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之后,才知道一部爱情片也能涵盖如此宏大的历史背景,一部喜剧也能把世间最离奇的离别讲的如此美妙。
在《梦工厂》里,任何奇迹都会发生,在梦工厂里,任何梦想都能成真。
但讽刺的是,据说在西德,战后再也没有存在过电影中心。
德国电影制作都去了慕尼黑和汉堡。
而在联邦德国早已没有民主德国对电影的热爱与推崇。
如果你要在德国放一个造梦工厂,那毫无疑问肯定是巴博斯贝格电影厂。
在历史长河中,先后在5个不同政局统治下存活下来,并一直高产脍炙人口的优秀电影,直到今天还在和好莱坞合拍。
《梦工厂》据说是巴博斯贝格电影厂近年来第一部完完整整的德国电影。
跨越巴博斯贝格的“格力斯尼克桥”--(电影里女主被拦下的那座桥),曾是当年的国境线,听说那里在冷战时期用来交换间谍,并因此闻名。
这么多年下来,巴博斯贝格电影厂一直在履行它应尽的义务,在为德国电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不停的造梦。
《梦工厂》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有几个很漂亮的长镜头,感觉是直接把30-40年代的好莱坞片场搬到了大荧幕上,男主“艾米尔“走进了乱糟糟的电影厂里,8部电影同时在制作,所有的一切都在戏剧化的装饰和描绘下给我们进入梦境的感觉。
这正是一座造梦工厂该有的原貌。
看来这部影片其实是电影人对这座百年“梦工厂”的致敬。
浪漫主义的新经典电影。
男女主的形象都符合荧幕经典的时代特征,是我们梦中的理想伴侣。
我们之所以喜欢看这样的浪漫爱情电影,很多时候是对于浪漫主义理想的一种寄托,是我们终其一生也没有胆量,没有努力去实现的一种理想化状态。
这样的电影会让我们不切实际的梦想有一个释放的途径,让我们对于梦想有一个更加真实的神往。
这部片子我看过之后立即就想起了那部经典的《泰坦尼克号》来。
尽管在细节与很多方面都差的很多,但是瑕不掩瑜,我们对于美好的向往与理想的实现都是无比迫切与真实的。
这部电影的故事其实讲的很好,曲折中带着史诗性,happy ending的大结局很圆满,也是众望所归。
在这样的一个理性为王的年代看到这样一部有些不切合实际的电影,确实勾起了自己很多年轻时期青春的回忆,那个时代是一个美好的时代,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时代!
是不是觉得有些不现实,不可思议?
我觉得确实不现实,不可思议,这也许正是这部电影名叫《梦工厂》的原因,电影名字还真不是白起的。
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部让你看完感觉很好的电影,看完之后对爱情,对梦想都更向往。
几段电影音乐如魔音洗脑般一直回响在耳边,电影主人公智慧的对话,男演员让人难以抗拒的魅力,女演员非常美非常专业的舞蹈,电影的光影色调,转景极其流畅,尽管大部分的电影场景都极其华丽夸张不现实,但给观影人的情感却很真实强烈。
导演在男主回看“埃及艳后加冕地震那场戏”清楚的告诉了所有电影人他自己做电影的原则。
“今天,我才有所感悟,荧幕上的真真假假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观众们坐在电影院的感受,当观众看见荧幕时的感受,只要这些感受是真实的,这就是一切的意义所在。
”是啊,哪怕只是一个群众演员爱上一个舞蹈替身的故事,也可以用钻进你毛孔的浪漫和甜蜜呈现在大荧幕上,让你彻彻底底的在他们编织的梦中沉醉2小时。
只要你骨子里还有一点理想主义,你一定觉得这样一部feel good电影比起平淡无奇的现实美好太多。
去电影院看吧,一定值回票价。
这次,终于有个导演,将浪漫这件事推进到不管不顾,无以复加。
故事的大背景是60年代的柏林。
喜爱历史的童鞋肯定都知道,这段日子德国不太平——它被分拆成了4块。
后来,就索性彻底分裂成了东德和西德。
这个故事浪漫到了极致:一方面,我们的男主角为了再见爱人一面全力以赴!
