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惊悚电影的导演眼里,火车算是尤物,制造一起谋杀,或者安排一个变态狂魔,就足以在这个封闭的空间中营造一种不被外界干扰的肃杀之气。
本片的另一个译名叫“新东方列车谋杀案”,(颇具中国特色的无创意,另一个典型例子是皮克斯的总动员系列),但与老前辈相比,上上下下都瞅着不着调。
首先,在车上无人被杀,封闭的气氛也被火车开开停停,主角们上上下下给破坏殆尽,前半部分的情节铺垫看似轻巧,却可劲地往婚外情的方向上发力,后半段的情节看似高潮迭起,却又推进地相当不靠谱。
可以说,基本不用指望本片能和盘托出一个惊人真相,因为在七扯八扯的情节中,结局所期待喷薄而出的力量已消失殆尽。
但少了惊悚指数上的贡献,本片还算有可取之处——警察叔叔一句“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充满了实用主义;杰西一句“扼杀掉我魔鬼的部分,我天使的一面便也荡然无存”,则又扯上关于矛盾统一性的哲学问题了。
号称《新东方列车谋杀案》却和推理剧沾不上边。
又打着惊悚悬疑片的旗号,看完后也没有太多这感觉。
说不清这片子到底属于哪种类型。
很多种类型都有涉及,又没有最突出的。
一开始比较平静,甚至是沉闷。
可能是我不太喜欢荒无人烟的环境,再加上天寒地冻的,而且整部片子色调偏暗偏冷的原因。
上火车了,以为紧张精彩的情节就要展开了,可还是很平缓的进行着。
主人公同陌生人结识,吃饭、聊天。
后来女主角的丈夫失踪了。
我还以为他死了,推理侦破的剧情要展开了。
谁知他只是错过上火车。
于是下车,等人,汇合,又回到火车上。
也真相信Ben Kingsley演的是个好人。
总认为还会有故事发生,认为那西班牙人没死,会回来找女主报仇,引出片子的高潮部分。
因为一直猜想西斑牙毒贩是引起悬念的重要角色。
直到Ben Kingsley露出坏人本色,才断定他的确是个小角色,没出现多久就被女主角打死就是他的结局。
其实后面可以说算得上精彩,女主角几次试图扔掉毒品,又都没成功;她和丈夫被坏人代到陌生地方,逼她说出西班牙人到底在哪,命悬一线时;以为他们可以开火车逃掉;后来被军队救了一命。
后半段明显气氛紧张,节奏加快,悬念增多,心也总算有被提着的时候。
虽然那悬念铺设的还不够还不深,最终似乎也只是提醒我们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但也算吸引住了我。
虽然不知到底怎样将它归类,甚至还觉得里面有些喜剧戏谑的效果和成分。
不过还是推荐它,应该值得一看吧。
P.S:片中出现了一些中国的场景,不过很不符合现在中国的实际。
把中国表现的落后,贫穷,仿佛还是前苏联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
不知是导演编剧不了解现代的中国,还是只是作为片中的一个插曲,制造喜剧效果?
看完这部片子,我内心潜伏很久的西伯利亚情节,小小爆发了一下生在南国,没见过几场大雪,却对那个遥远的冰天雪地无比的思念对,就是想在茫茫无边、白雪皑皑的针叶混交林里,火车高速穿行,温暖车厢里,搂着美女喝着伏特加!
