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王1955年9月17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帕萨迪那港。
帕萨迪失去了往常那种旖旎的风景,海滩上惬意懒散的度假气氛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战争逼近时特有的压迫感。
这种压迫感属于阿拉曼、斯大林格勒、诺曼底和易北河,但不应该属于帕萨迪纳。
也许今天会是个例外。
在海滩和市区里,慵懒的游客早已不见踪影,到处都可以看到全副武装的士兵来回奔跑,他们扛着油光锃亮的加兰德步枪,唱着属于自己连队的粗俗歌曲,仿佛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值得他们畏惧的。
成队的M4谢尔曼轧过为游客修建的棕榈便道,沉重的履带挤压着不幸的路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它们巨大的钢铁身躯在市区略显臃肿,不过驾驶员高明的技术弥补了这个缺憾。
几十门155毫米榴弹炮在市内各个临时构筑的发射阵地高高挺起,漆黑的炮孔对准了进入帕萨迪纳的3号海滩公路。
在更远的地方,是成片的铁丝网与沟堑;那些貌似平坦的野地里,数万枚地雷平心静气地埋伏在地下,期待着有大发雷霆的一天。
一阵低沉的轰鸣划过维克多。
欧文的头顶,欧文抬起头,辨认出这是一队B24轰炸机,它们摆动着宽大的机翼,腹部微微倾斜,在天空划过一条斜线,随即飞远。
欧文不禁心想,在帕萨迪纳附近部署这样的大家伙,白宫那些人以后不打算来加州度假了吗?
在他的身后,一个“麦琪与麦克”冰淇淋店被临时征用作为指挥所,繁密如蜘蛛网的电话线顶替了奶油松仁冰淇淋的位置,和蔼可亲的店员被一大群严肃的参谋们取代,他们在作战地图上不停地标记,然后抓起电话大吼,确认每一个单位是否进入指定位置。
冰淇淋店再向前五百米,就是名闻遐迩的帕萨迪纳港,也是本次作战所需要保卫的目标。
此时港口里空荡荡的,只有一条大客船懒洋洋地飘在码头旁边,就连船上的星条旗都显得萎靡不振,船舷上写着“克利夫兰总统号”几个字。
“欧文少将,您的电话。
”一位参谋跑过来。
欧文把烟卷从嘴边挪开,拿起话筒,里面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老维克多,好久不见啦。
” “嗨,威斯德克。
”欧文淡淡地回答,顺便吐出肺里的最后一口烟。
“这次你们第三装甲师也来凑热闹了吗?
我看到你们的番号了。
” “不只是我们,你还会看到更多的老朋友。
第六、第十二、第十六装甲师,他们都来了。
” “我的天!
这是一次老兵聚会吗?
你看到雨果和理查德他们了没有?
” “没有,他们大概是被部署在了更前沿的地方。
这次我们第三师是总预备队,兼港口防卫队。
” “就象对付德国人时候一样。
”电话里的声音哈哈大笑,然后忽然压低了声音:“你觉得这一次我们是否有胜算,毕竟这是在美国国内作战。
” “谁知道呢。
”欧文回答。
“你们得加把劲,可不要让我有出场的机会。
” 其实他说了谎,没有人比他知道的更清楚。
在这次作战之前,美国海军次长金贝尔特意给他打了一个电话 ,善意地警告他这次作战的危险性。
金贝尔委婉地表示,陆军的这次举动愚蠢而草率,出于私人友谊,他不希望欧文也被卷进来。
一位海军高级将领给一位陆军少将打电话,这是非比寻常的。
但是金贝尔也说了,这次作战本来就是非比寻常的。
挂掉电话之后,维克多心情变的更加糟糕。
即使是十年前在莱茵兰,罗丝师长的意外身亡也没让他象今天这样心烦意乱。
巴顿将军已经死了,麦克阿瑟将军已经退役了,只有艾森豪威尔将军脱下军装,变成了一位政客。
在这个老兵们纷纷凋零的时代,碰到这么一场战争,不知道该不该诅咒命运。
一枚信号弹从远处袅袅升起。
“敌人来了!
