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我竟然买票去看了《极限挑战》,这部所谓的“真人秀大电影”,发篇好评就可能在评论区招来一大堆质疑的片子!
——“综艺也能拍电影?
”“圈钱烂片!
”“摆明了欺负观众人傻钱多!
”——没错,我也的确是一边嘴上说着不喜欢,一边在猫眼下了单,买好了黄金时段的电影票,而且发现好座位竟然都被占光了,只买到了边边角角的位置。
顿时有种加入了一场盛大羞耻play的错觉(没想到这么多人都是同好啊喂)(´∀`*)观影感受……怎么说呢,大概就是一连串的卧槽卧槽卧槽……开片一场宫廷戏,这服装,这镜头,这氛围营造,完全就是按照大电影的标配来的啊!
整个一搞笑版绣春刀既视感,六位演员穿上锦衣卫飞鱼服竟然还有点小帅气(´・ω・`) 想了想其实有一些综艺节目,开头也会故意拍一段有故事性的东西,我强忍住内心的卧槽,继续往下看。
看了半小时,卧槽,还挺好笑的啊!
明明觉得男人帮都挺二的,就是忍不住笑是怎么回事……罗志祥被雷劈后直接变成明朝杀马特,特别是不知道用什么煤炭抹出来的一字眉,太魔性……看到孙红雷被当众扒裤子,这种粉红的画面还真是叫人害羞呢23333333整部电影看下来,感受最深的,竟然是六个人之间浓浓的兄弟情谊。
在剧情里,六兄弟遭遇重重危机、关乎生死,在危急关头甚至需要在兄弟和性命之间做出一个抉择。
对于看惯了六兄弟在节目中嬉笑打闹的我们来说,猛地发现他们在经历这么严肃的挑战,内心还是不由得被揪了起来。
而最终的结局,也令人感动又唏嘘。
走出影院的一瞬间,我晃了神,突然间有点忘了自己看的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没错,我竟然被这部综艺电影给touch到了。
不是那种翻天覆地重塑三观的震撼,这电影也算不上多么牛掰。
有一种电影是看技术的,有一种电影是看情绪的,还有的电影是技术和情绪俱佳的。
显然,《极限挑战》是能让人看完之后生出一种“小情绪”的。
我恰恰就被它的这种小不同、小欢乐、小温暖给结结实实的感动了一下。
记得黄渤在之前的访问里说,能够拍大电影,是因为观众的厚爱。
而且这次和之前任何一部综艺电影都不一样,是在电影和真人秀之间,一次全新的尝试。
你会觉得《极限挑战》更像是一个充满实验性的作品,电影和综艺是两种带有各自固定属性的形态,放到一起,虽然仍能看出有一些略显生硬的结合,但整体效果之好,也是超出预期的。
听说导演还专门找了《泰囧》的编剧来写剧本,六位主演好像也给剧情提供了不少意见,作品中的诚意还是看得见的。
作品之外,说回到情绪,电影设置的“友情”议题,让人在看完电影之后,首先的印象,可能不是游戏有多好玩、演员表现的有多好笑。
相反,“笑”的部分成了一种衬托,“情”的部分成了主角。
你甚至也许会在看过电影之后,想起有关几位老朋友的回忆。
想起那些年,也有过极限男人帮一样的铁哥们儿、死党、密友,为了青春里的一次小承诺,就能两肋插刀、肝胆相照。
影像照进现实,收获温暖触动,至少,在这一点上,《极限挑战》比其他综艺电影做的都好。
我无心争论,综艺电影是否该拍,拍出来的是否都是圈钱之作。
每部综艺电影动辄数亿的票房,证明着的确有很多观众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喜欢并追捧着这样的作品。
存在即合理。
有一个观点叫don't judge,导演别去评论观众,不喜欢一类型电影的人,也少去评价另一部分观众。
各有各的趣味,这个世界才生而精彩,不是么?