海参威、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跟老婆说想乘坐一次“北京---莫斯科”火车,换来一句,“你自己去吧”
气氛很好,音乐也很好。
故事发生在这列火车上本身就有吸引人的魅力。
但是后半段偏了,来了不少惊险动作成分,可惜。
要是能像天才雷普力一样始终对人物和心理进行刻画就好了。
说到Ben Kingsley,前天晚上又看了一部他演的新片Transsiberian。
这个片子有两个中文译名:《穿越西伯利亚》、《新东方快车谋杀案》。
第二个译名好比那幅《裸体的玛哈》,不给人一点想象空间,全不如第一个名字来得诗意。
片子第一个镜头就给了Ben Kingsley,俄罗斯警官,常随车在北京——莫斯科的国际列车上执行公务。
这条穿越西比利亚的线路大部分时间被冰雪覆盖,这趟被称为东方快车的列车上,往往有来自五湖四海、从事各行各业的旅客。
在6天6夜的行程中,故事、状况此起彼伏层出不穷。
这不,警官在车上发现两名旅客神秘死亡,所携财物下落不明,故事就此展开……镜头闪回到北京,东方快车的始发站。
主角夫妇杰西和罗伊所在的一个来自美国的传教小组在庆祝为期两周的救助中国儿童任务顺利完成。
组长的总结发言是这样一段话:Ours is not a grey world. Under the bright light for truth, it’s a world of clear contrasts, black and white, good and evil, right and wrong. There is always a choice. But with faith, the choice is an easy one. 我们所处的世界并非是非不分,而是黑白分明、善恶对立,置身其间必然要做出选择。
坚持信念,便不难做出抉择。
这段近似神谕的话似乎具有寓言意义,为故事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罗伊为了爱好摄影的杰西开心,决定两人先乘坐东方快车到达莫斯科,一路观光览胜,之后再飞回美国。
两人充满兴奋与好奇,却不知道等在前面的,是一段虽只6天6夜却足以影响余生的旅程。
一路无话,在中俄边境下车经过海关后,杰西和罗伊发现所在卧铺包厢又进来一对年轻伴侣。
小伙子热情奔放地自我介绍叫卡洛斯,女友叫艾碧。
卡洛斯紧盯杰西的目光好像两团烈火,烤炙得杰西心神不定,不过,那边厢艾碧冷冷的表情足以隔开杰西和卡洛斯有限空间里更有限的目光接触。
车到一个小站停靠,旅客们纷纷下车活动腿脚,顺便在站台上买点地方小吃。
罗伊和卡洛斯一道四处转悠,杰西与艾碧则在站上边走边聊。
两个女人的沟通在这时稍有突破,艾碧告诉杰西自己非常想买回祖父在温哥华的湖畔小屋,只是苦于手头拮据。
车子再次上路后,杰西才发觉丈夫罗伊没在车上。
向与罗伊一道的卡洛斯打听也不知所以。
经与列车员商议,杰西决定在下一站下车,等待与最有可能乘坐下一趟列车的罗伊会合。
下车的时候杰西无法拒绝热情伸出援助之手的同车厢男女,结果三人一道下车,在小镇旅馆住下等候罗伊。
卡洛斯热情向杰西推荐小镇周围的观光景点,特别推介一座废弃的教堂遗址,杰西心有所动,却不愿耽误四小时后与罗伊的会合。
在卡洛斯借口自己房间淋浴坏了要借杰西房间冲凉时,杰西接到罗伊从小站车站打来的电话:火车再次误点,到达时间再次推迟。
等待的无聊帮助杰西做出观光的决定,同伴兼导游的只有从浴室新鲜出炉的西班牙斗牛士卡洛斯。
兴奋的杰西拿着相机拍天拍地拍飞鸟拍同伴,拍着拍着卡洛斯有些想法了,冰天雪地荒无人烟的地方,杰西有点儿害怕了。
结果呢,一直当杰西开玩笑的卡洛斯被当真的杰西挥棒击中头部,和教堂一样成了遗址废墟。
杰西很害怕,急急乘车赶回镇上的旅馆。
脱下带血的外衣拼命洗也洗不净,只好塞在包里。
火车到了,杰西逃离般上车与杰西会合,甫一坐定便发现前来打听卡洛斯下落的艾碧。
列车慢慢驶出车站,惊慌失态的杰西才不至于崩溃。
这节包厢里除了杰西和罗伊,还有随车执行公务的老警官。
目光锐利的老警官使杰西愈发紧张,打开旅行包却发现里面的东西被卡洛斯在旅馆冲凉的时候掉了包,装的全是俄罗斯套娃。
封闭的车厢使杰西无法脱手这一包烫手的山芋,天亮停车的时候,赶紧打着拍照的幌子下车扔套娃。
呢不得不承认,有时候费尽心机要做一桩看似轻而易举的事却屡屡失手,这是不是与心态有关呢?
越急越事与愿违。
这不,杰西不但没脱手那些套娃,还得跟看似悠闲得老警官搭讪,结果临到开车时不得不原样背回。
命苦有时候真不能怨政府!
