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

생일,没有你的生日会(港),没有你的生日(台),生日宴会,礼物,생일잔치,Birthday

主演:薛景求,全度妍,金宝敏,尹灿荣,金秀珍,李凤辇,朴钟焕,权昭贤,成侑彬,汤峻相,申文成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9

《生日》剧照

生日 剧照 NO.1生日 剧照 NO.2生日 剧照 NO.3生日 剧照 NO.4生日 剧照 NO.5生日 剧照 NO.6生日 剧照 NO.13生日 剧照 NO.14生日 剧照 NO.15生日 剧照 NO.16生日 剧照 NO.17生日 剧照 NO.18生日 剧照 NO.19生日 剧照 NO.20

《生日》长篇影评

 1 ) 生日

电影中父母因为孩子的离世,受到的痛苦是极其巨大的。

无论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还是子欲养而亲不在都是这世间极度的痛苦。

无论现在怎样,我们一定要爱自己呀,不要让父母担心。

但另一方面我相信这世界上一定是有灵魂存在的吧,比如说电影中时不时亮起玄关的灯,他们虽然离去了,但一定是在以你看不见的方式温柔的注视着你,陪伴着你。

 2 ) 好看

但影片又不仅仅依靠情绪来共鸣,故事中点点滴滴,人物突然的崩溃,都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

一个家庭不会忘记,一个群体不会忘记,也希望一个社会不要忘记。

只有做到记住,才能警钟长鸣,避免悲剧的重演。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这胖子爱看电影(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283047但影片又不仅仅依靠情绪来共鸣,故事中点点滴滴,人物突然的崩溃,都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

一个家庭不会忘记,一个群体不会忘记,也希望一个社会不要忘记。

只有做到记住,才能警钟长鸣,避免悲剧的重演。

 3 ) 现实比电影残忍!这部韩国催泪新片告诉你,活着的人更像在地狱里

这是一部不忍苛责的电影。

根据2014年韩国世越号沉船事故改编的影片《生日》绝对是一枚重磅泪弹。

2014年4月16日,“世越号”从仁川港出发,开往济州岛。

船上大多是来自韩国鞍山市檀元高中,准备去度假的学生。

满载欢喜的出发,却最终没能抵达目的地。

世越号沉没在了全罗南道珍岛郡附近。

476人,仅有172人生还。

这次沉船事故摧毁了无数家庭,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们悲痛欲绝。

但令人吊诡的是,沉船事故至今是个谜。

而且一直到3年后,沉船残骸才被打捞上来。

期间,在韩国首尔,世越号沉船遇难者家属在政府大楼外示威抗议,遭警方逮捕,有人属在冲突中晕倒,被抬上救护车。

2015年11月12日,韩国大法院终审判决“世越号”船长无期徒刑。

2018年7月,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对“世越号”遇难者家属提起的索赔诉讼进行宣判,认定政府在事故初期应对不力,并判处政府向遗属支付抚恤金。

《生日》的时间线大致就在宣布赔偿之后缓缓展开。

这类影片最怕煽情过度,从整个叙事节奏来看,导演保持了不错的克制。

克制的叙事需要沉稳内敛、心有暗火型的演员。

为此制作组请来了韩国顶级影帝、影后, 薛耿求与全度妍。

两位韩国顶尖演员都自带几分忧郁。

作为韩国演技派的“三驾马车”之一,薛耿求在《薄荷糖》《素媛》等催泪炸弹中的演技令人印象深刻;而凭借《密阳》获得戛纳影后桂冠的全度妍,更是在影片中饰演过一次失去儿子的母亲角色,她对悲伤入木三分的呈现,至今让观众心悸。

《生日》并没有采取批判的角度去呈现事件的来龙去脉,它聚焦一个家庭因为失去孩子后的千疮百孔,从人物内心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展开,描述了父母不能承受之痛,以及愈合的艰难。

片中, 薛耿求与全度妍饰演夫妻。

他们的儿子守护在沉船事故中意外丧生。

在海外工作的丈夫正日,因为误判犯罪被关押三年之后才回到国内。

他对儿子的死去,以及儿子死后,他无法及时回国照顾伤心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而感到愧疚万分。

被关押的三年,是从沉船到打捞起来的时间,隐喻着失去儿子后,父亲封闭的心。

独自支撑一切的妻子顺南同样心怀愧疚,因为事故当天,她没能看到儿子发给她的最后几条求救短讯,她为此懊恼不已。

在儿子生命的最后时刻,不能给予他安慰,让作为母亲的她感到罪恶难赎。

影片并没有一开始就提及事件,沉船事件一直处于暗线,父亲的归来,父女之间感情的重新积累,还有一直试图修复的夫妻关系,才是故事的主线。

让人哀伤的是,无论是父女情,还是夫妻情,当正日每每想要用尽全力去修复时,就会触碰到最为敏感的部分,死去的儿子是他们一家人都无法轻松逾越的障碍。

那是家里一直未被收拾的儿子的屋子,他的所有东西都不允许被触碰。

屋子门口依然摆放着他穿过的运动鞋。

儿子的生日更是一家人悲痛的阀指点。

每到这一天,顺南就会失常,必须依靠药物才能勉强扛过。

眼看儿子又一年的生日即将到来,帮助遇害者家属的代表,一直想给顺南的儿子秀浩办一个生日会,让认识秀浩的人都来参加,寄托哀思,共同治愈。

这个生日会成为了丈夫正日回归家庭的契机,也是妻子顺南走出悲伤的希望。

随着生日会的逼近,围绕秀浩的人际圈开始露出水面。

故事以小小的家庭进入到了更为庞大的社会体系中。

比如在秀浩打工过的地方,其生前好友一直坚持在此工作;随后,一个陌生的女孩也前来工作;

