。
虽然走进群众的下沉式感染策略搞得不错,但在最终如同真人秀般的投票上川普还是连任失败,支持川普的7000万美国人民何去何从仍然是个问题。
因为疫苗已经在路上了,所以2020的回忆就先在此收尾吧。
从澳洲大火到美国大选,《2020去死》选择的其实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方事件,并且政治倾向是极其明显的左派风格,创作者的喜恶跃然纸上。
所以如果想靠该片透彻解析2020,恐怕有些困难,毕竟并不是每个玩笑都能让观众买账。
脱口秀般的伪纪录片发挥出的优势还是它形式上的亮点,查理·布鲁克延续了《黑镜》的讽刺味,下笔吐槽辛辣无情。
历史学家是个极端的偏执狂,却无时无刻装成宽容理智的知识分子:“你不同意我提出的‘大家无法互相同意’的观点?
那我也不同意你,Fuck off!
”甚至可笑到把《权力的游戏》《星球大战》的桥段拿出来当真实历史事件佐证自己的观点。
一脸贤妻良母的足球妈妈拿着误解的谎言,掩盖自己种族主义的实质。
她相信群里转发的比尔·盖茨制造新冠统治世界的营销文,反对注射疫苗却沉迷社交媒体,身体力行地对中产阶级大力嘲讽,危机感爆表却被网络摆布而失去自知。
川普的白宫非官方发言人说了下句就否认上句,宛如变色龙投胎转世,把政客们七十二变的嘴脸刻在段子里。
硅谷大咖不仅买山当避难所,置环境问题于不顾,还希望一般人接触社群媒体五分钟后就能变得偏激,狠狠地用营销号噶韭菜。
《2020去死》的重点绝非段子中对各种大事件的观点,它们太杂乱地被塞进了这部70分钟的电影里,反而成为累赘,真正做到出神入化的是借表达观点的角色讽刺了TA们所代表的各类群体。
种族歧视者、无良商人、变脸政客、虚伪学术分子、哗众取宠的投机者、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正是这群被戏谑的人打造了这般分崩离析的社会关系,创造并激化了人与人的矛盾。
面对一群疯子骗子,世界上最普通的人却对社会不够关心,缺乏自我的独立思考。
他们坐在电视机前却如此麻木,仿佛自己置身世界之外,以旁观者的自我催眠承受着漠然的惩罚。
科学家则看着乱七八糟的镜头剪辑怒问记者是不是对科学感兴趣,而答案当然是“否”。
他们只在乎镜头是不是足够吸引观众,至于科学为何物,他们压根不care。
不仅是记者,其实观众也不在乎,名副其实的营销号行为。
这就是《2020去死》最独到的地方,它借角色的影子嘲笑了所有人。
2020测试、教育了我们,而这部电影就像是个年末告示板,让大家认清那群道貌岸然者的嘴脸,也请大家更多关切身边熟悉的世界。
最后,2020去死,同时祈愿2021会值得留恋。
这部电影太好玩了,这也太敢说了,把各国总统、政要损了个遍,连英国女王和王子都没放过。
用调侃加讽刺的手段,以模拟纪录片的形式进行“年终回顾”,用不同人群的视角连讽刺带挖苦的解读“新冠”、“美国大选”、“黑命贵”“苏莱曼尼”“抖音”“5G”等事件,像休·格兰特、塞缪尔·杰克逊等演员都参与了演出,片中一些英式幽默和美式讽刺的包袱也抖得非常及时,不乏用一些自贬的方式表达自傲,看样子美国要完蛋还真得一阵功夫,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1、用达沃斯论坛讽刺环保。
2、用新冠疫情挖苦美国民众。
3、评点苏莱曼尼。
4、讽刺英国脱欧。
5、调侃英国女王。
6、用新冠疫情讽刺美国专家同时也没忘了黑中国。
7、用奥斯卡颁奖讽刺黑命贵。
8、讽刺美国民主党选举。
9、讽刺英国首相处理疫情。
10、挖苦拜登当选。
11、讽刺5G
它通过夸张又均匀的方式讽刺几乎每一方,希望尽可能多的人对自己感兴趣(骂也行,甚至更好,就怕你不看)。
它是个老套平庸的商业作品,在安全的地方很大胆(因为很容易辨别出反串),而在危险的地方就要跟着宣传调子来,妙用避重就轻的技巧,通过把争议性材料混淆在明显扯淡的材料里的方式来淡化。
这就叫掺沙子。
首先告诉你:“如果你相信我刚才说的,考虑到之后我说了地球是平的,你肯定也要信,那么综上,你就是傻逼”。
但你要是指出这一点,它就要说:“你也不能说我偏袒,你看看我明明都提到了双方的不利材料(但我选择暗示其中某一些“显然”是fake news,还有另一些不方便提到的就根本不说)。
”这一手不仅适合忽悠layman,也适合忽悠每天critical thinking不离嘴的精英进步人(不包括不靠父母和政府拨款挣钱的人)。
它可能对后者效果更好,因为它们往往更能享受到“理性思考”和“逻辑判断”的快感和优越感,尽管这些东西要导向真理,有一个常被忽略的小小前提:你要知道所有所有用以推断的准确信息。
什么叫“准确”呢?
