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与女》剧照最近,在已婚妇女圈十分盛行的韩国电影《男与女》(남과 여,2016),一如之前的《昼颜》,让一众人妻看完后怔怔不已。
影片围绕全度妍和孔侑饰演的两个主人公以及他们各自的家庭展开。
不同于以往的婚外恋题材,例如《密爱》(밀애,2002)、《爱的色放》(썸머타임,2001)、《外出》(외출,2005)等韩国影片,肉欲大于情感,感性胜于理性,《男与女》走的是干净的纯情路线。
他与她都在家庭、社会的框架下,分别作为父亲、母亲的角色,因为孩子有着相似的经历,从异国相遇到韩国相恋。
这份隐忍、克制却又心动和纯情,发生在他和她两个中年人身上,更显难得。
全度妍和孔侑都贡献了层次感丰富的演技。
下面,会以图解的形式浅析两位主人公的情感发展脉络、演员表演及影像上的特点。
女性通常有两个角色,一个是家庭中的角色,一个是职场中的角色。
影片的拍摄地从赫尔辛基到首尔,她的身份也从母亲到职场女人慢慢展开。
这是儿子第一次打她。
她没有惊讶,也没有生气,而是弯下腰,耐心地和孩子解释,告诉他应当说,“妈妈,对不起。
”这里也是第一次交代了儿子的情况和母子关系。
两人第一次同车,他载着她前往露营地。
北欧的雪让整个色调都显得冰冷。
大雪把一切都静音了。
车外的安静延伸至车内,镜头拉近至车内,两个人的关系一如之间的距离,还很陌生。
此时,两人只是心系自己孩子的母亲和父亲,他的少言寡语却让她感到安心,她在车上睡着了。
回到首尔后,他又一次载着她,第二次同车。
首尔的阳光很好,路边一片枫红。
她问他,为什么不刮胡子。
他笑说,是因为没吃早饭吧。
此时的镜头,相比于上一次同车,拉地远一些,将两人置于车的景框下,距离很近,显得亲昵。
回到两人第一次吃饭,不似正反打面对面那样地亲昵熟悉,而是选择侧面的视角,像用边框将两人分别框起来,暗示了此时关系的疏远。
影片很多镜头是大光圈,背景都显模糊。
他这边是朦胧美好的灯光,也许是他的心绪先起;她这边则是一个男人模糊的侧影,显得沉闷黯淡。
她说来了这里以后,有看手表的习惯,否则不知道白天黑夜。
他说,我懂,我也是过来人。
此时,第一次配乐响起。
他和她对称的构图,四周背景都是明亮的灯光,暗示两人第一次卸下防备,有了沟通的意愿。
与其说是心动,不如说是因为孩子处境的相似,开始有惺惺相惜的感觉,那种克制、淡然的相知。
两人在雪地散步,纯净、美好。
一开始他走在前面,下一个镜头,她走在了前面。
这场戏似乎是两人关系发展的预示。
从他的主动、她的被动到她的义无反顾和他的放弃。
好像男女之间的情感流动就是如此。
当她慢慢敞开心扉,开始接纳她的他,他却退缩了或者说离开了。
桑拿房的第一次。
也许还谈不上爱情,只是某种微弱的情感传导至身体,却觉得异常美好。
画面处理地很干净。
屋外的天寒地冻,屋内的热气氤氲。
她依偎在他的身体里,寻找温暖。
这场戏以近景和特写为主,尤其是脸部特写,欲望的表达直接、粗粝。
这是回到首尔后的酒店床戏。
铺垫了不少镜头的前戏,从膝盖亲吻到大腿,再到两人身体的交缠。
镜头角度丰富了许多,身体局部的特写增多,两人此时的状态,相比于第一次在桑拿房,更多地是情感的导入,因而画面细腻度和流畅度也增加了不少。
回到首尔,丈夫认为她不愿意把儿子送到特殊学校是虚荣。
她垂下了头,不反驳。
有着这样一位心理医生的丈夫,理性到任何事都可以分析说理,她也许活得很累。
影片对丈夫的描摹很少,仍然可以揣测出她的不幸福,以及她对于沟通的渴望。
那是回到首尔后的第一次重逢。
她又惊慌又开心,本以为再也见不到了。
这家店名“Surreal but nice”, 可以译为“超现实但美好”,正如他与她之间的故事。
此时的她,展现出女性的另一个角色——出色的职场女性,妆容、发型和服装都干练、优雅地恰到好处。
他拿起了一张她的名片,默默地记下了号码,避免再次询问遭拒的尴尬。
他笑说,她看起来不像社长的样子呢。
原来,他的她,是这样一个女性,成熟、独立。
到此刻,她的形象完成了两种角色的合体。
她的情感此时仍然是克制不外露的,而他的意外到访也开启了两人随后的情感脉络。
他的妻子出现了,却无故把杯子打碎了。
他站起身,没有责怪,眼神里有一丝惊慌。
这样的反应,是种小心翼翼,不是爱吧。
他的女儿此刻跑来,躲在一角,他依旧是那样的眼神,惊慌又平静。
这是儿子第二次不小心撞了她。
她忍着痛,摸了摸头,却对儿子笑了。
相比于他,她对孩子的爱更多地是理解和包容,而不是承受和忍让。
在集装箱的天台上,他伸手帮她扣了扣子,拉一拉她的袖子。
她笑了,一丝甜蜜的笑。
他就是这样,会记得她说过的细节(胃不好,不喝咖啡,喜欢喝大酱汤),还有这样暖心的举动。
她主动拉了他的手,喘着气,既紧张又心动,手指来回摩擦。
这是桑拿房那场戏之后,她终于慢慢打开了心扉,开始去接纳他。
从这个节点开始,她真正爱上了这个男人,情感表达逐渐外露。
从门外涌入的工人,打破了沉默。
她惊慌地缩回手,不自觉地放在了嘴唇上。
那是害怕和自我保护的举动。
他的妻子因为受到刺激,站在高台上肆意跳舞,他却没有办法劝服。
他发现女儿害怕地躲在门口,他的表情显得既惊讶又无力。
妻子发现了女儿,欢脱地跳了下来,去拥抱女儿。
似乎暗示出妻子和女儿的关系很好,交代了女儿的情况也许和妻子相似。