哪怕要击溃柏林墙的阻碍,也在所不惜。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再见女主角一面。
这一切惊世骇俗爱情故事全是因为两个小人物的一次目光交汇。
从剧情来说,这部电影可以算开了个巨大的脑洞,然后用浪漫和甜蜜,填充的很满,满到溢出来。
这是一部处处都透露出极致浪漫气质的纯爱梦想电影,无论是戏内还是戏外。
电影内,年老的男主角,一脸慈祥的向孙子讲述着当年那段跨越时代、简单纯粹、炽热疯狂的浪漫爱情故事。
电影外,德国传奇制片人汤姆·齐克勒,则用这部讲述其真实故事的遗作,为自己的青春、爱情涂抹上浓墨重彩的梦幻光影。
今年9月初,汤姆·齐克勒被曝英年早逝,这位德国电影界颇具盛名的制片人和最热情的故事讲述者,最终还是没能战胜病魔,享年55岁,电影《梦工厂》则成了汤姆·齐克勒去世前制作的最后一部电影,堪称他自己的“遗愿清单”。
说起汤姆·齐克勒,可能国内观众并不是很熟悉,但这位制片人可是德国电影界首屈一指的传奇人物。
1997年出品的经典电影《敲开天堂的门》,就是这位的杰作。
这也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两个身患不治之症的病人,为了在死前实现心愿,尽情疯狂、无所畏惧,充满了轻松幽默与对生命的释然。
这部片子不仅成为影史经典,商业上更是大获成功,汤姆·齐克勒只用了100万美金的制作费,就收获了4000万超高回报,一战成名。
十年之后,2007年,好莱坞将其翻拍成《遗愿清单》,由杰克·尼科尔森和摩根·弗里曼主演,豆瓣上有19万多人给了8.6分的高分,是豆瓣电影TOP250中的经典。
而20多年后,汤姆·齐克勒则把自己的梦想和爱情故事,放进了这部《梦工厂》。
《梦工厂》的故事人物原型,就是汤姆·齐克勒和他的妻子。
他的妻子是罗马尼亚人。
电影里的片场,正是汤姆·齐克勒年轻时工作的地方。
当年的汤姆·齐克勒也是一个小小的场工,在电影梦最开始的地方,认识了自己的太太。
两个人一起经历了各种时代动荡,功成名就后,终于把年轻时工作的片场买下来,并且为了纪念这梦一般的片场和自己的爱情,拍了这部影片。
电影里最令人震撼的就是东西德分裂的大时代背景下,两个年轻人为爱、为梦想、为自由而努力向前奔跑的精神,更像是汤姆·齐克勒给自己、给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电影梦想、给曾经度过的那些轰轰烈烈的时代的一封浪漫情书。
少年的爱与梦想,永远值得被传颂。
《梦工厂》里,男主角为爱不顾一切的疯狂劲,简直和《敲开天堂的门》里主人公为梦想豁出去的劲头如出一辙。
一样的纯粹热烈,一样的动人心扉。
最令人遗憾的则是,这部讲述他的爱情与青春追梦的故事,竟然成了自己的遗作,世事无常,梦想可贵,纯粹热烈的爱更可贵。
希望所有的人,都应该来看看这部电影,那样浪漫温暖。
前言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一份理想的爱情也许很难,但是能学到对待感情的态度就可以尝试改变到什么?下面就会聊到一部电影中的老人的往年情事,它告诉我们:“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两个人相爱,但要永不放弃,否则你喜欢的人真的会忘了你。
”不过,要成为浪漫情怀的人有很多的麻烦(笑),比如学会接受现实中的不完美,复杂人性的变化多端。
如果你做好内心的充分准备,那么我将重述故事情节,下面且听我说说看吧。
电影开场,一个哭泣的男孩跑过麦田。
爷爷看小男孩哭得伤心,知道他是为将要告别小女孩的事哭,便给小男孩讲起了一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
他的故事发生在东德国营电影制片厂“DEFA”,那儿是他从未见过的新世界,是他遇见爱人的地方,亦是他事业发展的起点。
刚退役的埃米尔(男主角)来到哥哥亚历山大工作的地方——东德国营电影制片厂。
而后,埃米尔随着哥哥到布景工作室,准备接受工作任务。
