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11日的清晨,秋日的天空甚是晴朗,一名黑人民航飞行员吻别了熟睡中的妻子,来到新泽西州纽瓦克国际机场,执行日复一日的飞行任务,他所驾驶的联合航空公司第93次航班即将飞往旧金山。
行色匆匆的乘客们依次登机后,空姐们开始了热情而周到的例行服务,除了混入乘客之中的4名基地恐怖分子之外,谁也不会想到这将会是他们此生的最后一次旅程。
93次航班起飞后不久,世贸大厦遭到一架民航客机的自杀性恐怖撞击为营造出真实的对峙气氛,让演员们更深地体会到孤立、恐惧和敌意,扮演劫机分子的4位演员和扮演乘客及机乘人员的演员分住在不同的宾馆,连吃饭也是分开的,只能在片场上见面虽然911事件世人皆知,但对于事件发生的细节却不太清楚,尤其是那架中途坠毁的联合航空93号班机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上礼拜在写Paul Greengrass指导的《船长菲利普》影评的时候,我提到了当年的《联合93》(“《93》”),以说明这个人很擅长让我们在观看一个已经被电视新闻方方面面都报道过了的事件时还能有焦虑紧张感。
然后我想到当年《93》出来时没多少人听说过,更别说看过了,现在隔了7年了没人会没事儿想起来看它。
不巧今早看到新闻说又有人杀死了医生,心想网上的两派又会气死彼此了。
好多人对于医生本身的死亡的评论,很像一些人对《93》这部电影的评论一样,想要绕过它本身的悲剧而去挑起自己的议程。
于是就想不如写一篇关于《93》的,标题里社会需要对怜悯的理解由此而来。
《93》演绎的是9/11事件。
如果你还不知道,当天4批恐怖分子劫持了4架飞机,美国航空11号撞了世贸北楼,联合航空175号撞了世贸南楼,美国航空77号撞了五角场,而联合航空93号是唯一一个没撞重要建筑的。
本来93号大概是要撞国会或者白宫,驾驶舱的录音显示乘客和机组人员在跟地面通电话得知其他事故之后,试图从歹徒手中夺回飞机的控制权,歹徒怕他们得逞,就故意撞到了宾州Shanksville附近,机上无人生还。
以上是一段比较完整的描述了,其他细节谁都想象的到,这个电影里面根本没补充你想不到的新东西。
我看了下豆瓣上给一星两星的人,有的说假、太主旋律、越看越恨美国、有的人不知道到底看没看过啊就喊美帝啊石油啊丑化啊。。。
我们有人会杀医生接着有人就会叫好。
很多都源自浮躁的情绪,过快的结论,对于事实缺乏追求的懒惰,和没有逻辑的思考方式。
放松点,这部电影不是讲政治的,不是探讨背后事实的,不是讲谁对谁错的,所以你评论它的时候不要站在道德高地叫喊。
你可以说它有点无聊,但是因此打一颗星有点过分。
几个片子亮点:某一个时间点,被劫持的人和劫机的人都在祷告。
这个戏段很人工,是明显的对比和共鸣手法。
对于恐怖分子的人性化主要在于表现他们的紧张、犹豫、恐惧、惊惶,只有很少的关于他们背景的介绍。
“人性化”并没有抬高他们或者把他们描绘成其他人。
这并不表示都在祷告的双方是多么的虔诚圣洁(任何宗教信仰可能同等的荒唐而危险),但这个对比显然烘托出了人性里的共通的东西。
当一个乘客把“这是自杀任务,他们不会让飞机降落的”这个机上很多人都意识到但是不敢面对的事实赤裸裸的讲出来时,每个人的脑子里闪过了什么样的念头,对我来说想象一下很有意思。
地上的工作人员一直盯着雷达上的11号,然后它消失了,接下来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混乱后才从CNN上看到发生了什么,之后的是惊慌、自责、不解、恐惧,接着175又消失了,电视上的画面冷冰冰的呈现在眼前,工作大厅里一片寂静。
对于航空公司、军方和机场工作人员的细致描写并不只是起到完整剧情的作用,也不是可有可无的,电影这样把你带进来就是让你看到他们的表情、听到他们的语气,感受到他们感受到的从平常到压力到慌张到震惊到愤怒,而你如果不忙着叫嚷“美帝坏靠媒体正面宣传”等等,你可能有幸偶尔感受一下,尝到那种体会到跟自己不相关的人的心情的庞大意义。
在网上,能找到飞机坠毁前机长驾驶舱里两个人的对话,一个喊,怎么办,我们是不是该撞了?
