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我的眼睛外,还有两样东西没有瘫痪:我的想象,以及我的记忆。
只有想象和记忆,才能令我摆脱潜水钟的束缚。
"科学研究,一个人在意识到死亡即将来临的那一秒钟的时间里能够回忆起整个一生中发生的所有事情。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濒死体验"。
{潜水钟与蝴蝶}里的简多,经历的不是濒死体验,而是"濒生"体验。
全身除了左眼皮之外不能动弹,不能说话进食,不能像爸爸一样抚摸孩子的头,不能在想看一场期待已久的比赛却被医生关掉电视时反抗。
他能的,只是在床上,轮椅上想象,回忆。
这足够了么?
这足够了。
是不是只有到了即将死亡的那一刻,我们才会开始静静地思考一些事情,一些我们曾经从来都不去想,不敢想的事情?
希望这个词,在什么时候最有力量,我们想过么?
我们的生活充实么?
我们的精神世界充实么?
我们经常责问自己,反省自己么?
在物质生活之下的我们,什么时候能够静静地思考这些问题?
一部电影,也只能是一部电影而已,你得真的明白那些道理,才会真正理解一部电影啊,不是说一部没有看懂的片子它就是闷片,为什么现在的人不愿意看这样的片子,是它太沉重以至于人们都不敢接受了么?
还是说人们在物质生活之下,已经将精神世界抛得一干二净了?
可应该明白的是,这就是现实,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也许未来,这个问题将会更严重。
不过我一直相信的是,只要这样的电影一直存在,总有那么一些人是不会忘记,不会忽视的。
所以,总是需要一些希望的。
就像影片最后,倒塌的冰山又以回放的形式恢复时,好像简多在告诉我们:把握住生活,把握住身边所有爱你的人。
当这一天真正来临时,你还能告诉自己,你原来这么幸福,生活原来这么幸福。
今天下了《潜水钟与蝴蝶》的电影。
初看时我甚至以为这是部自导自演的纪录片,得知真实的鲍尔早于1997年辞世,便更钦佩导演与演员技巧深厚。
故事改编自同名自传,身为著名时尚杂志ELLE主编的鲍尔在一次中风伤及脑干后被及时抢救过来,却丧失了绝大部分躯体功能,只剩一只左眼可以自主运动。
任谁落到如此境地,第一选择也是自尽。
只可惜他恐怕连自尽的能力都没有,他必须为爱他的人们尽可能坚强的活下去。
还好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只要你愿意,剩下的只是技术活儿。
比如秘书背诵依照字母使用频率形成的字母表,ESARINTUL OMDPCFBV HGJQZYXKW ……他眨眼确认一个个字母,两次眨眼作为空格结束单词拼写。
鲍尔在病后的两年中,就这样用他唯一一只会动的左眼,著述了心灵历程。
更加令我钦佩的,是他如何能,如他所说,在头天晚上想好第二天要说的话,然后一气呵成眨巴给美丽的女秘书成文。
一个人生活,沉默久了,我已很难连贯的表述。
所有观点都只是碎片,呈现在段落成型的最初,然后装点,之后调配,再加润泽,终获展示。
当然这不包括写作论文和报告,那些理性到无须灵魂注入的文字。
而鲍尔,他如何在腹稿中便组织好所有词句,构架文章主体,牢牢记忆下来?
或者他们又通过什么技术实现了段落调整呢?