同样的场景发生在他的身上。
他站在高台上,女儿走近他,他一如之前地惊慌,身体僵硬,随后将女儿抱住。
他和女儿一直都有互相在意,但一直没有语言的沟通和身体的接触,直到这一次,真正地,和女儿达成了某种共鸣,他完成了父亲的角色。
也是因为如此,他最终没有见她。
她逃离了商务宴会,奔回首尔,酒店的门口。
并没有出现她的手,下一个镜头,她已经处于房间内。
急切的心情省略了推门的动作。
第二次酒店相约,也是她抛弃一切之后。
他在手停留在门把手边,迟迟没有行动。
下一个镜头则是他哭泣低头的脸。
她紧张地徘徊、等待。
还是,错过了。
两个门把手镜头的对比,也表明了两人一进一退的对比。
回到第一次酒店相约。
镜头不断地在室内室外切换。
室内很安静,没有任何环境音;室外,则是城市依旧的喧嚣。
室内室外就像两个世界,室内是属于他们的世界,没有烦恼;室外依旧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家庭和社会。
这种声音和环境的隔断,也暗示了两人婚外恋的处境和心境。
他开着车,载着她去寻找儿子。
橙色的雨衣让儿子成为了这场戏的重点,她把自己的鞋扔向河中,再去拾起,帮助儿子完成了心里幻想的故事,是一种心灵的治愈。
一如之前,儿子打她推她,她都站在儿子一边。
他捏着伞,也并不撑开,从心里去体谅她与她儿子的感受。
海边的这场戏是全片色调最明亮的,也是她寻找温暖的终点,她完成了森林散步时走在他前面的旅程。
某种意义上说,她为了心中的爱情,放弃了身上原本的角色感。
也是为后来,面对丈夫,她能说出她不能没有那个男人的决绝做下的铺垫。
她到了芬兰去寻他,可是望见他们一家三口吃饭的场景。
看似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妻子和女儿的头却被窗框阻隔了。
他是被框住的,纵使心中再有任何波澜,他还是选择了家庭。
他发现了她,于是追了出去,可是回头瞥见了餐厅内女儿默默关注的眼神。
此时,画面被框住的是他的女儿,点明框住他的原因。
他犹豫了,于是就这样放弃了。
还记得初次相遇,他为她点了烟。
现在,她和一个陌生人,站在依旧是天寒地冻的车外,抽着烟。
这位芬兰的女司机,即使语言不通,却理解了同是女人、同是母亲的她。
他的车驶向远处,这个镜头和影片开头他载着她的车行镜头一样。
正如两人在去往釜山的列车上,两边温暖的灯光,此时被林海雪原代替,他们之间的距离也如路两边的铲雪道,永远地平行下去……
(一)初识如果初识是在又不干净又不安静雪还很小的韩国,大概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偏偏是发生在下着大雪的芬兰。
在旅行中,人会变得不像平时的自己,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许多情侣会分手,也有很多人走到了一起。
归根结底,旅行是一种非常态,没有工作的烦恼,也没有家庭的琐事,没有生活的压力,而在平常,这是人不能回避的一部分。
在茫茫的天地间只能看到一个人。
于是我的全部世界里,只有你。
听说精灵会住在桑拿房里,如果做了什么不敬的事情的话,精灵会生气。
可是雪一直下,就让它生气去吧。
“韩国也有雪啊。
””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就……不一样。
”也会有雪,也会有暖阳,不一样的是你。
(二)再次相遇再次相遇的时候很像钓鱼,至今未解,很多事情不需要那么明白。
刚好经过这附近,我仿佛见一个老友一般来见你,真是可笑极了。
我们是什么关系呢?
想要确认,却又害怕知道答案。
朋友是不甘心的,也不是家人,那么……一开始是基洪有意无意的追逐。
你看,他的说话方式就是这样的。
不喜欢也不讨厌,是偶然也是必然,对自己的工作有兴趣却又不完全是兴趣。
这大概是一种很讨人厌的说话方式,但是尚敏会笑着说,这是你的习惯啊。
我说话会无意地绕开对方的问题走,总是被人无情地挑出来。
如果有人饶有趣味地对我说,你的习惯就是这样啊。
我大概会沦陷吧。
(三)没什么,只是好奇在万家灯火前,女人收到了男人的短信“没什么事,只是好奇(你在做什么)”“现在在干什么,我对你很好奇。
你的一言一行,总是让我很在意。
”耳边响起了vanilla acoustic的对你好奇。
每次听到这首歌都会很心动,正如这样一句简单却又引起人万千思绪的话。
这句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魔力呢?
我也很好奇。
一直觉得那些你很漂亮我的目光离不开你的所谓情歌真的太浅了。
真正的心动,是你即使不在我面前,我还是会想起你。
从关于你的回忆走回现实,想象你现在在做什么。
也许正准备睡觉,也许已经熟睡,也许躺在床上玩着手机。
也许也像我想你一样在想我。
这个遐想的空间本身就无限美好。
当我站在你面前欲言又止的时候,你看着我也一言不发。
仿佛知道我在说什么一样,用眼神回答我。
不是言情小说的主角,作家总会安排上无数次的相遇。
因为好奇女人在做什么,男人总是不知不觉地走到她的工作间前。
“现在不是营业时间。
”女人说。
筑起一道陌生的墙。
她知道,这道墙打破就危险了。
“那我以后再来吗?
