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了,这个片子还没有院线上映,当年是非常期待的,百度网盘里有,今天翻网盘的时候看到了,就看了一遍,最近不知道是不是胆子越来越小了,昨天看阿娇的《失踪》感觉也有点恐怖,但是这部电影确实要更恐怖,前面一小时平平淡淡,惊吓点在后面半小时,我一个肌肉男居然会拿了耳机看。。。。。
最吓人的我觉得不是王婆说后面有人,而是女主勇敢去找男主的时候,听到男主喊她,循声而去到屋子居然是录音!
这里也开始被女主感动到了结尾如果不是为了审查的话,其实可以做的更恐怖,这部片子不仅拍出了恐怖,也拍出了人性,王婆老公弃王婆而去,女主明明胆小而且知道屋里闹鬼却三次返回寻找男主,以及男主丢下女主自己跑路,三段对比,凸出人性,也证实了男主对于女主是个好姑娘的评价,因此,看完影片虽然觉得恐怖,但合上电脑却是想的女主,男主真是没有福分拥有这种好姑娘啊!
另外,影片开头,中间男主跟女主求婚,以及结尾处出现了三次的风吹大树,虽然不知道有没有具体含义,但确实有点印象深刻。。。
虽然值得吐槽的点有很多,可能是将很多群体的通病拍的有点真实(可能有点夸张)引起不适:1、摆地摊的算命人士自大又唬人的嘴脸太可悲了!
2、男女主明明是大学生,太轻佻浮夸了,男的还偷窥成瘾!
3、神婆夫妻打着救人的幌子,吃吃喝喝收敛钱财,特别是这个老公以“三菜是神仙饭,五菜是王八菜”的理由挑三拣四,太欠揍了!
4、神婆两夫妻在人家里闹离婚打架,这是要脸要面的人能做出来的事嘛。
5、如果这个村子有信号、有修车的,可能就没这事了。
最后20多分钟稍微有了点气氛,女主叫的实在假,整体来讲感受不如《昆池岩》《灵媒》,但因为没有特效反而更真实,但小演员们实在是谈不上演技,导致这个真实又不真实了!
前段时间大家都在谈论这部作品,特别是很多人都给它安了个头衔说是“国产恐怖片的标杆”,然后我亲自看了这部电影,当然心里是抱着看鬼片的心态去看的,所以从影片开始一直看到结尾……只是最终,结局告诉我们,在大陆,我们的电影是不可能会有鬼的。
其实影片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神婆骗钱害死人,死者家属设计报复神婆。
然后这部电影采用了类似于纪录片的形式拍摄,可能是为了凸显真实感,所以镜头一路晃到底,看久了会让人头晕,而且光线不是十分充足,所以很多应该看起来很恐怖的镜头表现得不是十分完美,比如那个抱着娃娃的姐姐夜里出现在女主窗前晃悠,因为光线问题,看得不是很清楚,感觉就像是融在背景里的一团黑晕。
当然,这可能跟拍摄设备、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有关系。
另外,男主、女主演得“太用力”,特别是在说台词的时候,给人感觉很假。
特别是女主被吓到的时候,就会声嘶力竭地叫喊,说实在的,真正的恐惧并不都是通过叫喊来表现的,或者说叫喊是表达恐惧的最低级表现方式,因为人真正感到恐惧的时候经常会失声。
而女主一定要跑回去找男主,从道义上讲这是应该的,但却不符合正常人的逻辑,在遇到这种情况下,面对拿着菜刀的人(或者可能危及生命的状况),一个只会嚷嚷的女孩子不可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应对,更别说再次跑回危险境地,所以这里不符合常理。
哪怕你在马路上等,也不应该跑回去“送死”。
再者,逃跑过程中,他们为什么不往马路跑,而往树林跑,即便是在手忙脚乱的情况下也会选择宽敞的道路跑。
所以这些是不符合常理的。
