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都被这幅海报吸引,只是当时没有去查海报上的人演的到底是谁,不由分说就很喜欢她戴的这顶帽子。
在她诞辰这一天,终于翻出这部电影看了看。
gabrille是她的真名,和coco Chanel的原名一样。
第一任丈夫擅自作主在她写的四部小说上只印自己的名字,堂而皇之的剽窃,说是因为女人写的小说不卖座,真的是岂有此理。
离婚后,她为了养活自己,一直在舞台上表演舞剧,结婚三次,最后是和她前夫与前妻的儿子在一起,两人年龄相差很大。
后期她以写小说和新闻报道谋生,在19世纪,她可算是活的太精彩了。
剧中女性的觉醒主题,让我想起罗丹的情人,据说也是被压抑了才华,最后疯掉了,不然才华应该不输给罗丹。
而科莱特还好,终归是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ps.剧中missy女扮男装让我想起了乔治桑,也都是注定的虐恋之王的感情大戏。
科莱特活着的年代乔治桑和雨果他们也还活着,就是差了6-70岁。
剧中的大自然也好美,没有大自然,更多人估计会疯掉吧,科莱特毕竟是个country girl,尤其懂得大自然的野趣。
女性意识的逐步觉醒:最初的柯莱特是矛盾的,她在丈夫偷腥后毅然决然回娘家,但在母亲的支持下,她又突然退缩,最后原谅了丈夫的偷腥。
而后她遇到了米西,她一次次肯定了她的价值,逐步唤醒她的女性意识,柯莱特逐步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但觉醒是艰难的,因此她、米西,丈夫和情人甚至共存了很久。
丈夫也是一个复杂的角色,虽然他一次次偷腥,傲慢自大,一次次对女主进行降维打击,褒扬自己的启蒙者身份,但在女主上演哑剧,观众喝倒彩时,他勇敢站起来大喊bravo。
同时,柯莱特的独立女性意识也在此刻显露无疑,她大骂道貌岸然的观众,称其懦夫。
不破不立,正是在此刻她确立了自己究竟要什么,并且能毫不畏惧地为之守护。
语言很美,修辞很多但不至于刻意,语句优美但不过于书面,演员也演绎得很好。
如果说克罗蒂娜时期的她还对威利心存侥幸,流浪歌伶时期则意味着她的一种突破、一种独立、一种饱满,丰富而充盈。
光影画面很美。
米西是打破柯莱特被控制婚姻的人 她说“这个链条有点长 但仍是一个链条” 从女主穿上男装走进渣男房间的那一刻 挣脱以爱之名pua的锁链的路线正式开启 从男主第一次和别人在公众场合调情开始 渣男开始显形 以致于后面不停出轨 玩弄年轻女孩 控制妻子写作 私卖版权 欲烧毁手稿…… 女主觉醒的有点晚 她还一次一次原谅她 是怎么做到的?
幸好她在晚年认识到了
“一个少女不应当以自己的性别而期望得到特别的优惠,但是她也不应当去顺应那些歧视和偏见。
因此,他必须学会去竞争,不是作为一个女人而是作为一个人一样去竞争。
”——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01今天分享一部电影,名字叫《柯莱特》,主演是我很喜欢的女演员凯拉·奈特莉,豆瓣评分不高,只有7.6,但我从这个电影中看到了一个男人如何拿爱情以及所谓的男人的本性来哄骗女人,也看到了一个女性从蒙昧天真到成为自己的觉醒之路。
“你发现我的时候,我一无所知,你凭一己之欲把我塑造成了你个人的作品,以为我永远不会挣脱。
”这是柯莱特在决定离开丈夫维里时,对他说的。
她原本是一个小镇女孩,单纯、天真,对爱情充满向往,也对男人一无所知,人家送她一个水晶球,她就高兴的心花怒放,几句甜言蜜语,她就以为自己被深厚的爱着。
耳听爱情,十八九岁的年纪,最容易犯这种傻。