”男人并不接招。
无可奈何。
这本来不关营业时间的事。
也许哪一天不好奇了,哪一天不心血来潮了。
我们的关系就到这里结束了。
男和女,在芬兰时没有穿过坚固的冰面,却将这样如履薄冰的关系维持了这么久。
这样的关系,不需要任何外力作用就可以从悬崖上掉下去。
无声无息,不留痕迹。
但还是不死心,不管结局是什么,一次次地找上门来。
冬日的暖阳,熟悉的车。
“你怎么会来这里?
”男人厚着脸皮问。
“切。
”女人满满的不屑。
这里又不是什么便利店,应该解释的人是你。
但是当我看到你的时候,很多事情都不需要解释了,你就是那个解释。
(四)应该结束的“你回去吧,我是想送你走才这样说的。
”女人对追到釜山的男人这样说。
并不是因为客气,也不是害羞。
希望在这里停止就好了,那样就可以继续安全地生活下去。
不过会撩如这个男人,他并没有就此罢手。
“只是想听听你的声音。
我挂了。
”女人在釜山的海边,景色多么美啊。
她的眼神却无处安放。
“我只是想对话。
”“我们之间有什么好说的。
”这大概是女人的最后一招,用这样的冷漠再一次把男人推开。
我们就做相忘于江湖的炮友好了,反正也是这样开始的。
(五)我们的家庭男人和女人各自的家庭,并非没有一点瑕疵。
可在外人看来,大概还算很美好的家庭。
女人的丈夫陪着女人带着大脑发育不良的孩子,伏在床头给他讲睡前故事。
男人的妻子有些任性、有些不近人情。
但也只是看着自己丈夫的小女人而已。
男人是他坚强的靠山。
这两个家庭偶尔会让人感到无力,日子也不是过不下去。
如果是各自的家庭把我们推出去的,倒也罢了。
人在动情的时候,没有那么多如果,即使没有看起来很成熟的出轨接口。
(六)出走“我们每次见面,就好像在旅行。
”“还真是。
”“我们不要再回去了。
”“好啊。
”“我们俩这是要弄个大新闻啊.”听了这样的对白我突然明白,旅行不只是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也可能是听到一首歌,看到一本书,或者遇到一个人。
在这样一个对象中没有了压力,找到了自己,活得像海德格尔说的那般诗意。
哪怕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是我平时不曾拾起的。
像我遇到这部电影。
于是女人决定不逃了,她向丈夫摊牌了。
“我不能没有那个人。
”但是很遗憾的,那个人并不是不能没有你。
也许,也想在华灯初上的时候抱紧你,但他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家庭。
因为旅行足够美好,没有闲思去想象结局。
可是当它到来的时候,却是这样的不堪。
当我鼓起勇气、下定决心、放下一切去面对自己的生活的时候。
你在那一头却放开了手。
是这样脆弱的关系,女人却为她付出了这么多。
(七)人们为什么人们为什么会出轨,出了轨之后为什么会回来。
我知道你出轨了为什么还原谅你,若无其事的。
很多事情都不能解释的时候,不会停止的是解释它的欲望。
因为人的情感太飘忽不定了,当我觉得我不能没有你的时候,你却就这样离开了我。
然后我会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因为缺少另一个人而活不下去了,可惜这都是后来的事了。
即使当初的自己会明白这样的道理,也许还是会做出那样的决定。
人们在情感上很难同时做出合意,于是人们把自己编进各种各样的关系中,亲情、婚姻。
像编进一张张安全的网。
不再是自己也好,生活不再有血有肉也好。
至少是平安无事地一直生活下去,符合人的社会性。
但是也会有想逃离的时候,想像个孩子一样,不顾一切地奔向充满激情的生活。
想亲手破开当初自己辛苦织好的网,有一种报复的快感吧,虽然不知道对象是谁。
偶尔有这样的勇气的时候,也会矫情地被自己感动到。
那么这一切所指向的是什么,是女人对男人的喜欢。
这种喜欢是什么?
是女人在集装箱露台上握住男人的手的小心翼翼。
还是他帮她扣大衣扣子时,女人不经意的笑。
是深夜回想时内心的慌乱,还是他不经意地走到跟前来的惊喜?
实在太抽象了,人到底是为什么要为这种抽象奋不顾身啊。
(八)关于两位主演承认这是让我看这部电影的理由。
孔侑近些年很少演这样的角色,他是一个站着坐着就自带苏点的人。
也许是因为高吧。
拍摄这部电影,时年36岁的孔侑,怎么能在冬日的暖阳下,坐在车里露出那样孩子般天真无邪的眼神呢?
“我送你去釜山,反正又不是没那样做过。
”“今天不用了。
”“那我就送你去火车站。
”那个眼神大概是女人不能拒绝他的理由。
全度妍在这部电影之后,演了好妻子。
她在这部剧中的处境,有点像在电影中。
全剧的三分之二她都在情人和家庭之间徘徊不定。
她在丈夫的记者会现场质问她的情人“我不是不想和你在一起,但是在一起之后呢?