老警官带来一个据说是探员的凶悍小伙请杰西去协助调查卡洛斯失踪案。
矢口否认一切的杰西在老警官看来疑点重重。
在不明就里的罗伊一再关心追问下,杰西向老警官和探员交出了装满套娃的行李包,却隐瞒了自己出于正当防卫杀死了卡洛斯的事实。
套娃实际并非空心套娃,而是实心的,里面装的满满的是海洛英。
一警一探继续追问,杰西继续否认。
老警官检查杰西的相机,差一点看到杰西给卡洛斯拍的照片。
好险啊!
莫不是放长线钓大鱼?
这就不再怀疑她了?
高兴得显然有些太早。
打算为罗伊的咖啡找点糖的杰西打开车厢门差点跌下车,夫妻俩这才发现整列火车只剩下这一节车厢,这一节车厢仅剩下他们俩乘客,除了那始终盯着他俩的一警一探。
恐怖令人不寒而栗!
火车嘎然而止,停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雪原上。
两人被一警一探带下车,来到一所废弃的军事工地。
杰西见到被折磨得不成人样的艾碧时,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见杰西还是不交代卡洛斯的下落,一警一探一合计,给出最后期限5分钟,再不交代就是死路一条!
罗伊才不怕被杀:我们时美国人哦(We are Americans)!说是这么说,枪子儿可不认人,逃命才是硬道理。
两人发现一道小门后有条秘道,趁着一警一探出去的当口,也顾不上生不如死的艾碧,慌不择路地逃离,一路狂奔终于跑回到火车上。
眼见一警一探从后面追来,两人合力杀死了火车司机,鬼使神差地开动了火车,却没能甩掉凶悍的探员。
就在殊死搏斗中,失控的火车与迎面驶来的一列军车碰撞出轨,适时赶到的老警官稍施计谋,一枪打死了探员,救下罗伊和杰西。
两周后伤势痊愈的夫妇从警方官员处得知:一警一探都与毒品走私犯罪团伙有关。
老警官利用随车警察身份协助犯罪团伙走私贩毒,若不是杰西无意中拍下一警一探接头的照片,警方还不足以举证老警官。
案子虽已告破,但卡洛斯仍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而卡洛斯身上携带着走私团伙与警方同时追查的一笔巨款!
内心纠结的杰西向罗伊坦白了有关卡洛斯的部分但并非全部事实,却在临行前设法告诉艾碧卡洛斯尸体与巨款所在的位置。
两个人历尽风险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艾碧也在伤愈后独自来到小教堂遗址,从冰雪覆盖的卡洛斯遗体上找到缝在衣服里的巨款。
穿越西伯利亚的铁路旅程对每个人都意味着不同的宿命。
短暂的旅程相比漫长的人生只是刹那,其间的选择却足以改变命运。
旅途上的人们有时候宁愿向陌生人敞开心扉,却不想与最亲近的人分享秘密。
正如一句台词所说:谎言足以帮你走得很远,却不能让你回到原地。
一切的罪与恶都有自已的惩罚方式,无论你是否面对。
在穿越西伯利亚的列车上,记住: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1、特意交代了一笔Abby在小镇上买了一个人的车票是什么意思?伏笔吗?好象前后没有任何关联啊!没明白!
2、Jessie拍的照片都很好3、Roy没赶上火车是凑巧还是Carlos做的手脚?
如果是凑巧,那么Carlos他们假装好心陪Jessie下车一起等是将计就计了?
4、Carlos把娃娃放Jessie的箱子里也是将计就计吗?
他带着娃娃去洗澡的时候也没有料到Jessie会下楼接电话啊5、温哥华的湖边别墅,美是美,可真在那儿住一阵子会不会得抑郁症?