当然,还有很多槽点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如果你还有兴趣,就自己去看吧,反正我觉得并没有宣传得那么好,也没有所谓的那么恐怖,所以不是特别推荐大家看。
我记忆中最好的国产恐怖片或许就只有《山村老尸》系列和《校墓处》了。
再见,“国产恐怖片”。
姐弟俩的价值排序应该是这样的:1.报母亲的仇2.制度和法律3.无辜群众的性命(普世道德)无辜群众的性命也很重要,所以姐姐才会一个劲儿劝女主走。
可女主一直不走。
于是计划改为:杀掉仇敌,再杀掉杀人目击者,最后伪装成闹鬼或者别的理由。
因为杀害仇敌和法律法规是矛盾的,根据价值排序,宁愿违背法律也要报仇。
可是无辜的目击者也与前两者矛盾,他们若是说出去杀人的事,姐弟俩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所以姐弟俩也选择杀掉目击者。
可是目击者男逃走了,姐弟俩知道自己一定会受到法律制裁的,所以价值排序的二和三不再矛盾,姐弟俩出于道德原因解救了女主。
有点为姐弟俩可惜,明明只要逼的王婆的老公杀了王婆就已经够了。
王婆的老公已经疯了,姐弟俩尽可以说一切都是他的幻觉。
姐弟俩手上不沾血,就能杀掉仇人之一,再让另一个在监狱里变成疯子,过的比死去还惨,多值啊
评价很高,但是我却觉得是抄袭。
从具体手法上,其实有一部外国的烂恐怖片就是这样的拍摄手法,都是低成本运作,为了求真,故意把镜头拍得粗糙还到处乱晃,甚至连最后摄像机碎裂开来的情节都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那是几个朋友,遇到不明生物的攻击,一个个死去。
从情节设计上,那种看起来是鬼故事,其实是“复仇”故事,最后才揭开真相(一对神棍夫妻,利用毒药和解药,装神弄鬼敛财。
造成一个女医生母亲的去世,女医生发现真相后,故意装中邪,装死,想报仇。
最终虽然成功复仇,但是让无辜的弟弟受到牵连,两姐弟丧失前程。
甚至让拍纪录片的一对男女学生也受到影响)。
这种形式,其实主旨上与《聊斋志异》那种妖魔鬼怪比人还要更可爱,人心险恶并无二致;与西方恐怖片那种最后揭开真相,让观众释怀的方式也一致。
18.5.10 n6a����A
我觉得很难得的一点是作为国产恐怖片,这部作品的每个部分都完成了逻辑上的自洽,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剧本整体比较简单,两个小时的时长只走了一条线。
作为伪纪录片形式,它的第三人称上帝视角感还是很重,但是第一视角的真实感可以弥补这种出戏感。
其实第一幕里的那种镜头语言的青涩和尴尬真的很巧妙,那种一来一回的尴尬,一板一眼的问答,乡间集市的气息,这种贴近生活的感觉部分来源于真实的布景,另一部分就来源于这种青涩的对戏,贴合主题:两个大学生借着好奇心和几个摄像机就来拍民俗纪录片。
王婆和大叔同意拍摄还人的过程这件事本身就破开了故事的一角:实际上在这里百无禁忌。
丁鑫使用烟盒偷拍刘梦和他抛下刘梦自己逃走的结局形成了呼应。
就连大庆抱着姐姐尸体哭的那一段,尴尬的演技也与最后的审问中他被动的角色形成闭环(当然这大概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演技确实有点问题)。
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丝毫不用背景音乐,那种远远传来的鸡鸣犬吠,风吹动柳条拍打墙壁的声音,灯笼晃动的响声和地上的光影。
小楼的构造一点儿也不复杂,房间里除了铁架床就是一片白墙,惨白的灯光和灯笼红光就是晚上全部色彩。
黑暗和安静,它真的将乡野的夜晚还给了恐怖片。
整个故事虽然不是鬼神意义上的中邪,但是夜晚的恐怖核心当然是中邪,邪念入心于是上演了一出闹剧。