我的孩子,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我都没有计划。
”这是个没有把握就不会冒险的人。
电视剧的结局还不错,尽管工作线和爱情线都bugs众多。
但是在这部电影中,她冒险了,然后失败了。
生活好像变成了一场疯狂的游戏一般,真不错。
是谁说过,如果生活如一潭死水的时候,爱情从来不是解药,只是阿司匹林。
药效过了,痛苦还在,甚至还会加深。
剧本对人物在爱情和伦理关系中的反应刻画得很精细,尤其女性角度一点点敏感细微的心动、欲言又止&欲迎还拒的爱意都描绘得很细腻;导演将这个伦理故事处理得令人唏嘘:冰天雪地里相识的两个人,在各自家庭中同样无助,爱情本身纯美却逃不开世俗伦理枷锁,逃不开家庭责任。
影片选景和摄影都很赞,把这个哀伤的伦理故事拍得格外温情、美好一个儿子是傻子的妇女和一个老婆是神经病的男人约了一段时间炮然后为了配合导演想要打造伤感催泪大片的要求而分手了。
画面很美好,音乐很舒缓,剧情没头没脑。
一个有关出轨的故事,但正如片名“男与女”,直白而透彻,剥离掉一切的外在,片子讲的终究是两个孤独灵魂的互相吸引,正如北欧的雪,纯净而不掺杂一丝杂质,孔侑全度妍表演细腻而深情,很好的融入了影片走向,并掌控了影片节奏。
似乎常是这样,男人比女人更早坠入爱河,但一旦坠入,女人比男人更有勇气更奋不顾身。
【同理心】
电影结束前一幕,哲敏坐出租车离开。
她接到了前夫和孩子的电话,信号不好断断续续。
不懂韩语的女司机,还是能理解发生了什么,把车停在路边,方便她通话。
看到她渐渐哭得不能自理,女司机下了车,把空间留给她。
虽然是陌生人,并且来自不同文化、说不同的语言,但人之所以是人,因为我们可以察言观色,可以根据情景和同理心,理解他人,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就如同这部电影一样。
放在「婚姻」、「道德」的框架里,「不伦」似乎只可以被否定。
但电影、文学,又或其他任何艺术存在的意义之一,在于探讨和呈现人作为人,在道德和主流话语以外的、不可否定其存在的一些情感、一些情景。
所以,《男与女》就如同导演前作《爱不爱》,更像是那类传达某种情绪、情感的电影。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着细腻的感知神经或阅历,就如同不是每个司机都是那个女司机那样。
最后两个女人靠着车子,吸着烟。
有种不言而喻的默契。
【男与女】
两人最终酝酿出激情的雪中探险,是基弘提议/诱使的。
一开始,他走在前面,领着路。
而后来,哲敏越过了她,走在前头。
这和电影的结局是一样的。
在这危险、未知,却充满美丽诱惑的发现之旅中,男人虽然主导着、带领着向前,但在关键的时刻,女人却更勇敢毅然。
喜欢这部电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女性视角,尤其放在bromance肆虐的韩国电影界,一个男性导演如此细腻,简直都要觉得感动了呢。
对比例如《人间中毒》、《布拉芙夫人》等19禁爱情片,这部的三场激情戏,是让女性观众看时觉得最舒服的吧?
没有太多夸张和老套的情色卖弄,取而代之的是男人对女人的尊重和爱,而不只是占有和欲望的满足。
也因此,基弘的故事似乎没有哲敏那么饱满和具有说服力。
一定程度上,他是最近烂大街的所谓「撩妹高手」:连环短信、主动送上门、做饭、索吻…床上看着也是老手。
再加上孔大哥的颜值和身材,似乎过分美好。
【留白】哲敏说,基弘说话总是有点暧昧不明、模棱两可。
如同他自己回答的,「一半一半」。
电影的剪辑和叙事方式也是一样,挺对自己胃口的。
例如,上一秒还在「露营场远吗」「大概需要三四个小时」的询问。
下一秒,两人已经在车内。
中间部分的,都省掉。
因为信赖观众的理解力,可以根据情景自己补齐。
又如两人分手时,上一秒是门外挣扎的基弘,后一秒是空荡的走道。
这也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换作文字的话,是无法这样跳跃的。
文字可以绘声绘色地描述大雪纷飞的夜晚、宁静日落的海边。
然而,通过两个镜头剪辑就完成了的叙事以及其感染力,是文字所无法实现的。
又比如电影里面、男女主人公和孩子们的互动。
这是他们关系形成的根本,却也成为桎梏关系的最终原因。
既是因,也是果。
在剧情推进过程中,和孩子们的互动也左右着两人的每次决策。
导演用的也是相对暧昧的传达方式。
例如自闭症儿子给哲敏带来的精神压力,导演在一开始,用了很简单的一场戏来交代。
如果对自闭症有一点了解、并尝试代入哲敏(所谓同理心),是很可以理解她需要爆发的情感的。
【SURREAL BUT NICE】
「超现实但蛮不错」是哲敏的店名,如同这段关系一样。
现实是关于责任、压力的,超现实的梦幻般的激情,蛮不错,但在一边是道德、一边是情感的这扇大门前…男与女,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芬兰很美,画面很有感觉,女主很有味道。
之前没有看过全度妍的戏,演戏用心不费力的好演员。
好喜欢她的法令纹。
我想她相当于中国电影里的张曼玉了吧。
感情的开始,是男主偷偷趁她睡着摸了她的头发,而她醒来后回以亲吻,这是她的勇敢。
釜山出差结束后,赶着火车奔赴等着她的男主身边,是她的勇敢。
得知他近况不好,太太生病之后,她提出了分开,在彼此变得更加难受之前分开,毕竟两人都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这是她的勇敢。
