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看了《code 46》,结局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整个心似乎被弥漫在一种悲伤的氛围之中。
看这部片子,也是因为大部分在上海的取景:外滩、南京路、浦东机场。
只是镜头里的上海,对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
就如同这部片子给我的感觉,既清晰又朦胧。
故事发生在遥远的未来,那个时候的人类生活在城市中,大部分是克隆人。
由于外界环境的恶化,基因的缺陷,因此人们必须需要通行证。
如果没有通行证,将寸步难行,将被排挤在城市生活之外。
威廉生活在西雅图,有深爱的妻子,可爱的儿子。
他有一项特殊功能,能够通过别人描述一件关于自己的事情从而获悉那人的内心。
此时发生了通行证伪造事件,威廉被派往上海调查事件主谋,于是他遇上了玛丽。
他明知玛丽就是偷携通行证并获利的那个人,可是他犹豫了。
也许是因为他感染了情毒,也许因为她微笑的样子让他情不自禁地受到感染。
总之,他背弃了他的公司,放纵了玛丽。
只是他鬼使神差地跟着她,上海拥挤的地铁、上海迷乱的酒吧,上海苍白的公寓,在玛丽25岁生日的那晚,她圆了她每年生日都会做的那个梦。
而他,在雪白的床单上尽情的放纵了一回。
第二天,他不得不走,尽管她想挽留。
有个道理,其实不一定人人知道。
当你不能选择的时候,你其实是已经选择了。
于是威廉回到了西雅图,回到了家。
只是他的心并没有回来,于是面对温情的妻子,他的借口是很累。
他通过他的公司探询玛丽的过去,她所游历的地方。
因为玛丽说过她花了10年才拿到了进城的通行证,因此她偷通行证出售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钱,而是知道那些人得不到通行证的痛。
威廉的上司开始怀疑他,因为他调查后又出现了三例非正常途经的通行证,为此还死了三人。
于是威廉不得不再次来到上海。
结果他发现玛丽被带至城外治疗,通过他的特异功能,他了解到了玛丽作为克隆人拥有和他妈妈一样的基因,于是他们的结合违反了code 46。
因此玛丽被抹去了一切和他有关的记忆,被中止了妊娠。
只是强烈的感情致使威廉带走了玛丽,他们偷偷去了玛丽的家乡,他们希望可以快乐地生活。
只是玛丽在被抹去记忆的同时,也被注射了相应的病毒。
尽管她朦胧地知道可以跟这个男人走,但是病毒控制她打了告密电话。
一起车祸之后,威廉被抹去了记忆,回复了以往的平静生活。
而玛丽则被剥夺了通行证,恢复了记忆并被驱逐到沙漠生活。
影片的结局,是在荒凉的沙漠。
玛丽孤寂地一个人走着,神情安然。
然而回忆令她想起两个人曾经有过的幸福,难解的痛楚也是可以暂时压抑。
画外音低沉地说着“I miss you ,I miss you ."。
也许她的人生将在寂寞中幽幽地流逝,但也许人生所有的意义,就是可以回想曾经在一起的甘甜。
尽管身处漫无边际的荒凉的沙漠,但是不是只要拥有曾经深爱的记忆,就已经足够?
人生最为重要的是爱的记忆,也许就是这部影片想告诉我们的。
开头竟然是上海。
这不是未来,就是中国雾霾天啊。
证件的设定类似《最后的敌人》。
男主会读心术,声东击西的读心术。
还是没搞明白女主是怎么把身份证带出来的。
又是白人救世主,买身份证的都是黑人中国人。
这么多的慢镜头,不是跟印度片学的吧,当然印度片是跟早年港片学的,可现在港片都没这些了啊,此片是觉得慢镜头是亚洲电影的一大特点吧。
男主问了医生半天话原来不是麦林诊所。
没搞懂女主为毛要打电话自首啊,为了让男主和自己一起被放逐么?
根据女主被送进医院情况来看,不用打电话自首,斯芬克斯也能知道违法行为并阻止啊。
女主“试图欺骗斯芬克斯”是因为伪造通行证还是与男主ML?
为毛男主只被消除记忆没被放逐啊,通行证他也知假用假,46条他也知法犯法了啊, 看到有人说“不过代码46的医学作用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当你再次和触犯代码46的人做爱时,你的大脑会无意识的向“里面”报告。
”原来是无意识,我说女主怎么会自首呢,还以为是要拖男主下水,不让他回家。
片子在哪里交代的?
我忽略了。
求片中20:21分玛利亚在舞厅在灯光下慢动作时的歌曲!!!