另一个回答,等会儿,等他们全冲过来的时候就撞,没几秒钟,就是Allahu Akbar然后就没了。
所以,可以成功带动情绪的一部电影到底滥用了多少想象力,怎么样操纵了观众对事实的理解,以至于让人以“不真实” “主旋律”为由嗤之以鼻?
到底这种判决是否真的只基于对电影本身的感受,还是基于偏见呢?
正如布什政府的劣迹应该跟你对此电影的感受毫无关系,中国医疗系统的令人绝望并不能给你活生生捅死一个医生的罪行抹去一丝丝的罪恶,而为医生鸣不平的人不能因为有人评价了一个人的绝望和发狂是可以理解的就说这个人是在说杀人是可以理解的,更不能顺道说中国医疗哪有那么差然后通过极个别的经历去证明美国比中国差多了从而直接忽视中国医疗的毛病。
逻辑上这些联系不是对等的,你如果不从夸大、跑题的坏习惯里跑出来,你永远是井底观天、你永远不会被说服、你永远帮不了任何人。
如果我是你,对任何一部电影,除非它真的在用虚假的不切实际的故事通过假逻辑来得到一个不理智结论以对你进行说教,耐心的多感受感受,电影是让你窥探他人内心的,是可以开阔你的思维的,即使是这部你觉得你什么都知道的,被激发出自己不会去触碰的感情,小了对人生观是一种治疗,大了对社会也是一种治疗。
看过93航班,本已为又是一场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可到飞机坠落,烟雾腾起的瞬间,才发现,他给了我一个悲剧的结尾。
同事说,其实最后的结局还是给了我们一个疑问,到底飞机是不是自己坠落的,为什么找不到飞机残骸。
这真是个可怕的猜想。
911也有人说是假的了,还列出了很多的证据,有些还让人真的有点相信了。
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啊?!
人们都聪明的过了头,把真实和虚假混作一团,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想起了前几年,看新闻频道的新年特辑,讲的也是惊天大骗局。
考古被骗,历史被篡改……,不知道当100年以后,人们再谈论911的时候,是不是也只是谈论个美国的骗局罢了。
回归到电影上,从技术角度看,这部电影没什么新鲜的东西,尽管故事涉及的历史很震惊,但电影却没有给我任何惊动的东西,感觉有点糟蹋了这个本来很好的历史。
还有就是一个怀疑,在飞机上可以那么随便的使用手机么?