你需要有所有所有的专业判断能力。
如果你没有呢?
那么让专家/领袖/权威媒体来做“假新闻鉴定师”。
对于这一点,好像……好像……就这样吧。
我觉得我就是进步人的一员,但由于我总不受控地想到那个小小的前提,我的快感大受影响,所以我只能转向这种解构性思考来获得快感,这总是更简单,说“我们要xx,因为xx都是对的”很困难,但说“你要xx,你是傻逼,因为xx也可能不对”总是很简单。
这电影会成功的,因为它是商业作品,只要没有老大哥cancel掉它,它就一定会成功,毕竟人家不需要赚东西南北朝鲜的钱。
当然了,想赚的话也很简单,以西边的为例,只需要删掉一小段(或者给某一句话或者某四个字消音打码)。
但是政治不是这样的,经济也不是这样的,科学也不是这样的,生活更不是这样的。
这些的共同点在于,它们是真实的,不会被像捏面团一样被糊弄过去。
但显然当今世界上相当多的一些大人物不信这个邪,它们坚持要糊弄过去,也许不只是现在,所有时代的大人物都是这样想的,并且在99.9%的时间它们都至少赢了两次。
其实糊弄我们这些傻逼普通人没什么意思,这真是太没有挑战性了,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数不出三个以上龙头的现在,也许是越来越容易。
但历史从来不会终结,它只会重复出现,伴随一些细节改动。
所以我相信并且等待着,一些通常不发生却迟早会发生的事情。
在那些历史关头,一团和气的糊弄是赢不来大团圆结局的,因为大团圆是不存在的。
历史的逻辑是这样,裂缝出现了,它就不会消失,只会有两种可能:一,它们还假装贴在一起,这会占绝大多数时间,久到我们都认为这是自古以来,并且天长地久;二,它突然变成鸿沟,岩浆冒出来,搞得一团糟,但最终会有一片新的平地,这种事情很罕见,但总要发生,并且总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
2020年真的是简直了,充满各种动荡灾难不安和黑天鹅,以至于“2020”不再是一个年份数字,而有了新的含义。
去年听到美国脱口秀主持Jimmy Kimmel说:"Can 2020 be 2020er? ",意思是说这么烂的一年还能再烂点吗?
此处第二个“2020”作形容词用。
刚出来的纪录片"Death to 2020",则是把2020当成了一名被判死刑的罪犯 —— 去死吧,2020!
*******2020真的是把全世界搞到要死,这点没有办法改变,普通人能改变的,只是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2020.中国人回看2020时,主流叙事总是宏大而振奋人心,从武汉加油到中国加油,最后2020很有可能成为中国人的 Blessing in Disguise,祸兮福兮?
哈哈看谁笑到最后。
但老外则怎么也看不到2020的祸里有什么福可言。
2020除了混乱动荡时局透射政治的丑陋,就只剩下自由被剥夺的痛苦,一种被screw up到死的感觉。
但歪果仁有一个本事:用一种一种没心没肺的冷嘲热讽化解现实世界的糟心事件,这就是英国电影人搞出来的《2020到死》的立意:用嘲讽对抗现实。
这就是在西方相当发达的 Satire (嘲讽) 文化,见诸于各类脱口秀节目,而英国人才是得这种文化的真传。
******尽管2020年的大事,特别是让欧美人心惊肉跳的事件,都被电影一一盘点,但《2020到死》其实只是部伪纪录片。
在一段段的新闻纪录片之间,是伪装的名人或普通人的采访,这些人说话几乎无所不黑,管他左右黑白,统统都拿来调侃取笑。
而这些笑,无一不是冷笑。
特别喜欢 Hugh Grant 演的英国历史教授,老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酸腐劲简直是跃然屏幕。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Part 2)当然不是真的,要不还能给自己的网购做个广告?