当她送走买假通行证的黑人后,向男主角解释了自己是怎么做的,然后说“come on,be inpressed "然后音乐就开始了,之后是慢镜头下玛利亚跳舞的镜头。
好像没有收在原声专辑里!!!
(我知道片尾曲是warning sigh,我要找的不是这个)有知道的能说一下么?
谢谢了!
我是在上大学交了几个狐朋狗友之后才知道男人喜欢的女人居然会有那么大差异——总觉得爷们儿嘛,对他们来说,杀伤力最大的女性应该都差不多——我一个同学竟然喜欢中年妇女,就跟《美国派2》里的那个练瑜珈的神叨叨小子似的,可是他一点都不神叨叨,我怎么也没看出来他一个18岁的小伙子,心目中的女神是三十四岁的阿姨!
相比之下,我很正常,审美标准中的美女形象没有那么离谱,但是要形容起来,还真不容易,关键是个气质问题——不能太傻,不能太聪明,不能阴险恶毒,不能懦弱受气,不能太神经质,不能不神经质,不能心机深沉,不能粗心大意,不能过分刁蛮,不能单调无味,不能心眼狭窄,不能太过宽容,不能经历复杂,不能无知茫然,不能我行我素,不能什么事都赖着……总之吧,没法说清楚。
扯远了,其实我说的是,看完《代码46》,BINGO,这个女人出现了。
其实这个电影情节很简单,简单得如同一个童话,虽然是科幻,但和《I,ROBOT》完全两码事。
大意是,他爱上了她,但她和他母亲是基因100%相同的克隆体,因此不能交往,她的记忆被抹去了。
他忍不住把她找了回来,自然,天雷地火,又再爱了一次,这次,他的记忆被抹去了,而她则扔到了城市之外。
陪着她的,只有记忆。
我一直相信,好的童话往往是简单的,这是因为好的童话是悲伤的,而悲伤是一种简单纯粹的情绪。
《代码46》表面上似乎是说克隆人的道德问题,实际上,我个人觉得,它不过是努力证实一个古老的命题:爱情是宿命而不是偶然——只要是那两个人,无论在什么时空,以什么身份,多么大的困难,他们都是彼此唯一的THE ONE。
这是一个浪漫到极点的命题,但有无数的电影在暗示或者坚持它,这么说吧,浪漫电影大抵都在表达这个思想,代表就是那个我觉得毫无道理的《西雅图不眠夜》——但是现在,也许是看了太多这样的电影,我开始相信这个观点了。
这部2003年的电影里,让我着迷的是SAMANTHA MORTON,她演的角色叫MARIA,其中的隐喻显而易见。
我是说她的样子,总是让我觉得很熟悉。
在电影中,她蓝色的眼睛是茫然而不是锐利的,仿佛了然一切却又对一切绝望。
她的两腮有一点婴儿肥,让她看上去显得简单而易碎。
至于男主角TIM ROBBINS,大名鼎鼎不用介绍了,他主演的《肖申克的救赎》至今是我喜欢的经典。
值得一说的,还有场景——所有的主要场景都是以上海为背景,不同于以前好莱坞电影中的破败拥挤脏乱不堪,在《代码46》中,上海是以一个非常现代化的未来城市面目出现。
空旷宽阔的马路,后现代工业风格的建筑,东方明珠和浦东机场反复出现,甚至高架公路都以空旷现代的面目出现,我印象中永远水泄不通的上海道路仿佛是个错觉。
我相信这个中国城市在好莱坞的电影里,会更多地以这种方式出现。
我不是想说《代码46》是一部好电影,它只是一部对我个人来说,比较有趣的片子。
它有一个简单而近乎梦幻的故事,只是我个人恰巧很喜欢它罢了,它让我想起我自己写的《咒语》。
http://vcbear.mblogger.cn/posts/36505.aspx(Code46)是一部别致的类科幻片,片名的含义其实和机器人三大定律一样,不过是针对克隆人的:“基因有25%以上相同的人不能结婚生子”,这很好理解,近亲都不能结婚嘛。
之所以说是类科幻片,是因为片子的科幻成分一般,除了一些古怪的科幻小道具之外,其实是个爱情故事:某人在调查假证案件过程和自己母亲的克隆人产生了一段婚外情(恋母情结??),违反了代码46(应该是条例46),就这么简单。
看点是影帝蒂姆.罗宾斯的表演,和上海街景。
未来的上海周边已经是广袤的沙漠,城市里还是那个辉煌样,不过导演说了故事发生在哪没有关系,只是到上海取个外景而已。
上海拍到电影里,还真有点国际大都市的样子,不过仔细一看,街上小日本广告就是多....还有,通篇并没有听到上海话,除了寥寥几句蹩脚的"你好"之外,就是街上混杂人声中依稀的一两句粤语,难怪有人评论说鬼佬对于中文的概念除了普通话,就是粤语了.看过蒂姆.罗宾斯的《肖申克的救赎》之后,对这个演员很有好感.不过他比较流传的作品好像并不多。
在《Code46》里,他依旧是一幅文质彬彬很有风度的中产阶级样。