想他了,打给他,约好工作结束后见面,谁料丈夫带着孩子出现搅乱了一切,却在归家后的深夜仍执意要出去,丈夫开玩笑的问她“看来你是在外面有男人了啊”,她回答“恩。
”这一下连我都惊到了。
接着告诉丈夫没有这个人她不能活下去,就奔出家门,她真的好勇敢。
她和丈夫分开了,甚至放弃了那个有些智障的孩子,那可是之前连露营她都不放心坚持要跟着去的宗华啊,为了爱,她变得这么勇敢。
又回芬兰找他,却看到他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景象,没有说什么的走掉了,在上taxi之前,坚持着没有回头再看他最后一眼,这也是她的勇敢。
可是那一夜,她告诉丈夫实情后的那一夜,他站在酒店房间外没有进去,最后还是走掉了。
她就那样傻傻的站在窗前等着,心里明白,他不会来了。
你是否忘了,她第一次发短消息提出分开的时候,你说不可以这样,即使分开也要面对面的谈。
你就这样抛下了她,离去,只字未留。
也许上帝正是知道女人比男人勇敢,才把生育这样的难题抛给了女人吧。
最后只有一个出租车司机明白她,停车在路边,靠在车外面抽烟,留她一个人在车里泪流满面。
你大概永远不会知道,在你领证的那一天,打车去单位的路上,我哭得稀里哗啦,司机问姑娘怎么了,我没有说话,心里默默的回答他,我爱的人今天要和别人结婚了。
短评写了删,删了写,索性写个长的。
最近看了很多口碑好评分高的片子,都没什么感觉,这个看完反而很有冲动再看一遍。
情感细腻,画风唯美,对于一部爱情片来说已经足够了吧。
他的感情真挚而热切,在她面前像个没有任何烦恼的大男孩,在她的工作室门口制造偶遇,借口吃饭带她去自己的建筑工地,偷偷买了列车票陪她出差,载着她私奔到海边吹风。
“你不要离我太远”他侧过脸对她撒娇。
“我想你”他在电话里对她表白。
“你没有笑,表情也不对劲”他在电话里说,她一转头,看见楼下他在车里。
他就这样执意走进她的生活,唤醒她的生命力。
懂得欣赏她的美好,理解她的需要,这样的男人,任何时候都让人无法抗拒。
这似乎也解释了他的家庭。
更年轻俊朗的他轻易就俘获了女孩的身心,“太早结婚有了孩子”,女孩心智尚未成熟,承担不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女儿患上抑郁症,两个女孩都需要他照顾。
不堪重负之下,他想和一个成熟独立的女人相爱,能够彼此依赖和对话,再正常不过了。
对话有多重要呢?
恋爱过的人大概都知道。
意味着两人有精神层面的交流,保持相互探索和了解的兴趣。
家里的几场戏,她的丈夫不欣赏也不理解她,他的妻子不懂得关心和体谅他,两对夫妻都已经失去了对话的能力,生活只有孩子在维系。
他和她相遇,如果只是欲望,那该多幸运,可惜他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表达着了解的愿望,这是只有爱才能开启的暗语。
他想放弃工作留在她身边,却目击了她被丈夫和儿子接走;回家以后,吃了安眠药被救回来的妻子似乎一夜长大,给他做意面吃,希望他把自己当女人来爱。
他去赴她的约,临出门女儿抱了抱他,他在酒店的走廊里踌躇,最终选择了离开。
她没有等到他,默默追随去了他工作的地方,当初相遇的地方,走进餐厅看见他们一家三口正在用餐,瞬间被抽空了所有力量,落荒而逃。
可是他透过玻璃发现了她,不顾一切追出餐厅,看着她乘的出租车渐行渐远,正要开车去追,一抬眼看到了女儿还在餐厅里看着自己。
羁绊。
他比她有着更深的羁绊。
她一直是被动的,等着他来哄来爱,捧在手心里,最后果决地做了选择,他却不声不响地临阵脱逃。
原因在于,她可以离开丈夫独立生活,甚至有勇气独自照顾儿子,就像他爱的那样,柔和而有力量。
但他无法抛下妻女,她们脆弱不堪无所依靠,作为男人必须承担责任。
“请原谅我吧,你知道我有这样的家庭,你知道我别无选择,你知道我深爱着你,依然,始终,永远。
“ 他一定在心里这样对她说,只是成熟如她,不用说也懂得。
他对她依赖,托付了孩子般的天真烂漫;她对他爱怜,撑起了母亲般的温柔慰藉。
爱把他们从孤独中解救,又被责任羁绊分离。
白茫茫的雪地真干净,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看着泫然欲泣。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养成的怪习惯,等一部电影的时候就把它的海报用来做壁纸。
一直等啊等、等啊等,直到把这部电影看完才把壁纸换掉。
这是这部电影做我锁屏壁纸的第119天,它再也不用等到第120天了。
或许是它等得太久,每次按下手机锁屏键仿佛都能听见它发出的叹息声。
现在我要去找另一部电影做壁纸了,为自己的等待谋划另一桩心事。
感觉这部电影都在下雪 芬兰的大风吹得电影有股禁欲风。
很难想象这是部情欲电影,但故事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拉开序幕了。
他们芬兰初遇,遇上了暴雪。
清晨的时候她站在房外抽烟,他约她一起出去散步。
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的一次大雪天,也有人和我说「我们一起出去走一走吧。
」雪地里走路很容易打滑,我们不由自主牵起了彼此的手。
那时候我们都已经有了爱侣,但是这场图谋不轨的大雪却在一次次的怂恿我们越轨。
很多年之后 我已让可以清晰的回想起那个下雪天,我们手牵着手走在雪里,白茫茫的一片 我什么都看不见,但却觉得好美。
她要去釜山开会。
他像鼓足了勇气的中学生一样坚定的在她的工作室门前等了一夜。