这真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事儿。
小时从学医的妈妈那里听说,气管切开后,人就很难活再久了。
因而每当鲍尔的插着管子的咽喉出现在画面中,我都止不住揪心。
他时日不多,但并非依照惯性存活。
他在与命运竞赛,而不是无声的呼吸。
赶鼻梁上的苍蝇时,他可以稍微动下头;听爱人电话时激动的发出嗯声;等到喉咙处喷出泡沫、发出声响,却是要了命的肺炎。
如鲍尔92岁的老父所言:“你被禁锢于身体中,我被禁锢于公寓内。
” 生命的实在很容易会被某种力量禁锢,或因失去某种力量而遭受牢笼。
但灵魂可以借助想象与记忆作双翅飞舞。
一位我曾经的爱人说,他永不会失去自由:因为对狼而言,心的自由永远束缚不住。
我告诉他,真正的野兽,永远不知道还有心的自由这种说法,它们只会站在山冈高歌,在旷野中奔跑。
只有圈养动物,才会紧握最后的心的自由。
灵魂正是这样一种纠结,它飞升跳跃如夏夜中的磷火,但在光天化日之下杳无踪迹。
因为如果不曾失去,人们总是难以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宝物,比如运动的自由或健全的躯体。
我有个好友,曾经的梦想是作一名摇滚歌星,可惜他唱歌比念经还难听。
因为他只能听到一百分贝以上的声音,也因此五音只能攒齐两三。
他在学说话前就丧失了绝大部分听力。
他母亲得知后,每日与他面对面,让他看着她说话。
他教会我,在干杯的时候,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专注而尊敬。
就像鲍尔与他的记录者,沟通,不止是倾听,也需要相互注视,打开各自的心灵之窗。
如今,他在用他一直依赖的双眼,用他不曾言语的双手,捕捉带给他心灵感悟的瞬间。
我从他那里体会到生命力量,我相信他一定能成为摄影大师。
因为他专注,执着。
就像曾经魅力四射活力充沛的鲍尔,当可掌控的所有自主运动只集中于一只左眼,他凝滞的躯干运转了生命自宇宙之始就保有的力量。
假如你是让多米尼克鲍比。
法国巴黎,初冬的阳光还显温暖,风和日丽。
你驾车驶在郊外的路上,翠色入目。
右座的男孩处在成长的稚嫩中,那是你久别的儿子,他嘴中的琐碎于你都是种灵动。
但这只是前一刻。
后一刻,你便无力地卧在苍白的病房之中,眼前人影恍惚。
你困惑而愤怒地回答着这些陌生人的提问,但你马上就发现已经再也没有人能听的到它们了。
你中风了。
左眼皮是你唯一能运用的肌肉。
你不能运动,哪怕抬起你的手指;你不能说话,哪怕你的声音已经在心里变得歇斯底里。
眨一下是肯定,眨两下是否定。
这便是你能表达的,这便是你在他人眼中的全部生活。
让多米尼克鲍比,原法国ELLE杂志的主编。
1995年12月8日,43岁的鲍比突发中风。
为他诊断的医生曾说,要掉入此病的陷阱比中乐透彩券还困难。
1997年3月7日,《潜水钟与蝴蝶》的法文版问世。
6月,纽约英文版。
7月,伦敦英文版。
8月,德文版。
这是鲍比在中风后的两年中用左眼皮“写”成的书。
全世界已经有几十个民族的人在阅读这本简短的文字。
1997年3月9日,让多米尼克鲍比去世。
2007年,导演朱利安·施纳贝尔执导《蝴蝶与潜水钟》,获戛纳大奖。
鲍比说现在的他就像是被困在重重的潜水钟里,紧紧地被拢罩着,压迫得快喘不过气来,但他的灵魂如同轻盈的蝴蝶一样可以四处飞翔,在时间与空间的交织下任意翱翔。
潜水钟...无助,窒息,愤怒,沉默。
沉没在深水的潜水钟,无法穿越的寂静中包含着蠕动的愤怒。
当中风后的鲍比第一次看到这个世界,他就只剩下一只左眼了。
上帝甚至没有给他抱怨的机会,就夺取了他的一切。
这个曾经情场得意,事业顺利的风流才子失去了所有,左眼中颤抖的图像告知着他的存在。
他甚无法得知自己的外貌,当医师们推着轮椅带他穿梭在走廊中时,他看到了那张出现在镜中脸。
那张嘴歪眼斜,毫无生气的脸。
他尖叫了,噢,天哪,我就像是甲醛中毒了一样。
即使此时,他的嘴唇依然令人绝望的外翻着。
鲍比失去了语言。
当医生一针针缝起他那失去效应的右眼时,他严重抗议,但他的驱赶声只能一遍遍地回响在潜水钟内,它慢慢下沉,深邃的海水锁住了他的灵魂,骨肉,和每一寸肌肤。
无法入眠的夜里,停播的频道用刺耳的声音让鲍比疯狂。
而在清净的周末,没有尽头的寂寞让鲍比身处地狱。
漂亮的语言医生教会了鲍比“说话”的方式——她阅读常用字母表,当鲍比听到需要的字母时,就眨一下左眼——这也是他唯一能做的。
然而,他用这种艰难的方式说出的第一句话却是:我想死。
画家出身的导演朱利安·施纳贝尔采用了特殊的方式演绎这部电影。
片中近1/3的镜头都以鲍比那模糊的视野表现他和他的左眼所能看到的全部世界——它狭窄,颤抖并且模糊不清。
在影片的前半段,这种压抑的视角配合着主角马修阿马利克愤怒而绝望的独白,使我们对鲍比被病症紧紧锁住的身体感同身受。
深海的潜水钟,病床上的鲍比,就像是极度愤怒的人被强行堵住了嘴,他无法呐喊,只能独自面对幽深的宁静。
蝴蝶...自由,灵动,妄想。
今天看来,似乎我的人生一无所有,只有一连串的失败。
我不能爱上的女人,我不能抓住的机会。
我允许它流过的快乐的时刻。
我在结束前就知道了结果的比赛...曾经的我究竟是愚蠢还是盲目?