演女主角的莎曼塔·莫顿(Samantha Morton),比在《少数派报告》里表现得优雅温顺一些,不过她这个类型,还是蛮适合演有点病态的科幻片人物的,另外, 她还有一个比较彻底的露点镜头,再加上一段类SM表演,以及压抑的,涉及乱伦的主题,使影片显得颇有实验性..“人类并不是基因的囚徒”,影片里,人类更是通行证的囚徒,没有通行证的,是下等人,不能进入城市--让人想起“二线关”“暂住证”等主题,女主角从事的不就是“东南亚证件集团”的活儿嘛。
虽然影片整体显得有点单薄,也不热闹,但情节铺开的节奏,以及镜头,音乐都还不错,能让人安静的看完。
一个百无聊赖的周末的晚上,情绪也异常很平淡,在这个平淡时刻看了这部03年拍摄的平淡的电影。
把这部电影下载下来基于两个理由,一个是看介绍它是一部科幻电影,算是我最喜欢的电影类型,另一个是主演是Tim Robbins。
事实上,我应该只看过他的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而正好前两天也下载到了这部电影重新看了一遍。
电影主要在上海拍摄,开始的镜头是汽车飞奔在上海广袤荒凉的郊外,而开头的音乐也深深的吸引了我,平静舒缓有些慵懒的音乐,像许巍的‘情人’,也很像“百万美元大酒店”中开头U2的那首The First Time。
上海成了一个巨大的被隔离的城堡,看上去有对暂住制度的影射和讽刺之意,很巧妙,我很容易把它描述成为一部有政治含义的电影,但懒得引申了,保持平淡吧。
科幻只是这部电影的一个背景,事实上它是一部爱情片:出于对未来基因克隆技术可能造成乱伦现象的出现的防范,code 46是严格控制这种情况出现的一个条例,Tim爱上的正是一个跟自己有相同基因的女子不惜违反这个条例,而最终的结果是Tim被清除这段记忆后回家跟家人团聚,而那个女子被放逐到荒凉的城外,一个人在荒野上行走,回忆着那段不可能被他再记起的往事。
整片都非常沉闷,即使在结尾,被放逐的女主角喃喃自语的一句I miss you,也是说的很平淡,导演似乎没有煽情的想法,记忆可以轻易被清除的时代,大概没有什么让人震撼的感觉了。
没有什么特别的评价,因为电影跟生活一样,没有能让我产生激情的感觉了,无话可说反而成了最能让我震撼的感觉。
(2006)
为什么我说了“又”了呢,是因为赵海虹那篇不错的科幻小说《伊俄卡斯达》,她就是传说中悲剧人物俄迪普斯的母亲,那个不幸的发现自己的丈夫就是自己的儿子的母亲。
小说里面用克隆技术让我们的女主角生下的儿子成了她自己的丈夫,电影里在滥用了克隆技术的未来,出现了一条法则——Code 46。
代码46:从基因学的角度,任何两个拥有相同的基因组的人可以认为是相同的人,由于体外受精以及胚胎移植和克隆技术的发展,防止意外地或故意的通过基因技术进行乱伦的繁殖,因此规定如下: 一:所有准备生育的父母在之前都必须作检查,如果有100%,50%或者25%的基因相同,他们将被禁止生育。
二:如果在受孕之前没有接受检查,那么胎儿必须接受检查,任何由有100%,50%或者25%的基因相同的父母受孕产生的胎儿必须打掉。
三:如果父母对他们的基因相似关系一无所知,本代码授权采取必需的医学措施,阻止任何可能的对代码46的进一步破坏。
四:如果父母在生育之前知道他们的基因相似关系,还继续生育,那么根据代码46这是一种犯罪行为。
这是电影《Code 46》开头的字幕。
Michael Winterbottom大部分在上海取景营造了一个极度两极分化的未来,里面的世界是繁华的都市空虚的人群,需要一种类似证件的papelles才能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想要得到papelles的人也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它无情的限制了所有人的可能的活动,未来是一个可以控制的未来,整个城市就是一个严格运行的大公司。
外面的世界是荒漠一片,原始的人们和简陋的住房,Where people do not live,they survive。
和如此惨淡昏暗的未来交织的另一条主线就是男女主角的爱情,相爱,分离,重逢,真相(Maria是William母亲的克隆体),潜逃(因为他们违反了Code 46),被抓,伴随着Maria的独白和Coldplay的Warning Sign,在一句I miss you之后,故事结束。