”一位参谋声嘶力竭地喊道。
仿佛为了回应他的话,前线开始响起了密集的枪炮声。
不同口径的火器同时爆发,数千条火舌朝着海滩公路的入口喷射,钢铁暴雨倾盆而下,数万吨爆炸物被抛射到了预定地域,引发的震动与烟尘比起原子弹不遑多让。
整个帕萨迪纳立刻被烟火笼罩,刺鼻的硝烟弥漫到了任何一个角落。
指挥部里铃声大作,各个观察点的情报开始朝着这里汇集。
欧文把香烟揉碎,丢在地上,把身子俯到作战图上去,试图想通过地图看清敌人的打算。
“第一道防线被突破了!
敌人继续向前移动!
”参谋报告。
欧文楞住了,这开战才刚刚三分钟。
在那里的是威斯德克的第五装甲师,他了解这支部队,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人能够用三分钟就突破威斯德克的防线。
那些铁丝网和雷区都是摆设吗?
欧文不禁咋舌。
但突破是一件已经发生的事情,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补救。
欧文迅速地下达了几个命令,同时祈祷自己的老朋友最好能扭转这个局面。
自从朝鲜战争之后,美国人都不大愿意接受失败。
战争持续了一个小时,欧文听到的全是坏消息。
第六、第十二和第十六师的防区先后遭到了毫不留情的突破,通讯线路里一开始简直嚷成了一片,但正在逐渐变得安静。
那些通信员一个接一个地陷入沉默,每一个呼叫频道的沉默,都代表一支部队的覆灭。
当步话机里最后一个人的声音消失的时候,欧文知道,前面的部队已经全完了——四支装甲师,只用了一个小时——现在防守港口的第三师完全袒露在了敌人面前。
三架B24轰炸机开始了俯冲,然后准确地把炸弹倾泻到了。
投弹非常精准,没有一颗炸弹落在第三师的阵地上。
欧文和第三师的全体官兵目睹着眼前的三栋大楼被炸弹炸得粉碎,巨大的冲击波让第三师在最前沿的几个观察哨都受到波及。
当烟雾散去之后,他们看到了一个人。
只有一个人。
这是一位黄皮肤、黑头发的亚洲人,他的额头很大,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白色的衬衫上是一道道黑色的烟熏痕迹,脸上还带着几丝腼腆。
刚才的轰炸,对他似乎没有任何影响。
在这个人的身旁,是许多冒着黑烟的战车残骸,扭曲的炮管和碎裂的车身悲凉地躺在地上。
欧文经历过许多次战役,但他从来没见过一辆战车会变成这种形状,好像是被一只巨大的大手握住,然后被狂暴地撕裂。
整个阵线就象是被顽童蹂躏过的模型沙盘。
亚洲人对第三师的防御阵地熟视无睹,继续朝前走去,步子不快也不慢,手里还提着一个破旧的行李箱。
“开火!
开火!
” 指挥官对着部下喝骂道,整个第三师都陷入了歇斯底里地狂热攻击。
在港口和亚洲人之间的有限空间,立刻被热能与子弹充满,即使此时上帝在这里,也会被窒息。
欧文觉得自己的两片嘴唇变得冰凉,金贝尔说的对,这次作战是愚蠢而草率的。
第五、第六、第十二和第十六师都挡不住的怪物,欧文不认为自己的第三师能作的更好。
亚洲人拎着行李箱,纵横在枪林弹雨之间,并不时伸出瘦弱的手臂,去拨开那些高速飞来的穿甲榴弹和高爆弹。
“绝对不可以让他接近港口!
我们是最后的防线了!