她曾给维里写信“我的心被一股甜蜜的骄傲所浸润,毕竟见过那么多巴黎丽人,你都不为所动,那我一定有过人之处”看看这话说的,她因为维里见过世面却独爱自己,而感到骄傲,好像一个女孩子的价值和自信,就来自于她对男人的吸引力,来自于她吸引了什么样的男人。
或许很多女孩都能在她身上看到自己年少蒙昧时的影子,因为自己没有见过世面,对人性也没有足够的洞察,所以维里在她眼里是成熟、强大、有深度、有智慧,值得崇拜的,他比她大了14岁,是个生活在巴黎这座大都市的作家,在社会上有声望有地位,又热烈的爱慕她,她怎么能不沦陷呢。
02很多时候,女孩子在陷入爱情或者进入婚姻的时候,都并不了解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婚姻里面充斥着什么。
我们把爱情以及因为爱情进入婚姻想象成童话故事的结尾“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就像柯莱特给维里写的信中所说:“我希望能在你身边醒来,确信这岁月有彼此相伴……我的爱人,我们的生命将会如此完整而幸福。
”他们结婚了,婚后当然并不像柯莱特以为的那样,有爱饮水饱,没多久她就把维里和情妇捉奸在床,还听到他正跟情妇为嫖资讨价还价。
维里追出来对柯莱特说:“你得明白,男人都是这样的,男人比女人弱势,没有你们那种力量,我们只是欲望的奴隶,在这座城市里,是完全能被接受的。
”
好一个洗脑高手啊,只要承认自己是欲望的奴隶,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由着欲望为所欲为,因为男人弱势嘛,他们抵抗不了欲望,男人都这样,这个社会也允许男人这样,所以,你作为女人,就必须接受!
当柯莱特愤怒离去时,维里朝她怒吼:“我为你放弃了我的遗产,还有我至爱的自由。
”这话的言外之意是,我都牺牲了自由跟你结婚了,你还敢不高高兴兴的接受我出轨,简直不识好歹。
03只可惜当时的柯莱特还不够清醒,也没有因为这一件事就看清维里是怎样自私、自大、唯利是图,怎样的把她当玩物,毫无尊重可言。
她回到娘家短暂的小住,维里来找她求和,对她说:“对我来说,你比巴黎所有女人加起来的意义都重要。
”这话似乎是在赞美柯莱特,可实际上,言语中尽是傲慢和对女性的轻视,他在说,即便我有再多的女人,可她们都没有你重要,我跟别人都是逢场作戏,你才是我的“大老婆”。
在明明应该是唯一的时候,他只给了“最重要”,而且还是虚假的,这有什么意义呢?
柯莱特对母亲说,她必须适应婚姻。
你看,很多时候,当我们感到疼痛的时候,不是想到立刻决绝的放手,而是以为自己应该忍受着痛苦接纳,是怀疑自己是否太有棱角,应该把自己的棱角削掉,去适应婚姻本身的形状。
但母亲告诉她:还是让婚姻来适应你吧。
04维里经济状况窘迫,又江郎才尽,自己写不出好的作品,就鼓励柯莱特写,结果她一写成名,第一部书《克洛蒂娜在学校》成了现象级的作品,可书的作者却不是柯莱特,而是维里。
那本书帮维里赚的盆满钵满,让他赢得了更高的社会声望,人们对他说:“维里,你的书能改变世界”。
他在众人的追捧中,虚荣心获得了巨大的满足,却要跟柯莱特闹脾气,只因为柯莱特对出版商说自己对这部书也做了一些贡献。
他生怕被别人知道,柯莱特才是真正的作者,他要一个人独享本应属于柯莱特的荣耀。
软饭一定要硬吃,才能显示出他的男子气概。
必须要在老婆面前树立威严,这样她才能唯命是从给自己当牛做马,赚来的钱还要交到他的手里,然后他可以享受荣誉获得社会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的同时,还可以对柯莱特说“是我在引领你,你的一切都是靠着我”。
他花着柯莱特赚来的钱,买了一套房子送给柯莱特,产权还要登记在他的名下,真是教科书级的会算计。
05他逼迫柯莱特写第二本书,不写,就把她锁在送她的房子里,当柯莱特为他埋头苦干的时候,他在干什么呢?