更何况,许多人还满怀期待的综艺电影,又正在很努力地做出一些改变,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节奏飞快的城市里,快乐不易,感动不易。
但在这部《极限挑战》里,能看到一些小欢乐、小惊喜、小温暖,那我想,这就有足够理由,让我再一次买票,去支持每一部有可能带给我们惊喜和触动的电影。
如果打分的话,我打五星。
四星给电影,一星给我们男人帮。
在去看电影前我是忐忑的,害怕我爱的鸡条跟奔兄、爸爸去哪儿一样因为名不副实而背上骂名,看完以后我可以放心了。
电影剧情从真人秀到剧本又回到真人秀,可以说将综艺和电影结合得很好。
唯一可惜的是后期配的花字有些让人出戏,毕竟这还是一部电影。
有渤雷坐镇,演技不用说,有保障。
不论是磊哥留下还是小猪牺牲,BGM的运用很能带动人的情绪。
故事剧情的发展足够吸引人,节奏也不错,但是比起后面的高质剧情,中间的真人秀部分就相对逊色了。
鸡条大电影虽脱胎于真人秀,但我认为它的剧情完成度,可以被称为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电影了。
另,然而它并不能称作一部合格的喜剧,因为它最后把我给整哭了,呵呵哒。
第一次见到综艺电影这么虐的,手动再见。
凭良心说我是极限挑战的粉丝在进电影院之前我是抱着只要做出一期好看的节目我也能买账的心情毕竟搞笑+极挑南京那场的感觉我就能够接受了但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全体导演组的诚意它总的来说是剧情+真人秀+剧情前面剧情的部分非常的……尴尬(。
有种你们是不是被下降头了或者被养蛊了的错觉………以你们的智商怎么能说出这种话?
………人设跟真人确实很有区别啊后面真人秀的部分也失去了真人秀的随机性,看着就非常有设定感,而且这个节奏感也不好,没有平常节目里的优秀,同时减少了很多笑料和可看性但到最后结局的时候,前一秒我还在吐槽五毛不能再多的特效………后一秒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了,我觉得自己仿佛是傻逼………小猪模仿鸡叫的声音喊着渤哥渤哥,明明是非常搞笑的部分,却是最大的虐点,这种真实感是六个人去演电影演别的角色不可能呈现的而要是普通的真人秀,又不可能设定出真正意义上的生生死死分分合合,如此荒诞就好像六个人经历了平行世界一样真真假假的形成了这样一个产物其实作为粉丝已经非常满足,超过了期待值以上感谢极挑节目组和六位成员们,遇见你们真的很开心
那些张嘴就骂的我不知道是什么心态,现在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影也遭遇了瓶颈,特别的国内这几年拍的电影除了嘈点还有什么?
明星也不必一直摆着高高在上的姿态吧,现在亲民也是大势所趋,综艺电影的出现也有他存在的意义,所谓圈钱,现在电影基本都商业化,哪个不是为了赚钱去的,那些胡乱谩骂的请注意自己的素质,你们那样刷存在感也无法提高你们的X格,喜剧也一直都被所谓的正规电影所排挤,但是很多喜剧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我们完全可以把这部影片当作另类喜剧来看,如果你不喜欢,没人强迫你看吧,综艺电影正在创新探索中,内容可能会比较苍白,但是与前几部综艺电影不同,剧组很用心,哥哥们也很卖力,我个人感觉还不错!
一有次跟老板聊思想谈人生,问他看好怎样的员工,答曰要有潜力;问如何算有潜力,答曰肯持续进步,并对持续进步做了以下注释(quote and unquote):“一个人,首先看他看不看书,看的书包不包括文史哲,包不包括经典,或者再读经典。
看电视要看他看美剧还是看英剧,看的是什么美剧什么英剧。
最后是综艺,综艺也要分,看什么XXXXX?
对不起,我跟他没话聊。
”听完这话我一面暗暗窃喜平时在他面前装读书人是对的,一面又有点后怕,办公室里平常没少聊这台那台的综艺节目,被老板听进去原来兹事如此体大。
聊到这里本来也是收获了人生至理,但没想到我接下来无心问的一句才是通关密码——“那X 总(我司最大BOSS)是不是很看好XXX?
他一直勤奋好学工作又上进积极。
”老板微微一笑,“那你就错了,XXX在X总那儿的评价并不高。
”我大惊,“为什么?
”“对X总来说,忠诚比能力重要。
”二今儿被某低分片爱好者约出来看了……《极限挑战之皇家宝藏》。
注意此处的用词:低分片。
低分片跟烂片是有区别的,正如一部拿了高分的片并不就能被称作佳片,一部被标上低分的电影也并不必然就是烂片。
观影全程他都在摇晃并怂恿我一起摇,于是活到了第十七年我终于发现原来电影院的椅子是可以摇的,然后我俩就集体进入了摇摇乐综艺大电影模式。
“孙艺兴真是匹呆羊哎!
”“黄渤在这部电影里还能飙演技安昂?
