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磊看着瑄瑄的背影大声问道“哎,那你还会不会打给我”,“那你还会不会打给我”,“那你还会不会打给我”,瑄瑄没有回答。
2004年的时候,我只有12岁,还在上小学。
第一次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已经是一名高中生了,然后它就成为我的一部宝藏片,偶尔想起来的时候就会看一遍。
最爱的片段是海报上,瑄瑄拉着阿磊走在高架铁道上,恐高的阿磊盯着瑄瑄向前走,瑄瑄问“哎,你为什么老是盯着我”,“是你让我看你的啊”阿磊笑道。
五月的微风从铁道那边吹来,带着春日的绿色,吹拂着少年和少女的脸庞,一种微妙又美好的情愫在蔓延,那是青春的样子。
所以说,即使豆瓣只有四万多人看过,评分只有6.7分,那也没关系。
因为它是专属于少数人的宝盒,宝盒里有刘亦菲和陈柏霖最青涩又美好的样子,还有阿信出镜的温柔。
没错,它也是我第一次认识五月天,在那之后的很多年里,听五月天的歌,看阿信的微博,搜集他们的消息已经慢慢融入我的生活,去看了五月天现场,沉溺在阿信的温柔里,很庆幸以这样一部电影开始与五月天的缘分。
电影里面最感动的一段,从没见过的爷爷为了瑄瑄到台北看五月天的现场,一群青春活力的五迷中有一位颤颤巍巍的老人,阿信远远的向爷爷用手势表达敬意。
围绕瑄瑄三代人的故事其实将整部电影的基调变得更加厚重和沉淀,因为年少 时的爱情虽然美好,但是少不了给人一种轻飘飘又无足轻重的感觉。
而跨越了大陆与台湾,连接其祖孙三代的故事让我们得以在电影中思考更多,两岸关系从来都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即使十多年过去后的现在,在网络上发表一段关于两岸关系的言论都会引起巨大的争论。
但是这部电影中,我们却能从瑄瑄的爷爷出现的几个片段中,感受到那段历史对个人命运产生的巨大影响,也能够从阿磊和瑄瑄的彼此喜欢中看到了超越ZZ之外,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
那,青春里面曾经出现过的那个少年,你,还会不会打给我啊?
因为最近的新闻,尤其是那张举字幅的照片,那些年纪大的叔爷们聚在一起,我又重看了这部电影。
补充一些新感受。
要相逢,除非是梦里团圆在五月之恋里,这句唱词串连起整个故事线,三代人的羁绊就此展开,哈尔滨的雪景就这样和三义的五月雪联结。
这句唱词取自京剧名段《文昭关》,讲的是伍子胥的故事。
〖哭一声爹娘不能相见,不能见,爹娘啊!
要相逢除非是梦里团圆〗赵爷爷在离世前坐在车站露台上说“我要回家”、“车票早就买好了”,最后是在芳姨的回忆里,她在二月将赵爷爷骨灰送往哈尔滨,那张车票作为遗物一并交还给了瑄瑄爸爸赵新中。
车票上面的时间显示是1948 赵爷爷确实是早就买好了车票,可惜一个人的命运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他随蒋的部队去台湾之后,直到很多年后两岸开放探亲才终于返回自己故乡。
回乡的时节,哈尔滨下起了雪,当初离开的少年人此时已经年迈。
瑄瑄代表哈尔滨京剧少年团去台湾参加文化交流访问,一早就跟网络上认识的“阿信”相约去三义,她生来没有见过爷爷,只见过照片,但还是执意在剧团交流之外的时间坚持去三义的胜兴车站,一个已经废置很久的车站,因为赵爷爷在这里工作了三十年。
血脉联结……赵爷爷为没见过的孙女去诚品书店买她喜欢的五月天专辑纯真本事,瑄瑄骗带队老师自己发烧,偷偷一个人去胜兴车站,一个人在油桐花飘落的树林下唱出那句“要相逢,除非是梦里团圆”。
没有人说出思念二字,但思念绵绵……镜头语言含蓄,隽永悠长。
不要梦里团圆,期待两岸早日团圆。
五月之恋 (2004)7.32004 / 中国台湾 / 爱情 / 徐小明 / 刘亦菲 陈柏霖
虽然主演是五月天,但时时刻刻都觉得像是在看苏打绿MV的一部电影啊。
