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亚历桑德拉·辛普森
主演:Jordan Coley,Xavier Brown Sanders,Brynne Hofbauer,Taylor Benton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瑞士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年份:2024
简介:在一个受到即将到来的飓风威胁的佛罗里达沿海小镇上,当地居民正在为强制疏散做准备。随着最后一批游客的离开和居民们封堵自家门窗,有几个流浪者却选择了留下来。详细 >
#10829。6th HIIFF-焦点影人Omnes小组,入围2024威尼斯影评人周。群像的写法还真有点《米勒角的圣诞夜》以及《哈珀的彗星》的意思(看来这就是Omnes一大风格了),也是艺术电影/独立电影怎么拍《龙卷风》这种题材的范本(特别适合对读)。低照度完成得非常好,声音制作细腻,尤其是音乐和广播作为转场动机剪得特别令人舒适。当然影片还有一个从政治(国家治理)角度进入的阐释空间。#年度佳作候选#
可以被视为对2024川普重新上台后美国社会情绪的预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懂王飓风扫荡,全民辗转无眠。2025.8.3电影资料馆 Omnes回顾专题收官
单独看也许还有新意,和Omnes别的片子放一起有种魔法已经被揭秘完了的感觉,疲惫,头痛。
陶米尔纳监制,熟悉的声音叙事,去中心化,群像,情绪电影。聚焦一场飓风来临前那些不愿离开的人群,有对生活失望的悲观主义者,有沉默的老人,有追逐飓风的人,也有要趁着飓风来临玩闹的人。看似是剧作高潮的飓风却没有到来,又是一个百无聊赖的夜晚,这样的反类型设计又一次出现了。
8.1 一如那些飓风来临的日子,低压槽的失重感遍布于影像个每个角落,遗憾人物(在怅然若失中)找寻的状态还是太过明确,那么一无所得便是既定的。有趣的是,虽然和今年Omnes Films另外两部美国片有着相似的闲散架构,但对于时间的感知反而是恰恰相反的:在前两部(尤其是《米勒角》)中,时间几乎被(人为地)凝滞在永恒的一日之中;而本片则产生了时光在不经意间飞快流逝的状态,甚至连角色都意识不到自己的老去。
喜欢的温度和湿度
飓风来临前的散文vlog,摄影很美,飓风之夜,不断潜水营造压抑的感觉。像joyside的《Fire》。等待飓风,但飓风没来。
蹭看一场就真惩罚我一夜无眠,还有两个小时,今天开场。
很喜欢。海边吹过咸湿的风,闪耀的霓虹灯牌,夕阳下探出车窗的头…I can feel.画面、构图漂亮得不像话啊
又是有所事事但无所事事的一天
Omnes film改变了我对应该如何在电影中设置/呈现汽车旅馆的刻板印象,以及也呈现了如何书写事件和人物的可能。
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描绘了一场无畏的浪漫主义狂奔,有梦幻的爽感与刺激,又有梦醒后的回味与虚无。还是比较欣赏导演处理状态的方式的,但注定也是反叛和挑选受众的。#6th HIIFF 08 亚洲首映 星悦三亚夏日站 20241205
啥玩意儿啊这是,正常开场,迷之走向,俩黑哥们儿不是要去费城找朋友发展吗?怎么兜了一圈儿说风暴弱了他们也就回家了??追风青年、逃难父子、酒店员工……各条线太多,让观众一头雾水。你说这是佛罗里达的故事吧,可是一点也不刺激。我唯一的兴奋点是跑到酒店泳池喝水的两只小浣熊!跟我7月初在布法罗夜里看到的两只翻垃圾箱的一样哈哈!沙丹就吹吧!这3天1+3+5场海南岛影节电影看下来,又累又困,有点儿呕得接下来一礼拜都不想去资料馆了!内嵌意大利文,外拍中字。这最后一场无映后太好了!馆1厅,约4成满。主办方把剩余的周边都放在大厅桌上,散场出来果然被一抢而…基本光,连同春春现扔进去的玛丽马克思的(除了最后这场的。这场海报和明信片挺好看呀!)。在馆清凉-冷冻一天,出来又是一团闷热。目前豆瓣无评分。
蛮喜欢的
Sir, you’re on your own.