包括秀浩的发小,隔壁邻居的孩子,他们其实都因为失去同伴、同学而感到失落和伤心。

不光是秀浩周围的朋友,秀浩同班同学的家长们,以及整个沉船事故中,失去孩子的父母们都在故事推进下,相继出现。

围绕沉船事故而形成的人际拼图逐渐完整,再现了家长们应对“哀伤”时的百态。

有的继续沉溺于悲痛中无法自拔;有的希望重新开始;有的选择逃避,干脆失踪不见。

《生日》希望呈现他们渐渐被大众遗忘的痛苦。

韩国SBS电视台2016年,有一档叫《无法毕业的孩子们》的纪录片,真实的呈现了事故中遇难者家属们两年后的生活状况,他们的悲痛其实远不止于落泪。

学校里有一间教室留给了事故中遇难的同学们,教室里摆满了鲜花,每年4月16日,家长们都会来到这里,代替他们的孩子答到。

影片中,家长们为此还抗议过,学校最后妥协,但有人认为这群家长的要求太过分。

社会大众的态度从同情渐渐转为反感,觉得有些家长要求过多,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影片中,就连正日和顺南的亲戚都觉得应该拿了国家的赔偿金,忘记一切,然后重新开始。

外人忽视了那份痛楚需要遗忘的时间,低估了伤口愈合的不易。

在《无法毕业的孩子们》的纪录片里,有位妈妈还是会经常想起女儿,即使是去泡温泉,她也不敢把脚放在水里,因为她会想起女儿泡肿的手脚。

还有位母亲开始习惯常备一条手帕,因为经常会不自觉的泪流满面。

目睹了自己的朋友和老师溺亡场景的遇难者的同学,常常看着照片痛哭,需要依靠安眠药入睡。

一位在事故中痛失女儿的母亲在沉船几年后含泪写下一封信:对不起,为了工作多挣几块钱,没能接到你最后打来的电话。

对不起,妈妈不是有钱人。

对不起,让你诞生在这一无所有的家里。

妈妈会去地狱的,女儿你去天堂吧。

歌德曾经说过,few people have the imagination for reality,很少有人具有对现实的想象力。

因为现实往往比电影更加残酷。

所以,作为观众和外人,你很难质疑演员们的煽情,他们仅仅是再现了一种真实的日常,去提醒人们不要忘记。

《生日》在前面两幕做的异常克制,它在耐心的拼凑起这群伤心人的群像,在制造一场治愈。

片尾的高潮,经历各种磨难后,秀浩的生日纪念会如约而至,人人纷纷前来,一边泪流,一边追忆,一边愈合。

这是一场压抑已久的宣泄,他们不是要忘记,而是从那一天开始,把悲伤留下,和过去握手言和,代替孩子继续和未来搏斗。

片尾,一个家庭重新开始,虽然依然有被偶尔触碰到伤口时的迟疑,但也有了欢笑。

门口那盏有点失灵,总会不经意间亮起的灯,大概是每一个失去孩子的父母,永远都无法释怀的心。

《生日》用悲伤表达的一切。

本来是“生”的起点,却被迫用来记住“死”的存在。

但影片又不仅仅依靠情绪来共鸣,故事中点点滴滴,人物突然的崩溃,都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

一个家庭不会忘记,一个群体不会忘记,也希望一个社会不要忘记。

只有做到记住,才能警钟长鸣,避免悲剧的重演。

 4 ) (無雷速報)當指針停止移動《沒有你的生日》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Lizard(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13664706/影院好读版《沒有你的生日》是從世越號事件發想的劇情片,講述罹難者家屬對悲劇的克服故事,對我而言不是那種最好的韓國片,因為它還缺乏形式上的花俏,或者是技術上的驚艷,然而,它具備了我認為好的韓國片必須要有的條件,這使得本片能將一個故事說好,同時達成許多韓國電影沒辦法同時做到的樸實與動人,而這全拜演員頂級演技所賜。

當電影不仰賴剪接與攝影機運動,而是全程讓演員們獨自表演或相互對戲,幾乎是將所有的壓力丟到演員身上,因為觀眾是不能一刻忍受無聊的,演員必須靠自己說服觀眾這部電影值得看下去,於是在許多韓國電影裡,演員不是得表演些特技,就是得講些笑話,偶爾賣一下美色,緊急時便吼個幾聲,然而本片卻藉由裡頭人物的生活演出,佐以一些不會過於誇張的小懸念,這些小懸念建立在角色細微的表情與動作上,他們輕輕地拉住觀眾觀看,而非粗暴地索取觀眾眼球。

電影從一個男人回家開始帶出整個故事,為何這個男人無法進自己的家?