抑或是只有灾难的刺眼光芒才能还原一个人的本性?
鲍比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即使身处在潜水钟里,只要上帝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哪怕那只是一只视力模糊的左眼——他也依旧能像一只蝴蝶一般翩跹而出。
不过这不是一部励志片,而是一部优雅的法国电影。
瘫痪的鲍比并未有过强烈的求生欲望,他更没想过要以自己短暂残缺的生命制做出什么伟大。
他只是用这段宁静的时间更加缓慢的思考和品位人生,用所有的回忆和想象把自己放飞。
那美丽的语言医师,曾在无数臆想的场景中与鲍比甜蜜地约会。
即使是在影片开端,绝望的他也在初识她时脱口而出“啊,我是在天堂”,并将那左眼颤巍地打量在医师的胸部上。
记忆中的过去一幕幕展开。
轮椅上的父亲,欢笑着的孩子们,深爱着的女人。
鲍比的人生开始倒带,他曾经珍惜的,错过的,拥有的,失去的。
回忆是时间的杰作,四十三年的人生在两年中重现。
他一遍遍主观又客观地解读自己,在失去身体的时候得到了自我,真正的“我”。
他可以想象任何事,任何人,任何地方。
在黄沙漫舞间与驼队信步,在寒风凛冽中登上雪峰。
他见到了最爱的女人,金黄色的沙滩他与她拥吻。
一旁轻荡的海浪,那是碧蓝色的海洋,深远幽邃。
鲍比的父亲说鲍比被困在了自己的身体之中。
但空间对灵魂而言没有意义。
即使远能登月的我们,相比浩瀚宇宙依然也只是被捆锁着的可悲生命体。
地球大于人体多少呢,思维的穿梭不需要任何的物质限制,一只左眼,鲍比便证明了他的存在。
爱...错过,伤害,等待,真情。
鲍比最爱的人始终没有出现。
他们曾浪漫地缠绵,甜蜜地对视又含情脉脉。
但一切都只是发生在潜水钟里的幻影,他不断悔恨不断追忆,却与她不得一见。
“我始终在这里等你,每一天。
” 病房陷入沉默,守在病床前的前妻斯威娜再也不能抑制自己的泪水。
这究竟是对谁的惩罚呢,无辜的斯威娜不得不将这句话一字一字地传达给电话那一端的女人。
她占据了她所爱的,她让她泪流满面。
“我始终在等你。
”这不是一句情话,而是鲍比不能掩埋的真情。
他被剥夺了伪装的权利,他“说”出的每句话都是赤裸裸的真实。
他被迫如此凛冽地表达自己,没有选择。
四处留情的风流才子在生命的末端最后一次清点了自己的心,变成了最真实的人。
一个黑人...朋友,冷幽默,温情。
带着一个摩托玩具来探病,强行让一个不能反抗的病人带上一顶像只兔子的皮草帽,读字母表的时候忘记看鲍比的左眼。
这个大咧咧的黑人彻底激发了鲍比的幽默感,马修阿马利克那略带讽刺的语气让我们与鲍比一起苦笑不得。
他似乎很难接受这个只剩一只左眼的鲍比,他不能怜悯,不能温柔,还有些束手无策。
所以他笨拙地安慰,笨拙地照顾,又笨拙地玩笑。
他真是个可爱的朋友,当生活灭亡了的时候。
父亲...命运,禁锢,无能为力。
一小时四十七分钟的电影结束后,几乎没人会忘记鲍比的父亲。
那个瘫痪在轮椅之上,几乎无法生活自理的老人。
他年轻时同样风流倜傥,同样无法忘记最爱,而在年老之时又同样被身体禁锢——不过他只是半身瘫痪,他的儿子却几乎变成一个植物人。
鲍比的蝴蝶曾飞过父亲的房间,那时鲍比正一边为他刮脸,一边和他拼着口若悬河。
“医师说如果我能活到一百岁就给我举办一个盛大的派对。
但是我不想参加,谁想活到一百岁?
