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报中写着“深宵电台节目授权改编”,事实上电影中的故事的确取材自90年代香港电台最受欢迎的灵异节目——《恐怖热线》,该节目每晚接听听众电话,分享各自遇到的灵异经历,当年在香港大受欢迎。
而“大头怪婴”的故事是源于某个晚上,一位听众讲述自己和同学在60年代误闯西环某妇产科医院,偶遇一大头怪物,以及后来经历的各种离奇遭遇。
这故事一经节目播出,立刻火遍全港,后来更被导演相中,才改编成这部电影。
这些年来,大头怪婴因其离奇、诡异的情节,又经电影的推波助澜,已经变成了香港街知巷闻的都市传说,但亦有不少人质疑这件事的真实性。
2015年,当年灵异节目的主持人潘绍聪,再次找到当初的当事人,时隔十五年,重新对这件萦绕多年的都市传说作出回应。
恐怖在線(第1771集) 15年後重遇大頭怪嬰事主Jeffery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0426315以下主要对“大头怪婴”事件的真实性作探讨。
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电台节目中,Jeffery重新讲述了当年事情的经过,对事件中的每个人物、细节的复述都如十五年前一样,而且从神态和谈吐看来,不像是在编织一个子虚乌有的故事。
但如果细究他口中的一些细节,就会发现一些不太符合逻辑的地方:1、根据Jeffery讲述,大头怪婴可能是在61左右出生在西环赞育医院,而他和同学发现大头怪婴是在63年。
发生如此离奇的事情,英国方面居然没有立刻对“它”进行保密研究,而是放任“它”留在医院两年,还是一个仅凭几个小孩子就能误闯的简陋地方,这不太合乎常理。
2、假设事件是真,那么除了当时亲眼目睹大头怪婴的14位同学和校长,应该还有赞育医院的医护人员,即便是高度机密,少说也有几十位目击证人,为何这六十年来,除了Jeffery之外再没有其他人提起?
(这也是潘绍聪最存疑的地方)3、Jeffery提到当时一起目睹大头怪婴的马丹校长,经过查询英皇书院历史,实际上他是70年代在任校长,事发的63年,校长一职并非由他担任,此处是漏洞。
4、Jeffery还讲到自己小时候曾经有心漏疾病,医生判断他最多活到9岁,而事情发生时他正读小学三四年级,也是9岁左右的年纪,如果患有如此严重的疾病,按道理说,无论是家长还是他本人,都不会允许自己进行足球这种剧烈运动,这个细节似乎有漏洞。
5、除了大头怪婴时间,Jeffery还说到自己80年代和女鬼互通书信、当事同学灵魂对换的奇异经历,虽然讲述时细节丰满,但情节实在让人觉得过于离奇,很难相信如此神奇的遭遇都会集中发生在他一人身上,听起来更像是杜撰的人生经历。
以上是本人发现的一些不合理疑点。
后来,潘绍聪为了求证事件的真实性,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一位60年代在赞育医院工作的妇产科医生,按这位医生的讲述,当年并未听闻有这件事,虽然也有因为事件保密的原因,并非每位医生都能知晓的可能,但相信在每位关心这件都市传说的人心中,事件真假的天平又倾斜了一点点。
恐怖在線(第1780集) 婦產科醫生李健鴻回應大頭怪嬰事件(请直接跳转到PART3)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0808722?p=3许多相信大头怪婴事件是真的听众,多数是因为相信当事人Jeffery,的确,他在讲述整个故事的时候思路清晰、细节饱满、神态自若,看起来并不像是说谎。
但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一类人,编织谎言的时候,连自己都被催眠了,连自己都沉浸在这个谎言之中,信以为真。