為何女人不讓他進門?

為何小女孩對這人如此陌生?

在開頭許多疑問就不斷的被拋出到觀眾身上,隨著電影進行慢慢解開究竟這一家發生什麼事,是什麼造成女人封閉自己?

又是什麼造成男人心懷愧咎?

電影將從這一家慢慢帶出周圍的背景,慢慢進入本片的主題,關於一個人在世界上與他人的相連性,並帶出其他罹難家屬的生活,於是這裡韓國電影常有的一些說笑與幽默突然變得異常深沈,因為我們可以看到那些罹難者家屬是如何強顏歡笑,嘗試繼續把生活過下去,而有的家庭卻沒辦法走出那一天,正如沒辦法走出去的家庭總會有一個永遠乾乾淨淨的房間,那樣的家庭總是生者與時間的拔河,生者將自己的生命灌注進去,使得已逝者的房間永遠一如往常,而生者則一天天生出白髮、生出皺紋、生出紅眼……《沒有你的生日》是這樣一部談論時間的電影,它藉由一場偶然意外的效應談論至親死亡對所有人時間的影響,有些人選擇透過集體活動與儀式來重啟時間,試著讓生活繼續過下去,有些人卻逃避集體活動與儀式例如本片女主角順南,在《密陽》就有令人印象深刻演出的全道嬿她再次飾演喪子母親的角色可謂駕輕就熟,對她而言集體活動與儀式將會使她與自己的兒子真正分離,因為那將會使兒子與自己不再是活在同一時間,而飾演父親的薛耿求則演出別於於喪子母親遊走在冷酷與暴烈的一種內斂與愧咎的情緒,演出一名長期在國外工作,而錯過兒子生命及其終結的父親,他沉默寡言,卻絕非毫無感受,於是他與全道嬿兩人的冷熱搭配可謂合宜,同時核心故事上也因為有女兒這個角色使得呈現上變得具有多面性,在與女兒的互動中,兩人在大兒子去世後兩人情緒處理的差異被凸顯了,這讓電影冷熱平衡的很好,因為有些人的悲傷本來就不會輕易顯現在臉上,反倒是會顯現在其生活的小動作上,而薛耿求所演出的父親正是這樣的角色,使得喪子這件事在這個家庭被表現的更為多面,對於崩潰的妻子,他只能盡可能的從家中的小事開始修補,比如電燈、比如女兒、比如兒子的遺願、最後才是視己如敵的妻子。

不需要太多意外轉折、不需要太多背景音樂、不需要太多無聊笑話,本片單單純純、正正經經的藉由非主要角色比如鄰居、親戚、罹難家屬、兒子的同學們等等人物的一些小動作與小對話,一小片一小片的慢慢建構並呈現社會悲劇的公共性與喪親痛苦的私人性的衝突,而在最後一場近乎對淚線嚴厲考驗的戲中,在那裡你可以看到導演幾乎是一反電影前頭的樸實與簡單,將電影前頭備好的伏筆串連在一起,在觀眾情緒瀕臨極限時一口氣爆發,同時也是對私人痛苦的封閉性的一次強大救贖,因為世界上確實會有對你的苦難不能感同身受的人,對你所愛的人毫不關心的人,然而你所愛的人也一定有愛他且你所不知的人存在,而這些愛並不會沖淡你的愛的重要性,反而是使你愛的對象更加穩固,更加持存,透過愛他的人所記得的那些美好的故事,所愛將在開放的同時並不因此煙消雲散,反而是在一種多視角的多故事裡同時永恆的存在著。

 5 ) 有一定年纪的,或有亲身经历、目睹过死亡的,感触更深

这部很简单,哭就是了。

没有什么曲折的部分,就是世越号遇难孩子的家属的生活,对自己的无法放过在时间继续向前走的日子里不断撕扯的日子。

世越号事件若不了解可以去查一下,在这里两句话介绍一下:2014年4月15日韩国世越号(“ SEWOL ”)客轮搭载含33名船员在内的476人出航, 乘客中 339 人是安山市檀园高中的学生和老师,此行目的是去济州岛进行毕业旅行的,同时船上据说运载了严重超载(有说法是超出限重2倍以上)的货物;第二天上午将近9点船只经过复杂水域时,在全罗南道珍岛郡近海发生侧翻,此后的约两小时内的一系列操作——包括船长喊话让乘客原地等待救援导致学生们“遵守纪律”和“信任专业人员”等待在船体内以致后来无法逃生、海警救了率先逃出的船员后停止对学生的救助、官方否决了民间组织救援的提议等——最终导致沉船后包含超过300名十几岁高中生的乘客葬身海底。

对孩子们和父母来说,15号是

16号之后就变成了

此事甚至被人称为韩国的泰坦尼克号事件。

由于救援期间的一系列错误操作及事后官方的行为(谎报、拖延、封杀等)在韩国掀起轩然大波,民愤激昂,官方遭到来自民间的巨大抗议声,据说由时任总统朴槿惠指示向下施压封杀事实传播途径及抗议人士,包括近万名抗议的韩国演艺界人士,其中有金惠秀、宋康昊和朴赞郁等。