王叔砸死王婆的一段,甚至没有利用道具血(看着非常假),但是王叔的突然爆发,又哭又笑的表情,恐怖感要远胜车里陈丽的突然出现。
我觉得中邪的结尾并不是过审需求,它从一开始就是从人心的邪念出发刻画故事,故事中的所有人都有着自己的邪念,包括大庆和陈丽、丁鑫甚至是刘梦,它的结尾有故事线的考量在,但确实呈现得比较无力。
整体而言,它的民俗色彩不是故事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后期变成了菜刀砍杀事件。
我觉得最恐怖的一幕是刘梦跑到野地,本应死去的大庆在树后面和她讲话,非常正常而自然的对话,他慢慢回头的时候手里的菜刀反射出光。
中式恐怖的精髓大概就是,你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一切与记忆中温馨的家无二,只是你发现妈妈的一只眼珠偏离,于是诡异感从她歪斜的瞳孔延伸至整个房间。
而《中邪》不是为了拍出这种诡异,而是以透过诡异去看民俗如何涂画出人的荒诞。
影片所有对于真实感的尝试都是为了刻画这种荒诞,这种呈现效果在如此低的成本和如此简单的剧情中,它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首先说观点:我认为这是一部没有任何创新点(因此艺术性大打折扣)的勉强合格的学生作品。
说它勉强合格当然是考虑到(1)处女作(2)成本极低(3)审查压力。
那我主要说说我看到的缺点。
形式上没有什么创新,已经被玩烂了的伪纪录片,摄像头的嵌入也没有多巧妙,很多时候偏生硬,尤其是男主偷拍女主引入针孔摄像头的桥段,看得我尴尬万分。
另外,所谓“伪纪录片”是指把摄像机和拍摄动作嵌入在戏中,把观众限制在有限视角上,突出真实感,增强第一人称式的代入感。
但是我想说,这不意味着要让剧中人去”拍纪录片“。
拍纪录片不是非正常拍摄,不会有这么多镜头的刻意抖动和人物的插科打诨。
这部影片中的主角二人拍的东西,如果要做成纪录片,真的可以毕业吗?
我表示怀疑......设定上也是经(老)典(套)至极的荒村独墅+硬要作死的主角。
姑且不说就这么孤零零的一家人远远住在距县城一个半小时路程的山里是否合理(没有这方面常识),咱就是说一个成年人在身体健康+没有睡前大量饮水的情况下,通常是不会起夜的。
这男女主角倒好,每天晚上必起夜。
都知道宅子里有不太好的东西了,也硬撑着不用夜壶。
谁看了不说一声敬业。
Bug不想一一列举,只想说一处。
如果说姐弟俩早就安排好了对神婆夫妇实施谋杀,为什么姐姐半夜要拿菜刀去神婆房间,举起又放下?
看到评论里有人说,这是因为姐姐没有料到男女主二人的出现,所以想尽快解决掉神婆他们,以免节外生枝,但是事到临头又犹豫了。
但这就难以解释为什么男主会在上楼时碰到手持菜刀的姐姐。
因为按理说他们的房间都在二楼,姐姐在自己的房间和神婆房间之间往返是不会经过楼梯的,难道说是她回房前想先去趟茅厕?
这未免有点牵强。
最开始的一些设计(包括找不同的人算命,片段拼接)还可以,并且这些配角的演技都足够自然。
然而最重要的两位男女主角,居然是全剧演技最差的,女生一脸蠢相,男生整个活灵活现的宝器,看到后面高潮部分硬生生给我演笑了。
最后,我感觉导演仿佛既恐男又厌女,电影里男的无不猥琐窝囊,女的全都歇斯底里。
我似乎隐约感受到导演希望突出“人性的恐怖”,但这些要素加进去之后只更显滑稽荒谬,深度几乎为零。
前面有个桥段,在树下面,丁鑫说想和刘梦过一辈子,刘梦没说话,但是她在心里记下来这句话,当真了。
后面即使知道有危险,还是跑回去找丁鑫。
但是最后面,刘梦被捕兽夹困住之后,丁鑫用尽了力气也没用,最后一秒,他跑了,这一跑就很精彩了。
我认真地想,如果是我,我还会回去找丁鑫吗?