扮演川普新闻发言人的这位,集不要脸和神经质于一身,在没有谁比《六人行》里的菲比更合适的了。
黑人小伙扮个研究人员,一开始装的还挺像,说着说着却说到了人和蝙蝠的性交......
还有这个黑人大姐颇有些悍妇的气势,拍完采访后跟摄影师说:“嘿,想做爱吗?
”
这个拿腔作调眉飞色舞的“足球妈妈”,是英国人向美国人刺出一把小刀。
而这个全球四个最普通的人之一的英国大姐,则是英国人回赠自己的一剂苦药。
大姐有点傻,把2020年大西洋彼岸发生的事看成了一部电视剧,其实她一点也不傻。
你再想想,2020年的美国不就是一部谁都编不出来的的大剧嘛!
也就说2020年的美国和世界,一切都显得那么的不真实,那么超现实,那么 Surreal.对了,Surreal这个词出现在CNN昨天的新闻里,说1月6日川普起义军占领国会山的事。
那个标题好像是《国会山里暴民 ——一切看起来如此超现实实(Surreal)》。
到现在就回明白:如果以为2020已经终结,那么国会山里的暴民会狠狠打你的脸 —— 分裂、冲突和暴力的衰败时代,也许还只是刚刚开始。
所以我们不管在哪里,都应该拿出一点《2020去死》的没心没肺的自娱精神出来,大条一点,幽默一点,冷一点,酷一点。
也可能冷嘲热讽之后,事儿就不那么大了呢?
这部片子算不上世界的2020,只能叫“美国人的2020”,他们的眼里只有他们能看到的事——美国媒体让他们看到的事。
当然啦全世界都这样,我不是想指摘什么,因为我也只能看到中国媒体让我看到的东西,要我拍肯定是中国人的2020——新冠开局,搞笑的湾湾大选,封城(此处有我百感交集的眼泪),武汉纪事1,武汉纪事2,武汉纪事3,奥运会延期,武汉封城结束疫情稍微缓和,凉山大火,全国人大,弗洛伊德,北斗,hk动乱,建党纪念(此处有我在学校看我的同学在现场献礼合唱,流下嫉妒的眼泪),大骂最美逆行者,美国大选,空空荡荡的下半年,结束。
但是伪纪录片真的好好玩,看的过程中无数次和我的朋友确认:参演人员是本来就这么○○,还是演的?
我的朋友:演的怎么了?
人生如戏,后面忘了。
先标记一个印象深刻的点:In the 2020 presidential debate, Trump comes out just like regular Trump, grouchy (like something was eating him up on the inside), while Biden’s just trying to look alive. 仔细再看全片,很多梗单挑出来讲可能会很冷,但这样充满智慧的戏谑讽刺 比起国媒惯常的直白诋毁好看又真实得多。
片中的人物十几二十位,或角色扮演或完全虚构,而Donald Trump本色出演且占据小一半的篇幅,可见他在这一年留下的滑稽影像果然丰富。
想起在大选初期发在推特上(并且还置顶了?)的他本人标志性“舞姿”合集视频,盲猜他或许也只是把自己当作小丑本丑吧?
伪纪录片还讽刺到了去年很火也是ArtReview Power 100中top 1的议题Black Lives Matter。
这件事情不仅被强行灌输和讨论了一整学期,魔幻的是,刚到伦敦那天发现家门口就是这个广告牌。。。
大半夜特地跑出去拍了张高清图就很迷,这么想来黄种人在全世界的存在感真低。
Black Lives Matter Movement 明明 launched back in 2013, 但在2020又重新火了起来,就让人(我)很厌烦。
片中也没有太多戏份,一句All lives matter结束调侃。
想起一首特别好听的金属 No Lives Matter. 这首单曲也是在去年Floyd事件后涨了一点流量。
Bloodlust8.0Body Count / 2017现在重听一遍,感到也刚好适合Death To 2020 的画风。
这第一篇不是影评的影评写到这里,突然想打五星!
I’m trying to be objective. But all criticism is afterall self-expression. 片中的虚构人物 (dumb white woman) Kathy Flowers说: People are always so quick to judge. 她当时几乎要哭出来(当然似乎是演员失败了)。
写评论无疑是在judge,而所有的judgement也可以被rejudge。
2020一整年里其实也在反感/回避/克制一切他人或自己的judgement,但不得不承认我们活在一个judgement (dbq词穷了…)无处不在的世界里。
要经得住challenge(叹气)而讽刺永远是一种智慧的形式。
(以下记于2023.1.27)1. 鉴于2020去死只有70分钟 适合今夜收尾.2. 这个北欧环保女孩的登场 让我甚至无法分别 本片是纪录领域还是虚构领域.3. 来了!