正要帮哥哥拿酒进入工作室时,远处车的喇叭声和强烈的灯的照射让他转头向远处看去。
远处的车里坐着一个梨花带雨的女人,她是海报上当红女明星碧翠斯的舞蹈替身米露(女主角)。
她很快平复情绪,擦干眼泪。
不过,抬眼就看到埃米尔在直视她,对于她来说有点冒犯了的意味,便比了中指手势,而埃米尔微笑着也回了中指手势。
在群演任务中,他再次在舞台上见到米露。
为测试灯光效果,导演助理拉了埃米尔上台。
在导演描述女盗贼和海盗的情节时,他们眼眸深情交汇,似乎陷在了这个故事情节,仿佛这个故事的角色就是他们。
不过,埃米尔工作的第一天,给米露惹了不少麻烦,让白马受惊逃跑不慎烧掉了道具,看守的鹅破坏了场景,而且为维护米露,得罪了当红女星碧翠斯和总监。
总监不悦埃米尔的行为,让手下将埃米尔进行押送。
押送途中,米露救下他,躲过他们的追逐。
两人来到拍戏地方上的天台,米露还记得埃米尔说的晚餐,于是米露准备了他们的晚餐约会。
他们彼此说对方的经历,埃米尔还了解到米露的舞蹈梦想。
米露说,她从小就有个公主梦,想和森林的大象共舞。
埃米尔下定决心要给米露惊喜,于是约她在返回巴黎前的次日清晨来相见。
然而,次日到来,米露的车从西柏林的住所返回东柏林的片场时,桥上布满持枪的军人,没有谁能通过军地封锁。
米露无法联系到埃米尔,只好返回巴黎。
得知情况的埃米尔想尽办法去见米露,都被现实无情折断。
故事到这里两人也许就此无交集,但却出现了转机。
因为误闯了波波克曼的办公室,而新任的秘书正好未见过在休假的波波克曼,因此男主角顺理成章的假装成波波克曼。
当他看到波波克曼的名片若有所思时,一个大胆的主意从他脑子里诞生了,那就是创作出吸引碧翠斯的剧本!
埃米尔哥哥听到他的计划后,认为他这是愚蠢的想法,且不说他根本不会拍电影,而且被发现后会送去服刑。
不过,埃米尔还是坚定他的想法,于是他向一位担任四十年的明星女助理寻求帮助。
幸运的是,她愿意帮助她,并为他介绍人选组建电影团队。
随后,对电影有热情的大军纷纷加入埃米尔团队,只为创作让碧翠丝无法拒绝的《埃及艳后》剧本。
他们聚集在一起,不断提出自己的想法来完善《埃及艳后》。
他们要1500个临时群演,巨大的王座,金银财宝的道具……而这些都是为了身在巴黎的米露。
接机当天,如埃米尔所愿,跟随着碧翠斯的米露,也回到了东德电影制片厂。
然而想不到的是,米露身边多了一个男人——未婚夫。
失落的埃米尔有了不想制片的念头,哥哥劝说他不拍戏的后果,让他振作起来。
在拍舞戏部分间,欧玛注意到“波波克曼”看米露的眼神和其他人不一样,于是打断了这场戏。
欧玛直言自己的未婚妻跳舞戏份穿着俗艳,拒绝拍跳舞部分。
眼见埃米尔和未婚夫欧马要对峙起来,米露顺从欧玛的意愿,拒绝了片中舞蹈戏份,即使是牺牲掉她练习已久的舞蹈。
埃米尔不就此放弃,坚持邀请米露出演。
欧玛见埃米尔再次邀请米露出演舞蹈部分,当着埃米尔的面说出自己是不会让埃米尔毁了米露的人生。
在欧马观念里,巴黎安逸美好的生活相较于德国不安定的战争才是米露想要的生活。
米露告别埃米尔,来到化妆台整理东西走人。
拍戏时间将至,埃米尔只好换上另一位舞蹈演员。
很巧的是,这位舞蹈演员认为“波波克曼”可爱,老明星助理于是骄傲地向她讲述了“波波克曼”的真实身份,以及拍《埃及艳后》的原因:只因一个群演爱上一个舞蹈替身。
而这些对话正好被在化妆台后侧的米露听到。
此时米露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一切,从埃米尔冒名监制到剧本的创作,再到所有人的努力,都来自于埃米尔想为她实现梦想。
米露换上舞蹈服,毅然走回舞台,完美献上自己的舞蹈。
在舞蹈的尾声,剧场中缓缓走入两头大象,音乐再次响起,灯光璀璨、彩带飘扬,舞姿闲婉柔靡,机敏迅捷。
现场的工作人员都被深深的吸引。
米露终于完美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而米埃尔默默地离开了片场。
拍摄结束后,米露和欧马坐着汽车返回西德,准备第二天飞回巴黎。
汽车驶上了东西德间的大桥。
就在车子经过士兵岗亭停车检查的时候,米露想到了什么。
她毅然地跳下车来,向东德奔跑。