服!
”“说正经的,黄磊的菜谱啥时候出?
”“为什么我觉得有胡子的王迅有那么一丝帅气?
快摸摸我额头我是不是病了?
”“罗志祥用的什么保养品?
让他务必开个帖子好吗!
”“快看快看孙红雷的眉毛,化得那么直!
”…………(友情提示:影院聊天有碍健康,实不得已为之请务必压低音量在3格以内)期间还有两个很好笑的点(辟邪三宝跟BerGer),两个人掐胳膊拧大腿乱笑了好久。
笑着笑着又觉得有点对不起黄小厨跟黄小渤,人家演得那么认真我们是不是太失礼了。
快结束的时候我们终于不笑了,因为黄小渤开始正儿八经地走心了。
虽然我们还是觉得前面几个人的死很莫名其妙而且最后那熔岩的五毛特效太干,但还是被黄小渤打动了那么一丝丝。
黑幕里一边走一边问基友,江山美女宝藏和兄弟你选哪一个?
基友哈哈哈哈说你以为我傻吗怎么可能有人给我选你也太看得起我了吧!
三但其实我知道他肯定会选兄弟(不然我也不会陪他看低分片)。
之前圈子里的某人出了点事背了一身债,找到我们的时候基友第一个借了好几万给他,然后自己默默吃了好久的土。
交朋友不会看他帅不帅有没有钱会不会灌蓝一杆进几个球,只要他够义气大家就会爱跟他玩在一起。
这样的道理并不难懂。
那么也是可以把这一条移到职场上。
老板招人用人升人会看些能力没错,但套用那句著名的话来说就是,以目前大多数工种之无差异,根本轮不到拼能力。
以为老板只看能力的……再引用一句某著名长者的话——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ïve.花钱发启事费精力面试最后定下新人入职,当然不希望干不了几个月就走;交下去一项关乎上(跟大BOSS汇报)也关乎下(对团队有影响)的工作,当然想被委任者把它当成自己的事情尽心尽力地做;掏心掏肺地讲经验授心得,当然是寄托了这个人可以在这家公司干出一番东西来的想法或者大胆点说心愿。
但是太多的人无法持续安定。
跳槽成本低是一部分,谁现在还会缺了几个月的工资就活不下去呢;信息充分是一部分,此处不留爷爷自能找到留爷处;淡漠了忠诚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个大爆炸的时代谈忠诚让人有点恍惚,这人不四傻就四二吧。
再也没人说把信送给加西亚了。
当然无意苛责谁。
不过是这个时代。
只是偶尔地,被时代裹久了,一部不动脑的综艺电影散场后,脑海里无意识地回想起那天和老板的对话——曾经以为他看重的是能力,其实他在乎的是忠诚。
忠诚虽然看上去很傻很二甚至会像电影里的黄小渤一样被遗忘,但会赢来一群兄弟一份(可能的)事业,最后的最后也还是会觉得值得。
这么一来,这一天里《极限挑战之皇家宝藏》给的综艺娱乐和自己给的所谓人生思考也就达成目标了,于是翻个身安心睡去吧。
-微信公众号:shaosling私人微信号:shawsling/个人微博:邵司令呀
2016-01-15 10:47刚刚上映,就先不剧透了,从大方向上谈谈感受吧。
长期以来综艺电影是不怎么讨喜的,但是毕竟他客观存在,存在就必然有他存在的理由个价值。
然而目前在很多人看来他存在的价值就是圈钱,这个说法不免过于武断然而前车在前无法改变,对于电影人来说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尴尬的事情,对于粉丝来说也是一件非常闹心的事情,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当然不只是用票房说话,因为毋庸置疑票房对于现今的综艺电影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那么就最好靠口碑说话,无论是在极限挑战大电影发布会上,还是在近期的名人访谈节目中,众主创都分分表示,他们想做一个不同以往的综艺电影,也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能给综艺电影这种类型片一个新的定义,并且也希望观众给综艺电影一个机会。
那么我们不妨就平心静气的去看一下,然后再去评价,说不定咱就真的成了去鉴定创造综艺电影这一类型片积石性作品的观众了呢。
说了这么多,我最终的意思很简单,请求各位观众无论你是什么心态,请您给中国的综艺电影一个机会或者说一个发展的缝隙,如果您决定去看了,那么就请先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完再评说。
我们极限粉很期待极限大电影能够成为综艺电影这一类型片的口碑之作。
进场看这部片子本身就是个无奈之举,场次、时间、陪同友人意愿等等。
没怎么看过极限挑战综艺节目,只知道收视挺高。
电影几个主演了解的也不齐全,孙红雷、黄渤实打实的实力派大咖,黄磊智商挺高、至于演技还真不清楚,罗志祥、张艺兴粉丝力量比较强,一个搞笑一个呆萌,赵丽颖也算是新生代女演员里有那么点演技的了、何况人气应该也不低。
这样的阵容却演了这样一部综艺电影,浪费资源太可耻。
之前的爸爸去哪儿、跑男大电影都没看,所以无所谓比较。
整部影片看完后,我的脑子里只剩下那块捡来的石头,就那里最有悬念我也是无话可说了。
情节简单无悬念、主旨兄弟齐心对抗名利诱惑(是吧?