「我开车载您去釜山吧。
之前好像也有这么做过。
」和初识时一样,他开车载她去了车站。
甚至买了列车票,在她拿着电话举棋不定的时候,像一颗炸弹在她身边完成了一个小型的轰炸。
他在高铁上睡着了。
她挪到邻座位置以便他好好休息,他温柔的看着她说:「不要离我太远。
」与其告诉她 你愿意为她做任何事,不如告诉她 你愿意陪她做任何事。
爱情不是陪伴,而是懂得。
他们第一次say hello。
他们第一次约会。
他们第一次牵手。
第一次做列车。
他们说一样的话。
如果说这事爱情,应该也不为过吧。
写完这一切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导演是李胤基。
「爱,不爱」的李胤基。
一间郊外别墅,一个灰濛濛的雨天,一对感情决裂边缘的夫妻,一只误闯进门的小猫,一盘时蔬意面,一碗洋葱土豆沙拉。
最后 他们一起在厨房里做意面。
躲藏在房屋里的猫咪哈鲁闻见了食物的香味出来了。
她站在餐桌边准备着单薄的晚餐 看著它慢慢的靠近凤尾鱼罐头。
她对着它說 「沒事的。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就像在这个故事里,最后弘基开着车载着妻子和女儿慢慢驰去,视野里的野林和大雪太容易就让人想起当年他第一次载着尚敏离开。
一切都变了,只有芬兰依旧安静而干净。
爱情结束时候的样子 往往和它刚开始的时候是一样的。
「没事的。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
《男与女》。
男的是孔侑。
他是影帝,是很多人的男神,帅哭了。
女的是全度妍。
她是影后,睡了很多个别人的男神。
电影里,在她最寂寞最茫然被心理压力磨得几乎麻木的时候,是他点燃了她的激情。
他为了她,做过很多疯狂的事情。
还是刚刚见面几分钟的陌生人,他为她在雪地里驱车三四个小时,只为她能看一下孩子的露营地;他不动声色地寻找她,从芬兰到韩国;听说她要去釜山,他送她到车站,她在火车上坐下来,然后一个乘客坐在了旁边,竟然是他;他陪她找到了走失的儿子,因为孩子说想去海边,他就把车开到了海边,看着她和孩子尽情地玩耍。
他记得她说过的每一句话。
他回国后去南山区徘徊,期望能再见到她,因为她不经意中说到过她工作的地方在南山;他见到她后,她喝咖啡,他问:“你身体好些了?
” 因为她说过她肠胃不好不能喝咖啡;他请她到一个“不错的地方”去吃饭,原来是亲手做了她喜欢的清酱汤。
他对她特别尊重,特别珍惜:他体内欲火熊熊燃烧的时候,也会留意她的眼角眉梢,在意她的一丁点不自然的神色,随时停下来,耐心听她讲述,等她发出信号;他很想对她有更多的了解,但她离开时地握别,他理解了,没有再说什么;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他把她当作女王,做足前戏,轻柔缱绻,如胶似漆;他在楼下等了很久,等她工作结束,跟她约会。
但是她的家人忽然造访,他细心地扭头,不让她的儿子认出他,然后落寞地离去。
他心里对她的爱,超过肉体。
他有妻有女,心里却异常孤独。
长期以来,他被生活消耗得太多,太沉重,跟她在一起,他才觉得放松,“每次我们见面,就好像在旅行”。
女儿抑郁,妻子自杀,他被压得难以喘息,天不亮就在她的公司外面等她,睡在车里,又跟去釜山,仿佛去她那里,就是逃去桃花岛度假。
只有在她那里,他才能体验平等地对话,心灵的交流。
两个孤独的人,两个疲累的人,互相取暖,关爱,分忧,高山遇流水。
她,某种程度上说,比他幸运。
她离开了,专家丈夫和自闭症儿子还能继续生活,丈夫还可以上电视侃侃而谈,儿子依然游走在他自己的世界里。
他呢?
如果他一狠心离家出走,一个情绪波动、经常自残、而又不谙世事地妻子,一个患抑郁症地女儿,她们又该如何自处呢?
影片结尾,她一个人在车里,恸哭失声;他强作镇定地开车,却喉头抽搐。
她的丈夫和儿子还想让她回去,她仍然有选择;他却只能载着妻子和女儿,一条直路走下去,走下去,走下去。
他离开了她,回归家庭,成了始乱终弃的渣男;如果他离开了妻子女儿,跟她在一起,他就成了无情无义的人渣。
无论婚内还是婚外,感情都是真感情。
无论向左还是向右,从此不再了无牵挂《男与女》,说的是普通人的感情,和平年代的人生。
取舍从来无关大义,只关乎内心的安宁。
---公众号: 槭树街艾林 或 qishujieailin 任何转载请与我联系。
女主李尚敏三十多岁,儿子八九岁,精神上有些问题,所以寒假带着他去国外的学校上课,治疗。
某天学校露营,把儿子送上校车之后也没什么特别,有些累,想借个火抽颗烟,而已。
故事就这么开始了。
从这个安静又干净,下雪又多的芬兰小镇开始。
细数起来,后来两人也没有见过很多次。
女主在自己生活的间隙,看着男主等她,找她。
她从起初的被动接受,到后来在海边枕在他的肩上;从克制到放任,再到后来向丈夫承认没男主不行。
这也就快到故事的尾声了。
真正决定逃开现在的生活,于是跑到宾馆里等男主。
男主原本推开门就可以去拥抱她——可是这个时候,两人相隔的却不仅仅是一扇门。
再怎样互相追逐缠绵过,两个人也一直都各有所属。
可女主还是又来到了芬兰,来到了故事最开始的地方。
坐在出租车里看到了男主和妻子接女儿放学,餐厅里看到男主一家三口一桌吃饭。
整个故事进行中的时候,女主都没有多少夸张的表情和情绪。
儿子那么难缠把她推翻在地的时候,也是尽力笑了笑。
直到这最后,才坐在出租车里放声的哭泣。
可是真正决定放弃后,也依然只是一支烟来平复心情。
打着禁忌恋的题材——步入社会的男女谈情,必然有情色。
然而你以为性就必然是爱情吗?