如果我是丁鑫,我又会不会跑。
但是唯一确定的一点是,刘梦当时说,想和我过一辈子的男人多了去了,她自己可能没信,不然也不会丁鑫这么一说她就上心了。
但是我信了,因为我觉得她配。
其实我也不是说丁鑫渣还是怎么的,毕竟我想和你过一辈子和我能为你去死不是一个意思,毕竟不是说,很多情话说的时候是认真的,但是后面实现不了而已。
但是还是有点可惜,因为一开始很羡慕他们相处的方式,感觉也是能够一直陪伴的人呀。
我都当真了,都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连旁观者都迷了,当局者该多难过呀。
看个恐怖片都能这么忧伤,我大概是真的受伤了嘿。
虽然没有想象的恐怖,但是也还是行吧,起码吓到我了几次。
还让我产生了写影评的冲动,要知道我中午看了寂静之地都没想写影评呢。
FIRST青年电影展还没结束一部叫《中邪》的国产恐怖片就在网上引起了非常多的讨论,(看过的人都被吓得不轻)。
这部超小成本的电影(一共花了7万,其中两万拿给男主角治腰伤了),不仅仅突破了“国产恐怖片不恐怖”的荒谬现实,更用新意和创意带给观众惊喜(其实是惊吓)。
这部已经收获“最接地气的乡村恐怖片”美誉的华语独立电影惊艳之作《中邪》也拿到了第10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最佳艺术探索奖,并以超高分成为“豆瓣影评人选择奖”的最佳影片。
电影在展映中收获无数尖叫,而当晚就在酒店房间里,惊魂未定的笔者与微醉的《中邪》导演和制片进行了一次交杂着笑声和尖叫的对话。
Q:第一个问题,处女作是恐怖题材,那你的个人恐怖片前一百佳是什么?
马凯:前一百佳哈哈哈哈,你好好提问!
Q:好啦十佳啦。
马凯:就说这几年看的吧,不说经典。
我看的都是偏小成本,好像大制作很难拍好的恐怖片。
《运河迷踪》《它在身后》《鬼书》《足不出户》《恐怖废墟》《活死人的黎明》《食人族2》,一定是2,整个节奏更快场面更宏大。
另外推荐个短片,叫《惊魂鬼片场》,是玩喜剧+恐怖,很有意思,我接下来的片子就是“抄”的他的。
Q:说得这么明显干嘛,说向他“致敬”就可以了。
《惊魂鬼片场》是2009年泰国惊悚片《鬼乱5》中的一段Q:《中邪》开机之前有拜吗?
马凯:每天都在拜,就唯独出事那天(男主角拍摄过程中腰摔断了)没拜。
那时还有两三天就拍完了,但还有几场最重要的戏没拍,所以结尾会觉得比较仓促。
Q:怎么想到的“还人”这个题材?
马凯:本来想弄跳大神儿的,后来觉得大家都知道跳大神儿是什么,就没有必要再去做了。
我就问老大(《中邪》制片孙德强)说你们临沂有什么当地风俗,他说有个“还人”,我觉得很有趣。
他就开着车带我们各处去了解。
他舅舅就是专门做这个的,片中王婆家就是他舅舅家,戏里所有的还人仪式,每个动作每句话,都是真的。
做了很多功课。
Q:整个主创团队11人是怎么凑到一起的。
马凯:6个主要演员全是横店找的,再加上导演1个,场记1个,跟机员1个,摄影1个,制片1个。
特别小的团队。
Q:不是科班出身,关于电影的知识和技术都是怎么来的?
马凯:纯粹是自学。
四年前觉得好多电视剧拍的太傻了,很想自己去尝试。
也不知道做导演要做什么功课,就开始看有关编剧方面的书,看很多电影,强迫自己看文艺片。
印象很深是第一次看《三峡好人》,我知道它拿了威尼斯金狮奖,就兴冲冲的去看。
画面一出来我就懵了,根本看不懂。
觉得这是电影吗?
那时只喜欢商业片,不太明白他作品的好,但我知道他拿了大奖,就一定是好东西。
从那以后就强迫自己每天看两部文艺片。
从黑泽明开始,买DVD合集看。
两年以后才突然觉得有了突破。
很庆幸当时做这个决定,开阔了我的影像视野。
Q:所以会在《中邪》里面,比如最后一个定帧镜头,都会有向这些文艺片致敬?