)生硬嫁接。
说这是一集综艺节目吧,笑点不够多节奏不够强;说这是一部电影?
反正我看着不像。
看得出剧情有想过跳出综艺却未成功,为什么?
极限挑战这个大前提就框死了啊。
虽说现在电影市场多元化,综艺电影却只是追求商业利益的一个产物。
卖座的综艺节目,怎么利益最大化?
于是就有了综艺电影。
观众不是傻子,不可能为明着圈钱的电影一部接一部买账。
要么做好综艺,要么做好电影,“术业有专攻”自有道理!
前两年的《爸爸去哪儿》一二季,我一集不落全看完了,但是我没去电影院看他们的电影,为什么,因为我觉得不值当,就算我再喜欢那些孩子,但是花钱去电影院看一集电视节目,对我这个穷逼来说,不值。
不过我并不质疑综艺电影存在的正当性,毕竟电影除了其艺术性外同时是个赚钱工具,这里赚钱,资本自然往这里流,管你是不是电影,什么赚钱就放什么呗,前两年世界杯的时候我们家楼下的电影院还直播球赛呢。
还有,都说综艺电影不算电影所以不能在影院放,但是严格点来讲,到底什么才算电影,电影院里放的那些屎一样的片子,靠明星靠宣发吸引票房的屎一样的片子,那些能叫做电影吗,那些跟屎一样的谁都能写出来的剧本谁都能拍出来的片子,都敢拿出来放,那我觉得还不如放一些综艺电影让大家笑笑,我欣赏不成享受不成,让我图个乐还不行吗。
跑得有点远了,聊回这部片子,《爸爸去哪儿》我没去电影院看,《极限挑战》电影我掏钱去看了,为啥,因为就算是电视上的《极限挑战》,有几集也是有剧情的,不管是节目设计的剧情还是六个人自己玩出来的剧情,都很有意思。
就算没有明显的剧情设置,依着每一集的游戏环节设计,六人从前面斗智斗勇到最后的巅峰对决,也是很好看。
所以就算去电影院看一集《极限挑战》,我也不会有在电影院里看电视节目那种奇怪的感觉。
所以我就去看了,不过片子刚开始,我就想要离场了。
几个人居然在那念起了台词,一人一句,而且是那种特烂的台词,太奇怪了,他们在演他们自己!
镜头的切换也是正正经经的拍片的感觉,然而画面里却依然有电视节目那种彩色字幕出现,太奇葩了。
他们不会要挂个《极限挑战》的名字开始拍电影吧!
还好我忍住了想要离场的冲动,尴尬地看完了前面奇怪的十分钟。
终于!
他们开始玩游戏了!
我舒了口气,接下来就是玩游戏过关,看他们几个逗比玩。
跟节目不同的是,他们玩一会,要演一会,或者是边玩边演。
笑点还是不少的,但是由于有主线要演,他们几个瞎玩的时间少了,所以笑点被稀释了一些,不如一集节目的笑点多。
环节设计上很新鲜很有意思,特别是左轮手枪和最后毒酒那里。
整体的故事设计也还是不错的,主讲兄弟情,虽然我一直知道都是假的,每次孙红雷问他们几个是不是死了,我都会笑,但是到了结局还是觉得蛮感动的。
因为虽然片子时时有间离的效果,虽然故事是假的,但是不虚伪,不矫情,不讨厌,所以他们按着故事剧本说出那些话来时,你还是不会觉得虚伪。
因为故事是假,但是他们说的话是真,道理是真,情是真。
而且我觉得后面的那些话是他们几个自己组织说出来的,很自然,话也自然,说得也自然,这些话不是写开头那些屎一样对话的编剧能写出来的。
总体来说,游戏好玩,他们几个依旧好笑,故事还不错,把剧情设计和真人秀结合得不错,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如果是《爸爸去哪儿》电影的话我建议在家等下载,这一部《极限挑战》我推荐受用的人去看。
呃,不过今年想去大屏幕上看夏天耶。
当初我看到要拍电影时还是很方的:这么良心的综艺都要开始圈钱了吗!!!