我看过韩国2014年出品的《潜水钟》、2018年的《那天,大海》,和日本NHK2017年出品的《世越号沉没 生存死亡的101分钟》。

还有不少其他相关的影视资料我没看过。

有兴趣以及有心理承受能力的可以都找来看一看。

事件之后的走向其实很乱,而且必然地伴生出包含玄学在内的各种说法,加上官方本身态度如彼,这样的事件几乎就不存在能给出让民众满意答复的可能。

回到影片。

大致应该是,主角家庭里的品学兼优的儿子秀浩是世越号遇难者之一,丈夫正日长年在越南工作,事发时因工作纠纷导致牢狱之灾受困越南未回到家人身边,独自一人带着小女儿生活的妻子顺楠被迎面拍来的噩耗击碎,精神方面也出现了些许问题。

离家许久终于回来的丈夫,自然不可能像旅游回来一样钥匙一转就能进家门的。

妻子一方面对父亲在家庭发生巨变之时居然无法给出支持充满了怨念,一方面要独自承受丧子之痛,再一方面还要麻木地生活在影片中官方不作为、民间持续悲愤疾呼的环境里,同时要承担经济压力和照顾女儿,这么多叠加在一个精神已经被砸得稀烂的女人身上,可想而知。

妻子并不愿意原本固定的生活里(只有自己和女儿)出现变数,丈夫在此时出现是她又需要应对的一个因素,并且是充满怨念的因素,因此她回避丈夫。

但毕竟丈夫当时的确身不由己,并且也是受害者家属,因此她也没有(也或许是无力)展示出凶狠的敌对状态。

另一方面丈夫离家时女儿艺率还很小,几乎没有体验过父爱的她,从很小就活在哥哥死亡、母亲崩溃的状态下,她没有正常家庭小孩的幸福童年,有些人可能没有从这点考虑,她其实是这个家庭最容易被忽略的、而心理伤害一定是最持久的成员。

面对突然出现的不断示好的父亲,小女孩对父母之爱的渴望有了盼头,自然在终日忙碌的母亲远不足够的关注之外迅速接纳了父亲,让父亲在母亲上班的时候来家里,一起做菜,父亲还帮忙修好了家里坏了很久的一些东西,包括一盏时常会莫名亮起的灯。

他们有一个让我非常感动的邻居大婶。

说真的谁能攀上这么个邻居真是祖上烧高香烧来的。

大婶家也有一对子女,儿子和秀浩从小就是好伙伴。

大婶长年照顾着间歇性崩溃、丈夫在外的顺楠,甚至对顺楠用药的情况也一清二楚,同时由于顺楠出于经济压力工作时间很长,大婶也要兼顾照顾艺率,大婶自己的儿子也常领着艺率出去玩,算是廖以弥补艺率破碎的家庭。

大婶儿子的卧房窗户正对着顺楠家的客厅,总能看见那盏忽然莫名亮起的灯,和听见女主人间歇性崩溃的嚎啕。

大婶的女儿高中毕业,受周围气氛和对面撕心裂肺的嚎哭影响高考落榜两次,大婶也劝着没让女儿发作。

民间有组织世越号受害者家属小组活动,大部分家属都参加了,会给每个过世的孩子过生日,算是种互助小组的形式吧。

有极个别不参与的,比如拿了ZF慰问金的,以及顺楠这种无法迈过自己这道坎的。

既然丈夫正日回来了,组织者就找到正日,希望他们家庭也能参与,因为秀浩的生日就要到了。

正日虽然觉得可以参加,但心怀愧疚的他只能试探着顺楠的口风,顺楠则很坚定地拒绝参加。

以上是故事的大概背景。

看到有些人不理解一些内容,我尝试着做一下解释。

关于慰问金,以上世越号事件背景我提到过当局的态度是希望蒙混过关的,因此慰问金就是当局以金钱稀释民愤的方式之一。

当局在世越号事故发生后最初居然对家长们发出了“孩子们全部得以营救出”的消息,而总统朴女士更是在救援黄金时间段内失联达7小时之久。

加上官方不救援、甚至阻碍民间自发救援的行为,这慰问金的意思在我的理解里就是买孩子的命的意思。

影片中提到的接受了慰问金的一户人家是因为孩子母亲得了癌症,属于特殊情况。

有人提到顺楠对女儿的态度很差,可能本身不是父母。

所以我认为年龄大一些的人感触会更深,尤其是有孩子的,甚至有二孩的。

很多有二孩的家长其实都苦恼于无法平衡对两个孩子的感情投入,也就是“A有的B也应当有”,而当一个孩子死去,对另一个孩子的任何投入都属于“A有而B永远都不会有”的概念,也就是影片中顺楠对艺率不想吃鱼发飙说出的“哥哥连饭都吃不了了你还不吃鱼”的意思。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既然失去一个孩子了,应该要对另一个更好才对啊”,这自然是没错的,这里涉及到另一个问题。