马凯:也是受他们的影响。
但是拍的时候没有想这么多。
是拍完才意识到,这不就是前辈们玩的东西么。
《三峡好人》剧照Q:很多人都提到《中邪》很像《女巫布莱尔》和《鬼影实录》,实际有受到它的影响吗?
马凯:受《鬼影实录》影响是最深的。
《女巫》很棒,节奏感极强,我的没法比。
当时做《中邪》只是想做个新媒体,犯懒没有深挖。
Q:一开始就想往新媒体方向运作的吗?
也是因为看到《女巫布莱尔》这样小成本高回报的先例吗?
马凯:他(制片)为什么投呢?
就是因为被侃懵了。
孙德强:他说老大,你知道《鬼影实录》吗?
1.5万的投资,2亿票房,一阵猛忽悠。
(笑)。
但是说实话都是基于感情基础,我们关系特别好。
Q:当时的(投资)是你的全部财产吗?
孙德强:还借了呢。
当时我没向家里要钱,我对象开小店赔了20多万,那是我们的全部家产。
后来马凯提到《中邪》,我就想,20多万都赔了,也不差这四五万。
《灵动:鬼影实录》Q:《中邪》是一个XX故事(已自动为您屏蔽剧透关键词),这个主题有太多经典作品,你是喜欢这个主题,还是说为了审查做出这个设定。
马凯:根本没想过,几万块钱审什么查,哪有想过要发行。
我们当时就规定投五万块钱。
那时挂了个横幅很牛逼说是什么院线的,那是闹着玩,十块钱弄的。
Q:那为什么会处理成这样的结尾?
马凯:本来当时是有两个结尾的,因为男主角受伤,还有由于技术原因,很多特技我们做不出来。
最重要的是,打听了下翻车要多少钱,就算了。
Q:影片开始有几个算命的片段,算是铺垫,都是偷拍的视角,是真的偷拍吗?
马凯:有两段是偷拍,家里的戏份不是。
我们想找当地话剧演员来演,但是来现场的路上,演员得了胆结石,告诉我拍不了。
就只能拿着机器在大街上拍了两段。
Q:选择三部摄像机视角拍摄非常妙,是怎样想到的?
马凯:既然伪纪录片就不能出现客观的角度去拍,两个摄影机是不够的,王叔王婆那里还有很重要的线索,这两个机位没法拍到。
所以就想到了偷拍的针孔摄像机。
把它融进去故事才能讲得更顺一些。
也增加了惊吓度。
Q:很喜欢用烟盒摄影机偷拍王婆王叔的那个视角,传输到电脑上有种残破凄厉的感觉。
而且交代了很多之后的叙事,是真正恐怖爆发的点。
有借鉴吗?
马凯:《鬼影实录》嘛。
但我觉得这个视角它已经拍得非常好了,我不想过多的再去玩这种东西。
所以只有一场,把恐怖戏份放在后边。
《中邪》片段(不要仔细看黑色这张图!
不要!
)Q:这部电影的声音很原始但也很用心,对恐怖片来说音效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预算极低的情况下,怎么设计声音的?
马凯:全都是同期声。
当时老大非要加恐怖的音效,商量了好几次。
但我不想要用夸张的造型、声音和一惊一乍去吓人,我想在心理上吓人。
Q:恐怖片对节奏和情绪的要求极高,怎么把握哪个元素最能惊吓到观众?
马凯:我有研究过,比如说,丁鑫发现刘梦没有跟过来,就返回去找她。
当时大家都知道屋子里有鬼,这首先就表明了她有多爱丁鑫,但是她有一个极限。
我们拍她慢慢沿台阶往上走。
这个时候即使镜头拍十分钟,观众也不会觉得枯燥,因为你知道屋子里东西,会有潜意识的期待,导演一定会有设置。
Q:整个团队在拍摄时会害怕吗?