”鲍比的父亲颤巍地站在镜前微笑,那张遍布皱纹的苍老的脸与他壮年时神采飞扬的照片并列在一起。
在鲍比失去生活的很长时间后,他才接到父亲的电话。
同样无助的老人似乎有些语无伦次,他听着语言医生在电话那头缓慢念出的字母表,忍不住地啜泣。
“所有的思绪从我的脑海中奔涌而出....我有一个想法,关于我们的,我们处在同一种状况之中。
我被禁锢在公寓里,不能上楼也不能下楼。
我们都被捆锁了,你被困在身体里,而我被困在公寓中。
”断断续续的话语。
一种亲情,一种宿命。
由于导演朱利安·施纳贝尔是一位地道的美国人,所以《潜》一片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法国电影。
但在优美的法语和优雅的法国思维的包裹下,称其为法国电影无可厚非。
不过由于这一混血身份,《潜》不得不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中夭折。
除此之外,尽管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和最佳电影剪辑四项提名,《潜》最终还是从奥斯卡无功而返。
而在今年那场颇受诟病的金球奖颁奖中,本片却捧得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导演两项桂冠。
对于这一结果,导演施纳贝尔微笑道:“被接受的感觉真好。
”
一只左眼拖曳着整个生命。
忽黑忽暗的晃动的镜头让我想到《百万宝贝》最后的呼——吸——,“看”竟变得如此残忍。
他不是巴尔扎克,有限的精力不能写下浩瀚如烟的《人间喜剧》,但他的《潜水钟与蝴蝶》所带来的震撼仿佛让我们每个人都死了一次。
中风,植物人,不能吃饭,不能说话,不能呼吸......全身能动的仅是左眼皮,也成为连接世界的唯一通道。
但除了眼睛之外,还有两样东西没有瘫痪——想象和记忆。
影片的画面很有限,以第一人称的方式,用一只眼睛看所能触及到的范围,伴着心跳慢慢地进行下去。
描述想象的片段清晰、流畅,有节奏。
与模糊的现实交错着,让人感到想象比现实更真实。
他常常也只能活在想象中、记忆中,但还挣扎着向前,用左眼写下死亡笔记。
他说自己成了《基督山伯爵》里的诺瓦迪埃,“视觉和听觉是仅存的感官,像两束火苗依然在他胸前燃烧。
” 身体被束缚在潜水钟,灵魂如蝴蝶般自由。
潜水钟把他拖到了海底,蝴蝶让他在审视生命时等待着不相信的奇迹。
影片让我想到泰戈尔说的那句话,“上帝在爱中吻着‘有限’,而人类却吻着‘无限’。
” 看到最后仍不敢相信这是个真实的故事,用他的眼睛,也是整个生命写书。
阳光不会怀疑花朵,倾其所有。
他没有怀疑生命,注于《潜水钟与蝴蝶》。
2013-02-19本来以为会快进着看完这部典型的法国文艺片,但是竟然完完整整看完了,还颇有回味。
尽管这个题材阴郁沉闷到极致,但是导演和摄影师的手段实在高明,摄影师把这个医院和周围的美景拍得美轮美奂,最“杀人”的镜头是Jean和情人去度假,从车子上拍那个长得并不好看的情人的长发,这部电影好评如潮,导演和摄影师是绝对的功不可没。
除了身边的那些美女,男主角的表演也是出神入化,看过最初的片段后,我几乎曾怀疑过这是部写实的纪录片。
在眼球追踪技术可能还没有被想出来之前的90年代,全身瘫痪的意外几乎可以杀死所有人的意志和思想。
但是这位整天在美人堆里打滚的花花公子,面对日渐枯萎的身体,却没有丧失自己的人性和坚强。
我很想知道,他的情人最终是否鼓起勇气去看望了他,但是当他面对前妻,跟自己的情人说“每一天都期望您来”,这位仁兄真的活透彻了。
作为《Elle》的主编,他还喜欢女人就不错了,真不应该再对他的花心指责什么。
想叫喊却发不出声音,看着挣扎的痛苦化为一个个气泡浮上水面,融化在空气里,有谁知道这里还有个能思考的灵魂?