导演还是想要尽可能地讲很多东西,讨好各种面向的观众的,所以在叙述一个带着文艺气息的爱情故事以外,还夹杂着对两岸关系和父辈关系的探讨。
整体的观影体验是愉悦的:青春靓丽的刘亦菲和邋遢酷帅的陈柏霖,附上诚品书店,还有五月天(阿信年轻时候也太嫩了)。
但是,有一个大问题:刘亦菲和陈柏霖不来电啊。
二位的演技都是好的,我真心觉得演的好,但就是没有名为chemistry的东西,让人看的时候总沉浸不下来。
另:石头的演技不错嘛。
总之,如果你喜欢五月天,喜欢台湾的风景,或者想看看美女帅哥休息一下眼睛,这部影片很适合你。
按照我看电影的习惯,看这个名字我根本不会搜索来看,可是昨天我再看完后,却有了很深的触动,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一部“爱情片”,在两个年轻人懵懂的青春里,却是无尽的乡愁,而放在今天环境里去看两岸关系,更是唏嘘。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但很多剧情设计很值得玩味。
一个哈尔滨学京剧的女孩,和在台北乐队工作的男孩,他们因为“五月天”而相遇。
一南一北,传统和现代,冬天和夏天,隔着遥远的距离,但他们还是相遇了。
他们比分隔两岸三十年的老人要幸运,借着两岸交流的放开他们才能到了对方生活的城市。
对两岸关系有了解的应该知道,直到2008年才实现两岸三通,而这部电影应该是在04年上映的,那个时候的两地往来仍然不通畅,受到各种阻碍,这部电影柔性的也表达了普通民众最朴素的愿望。
而在这部电影里,刘亦菲饰演的瑄瑄几乎我觉得就是她本人的16岁,甚至哈尔滨背景我都觉得也太巧合了一点,几乎没有什么表演痕迹,很真实的展露了青春期女孩的状态。
她有着国外留学回来的那种自信,也有中国女孩的娇羞,她自己本人开朗活泼的个性完完全全在电影里真实的呈现给了观众,我想没有人不爱这样的刘亦菲。
可是这类题材不要说上映了,以后根本都不会有人再触碰了,纯纯的爱恋和浓浓的乡愁,16岁的刘亦菲赢走了我的心,却又觉得已经失去了她。
更让人难过的是,两岸之间曾经还有着很多淳朴,善良的交往,如今被意 识形态裹挟着,不知何时才能重启。
又看了一遍“五月之恋”,感觉还是那么舒服。
第一次看是在无意间,越看越觉得舒服,像是安静道来的青春爱情故事。
故事和“五月天”这支乐队有关,以前没怎么听过他们的歌,但通过这个电影让我有点想了解他们了。
整部影片讲述了发生在大陆女孩萱萱和台湾男生阿磊间的故事:通过阿磊的谎话结识了萱萱,借着萱萱来台湾演出两人相恋,最后借着送画之名阿磊来到大陆与萱萱走到了一起。
看似有些简单的爱情故事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海峡两岸的亲情故事,这无疑增加了整部电影的分量,但他的叙述方式又很独到,丝毫没有说教和做作之感。
这是一个很安静的电影。
清新的电影。
就像是五月的天气一样。
很喜欢陈柏霖的表演,笑料基本上都出在他身上。
感觉他的表演很真实,可能是和他本人很像吧,慵懒的,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爆炸头,说话乌噜乌噜的,正是我想要得那种状态。
刘亦菲就感觉一般了,有些做作,没有东北人的那股劲儿,可能她还是活在古装戏里比较好。
电影本身的情节有些瑕疵,但并不影响到我的观影心情。
“五月之恋”里的景色都很美,像是专门为这爱情设计出来的:比如索非亚教堂,废弃的铁路桥,书店等等。
景,事,人,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真实,有趣。
总之,现在闭上眼睛还能回想起里面的情节,真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一段只属于青春的爱情,那种气息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比拟的。
她要回哈尔滨之前一天。
阿磊送她。
她转身离开后,阿磊喊:你会打电话给我吗?你会打电话给我吗?