米露来到了他们在第一次约会的地方,而埃米尔果然在那里。
此时,他们相视而笑,仿佛胜过千言万语。
也许会有人说,努力了也没用,甚至是认为这样的爱情过于理想化。
每当我听到这样类似的观点,想到的是寓言故事那只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狐狸。
我未经历日出日落的爱情,所以在此我就引用概括一下我喜欢的up主木鱼水心在《爱在》的三部曲所讲的几句:“两个相爱的人不再是第一部里面轻轻松松的交换看法与憧憬未来,而是和生活中的利益息息相关;他们不再是年轻时谈恋爱的那种,只要两人高兴就可以的那种简单。
到两人关系成熟阶段,关系的复杂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复杂又和人们本能对爱的简单憧憬有所不同”。
尾末。
看到这里,是不是……?
女主奋斗15年,为梦想付出了太多,她选择做一条咸鱼,恐怕没人能指责她。
毕竟每个人的人生是自己的。
用梦想换安稳,可以,只是,可惜。
就让这部梦工厂来弥补事间那些可惜可叹吧~梦想固然是每个人自己的,有人选择坚持,有人选择适可而止,有人选择用梦想交换安逸的生活……都无可厚非。
只是,每每午夜梦回,即便有一丝不甘心,依旧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就好了。
别的都不重要。
好莱坞最早也被叫做“梦工厂”。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好莱坞本身就是一个做梦的地方,而电影本身就是造梦的机器。
我们都知道冯小刚的经典影片《甲方乙方》,它的英文名字就叫做《梦工厂》,究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片中的故事是有关做梦,更是因为电影的属性就是完成一件现实中无法这样顺利完成的“梦”。
电影给了我们期待,电影给了我们惊喜,只有电影,才能让那些童话故事中的故事成为现实。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个与童话故事有关的现实,这个现实很美好,就如同梦一样美好,而存在于这个梦中的故事更加的美好,美好的不像能在现实中发生。
《梦工厂》是一个听上去比较像美国电影的电影,但实际上这是一部德国影片,而更加让你想不到的是德国人也能拍出来这么好莱坞的电影。
这是一部讲述爱情的电影,而且是一部讲述了一个美的不像话的爱情的电影。
任何一个相信真爱的人,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就会更加笃信真爱的发生。
任何一个已经收获了真爱的人,在观看完这部电影后,一定会与爱人紧紧的相拥。
本篇主要的故事来源于东德和西德分裂时期。
我们印象中的东德和西德的爱情故事中,大家对于《窃听风暴》可能知道的比较多,但是那部影片并不以爱情故事见长,类比一下的话,你就会明白本片的真谛。
同样是在压抑着的环境里,本片在压抑之余剩下的全是浪漫的气息,炽热的感情无数次冲破牢笼,真正相爱的男女最终不会分离。
一个跑龙套的演员,刚来到片场的第一天就爱上了一个给著名演员当替身的舞蹈演员,为了追求这个舞蹈演员,跑龙套的演员开始默默的准备属于自己的完美礼物。
他给心爱的她准备了一场真正属于她的戏,但是由于刚好赶上了东德和西德开始分裂,于是两个人被迫分开,甚至连见面都遥遥无期。
但是对于深爱着舞蹈演员的龙套来说,这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爱情的发生。
于是他灵机一动,想出来了一个非常好的主意来促成自己与心爱的姑娘之间的见面。
他在片场借用了一间办公室,然后冒名顶替成为了一个导演制片人。
最终他想通过给著名女演员拍摄电影的方式来促成自己与心爱的姑娘之间的见面。
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天方夜谭,但是真正实施后,却意外的获得了成功。