拿着她的钱去喝酒、赌博、买古董,睡在新情妇的床上。
《克洛蒂娜在学校》被拍成了戏剧,“克洛蒂娜”变得无处不在,到处都是模仿克洛蒂娜的穿着、发型的人,到处都是与克洛蒂娜有关的商品。
她遇见了女侯爵米西,一个喜欢穿男装的女同性恋,在她的点拨下,柯莱特对维里提出要联名出版下一本书,可是遭到了维里的严词拒绝,他说:“门都没有……维里是个品牌,女作家没销量……没有最先策划的我,哪来的克洛蒂娜。
”这个人有多无耻啊,他把克洛蒂娜爆火的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他在对柯莱特说,没有我,你什么都不是,你的书实际也一文不值,一切都是依靠我,都要归功于我。
06柯莱特愤怒了,她不再写书,而是去学习自己喜欢的哑剧表演。
她慢慢的变得强大起来了,当第一场表演被观众喝倒彩、扔椅子,被说低俗、堕落、丢人现眼的时候,她没有被吓到,而是对记者说:“这些人根本吓唬不了我,看,我有发抖吗?
我会继续,因为这是我想要的,如若巴黎容不下我,那就拉倒,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
这时候的她不再是过去那个依赖于维里,被维里拿捏在手心里的蒙昧少女,她有了自己热爱和坚持的东西,个性变得越来越鲜明,她不再柔弱而是成长的坚韧无畏。
只是,女性的觉醒是一条缓慢而又曲折的路,仅仅是内心的强大还是不够的,有时非要栽了一个大跟头,才能看清眼前人是如何的卑劣、无情、精于算计,才能幡然醒悟。
真正的决裂,是在柯莱特得知维里以5000法郎的价格卖掉了她的所有小说的永久版权的时候。
他还要标榜自己,是为了保住送给柯莱特的那套房子,柯莱特已经在写作和戏剧表演上都获得了成功,他还要给她洗脑说:“和我在一起,你才能人尽其才,你仍需要一个引领者。
”只是现在的柯莱特已经没那么好骗了,她意识到,过去的自己只不过是维里塑造的一件作品,他以爱的名义利用她、奴役她,“我一生花了那么多时间,独自一人,为你埋头苦干,构思一幕幕场景只是为了取悦你,我为此感到羞愧难当”。
人会因为成长感到痛苦,也应因为成长而觉得庆幸,因为成长让人不用一直蒙昧下去,不用一直像个玩偶一样被别人拿捏摆布,明明自己被榨干抽空,还要因为对方拥有了财富和地位而感到快乐。
07柯莱特的觉醒之路走了十几年,从蒙昧天真,到发现自己的才华,再到拥有了鲜明的个性和热爱,最后终于看清自己与维里的婚姻的本质:她只是维里的一次投资,而且是有巨额回报的。
这些年中她被维里伤害,一而再再而三的伤害,但幸好醒悟了,她抛弃了原来被塑造的克洛蒂娜,勇敢的去成为自己,她说:“克洛蒂娜已经死了,不复存在了,你背叛了她,而我,已经超越了她。
”她拿起笔以自己的名字写作,她夺回了克洛蒂娜系列小说原创作者的身份,后来又写了30多部小说和短篇故事,她的一生精彩绝伦。
我看到弹幕里有人说“他成就了她,让她拥有了傍身一辈子的技能”“别骂男的了,他有指导老婆写作”“她老公成就了她,不然她也不会成功”。
多么可笑,就算他霸占她的作品,花光了她赚来的钱,禁足逼迫她写作,出了无数次的轨,人们却说“他至少给了你指导”。
一百多年后了,这个社会进步了多少呢,这些言论不是对男人太过宽容了吗,不是抹杀了女人自身的能力和才华吗?