顺楠对儿子有着巨大的愧疚。

儿子在沉船发生时给她打过电话,而她当时手机不在身边没接到。

孩子最后的期望是能听到妈妈的声音,给予勇气也好,给予力量也好,给予希望也好,给予指导也好,这些希望都随着世越号的沉没而溶解,而顺楠错过了这唯一一个在她看来也许是对儿子一辈子最重要的回应的时机。

因此她被满心巨大的愧疚吞噬,终日活在与自己的撕扯中。

这也是她一直拒绝参与互助活动的最重要原因。

而对于女儿艺率来说,她的童年过早地被家庭的痛苦浸透了,哥哥突然的离世,使她失去了一个超级宠爱她的人,她从以前那个会被哥哥一句逗笑就发脾气朝哥哥丢东西的孩子变成了时时处处需要小心翼翼免得挑动妈妈敏感的神经而爆发的孩子。

而妈妈大部分在家的时间都无法抑制痛苦情绪的蔓延,这巨大的情感输出全部指向已经去世的哥哥,而从艺率的角度来说,这等于在要求她过早懂事的同时还剥夺了她被爱的权利,同时她也因而对水有着巨大的恐惧,别的孩子在海边开心地玩,她根本不敢往前半步——因为她连家里的浴缸都不敢进去,开放水域对她来说和地狱入口没区别。

在影片最后追思会的部分,主持人有问艺率要不要说一些关于哥哥的话,艺率是拒绝的。

在我看来,她是家庭中最无辜却最被忽视的受害者,她的拒绝里也许带有一些对“一起加入对秀浩的怀念”有着抗拒的因素。

难道她每天在家里对着为哥哥痛哭流涕的妈妈还不够吗,她才小学低年级的样子而已,都没有多少人问过她的感受,就拼命让她怀念哥哥,还要在一群人面前发言,有点过了。

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事是不如你所愿的。

对正日和顺楠来说,正日需要重新找工作,而他坐过牢的经历以及需要花在与妻子和自己和解上的大量时间精力让这难上加难;顺楠的精神已经支离破碎,只能做一些收入不高的工种,以加班来增加收入,无法正视自己未能回应儿子生前最后求助的同时仍旧需要尽可能照顾到女儿的生活;而他们俩在这种状态下,是完全没有一丁点自我的,包括:爱好、娱乐、社交、美食等等在内的一切在他们的日子里都化为乌有;但即使是这样,他们毫无办法,被一切“不得不”裹挟着、推搡着进入每个下一天,而这下一天里一切痛苦不会减轻,问题不会解决。

从电影没拍到的角度来想,他们以及和他们一样的家庭,每天可能还会在各种地方看到或听到时任总统朴女士及其当局的面孔、声音,就像一群杀人犯每天和你一起坐同一辆车上下班一样。

影片后期,顺楠终于和正日一起去参加了大家为他们逝去的儿子的生日追思会,而影片前半部分闪现的人们也终于现身,原来他们都和秀浩有着各种程度的关联,有人曾受到他的鼓励改变了性格,有人以他为榜样鞭策自己努力,也有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另一个妈妈打趣说“秀浩人很好但真没有眼见力啊,来我家吃饭一直吃不停的,把牛奶都喝光了,可我儿子都矮矮的。

我一直朝他使眼色,可他就是看不懂啊”引来大家一阵笑。

当然还有一个哭得不能自已的女生,原来她是秀浩生前救的最后一个人,一个浪头打来时秀浩把她推了上去,她回头时却没有看到秀浩——秀浩在生命的紧要关头帮了不少人,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大家很执着要帮秀浩过生日的原因。

顺楠被大家感动和感染终于稍微打开了一点心结,痛哭中说出了自己没有接到秀浩电话的愧疚之情;而正日也终于崩溃大哭,将积酿已久的内疚倾盆而出,说每晚都会见到儿子跟自己说,爸爸要回家,家里只有妈妈和妹妹了。

影片的最后,一家三口努力开始新的生活。

我写影评不太放图,因为比较啰嗦话太多。

这部电影破个例。

船身刚侧翻时听从安排呆在舱内以为没事的学生们

遇难学生的遗物

3年后学校给遇难学生们巨型的毕业典礼

参见影片《潜水钟》世越号客轮以一个轻松愉快的开头(毕业旅行)引出,短时间内(出发第二天早上)就行驶到深渊(300个高中生丧生),给几百个家庭以猝不及防的打击致其崩坏。

像片中顺楠一样精神崩溃的不在少数,2015年的父亲节一位受害者家属自杀,2020年到来的4天前一位被大家认为已经振作起来重新开始生活的父亲在车内自杀,当然还有一些自杀未遂的例子,以及在世越号事件后被抑郁症失眠和各种莫名其妙病痛缠身的遇难者家属也很多。

