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了解自由是什么 走在街上 远离神秘的海洋 我忘记了你曾经的话 月亮散发着幽幽的光芒 黑暗中的鱼就像宝石 某人不经意间告诉我 所以我来了 我到底在怕什么 我到底在争什么 现在是时候放下肩上的重担 给予我更多的力量 给予我善良的力量 我了解了什么是自由 我了解了什么是自由”
看《海鸥食堂》,第一个画面出来,就知道是自己会喜欢的片子。
《眼镜》是同时下下来的片子,却忽然舍不得看。
前几天,终于把她看完,刚开始担心自己会不喜欢。
却在那个爱穿黑白衣服,戴黑框眼睛的女人,扔下行李箱,坐上樱花那小小的车子,慢慢的离去时,很感动。
喜欢海滩上的致谢操,感谢身边拥有的一切,淡然的人和事。
可爱的樱花奶奶,最后,戴着那条红色的围巾,显得很有气势。
呵呵 她在《海鸥食堂》里就这么让人喜欢。
其实到电影结束的时候,我还是没明白电影名称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难道是5个主角都带了一副眼镜。
但是这部电影不给5星我自己都不答应。
第一,风景太漂亮了。
那种南方海岛的风情让人心生向往。
什么叫风景如画,这部电影里面的场景完美诠释了这个词。
那种淡蓝、浅绿、粉红的色调如一副山水画。
和谐而朦胧,如三月的微风,让人迷迷糊糊,却又舒服得一塌糊涂。
第二是电影里面的食物、无论是那颗可以驱邪的腌制李子,还是肉香四溢BBQ,抑或是那简单烹调的龙虾配啤酒,还有sakura特制的冰沙。
每一个份事物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总是那么合适。
虽然不是饭点看着不电影,但是在看电影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给自己找了点吃的。
人烟稀少的海岛、让人垂涎的美食。
几个人分享简单的食物。
对于我这种避世的人来说,是多么让人向往的未来啊。
第三是因为小林聪美。
这部电影美食是一星、食物也是一星。
而小林聪美可以至少加3星。
《眼镜》是我看小林聪美主演的第四部剧。
大名在外的《海鸥食堂》、夏季必备的《西瓜》和重新找到人生的《面包和猫咪的好天气》、《眼镜》是第四部。
我第一部看的小林聪美的剧是龟梨和也主演的《一磅的福音》。
那时候只是觉得她气质突出。
看到海鸥食堂的时候,才明白这种日系小清晰才能真正表现小林桑的气质。
特别是海鸥食堂和眼镜。
总觉得小林桑身上有着一种不为俗事所污的淡定和清冷。
不是高冷,也不是矫情,是那种淡淡的让人远远欣赏的笃定和闲适。
而且她的每一套衣服都是那么的文艺而又不小家子气。
跟加濑桑的搭戏,虽然是姐弟恋,也让人觉得是那么自然。
一直无法很好的表达小林桑身上到底是什么样的气质,但是好喜欢,好喜欢,好喜欢。
めがね -- 日光、小島、眼鏡女 (2008-3-19)兩年前看過荻上直子的"かもめ食堂"後,對這位導演留下了一點印象。
然後,去年夏天到日本旅行時看到"めがね"的Handbill,就一直等待著這部電影。
當知道今年電影節有選映,登時興奮不已。
當然,又能看到我喜歡的市川實日子和小林聰美,也是原因之一。
昨天晚上看過之後,心想今年有這樣的一套電影作開始,實在幸福;也像預告之後的電影,亦能讓我好好享受。
這陣子倒算十分幸運,看到的,都是好電影。
連帶寫東西的能量亦慢慢回來了,可喜可賀。
說回電影罷。
實在想像不到,有人可以拍出這樣的一部電影。
沒有起起伏伏的劇情,甚至可說連故事也算可有可無。
我們看到的,只是美麗的南國小島景致、幾位主角的愉快食相、還有他們無無聊聊地走來走去、坐著說話、釣魚、下棋、織頸巾、喝啤酒、彈mandolin;這樣就成了一部電影。
如果是香港導演拍的話,大概在sell橋時已被ban了,更遑論可以上映。
但我就是十分喜歡!
我覺得,荻上導演要說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哲學。
不是嗎?
電影中處處透出要大家慢下來,等一等的味道。
慢慢煮紅豆,不心急,就可以吃到美味的刨冰;覺得迷路了嗎?
再慢慢向前走多幾百米,路就在右邊了;工作得累了嗎?
休息一下吧,再勤力的人也要休息啊。
或許,這些都是電影中,民宿主人說的"たそがれ"吧?