或者你以为性就必然是是肉欲?
不管是什么,情色避不开,却并不是多么的重要。
重要的是,在一眼望的到尽头的人生,找不到出口的生活里,沉重是真实的沉重,孤独是真实的孤独。
没动过逃离的心思就罢了。
一旦动了,等你折腾了一番再回来,等你发现很多故事发生的像没有发生过一样以后,怎么办呢。
还回的去吗?
回的去吧。
因为人生就像男主一直所谓的不明确的答案:人过的日子,都一样。
『一代宗师』的宫二小姐裁了长发、跪了菩萨、除去了指上一枚定情戒,卧倒在几缕青烟后,想起叶问时双目仍然垂下一行泪。
『男与女』的结尾李尚敏换了住处、裹了大衣、去往了北欧湿寒的冰面,蜷缩在出租车的后座, 那双暗涌的双眼被滚动的车轮碾为灰烬。
在故事的开始,她只是需要点一支香烟、搭一程便车,而他的打火机恰好闲置、吉普车上留有空位。
他们相遇时的境况都算不得太好,身后和眼前各有一担家庭的重负,男人被北欧的星霜打磨得寡淡少言,女人因寻常的忧扰而显得苍白疲倦。
人到中年,再想电光火石却唯恐灼烫,不如文火慢炖才酿出滋味。
不过半日同行,她在他的副驾寻回一个好睡眠,他在她的对面分享一支辣椒酱,这陌生而偶然的安全感已胜过许多亲密却虚惘的身边人。
她侧着头问他「你本来就这么沉默寡言吗」,他直着身子只答了三个字「也不是」,眼眸却随着睫毛的扇动而闪烁起来,视线也暗自向着她的方向漂移;他在距离营场一段路程的地方将车靠边,要她冒雪徒步穿过冰原,这次换她露出不安的神情,于是他立刻坦诚这是自己的玩笑话,算是对他之前疏忽的回答做出弥补。
无法确认爱是在哪一刻产生,只知道由最初开始便很在意。
是夜积雪封住了回路,他们要在附近的旅社中滞留下来。
他说她可以先搭附近的火车回家,她严肃地拒绝说怎么能让你一个人在这里;她仓促不安地掏出手机确认时间,他温柔地安慰「我懂,我也是这样过来的」。
因为太懂得一个人的孤独,所以也知道应该如何去填补。
那一夜房门阖上,他们的心事也定如门廊间的白雪纷纷而至。
第二日的雪依旧没有停下,他们到坠满白色的松林中散步。
起初他走在前面,因为担心她跟不上步子便停下来等待,她却像只倔强耐寒的驯鹿般昂着头走到了前面。
镜头变成了他的双眼,跟随她瘦削矮小的身影浮动着前行,她便是他指南的磁针;取暖的小木屋里,他想要不顾一切地吻住她,她却望着墙上的玻璃开始啜泣。
她使他在危险的地域中安下心来,又让他在甜美的环境中为她伤怀,他觉得她很好,和芬兰这个国度很像,安静又干净,有时候还会下雪。
他发觉她哭了,便会停下来整理好她的衣服;她背对着他说话,他便用自己的左手握住她的肩膀、将头紧贴在她的背脊。
他还不了解她,安慰的话说出口难免不恰,于是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借给她几分力气,用这片刻欢愉留取长久怀念。
「又安静又干净,会下很多雪」「这里也会下雪」「那不一样,很不一样」,在回家的车程上,她原来也对他有同样的感觉。
做心理咨询的丈夫说「你这样,在别人看来就是虚荣」,她的手里还拎着为他解下的领带,他更不曾看过她在芬兰经历的狼狈寂寞。
她当然会有身为母亲的骄傲和尊严,她努力表现出于家庭工作的泰然和轻松,她在首尔的冬日里穿着窄裙和高跟,她一个人走过工作室前长长的斜坡。
女孩们视她为翘楚者、枕边人将她当作野心家,只有他踏着淡黄色的暖阳从对街走来,轻柔地说你并不是那样。
<图片3>他带她去自己设计改造的楼宇,落地窗、白木桌、热酱汤,最好的午餐不是吃什么,而是和谁在一起共进。
他们面对面站着的时候,他又开玩笑得把她披着的大衣扣住,天真得拉了拉衣袖就当作是牵了手;她明白了他,于是在护栏边握住他空荡荡垂下的手,像是在为他们彼此确定那份悬在半空的心意。
外出的工人们涌入,短暂的浪漫再度休止。
牵手尚且会被打断,又何况是妄想着相爱。
她听见丈夫为儿子朗读童话的声响传来,到阳台上挣扎着再点一支香烟,她能做的抗争便是删掉他的短信,却也阻止不了自己在工作室等待他直至深夜。
而他在街道那边的车厢里坐了整晚,她来敲窗户,他立马像一只流浪许久、企盼收留的小动物般探出了头。
他的女儿从来不愿靠近自己,他的妻子时刻处于崩溃的边缘,他有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却并不能被冠予家庭的字眼,因为这片砖瓦下的任何一个都可能随时会离他而去。
只有她,在零下的温度里走向了他、在退却的时候抚摸了他的脸、在拐角的街头冲出来留住了他。
他满身的疲惫、蓬乱着头发、胡茬也没有刮,但在看见她的那个瞬间,他的心安静了,他的身体干净了。
<图片5>她从釜山的商务晚宴上逃走,推开酒店的房门,将自己埋入他灰色的毛衣中。
他懂得她的「虚荣」、尊重她的「虚荣」、爱慕她的「虚荣」:那是爱与欲的沟壑。