东德的政府部门觉得这是一个好消息,因此非常重视这个电影的拍摄,于是,这位跑龙套的演员摇身一变成为了导演。
他顺利的将爱人迎了回来,但是一年的时间内,自己喜欢的姑娘却成为了别人的订婚新娘。
伤心欲绝的他本想放弃这次拍摄,但是身后的这些追随者们却投来期待的目光。
最终,拍摄再继续,经历了层层的苦难逼迫,最终到了杀青的时候了,而他也在这一场戏中为自己喜欢的姑娘做了嫁衣裳。
当曲终人散,跑龙套的他知道自己心爱的人可能要永远的跟他说再见了,于是伤心欲绝的他默默的离开了片场。
但是这个时候奇迹发生了,舞蹈演员最后离开关头选择了留下,两个人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故事也画上了完美句号。
为了不让这个故事落入俗套,本片采用了爷爷为自己的孙子讲述他年轻时候的经历的方式娓娓道来。
这样以来更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让观众能沉浸其中默默的感受他人的故事,这种感觉比直接让大家去看这样一个爱情故事更加的生动了。
本来我们在观看爱情电影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疏离感,因为这些故事并不会在现实中发生。
而导演用了这样的手法,让我们对于故事的直接感受增加了一层。
这本来是一种好莱坞式的手法,但是却通过德国人表现了出来,这尤为让人感动。
这样的一个故事很大程度上依旧是会让我们对于电影的艺术肃然起敬。
是啊,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听到另一个故事,这是多么的神奇啊。
而这个故事依旧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爱情故事,而爱情故事本身就有一种疏离感,我们渴望听到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但是现实却总不会给你这样的机会,好在我们还有电影,好在我们还能将未发生的故事变为现实,这就是电影的魔力,就如同片中的男主角一样,从来不放弃自己的梦想,从来坚信自己的梦想会成真,他一直努力不放弃,最终就能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生活即使不是这样,但我们依旧能收获更多,相信所爱的人,相信每一份真挚的爱情,最终,美好总会发生。
……你好,
1961年夏, 艾米尔·黑尔贝格刚刚从军队退役复员。
他来 到了位于巴伯斯贝格的DEFA电影公司:这是一个充斥着无尽的魔幻感和极富创造性的乐观主义的地方。
在一扇巨大的拱门后面,他看到了历史悠久的被称为“梦工厂”的电影公司。
他的哥哥亚亚历山大在这家公司的置景组工作, 他给艾米尔谋到了一份差事。
虽然艾米尔对电影行业知之 甚少,但因为他还没有任何对未来的规划,便勉强接下了 差事。
然而,当他为一部电影做群演时,他遇见了一位名 叫米露的法国舞者,一切开始发生变化......米露是法国知名电影明星碧翠斯·莫莱的舞蹈替身。
艾米尔被她美丽的外貌和惊人的舞姿所折服,对她一见钟情。
几次三番的尝试之后,艾米尔终于和米露共进了一次临时起意的晚餐。
不幸的是,米露第二天就必须回法国,于是艾米尔准备在第二天清晨给米露一个惊喜。
艾米尔通宵为米露打造了一个梦幻般的舞蹈的舞台。
第二天早上,当米露试图从位于西柏林的酒店前往巴伯斯贝格的时候,边境被关闭了,没有任何人可以通过。
这天便是1961年的8月13日,柏林墙筑起的日子。
米露只能登上返回法国的飞机。
米露远在她的家乡法国,似乎再也无法见到艾米尔。
而艾米尔作为一名率性奔放热血青年,他不愿这么快放弃。
他抓住机会,摇身一变成了一名导演。
他为了能再次见到米露,制定了一套疯狂又危险的计划——艾米尔决定制作一部让碧翠斯无法拒绝的电影。
而他的计划奏效了,因为这位女神根本无法抗拒在《埃及艳后》中担纲主演的提议。
一年过去了,电影准备在巴伯斯贝格开机。
但谁都没有预料到的是,米露已经和法国男演员奥马尔订婚了。
艾米尔悲伤又绝望,他的计划注定失败吗?