一小时前的我和Bob一起,被射入水面的阳光击得粉碎。
有一天晚上回家,踏上楼梯的那一瞬,外面的世界和光线一起消失在楼道里,黑暗像一只大手猛得抓住我,被揉捏得喘不过气。
长久以来那种抽离的哀伤和痛苦从胃部和胸腔,从四肢和躯干,从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神经元,每一个松果体,一起被挤压到泪腺,四散逃逸,蔓延了整个黑夜。
我们,是活在潜水钟里,还是活在蝴蝶的梦里?
生活就是这样,日夜颠倒的多了,也就变得昼夜不分。
算了,活着就好。
初看的时候,只是觉得视角独特,能够把这样一个故事讲完,不容易。
我是觉得有些闷的,纯粹当作锻炼法语发音来看了,还想推荐给法语班的朋友们呢。
过了好些天,才发现,我真的喜欢这部电影,喜欢它展现给我的感觉,潜移默化的,让我时不时想学习主人公眨一眨眼,看一下世界有何不同,让我想起我忽略掉的我的视觉、听觉还有触觉,还有我笨拙的表达。
也许我就是那样一种状态,偶尔潜水钟一样呆滞,偶尔蝴蝶般轻灵,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处在肤浅的状态,流于表面。
总能想起那只眼睛,一开一合,还有主人公的样子。
做了足够的铺垫,才给他的全景。
还有医护人员和他的家庭,还有那个情人,看到的都是人性的光辉,所谓临终关怀,如若真能做到这一步,也就不会有人会带着怨气离开这个世界了。
主人公是个名人,有身份,有地位,有那么多人的尊重,如果换做普通人呢?
生命本质应该是平等的,但是我们的教育、社会风气将人引向的是怎样一种境地呢?
看了电影,又读了小说,感觉很好. 我是说电影和小说,少了其中任何一者,我们对这部作品的理解都会片面. 我遗憾的看到,居然有很多人把这部书归为励志,很讽刺不是吗?作者在身陷生与死的尴尬领地时,他会冒出写一部书来鼓励后人的想法?太可笑了. 作者全身瘫痪,仅左眼正常,他无法吃东西,靠注射提供一天所需的热量,他不能说话,没有表情.躺在病床上,感到全身沉重,像沉入海底的潜水钟,被死死地罩着.他说,他还有两样东西没有瘫痪,思想和记忆.有时,他的心灵会像蝴蝶一样自由地飞翔. 治疗师发明了和他对话的方式,读一张特殊的字母表,在需要的时候作者眨一下左眼皮,一个字母便被记录下来,直至一个单词,一句句子.电影里,作者向他的美丽的女治疗师拼出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我想死. 屏幕前,很多人会潸然泪下吧,那一刻,脆弱生命的无奈感深深撞击着我们,哦,死亡,哦生命,竟然是如此的难以选择.作者常常自嘲,以这样的姿态生活着,他的生命令他耻辱,令他变得可笑. 然而,他是在慢慢地接受着,这时,我同意你所说的,他是乐观的.他见了他的妻子和孩子,他安排了之前的一个书稿合约,用特殊的方式去写书,他也会和别人通电话,当然是在有人向电话那头的人传达他的意思的前提下,他十分配合治疗和复健运动.他在接受自己,虽然偶尔也会否认. 他的书里透着欧洲人骨子里的幽默感,但我以为,最重要的,却不是所谓的乐观和坚强在驱使着他,而是人性.他有一个经历磨难的朋友曾对他说,保持住你的人性,就可以熬过这最最艰难的时期. 人性,显得多么重要,如是常人,我们恐怕早已丢失原本的自己了,在伤痛中自怨自艾,无法思考,无法接近真理,我们会轻易地丢弃人性.而他没有,他保持着自我,保持着本真,所以,他很伟大. 他回忆着家人,爱人,亲人,朋友,回忆曾经去过的地方,回忆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在回忆中忏悔,思考,哭泣,自嘲,回忆安慰着他,陪伴着他. 