比如大量的夜景戏。
马凯:真的是特别吓人。
首先剧组人就不多,去另一个房间一定得有人陪着。
尤其那个小纸人,屋子里没光窗外光线进来的时候,我们自己都吓死了。
那个小纸人不是做的是请来的,它是有名字的,还必须要送走。
其中演王婆的演员连着两天做噩梦,梦到有人向她要钱,制片的舅舅让我们把小纸人送走后给它烧纸,王婆的演员第三天晚上就好了。
在我们所感受的所有东西里面,小纸人是最恐怖的,很不愿意去拍它,但又是重要道具。
当时有想过想要拍它作为一个恐怖元素,构想了很多情节,都是比现在还要恐怖的。
但是镜头一对准它,我自己都受不了,尤其在这种环境下,毛骨悚然。
Q:谢导演不吓之恩。
Q:导演为什么不自己演?
马凯:我自己的气质和这部电影是不搭的,很容易跳戏,就没有出镜。
还有就是我尝试过自编自导过三部短片都流产了,很难专注在导演功课上,一边进入角色一边考虑镜头。
Q:王婆和王叔这对夫妻关系可以说是剧情复线上的亮点,是为喜剧效果设定的吗?
马凯:确实有这么想过。
之前在想在丁鑫身上尝试一些喜剧,原来把王叔的角色设定得很闷。
但因为他不是职业演员,把他硬生生掰到那种状态是很难的。
反而是他本身有很多特别好玩的东西,我就去挖掘这些,稍微尝试了一下。
Q:《中邪》让观众觉得叙事上面有断层,前面低级趣味后面恐怖爆发。
这是拍摄经验不足的节奏失衡还是刻意安排?
马凯:当时设想的就是前三十分钟很热闹,观众不会想到会发展到之后的剧情。
不希望大家一下子就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而且到三十分钟片名出来才意识到节奏变了。
Q:看片时就意识到了片名的出现和剧情是融在一起的。
拍摄的时候是有完整剧本还是边聊边拍,感觉《中邪》的台词太口语,也导致了稍微有点拖。
马凯:有完整剧本,但会根据现场情况调整。
我是希望演员就是生活中的状态。
《中邪》片段
《中邪》片段。
床底是不是有人?
窗外是不是有人?
Q:接下来一部就是纯粹恐怖+喜剧?
马凯:是的,就是正在写的这一部,叫《惊魂记》,有点low但还是打算叫这个名字。
很喜欢这个剧本,写的时候我自己都在笑。
Q:预算是多少?
马凯:七八百万吧。
牵扯到场景,小成本很难实现。
Q:还会跟这帮人合作吗?
马凯:必须是他们。
一起吃苦走过来的,又出了那么大的事儿(男主腰摔断了),我不可能撇下他们。
现在和他们谈的基础就是演员必须我来定。
Q:还坚持不用音效吓人?
马凯:这次就要换种玩法了。
Q:但我真的可能不会去看了。
(采访:蜉蝣、支离疏 / 场记:陆支羽、老闭 / 文:哪吒男)
他姐上吊那里,被女主那尖的跟猴一样的叫声带入进去了,然后就是大庆找他姐尸体在最后一个房间一下看到他姐的时候,还是叫声,本来画面都还没看清楚,尼玛又是女主叫的最大声,这部片子的恐怖气氛全是女主营造的!
,然后就是女主跑到林子里边,遇到大庆,大庆一下提着菜刀出来追她那段也吓到了、还是叫声,太有感染力了!