终于要变成奔兄那样的节目了吗!!!
啊啊啊不要啊!
于是去微博了解了一下:好像···不是很可怕的样子,还是去看看吧···到了放预告片的时候: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但有可能是剪的好吧···应该会比奔兄好···电影快开始的时候:卧槽我好方电影开始播了的时候:卧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特效我给零分快结尾的时候:卧槽要哭了要哭了看到特效瞬间出戏其实是一部很好的综艺电影,不过特效是硬伤
好几年没写过影评没想到第一次用这个号来豆瓣是为一部综艺电影,只是简单想抒发一下感想。
首先作为一个从没看过综艺电影甚至这类别喜剧片的人,也没看过所谓的一些烂片所以无从对比,单就这部电影本身来说吧。
其实自己是个很偏执的人,喜欢的会n刷每一次看出新感悟,不喜欢的类型片荒到死也不会碰,所以按理来说这个电影我是直接无视的。
但又不得不承认从不看综艺却因为无聊和好奇无意中爱上了一部综艺和一个团体,所以首先我承认鸡条粉的身份,也因为这个身份,考完试就在影院呆了一下午连看了两场。
第一场以一个粉丝的心态去看去笑去感动,第二场冷静下来以一个普通路人的视角,这里仅谈论第二场观感。
其实这个题材和以往看过的电影感浓厚故事构思环环相扣叙事手法巧妙多元的片子是完全不同的类型,不能说这种结构单一化故事模块化的电影就一定不好,受众不同方向不同自然无所谓比较,但就论电影的艺术手法 结构 影调等来说这是一部相当简单又快餐化的片子,叙事细节更是粗糙。
影片的结构最体现导演风格和主题,而细节对人物和情节都至关重要,单这两点来看显然这是一部不成熟的尝试之作。
前段采用了综艺模式的剪辑制作乃至音效,足够大胆新颖但却也丧失了电影所应有的层次感和画面感,不够严谨节奏混乱。
作为没有看过综艺的路人来说,梗太多却无法融入,这种后期字幕与演员之间台词相一唱一和的笑点来去匆匆眼花缭乱,切分单元的闯关模式也因为太过于即兴而乏善可陈;路人虽然也能从众主演的喜剧功力和默契配合中发现看点和笑点,但这和其本身想要传达的欢乐相比无疑大打折扣,丧失了很大一部分乐趣。
后段故事渐入佳境,对白和回忆片段的剪辑也让节奏感明显加强,但却和前段衔接有些突兀和断层感,更考验了观众是否等到这里的耐心。
所以会有一种画风突变然后最燃的时候戛然而止有些迷惑和不满足的感觉。
尽管如此我还是要推荐它,理由如下:1、作为电影作品的核心——人物,不得不说因为主演群的人物塑造掌控了全片的节奏,很大程度弥补了结构和叙事上的薄弱。
不论是插科打诨的诙谐演绎还是极强的深层心理刻画能力,都让普通观众产生了很深的代入感和共鸣。
除此之外主角团的默契和凝聚力也是感染观众的重要原因,或真或秀,是秀也是真;对这部片来说,反而是主角群撑起了整个主题从而更为深入的直击人心,这是一种超越电影本身的感染力。
2、态度。
个人喜好可以冷门,但电影市场需要发展需要多元化大众化,这种全新的尝试虽然尚不成熟但也可圈可点,电影形式从来无所谓局限,不过“好看”二字,这个说法又很主观,但无论是演技加成还是模式新颖,终究是归不到不值或难看的,核心的主题有人物塑造有那就成功了一大半,笑了感动了有共鸣那就不见得多坏。
不是每个电影都要走发人深省或头脑风暴的艺术化路线,也要为单一乏味的大众影片市场考虑。
当然前提是希望制作方摒弃综艺的快餐观念和局限,这一次狭隘来说是给鸡条粉的献礼,但论面向大众的电影来说从导演的个人能力到剧本和即兴的平衡掌控乃至剪辑、配乐、镜头等等还需要用心很多。
3、颠覆。
这里既是对这群熟知的明星的全新认识,又是对电影以及综艺的认知革新。
一个好的演员并不仅限于严谨的结构繁复的剧本下的表演,也不仅限于完全分离自身和艺术角色,懂得运用也懂得融合更懂得创造的,才会游刃有余塑造许多经典却也独具特色。
同样电影和综艺一个来源于生活的再创作,一个基于生活化的实境演绎,只是表现方式不同就一定要划清分界么,没有什么局限要固守,二者的结合未尝无法碰撞出全新的火花;“电影化的综艺”就能称之为“综艺电影”么?