有機會的話,我也想"たそがれ"一下。
後話一我決定了。
下次旅行的目的地就是電影中那個南國小島 – 與論島。
(http://www.yorontou.info/index.php)求教了一下Google大神,這個小島位於日本鹿兒島的最南面,雖屬鹿兒島縣,但卻更接近沖繩縣。
全島人口不足八千,以觀光旅遊和農業為經濟來源。
後話二Google大神也告訴了我,電影中出現過的兩間民宿,也真的是營業中的民宿。
主要場景民宿"ハマダ"其實是一間大型酒店"ヨロン島ビレッジ"的一部份。
(http://www.d3.dion.ne.jp/ytara/)另外,那間強逼人勞動的民宿"Marine Palace",其實是民宿"星砂莊"。
當然,他們不會要住客勞動。
(http://travel.rakuten.co.jp/HOTEL/13753/13753_std.html)後話三在網頁來來往往之間,又找到了一位看完電影後,作了舞台探訪的日本人的blog。
(http://fairelabombe.jugem.jp/)還拍了很多照片,來和電影中的場景一一比較,蠻有趣的。
後話四電影中有不少有趣的對白,但當我聽到加瀨亮說:僕はやりたい。
我就忍不住笑了。
(有看"それでもポクはやってない"的話,會覺得更好笑喇。
)
作为一个很爱追问意义的人,我常常问自己:我可不可以仅仅是活着呢?
我可不可以一事无成地仅仅是活着呢?
无论我优秀或者不优秀,你都能接受我本来的样子?
你是否能够允许我做自己,同时又和你在一起?
你能不能接受我的爱,同时也能扛住我的愤怒和攻击,又或是我的一些不好的消息和感受?
电影几乎没有情节,对白也很少,基本就是冲绳的美食、美景。
几个在享受慢活的避世闲人,暂时抛开烦恼,看看大海发发呆,恬淡又惬意。
也许王老师带我看这个电影,就是想告诉我:你是被允许的,哪怕暂时做不到也没关系,你要始终坚信自己是被允许的。
😍😍😍透明感的阳光、唤起精力的美味佳肴、令人心情舒畅的风景,还有触动心弦的音乐,电影积极地用各种手段触动观众的五感,而人物的台词却出奇的少。
什么都不做,哪儿都不去,五位戴着眼镜的人物在这份安宁之中编织出仿佛只有一瞬仿佛又直到永远的奇特物语,让人从日常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发现人素朴原始的风貌。。。
電影給人的感覺清新淡然,散文小品式的風格,加上幹淨的畫面,讓人無比向往那片無名小島。
遠離城市的喧囂,仿佛是與世隔絕的狀態。
這樣題材的電影看得很少,不對,應該是從來沒看過。
但是不妨礙我第一眼就喜歡上,因為從某方面講,它基本吻合了我所追求的簡單生活狀態。
但是這樣的生活方式不需要永久,那是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壓力下短暫的調協。
當你覺得太快的節奏,讓你麻木,甚至失去生活的動力。
你就要考慮過濾掉一些浮華,回歸到最初的狀態,去體會生活,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就象那個小島上的另一家旅館那樣。
但很多都市人已經習慣依賴那些他們依賴已久的東西,所以耐不住那樣單調的生活,粗茶淡飯,沒有所謂的娛樂,手機訊號無法覆蓋。
他們會想逃離,因為他們恐懼,他們在這裏缺乏安全感。
其實恰恰相反,那些很多他們不能丟棄的東西,其實根本也許不是丟不下,而是他們不曾想過丟下。
就像妙子一直拖著她的大旅行箱,春奈很疑惑她為何來這裏還要帶這麼多東西。
最後老婆婆櫻讓妙子成功擺脫了那些根本只會是負擔的行李。
妙子之後才開始慢慢找到屬於那裏的生活狀態,並且無法掩飾的散發著屬於那裏的根性。