看完很气,我为什么要浪费时间看这个
5万元就拍成这样,叫那些国产恐怖片们,还有何面目苟活于院线,不如以死谢罪。
看完这个片子就想到了小时候身体不好,被爸妈长辈拽着走访各出马仙,见遍骗子傻叉的经历。见了三十多家吧,有真本事的就俩人,其他的就是片子里那种二逼半吊子。片子不算精彩,女主不讨喜。2星半,敬业态度值得鼓励吧。
被吹过头的典型。结果连《午夜寻访录》还不如好吗。
针孔夜视走近科学飞棍实力抢镜。苹果电脑在山东荒村。王婆念咒从普通话渐变到方言。配合哭声和鬼影实录。本片的拍摄背景有加成功效。和基友去鬼屋的时候发现,只要身边有熟人就不会太怕了。另外讲真,小时候就觉得娃娃玩具太可怕了=͟͟͞͞(꒪ᗜ꒪ ‧̣̥̇)
不是鬼片,是犯罪片,这个尺度应该值得在院线上映的。
中国乡村版《探访惊魂》+《鬼影实录》,5万块拍成这样真厉害了,也正是低成本的粗糙感加强了恐怖氛围,针孔视角相当好,提前透底却让故事更引人入胜,其实在电审限制下这个底透不透都猜得到,桎梏下最恐怖的一定不是神神鬼鬼,而是人心。吐个槽,要是这大费周章的复仇计划没了见证人,会显得很傻吧?
1、观看此片到一半,电脑“中邪”,送修,内存崩了。2、不信邪!次日又次日,用家里的旧电脑把影片看完了。3、正如当年我觉得《女巫布莱尔》很一般,《中邪》也不过如此,而且更粗糙。4、恐怖、惊悚一丢丢,悬疑无悬念,看到一半已知全剧,结尾巨傻。5、据说大银幕版调整不少,期待!争取补票。
作为讲还人的电影,把还人解释为下药的骗局,过于简单粗暴。我老家就在沂蒙一带,祖母是神婆。那时我不懂,长大才听亲友说起祖母还人的故事。我曾经终日大哭,祖母在院里四处烧几张纸,祷祝一番,我在屋里立刻收声。祖母是不可能给我下药的。父亲说,他也难以解释。父亲从事教育工作,是无神论者。
感觉浪费人生了有点 女主好做作啊 声音尖得能把我送走 一直在等恐怖片段出现也没有 徐丽每次砍人之前非得大喊一声 显得特别搞笑
就一杂糅了故事会+法纪栏目+今日说法的标配文而已:山村兄妹替母报仇,惩治害人凶手的王婆王叔,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装神弄鬼者反被人装神弄鬼,大学生情侣只是卷入其中的旁观者和记录者。再补一句:从不爱看恐怖片,不好意思。
过誉了,伪纪录片形式没处理好,叙事角度有些混乱,从大仙自爆骗术,大概就猜到了这里的中邪其实是复仇。叙事节奏温吞,画面糊,完全可以浓缩到30分钟讲完的一个故事。
影院体验是真的不错,很久没有在电影院感受到害怕了。伪纪录片感和农村跳大神民俗让这部电影的粗糙显得恰如其分,故事也讲得很完整(虽然高潮收得有些仓促)。哎,反正看到还有人拍这样的恐怖片,有点感动。
伪记录片的拍摄手法和本土化接地气的故事设定相融合给人一种非常真实的身临其境的恐惧感,不过男女主角聒噪的演技实在比较难忍。
多一星鼓励~!手持镜完全身临其境,终于有部可以看的国产恐怖片了~ 爱好恐怖片的不妨电影院一试,有几段确实蛮吓人的。比较想问最后那段是不是补拍的噗…
负分滚粗
有时候人们围绕着一眼泉水欢呼,可能并不是因为它有多甘甜,而是因为它来自荒漠。
真实的画面=摇晃的镜头+粗糙的质感吗?超低成本和非专业团队是粗制滥造的理由吗?很多导演似乎都陷入了这个误区,抑或仅仅想给自己滥竽充数的作品找个好听的借口。故事框架显然是动过脑子的,然后他们就把这朵鲜花插在了自己拉的粪上
确实够接地气,但略失望,只能说算是尽力了。像是看了期《法制进行时》的《走近科学》。
中国式的女巫布莱尔,不同的是所有的一切玄乎最终都给出了解释。虽然消去了未知的恐惧,却将观众又带进了人性的深渊。并且避免了被广电打胎,可谓一石二鸟。同〔女〕一样,伪纪录片的形式,大段看似冗长的铺垫换来了那惊魂一夜,那凌乱的呼喊与奔逃,比任何工整的恐怖片都来得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