至少欣慰这部影片并不属于前者,至于所谓的相对平衡点其实远远不成熟,但这种满怀诚心的尝试之作依然值得鼓励,混淆观念而一味反感只会更局限单一,用心看过不合胃口另当别论。
至少在我看来,褪去团粉的身份电影本身并不算得多好,但相比许多身披各色外皮却本质雷同单调乏味的产物,这种两种风格全新的碰撞和极富感染力的真与秀相结合的人物塑造模式依然值得一看。
个人想法而已,太久没写脑洞有点大啰嗦死了(啧
首先5分是为了拉差评!心情很复杂。客观来说是综艺电影的良心出品,剧情走心,主演群演的戏都很用心。但是话说回来,综艺到底是综艺,拍个p电影。其实以这阵容,如果拍正经电影得多牛逼。不过毕竟这部电影比其他综艺电影好很多,起码有剧情,而且比好多所谓正经电影--从天儿降、恶棍天使,要好得多
祝你成功超越东挑五
圈钱的烂片啊又是
谁说这是电影,你站出来!
看完电影,如何评价黄磊和孙红雷?黄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孙红雷:人生自古谁无死,早死晚死都得死。
这阵容拍剧情片多好
通过将mc和制作组的对抗套上一个故事外壳达到综艺向电影的转化,尝试破坏游戏规则也是为了打破综艺即视感。这个有点意思。本来也是冲着哥几个的演技来的,达到预期。刷兄弟情虽然尴尬但我真觉得他几个感情不错。还有喜欢最后的小兔子彩蛋。
不能当电影来看。
最讨厌那种没看过电影就先入为主给差评的傻缺了!综艺电影怎么了?综艺电影就不能很认真吗?《极限挑战》当然不是啥深刻电影,但作为爆米花电影难道不是比《港囧》有趣、有料、感人方面高几个档次吗???
圈钱大烂片
单从观看过程来看,挺有趣的,里面有不少平时看极限挑战综艺才会get到的梗,但我个人是非常反对综艺电影化的。这几个人演技没得说,搞笑细胞也没得说,碰到泪点低的人,大概这个剧情也能做到哭着笑了吧。
目前中国最喜欢的综艺 这种电影不能有太多期待 确实比其他综艺改编电影好点 但真的是浪费这阵容了………
2016,坐在凉席上,吹着空调,在台式电脑上看完了。夜很深,一家人窝在黄色的灯光下,慵懒的,慢慢睡去。那是一个,深刻的夏天。
今天去看了点映,说实话,最喜欢的是这种氛围。老家也有这么几个兄弟,小时候每天都混在一起,要说干了什么正事儿,也没有,但回想起来就觉得充实。特别是那种突然爆发式的傻笑,太亲切了。
虽然还是不想把这种东西称之为电影,但与闺蜜一起去笑了一场还是蛮开心的。黄渤黄磊是去演戏的,张艺兴罗志祥是去打酱油的,孙红雷就是在装疯卖傻;结局有走心,加一星~
结局不错
有人不接受综艺电影,有人不看好综艺电影。但存在即合理,合理便有生命力。但是综艺电影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存在,是否能够有创新而不是在原有综艺节目的基础上来制作一部电影,如果只是为了反映综艺效果,是不是全新的题材才会更吸引眼球。
我也非常喜欢鸡条,里面每个人包括王迅都很喜欢。但是,综艺电影就是综艺电影,两个月就拍出来的东西,根本不算电影,就是捞钱的工具!恶棍天使再烂也是电影,综艺电影根本不配出现在荧幕上!对不起了,男人帮....不能助涨这种风气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是这种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855154/index_3.html 把最好的几段都剪出来了,反正如果只看这几段的话真的觉得是部好电影,有搞笑有动人,有演技有逗逼。。。但是看整体的话真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