无论是黑幕说还是操作原因,世越号事件至今仍没有结论。

 6 ) cr

简介李四要过60大寿了,不料却空盼了一天,于是独自进城寻亲。

三个儿女为了生存各自奔忙,都没想起这天是父亲的生日,执拗的李四不愿提醒儿女,抱怨离开。

李四偶然结识了破烂王父子老胡和胡来成。

一场交通事故,老胡猝死。

悲愤难抑的李四想看看儿女的反应,于是将身份证与老胡的骨灰盒一起放在儿女家门口,陪胡来成过起日子。

儿女们全慌了。

 7 ) 悲傷使我們與世界脫節,並在我們周圍築起圍牆。

它不是一種情緒,而是一個容器,容納著失去某人的所有情緒。

那些悲傷的人往往無法理解彼此,因為我們悲傷的方式不同,導致誤解。

有些人會保持如此安靜,以至於在某些時候,當痛苦已經太大時,他們就會爆發。

有些人會聚在一起慶祝逝者的記憶,減輕他們的痛苦。

有些人會感到麻木。

有些人不知道如何面對。

有些人再也無法理解自己了。

2014 年的世越號渡輪慘案,這種悲痛與憤怒交織在一起。

不斷思考這樣的悲劇如何發生並奪走 304 條生命,而這些悲劇是可以避免的,並在船開始下沉後的黃金時刻拯救每個人,這是很有可能的。

想到有些人,尤其是那些有權勢的人,可以選擇驕傲和貪婪,而不是數百條生命,真是令人發狂。

他們並不愚蠢,因為失去了拯救所有人的所有機會;they're evil murderer mfs.當親人因悲劇而離去時,一個人如何繼續前進?

他們如何才能接受自己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了?

想到受害者在那些時刻難以想像的恐懼和痛苦,他們要如何生活?

一個人在那些時刻想要做點什麼來拯救他們卻又無能為力,怎麼能忍受這種罪惡感呢?

一個人怎麼能帶著倖存者的罪惡感生活呢?

悲傷並不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就能克服的。

每天都保持不變。

時間只是幫助我們學會應對它們。

這些受害者是某些人的心的一部分。

只有他們的記憶才能填補,即使不是全部,他們心中那些現在缺少的碎片🎗️“我把我們的回憶一起寫下來,這樣我就不會忘記。

 8 ) 所谓父爱

2014年4月16日,一艘名为“世越号”的轮船,在前往济州岛的航线上意外沉船。

当时船上有476名乘客,事故造成304人遇难,142人受伤,9人至今下落不明。

船上大多数乘客,都是韩国檀园高中的学生。

事故发生之后,许多家庭都陷在了失去儿女的悲痛中。

这场事故摧毁了一个原本幸福的四口之家。

这个家里,在国外工作的爸爸正日因突发事故而坐牢三年,大儿子秀浩意外离世,只剩下妈妈顺男和小女儿艺瑟相依为命。

长久缺乏父爱的艺瑟或许早就忘记了父爱为何物,而思妻女心切的正日一出狱便在妹妹的陪同下去探望她们。

结果可想而知,他吃了闭门羹,多年的缺席带来的是妻女对他积怨已深。

但他没有放弃,而是试图从接触女儿开始。

即使正日对艺瑟有些不知所措,感到十分紧张,但他还是每天接艺瑟放学,日渐了解了艺瑟,知道了艺瑟因为哥哥的意外离世而十分惧怕水,甚至不敢下浴缸的秘密,并且父女间约定好不告诉性急的妈妈。

不只如此,他也开始慢慢勇敢面对大儿子的离世。

沉船事件后,有公益机构组织遇难者家属去给离世高中生过生日,借此契机,正日走进了秀浩的房间,突然他发现他对儿子是如此的不了解,那些错过的父子时光再也没有也不会有了。

最后他发现了在儿子抽屉里的护照,从妻子那里得知是儿子为了陪胆小的妈妈去越南看他才办的,知道如此真相,他的内心久久无法平复。

最后的生日会,他从别人了解到更多关于儿子的事,明白了他的懂事、孝顺以及这么多年来他代替爸爸对妈妈妹妹的陪伴与爱护,也明白了自己这么多年来的缺席有多混蛋,更明白了他对儿子的思念之深。

最后,他泣不成声。

很多时候,父爱无声,但疏离是相对的,或许我们子女可以主动去拥抱父爱,表达自己的爱。

那么到时候,遗失的美好或许更少。

 9 ) 要幸福啊

对这样一个悲伤的故事还是感觉导演处理得很克制,尤其前半段太克制显得略微平淡。

但也正是这样的克制,才显示出痛苦的日常。

活在悲伤里的妈妈,隐忍悲痛的爸爸,还有小心翼翼着的妹妹,有的伤痕真的或许永远不会好。

最后生日会好像变成了一个记录,那么真实,情绪那么动人,眼泪一直忍不住流。

男女主的演技真的太厉害了。

妈妈在屋里抱着儿子的衣服声嘶力竭地痛哭,爸爸在生日会上情感完全爆发,太戳人了。

不过黑暗中还幸好有一丝希望的微光。

“我不会跟你道别,只是在下次讲话之前暂停了一下而已”。

多希望这世上可爱的人们都可以得到幸福啊。

 10 ) 愿我们的再次相遇仍是郊游

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会过去,被忘记。

——娄烨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永远记住某件事,只能意味着某人必须完成将记忆不断更新,不断创造的义务。