就如影片最後的點睛之筆,妙子回程在車上不小心丟到窗外的眼鏡最後被裕二在海邊釣魚釣到。
眼鏡,是這部電影的譯名之一,所以眼鏡也是一個隱喻。
眼睛幫助人們發現生活內在之美。
感恩操在影片中也是一亮點,看上去有點滑稽,卻是一種自我的釋放,在都市裏被壓抑久的心靈在這裏可以無所顧忌。
生活是個永遠道不盡,說不明的話題。
我只想每一個年頭,都有這番生活體會。
才足以讓我繼續前行。
生活需要過濾掉一些浮華,才能日久彌新。
-2009.10.30-
这部电影中,有很多值得回味与思考的细节,想先说一说我对当中的行李箱的理解。
在前面39分钟里面,虽然也多次出现了行李箱,但我并没有察觉出其中的含义。
一直来到39分钟到46分钟,我才发觉行李箱在这部影片中,绝对不是一个随便置入的道具,而是一个,包含了喻意的载体——妙子对玛琳皇宫的理念无语后,拖着重重的行李箱返回裕二的民宿。
一路都是砂石路,行李箱又是这么奇怪的设计,加上早上又没吃饭,于是妙子拖着行李箱走在这样的路上简直累成狗。
但妙子却舍不得甩下这个箱子。
哪怕是自己又累又饿,依然要拖着箱子走下去。
一直到累得走不动了,看到樱姐骑着小三轮车出现……
妙子一开始依然想把箱子一并放上去,直到看到三轮车的空间大小,和樱姐那嫌弃的表情……
她也终于肯甩下这累人的行李箱,就带着自己的小包包,坐上了樱姐的车后座,返回裕二的民宿。
就是这几分钟,我突然觉得理解了什么。
返回电影的开始。
樱姐从机场出来,只带着一个单肩包,走路轻松自在。
后面出场的加濑亮,也只带着一个小提包。
而妙子拖着这个箱子,从机场到民宿,一路是难走的砂石路和沙滩,走得辛苦。
所以春奈边开车边嫌弃说:“你的箱子好大啊。
”
但妙子并不觉得,她认为箱子里的都是必需品(一些书)。
尽管她在岛上,根本没办法看书。
这些她眼中的必需品,不知不觉都变成她沉重的累赘。
她也许并没意识到。
一直到受了樱姐的鄙视,不得不甩下箱子之后,她的人生仿佛突然轻松了。
她开始能接受“享受余生”的理念,和大家的相处也更加愉快。
那些曾经被视为“必需品”的箱子里的东西,原来一点也不必需。
箱子在这里,寓意着人生中的累赘。
我们一路扛着它们往前,被累得半死,却没有意识到它们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我们沉重的负担,还坚信他们都是必要的。
而三轮车的小小空间,就象征我们自己的人生空间。
只能装得下那么多,要学会取舍。
那些看似很重要的必需品,放弃之后,人生并不会过不下去,反而轻松起来。
而这也就能解释,《海鸥食堂》中的行李箱了。
因为航空公司把行李箱搞丢了,正子被迫在赫尔辛基停留。
虽然影片中她并没有像妙子一样一直要拖着行李箱走路,但她心里一直被遗失的行李箱所累,一直打电话问自己的行李箱找到了没有。
(当行李箱被找回时,会发现正子的行李箱比妙子的还要大、还要沉重。
)
正子来芬兰是有理由的。
她想知道这个国家的人为什么看起来这么安定平和,无忧无虑不受世事束缚。
因为她自己前面20年的人生,都要照顾身体不佳的父母,被世事绑住。
而当她终于告别了沉重的义务,她却又带着沉重的行李箱来到了芬兰。
行李箱中放了有什么呢?
她却发现自己也想不起来了。
那为什么正子会说“采了很多蘑菇,却好像都丢了?
”
我觉得可以用《眼镜》中的三轮车来解释。
有限的空间里,装下箱子,就没有空间坐下自己。
妙子在自己和箱子之间做出了选择。
而正子在森林中采到了很多蘑菇,获得了安宁与平静,但是当一阵风吹来,她抬头看天空时,她想起来搭乘的航班、遗失的行李箱,刚刚获得的平静(蘑菇),便都丢了。
人的大脑空间就那么大,装下烦恼,安宁与平静就丢失了。
而为什么蘑菇在行李箱中出现呢?
找回了行李箱,正子到了该做选择的时候了。
是回到日本,还是留在芬兰呢?