两条线索紧密绞合在一起,在充斥着残酷法则的未来把他们的爱情逼上尽头。
对于大部分外国电影里面出现的中国,其实都让大部分看的中国人很不舒服,难免会让人说有种丑化的目的在里面,但是其实文化差异的原因会来的更大,这一次Winterbottom说:“影片大部分场景设置在上海,但是这个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
它不是关于上海或中国当下的状况”,“一座城市是如此混杂以至于你根本无法分辨出究竟谁是本地人,谁是外来者,我喜欢这种感觉。
迪拜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50年前,它还只是一片空地。
人们借鉴了各地的观念,建造了这座风格模糊、完全人工化的城市。
浦东也有这种快速被创造出来的古怪感觉。
”不过我想还有个预算的因素在里面,毕竟这是部小成本的电影。
这并不是一部会让人感觉到惬意的电影,对于漠然凄凉的未来,是科幻小说电影一贯常用的背景,Winterbottom一直喜欢关注下层阶级的人们,极度两极分化的世界是他基于现今对未来的勾画,这种思想秉承了乔治.奥威尔,同样的英国人,所以我们一次又一次看到1984里面世界的重现,可是这次Winterbottom失误在人物的塑造薄弱无力上。
Tim Robbins和Samantha Morton都是有实力的演员,可是这次前者的角色过于程式化,后者的角色有些难于琢磨和多余的语言和行为,两个人摆在一起的爱情没有一点的说服力,也是导致了很多评论对这电影评价不高的原因。
惨淡的未来让我们觉得寒冷,本该感动的爱情却让我们觉得麻木,难怪抱着柏林金熊的Winterbottom这次让人很是失望。
回到Code 46上面,这个法则的发布立即让我想到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大定律,想到未来若是真的充满试管中出生的克隆人类,我宁可看到的是一个有着人情味的机器人,宁可天天陷入到自己究竟是Ghost还是Shell的思考中,也不想爱上一个人之后发现自己是他母亲的克隆体,毕竟如今能够去爱一个人已经变得很无力,若是在加上如此的打击,会将原本稀少的爱彻底的埋葬。
让俄迪普斯和伊俄卡斯达的故事一次又一次的上演是人类的不幸,是我们在神的手掌心里面永远是那么的渺小,每个人的命运和未来都是如此的不可控制,每个人对爱的恐惧汇聚了对未来的恐惧,真正的科幻小说不是预言未来,而是挖掘我们对未来的恐惧,从而让我们更勇敢的面对未来。
若是我们能够因为这些小说电影阻止了未来一个个Code 46如此的残酷法则出现的话,它们的存在就不是毫无意义了。
从评论文章看,该电影并非他的颠峰之作,但也颇有实验性质。
该片的类型定位,即可算作科幻,又可算作爱情。
我一开始是拿它当科幻片看的,就科幻而言,它的看点是,如何在上海拍出“未来”。
导演在这一点上算是成功,因为他明白:最能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科学不在于外部,而在于人的内心。
所以,拍摄外景位于2003年的上海、印度和迪拜是别有用心的。
一些表现未来的建筑的奇特形状,在上海浦东和迪拜都能看得到,而表现女主角怀旧情节的镜头,就放在印度的河道和混乱的街道了。
由于影片还要讲到,在大都市之外,即是荒野,因此,今天的沙漠与沙漠中的公路放在未来也完全没问题。
可以说,在一部预算较低的影片中,如此作为,既取巧,又达到了目的。
“未来感”在台词中也能够体现出来。
英语虽然作为主流的、通用的交际语言,但是,我们通过英语字幕看到,剧本作者生造了不少“新词”,还从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以及我不认不出的语言中借来不少词汇,以表现英语素有的“宽容”的发展历史。
影片的主要线索,是爱情,是在社会边缘的、违法的爱情。
就像我们如今不允许近亲结婚以获得“优生”之结果一般,在未来,由于克隆人的泛滥,防止基因类似的人类繁衍后代更是一个大问题——这就是“Code 46”所要限制的事情。
影片还对今天的“办证”现象、暂住证和户口与人均享有资源的矛盾等问题作了“换个马甲”似的想象。