你会打电话给我吗?
脑子里一直挥之不去的张士豪的影子突然就站立了起来。
张士豪对孟克柔的坚持、倔强都还在。
只不过走过了蓝色大门的几年后,小士又遇到了另一个心爱的女孩。
电影到这里就该戛然而止的。
这样就是一个美好的故事,关于五月里一场青春的心动。
可是....
大陆,台湾;少女,戏曲;少年,吉他;热闹的五月天,哈尔滨白雪一般的油桐花。
祖孙三代情感的联系,两岸的缩影,萱萱不愿直面却偷偷去探望,头发花白的爷爷为了萱萱去五月天的演唱会要签名。
在图书馆偷看女孩的少年,写信的少年,写日记的少女,骑单车举着画的少女,青涩的没有未来的情愫。
写亲情穿插其中作为线索,没有套路,没有大篇幅的煽情,一点点碎片,花和画作为连接和线索十分动人。
写青春,没有太多亲昵暧昧,一次车票的探险,来往的书信,少女头盔下可爱的脸庞,和少年结结巴巴的话语,蓬松的乱发。
我想这可能是刘亦菲一生最棒的现代电影了。
也是我看过的很棒的青春和亲情电影。
这样好的剧本和这样懂的制作团队或许她再也碰不见,很多大投资的制作是否懂得这样清爽的刻画情感呢,尤其是越来越流水线的现在还不如从前。
部电影封存了少年时代的刘亦菲,青春活泼傲娇,电影角色就像她自己一样,所以表演一点也不做作。
对她的喜爱也封存在这里。
网络的爱情的动力源自于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这部轰动一时的网络小说曾骗得每一位网络男女都泪洒键盘,如我这般糙汉虽未被骗出眼泪,但也被感动过一把,不能免俗。
当这部网络小说最终被搬上银幕后,我却是兴匆匆进的电影院,兴味索然的离去。
用电影画面堆砌出这个名噪一时的网络爱情故事,让人只觉得味同嚼蜡,从此以后轻舞飞扬便在我心中真的死去。
而后本人又陆续见了几位网友,多半也没有小说中这般浪漫动人,第一次亲密接触原来也只是无奈的真实世界将梦想往虚拟世界的投射。
打造一个动人的虚拟爱情,没有俊男美女是不成的,否则也就构不成动人的网恋故事,要想成功,无论如何两者之间必居其一。
而陈柏霖就是一个帅气的新新人类形象,我没有看过他的《蓝色大门》,但却早已通过媒体的喉舌知道了他的名字,这位台湾小男生的当红程度也是风闻已久。
刘亦菲在祖国大陆的成功几乎就象陈柏霖一样,如同刹那间的风生水起。
当两位俊男美女相遇,他们便在电影《五月之恋》中纯纯的恋了一把。
《五月之恋》原本令我提不起兴趣,我只怕又是一出落入俗套的痴傻爱情戏。
但看到制片人中的田壮壮的名字,我方才改变了决定,用心看完这一部电影。
田壮壮在我眼中却是第五代导演中最值得尊敬的,他虽然没有张艺谋和陈凯歌的名声和成功,但直到现在仍然能如此执着于毫无功利的艺术路线也唯有他了。
对于中国独立电影的支持,对于多元化电影风格的包容,更彰显出他自身的大师级的气质。
如《五月之恋》这样的青涩爱情的题材多半逃不出商业的范畴,但若用心看罢,其中却有着不一般的清新之风,并不流俗。
它总不同于张艺谋那样将商业电影包装出一番艺术,毕竟形式的极至仍掩不住骨子里的商业气味。
影片的故事极自然且简单,没有刻意地营造出若干的浪漫情节,有着岩井俊二式的淡然的纯美。
这是关于新新人类的新时代爱情,一个台湾的阿磊,一个大陆的暄暄,从哈尔滨到台北,好似双城的故事,让我想起陈果的《榴莲飘飘》。
故事是如此的现代,有着五月天的青春歌声,但却不能忘记传统京剧的古典之美,将古典与流行的溶合,这是一种跨越代沟的真诚。
导演徐小明延续着台湾纯艺术的细腻风格,将阿磊与暄暄的网络情缘表现的平淡而真实,徐徐展开,没有矫揉造作,每一个静默的镜头之下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情感,总会将你打动。