好美 好美 太美了……
在这部电影里第一次感受到了OMNES的特别,很享受的观影过程,95分钟里脑海中闪过最多次的字是“某种状态”,无论是物理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充满了不安或者不安分。“这个国家没有让我独处的地方”。#HIIFF
很难评的一部。有特别喜欢也有特别不喜欢的地方。美国的气息很喜欢:阳光、开车旅行、滑板少年、泳池、大房子。飓风是一个改变的信号,不同人借此打破一成不变的生活。原来世界上真有这样的自由存在,讨厌现在的生活。演员讲的、内嵌字幕、字幕机是三种语言,多线叙事加上中途随机出现新人物,对外国人脸盲的我总是迷茫这个人和之前的剧情线是否有关系。综上注意力被分散、原本混乱的电影观感更混乱,消解了作者想表达的孤独议题。不太像电影的弱剧情纪录片,剧情有但隐晦埋得很深,没讲出什么就结束的感觉。创新点一是声音,二是不规整的多线叙事,大概有三条?三是灯光色彩很大胆。看评分没想买omnes活动任何一场,又觉得毕竟是新的流派,于是挑了最感兴趣的一部。没挑错。如果以后电影往这个方向,倒也爱看。
对人物状态的观察:风暴来临之际,日常、自然的生活流,然而其中夹杂着人们能动性的破灭(费城之旅、女孩的爱情...)。风暴可以作为很多事件的隐喻,也可以什么都不隐喻。
长夜漫漫。他们渴望改变些什么,但飓风也没有如预想中的到来,我们都在心里做出了一些改变。@资料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10829。6th HIIFF-焦点影人Omnes小组,入围2024威尼斯影评人周。群像的写法还真有点《米勒角的圣诞夜》以及《哈珀的彗星》的意思(看来这就是Omnes一大风格了),也是艺术电影/独立电影怎么拍《龙卷风》这种题材的范本(特别适合对读)。低照度完成得非常好,声音制作细腻,尤其是音乐和广播作为转场动机剪得特别令人舒适。当然影片还有一个从政治(国家治理)角度进入的阐释空间。#年度佳作候选#
可以被视为对2024川普重新上台后美国社会情绪的预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懂王飓风扫荡,全民辗转无眠。2025.8.3电影资料馆 Omnes回顾专题收官
单独看也许还有新意,和Omnes别的片子放一起有种魔法已经被揭秘完了的感觉,疲惫,头痛。
陶米尔纳监制,熟悉的声音叙事,去中心化,群像,情绪电影。聚焦一场飓风来临前那些不愿离开的人群,有对生活失望的悲观主义者,有沉默的老人,有追逐飓风的人,也有要趁着飓风来临玩闹的人。看似是剧作高潮的飓风却没有到来,又是一个百无聊赖的夜晚,这样的反类型设计又一次出现了。
8.1 一如那些飓风来临的日子,低压槽的失重感遍布于影像个每个角落,遗憾人物(在怅然若失中)找寻的状态还是太过明确,那么一无所得便是既定的。有趣的是,虽然和今年Omnes Films另外两部美国片有着相似的闲散架构,但对于时间的感知反而是恰恰相反的:在前两部(尤其是《米勒角》)中,时间几乎被(人为地)凝滞在永恒的一日之中;而本片则产生了时光在不经意间飞快流逝的状态,甚至连角色都意识不到自己的老去。
喜欢的温度和湿度
飓风来临前的散文vlog,摄影很美,飓风之夜,不断潜水营造压抑的感觉。像joyside的《Fire》。等待飓风,但飓风没来。
蹭看一场就真惩罚我一夜无眠,还有两个小时,今天开场。
很喜欢。海边吹过咸湿的风,闪耀的霓虹灯牌,夕阳下探出车窗的头…I can feel.画面、构图漂亮得不像话啊
又是有所事事但无所事事的一天
Omnes film改变了我对应该如何在电影中设置/呈现汽车旅馆的刻板印象,以及也呈现了如何书写事件和人物的可能。
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描绘了一场无畏的浪漫主义狂奔,有梦幻的爽感与刺激,又有梦醒后的回味与虚无。还是比较欣赏导演处理状态的方式的,但注定也是反叛和挑选受众的。#6th HIIFF 08 亚洲首映 星悦三亚夏日站 20241205
啥玩意儿啊这是,正常开场,迷之走向,俩黑哥们儿不是要去费城找朋友发展吗?怎么兜了一圈儿说风暴弱了他们也就回家了??追风青年、逃难父子、酒店员工……各条线太多,让观众一头雾水。你说这是佛罗里达的故事吧,可是一点也不刺激。我唯一的兴奋点是跑到酒店泳池喝水的两只小浣熊!跟我7月初在布法罗夜里看到的两只翻垃圾箱的一样哈哈!沙丹就吹吧!这3天1+3+5场海南岛影节电影看下来,又累又困,有点儿呕得接下来一礼拜都不想去资料馆了!内嵌意大利文,外拍中字。这最后一场无映后太好了!馆1厅,约4成满。主办方把剩余的周边都放在大厅桌上,散场出来果然被一抢而…基本光,连同春春现扔进去的玛丽马克思的(除了最后这场的。这场海报和明信片挺好看呀!)。在馆清凉-冷冻一天,出来又是一团闷热。目前豆瓣无评分。
蛮喜欢的
Sir, you’re on your own.
好美 好美 太美了……
在这部电影里第一次感受到了OMNES的特别,很享受的观影过程,95分钟里脑海中闪过最多次的字是“某种状态”,无论是物理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充满了不安或者不安分。“这个国家没有让我独处的地方”。#HIIFF
很难评的一部。有特别喜欢也有特别不喜欢的地方。美国的气息很喜欢:阳光、开车旅行、滑板少年、泳池、大房子。飓风是一个改变的信号,不同人借此打破一成不变的生活。原来世界上真有这样的自由存在,讨厌现在的生活。演员讲的、内嵌字幕、字幕机是三种语言,多线叙事加上中途随机出现新人物,对外国人脸盲的我总是迷茫这个人和之前的剧情线是否有关系。综上注意力被分散、原本混乱的电影观感更混乱,消解了作者想表达的孤独议题。不太像电影的弱剧情纪录片,剧情有但隐晦埋得很深,没讲出什么就结束的感觉。创新点一是声音,二是不规整的多线叙事,大概有三条?三是灯光色彩很大胆。看评分没想买omnes活动任何一场,又觉得毕竟是新的流派,于是挑了最感兴趣的一部。没挑错。如果以后电影往这个方向,倒也爱看。
对人物状态的观察:风暴来临之际,日常、自然的生活流,然而其中夹杂着人们能动性的破灭(费城之旅、女孩的爱情...)。风暴可以作为很多事件的隐喻,也可以什么都不隐喻。
长夜漫漫。他们渴望改变些什么,但飓风也没有如预想中的到来,我们都在心里做出了一些改变。@资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