多像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剥削和施舍,做的恶被最大程度的弱化,而那一点点为了让对方更好的为自己卖命所做出的施舍却被无限放大,甚至要求下位者为此感激涕零。
让他们那样去骗骗自己吧,咱们可不要再受其骗了。
唤醒沉睡的内心,塑造自我的独立意志,才能慢慢看清,那些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不断被灌输的,让我们自己都信以为真的,笼罩在我们头顶的谎言,究竟有多么的可笑和愚昧,也才能超越从前的自己,去冲破思想的牢笼和桎梏,去成为自己该成为的样子。
-作者-柒月暖阳,以一朵花的姿态行走,穿越季节轮回,在无声中不颓废,不失色,花开成景,花落成诗,已出版《以一朵花的姿态行走》。
个人公众号:柒月暖阳,私人微信qyny0704
影片讲述了一个法国女作家成长的故事。
这个一开始单纯美丽的女孩,嫁给了一个大自己十四岁的放荡又自私的老男人。
在濒临破产的时候,男人发掘了女孩身上的出色文学天赋,从此逼迫她做自己的枪手,他宠爱她,也压榨她;他引导她,也利用她;他给她自由,也为其拴上长长的链条!
也因此女主渐渐思考,觉醒。
从一开始只想做一个贤妻良母,到探索自我,与礼俗抗争,向不公呐喊!
观完此片,感触最深的是:拥有一个独立睿智,懂自己的母亲多么重要!
人只有要为自己而活,才能发挥你真正的价值!
被伴侣利用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甘情愿的被榨取,被消耗殆尽。
所谓誓言,这骗人的小妖精,天知道那是一种被认可的谎言。
曾经的我,也梦想成为一名作家,成为一名背上行囊,执笔闯天下的自由侠客,在自己塑造光怪陆离世界里遨游。
很抱歉!
我没能做到。
在一个又一个,没那么爱,也没那么讨厌的工作中消耗了自己;也在一个又一个,没那么爱,也没那么讨厌的人身上磋磨了自己。
即将33岁了,我希望能有所改变!
有人说,死后他只愿独葬荒丘,我谓之:死的时候,我只愿躺在荒凉的土地上,墨色的孤树下,看着黄昏日落,等待夜色降临。
天黑,会天亮,熄灭的烛火可以重新点燃,而逝去的生命却是何以复生?
影片或可回答。
在影片的高潮,女主因为男主私自卖了版权,女主穿着小说主人翁的服饰去告别,她大喊:“你杀死了我们的孩子!
你知道那是我的全部思想,你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地伤害我。
你以为单纯地说一句,我是男人,男人都这样。
就能抹去我的伤痛吗?
不,我是克罗蒂娜,也是柯莱特。
你杀死了克罗蒂娜,现在我只是柯莱特。
你不仅自私而且愚蠢。
是你塑造了现在的我,我已经长大了,我比克罗蒂娜更强大。
”从此,女主也真正的离开了囚笼。
又是一部女性主题,传记的形式挺讨巧的,只是觉得影片风格 氛围有些中规中矩,KK英伦腔有点出戏,没有法国人骨子里的不羁 浪漫 随性 恣意。
又或许是时代原因?
Collete和Willy之间微妙的感情张力很吸引我 总是让我不断的想到致命女人里以跳tango比作婚姻 前期或许更偏向艺术家的奉献精神 混淆现实与艺术 拿作品沟通 连出轨都要编排舞蹈剧作为‘scandal’供人消费。
不能否认他们之间是有感情的 但我分不清到底是因为作品碰撞出的激情还是控制与被控制者间牵丝戏般的互惠互利可能因为更多侧重女性自立这一方面吧,感觉对女性间的微妙情感诠释略显不足,从观众视角来看 没说两句话就上床 不免让人觉得是为了姬而姬 打着传记的名头强行扯上LGBT但Missy的那句‘that's not the traditional response, but i ll take it for now’真是 性感的令人上头当然,就冲KK搞姬 这个五星也值...