含蓄的情感是台湾电影的标签,平平淡淡而又不经意地令人煽然泪下。
在阿磊与暄暄的纯纯的爱情主线之下隐藏着的却是一份尘封的亲情,关于台湾离不开的总是两岸情节,老人们的乡土之情。
影片回避了政治,回避了敏感,但是从片中却可以看到对两岸交流的认同之感。
我想着陈 水扁为什么不愿“三通”,只是因为两岸的交流会使台湾独立丧失民众的基础,血终浓于水。
为了此等目标而定的政策之于他似乎无可厚非,因为他终究是怕的。
对于人物的刻画,导演徐小明尽管着墨不多,但也将阿磊这样一个有着新新人类通病的男生形象勾勒出来,聪明却不务实。
与暄暄的相遇,为他带来了不少的改变,他开始关注一些他漠不关心的东西,被一些情感所打动。
从哈尔滨到台北,从台北到三义,又从台北到哈尔滨,故事在徐徐的展开,情感在点点滴滴的积累。
刘亦菲饰演的暄暄清新动人,为暄暄与阿磊的故事在平淡中注入着活力。
各种情感的汇聚,使影片并不再是单纯的爱情,素未谋面的父子亲情,又或者是石头与阿磊的兄弟亲情,为五月的清纯恋情添加了不少佐料。
也许是受侯孝贤的影响,电影的节奏是缓缓而进的,故事没有大的起伏。
三义的油桐花就像五月雪,而哈尔滨的雪景却如此真实,唯美是影片舒缓的理由。
导演徐小明让我记住的作品只有《少年口也,安啦》,但是足矣,一个有功底的导演就是这样来把握一部原本商业的电影,但却看不出商业的功利味。
而且切实地把握住新新一代与老一辈的不同心态,足见他的用心。
《五月之恋》就是这样一部不需要大红大热,但却不会令你失望的电影。
(看到最近好像在dy挺火的,想起多年前没写完的观后感,只有个提纲,先发上来,以后有空再补充- -或许在两岸统一那天)诞生在台湾戒严令的背景下,以春末夏初五月花(油桐花)开,纷飞似雪,借瑄瑄的青春故事,引出一名曾经的国民党战士对家乡哈尔滨下雪场景的无限思念。
故事时间线:1948年12月5日,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平津战役爆发,国民党士兵赵更生(赵瑄爷爷)买的回哈尔滨车票(12月4日-12月11日),然而却迫于各种压力无法乘坐,只能南逃台湾,台湾随即进行长达38年的戒严令。
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令,开放大陆探亲,爷爷回到家乡哈尔滨,却没想到曾经的妻子,在自己南逃台湾时已有身孕,并产子赵新中,而孙女赵瑄也快出生了。
2003年暑假,瑄瑄父亲随学术团到台湾探望父亲,希望接爷爷回家乡哈尔滨。
在台湾胜兴车站工作三十年的爷爷,早已再婚教美术的方老师,已经放不下在台湾的一切。
爷爷知道孙女瑄瑄喜欢五月天后,便去书店买了本关于五月天的书,并附上自己写的“五月天 更生”书签,一同寄给孙女瑄瑄。
2004年2月:方老师带着爷爷骨灰回哈尔滨叶落归根。
2004年4月20:瑄瑄与“阿信”网络认识60天,并约定在诚品书店见面。
……2004年冬天:阿磊写了多封邮件联系瑄瑄,却石沉大海,哥哥看出阿磊的心思后,带着阿磊去北京。
阿磊抵达哈尔滨戏曲学校,恰逢瑄瑄随南方演出而扑空,就在签证最后一天的12月18日(……)电影细节:1. 爷爷2003年去书店买五月天自传电影的时候,碰到了阿磊,电影有一幕平行时空的插叙。
(……)背后的故事:1. 这是刘亦菲的第一部电影,在剧中刘亦菲与瑄瑄同龄,1987年生,算是本色出演。
2.刘亦菲为此片特意学了两个月的京剧,有没有似曾相识?