” 数十辆坦克冲了过去,试图用身躯去阻挡,用履带去碾压。
可那些不可一世的钢铁怪物战车只要一碰到这个卑微的人类,就会立刻高高弹飞,然后被撕扯成两半,科学家们精心研制出来的合金装甲在这个人手里,比弗吉尼亚州生产的棉花还要柔软。
亚洲人选择了一条距离港口最近的距离,走一条直线,任何力量都无法让他偏转哪怕一度。
一架恰好放置在亚洲人路线上的155毫米榴弹炮改成了平射,炮口顶在了亚洲人的胸口。
亚洲人没有丝毫犹豫,继续仰着头,挺起胸朝前走去。
榴弹炮发射了,炮弹在刚刚射到炮管之后就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它弹回炮管,然后剧烈地爆炸。
整个榴弹炮和炮兵班都被炸上了天。
而亚洲人仍旧在继续前进。
在这条直线两侧的第三师官兵们,都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当他们手里的武器已经失去效果的时候,他们不知道该依靠什么东西才好。
已经有人扔掉了步枪,开始跪在地上祈祷。
欧文冷静地下达了最后的指令:“停止射击,放他过去。
”他知道自己已经不能作更多事情了,即使事后要上军事法庭,他也要坚持如此。
这场战争不能持续下去。
亚洲人看到对方停止了射击,朝着指挥部的方向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迈步走到港口,在第三师全体幸存者的注视下慢悠悠地踏上克利夫兰总统号。
克里夫人总统号的大副揉了揉睡眼惺忪的眼睛,纳闷地望着这个亚洲人。
“你好,这是下午三点启程去香港的船吗?
” “是的。
” “总算赶得及,这是我的船票和护照,一等舱。
”亚洲人露出笑容,把行李箱搁到甲板上,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我从特米那岛过过来的,这一路可真是累死了。
” “长途旅行就是如此。
”大副嘟囔道,对刚才港口外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
欧文一直目送着克利夫兰总统号离开码头,消失在太平洋的远方。
他把搜寻其他几个师幸存士兵的工作——如果有幸存者的话——交给副官——自己则在帕萨迪纳市废墟找了一个还没被摧毁的公用电话亭,投入几枚硬币,拨了一个保密的号码。
“喂,金贝尔吗?
” “嗨,维克多,帕萨迪纳那边进展如何?
”对方似乎早就在等着这个电话。
“你说的是对的。
”欧文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才继续说道,“钱学森这家伙,一个人能顶五个装甲师。
”
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物,本是可以作成史诗的。
加州理工,冯卡门,喷气式飞机,随便拎出一个,都是世界航空史浓墨重彩的一笔;勒令遣返,无端扣押审查,战俘交换,随便抽出一个头绪,就可见二战结束后冷战的漫天阴霾;国家领导人前的军令状,近乎白手起家建立航空工业,大漠深处的两弹一星工程,随便一个,都是这个国家成立之初如履薄冰的步伐。
激荡的历史风云慢慢远去,留下一个中国男子的内心坎坷挣扎。
一个秀丽杭州的聪敏孩童,庚子赔款留学的青年才俊,加州理工,全美也就是全世界航空届的佼佼者。
在追寻梦想的旅途上一路狂飙突进,知道突然而至审查迫害让一切戛然而止。
而后,现代都市里贵族西装换做大漠深处中灰暗中山装,连手插裤兜也换做以手撑腰。
以前加州理工校园里那个上课不屑言语,一黑板一黑板书写公式的严厉冷酷钱教授换作了听不懂还会重新来一遍的钱院长。
面对竖立着的东风二号导弹,在心底里默念对美国同行的告白:这就是我种的苹果树。
回国多年后面对美国受奖邀请时,以美国欠他一个道歉作为拒绝理由时,依然可见他那一身的傲气,正如年轻的他向夫人求婚时,只说跟我走这么一句话。
刻意压低的讲话音量,总显湿润的眼眶,是美国梦想破灭后的隐忍,还是家国情怀深沉的爱?
印象较深的:一,在美国大学执教的钱学森,黑板满满的公式,下面的同学完全不明白他讲的什么,钱说,这种问题没有必要向你们再解释,潜台词的意思是,来上我的课应该对这些公式问题应了然于胸,要研究我研究的领域这些公式问题必然是要懂的,即使我们不是站在同一个秤上对话,怎么你那也不能缺太多两。
下面的另一位中国学生记住了这个场景。
回国作为院长为大家引领讲解导弹装置图,钱看出同事们并非真懂但为面子及对钱院长的尊重崇拜却依然说懂,钱意图讲解大家未解的问题,每次想到大家却说所有的都不懂。
看着又是满满的图和公式,时间的两条平行线在此交织,回想到了在美国的那堂课。
钱放下天才般的傲气和自尊,不怕费事重新讲解,当年的中国学生现在的中国同事会心一笑。
二,钱为祖国和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罗布泊默默耕耘时,吸引来了新来一批的年轻工作人员,他们带着仰慕好奇的心情来看望钱,只要看一眼就对他们是莫大的鼓舞,钱走出小泥房,鼓舞大家,几句轻声的鼓舞和恳亲的眼神,对仰望自己的人就是巨大动力和鼓舞,时间再一次倒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美国求学在自己仰慕的世界级科学家手下读书,回国前,只说老师对我的鼓励就是我最大的财富和动力。
(谁不是啊?