或许当年他只是百无聊赖之中,打电话去电台讲了一个自己花10分钟杜撰出来的诡异故事,后来没想到会被改编成电影,更没想到会成为萦绕香港几十年的都市传说。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大家喜欢提到“丛林法则”,大意是因为进化论,只有最强势的人才能够活下来,而那些弱小的只能被牺牲和被淘汰。
可是即使是一个小毛虫,也有它存活的理由。
哪怕是一个大头的婴儿,既然上帝给它生命,那么也没有被损害和轻视的理由。
可能是受到日本恐怖文化的影响,现在恐怖片中的发恶对象,很多都是这种被社会漠视和侮辱的生灵,从知名的《午夜凶灵》《咒怨》系列,到有着深厚的封建殖民彩色的香港出产的这个热线怪婴。
扔掉大头婴儿的人没有得到惩罚,遇到大头婴儿的人也只是神经失常。
但是朝着大头婴儿丢石子咒骂它的那几个人,都意外地惨死。
上帝说,人生来是有罪的。
人的罪孽就包括:落尽下石,追根纠底和过于执着。
名侦探柯南的人生方向是要知道所有的真相。
但是事实上有很多事情我们也许不知道更好,过于追根纠底反而会害了自己和别人,就如同何超仪的女记者,像所有恐怖片的女主角一样,都太执着于一个真相,不信邪反而害己害人。
这样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故事,会一直以恐怖片的形式继续下去。
而此片,的确可以称得上香港最佳的恐怖片了。
《恐怖热线之大头怪婴》童年阴影三部曲之三:纵观整个影片,无论是拍摄手法,还是恐怖气氛渲染,以及演员的演技,都是恰到好处。
时至今日,依然可以盖过当下的国产恐怖片。
影片主要讲诉的是一个深夜恐怖电台节目,偶然间听到“大头怪婴”的消息,并顺藤摸瓜调查此事件。
在调查期间,不断的有离奇事件发生,主角们本想用推理的手段来证明没有鬼,结果却发现真的有鬼。
当然,所有的恐怖片不能用现实逻辑来推演,因为一旦推演,你机会发现故事漏洞百出。
观后感:当年看没什么感觉,现在看感觉还是很淡,只是对影片的名字记的比较深刻。
郑宝瑞的恐怖力作,据说改编自真实事件。
片子有一个很渗人的剧本,而且整个过程气氛掌握的相当恐怖,说不出的诡异,即使在白天看时也是冷汗一身。
但是片子似乎有意在躲避直面的恐怖镜头,以大量的采访和传说来渲染气氛,倒是比直接上血淋淋的场面更加骇人。
电影到最后也没有看见大头怪婴的真面目,是一部类似《女巫布莱尔》的电影,有点故弄玄虚,好不遗憾,据说有第二个结局,也无缘观看。
个人推荐度:★★★☆☆
我一直记得那天下午。
我同桌给我讲述这部电影时惶恐的神情。
她说。
最恐怖的不是哪个场景。
哪个鬼出现的样子。
而是至始至终。
这个家伙未露过脸。
我们用想象勾勒出他的样子。
让原本的恐怖更加阴森。
而且在香港某电台在深夜、也确实有类似恐怖热线这档节目。
不得不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度。
众所周知,97年香港回归前,各类“三级片”大行其道,而作为港产商业片的一个类型,惊悚恐怖片在90年代涌现出源源不断的佳作,更在97回归前后达至巅峰状态。
“鬼片”不仅是那个年代票房卖座的有力保证,似乎更暗示着回归前港人郁闷的心态需要找到宣泄的出口。
可惜的是,回归之后的“鬼片”热潮没能延续下去。
在千禧年初期,以往出现在90年代的中小成本恐怖片销声匿迹,只剩下邱礼涛的《阴阳路》系列独力支撑,而不少知名导演的跨类型尝试也令人失望,比如像许鞍华的《幽灵人间》。
而郑保瑞的出现可谓“平地一声惊雷”,给这个类型片市场带来了意外的希望。
这部《恐怖热线之大头怪婴》算得上是郑保瑞一举成名的代表作,在此之前他拍过好几部无人知晓的电影。
当年好莱坞一部低成本DV拍摄的《女巫布莱尔》创下极高的票房回报收入,于是,越来越多电影人纷纷走上模仿的道路。
这部作品有借鉴《女巫布莱尔》之处,但并非全盘照搬,看得出郑保瑞对这个题材有自己的见解,而远非趋炎附势的浑水摸鱼之辈。