好像在我的印象里,这是禁止的。
原以为是什么英雄主义结果却被深深震撼没有什么爆炸枪战暴力只有纯粹的亲情我一直把自己当作飞机上的一名乘客我也想我将对我的父母说些什么呢?徘徊犹豫直到最后飞机的坠落我盯着电脑莫名其妙的伤看着最后一幕那坠机后的青草地我有些楞坐了好久直到母亲轻轻的拍了我怎么拉?我才回过神原来我还能活着
一直不敢看这部电影。
因为怕看了之后心情很难平静。
911,看到这个数字,依然会有很多人感到心痛吧。
也就在这一天,很多人离去,很多家庭从此不再完整。
2001年9月11日。
我刚刚开始美好的高中生涯。
偶然的一天从电视上看到新闻。
说实话,没有什么具体的感觉。
大概是因为美国给我的感觉太过遥远了。
而且对于美国这样的国家,也没什么特别喜欢的因素夹杂里面。
从历史的痕迹上来看,他们也确实需要一些反省。
背景音乐很沉重,纠着人心痛,那是想哭但是哭不出来的感觉。
即使飞蛾扑火的一刹那,也要勇敢前行的必死决心。
飞机上的成员们一个一个的跟自己的爱人、父母、同事告别,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谈话了。
我知道不管生存或者死亡,他们都没有选择的权利。
在几千米的高空,俯视着这片熟悉的土地会有什么感觉。
她说,孩子,不要哭,你看看窗外的景物,你就不会怕了,妈妈会一直陪着你的。
她说,孩子,你要勇敢,有些责任,需要你们来完成。
记得妈妈爱你。
挂上电话,这个满头白发的妈妈失声痛哭。
她竟然残忍的叫着自己的儿子夺下飞机的控制权。
她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对不对。
她说,你不要挂上电话,让我知道你们还在不在。
不管生或者死。
不知道她是否听到了他们濒临死亡的尖叫。
如此之近。
她说,你不用打电话给警察了,他们又不会飞,他们救不了你们的。
她说,他说。。。
在人生的最后一瞬间,他们却是那么的无助。
亲人、爱人就隔着一条电话线的距离,听得到,但是却永远也看不到了。
他们都知道,一旦挂上电话,有些人,一辈子也见不着了。
突然觉得人活着也就这么回事。
追求或者放手也就在一念间。
想到小弟的小姑姑,两年多前的那场空难。
到现在那个小姑姑还是依然没有回复过来。
一个最最亲密的人眨眼间就离开了他。
不是没有怨恨过,不是没有忏悔过,每一天,每一夜。
现在看到她,总感觉曾经那么美丽的女人失去了爱人的能力。
碌碌这一生,别无所求。
不知道自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离开。
会不会突然有一天,时间到了,然后就闭上了眼。
就像爷爷一样,某天凌晨,安静的躺在床上,没有一个人和他告别,走的很安详。
我真怕他走的太孤单,没有一个人送送他。
就像我现在还是不能面对他的遗照,奶奶小心翼翼的收起任何有关他的东西。
某天清理抽屉,竟然在某个证件里发现了他的一寸照。
一直不愿意承认他已经离开我,但是看到那张照片,看到依然清晰的容颜,我知道那个最疼爱我的人已经离开好久了。
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去他的墓地,那片面朝大海的山上,那张孤独的照片,立在风中。
我哭着跟奶奶说,他只有孤零零的一个人在那里。
不知道奶奶有没有收起那张照片。
我竟然是一个那么残忍的人,忘记一个人就想忘记他的一切。
很奇怪,我从来没有梦见过他。
奶奶说,因为他现在活的很幸福。
第一次和奶奶去做迷信,那老太太第一句话就说小孙女也来了,听得我眼泪一颗一颗的往下掉。
在这之前,我是一直不相信这些事情的,但是在那天,我宁愿相信这个老太太说的话。
一字一句,牢记于心。
我一直在害怕,害怕有一天,突然醒来,某个人就再也不能相见了。
我也知道,我的下半生,将会经历很多这样的生离死别。
但是,我也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信念,那就是勇敢。
有人说“911”像悬在空中的太阳,在那儿散发着热度,却不敢直视。
我觉的它更像一个烫手山芋随着时间的流失,这过去的5年里,慢慢的凉了下来,让电影人们更多的敢去正面,客观,冷静的去面对。
虽说在911的第二天,艺术家们就开始行动了,纪念活动在原来大厦的遗址{归零平地}上开始了,摄影的,作曲的,编剧的,画画的,写小说的一拥而上,创作的灵感像火山一样爆发着。
只有电影在沉默。
虽说在以后的几年里,有象《911事件薄》2002;《告诉尼古拉斯》2002;《The Guy》2003;《华氏911》2004;《窄门》2006;《市民义务》2006;《巨大的惊喜》2006;《空城》2006;但这些电影都是在讲911给人们所带来的改变影响。
对于这样真实的灾难,却缺少一部客观纪录当时情况的影片,这在电影界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93号航班》千呼万般使出来。
尽管是在一个早以知道结局的电影里,而且是真真实实发生的事件里,但是《93号航班》还是用其所用的表现的形式来还原911还是相当完美的。
虽说有个别演员的业余表情,也许还有其他瑕疵,但那完全是可以忽略不记的,只因为影片里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所用的表现形式也是尽量接近真实本来面目,在真实面前一切艺术表现都是苍白的,这点又让我想起昆大师的那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不过上帝一思考,人类也发笑。
呵呵,木大师也。
影片的开局也处理的很有意思,劫持93号航班的那4个人,2人住一间,在临行前进行肯定要做的祷告,看着他们拿着经书在默念,朝着真主所在的方向三叩九拜,最后他们中操作飞机的也是大声的念着经俯冲下去冲向草地,这让我想起了《天堂此时》中所描写的恐怖份子。
这样做是为了淡化了他们恶行,尽量不刺激死难者家属的神经的吗?