自己喜欢尊敬的老师如果对自己轻轻鼓励那都是巨大财富和动力啊!
所以好老师的影响非常重要)三,结尾处钱问妻子会不会后悔嫁给自己,辛苦一生,蒋英说,记者问丘吉尔的母亲一生有没有什么遗憾,其母答,我没有任何遗憾,因为我为英国生了丘吉尔,也许这个比喻不是那么恰当,但是中国可以没有一个歌唱家,但不能没有钱学森你这个科学家。
感动...四,现实纪录蒋英教授走到钱老的灵柩前,脸贴着脸,动情。
什么事是相濡以沫什么是执子之手,谁能不动容。
五,在讨论会上,那位原来的院长虚心学习不断努力在会上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钱没有因为从前他的顶撞和不服气就忽略或埋没他的想法,而是鼓励发现别人的进步,不计前嫌。
作为爱国片还是很全面的,坤儿的演技进一步提升。
演聂帅的一出场就有点笑感,但是人家是四川人,没办法。
配乐有时让我有好莱坞战争大片或阿凡达的感觉,还是很贴切。
感慨这样一位科学巨人如此高寿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内心的艺术细胞及妻子的音乐熏陶分不开,才子还不偏科。
因地制宜,不钻牛角尖,回国在国内没有相应的技术和工厂条件下,因地制宜而不是直只拍桌子喊没有基础相应材料怎么可能做出来,利用现有的条件不等待美国的数据也不仅仅依赖俄罗斯老大哥,自己自力更生创新。
时时保有一个乐观的心态,在如此的压力下,能够把它转化成动力,调节能力是多么的厉害,这和之前经历过大风大浪分不开,善于积累经验,把过往的失利不利化成以后前进的动力和家底。
值得学习!!!!!!
感动!!!!
其实我真不会写影评,也写不好。
但是这次有幸参加了这个提前观影的活动,所以还是动手写两句吧。
关于钱学森老先生,我小时候就听过他的事迹,知道他是为我国的航空航天和导弹事业做出过伟大的贡献,以及一个人顶五个师的美名。
电影中,在一开始,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在美国生活。
青年的钱学森才能出众,才高气傲,很受美国方面的重视和赏识。
但是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之后,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先进的技术科研条件,经过艰难的努力,终于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的钱学森为祖国导弹技术的发展鞠躬尽瘁,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和导弹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是忽视了自己的家庭幸福。
不可否认电影中有美化人物的因素在,关于钱学森先生当年回国的动机,也一直有人在诟病。
但是不管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但是钱老先生为我国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就中国的人物传记电影来说,想做到完全真实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要我们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那份感动和领略到它所要表达的那份精神就好,实在无需去计较太清楚历史究竟是怎样的。
个人觉得这部电影还是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地方的。
因为牵扯到很多导弹发射的场面,所以特效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然后就是觉得那几个外国人演的还不错。
林永健老师的出现,为整个影片增加了一些喜剧色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陈坤,真的觉得他的演技越来越好了。
上次看《龙门飞甲》的时候,就有惊艳到。
这次演的钱学森的这个角色,感觉很多小细节。
他都把握的挺到位的。
比如当时的人们都喜欢叉腰这个动作,比如看到大家都听不懂时的眼神的把握,都挺好的。
还有最后放的那个纪录片,就是在遗体告别会上,蒋英先生抱着钱老哭的那段有感动到我。
学森学森,学问的森林!
总之,是一部挺不错的片子。
看腻了喜剧,爱情剧,科幻大片。
偶尔换换口味看看人物传记片,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推荐大家去看《钱学森》。
看过《钱学森》之后,感到一股正气凛然在胸,同时也问自己,如果我是钱,能否像他那样为了red China放弃在美国优质的生活和研究条件,回来过清苦日子,并且在中国核领域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造出两弹?