——苏珊·桑塔格 《旁观他人的痛苦》在世越号五周年后,《生日》悄然上映。

它讲述了遗属父母之间从争执埋怨,与世界针锋相对,到努力走出痛苦,与生活和解的历程。

不可否认的是,有李沧东导演的《密阳》《诗》珠玉在前,加之本片有世越号事件作为蓝本,一定程度上也对影片的展开有所限制,使这部电影还有一些遗憾,但《生日》依旧具有其存在和被肯定的价值。

尤其是影片以遗属与周边人的视角展开,具有女性导演的温柔细腻,并未聚焦于世越号背后青瓦台方面的问题(作为一部韩国电影,如果把话题引到当时救助不力,缮后不当太正常了),而是把「人」放在了首位。

由于这部电影无论是从导演,制片,演员到故事本身都与李沧东导演的电影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免会被拿出来与李导的电影进行比较。

影片有借鉴李沧东导演《诗》和《密阳》中的一些精彩之处,比如说深夜出走、读诗、湖水。

虽然全片看下来两位导演但功力确实不在一个档次上,但也不必过分指责,毕竟韩国也只有一个李沧东导演呐。

遗属如何面对生者,面对生活?

《密阳》讨论的是从他救(宗教)到自救,其最终目的是与生活达成和解。

《生日》未到达此深度,但最终和解的目的是一致的。

全度妍饰演的母亲原本对外界抱有排斥的态度,她怒斥努力放下痛苦的父母把对孩子的纪念日办成郊游,忘记丧子的苦楚;她怀疑想要为秀浩办生日宴会的代表别有用心;她不接受孩子的死,依旧为他添置衣物,与他对话;她情绪化地对待自己的小女儿,嫌弃她不如逝去的儿子。

事实上,导演并没有对丧子的母亲抱有一味同情的态度,虽然点明了她有精神疾病的事实,但一定程度上也并不赞成她沉湎于死亡的态度:虽然逝者不应被忘记,但生者其实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母亲的情感转变被凝聚到了一场秀浩的生日宴会上集中呈现。

她最初不愿意参加生日宴会,是不愿意接受儿子的死亡。

在这一场带有痛苦与快乐的双重意义的生日宴会上,在哭泣与笑容之间,她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生日是人赋予自己平凡生活的一个截点,在这场仪式上,人们不仅与逝者再次遇见与告别,实际也是与自身过往的告别和向未来的致意。

因此,这场仪式不仅仅是孩子的生日,更是遗属的生日:他们要努力着,获得新生的日子。

我个人比较有感触是有被秀浩救起来的女孩的故事。

在这种情况下,她虽然活着,却要背负一生的负累,甚至丧子家庭的仇恨。

超市里听新闻时大妈的看法其实是社会的普遍看法:他们认为被救起来的孩子是幸运者,甚至比没有上世越号的孩子还要幸运,因为他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

但活着孩子的,难道就不是受害者了吗?

影片总体来说并没有非常煽情。

一般来说煽情有两种主要的方式:闪回和嚎啕痛哭。

第一次闪回在影片过半之后才有出现,是父亲回忆与儿子在湖边郊游的生活,并且闪回总体占的篇幅也很小。

而痛哭的爆发主要还是在生日宴会上,个人觉得生日宴会最好能够处理成一场笑中带泪的郊游,而不应在最后变成一片嚎啕大哭的海洋。

不过这可能还是个人喜好的问题吧。

影片主要还是通过细节流露情感:飞机场父亲祈求机场人员为儿子的护照盖章,完成他出国的心愿;不经意间穿了儿子的皮鞋;感应灯突然亮了,又暗了,母亲每每惊起,以为是儿子回来了;父亲每晚去湖边钓鱼,只因为那是曾经与儿子郊游的地方。

通过这些细节,思念之情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电影有两个关键词:「生日」「郊游」。

生日在前文已经谈过,这里就来谈谈郊游。

影片有五场郊游:郊游时登上世越号,失去孩子;去纪念墙看孩子,怒斥郊游式的态度;父亲带女儿郊游,女儿因哥哥的死怕水;回忆中的郊游;郊游一般的生日宴会。

影片的展开其实是以「生日」为内在线索,以「郊游」为外在线索,以两个看似愉悦的词传达痛苦。

影片将门框式构图运用的较为成功。

特别是门微开,母亲在房内的镜头个人很喜欢。

门框内外是两个世界,门框的狭窄就造成画面的压迫感,从而表现人物内心的苦楚。

门框式构图1

门框式构图2在开头,笔者也谈到这部片子还存在一些问题,想写一下个人认为可以改进的地方。

1.契诃夫曾说过:「如果一出戏的第一幕,墙上有一杆猎枪,那么这杆猎枪在最后一幕必定要开火。

」但电影存在着一些无意义的细节(比方说父亲在监狱里呆过),导致叙事有些散乱,建议删去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

2.母亲走入房内,如同与儿子对话,随后痛哭惊扰到邻居的那场戏,可以加一个儿子与其对话的画外音,或者直接使儿子出现,在一个镜头之内进行转场,造成时空交错之感(比方说结尾两人过去一起钓鱼——儿子扔石头——现在父亲一人的转场方式),效果会更好。

3.父亲最初进入家中,观察探索的时候有一个主观镜头。

刚想说这个镜头还不错,然后就直接正脸中景反打,缺少连贯性。

建议这个主观镜头持续的时间长一些,也不要接中景,突出父亲探索多年未归的家的好奇又犹豫的矛盾心理。

主观镜头

中景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面对逝者,如何面对时代的惨案?