看着有点模糊的主线,不过还是蛮有趣的一部电影, 欧洲电影特有的独特气质,加上诡异的氛围和诙谐的背景音乐,I like it.跟随着镜头,故事就发生在Trans-Siberian列车从北京出发横穿西比利亚通往莫斯科的路上,这一路风光旖旎,北国风光,万里雪飘,真的很美,当然暗流汹涌,欲望丛生,内心的挣扎也跌宕起伏...总的来说,很喜欢列车上的电影,从《卡桑德拉大桥》,到《天下无贼》,再到这部《Transsiberian》, Transsiberian的主题略显陈旧,但导演的手法绝对纯熟精巧。
即使有时你已经猜到了剧情的进展,仍然不感到乏味。
表演方面,虽然Woody Harrelson排在演员表的第一位,但本片真正的灵魂是女主角Emily Mortimer。
她把这个表面上甜美柔弱,内心却不安分的女子,表现的恰到好处。
最终的结局略显平庸, 但也算归于平静,内心不安分的女子,杀了人之后内心安稳了,原来安稳才是一个女人一生的主题,she will plant a root
评5星是综合考虑,推理难度是绝对5星。
一、影片开头老警察出场,感觉是神探级别,旁边两人一个是黑道小头目,一个是年轻探长,看得出老警察对黑道头目十分厌恶,只和探长说话,象老师一样严厉。
刀上有血,凶手的手应该因用力过猛受伤,凶手应该是艾比,影片后面在火车上你注意看她右手吸烟是不是很经典。
丢失的有钱和毒品,根据影片后面谈话内容,毒品数量在20公斤以上。
老警察偷拿走了桌上的手机是不想让破案信息被黑道知道。
二、卡洛斯显然不知道自己身上有钱(要知道就不会带套娃贩毒苦钱了),这个凶案是艾比一个人做的,卡洛斯根本不知情,钱是艾比偷偷放到衣服里的,所以不用找就拿到。
最后去找钱的时候艾比连卡洛斯的脸都不看,直接翻钱走人,两人根本没感情(其实过程中也能看出)。
艾比关注的只是钱,为了她的小木屋,杰西也是为此才告诉她卡洛斯的地点的,不是为了内疚,而是为了共同的理想。
三、艾比、卡洛斯和杰西一同下车是因为艾比还偷带了凶案所得的毒品,下车前听到要严查后面的火车,知道在后面火车上查不到就会查前面的火车,所以下火车躲避检查,然后第二天她一个人出远门去藏毒品了。
四、罗伊没赶上火车是凑巧还是卡洛斯做的手脚?
卡洛斯又是戴手套又是拿铁棍的,罗伊眼看来者不善思前想后只好假装看旧火车头故意没赶上火车,罗伊才是大神,一切尽在掌握中。
(是卡洛斯够嫩,还是怕我们看不明白?
)恩,也许是我想多了,只是为了让杰西不再说罗伊太小心,让杰西也去猎奇一下,罗伊故意不小心一回吧。
五、老警察是影片中最善良正直的人。
有人说他是黑白通吃,有人说他想独吞那笔钱,其实都不是。
和黑道合作是被迫的,他根本不想帮黑道找到这笔钱,但他的敬业精神从未丢失,他一直在破案,直到结案才离开。
老警察查看杰西相机的时候翻到卡洛斯照片那页之前已经知道是什么地方了(知道站名乌里扬,知道是教堂还不够吗?
),如果他想取钱结局就会是另一个样了。
其实他根本不想为黑道找到这笔钱,所以突然不看,转移注意力,当然他也注意到了杰西的紧张,也知道她紧张什么。
“科扎克要把你们的脚绑上,我觉得没有必要,你们又不是罪犯。
”这话说得真够明白的,不跑死路一条,罗伊非常果断跑路,逃跑很在行啊,是不是有什么故事?
老警察在外面照应,准备再帮一下忙。
老警察职务级别很高,想当初出差都是头等仓,这么高级别都只能和黑道合作,没办法啊。
年龄58岁,正是平均死亡年龄,对生死已经看淡,在黑道头目的死亡威胁下,再加上为了帮助罗伊和杰西,最终也走上了反抗道路,好人总是被误解的。
六、杰西为什么杀卡洛斯?
卡洛斯勾起了杰西的惨痛回忆,仿佛又回到当初杀父的状态(不敢多想,算我推理错了,或者是演员演技不足,本条感谢sleepw的影评提示)。
七、第二张火车上的那个乘务员告密了,有没有人记住她的笑容?