尤其是后者,钱学森徒有高级的大脑,但是双手被中国核背景缺乏的现状束住,他在面对惨淡现实的时候,应该是何等的无力与无奈?
就像影片中,他面对听不懂他讲课的中国技术人员,脸上显出的表情是受到冲击、是无比失望,不过,他没有像对外国学生那样,高傲地不予理睬,而是打起精神,重新再讲一遍。
对于钱学森的毅然回国和回国后的废寝忘食,我感到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理想主义精神,以致走出电影院后,重新面对外面纷杂的世界,看到现代社会上最多的“谋衣食求利禄的自了汉”(梁漱溟语),也生出了无力与无奈,同时思考:现在这个时代还会不会出现如钱学森般拥有高尚情怀和强烈爱国责任感的奉献者?
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人们对国家的责任感渐微,或许只能在面临重大灾害后显现出来;同时由于不再有“巢倾卵破”“唇亡齿寒”的情况出现,人们对自身的定位往往不再与国家命运相连。
作为青年人,我想:如果我们就向这样的人生目标走下去,如果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不再向往报效国家或回馈社会,而是看到国家和社会的不足后不思改变或无力改变,反去崇敬外界更加发达的环境和美好的生活,争先涌出国门,那么我们的国家不仅是用资源为外国培养半成品,而且也将会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我想,每个看过这个片子的年轻人都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抱着自私自利的想法在生活,尽管它可以用“每个人好国家就好”来大义化,另外还要思考是否可以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融合,哪怕只是一点,但也是对我们成长的这片土地的一种回报和推动。
想到龙应台的一句话:“孩子,你是否想过,你今天有自由和幸福,是因为在你之前,有人抗议过、奋斗过、争取过、牺牲过。
”如果我们意识到现在还算美好和安稳的生活是因前人的呕心沥血甚至捐躯为国,也许我们就能少点自我,多点大我,为这个国家做点不算惊天动地但也能推动改善的事情。
林永健老师的出场给一直严肃的现场带来了共鸣般的笑声,尽管影片前半部略显跳跃甚至有些乏味,但归国后的部分着实让我眼泪了一把。
向爱国科学家致敬!
信仰,不论在哪个年代,都弥足珍贵!
推荐 ps,从没写过短评,刚发表后不晓得为神马在列表中看不到鸟。。
这部影片拍的很生活化,让钱学森这个名字一下子鲜活起来,不再局限于只是一个书本上所写的“两弹一勋”的光荣人物的代号。
从开篇的场景,钱学森执着的跟蒋英说:“跟我走吧。
”就让我喜欢不已,这样一个优秀的男人执着的爱着这个女人,这样一个美丽的女人为了这个男人放弃了国内的大好前程。
这部影片有很多感动我的地方,他们俩的感情,他们那种蓬勃的爱国情怀,以及那个年代人们所具有的一种特性,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内心里有一种萌动。
原本就觉得陈坤长得帅,但是这部片子之后,陈坤的形象在我心中瞬间又上升了一个级别!
还有张雨绮,一下子也好喜欢了!
作为我国“两弹一勋”的元勋,钱学森必然是伟大的,在那样的一个年代,他能够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到一无所有的中国,积极投身国家的建设事业,让中国在国际站稳了脚跟,真是,恩,让我想到鲁迅曾经的一个形容,是一个“大写的人”。
可能有人会说他的归国是因为美国当局的不信任令他失望,他才回到了祖国。
但是,就我看来,美国当局当时所做的一系列只能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只是更加坚定了他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信念与决心。
我觉得中国的火箭事业能有如此成就,其中必不可少的是当年无数钱学森们的中国心,还记得片中钱学森一家归国时,在码头,有一个中国记者采访钱学森,问道:“你是中国的公民,为什么不回台湾而要去大陆?