读他的书,你往往会被一些细微的描写感动,只是旧的窗帘,晃眼的阳光,标志物似的灯塔,有风的沙滩,教堂.很难形容这种感动源自何处,或许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对待周遭的事物的认真,对当下痛苦生活的认真.每一个字背后,都蕴藏着无穷的力量,每一个字都令你感到珍惜. 然后,你就突然学会了去珍惜生活,珍惜自己. 他有过痛苦,有过挣扎,有过万念俱灰,那些乐观与坚强都藏匿在人性的背后,保持人性地面对人生的不幸,是影片和小说留给我们最大的启迪.
很多人说,这是部关于生命的电影。
好吧,我这个食古不化的老愤青不以为然。
鲍比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不过呢,尽管他并不相信,圣母待他还是不薄的。
作为ELLE的前编辑,一份足额的商业医疗保险使他家人不用在一开始,为是不是送ICU,要不要拔管子范畴。
想想吧,他脖子上那玩意儿作为医疗器械,不在医保范围的,要多少?
两个专职护理的特护病房要多少?
海滨疗养院的床位费呢?
……什么,人家是生活在高福利的法国?
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有多少三期癌症的病人在经历漫长的公费医疗手术排队过程后,最后以五期癌症患者的身份,进入终极关怀病房的;又或者,踝关节坏死患者在社保中心的精确排序表中,被排在了可享受政府补贴置换关节项目以外了的。
简单来说,这不是一个什么生命光辉人性伟大的问题,鲍比能够在他人生的最后一段绽放光芒,应该感谢的是法国公共财政支出立法者们的设计。
当然,法国的官老爷们是以对普通公众诉求缺乏反应而闻名于世的。
戏还是不错的,比我之前看的有限的几部法国片子都好些,有技巧,有匠心,也有诚意。
老父亲打电话那段,鼻子不由发酸了。
努力做足底按摩吧,其实自己好,不单单是为了自己……
[收录于《字与光:文学改编电影谈》,香港:三联书店,2016]先看原著,再看电影,也不一定是较为明智的欣赏策略,至少对于《潜水钟与蝴蝶》并不奏效,我宁愿将时序倒转,看过电影,再看书可能更佳。
众所周知,《潜水钟与蝴蝶》原著作者Jean Dominique Bauby(1952—1997)本为法国时尚杂志ELLE总编辑,后来发生意外,全身瘫痪,唯有左眼皮能够活动。
唯一的沟通方法是,人们读出字母,一直到Bauby眨眼示意,一字一字,一词一词,组合成一句,句子再组合成段落,然后是一篇文章,最终成书——《潜水钟与蝴蝶》。
电影导演Julian Schnabel花了大概四十五分钟,用POV的主观角度,让观众进入Bauby的视角,之后才以蝴蝶这个集记忆力与想象力于一身的象征开展情节。
在时间运用上,导演未免过于奢侈了吧。
原著《潜水钟与蝴蝶》开展了记忆和想象的天地,我最喜欢〈皇后〉的最后一段,文中的艾珍妮皇后是拿破仑三世的妻子,也是医院的赞助人。
Bauby恬适惬意的背后是命运播弄的悲凉,两种极端的感受在幽默的自嘲和想象之中浑然成为动人的叙述,这一种悲喜交杂的情绪带动着自传的书写:「这时候,一股无以名之的恬适感涌上心头。
我不但是遭受流放、不但是瘫痪了、哑巴了、成了半个聋子,不但是所有的欢乐都被剥夺了,一切的存在都被减缩了,所剩下的仅仅是蛇发魔女美杜莎般的惊悚骇人,甚至,光看我的外表就够恐怖的了。
这一连串接踵而至的灾难,使我不可遏抑地笑了起来,很神经质地笑了起来;被命运之锤重重击打之后,我决定把我的遭遇当成一个笑话。