行李箱中当然不可能是蘑菇,这只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
我想她这时应该是对芬兰有很多留恋的,因此当她打开行李箱,她想起在芬兰获得的安定与平和,想起了在森林中采蘑菇的片段,那些曾经因为行李箱丢失而遗失的宁静(蘑菇),此刻都回来了。
加上码头上老人的助攻(把猫寄放给她养),她选择了留在芬兰。
过去人生中的沉重不见了,得到的是芬兰的宁静,与新的人生自由。
回到电影《眼镜》的海报上的那句话——何が自由か、知っている。
我想,像甩掉沉重的行李箱一样,果断地甩掉过去的、不美好的人生,过一种自己喜欢的、新的人生,就是自由。
被电影院轮番不尽人意的美式大片轰炸以后,发现还是暂时回归亚洲风比较好。
又回忆起曾几何时在不同碟铺收刮日本片的日子,必须承认日本闷片在造诣上略胜韩国很多,台湾到底被殖民了那么些年,多少学到点。
本质上我是个不喜欢旅行的人,每一段旅程都有归期,而我害怕这样的告别。
有人也笑我可以再去嘛,何必如此介怀,可我有我的怪癖。
最近一次被点名问到要是有500万怎么办,超过85%的人都回答去旅行,而我的回答是去瑞士。
是去而不是去一次,我希望这一次旅途既是终点。
某人问我为什么是瑞士,那里有我喜欢的雪山,那里安葬这我这辈子最尊敬的人。
需要一个能一直生活下去而不需要说再见的地方,即使只是乌托邦。
看<眼镜>的时候就知道那种生活就是我想要的。
那是一个不同于古镇的怀旧,又远离城市的喧嚣,仿佛处于中立的空间。
不需要手机电脑这些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高科技产品,但是可以有放很多食材的高级冰箱,以及能制作出各种食物的先进厨具。
煎蛋培根吐司咖啡,连早餐都是我的心头爱。
民宿,海边,晨间操,就连他们钓鱼的台阶也如出一辙。
看来有必要把<我的暑假>再拿出来玩一遍。
可惜迟迟等不来汉化版,不过不影响体会那种氛围。
怪婆婆再次出招,这次带来了独家红豆刨冰。
每个人都吃的津津有味,不知道是真有那么好吃还是大家都品出了幸福的味道。
恩,下次就去完成花生冰沙之旅。
这部电影,很多中国人都说慢!
其实那不是慢,那种速度是应运而生的。
是为了特定人群而准备的。
当你花钱去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你就明白了。
日本的电影院也很难的放映类似的影片。
而且,需要看的都是需要休息的。
这叫做治愈系电影系列。
就像前面所说,日本人需要花钱去体会时间的奢侈和浪费,这一段电影的时间,才是专属于你自己的。
不会有人干扰你,因为除了冲绳的几个小岛以外,电影院也是全日本无论大都会还是乡下地方仅有的接收不到手机信号的地方,这是常识。
进入电影院,就要关掉手机。
多么自相矛盾的现实问题。
奢侈得闲适
淡淡温情
这种那么日本的剧本,中国人是很难写出来的……小津和它比起来,不算和美,我个人坚决拒绝这种氛围的诱骗
真的很清淡的电影。没有理由结局,慢慢的电影,若不是在温江待着,不知道会分成几次看呢
一定得照着荻上直子的电影活一次才能死
我越来越不懂治愈系的套路了,但是真的就是莫名会觉得好美好。・゚・(ノД`)
最讨厌不好好叙事的装逼电影;经典小资的故作深沉。
看到这个主创阵容,就知道剧情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但是这部比起后来同一批主演的《母亲河》实在太刻意了,追求那种典型的日式避世慢生活的话,后者的程度刚刚好,本片刻意到让几个主角显得奇奇怪怪。尤其是那个眼镜老太婆,看着人睡觉这件事实在是太creepy,总是迟到的高中老师人设也不太行,误入邪教即视感太强,剧情没发展到《仲夏夜惊魂》那种程度的话总是让人觉得不对劲。
2024年人生不期而遇地来海边生活工作,夏天的海终日摇摇晃晃,沉醉在这样的乐活生活,真是被剧里的大龙虾馋到了哈哈哈~坐在海边吃红豆刨冰那一幕太chill了,人生就是在迷路不安的时候,再往前走80米然后右转,此为乐活大智慧。
没有过多的对白只是在吃早餐,做早操,散步,望海,钓鱼,吃刨冰,编织~最后却让我泪流满面~
虽然我还不认为我是个会享受乐活的人…
三星半。更喜欢海鸥食堂。
荻上直子是一个奢侈的理想主义者,片子里的人都喜欢大眼瞪小眼天真的像怪物一样不可思议
很想把这种电影称为明信片电影。里面的人好像也是真的没什么事情可做了。
矫情造作。虽然我时常get不到这类剧情治愈影像清新的日影,但观影感受还是较为自然和缓的,这部完全背道而驰,各种咯噔咯噔的做作。
过淡
好平静甚至好平淡的一部电影,对我而言,就是漂亮的场景,柔柔的阳光天气还有清风,以及极治愈的氛围。散文式的电影,太多的可爱和细小的有趣,但是对于更多的人,这些静谧与慵懒更多的是一种期盼。那个早操太可爱了,我想我老了应该也会跟樱太太那样,成为一个怪婆婆。PS:加濑亮还是我的理想型❤
这分明是旅行宣传片啊,看完之后最大的感想就是希望能在那样的地方住上一段时间。电影基本没什么情节,对白也不多,基本就是美食、美景、安静的音乐,几个在享受一切的人。角色的享受也很好的传达给了观众,这样的电影是拿来放松的。很安静也很舒服,治愈系也可以微囧哦。
沒拍出來,只感覺很悶。
戴上眼镜日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