关于《柯莱特》,还要从前段时间热度很高的《燃烧》说起。
女主角在晚霞面前脱去上衣,翩翩起舞的镜头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年度瞬间。
女主角的这一举动如今被人们看作是自由、开放、酷的象征。
但我们可能很难想象,这要放在几十年前可是犯法的。
那时,女性只能穿女性“该穿”的衣服,为了追求细腰要过分束腰,只为满足男性的审美。
影片讲述了法国国宝级女作家西多妮·加布里埃尔·柯莱特的生平故事
年轻漂亮、聪明机灵的柯莱特经父亲介绍,认识了比她大十四岁的著名作家威利。
来自巴黎的威利谈吐风趣,性格热情,具有魔术化的语言表达能力,吸引了同样风趣和独特语言表达能力的柯莱特。
每次威利离开柯莱特家时,他们都会私下里再约会,柯莱特会给威利写信:当你离开后,我沿河岸向家走去,阳光从树枝的隙间照进来,我的心被一股甜蜜的骄傲所浸润.......也能确信这也是我们自由选择的人生,我们的人生将会如此完整和幸福。
”
虽然她知道威利在巴黎阅尽丽人,而自己来自乡村,家庭不宽裕、没有嫁妆,不符合那个时代娶妻的标准。
但她也相信自己有过人之处,威利才会一次次地来她家,就算她没有嫁妆也愿和她结婚。
年轻的柯莱特带着对婚姻的憧憬和雀跃心情的嫁给了威利。
婚后,他们租住在巴黎的一栋公寓里,在蜜月时期,柯莱特和威利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当有人调侃曾经的钻石王老五威利“疯狂的日子结束了”时,她非常自信地回敬:“恰恰相反,疯狂只是刚刚开始”。
威利第一次带她参加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就被威利冷落,并与一些世俗的女人眉目传情或夸夸其谈;在文化沙龙她见到了这些所谓的“上层人士”的繁华与虚伪,见到了他们的逢场作戏和互相调情,对于一个乡村来的女孩,她感觉这些无聊至极。
没过多久,柯莱特发现威利原来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他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但那些文章都是他找人帮他写的,文章被写好后都会署威利的名字销售。
虽然这些事情不是很光彩,但被爱情蒙蔽双眼的柯莱特仍旧深爱着威利,在窗户的玻璃上细心的刻着“willy”。
很快她发现,自己完全没有融进威利的生活,仿佛她就是他摆在家里的一个名叫“妻子”的花瓶,他赌博、出轨,感觉自己像被耍了的柯莱特终于在撞见威利与另一个女人在一起时爆发了。
她冲到现场质问威利的背叛和不忠,然后独自一人回到妈妈家,她告诉母亲,婚姻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她也认清了自己对爱情的理想化。
希望自己能够从母亲那里得到“适应婚姻生活”的经验。
她母亲说 :“没人可以夺去你的自我,没有人。
除了你自己,谁都不要相信。
”母亲告诉她:“更好的方法,是让婚姻适应你。
”
柯莱特对威利仍旧充满迷恋,在威利来找她说要带她回去的时候她还是随他回去了,在他的劝说下,她跟他回到了巴黎,并非他一句“你对我的意义,整个巴黎女人全加起来也比不上”的甜言蜜语,他们之间用交换来实现新的平衡: 她提出一个要求:她不想在家里等待,她要知道外面每天在发生什么,她要参与到威利的社交生活中。
威利答应了她的要求。
威利的事业并不顺利,他花钱大手大脚加上没有新书出版,家里很快负债累累。
这时他想起柯莱特之前写的作品,这个作品的来由是柯莱特曾经给他讲过她学生时代的事,他鼓励她写出来,但她写出来后他又说文章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太女性化,所以被他压在了抽屉的最下边。
在这个家里负债累累的时刻,他开始病急乱投医,在对柯莱特作品删删减减后将书以他的名字发表了。
令他没想到的是,这本书一经出版就大卖,吸引力大批女性读者,于是威利发现了潜藏在柯莱特身上的巨大利益。
第一本书成功大卖后,柯莱特成为了威利的摇钱树。
为了让柯莱特写作,给她买了一座乡间别墅,让她在此专心写作。
一周后他看到柯莱特只写出了几页作品后,不听柯莱特如何解释,将她关进了书房,不写文章就不允许出来。
她愤怒,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妥协,写出了第一本的续集后,是她第一本书《 克罗蒂娜 》的同系列作品,成书再次大卖。