为拍鸿门宴传奇,学了曲项琵琶,为拍恋爱通告学了半年的古筝,为拍夜孔雀带着法语老师进组学了法语。
3.剧中爷爷购买的《五月天的摇滚本事》于2002年2月出版,听说当年很火。
4.刘亦菲最后双手离开车把柄举画的片段,是真的摔了,摔了个脚朝天o(╯□╰)o(……)
在电影五月之恋里最喜欢这个镜头:刘亦菲站在满山桐花的山路上白花缀绿海等的人还未到独自对着这五月雪唱起了要相逢。
除非是。
梦里。
团圆。
想起李义山的”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果然是清丽极了
当了这么多年迷妹最后却以另一个迷妹的身份看完了这部电影。04年的片子立意就这么明确了。而今怕是再不会有这么单纯的电影了~
最近在某抖上很火的样子刷到几次视频于是去看了。确实好看,青春靓丽的少男少女,解不开的丝丝乡愁,结合之下看得很是怅然。画面也很美丽,导演真的会拍。而且真的有五月天本天,特别青春的几位!
一如所有的台湾青春电影 简单干净 还有你们当年的声音和身影。实践的镜头一眼就认了出来 能亲眼看过 走过那些地方 真好。PS. 当年的陈柏霖又帅又萌到人仰马翻 但当二陈出现在同一个镜头里的时候 我还是不争气的完全定焦到了老陈的身上这是为嘛。。。
不知。。所云。。。
挺好看的,刘亦菲青春气息十足啊,画面挺美的
我不管,我就给10分
忽然觉得陈柏霖好适合这种片子
海峡两岸的离别总可以成为纯爱电影的题材。那时的台湾还需要签证,那时的MAYDAY还那么青涩,音乐可以消除一切隔阂…… 不过就故事来说还是太过单薄
只是为了看脸,刘亦菲和陈柏霖都长得好看
03年一部《寻找周杰伦》,04年又一部《五月之恋》,那2年的流量变现还很简单。一部电影也能贡献足够多的好歌曲。网恋、偶像,北京女孩和台湾男孩,这部剧也把两岸当时最青春的男女凑在了一起,要知道03年拍这部戏刘亦菲才16岁啊,陈柏霖也才20.从电影的角度来看,最大的问题是太慢,2个年轻人的表演基本靠吼,CP感不够。如果就是讲青春爱情也还好,但是你又插上了老兵思乡这么大的一个情感,就感觉很沉重。
看不懂豆瓣的评分……淡淡的青春和乡愁 很好看
总觉得这对情侣很不搭调。
好喜欢这部电影的画面,清新自然,也很喜欢里面的感情,自然不做作,最喜欢里面关于乡愁的表达,淡淡的但触动人心。好片不该被恶意差评,演员只是一部电影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幕后工作人员的付出,恶意差评的真是没心肝。
美到不行,刘亦菲真是个小可爱(๑• . •๑)
五月雪很美~五月天的音乐很shining
真的好无聊好无聊阿。。。。冲着刘亦菲的侧脸去的。。。
又是失望,看来我已经过了看纯爱电影的年龄,觉得弱智、没深度,又不感动;不知是刘亦菲的角色设置太差或是她演技不行,女孩总是莫名其妙任性;不过知道了五月雪、台湾铁路至高点
一部关于青春和梦想的电影,云淡风轻,配上五月天的音乐,色彩感觉很好
喜欢清纯的刘亦菲,加一颗星
历史轰隆隆留下了太多思念,眷恋,遗憾,留下了想回却再也回不去找不到的家。是奔着五月天来看的,而整部片子除了男女主角青涩美好的感情,和五月天这条支线线索,还有通过两位青年牵动出来的相连两岸的血脉深情。在我看来,五月雪也是降落在台湾海峡的大雪,只不过每片纷飞的雪花都是每位心系两岸同胞心内滚烫炙热的眼泪,热泪顺着漫长的时间维度,结晶成透亮的雪花覆盖在这个寂寞星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