其中一个念经时,导演不时的将镜头切换为夜景下的城市,念经声仿佛是对美国的诅咒,让人悲凉。
片子最后说93号航班坠毁4分钟后航空中心才知道93号被劫持了,离它最近的战机有100英里。
足见当时航空中心早已被之前那三架成功撞击目标的飞机弄的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这让人联想到前2周英国发生的又一次恐怖袭击,幸亏的是及早发现,成功截获。
达尔文说过”能够存活下来的不是最强大的物种,也不是最聪明的物种,而是对变化做出最快响应的物种”。
这句话也适合93号上的乘客。
在最后能救93号航班上乘客的,也只能是他们自己。
要是他们再能早一点go,go,go,也许还真能活下来,哎。。。。。。
只是纪录。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同时看过Flight 93和United 93的。
最先看的是Flight 93,还把它当作United 93评论了一番。
凭心而论,Flight 93是部相当不错的影片,成本低(因为是电视电影),因此故事集中在机舱,航管部门和地面上的乘客家中。
情节更偏向剧情片,让人从头到尾充满紧张感。
但是United 93绝对是无法超越的。
不说别的,单是里面的演员,包括航管中心的指挥,军事基地的指挥,有许多人都是9/11当时的亲身经历者,他们在扮演他们自己,(比如Ben Sliney,9/11那天是他上任联邦航管局弗吉尼亚控制中心负责人的第一天),从而给整个影片带来难以想像的真实感。
United 93给人的感觉是紧张,更有一种无助感,而这种无助感才是那个早晨每个人的真实体验。
发生什么事了?
劫机是真的吗?
世贸中心被什么东西撞了?
又一架飞机?
美国被攻击了!!
但是是哪一架飞机?
什么,美航11号还在天上飞?
我们有战斗机可用吗?
又一架被劫持了?
该死,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看着天上地下一片混乱,但是还是有人在关键时刻做出果断的决定,"我们要的不是情况更新,我们要的是行动!
”机舱内的情况,United应该是比Flight更接近真实吧。
乘客们从电话中得知的情况是混乱的,只言片语的,但是他们认定自己不能坐以待毙。
他们没有举手表决,而是是低声商量进攻的办法。
他们给家人打电话告别的时候,声音发抖,无法自持,甚至说不下去。
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当时的真实情况,但我觉得作为一个普通人,United 93的演绎是更为可信的。
影片最后的的戛然而止,让我的呼吸仿佛也停止了。
哦,是的,这就是那个早晨。
(看过Flight 93的,强烈推荐再看看United 93。
)
电影结束,屏幕一片漆黑,观众鸦雀无声,挽歌般的轻声咏唱在黑暗里响起。
20秒后,人们回过神来,腾的站起,急匆匆的离场,留下空可乐杯和一地爆米花。
飞机上剑拔弩张的最后一刻,所有人都在不停祈祷,请给我力量,助我愿成。
你向你的耶稣,我向我的安拉。
神的孩子都泪流满面。
神的孩子都坠向死亡。
看這部片的時候我已經忽略了電影本身,而是親眼看到911災難的再現。
從始至終,熱淚盈眶。
欽佩美利堅民衆的勇敢,在面對人肉炸彈的那一次飛行,始終能把握自己的情緒與理智,破壞了塔利班狗的計劃,儘管整個機組人員和乘客全部遇難。
把這樣的一幕搬上銀屏,的確有些殘忍,難以想象美國人在看完這部片走出電影院時的沉重心情。
可是,歷史不能忘卻。
全世界人民都該討伐塔利班犯下的罪,那些製造世界混亂的畸形生物!
