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之后
Après Mai,五月风暴(台),空中之物,After May,Something in the Air
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主演:克莱蒙·梅特耶,萝拉·克雷顿,费利克斯·阿尔芒,莱娅·鲁热龙,胡戈·康策尔曼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年份:2012
简介:1970年代初期,各种各样的思潮撞击着这个脆弱的年代。而影片的主人翁吉尔斯就生活在这一片慌乱和杂乱之中。在不同思潮的影响下,吉尔斯积极参与着各种政治运动,他热爱摄影和绘画。虽然他的朋友指责他,说他政治形态不够坚决,但是吉尔斯还是我行我素地艰难的活着。可是,在一系列关于爱情、政治方向、意识形态的挫折和选择之后,吉尔..详细 >
在红色革命浪潮下,男主旷课画画搞校刊拍微电影,带小女友跟一群大龄愤青穷游意大利,回法国后又找ex开波西米亚party,烧画烧树烧车子烧学校,在作作作的途中发现朋友都脱离中二了,于是男主清醒了,在老爸牵线下开始从事cult片制作工作
結尾有點匆忙。但整體上令人感動。特別是在他的畫被前女友認可的時候。
#B#1968-1971-2012:「Après d’Après」这注定了这场回望是带着Nostalgia的滤镜重新“审美”过往的;实际所陈列的(没错,像橱窗的假人偶一般)不过是又一群处于意义撩拨之下的年轻人,符号般的一代(所以看起来好轻佻啊……倘若阿萨亚斯真是出于自传的目的的话……
nice
中年男导演意淫自己的前女友和自己的青年时代
一群人坐在草地上的时候,弹吉他唱歌的哥们就是Johnny Flynn,用的还是录《Water》的那把吉他。
3.5
都说青春如火,阿萨亚斯的青春确实经常放火…熊熊火焰是你在政治运动中丢出去的燃烧瓶,是你画给她、也只给她看的抽象画,是她送给你她最爱的美国诗。可再精彩的青春也总会过去,身边伙伴们纷纷回归现实,你却仍活在幻想中,现实来敲门你绝不给它开。 最后你离开了商业电影的片场,选择在实验电影之夜重温她炫目的温柔。 我最爱的阿萨亚斯写给自己后青春期的诗,杀伤力十分惊人,散点透视般的叙事放佛讲了什么并不重要,一秒就能魂穿入戏60年代的巴黎。
3.5 故事和视角挺好 素材多的用不完
松散凌乱,阿萨亚斯太自我了,接受度远不如同样反应1968年5月法国那场浩荡青年运动的《戏梦巴黎》。
当我们谈论革命时,革命已经结束了,正如怀念中的那个女孩,已经远去
青春的挽歌。若问这一切为了什么,只有空白。只是处在边缘的青年们无法抗拒,诚如你我,最终却也什么都无法改变。但哪怕看似消极的结尾与中华大地上发生的另一场革命相比,已是万幸。
和男主是好朋友...曾经取笑他这部电影好无聊~😳
法国年轻人的青春没有自己的政治立场或者没有参与过政治斗争是不完整的
比較沒那麼自然舒暢的《再見初戀》,阿薩亞斯在處理時代背景上還是稍微刻意且符號化,但很多場景處理地非常美,最後男主角隱身進入投影的螢幕效果很棒。和他太太一樣都用Lola Créton當主角,這演員未來無可限量<3
一般般吧
美。有些男孩,你留不住他的心……
阿亚萨斯的致青春,好凯鲁亚克的故事,同时看了一下<在路上>,后者要好,很明显砸的钱多.如果不是拍得美,这么松散的剧情估计会半途而废吧! 阿亚萨斯真的的很难得继承了新浪潮的一些东西,这个片应该是自传式的.
给了三星而实际上122分钟的片子一半还没到我就不想看了 自传式的题材普遍会带来炒大锅饭的问题 太多想说反而在过程中就忘了最想说 片头时候让我很兴奋 以为会是些激进的年轻人对于政治的强烈觉醒 可是片子好像在中间偷换了主题一样 我只觉得导演直到拍片之时还没有释怀他的青春
知道自己前途的人其实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