他让她将长发剪成克罗蒂娜的短发,用各种商业广告让她出尽风头并以此换取他对《克罗蒂娜》的署名权; 报纸上印刷了他们的海报。
她随他频频出没在各大场合,让她在巴黎社交圈认识了一些很不错的人,作家、舞蹈家和编剧等。
她也不再把注意力都放到丈夫身上了,这扩大了她的眼界,了解了巴黎这座城市的光鲜亮丽,生机勃勃和邪恶丛生,为她后来的写作积累了很多素材。
在柯莱特发现了自己受女人吸引后,威利也给予了柯莱特和同性情人交往的自由,甚至和她共享同一个情人——失败婚姻的短发女郎米茜,米茜一眼就认出威利的那些书是出自柯莱特之手。
她的写作才华被发现来自丈夫的一次危机。
米茜告诉她,威利给了你一条自由的链子,不管这根链子有多长,它始终是链子。
当柯莱特要求共同署名被拒绝时,她停止了为威利写作。
开始学习舞台剧,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虽然那时在舞厅跳舞会被人认为是低贱的,被人轰走,柯莱特也没有退缩,发现柯莱特逐渐脱离掌握的威利开始恐慌,于是他故意在柯莱特的演出上捣乱,想让她知难而退。
但他的捣乱并没有让她放弃,反而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如果这座城市不接受同性恋题材的演出,那就去别的城市。
爱她的米茜对她说,你不用生活得这么辛苦,我会为你安排好一切。
柯莱特说:我已经被太多人安排我的人生,现在我要安排自己的生活。
当母亲劝她离开威利寻找更好的生活(至少柯莱特自己写书就能养活自己)时,她没有同意,但也没有拒绝,只是说要去别的城市演出。
看到彻底无法从柯莱特身上榨取利益,威利转手将《克罗蒂娜》系列的版权卖了。
在外演出的柯莱特从别人口中知道了自己书的版权被卖的消息,匆忙赶回去质问他。
如果说之前还对威利有一丝情意,那么在知道自己的书的版权被卖这一消息之后她就彻底清醒了。
这次,她有了无惧无畏的勇敢和果决。
离婚后,她一直跳舞来养活自己。
两年后,柯莱特再次拿起笔,写下两年来在跳舞中所经历的一切,以她自己的名义单独发表《流浪女伶》,成功引起轰动,很快便得到认可,与此同时,她依旧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哑剧演员,舞台歌者,无一是她,无一不是她。
“我的一生精彩绝伦,只可惜没有早些意识到这一点。
”后来的评论中柯莱特这样说道,但是如果再给她一次机会,无疑她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
不过她确实美,有气质的那种,身材高挑。
19世纪的服装,无论是盛装舞裙还是西装马裤都能完美的被她驾驭。
不得不承认,平胸成为了一种高级的代言词,在时尚圈人们反而越来越喜欢平胸驾驭衣服的美感。
很多衣服大胸的人还真穿不出来那感觉,搞得我现在怪羡慕平胸的人的。
当然,无论你身材是怎样的都不必自卑,因为自信的你才是最美的,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衣服,人人都是“衣架子”!
《柯莱特》《Colette》英国我是在抖音上看的,被删减了很多,导致剧情都不怎么连贯,建议大家去找一下完整版资源。
19世纪末的英国,单纯的乡下女孩柯莱特遇到自己的爱情,嫁给了身为作家的维里,并在婚后随丈夫迁居去了巴黎。
婚后的柯莱特以她自己的校园经历为背景,创作出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这本小说最终以维里的名义发表出版。
令他们意外的是,这本小说大受欢迎,维里因此名利双收,他以各种理由强迫柯莱特不断进行写作。
长久的非意愿写作和维里的背叛,让柯莱特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
她不愿意继续做维里“背后的女人”,她开始拒绝写作,她和新认识的朋友一起去进行哑剧演绎,并从中获得新的灵魂初体验。
在维里的又一次背叛——私自卖掉柯莱特小说的永久版权之后,柯莱特与维里决裂。
她开始以自己的身份创作。
这个电影是根据法国女作家西多妮·加布里埃尔·科莱特(1873--1954年,主要作品有《吉吉》、《谢里宝贝》等)的真实故事改编,其中开放式婚姻、自我性取向认同,以及柯莱特和背景中女性意识的萌发与女性地位争取,予观者以深刻思考。
同时,在背景音乐,片中字体设计,拍摄镜头,剧本写作中,也都能算为佳作,可拉片学习。
很喜欢这个片头的字体设计
与后面母亲等柯莱特的那个画面对比
做自己的女王
怎么看都觉得是英美作家。如同法国人永远无法表演出岛国气质一样。
柯莱特讲的是英语,写的是法语,什么奇怪的操作?