我呼呼喘着气的开怀笑声,刚开始时让艾珍妮皇后怔了一下,但是后来她也感染到了我的好情绪。
我们笑得眼泪都流出来。
这时候,市政厅所属的铜管军乐队开始演奏华尔兹。
如果这不会冒犯艾珍妮皇后,我实在很乐于站起来邀请她跳舞。
我们要在绵延数公里的方砖地板上舞动、飞旋。
从这一次以后,我每到大厅廊,一看到皇后的脸,就对她那似有若无的微笑了然于心。
」(邱瑞銮译,大块,1997,页25)电影《潜水钟与蝴蝶》没有着力处理以上幻想化的段落,导演的强项似乎是刻划人际感情。
电影的亮点是父子戏,由当年英玛褒曼(Ingmar Bergman)《第七封印》(The Seventh Seal,1957)中与死神对奕的骑士Max von Sydow饰演老父,当然是绝佳选择,一场剃须,另一场通电话,已足以叫人动容。
可惜的是,电影时有佳句,整体而言却略为拖沓,也不够豪放自如,总体来说并不太圆满。
另一个佳句已是尾段,杜鲁福(Francois Truffaut)《四百击》(The 400 Blows,1959)的音乐响起,Bauby驾车穿越巴黎的城市和乡郊,接儿子去吃生蚝,可惜事与愿违。
至此,关于电影,已不必多说了,喜欢的人一定会翻阅原著补充电影的不足。
似乎,文字的想象空间比电影还要大,而且读者有更大的自由。
还有一点是电影不及原著的,但这不能责怪Julian Schnabel,而是Bauby的感受太深刻了。
你看看,书的结尾是这样的:「在宇宙中,是否有一把钥匙可以解开我的潜水钟?
有没有一列没有终点的地下铁?
哪一种强势货币可以让我买回自由?
应该要去其它的地方找。
我去了,去找找。
」(同上,页127)
这片子不就是摄影好么,加上几个有魅力的女演员,其它有什么
女语言治疗师好美,像天使一样!
好闷啊~~快进看得
灵魂翩翩起舞,身体已不是束缚
一部及其闷骚的电影当我什么都做不了 只能回忆时我怀念的 回是什么呢??
憋死人的电影啊。。
不怎么喜欢
是的,必须珍惜身旁一切已有的感觉。
BASE ON TURE STORY.大段的主视角很新鲜~主题很沉重~4个女人好难分清楚~马龙老爹的搞笑照片太亮了。。。。
摄影视角让人感觉到病人的绝望无奈,情感刻画得细致感人但始终感觉缺乏高潮,不过毕竟是真实改编所以完全可以理解啦。
2008-10-29,禁锢者。
人到了那种境地究竟是怎样的感受?被囚禁在躯体里,无法自拔,你会怎样选择?
得奖的片果然是比较闷
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镜头突然也变模糊了,我知道那是男主角的泪水…“如今看来,我的人生是如此的失败。那些我无法去爱的女人,那些没有把握住的机会,那些不曾珍惜的幸福时光,那些早已能预见到结局的比赛而我却偏偏下错赌注…我是瞎了还是呆了?亦或是只有在残酷现实中,人的本质才得以体现?”
完全可以看的下去,就是如果缩减到60分钟会更好,
深海长眠B-side
三星半//非常可爱的比喻 如潜水钟束缚的肉身和如蝴蝶轻盈的思想 沟通不畅或孤独往往如此//但那句话太吓人了 “怎么能想死呢 你有那么多爱你关心你的人” 拜托 都这样了 为什么不能想死//所谓你只沉浸在你自己的世界 难道还不是因为我以外的世界并不能引起我的兴趣//主观视角的设置代入了更多共情的可能 但会想 文字应该更适合表现这个主题
思想可以让你挣脱这腐朽的皮囊
@2024-05-31 14:32:50
有一种深海长眠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