”对此,钱学森直接采取无视的办法,因为他认为,当一个中国人在与另一个中国人对话,他所应该采用的语言是中文,而不是英语。
这样一个小的片段表达出了他对祖国崇高的敬意。
还有钱学森在东二发射失败后对聂帅说的“在我们创造奇迹的事业上,虽然没有那么一大批名牌大学毕业的科学家,但我们真的有一批,信仰坚定,愿意为共和国国防事业付出终身的理想主义者。
” 以及片中另一个片段,在钱学森讲解完后询问时,在座的人说都没有听懂时,镜头回放到了1947的场景,在加州理工大学,钱学森的课堂上,有一个学生不理解他写的公式,钱学森对另一个学生说:“回答他是浪费我的时间。
”然而,在同样的场景中,钱学森做出了不一样的决定,他说的是:“好,来,咱们再讲一次,重新来一次。
”以及后面场景中,他对张工农说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直接来问我。
”在别人表达不懂后,他那错愕的停顿之后挤出的笑容让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作为一个在自己专长的领域方面有着如此杰出成就的人,有着属于他自己的傲气是多么的正常。
但钱学森在归国后,他的习性在一点点的改变,他将自己的傲气都低到了尘埃里,不再公之于众人,只是一心一意的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奉献着,奉献着自己那一颗赤诚的中国心。
我觉得一个人的信念很重要,就在他在美国漫长的软禁期间,他不甘堕落,开始了对全新科学的研究,竟写出了《工程控制论》这本著作。
以及在他和友来的对话中,有这样几句话“如果有一天,原子弹投到了中国人的头上,我会后悔的”,“我曾经发誓,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我一定要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这是对抗侵略的准备”,“手上没有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
这其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表达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爱以及他坚定不移的信念。
还有片中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的巴丹吉林沙漠中的那些士兵的身影,那个发射前2小时的场景以及发射成功后的欢呼场景,真是,看得我有种莫名的激动,这么多士兵在这边防恶劣的坏境中,为祖国的腾飞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么多士兵整齐一致的动作与声音,真的是,很感动,我想这可能就是每个中国人在特定时刻会喷发出来的中国心吧。
记得回国前,加州理工学院的院长杜布里奇先生问钱学森:“一个杰出的航天学家,回到农耕社会,能做些什么么?
”他给出的答案是:“在我的国家,我可以任何我想做的事,甚至,我可以去种苹果。
”如今,他的苹果树已开花结果。
头发花白的钱学森对蒋英说“如果你不是嫁给我,你会成为我们国家最好的女高音歌唱家,你有着非凡的天赋,勤奋,有聪明,在你心里,还是会有遗憾吧。
”然而蒋英却做出了这样的答复“丘吉尔的母亲在临终的时候,牧师问她:‘你有什么遗憾的么?
’她说:‘我这一辈都没什么可遗憾的,因为我为大英帝国,生了一个丘吉尔。
’这个国家,可以没有像蒋英那样的歌唱家,但不能,没有,像钱学森那样的科学家。
我愿意为此,做出牺牲,这不是遗憾,这叫光荣。
”以及最后影像中,钱学森逝世后,蒋英把脸贴着的时候,,,无不,体现出爱。。。
(嘿嘿 这也是我的思修作业。。。
)
写了一堆都没了气死我了。
科学会堂观影纪念一下,我觉得这部片儿特适合在学校的礼堂放映,超有教育意义啊。
个人觉得陈坤演的不错,换个演员来未必会更好。
1、其实每个人都一样。
你所看到的成功的人背后总经历过许多失败和挫折,不要总是看到他们光鲜的一面。
2、即使你是个粗人,没有高端知识储备,只要决心去做,总会有点儿收获。
3、如果你有个好脑袋并去他乡学了很多金光闪闪的知识,可以选择当一个外国人享受生活,也可以选择回自己的地盘儿报效祖国,尽管现在的祖国不容易报效,但总不会比那时候还难吧?
各人有各人的活法。
4、满脑袋是公式数学的科学家也懂浪漫爱情,但最好不要找科学家当老公吧,尤其是涉及机密工作的,即使他能跟你生死契阔与子偕老,但还是聚少离多,到老能出来散散步压压马路,辛酸啊。
5、真心觉得最后不该放映钱老离世的真实影像,太难过了思密达。
最后表达我对大家们及其家属们的深深敬佩。
看这片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大概是坤哥粉,除了龙门厂花和画皮炮灰之外我居然连这种都看了嘤嘤嘤。
这一片看下来真心觉得只要是这种温和、淡定的好人形象大抵都能刷高分,这部里的钱学森也不是如何如何显得殷切爱国,没那么高大全反而好得多。
因为拿真人改编,剧情也好不到哪去,编也编不出花来,基本上就那样吧。
这种片子最大的问题还是乱,人物不少,走马灯似的出来溜一圈,也算是天朝主旋律电影的常态。
给人印象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字,乱。
要推这片的话无非也就是冲着男主去看了(。
第一次在豆瓣参加抽奖,中了。
于是有了这次提前观看钱学森的好运。
先谢谢一下那些人。
写在前面的废话以下正文看了太多有关电影表白和求婚的情节。
但是我想说,钱学森里的简单一句:跟我走吧!
