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负担
المرهَقون,The Burdened,Al Murhaqoon,腹荷(台)
导演:阿姆·贾马尔
主演:哈立德·哈姆丹,阿比尔·穆罕默德,萨玛·阿拉尼,奥萨姆·阿卜杜拉赫曼,沙赫德·阿尔贡费迪,伊斯兰·萨利姆,罗阿·哈姆沙里,奥马尔·埃利亚斯,法蒂玛·阿
类型:电影地区:也门,苏丹,沙特阿拉伯语言:阿拉伯语年份:2023
简介:2019年也门内战期间,一对中年夫妻因为国家经济崩溃失去了工作。育有3个孩子的他们入不敷出,第4个孩子的即将来临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堕胎似乎成了唯一选择。本片由导演阿姆·贾马尔根据朋友的真实故事创作,得益于群众演员的配合,他用克制而又纪实的镜头记录了五口之家的日常生活,小到买菜的窘迫,大到被迫搬家的无奈,在大量细..详细 >
他们负担都这么大了,每次用抽纸还抽好几张,比我舍得…
像是粗略的作文题答卷 干瘪又标准
两口子总是愁眉苦脸,贫穷抹杀了他们的笑容。越穷的国家好像越讲情义,朋友也好家人也罢,都会主动给钱支援。很喜欢里面女医生这个角色,长了一张很善良的脸,是一个很有信仰的人,因为怜悯朋友最后也还是选择放弃了对“孩子就是上帝恩赐”的坚定看法。这部影片拍得很真实很生活化,家庭的负担让男人的脾气变得暴躁,看到一个大男人哭,也会于心不忍,但女人才是身体上承担更多苦难的人,心理上也要承受着深深的内疚感,对孩子对朋友…
《腹荷》这个译名好太多。“正发生”的事情是为生活所迫,女性在家庭中的忍让也是在“从不,很少,有时,总是”中慢慢变得麻木的。贫苦家庭疲惫不堪,政府更甚。鉴于《何处为家》的困境和诘问,放弃这个“恩赐”也不失为不得已而为之的“良策”。
可能最无力悲伤的是丈夫也不是什么特别坏的丈夫。失业也不是他的错。会努力开车养家,帮忙家务,发火会道歉。要面子放不下身段去寻求不是很合拍的妹夫的帮助也不算什么十恶不赦的品质。可能生而为女就注定悲剧。
6.第一次看也门电影,话题很多:战争,堕胎,女性,宗教,腐败,女性主义等等,陌生的国度,陌生的人们,但又有一些其他伊斯兰国家的影子,在变化中,动荡之中人们还是有一些恪守的东西,也有更多无可奈何的东西,120天可以堕胎的理由有点意思。张力稍微不足。
再侧面旁观一下中东那边的情况,呵呵(不是很懂评论区的某些叽叽歪歪,是有多苦逼才动辄就联想做对比
可以通过电影的镜头看看其它国家的生活,建筑,还有宗教信仰,电影很多对话都让我感触颇深。
culture shock 贯穿全片的一个疑问,戴套很难?生育权不在个人手上,套也不能根本解决。不结婚,没房贷,不工作就是最大的反抗了
评分可以观察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高评分大部分看到的是战争对社会经济的打击进而联系到这个小家庭,低评分则感受到了整部电影里呛鼻子的“男人味”,明明怀孕的是女人,堕胎的也是女人可受苦的好像都是男人,失业又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好面子,问题只会向内发泄,生那么多孩子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电影换个角度看,如果没有内战,一切照旧,堕胎还会是问题吗?第五个孩子、第六个孩子,不都照旧会有吗?
男主说:“该死的男人”
已下
一部特别“白”的电影,叙事平铺直叙,讨论蜻蜓点水。作为难民电影来讲,是很无聊的一部电影。但是很可贵的是看到也门电影发展之迅速。
6.5,感触最深的情节是支付堕胎手术的诊疗单前还需要ER医生的批准,生育权从来都不掌握在长着子宫的人手上。 #2023 Berlinale premiere
还好。写实类电影。描述也门在经济崩溃期,一对中年夫妻入不敷出,却意外有了第四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们想堕胎,但是宗教信仰却让堕胎之路变得异常崎岖。
片子还成,起码有两点可以看出来。1.也门的现状比我们想象中的稍好,起码百姓日常生活并没有被彻底打乱。2.也门的物价是比较贵的,做个手术5万,塞了点贿赂签字1万,但回家路上买点文具,应该只是纸张类的吧,要5000,这个和我们理解中的比例完全不是一回事。
#SIFF25 中规中矩,从一个家庭的重重危机反映宗教、时局等等。觉得有意思的是跟以前在一些英语系或日韩作品里强共鸣相比,现在反而更容易在也门啦黎巴嫩啦智利啦这些地方的影像作品里看到一部分自己。想想我们这代人喊出的滥生无辜和最后一代,哈哈。
男人不带套 还用语言攻击他妻子 用手扒拉妻子 他到底做对了什么
BJIFF既没有掌握堕胎权还要承受上环和吃避孕药的痛苦,这就是需要穿黑袍的女人的世界。整个社会包括她们的信仰都在剥夺本该属于她们自己的生育权。
贫贱夫妻百事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