八、最难的是让火车只有四节车箱的合理操作方法了,也许需要安排查毒品(就查第二次吧,黑帮的力量足以控制警察),都习惯了就不会有大动静,杰西在侯车室时就操作好了,他们两上车时车箱就是空的,四节之后的车箱也没有出站。
九、卡洛斯说再走两分钟就到了,是因为他走过多次,这算是他的犯罪套路吧,死得其所。
还有什么疑问?
欢迎提出讨论。
如果说随着列车驶出北京,一路向北,向西,镜头色彩慢慢单调成西伯利亚的白茫茫一片,那么整个故事情节也如此.由开头充满悬疑的铺垫,逐渐到苍白无力的发展和牵强的结尾.原本的四个(应该是加上警探五个)有故事的人活生生阉割进了这么个不大不小的案件中草草收场.真真浪费了这么多的好元素,中俄列车,转型后的俄罗斯,悲壮的西伯利亚雪原...如果能动态地打分,应该是4,3,2,1,最后得出平均分,两颗星...
1, 这片子的英语真清楚。
估计很多俄罗斯人,所以故意英语很慢,而且文化这个因子掺乎的不多,100%听得超级明白清楚2,even so,还是有几点不明白。
开头那个人,死了就死了,没交代么?
我后面一边看一边等着讲第一个死人的故事,以为是倒叙。
看了一半,忘记第一个死人的长相了,还回头又看了一眼。
3,看到一半,感觉那个老警察是假扮的,因为他们做事情太没程序了。
没想到真的是警察,呵呵,不过是黑白通吃的警察。
4,一个疑问:毒贩一伙是怎么把roy and jessie弄上那辆没人的火车的?
这点没看明白。
5, 导演还是展现了很强烈的美国式的英雄主义。
特别是最后roy逃出来去开火车那段。
6,从北京坐火车去莫斯科,动心思了,啥时候也走一趟。
不过,这真的需要有个伴,免得路上别人给你包里塞东西。
overall,情节挺紧凑的,还不错。
Don't you be talking to strangers.记住了,看完这部电影你就知道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重要性!
很赞的剧情!完全被征服了,年度最佳悬疑片!
北京-莫斯科的火车,用相机记录旅途人像满足我的想象。片子开头那是什么意思?跟后面没联系啊?后段看得好累
嗯...这片子看得挺胸闷的,还是那句话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绝不是侦破片
“美国夫妇罗伊(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和杰西(艾米莉·莫迪默 Emily Mortimer 饰)坐火车从北京到莫斯科度假。”唉上周末打电话去北京订票,票卖光了...只能借电影望梅止渴了
这个片子就是看个悬疑吧,没什么人性好分析。反正光看故事,也就凑合,但是不喜欢导演的某些想法
Woody Harrelson咋看咋萌,明明是个悬疑片但是我硬生生把它当作一部西伯利亚风光宣传片去看,看的我这怕冷的人都想去转转,心痒...
较多漏洞,还可一看
@2010-01-11 05:35:33
只喜欢女主角的样子 而且不是美貌那方面的样子 btw.cant figure out the point of the story.
高铁杂志推荐。就这样。【2012.03.22】
观影时间:2008.11.2点评:一部动人的情节剧,用冷峻的色调讲述背信弃义的犯罪故事。独立电影导演布拉德·安德森显示出他在类型片方面的过人才华。(超级喜欢他的《机械师》)
除了带来反胃效果,就没什么剩下的了
不愧是我爱的Woody Harrelson,演好人和演变态一样NB,看他选片子就没错了。连续看了两部该女主角演的片子,还是不记得她叫什么,但是这两部片子角色反差之大,绝对可以给她鼓鼓掌。虽然稍嫌用力过度(我相信人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反而时常是极度平静的,不一定非要喘成那样才说明紧
前半部分让人感觉很温情以为是爱情片,到了中间突然剧情急转直下,整个风格也忽然变了,让人踹不过气来,非常离奇残酷。告诉我们真的不要理陌生人的搭讪。
北京火车站提示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如有人冒充警察诈骗请立即拨打电话求助。
我真想问问女主你就那么欠操么?还想问问男主你哪来那么多话?
感觉就是女主一个人的戏,其他人都是陪衬😠,偏偏这女主长得是我很不喜欢的那种😖其实我想看凯特,结果她是个大龙套😡
记住两句话:kill all my demons ,and you kill all my angels t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