影片题材源自香港某个电台深受欢迎的热线节目(据说至今仍在播),每期都由观众打电话到电台分享奇闻怪事,而这个大头怪婴事件据说改编自多年前的一件真实案件。
片中更找来该节目的两位主持人现身演出,首先就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电台观众捧场,这个题材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其次,影片气氛营造一流。
由始至终从未露面的大头怪婴成为全片最耸动人心的形象。
镜头透过剧中一众角色的表情反应,给每个观众留下广阔的联想空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刻画手法自然也留下最深刻可怖的印象,这才是恐怖类型片的最高技艺。
郑保瑞对类型片的准确理解延续至之后的好几部作品。
另外,导演似乎不甘于只拍出一部吓人的类型片,他有意引入传媒报道手法的批判性思考。
透过何超仪饰演的女记者之口,质问吴镇宇饰演的电台监制:用没有经过调查、没有根据的新闻来吸引听众读者,算什么真相报道?
而监制的观点是:只要有噱头、只要是听众喜欢的内容,他就要去报道,不必在乎其真实性。
这个质疑新闻报道的观点即便在现在看来依然意味深长,这种大胆尖锐的态度令这部类型片呈现出难得一见的深度。
尽管如此,影片依然有其不足之处。
周丽淇那条线写得不够充分,导致前后出现明显的跳跃感。
双结局设计算是一大创新,不过前一个结局有抄袭《女巫布莱尔》的嫌疑,更暴露出视点混乱的弱点,有点功亏一篑的感觉,而后一个才是真正令人毛骨悚然的结局。
这也算是我印象中港产片里首次出现的“彩蛋”!
忘不了在仓库中墙上的婴儿画像....气氛渲染地太好了 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的怪婴还有最后晃落在地上的摄影机无限的绝望啊啊啊啊啊.....
故事很混乱,而且我看的版本有两个结尾。
故事没把我吓着,但结尾把我吓着了,急忙把灯打开,看看身后有没有人。
剧情很奇怪,剧情介绍上的这些内容为什么让我糊里糊涂的:亡魂们说出真相,当年是他们用石头把大头怪婴扔死的,之后大头怪婴便缠着他们不放。
他们求Mavis等人找出大头怪婴的下落,并替他们把它妥为安葬。
Mavis等人从Ben的弟弟口中得知大头怪婴的下落,完成了这些人的心愿。
然而就在一切快要完结的时候,Ben的女友May在Ben家中找到一盒Mavis的收音师死前看过的录影带……作为全片的主角,大头怪婴一直没有出现过,但郑保瑞做的比它以任何恐怖的形象出现更令人惊悚。
而且,大头怪婴的传闻确有其事,在香港六十年代广为流传。
传说它将接生护士吓得精神失常,它的妈妈也在生下它后难产而死,她的内脏都被婴儿吃掉了。
后来,婴儿被港英政府隔离研究,八十年代中被解放军连同中外研究人员运离香港。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恐怖片影迷,看过将近一千多部恐怖片,有低成本血腥的(鬼玩人之类),也有驱魔灵异(驱魔人之类),还有探案侦凶的(沉默的羔羊之类)。
之前对香港恐怖片了解并不多看过几部像山村老尸,三更,回魂夜,维多利亚一号这种烂大街的。
并不觉得香港电影能吓到人,幼稚的情节,尴尬的对白。
但是这部电影,我看完之后觉得,要再去看看更多的香港恐怖片了。
真的非常精彩,至少作为一部恐怖片,他首先做到让人恐怖了,我这种本已对恐怖麻木的人能感到汗毛直立,在电影院观影感受会更强烈。
电影一直没有出现大头怪婴,这个悬念留在这里,给人一直带来一种随时出现的压迫感。
有的时候,恐怖片中的鬼,你搞清楚他的来历,往往都变的不再吓人了,比如贞子,伽耶子,当我们知道他们身世之后,再去看他们,觉得原先的恐怖感会荡然无存。
人的恐惧,更多的来源于未知,很多人怕僵尸,也有很多人怕鬼,但是怕黑的人无疑是世界上最多的。
为什么?