超级无聊的电影油腻的风流大叔与已经审美疲劳的knightley,虚伪的巴黎与空洞的亲密关系,天知道我是怎么看完的
KK演技增进,通过突出性自由、开放式婚姻的关系来表现女性意识的解放,确实是个好的途径,但不够全面吧。倒确实很好奇Colette的意识形态,列入未来要读的书里。
一发现有资源就去看了,好看,但没想象中的好看,不知道大家觉得怎么样呢?
比起柯莱特本人美妙灵动的文字,本片实属中规中矩,在一段不平等的关系中,有才华的女子被压榨希望与自由,无论怎样打着爱的旗号,从唤醒沉睡的内心到勇敢抛弃旧日势在必然。天赋是无法被掠走的,她犹如蜕变重生的蝴蝶,越活越精彩,这是上天赐给她的,再次推荐大家读她的原作,比电影好看百倍。
凯拉奈特利难得有一个让人不讨厌她的角色。MoMA Preview,见到凯拉奈特利本人的反应就是裙子好好看而已。。。 真的是电影里跟生活里完全一样的差演员。。。。。。片子还是质量上乘的!虽然最后夫妻对峙的场面还是能感觉女主功力欠缺台词过长。
女性成长挺难的
虽然英美拍摄的柯莱特,只是她人生的一角,但我还是挺喜欢。她执着地践行着“自由第一,其他第二”的人生信条,令人钦佩。
即使有凯拉奈特利,这片也透着一股无聊;要么好好讲讲女主的心路变化;要么好好讲讲她的情史;结果两头都要还都没讲好
很平稳波澜不惊合格的传记片真看不出来willy是多米尼克威斯特
柯莱特用一生来定义,什么是“我为所欲为”。
大热的IP,追逐的人群;平权意识的抗争,独立意志的觉醒;一百年过去了,很多事情今天也还是在发生;起码这个将妻子作品占为己有的丈夫,在妻子大胆前卫的舞台表演遭倒观众大喝倒彩时,能够大呼Bravo
凯拉奈特利的电影一直都像她这个人,也还算是个美女吧但又差了那么点劲,演技也还是不行。这里面这柯莱特,能和那么个渣男生活互相利用那么久肯定也是好不到哪里去,但她至少勇于追求自由,还能那么超前在100多年前就开始搞基,欣赏T,也是不容易,这再次说明了法国人真的浪的可以。电影里人物产生感情的部分,我觉得完全让人看了没有心动的感觉,演的很烂,不过这电影至少没让我看到睡着,但也只能能说凑合事吧
除了看kk,挺浪费时间的…好久没看过这么浮于表面的片子了隔着车厢用唇语说lloveyou是最喜欢的一段
太流水帐了。
可以和月初上映的The Wife对比看,同样是背后捉刀的故事,但Colette不是顺服而表现出更多面的性格,也包括了双性恋的一面(她和Willy打卡上班一样的去偷情实在太trick了) 应该说,荧幕上看到的不是Colette,而是她笔下的Claudine
真的太难看了!手写好看的法语,张口就是英语真的太出戏了,一点也不法国,有人说像在看奥斯丁,拜托奥斯丁比这个四不像好看多了好么!而且整部演的colette都像是个只一味跟随别人意见而走的人,即使被丈夫欺骗与压榨也是生一下气就好了是什么鬼,一点也看不出有多么独立与有魅力,角色性格塑造的太不讨喜了。真的是看的很倒胃口。
我不知道三次元原型究竟做过什么,就片中情节来看,戏剧冲突是不太强的,如果指望情节“跌宕起伏”,例如我这种受众,恐怕是要失望的。
拍的好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