这是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但在这里我还是想送出娄烨电影海报上的那句话,我想也是《生日》的意义所在:

每一个活着的人,要好好活下去。

愿我们的再次相遇仍是郊游。

《生日》短评

这么好的题材,这么好的演员,被导演/编剧浪费了

7分钟前
  • yilisaiya
  • 较差

好无聊 电影里流露出的悲伤只觉得做作 寡淡 为了悲伤而悲伤 无法共情 无法沉浸 更没有被吸引

11分钟前
  • Couch potato_
  • 较差

看了那么多韩国片子里哭的最惨的一部,感人程度远超“七号房的礼物”,属于看之前一定要备好纸巾的片子。催泪但不煽情,感情拿捏控制的特别好,今年上半年能看的片子真不多,这部算是很值得推荐的了。全度妍和薛耿求以及小演员的合作都非常出色。

16分钟前
  • 抱抱
  • 推荐

最后老父亲爆发那段我真的哭死了,哭得头疼。但是我作为一个颜粉还是要说老薛真好看啊,最后在阳台那段我他妈一边流泪一边感叹这个男人真他娘的好看啊!!!

19分钟前
  • HB+U
  • 力荐

全度妍下班后把车停在路边那个镜头我才猜到是关于世越号的剧情。心疼那些在青春灿烂的年纪就离开的少年。那场生日会看得我泪流满面。太难过了……

22分钟前
  • 隐尘
  • 还行

最后搞得像个讨债大会,主持人轮流点名发言,怼着观众问:你哭不哭?还不哭?还不哭?——原来论起不知所谓和用力过猛的套路,中韩的新导演也并什么区别。

24分钟前
  • 阿暖
  • 较差

失去色彩的妈妈,突然亮起的廊灯,不愿再走进大海的妹妹,皱皱的爸爸,边边角角都很到位了。

28分钟前
  • Nr.
  • 力荐

太心痛了。那么多永远沉没在大海里的孩子们,以及永远走不出失子之痛的父母们。

32分钟前
  • 新生
  • 力荐

这一般般

35分钟前
  • 无所谓
  • 较差

勉强及格。完全没什么感觉,挺闷的。

39分钟前
  • 梦之安魂曲
  • 还行

结尾真是哭成狗了。和《海边的曼彻斯特》一样,过不去就是过不去,对一个妈妈来说,怎么过得去

44分钟前
  • 茭白
  • 推荐

海边的曼彻斯特是关于不和解的,而这一部是关于和解的。都挺好。

48分钟前
  • 我是小狗
  • 推荐

完全因为全度妍的哭戏,等有一天我真哭成她了,觉得她演的太牛逼了。

51分钟前
  • 骨亠
  • 力荐

拜大慈大悲千手观音.全度妍.千面女神教九州大陆分部今日成立、搓手;再见了,Pastafarianism——不过我认为教义之间并不存在根本冲突呐。方法如下:把面条放进部队火锅。亲测有效。

52分钟前
  • 好公民库尔蕾丝
  • 推荐

“经历那种事还没事的话,那才叫不对劲儿吧。”没有一个世越号沉船的画面,却犹如亲身经历过一般,心痛不已,流泪不止。

56分钟前
  • hangain
  • 推荐

相当长的一部分时间里平缓的缺乏状态和节奏,只有小事,却又没有细腻的感受,导演将整个氛围都控制在一种大而粗糙的悲恸里,有点迟钝,预设的电影不如生长的电影好的,不过薛耿求和全度妍两位演员将平凡演绎得很好,许多短小平实的镜头和导演一起完成了非常朴实的表演,且两人在这部电影里声音的塑造拿捏十分的完美。最后聚会一场戏处理的太长,着实破坏了真正的悲恸,文本也写得不算精彩,最好的还是那位后来的妈妈,说这个孩子没眼力见。

1小时前
  • Morning
  • 还行

这片子能到7.5,一半以上是青龙影帝影后的演技加持,特别是最后的一场戏,煽情得太明显过于刻意,前半段有些细节的铺陈才是真的催泪!

1小时前
  • C'est La Vie
  • 还行

死了的人一了百了,留下活着的人最痛苦。

1小时前
  • 瑶光
  • 推荐

导演李钟言参与过李沧东《密阳》和《诗》的创作,这部电影也确实有李沧东的影子。至少人物状态方面,全度妍的角色基本平移了《密阳》里的申爱。剧本还是太平,缺乏推动力,全靠演员表演支撑。导演的存在感也很低。

1小时前
  • 子戈
  • 还行

说实话当时看就觉得剧情俗套了,船太小载不了那么大的价值观和理念,全度妍也是发挥一般,剧情为虐而虐,整片节奏不好,不过好在她演技的技巧好,有个人风格,拿百想倒也是情理之中,毕竟去年一年真的没几个出彩的女主剧本,82年生的导演还是功力太浅,郑有美要够到影后还有一大截路要走

1小时前
  • 阿九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