对“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看一下这个片子。
成都的朋友可以来问我借碟子。
记住那个女孩的脸,突然抿住嘴笑起来的样子一闪一闪的club灯光下面寂静的眼睛危险的阳光下寂静的城市让情节随便老套去吧作者似乎本来就不在意那是什么故事只是那些忧伤,和失落只是寂静的脸
看之前以为是游戏《代码47》的电影版,游戏本身是一个杀手完成各项任务的角色扮演游戏。
电影《代码46》却讲述了一个的未来的爱情故事,地球上的基因库缺乏多样性,生育下一代之前要做“近亲”检查,否则就违反了代码46。
这部电影,以前曾经看过,最近却又下了一遍,大致看了一次。
不过有几个有趣的地方:* 电影拍摄的外景是在上海,上海从一些特别的角度来看非常具有未来特色,而不需要特别的外景布置。
* 电影中采用的语言是混合语,英语为主应该是照顾观众。
语言中混杂中文(Nihao)、法语(pourquoi)、意大利语(si、grazie)、西班牙语等等,其实应该是对于未来语言不错的设想。
现实生活的例子不断,例如意大利语中的Ciao,在德国人口中一直出现;例如现在英语对于其他语言的渗透,历史上法语对于英语的渗透等等。
* 男主角(Tim Robbins扮演)第一次到女主角公寓,读了一本书,说这本书已经很久没有人读了,然后读了几句,从英语猜是本《圣经》。
这些东西,并非是电影的关键情节,却应该是导演故意布置的,以前就发现了,不过当时没有记录就丢弃在记忆的角落。
电影对于未来的设想,虽然没有太多的布景和场面,却在细节中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图像,特别是在文化层面上,例如语言和信仰。
相比而言,库布里克的《2001漫游太空》(1968),之所以成为科幻经典(其实这本电影节奏慢,容易催眠),就在于导演对于未来而构筑的设想景象。
http://ganyx.spaces.live.com/blog/cns!58DE4DD15D043620!1739.entry
为了Tim Robbins看的 but看完之后就一个感觉 谁能告诉我这部电影在讲什么?男主对女主的爱真是莫名其妙 滥用慢镜头显电影的文艺范真的显得很装X 看过的Tim Robbins的所有电影里面最无聊的一部
它只是关于一个短短的爱情,也许不,它其实只是关于一个小小的,甜蜜的女孩。她不漂亮,有点胖,可她竟让我有一点难忘
香港城市大学 22.03.2011
哪里科幻了。
迷糊,除了迷糊还是迷糊
好少见居然设定在中国,明明是文艺片
我觉得他们俩之间未见的是多么深刻的爱情。更多是无以寄托的反叛。
翻译者把code理解成代码,这也太瞎了吧。。。影片开头华丽丽的字幕里的Code 46 Article 1明明是第46号法典第1款的意思
终于让我找到你了~
let's why we love to talk about love....
在上海拍摄,不过要仔细看才发现上海的影子。
Weird! What does it want talk about?
遗忘世界背后的冰冷双眼
西方人对东方的另类歪歪,一个完全臆想的科幻故事,说不上精彩
很有趣的选择题:你愿意丢弃你最美好的记忆重新回到“幸福”的物质世界中去,还是带着那段美好的回忆从此在荒漠里穷困潦倒一生?
别致,阴冷,绝望
很像想說些甚麼道理,但編劇和導演都很失敗,結果寓言不成寓言、愛情故事不成愛情故事,只有沙漠和城市的景觀和氣氛漂亮。
许多好莱坞导演在拍科幻电影时都喜欢将之设定在上海或者东京,也许是雾中的魔都太像未来世界,而霓虹之城则与赛博朋克小说中描写的城市高度一致,但在本片中,不管是在上海还是在别的地方都没什么不同,这是一部实实在在的悲剧爱情影。在克隆技术泛滥的未来,没有什么比“代码46”法则更重要了,但也没有什么比它更能否定“人”的定义:如果两个基因一样的人便认定为是同一个人,那么我们是否还有权成为独立的个体?电影借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的故事探讨克隆人的伦理问题,当然故事结局亦是悲剧的,掌控不了记忆,挽留不住爱情,俄狄浦斯的母亲最终只得独自一人望着望向远方的群山。
就是说情人难以忘怀呗
没见过这么无聊的电影 女主太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