看了很多中國民衆的評論,好像站著説話不腰疼,事不關己。
我不知該如何擺正中國與美國或者日本之間的關係。
但是中國人民始終過於偏激,叫什麽他們就跟什麽。
的確,歷史不能忘卻,可是那是一個民族在某個時期所結下的怨,是不是用好幾個世紀都無法化解。
起碼說,美國人民是友好的,他們遭遇這樣的災難是無辜的!
再説日本,如果中國每個人都有空去砸日本電器,還不如每個人多抽點時間去看書學知識學技術,有本事中國電器能趕超日本電器!
要記住這個世界的生存之道永遠是,弱肉強食!
這樣日本電器就能在世界範圍内被永遠淘汰,只要中國電器能起來!
什麽叫男子漢,這才叫硬道理,真本事!
光打幾個騷擾電話砸自己買的日本電氣能改變中日這樣的局勢麽?
小伎倆吧..還有,看新聞說,日本已有塔利班的人潛入.看來塔利班勢力已經擴散到東南亞,中囯也許也無法幸免.記得看過兩次法輪功在歐洲街頭不同的兩個國家,那些被関在籠子裏的中國人也未必知道法輪功是何物是何組織吧.也許就是街頭那幾個偷渡妹貪點錢就樂意在籠子裏裝瘋賣傻丟自己國人的臉,被老外像展出熊貓那般看.還是有一部分人爲了點小錢什麽事都能做出來,關乎自己利益的同時忘了自己的黃臉皮是代表了自己國家與民族.如果塔利班真想收買幾個中國人做人肉炸彈我覺得那也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情,因爲某部分囯人從不關心民族聲譽,知識面狹隘而且從無信仰,只放眼于戶頭的百萬美金.伊斯蘭教現在遭全世界範圍唾棄,如果他們夠聰明,也懂得換人种玩世界大戰之類的遊戲..這部電影能讓我想到的,就這麽多了.保佑美國人民和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
前天看傲骨贤妻,Alicia承接的案件就是关于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国军方人员因为与当地部落首领接触而遭到拘禁和刑讯逼供,Diane在里面说了一句话“We live in a strange post-911 world.”在911后,整个美国的从精神状态、民族情绪到司法系统到日常行为都发生了变化,用惊弓之鸟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也许身在国外很难想象为什么一个国家能有这么大的转变,很难想象为什么会因为这起事件连接发起两起战争。
甚至在傲骨贤妻中,Will也对Diane说她不在现场,并不知道人们对反恐战争的感受。
这部影片也许可以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为什么。
在联航93号飞机升空前,所有一切都如往常一样按部就班进行,乘务员互相聊天进入飞机,机长和副机长在检查整个飞机的状况,乘客在候机大厅等待登机。
就像影片里表现出来的一样,很多人无论认识不认识都在向自己的邻座打招呼,即使有点鲁莽但也热情。
在空管中心,上班的人们也在按照往常的节奏工作,甚至有点例行公事的味道。
这种平淡甚至有些无聊的气氛突然被美航11号即被劫持撞向双子塔的两架飞机之一的异常通讯打断了。
然后所有的一切都陷入混乱:找不到劫机办公室唯一的雇员、军方在整个东海岸只有四架飞机可用、从别处调来的战机飞错了方向、航管中心从电视里才知道是自己的飞机撞到了哪里。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在当时的美国没有任何一个人想得到本土出现恐怖分子,也没有想到他们会有这么惨无人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甚至也许他们没有恐怖分子这个概念。
恐怖,这个词恰好是911这帮人教给他们的词语。
以前在读林达的看美国系列时,总是觉得美国人有着别的国家没有的乐观,也正因为这些乐观让他们觉得虽然需要付出各种代价才能换来自由,但自由本身要比这些代价重要的多,例如公民携带枪支的权利,例如公民批评官员的权利,例如公民不得自证其罪的权利。
可这些乐观在恐怖面前显得有些不堪一击,当人们没有安全感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乐观不起来的。