他俯身跪在她的面前,为她脱下疲惫的高跟鞋,吻向她纤薄的肌肤,任她柔软的发丝散开在自己的脸上。
眼前的这个男人那么挺拔,那样健硕,却愿意仰头注视她如同朝圣的专注。
从病中暂时好转的妻子和他坐在窗边,两人一起被笼罩在沉重的阴影下,「我还是被关起来的」,说这话时妻子仍然没有看他,他也看向暖阳浅草的窗外,谁又不是被这个世界给关起来的呢男孩因为下雨而被唤起了在海边的记忆,尚敏将手中的鞋抛到水中,装作是从海里找回了男孩丢失的那只。
他说「你已经找回来了,他便不会再去想了」,她说「也有忘记了会更好的记忆」,他的妻女连同他的责任感一同回来了,回来了他便不可以再想其他;他却成了她那只滑入海中的鞋,变成一经念出便心痛不已的咒语。
他来见她最后一面,他的眉头深深地锁住痛楚,她的眼眉却只转动着幸福的流波。
那个夜里她曾经为他飞奔而至、推开那扇禁忌的房门,这个晚上他却不能再迈一次逐爱的脚步,门外低落的每一滴泪都是一句未能当面告白的爱情。
他们戏剧性的相遇,再戏剧性的分开。
她曾经借他的打火机点一支消愁的香烟,如今她向陌生的出租车司机借烟来销毁对他的情愁;他那时想过可以载着她背弃一切,但最终唯有红着眼抛掉唯一的爱情。
这个国度依旧安静又干净,路边堆满了雪,厚重得像是收集了全世界的心事。
「我到底有没有理解过这个人,他该是多么孤单」,这一句才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触动。
导演用『男与女』作为片名,文章以「他」「她」指代主人公,这世上太多孤独的灵魂、这时代尽是寂寞的中年,熬过了迷惘芳华、还未到止水暮年。
有人是「他」,情不知所起;有人是「她」,爱一往而深;有人平生执着一条双全法,有人形单影只守一段未了情。
婚外情只是导演赋予这个故事的一点火光,其内核依然如同遥远星体飘荡于黑暗无声的宇宙。
俯拍下的冰原凄清冷漠,超出镜头外的道路不知去往何方;特写中的男女柔美细腻,切换剪辑下的人物充满了隔绝感。
全度妍和孔刘是两位真正的演员,甚至连指尖和睫毛都在戏中,台词与呼吸都搭配得那样好。
无数次想要替全度妍捧起孔刘的脸,也无数次想要代孔刘揽住全度妍入怀。
男女主演技在线
平平无奇的女主和孔侑不搭,跑到国外就容易发生外遇?最后十分钟女主发际线太靠后,让这段情显得好笑。
SURREAL BUT NICE
OST很赞,加一星
拍的再美,还是无法接受婚外情情节
三种亲密视线:雪地散步——游走散漫的视线,并肩而坐——滞缓下落的视线,在对方面前入睡又醒来——被疲惫的眼皮截断又重新闯入的视线,除了第三种,都是有意无意把对方排除在外的目光。不出意外地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帝弥托利×贝蕾丝现代同人短篇,游戏里我把第一视角贝蕾丝的生日设在了一天后的4月1日,短篇写得清水又亲密,是个适合北欧背景人人在领口里稍微缩紧自己的氛围,回想起来我在每个经过的欧陆国家都遇到雪了,但唯独没在北欧遇到雪。末尾出租车司机居然是阿基电影的小彩蛋。
就一出轨片……为啥评分这么高……
小孩影响你们真爱了哈
孔侑和全度妍同框好奇怪
最不懂的是为什么两个人突然就爱到不行。
类似的题材,前几年的电视剧《密会》更值得一看;当然,这部片子也有好处,安静、克制、隐忍,难得韩国影视剧里演员们没有在悲伤的时候嚎啕大哭,不会在愤怒的时候捶桌子砸盘子,悲伤就只是一个人看着满天满地的大雪抽烟而已。
这就是中产阶级的中年吗,真羡慕,有钱又有闲,小孩生病只会妨碍我去体验生活,成年人的爱情就是在糟糕的生活中找到一根救命稻草吗?是否有点浅了
深情的男人必然不勇敢,责任是逃避的遮羞布,爱情是欲望另一个好听的名字。孔侑前面演得太纯情了,好得让人想逃,越发觉得这美好是不可能属于自己的。在列车那里,我以为全度妍会趁他睡着逃走,她没有,之后她就再也逃不走了。之后,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他逃走了。
虽然孔侑毫无疑问演的是表面平静内心狂躁的少妇杀手,不过抛开伦理道德家庭责任不谈,好几段感情和气氛都处理得相当有味道。
没劲
啊 孔侑 永远彷徨少年模样 他从门前经过时就好像一个故事 而这一刻他竟然还转身过来 手足无措时那一笑 那吹过的风里自己就有花瓣飘起来
三天刷两遍,一刷一口气憋在心,二刷泪流满面。成年人的世界太多隐忍和收敛,什么叫责任,什么叫身不由己,我懂得。难以形容的孤独感是不是婚姻的终点,与幸福与否无关?并无太多对话,两个主演每一个眼神、动作都是情绪的表达,很到位,孔叔的头脑不断给人惊喜,比肉体更吸引人。进入个人top10。
不能放弃 再合适都是错误
北欧,雪地,森林,精灵,克制,却又情不自禁。是孔侑啊,情不自禁是正常的…
他们相遇,他们相爱(做爱),他们分开。男与女,人和人,无一例外。