4. Phoebe!
5. 哈哈哈哈哈 符合菲比人设啊!
6. 怎么说呢 本片很大程度上 是三年的缩影吧 无论好坏.
7. 在连宋QL故居都要排队的今天回望全球封锁 恍如隔世 但却就在不久前.8. 忽然想到 本片强烈纪实化的最大意义 是和我的后代聊起这三年时 可以勿须多言.9. 突然意识到 我是多么的没有珍惜 16年我亲自在dc的选举夜.10. 好希望每年来一部 尤其是2022-2022期间.(事实是今天发现2021也拍了)11. “脸书不会植入我的血管里啊”. “但他会植入你的大脑里”. 笑死.12. 其实 回望2020 那也是我的 黄金岁月?
看完了这部网飞伪纪录片:《2020去死》,一般,西方国家今天疫情肆虐失控的原因在这部电影的立场和观点上就可以看出来,狂妄无知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2020发生了太多,我们挺过来了,2021都要加油,都要好好的!
2020:如此[insert dire adjective of choice here]的一年,就连《黑镜》的创作团队也编不出这样的故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可发挥的余地。
《再也不见 2020》是一部喜剧,回顾了这可怕的一年,也许一切尚未结束?
在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纪录片式特辑中,一些全球最著名的人物(虚构)采访结合过去 12 个月的真实影像,交汇成一部叙事合唱曲。
用伪纪录片的方式吐槽糟糕的2020年。真实的镜头加上表演的采访,按照时间顺序把2020年西方人关心的、糟心的大事吐槽了一通,重中之重是美国大选和疫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犀利,在剧组用偏见的方式吐槽偏见的时候,其实他们的立意也是主观和存在偏见的。有几个人物编得不错,英国保守派知识分子,英国蠢白人,美国虚伪白人,谎话连篇的美国政府官员,无知的突然发财的网红,这几个人物形象挺立体的。
哈哈哈哈哈,五个哈,莉莎的段落最出彩,所谓体制内感同身受,这片子不得让xfh们气死啊。
Soccer mom的valley accent,phoebe的whos trump还有英国女把美国新闻当电视剧选举当游戏看简直全场最佳!
很好,很讽刺,有被笑到,但是不让亚裔说话我觉得不好,这个难道是高级的自嘲手法?
真的是除了串场词每一句都在阴阳怪气,最后演员表一出来,最前面是18个编剧的名单,巨合理。以及我一直在想国内出不了这类喜剧的事情,前面看到武汉镜头的时候我甚至在怀疑这部片的条目有没有被删……
7/10,Karen演得太好了我差点代入进去被吓到,本来可以4星,扣一分在不懂为什么假Zoom CEO不能请一个Chinese来演,那么多好的Chinese comedian,没有说Kumail不好的意思,只是觉得在一个明显很注重representation的片子里,且Parasite、Zoom和TikTok戏份都很大的2020里,Asian representation还是接近为零让人觉得很讽刺。
一般般。本以为会一吐为快。结果也就那样。
3.75
三星半,2020.12.31 看还挺可乐的
这不就是The Daily Show里任意一个sketch拉长了吗?机智不如那些擅长政治笑话的standup comics , 荒谬不如Sacha Baron Cohen (Who ‘s America 仍是这几年来的最佳)
2020年度美国大事吐槽纪闻,发生的一切仿佛都是闹剧,但又真实存在。伪纪录片的手法太他妈牛逼,各个肤色的人种都有所涉及,都站在不同的立场去开大型辩论会,爽了自己爽了别人,这种诙谐的方式或许还是种文化输出的方式?网飞的政治立场也很明确,不喜欢特朗普。
黑色幽默,闹剧文学。2024再回看2020真的发生了好多事。
太搞笑了,剧中人物,真真假假。而2020的大事件,最终由新冠串起。
我就知道这是英国人干的
一群人在瞎扯淡,主要就是围绕新冠和美国病毒嘛
感觉Charlie Brooke 归网飞后都没有以前给力了。
挺搞笑的伪纪录片吧
太多篇幅说大选了…搞笑OK,其他的也太随便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what a shit show!才晚上七点多就把我看困了-:“我在说非常好笑的幽默调侃,快笑!”我:(呃…有点尴尬 关了吧)看了十分钟一次没笑,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