因为人对未知事物的不明确感,导致的压迫式的恐惧。
这部电影把这种恐惧做到了近乎完美。
我给他四星,一星是扣在一些尴尬的对白上,可能是大陆人跟香港的语音习惯不同,我一直认为香港的对白显的过于直白。
这部电影跟我最喜欢的电影罗斯玛丽的婴儿有一个相像之处,就是他们都把恐怖的压抑气氛留到了结尾。
只不过这部电影拍的更粗糙些,表达的东西更少些罢了。
明显是受到《女巫布莱尔》的伪纪录影响,可惜没拍出后来《招魂》的效果,但其实比人家早10几年拍成这样也勉强可以了。
新城电台。
当年港台、商台和新城三足鼎立。
电台的黄金年代也就是05年后开始衰落。
吴镇宇的演戏的方式多年没什么变化。
何超仪这混血儿当时很嫩,和卢靖姗真是相似,脸盲症在《狼牙》时就错认了。
周丽淇很美啊,当初看《玉女添丁》就觉得她不错长得,却愣是到了《秀才遇着兵》才记住她的样子。
叶伟信、麦兆辉、司徒锦源、司徒汇焯几个导演编剧客串。
詭異氛圍營造得不錯,兩個結局採用心霊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在當時看來還是挺前衛的。感覺第二個結局比第一個結局恐怖多了。這種心霊·都市伝説片真是多多益善。
恐怖片果然只适合童年看
从头到尾没出场的鬼怪boss倒是有点搞头,但是,还是没feel啊
总之一句话,导演是牛人,压根不需要运用什么恶心的道具,就成功地吓人于无形,而且剧情方面也合理,从这点上,把日本那些垃圾甩开不是一个档次。
纳尼》!
有模仿《女巫布莱尔》的痕迹,但在当年算是精良的作品,除了导演手法,恐怖片最主要的就是剪辑,而林安儿剪得很到位,在当年的恐怖片里十分出色。都市传奇为切入,年份史料和探寻很好烘托了气氛。电影有双结局,我更喜欢附身的那个,非常吓人。可电影结尾并没有说清故事,力度相比《灵异咒》结局较弱。
!!。。。。。。。。!!!!!!!!。。。。。。。就是无力各种腿软。。。。。。。。。。。结局不咋地
不推荐。。。
前面没看 但是单看结尾就足够吓人
不咋可怕啊
误下国语版。只是整个节奏实在难以让人投入。还是恐怖片不能讲逻辑。。所以评论里那些被吓得不轻的结局到底是啥。我看的是跑到笼子那然后一顿伪纪录片操作,看到了女友和红衣女。。。然后结束了?
很普通
恐怖片的时效性吧,如果是小时候看可能会觉得吓人,现在看只是觉得很多冗杂的内容,而且也不吓人。女护士那条线也感觉有点多余。最后五六分钟像是学布莱克女巫,大头怪婴到底什么样也没呈现,可能是觉得观众想象的会比看到的更吓人,但是90分钟效果拉满之后,不给观众看反而觉得糊弄人吧……
结尾才到高潮,加星。
狗油油被吓得不轻
这是我看过的最恐怖的电影!!!!!!!!!!!大概是6,7年前老爸每天给我看一部鬼片的那个年头看的。。。。。
普普通通
到最后也不给麦格芬一个镜头这样是欺骗我的心儿好难受!!
真的有吓到.....
真心被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