反而会因此反思自己是否关于乐观,也会因此有些矫枉过正,于是有了关塔纳摩,于是有了窃听法案,于是有了国土安全局。
这种心态的变化绝对是可以理解,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无所不用其极的一群人。
在影片里劫机分子的暴力和凶残,他们对宗教信仰的狂热,任何看到的人都知道这两者结合起来本身就是一个炸弹。
无论是谁,在处理一个随时可能爆炸、随地可能爆炸,但又不知道藏在哪里的炸弹时,恐怕精神上都无法保持冷静。
我们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基地组织要向美国扔出这么一个炸弹,只需要知道当美国强硬报复时,这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了。
相比我们平时所说的“想打谁就打谁的美帝国主义”,我无比憎恨这样的恐怖分子,因为他们随时可能破坏我们身边的安宁,没有理由没有警告没有套路。
911不仅让美国人民进入了一个恐怖的时代,同时也让全世界进入了一个恐怖的时代。
我猜93航班不是被美军飞机給打下来了就是被外星人給劫喽,要不坠机怎么连飞机残骸都沒找到
看得出导演想要尽可能的还原现场,正由于画面情节真实感强,细节处理的到位,电影看起来有些琐碎乏味,当然它本来就不是以观赏性取胜的。最后几分钟很震撼人心,尤其是那片刻的黑屏。所以不会被美国人待见,这是赤果果的揭伤疤啊。
补登,镜头太晃了,头太昏了又痛,要吐了,推进也很慢很乱
来自客机失事前的最后一通电话,电话果然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PPTV 1520 外公家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009934/
如此惊心动魄的现实题材,前半部分航管中心和军方戏份剪的凌乱不堪,后半部才切入正题,他们差点就成功了。
前面太长,不过最后一刻还是觉得心里一沉
Heavily descriptive.
就电影本身来说只是伪纪录片,杂乱虚晃以达到还原现场的目的,但只能浮于表面。就真实事件来说,我们憎恶诅咒所有恐怖分子,对于这些骷髅头只一句话:希望死绝。最后,世界和平。
这部电影里,所有接电话的女人都抱着孩子。
美国人才能感同身受吧
不知道这部电影该归为哪一类。纪实?可是很多情节都是虚构的而没有还原真相啊。如果真的能够还原事情真相,那这部电影绝对9分。犯罪?这也太不刺激了吧,美国人把阿拉伯人都想成了傻子了吗,去劫机都不好好准备,带个假炸药带两把手指长的匕首级上了?!所以,真的没什么好看的,纯属浪费时间。
我强烈认为这种片子真的需要一些明星们来撑场子,这些路人的演技不敢恭维!
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
【纪录片式真实的艺术化处理。虽然早已知道结局,但是结尾还是让人无比难过。
其实是个很艺术化,情感也特别充斥的电影,但是伪纪录片式的拍法有很让人有临场感,绿草的电影总能造成角色上的“浪费”,是一种让人倍感失落的群像描写方式。虽然这个故事已经不需要剧透,但是当飞机一头扎向地面,画面一片漆黑之时,还是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一片默然,一片死寂,一片黑暗。Paul Greengrass特色手持运镜,全程紧绷,不禁垂泪。众志成城往前冲,夺取飞机控制权,掌握生死命运的操纵杆!Let's roll! 为什么扮演恐怖分子Alnami的Jamie Harding长得那么像孔卡?
事件的浓度相当足但展现出来总觉不如人意,在伪纪录片和故事片间下手有些暧昧,而真正是到了后半段才进入状态而坠落又来得太快。不过动手之前两方不同的犹豫状态实在很有意思
个体还没有全局有意思-09/04/21 at AMC Garden State 16
枯燥得很!真不如直接拍纪录片。还拿着镜头乱球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