是给人震撼的一句。
这句话后面的内涵和承诺,怕是只有当事人自己体会了。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钱与蒋就是这样的。
钱被捕,探监结束时,钱缓缓转身后的深情回眸,加上一句别有意味的“我爱你”,听来让人动容。
明明有那么多的话语想要彼此倾诉,但形势所迫,只有彼此深埋心底的牵挂。
这样的情节体现了人的温情,没有所谓的“假 大 空”吧。
前半部分的美国片段,大学授课的情节,搞科研的场景,在美国生活的后面,被捕入狱的时刻,归国遭阻挠的种种,家庭宴会的欢乐……太过需要自己细细品味的画面。
坤少的演出让我相信他心中的钱学森就是这样真实地生活在他自己的内心世界里!
回国后的一切,好像感觉有点喜剧感。
包括张和林的表演,观众都有点笑场白手起家总是让人尊重的。
时间太短了,太多的东西没有表现出来,特效是个硬伤,钱学森的事迹本可以拍成一部史诗。。本片很明显诚意不够。
剪辑有问题,一上来就先剧透,导致前半段很乏味。人物传记还是找个长得像本人的演员好点,陈坤跟钱学森的脸型差别太大了,看着出戏。
拍这片不羞啊。。
音樂至少“借鑑”了《飛屋環游記》、《泰坦尼克號》、《阿凡達》,挺丟臉的。陳坤的表演還是一樣,沒什麽驚喜,沒什麽長進;全片是給我撩起了那麽一絲絲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但真正的感動還是最後潘虹的那一分來鈡給我的。
钱学森主题曲照搬悬崖 悬崖主题曲抄袭太平洋战争
电影本身原本尚可,但喜剧演员的加入实在是失败,影院内多次笑场,而且张雨绮就是一个花瓶,所以减掉一星。又因为这是一个不太好拍的题材,拍好了反响也不会太大,拍砸了会骂声一片,导演编剧勇气可嘉,再加回一星。推荐看一下,了解一下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人。
不知道那些打两星三星甚至一星的头脑想的是些什么!虽然我没看过前面那版的,但是这版我想说很好,不是来看明星不是来看破绽不是来看笑点,单单一个钱老一个两弹元勋就值得另人敬仰,看得是那种表达出来的情怀,把真正的儿女情长揉捏到爱国主义情怀里,比起现在的那些电影电视剧好上一百倍
在长途汽车上看的……没有特异功能减一星。
无量宗师
平铺直叙乏味寡淡的流水账。陈坤演得也烂,气质也不合,中途终于把科学家演成领导了,当然这可能是事实上的变化也未可知。
对不起的电影票~今年在影院看过最流水的电影
很好地了解这位著名的科学家。
我觉得这个是主旋律和谐片里拍的比较好的一个了 谁让我那天没带家里钥匙。。。。不过小眼睛不愧是军人出身 聂帅演的真大气 除了酒桌上 很久没见过这么有激情的中国军人范儿了。。。
那船乍一看还以为是泰坦尼克
毛周聂搞笑三人组
陈坤在这里面表演痕迹还是有点重了,可能还是自己太帅的缘故吧哈哈...
它起码是一部认认真真拍的片子,现在骗钱没自尊的太多了,冲这个给个三星鼓励下。另,厂花的英语还可以,虽说有点口音。张雨绮就不说了,还是闭嘴微笑吧!林永健是个惊喜~!
平心而论拍得不是太好,叙事比较鸡零狗碎不够完整。厂花同志表演各种帅气,张铁林的chairman造型各种槽点。
陈坤,我期待着你的更进步
不赖的制作 华丽里小有大气 但主题一味的把钱学森刻画成了一个爱国主义精神的典型与缩影 而偏偏失衡在他个人的成就和人生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