摆在他面前的阻碍重重:一个处于混乱之中的电影公司、一个固执专政的公司老板、一次疯狂的电影拍摄、还有最令人担忧的是,他完全混乱的情绪。
他应该继续为爱拼搏吗?
开始是一个小男孩很伤心,原因是一个小女孩因为暑假结束要回去了,爷爷过来安慰他,开始说他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二战以后,德国被苏联美国割据,然后男主来到了表哥的电影厂,准备打下手,然后遇到了一次彩排,由于灯光要调整,男主被叫上台和女主试一下灯光,然后男主对女主一见钟情了,女主是一个女明星的替身,然后男主就想办法接近他,但是总是弄砸了自己的事情,然后被电影场的老板警告离开,男主和女主偷偷私会,然后约定女主见面,男主好准备给他一个惊喜,结果美国苏联关系紧张,柏林墙也开始架起来,导致女主不能去男主那边,然后男主还以为女主爽约了,很伤心,然后女主回到了巴黎,男主就开始想办法见女主,然后想出来,利用拍电影为油头,然后把女明星请过来,然后也能见到女主了,然后计划很成功,他们拍的电影还引起了苏联的注意,但是拍的还不错,由于很多演过都以为柏林墙的原因不能过来,但是男主还是召集旗了人马,虽然中途电影场老板很想搞坏事情,但是还是没有阻拦到男主,电影拍成了,然后也和女主在一起了。
?
无趣。这跟看好莱坞垃圾电影有什么区别?
下车那一刻 她是在奔向属于自己的自由
你愿意为了心爱的女人付出什么?一个群演,愿意冒着入狱甚至死亡的危险,冒他人知名,编造看似成功不了的拍电影谎言,只为求再见到一个舞蹈替身。得知真相的她,纵然东德处在火坑乱世,她也奋不顾身地回到了他身边。这种浪漫的童话故事,让人沉迷不愿醒来。
是拍给少先队的励志爱情片吗
★★★☆
已经啃不动浪漫至上这一套了,多一颗星给片尾曲还差不多
跟梦没多大关系,跟电影艺术更没什么关系,只不过是一场做作又煽情的爱情童话摆了。
梦回黄金盛世
电影中的电影拍法,我看的多是浪漫主义的拍法,此片也不例外。艰难的政治对抗故事不再苦大仇深,社会主义投出一个好方案
不感动 也没被浪漫到 为了一个女人 为了一时的冲动去拍电影 是我见过最蠢的事
片尾曲不错,片子真有点不适合想看有点脑子的电影的人
如果这样也可以当电影导演的话,突然感觉导演确实不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看部正常的爱情片不容易啊。
浪漫主义者的造梦
恐一些无逻辑流水线爱情片了
如何如何乱世,怎样怎样坚守,抛去种种坏环境,将电影交给电影,这才是迷人之处。久违了浪漫的德国人,用怀旧包裹的梦幻棒棒糖果然够童话,《喜剧之王》续集应该这样拍才对!
最喜欢的角色是化妆师老奶奶:第一个抵制新导演离开片场,又通过她将男主的良苦用心泄露给女主,简直神助攻。
哦 甜腻爱情片 我就是看太多了 那也喜欢
故事特别简单,剧作十分工整,但无你法抵挡满满的诚意和极致细腻的浪漫。开篇的长镜头就直接将你带入如童话一般的梦幻电影世界,美术好到让你误认为这是后期画上去的景,特别是开场用一幅画来转场直接让我进入这个故事,配乐无敌!各种如“竖中指”这样小细节的呼应真的能让人看完还去回味。完全无法想象这是“性冷淡”的德国人拍出来的片子,前半段的德式冷幽默完全是挠痒在你在舒服的地方而不会让你尴尬的会心一笑,而后半段能让你冒汗的紧张男生到底能不能追回自己的心上人。很现实的一个问题,面包和爱情,有时候无法兼得,但我为了见你,我可以跨越“自由”的阻隔,为你拍一部电影。以前我是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但现在我的梦想就是实现你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